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热闹的民俗节

——对称

高密市呼家庄小学 王化聚

一、教学内容

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用操作的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方格纸上利用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大量现实事例,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用给定的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3、在现实生活中存了解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初步审美素养。

三、教材的基础和地位

本单元是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单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对称知识的基础。

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安排2课时。

二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9-23页。 教材分析:

对称现实生活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对称的物体,如图片、建筑物、动植物、艺术品等,学生对于对称现象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本单元选取我国民俗节庆祝活动上拍摄的照片,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画对称轴。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学具盒、彩纸、剪刀

教师准备:放大的体操图,各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谈话: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课件出示)

谈话:图片欣赏完了,这些图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让学生自由说。学生可能会说这些图片很好看,图片中的动作很优美;图片的两边是一样的等。

谈话:为什么这些图片会给你留下这么美的印象?

谈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图片中体操动作蕴涵的美。(接着课件出示体操示意图)如果我们从正面把这些体操动作画出下来,就成了这样一组平面图。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欣赏中发现对称的美,进而激发学生探究“为什么会这么美”的兴趣,再由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平面图形,引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这些图片中蕴涵着什么样的美?”“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我们怎样来了解它们美?”等问题。

谈话:大家提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来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好吗?

谈话:请小组长拿出1号袋,把里面的图片分给小组里的同学,自己想办法研究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发现的?然后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开始吧!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谈话:谁想代表你们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小组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是怎么发现的?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通过对折发现图形的两边重合在一起了,但是他们不会用完全重合来表达;对折的方法一般是相同的,学生对对折后打开所看到的折痕表述不会很好,在小组活动时,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如何将自己的发现有条理的表达完整。

谈话:同学们,刚才你们通过把这些图形对折,发现对折后图形的两边重合了,那我们就说这些图形是对称的。(板书:重合 对称)

谈话: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图形,你判断一下,它是不是对称图形?(出示扣杯图)

学生可能会直接回答不是对称图形,因为扣杯的一边有把,一边没有。 谈话:真的不是吗?你能折一折,看看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演示折。

谈话: 这个图形对折后重合了,这个图形对折后也重合了,那这两种重合有什么不一样吗?

学生可能会认为都重合了,一种是图形中有的地方重合而有的地方没有重合,即是部分重合;而另一种是两边重合后没有多出来的,也没有缺少的,有少数学生会说出这是完全重合。

谈话: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后全部重合了,也就是完全重合了。(板书:完全)

谈话:现在我们把折过的对称图形打开,你又有什么新发现?老师也想折一折,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对称图形借给老师用一用?注意看,老师开始折了,我这样折得到一条折痕,这样折又得到一条折痕。这两条折痕与你们折出来的折痕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回答。

谈话: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一般用点划线把它画出来。注意看老师是怎么画的。请你在你刚才对折的图形上画出它的对称轴。

谈话:同学们,这些图形通过对折,我们发现它们能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轴)

谈话:现在你知道这些体操动作为什么这么美了吗?

再回到课的伊始,学生现在会恍然大悟,用数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这些图片,发现对称的美,感悟对称的美。

谈话:那你能从下面的图形中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按要求完成课本第21页自主练习第1、2题。

学生交流如何判断。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逐步认识图形重合、完全重合,由折痕认识“轴”,进而会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样层层深入,如剥笋一般,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学习过程,体验探究的快乐,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以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对称的美。

三、验证猜想,巩固练习

谈话:打开学具盒,请你在钉子板上拼一个以前学过的是轴对称图形的平面

图形。告诉大家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学生可能围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不同的图形。

谈话:请小组长打开2号袋,找到你围的那个图形,动手验证一下你围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长方形2条对称轴,正方形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2种情况,三角形3种情况)

谈话:谁想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围的是什么图形,它是轴对称图形吗? 学生可能出现一些争论。对正方形、长方形、圆是轴对称图形,学生一般不会出现很大的分歧,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因为情况比较复杂,象三角形中有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一般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有四条边都相等的菱形,是学生争辩的焦点,也是学生探究的难点,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学具准备。

谈话:在我们学过的这些平面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判断。请你从这些图形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图形,画出它的对称轴,并请你的同位帮你看一下,你画的对吗?

