吴振亚(太仓市实验小学,215400)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改装计数器成算盘,认识算盘结构,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2. 了解在算盘上表示数的方法,能说出算盘上表示的数是多少;能在算盘上拨珠表示数,能说出算盘上数的组成并能读、写算盘上的数。
3. 感受算盘计数的科学和方便,体会计数工具和数的表示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感;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初步体会中华文化的悠久与深厚,逐步产生热爱中华文化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借助计数器,认识算盘
谈话:分别出示两个计数器,读一读并说出它的组成。
比较:都是三位数,为什么第一个能很快读出来,第二个却不可以?
谈话:计数器上每一位最多有10颗数珠,当遇到某一位数珠比较多的时候,数起来麻烦。你有什么好办法,少用数珠,也能准确地表示数吗?
学生讨论,并交流。
教师在此基础上操作:(1)留下5颗数珠,1上4下;(2)外面加一个框;(3)中间加一根梁。
激励:你们的好办法就是把计数器改装成了算盘!(出示算盘)
依次出示:框、梁、档、上珠、下珠。
[设计意图:计数器是学生已经认识的计数工具,在计数器上拨某一位上较大的数,让学生体会数珠多了数数很不方便;在此基础上产生“好办法”,感受算盘的构造特点。]
二、认识用算盘表示数的方法
(一)拨一拨,认一认
要求:在算盘上依次拨出1~10这十个数。
体会:1颗下珠表示1,1颗上珠表示5。4添上1时,要拨去4颗下珠,拨1颗上珠。拨6时,是1颗上珠加1颗下珠,以此类推„„
指定学生拨珠,其余学生读数。
体会:数位顺序和计数器是一样的,也是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二)拨一拨,比一比
要求:分别在计数器和算盘上拨出356,比较各自表示数的特点。
体会:在计数器上表示数,要依次数清楚每一位上数珠的数量,当数珠多的时候比较麻烦;在算盘上表示数,要记清楚,一颗上珠表示5,超过5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三)同桌合作拨数
要求:拨三位数,并读一读、写一写。
比一比,哪对同桌合作得好,完成的数多。
指名拨数、读数。
(四)拨一拨,数一数
一个一个地数,从85数到100。
一十一十地数,从280数到350。
一百一百地数,从100数到1000。
要求:一个示范,其余的同学一起拨。
(五)猜一猜:用2粒数珠可以表示哪几个三位数?
要求:同桌先一起讨论,想好怎么有序地表达,再全班交流。
答案是:200、600、110、150、101、105、510、550、501、505,共10个数。
(六)知道算盘申遗成功
播放新闻联播中关于算盘申遗成功的消息,了解此项发明的伟大。
[设计意图:通过读、写、拨、比、猜一系列活动,一方面满足学生动手操作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学生从不同的侧面来巩固对算盘表示数的认识。其中“猜一猜”的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是最高的,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算盘上“上珠以一作五”表示数的方法的再认识,也能引导学生学习有序列举找到问题的答案。播放算盘申遗成功的消息是从学习情感上的考虑,让学生意识到算盘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产生学习算盘的积极性。]
三、总结质疑,提高认识
谈话:算盘因为它的实用性得到了人们的喜欢,因为喜欢,设计出了各种形状的算盘(出示图)。我们这节课,用算盘表示数,只是算盘应用中最初级的一步,感兴趣的可以课后继续探索。
谈话:学到这里,你对用算盘表示数有了哪些了解?有什么新的问题吗?
引导:比较两种算盘,今天课上研究的这种算盘,每档上有5颗珠,又叫五珠算盘;另外这种算盘,每档上有7颗珠,又叫七珠算盘。难道是我们的祖先不够聪明,每一档都多出了2颗不用的算珠吗?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再研究。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既是对算盘“形”的欣赏,更是对数珠个数的探索,启迪学生认识到文化其实是一种逐步积淀的过程,每一种存在都其特殊的年代背景。
吴振亚(太仓市实验小学,215400)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改装计数器成算盘,认识算盘结构,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2. 了解在算盘上表示数的方法,能说出算盘上表示的数是多少;能在算盘上拨珠表示数,能说出算盘上数的组成并能读、写算盘上的数。
3. 感受算盘计数的科学和方便,体会计数工具和数的表示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感;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初步体会中华文化的悠久与深厚,逐步产生热爱中华文化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借助计数器,认识算盘
谈话:分别出示两个计数器,读一读并说出它的组成。
比较:都是三位数,为什么第一个能很快读出来,第二个却不可以?
谈话:计数器上每一位最多有10颗数珠,当遇到某一位数珠比较多的时候,数起来麻烦。你有什么好办法,少用数珠,也能准确地表示数吗?
学生讨论,并交流。
教师在此基础上操作:(1)留下5颗数珠,1上4下;(2)外面加一个框;(3)中间加一根梁。
激励:你们的好办法就是把计数器改装成了算盘!(出示算盘)
依次出示:框、梁、档、上珠、下珠。
[设计意图:计数器是学生已经认识的计数工具,在计数器上拨某一位上较大的数,让学生体会数珠多了数数很不方便;在此基础上产生“好办法”,感受算盘的构造特点。]
二、认识用算盘表示数的方法
(一)拨一拨,认一认
要求:在算盘上依次拨出1~10这十个数。
体会:1颗下珠表示1,1颗上珠表示5。4添上1时,要拨去4颗下珠,拨1颗上珠。拨6时,是1颗上珠加1颗下珠,以此类推„„
指定学生拨珠,其余学生读数。
体会:数位顺序和计数器是一样的,也是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二)拨一拨,比一比
要求:分别在计数器和算盘上拨出356,比较各自表示数的特点。
体会:在计数器上表示数,要依次数清楚每一位上数珠的数量,当数珠多的时候比较麻烦;在算盘上表示数,要记清楚,一颗上珠表示5,超过5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三)同桌合作拨数
要求:拨三位数,并读一读、写一写。
比一比,哪对同桌合作得好,完成的数多。
指名拨数、读数。
(四)拨一拨,数一数
一个一个地数,从85数到100。
一十一十地数,从280数到350。
一百一百地数,从100数到1000。
要求:一个示范,其余的同学一起拨。
(五)猜一猜:用2粒数珠可以表示哪几个三位数?
要求:同桌先一起讨论,想好怎么有序地表达,再全班交流。
答案是:200、600、110、150、101、105、510、550、501、505,共10个数。
(六)知道算盘申遗成功
播放新闻联播中关于算盘申遗成功的消息,了解此项发明的伟大。
[设计意图:通过读、写、拨、比、猜一系列活动,一方面满足学生动手操作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学生从不同的侧面来巩固对算盘表示数的认识。其中“猜一猜”的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是最高的,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算盘上“上珠以一作五”表示数的方法的再认识,也能引导学生学习有序列举找到问题的答案。播放算盘申遗成功的消息是从学习情感上的考虑,让学生意识到算盘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产生学习算盘的积极性。]
三、总结质疑,提高认识
谈话:算盘因为它的实用性得到了人们的喜欢,因为喜欢,设计出了各种形状的算盘(出示图)。我们这节课,用算盘表示数,只是算盘应用中最初级的一步,感兴趣的可以课后继续探索。
谈话:学到这里,你对用算盘表示数有了哪些了解?有什么新的问题吗?
引导:比较两种算盘,今天课上研究的这种算盘,每档上有5颗珠,又叫五珠算盘;另外这种算盘,每档上有7颗珠,又叫七珠算盘。难道是我们的祖先不够聪明,每一档都多出了2颗不用的算珠吗?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再研究。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既是对算盘“形”的欣赏,更是对数珠个数的探索,启迪学生认识到文化其实是一种逐步积淀的过程,每一种存在都其特殊的年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