谈话:请大家打开课本20页自主练习,请你从第3、4题中,选一道题你喜欢的做在书上。

分题订正,投影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围一围、猜一猜、验一验、画一画等活动,使课堂掀起了一个探究、争论的高潮,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他们主动参与其中,在不断的争辩、动手验证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动手实践,创作图形

谈话:轴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一起来找找生活中的对称。 学生从生活中找对称。

谈话:生活中的对称实在是太多了,老师也搜集了几幅轴对称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演示)

谈话:看了这么美的轴对称图形,你是不是也想自己创作一幅?

谈话:你可以用学具盒上的钉子板围一围,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还可以用剪刀剪一剪,还可以用彩笔画一画,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创作一幅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创作活动。

作品展示,学生自评、互评作品。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今天的作业就是找一找自己家里的轴对称图形说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 找一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学以致用,把数学的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时时都会用到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通过围、摆、剪、画等形式,让学生体验自己创造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的愉悦心情,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高密市呼家庄小学 王化聚)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请你做一个动作,告诉大家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好吗? 学生做出不同的对称动作造型。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轴对称的知识来解决几个新问题,好吗?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并用动作表示出来,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轴对称图形的学习中,可谓一举两得。

二、自主练习,巩固知识

谈话:想一想,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如果出现回答不完整,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把话说完整,并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谈话:那么,你知道这些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吗?请你打开课本第22页看第5题,先仔细观察,想一想,然后再连一连。

学生展示汇报做法。学生做这道题一般不会出现错误。如果有个别学生出现错误,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原因,再请别的同学帮助他。

谈话:对,我们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边是完全相同的,如果给你轴对称图形的一般,你能画出它的另一半吗?请你自己完成第6题。

学生相互展示自己是如何画的,并互相交流画的方法。这道题学生常出现将格子数错而导致画错图形,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看图、数格子,提醒学生画

完后一定要看一看两边是不是一样。

谈话:看来,大家对轴对称图形掌握的非常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有趣的故事。(出示第23页第7题)请你仔细看图,看看图中主人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老虎跳到水里去了?你能看图编出一个合理的数学故事吗?

让学生在编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弄清楚老虎、狐狸和它们在水中的倒影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镜面对称。

谈话:有趣的故事讲完了,糊涂的老虎上了狐狸的当,看来,学好数学知识真的对我们很有用处。那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大家学习的情况吧。(出示“我学会了吗?”)

谈话:请你自己在书上完成这道题。

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对“丰收园”进行评议。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层次递进,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感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三、拓展延伸,总结收获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对称的知识来装扮一下你自己的房间吗?请你用日记的形式记下你是如何用对称的知识装饰自己的房间的,好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自己总结课堂所学的知识,梳理知识,系统知识,培养学生每一节课都要知道自己所学的内容的习惯。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不仅促进学科融合,而且培养了学生以数学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观点的能力。

(高密市呼家庄小学 王化聚)

第二单元 热闹的民俗节

——对称

高密市呼家庄小学 王化聚

一、教学内容

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用操作的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方格纸上利用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大量现实事例,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用给定的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3、在现实生活中存了解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初步审美素养。

三、教材的基础和地位

本单元是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单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对称知识的基础。

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安排2课时。

二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9-23页。 教材分析:

对称现实生活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对称的物体,如图片、建筑物、动植物、艺术品等,学生对于对称现象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本单元选取我国民俗节庆祝活动上拍摄的照片,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画对称轴。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学具盒、彩纸、剪刀

教师准备:放大的体操图,各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谈话: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课件出示)

谈话:图片欣赏完了,这些图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让学生自由说。学生可能会说这些图片很好看,图片中的动作很优美;图片的两边是一样的等。

谈话:为什么这些图片会给你留下这么美的印象?

谈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图片中体操动作蕴涵的美。(接着课件出示体操示意图)如果我们从正面把这些体操动作画出下来,就成了这样一组平面图。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欣赏中发现对称的美,进而激发学生探究“为什么会这么美”的兴趣,再由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平面图形,引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这些图片中蕴涵着什么样的美?”“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我们怎样来了解它们美?”等问题。

谈话:大家提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来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好吗?

谈话:请小组长拿出1号袋,把里面的图片分给小组里的同学,自己想办法研究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发现的?然后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开始吧!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谈话:谁想代表你们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小组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是怎么发现的?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通过对折发现图形的两边重合在一起了,但是他们不会用完全重合来表达;对折的方法一般是相同的,学生对对折后打开所看到的折痕表述不会很好,在小组活动时,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如何将自己的发现有条理的表达完整。

谈话:同学们,刚才你们通过把这些图形对折,发现对折后图形的两边重合了,那我们就说这些图形是对称的。(板书:重合 对称)

谈话: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图形,你判断一下,它是不是对称图形?(出示扣杯图)

学生可能会直接回答不是对称图形,因为扣杯的一边有把,一边没有。 谈话:真的不是吗?你能折一折,看看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演示折。

谈话: 这个图形对折后重合了,这个图形对折后也重合了,那这两种重合有什么不一样吗?

学生可能会认为都重合了,一种是图形中有的地方重合而有的地方没有重合,即是部分重合;而另一种是两边重合后没有多出来的,也没有缺少的,有少数学生会说出这是完全重合。

谈话: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后全部重合了,也就是完全重合了。(板书:完全)

谈话:现在我们把折过的对称图形打开,你又有什么新发现?老师也想折一折,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对称图形借给老师用一用?注意看,老师开始折了,我这样折得到一条折痕,这样折又得到一条折痕。这两条折痕与你们折出来的折痕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回答。

谈话: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一般用点划线把它画出来。注意看老师是怎么画的。请你在你刚才对折的图形上画出它的对称轴。

谈话:同学们,这些图形通过对折,我们发现它们能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轴)

谈话:现在你知道这些体操动作为什么这么美了吗?

再回到课的伊始,学生现在会恍然大悟,用数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这些图片,发现对称的美,感悟对称的美。

谈话:那你能从下面的图形中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按要求完成课本第21页自主练习第1、2题。

学生交流如何判断。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逐步认识图形重合、完全重合,由折痕认识“轴”,进而会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样层层深入,如剥笋一般,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学习过程,体验探究的快乐,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以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对称的美。

三、验证猜想,巩固练习

谈话:打开学具盒,请你在钉子板上拼一个以前学过的是轴对称图形的平面

图形。告诉大家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学生可能围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不同的图形。

谈话:请小组长打开2号袋,找到你围的那个图形,动手验证一下你围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长方形2条对称轴,正方形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2种情况,三角形3种情况)

谈话:谁想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围的是什么图形,它是轴对称图形吗? 学生可能出现一些争论。对正方形、长方形、圆是轴对称图形,学生一般不会出现很大的分歧,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因为情况比较复杂,象三角形中有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一般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有四条边都相等的菱形,是学生争辩的焦点,也是学生探究的难点,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学具准备。

谈话:在我们学过的这些平面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判断。请你从这些图形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图形,画出它的对称轴,并请你的同位帮你看一下,你画的对吗?

谈话:请大家打开课本20页自主练习,请你从第3、4题中,选一道题你喜欢的做在书上。

分题订正,投影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围一围、猜一猜、验一验、画一画等活动,使课堂掀起了一个探究、争论的高潮,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他们主动参与其中,在不断的争辩、动手验证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动手实践,创作图形

谈话:轴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一起来找找生活中的对称。 学生从生活中找对称。

谈话:生活中的对称实在是太多了,老师也搜集了几幅轴对称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演示)

谈话:看了这么美的轴对称图形,你是不是也想自己创作一幅?

谈话:你可以用学具盒上的钉子板围一围,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还可以用剪刀剪一剪,还可以用彩笔画一画,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创作一幅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创作活动。

作品展示,学生自评、互评作品。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今天的作业就是找一找自己家里的轴对称图形说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 找一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学以致用,把数学的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时时都会用到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通过围、摆、剪、画等形式,让学生体验自己创造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的愉悦心情,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高密市呼家庄小学 王化聚)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请你做一个动作,告诉大家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好吗? 学生做出不同的对称动作造型。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轴对称的知识来解决几个新问题,好吗?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并用动作表示出来,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轴对称图形的学习中,可谓一举两得。

二、自主练习,巩固知识

谈话:想一想,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如果出现回答不完整,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把话说完整,并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谈话:那么,你知道这些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吗?请你打开课本第22页看第5题,先仔细观察,想一想,然后再连一连。

学生展示汇报做法。学生做这道题一般不会出现错误。如果有个别学生出现错误,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原因,再请别的同学帮助他。

谈话:对,我们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边是完全相同的,如果给你轴对称图形的一般,你能画出它的另一半吗?请你自己完成第6题。

学生相互展示自己是如何画的,并互相交流画的方法。这道题学生常出现将格子数错而导致画错图形,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看图、数格子,提醒学生画

完后一定要看一看两边是不是一样。

谈话:看来,大家对轴对称图形掌握的非常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有趣的故事。(出示第23页第7题)请你仔细看图,看看图中主人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老虎跳到水里去了?你能看图编出一个合理的数学故事吗?

让学生在编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弄清楚老虎、狐狸和它们在水中的倒影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镜面对称。

谈话:有趣的故事讲完了,糊涂的老虎上了狐狸的当,看来,学好数学知识真的对我们很有用处。那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大家学习的情况吧。(出示“我学会了吗?”)

谈话:请你自己在书上完成这道题。

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对“丰收园”进行评议。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层次递进,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感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三、拓展延伸,总结收获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对称的知识来装扮一下你自己的房间吗?请你用日记的形式记下你是如何用对称的知识装饰自己的房间的,好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自己总结课堂所学的知识,梳理知识,系统知识,培养学生每一节课都要知道自己所学的内容的习惯。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不仅促进学科融合,而且培养了学生以数学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观点的能力。

(高密市呼家庄小学 王化聚)


相关内容

  •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观课报告
  •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观课报告 非常有幸聆听了刘老师执教的<热闹的民俗节----对称>这节课. 这节课教师首先给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猜想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总结出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然后巩固升华,通过辩一辩.猜一猜.剪一剪的方式,最后欣赏生活中的对 ...

  • 三年级数学-对称教案
  •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西海小学 田烈芬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实例,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 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

  •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 数学 3课时 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搜集京剧脸谱图案. (2)了解各种风筝形状. (3)长方形.正方形.圆.多边形纸片各一张. 教学课题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百度搜索]http://www.ruiwen.c ...

  • 厦门中秋博饼的文化研究
  • 厦门中秋博饼的文化研究 体育教育训练学 闫娟娟 2009349007 摘要:为深入研究厦门博饼文化,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问法分别对博饼活动的的社会文化.技术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厦门博饼活动随着历史的变迁,在组织形式.彩头上有很大的变化:博饼是中国科举制度文化和博弈文化的结合和 ...

  • 试题1北京的春节
  • 实践操作题:根据下面的教材内容(见附件一),可以参考所给的教案(见附 件二),搜索相关资源,制作一份适合该主题授课的课堂演示型教学课件. 备注:如果所给的教材内容比较多,在具体课件制作时可以适当删减(该课件满足1课时授课即可) 请同学们在制作教学课件前认真阅读以下评分标准: 附件一:教材内容 附件二 ...

  • 民间艺术课程教案
  • 民间艺术了不起 主题网络图 ★主题目标分析: 了解丰富多彩的崇明民间艺术中的民间音乐.民间手工艺术.民间传说童谣.民俗节日等内容,尝试对崇明民间艺术的认识.探索和表达.表演,感受崇明民间艺术的美,尝试用多种方式进行认识.探索.表达和表现. *优美的民间音乐 1.了解崇明民间歌舞的名称.特点. 2.喜 ...

  • 赶年集买年画逛庙会赏花灯来天津热闹过大年!扫码阅读手机版
  • 赶年集买年画逛庙会赏花灯来天津热闹过大年!扫码阅读手 机版 天津北方网讯:赶年集.买年画.逛庙会.赏花灯......春节期间来天津逛逛庙会,赶赶年集,来一场年味旅行怎么样?童年时的我们,特别期待每年的庙会,因为每当庙会时,就会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等着我们.看到这里,大家是否有些怀念童年,怀念当时的一 ...

  • 新港幼儿园中一班元宵活动方案(2)
  • 中一班欢欢喜喜过元宵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 1.尝试制作简易灯笼,掌握对称剪的方法. 2.通过欣赏花灯,体验元宵节的民俗风情,感受生活的美. 活动准备: 红色卡纸 .剪刀.胶水.细绳.花灯课件 教学流程: 一.以 1.教师介绍元宵节的来历 2.幼儿欣赏元宵节的习俗(做汤圆,赏花灯,猜灯谜....) 说 ...

  • 我们的民风民俗
  • <我们的民风民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定安一小王华英 [教材分析] <我们的民风民俗>是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的第6课.它共有三方面的内容:传统的节日.传统的文娱活动.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本课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