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抑郁症与五脏关系的探讨-胡海燕,徐志伟

第17卷  第8期     2015 年 8 月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Vol. 17 No. 8 Aug .,2015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5.08.020

对抑郁症与五脏关系的探讨

胡海燕,徐志伟,敖海清,吴皓萌,吉云鹏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

抑郁症是一种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的情感性精神障碍,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目前摘 要:

对于该病,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病机学说。历来抑郁症多从肝郁论治,但现代一些学者通过临床或实验研究发现本病从“心阳郁遏”“心胆阳虚”“思则气结”“肾阳虚”“肺气郁、肺阴虚”等除肝以外的其他四藏入手治疗亦能收到良好效果,打破了抑郁症多从肝论治的传统,创新了抑郁症的基本病机,对后世医家在本病的病机认识上起到了启示的作用,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关键词:抑郁症;五脏关系;探讨

(2015) 08- 中图分类号:R749.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0061- 03

The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Five Zang-Organs

HU Haiyan,XU Zhiwei,AO Haiqing,WU Haomeng,JI Yunpeng(Basic Medical College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405,Guangdong,China)

Abstract:Depression is a complex affective disorder include a variety of psychiatric symptoms and somatic symptoms,its pathogenesis is complex and diverse,there is not a complete theory of pathogenesis for this disease at present. Depression has always been explained by liver stagnation theory,But some scholars of modern clinical or experimental study found that the disease can also receive good results through the other four zang-organs treatment,such as“obstruction of heart yang”,“yang deficiency of heart and gallbladder”,“contemplation causing qi stagnation”,“kidney yang deficiency”,“inhibited lung qi、lung yin deficiency”,they broke the depression has always been explained by liver stagnation theory and innovated the basic pathogenesis of depression,they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found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The revel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 playe a important role for doctor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depression;relationship between five zang-organs;investigate

抑郁症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精神疾患,

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被称为无形的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第二大疾

和红细胞压积的季节性变化[ J ] .临床血液杂志,2007,20 ( 6 ) :

371-372.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 S ]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3. 刘峰,麻柔. 中西医临床血液病学[ M ]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197-202.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M ]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91-99. 王文娟,刘文军,吴志奎,等.中间型地中海贫血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J ] .中医杂志,2007,48 ( 8 ) :726-729. 吴志奎,张新华,李敏,等.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中海贫血156例临床观察[ J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 ( 4 ) :352-354.

Borgna-Pignatti C,Ventola M,Friedmanman D,et al. Seasonal variation of pretransfusion hemoglobin levels in patient s with thalassemia major[ J ] .Blood,2006,107 ( 1 ) :355-357.

病[1-2]。目前对于本病,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病机学说,

许多医家各执一言,本文谈谈笔者对抑郁证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 11 ] Rachmilewitz EA,Lubin BH,Shohet SB. Lipid peroxidation in

beta-thalassemia major[ J ] .Blood,1976,47 ( 3 ) :495-505.

[ 12 ] Handan Duman,Duran Canatan1,Güchan Alanoglu,et al.The

Antioxidant Effects of Capparis Ovata and Deferasirox in Patients with Thalassemia Major[ J ] .Blood Disorders Transf,2013,4 ( 3 ) :2155-2159.

[ 13 ] V e e n a D h a w a n ,Kh R a t a n K u m a r ,R K M a r w a h a ,

et al.Antioxidant Status in Children With Homozygous β-Thalassemia[ J ] .Indian Pediatrics,2005,42 ( 17 ) :1141-1145.

[ 14 ] Klaudia Jomovaa,Marian Valkob.Advances in metal-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and human disease[ J ] .Toxicology,2011,283 ( 2-3 ) :65-87.

[ 15 ] S Filiz,O Gulyuz,K Sabri,et al. Alev,“Oxidant and antioxidant

status in beta thalassemia major patients”[ J ] . Ankara University Faculty of Medicine,2005,58 ( 1 ) :34-38.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收稿日期:2014-12-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17314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00088)作者简介:胡海燕(1987-),女,河南开封人,2012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药抗应激损伤的理论与应用研究。通讯作者:徐志伟(1954-),男,江苏溧阳人,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抗应激损伤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61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17卷

1 抑郁症与五脏关系的传统认识

早在殷代甲骨文中已有心疾、首疾等记载,提示古人当时已对精神疾患有所认识。传统医学虽没抑郁症的病名,却记载了与抑郁症相似的病症及证候,如“郁证”“癫病”“百合病”“小柴胡汤证”“脏躁”“梅核气”等。王履在《医经溯洄集·五郁论》中云:“凡病之起也,多由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义。”在《丹溪心法·六郁》中云:“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而抑郁症与郁证的发病特点相似,因此临床上常将抑郁症归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

认为抑郁症的病位在脑,脑为“元神之府”,是精神情感及思维活动的发源地。五脏之中与思维情绪变化等精神活动联系密切的是肝。多数医家认为本病是情志过极、肝郁气滞而成。长期的精神刺激,忧愁思虑太过,可使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从而变生抑郁诸症。郁久化火,而成火郁;肝为气机之枢纽,肝气郁滞,气机不利,则血行不畅,瘀血内阻,而为血郁;气机不利,津液代谢失调,凝聚则成痰郁;诸多郁滞,多由肝郁所致,故曰:“病理变化主要在肝”。

杨林“五脏之病,肝主居多,而妇人尤甚,治病能治肝主,思过半矣”是中医对肝在五脏病中占主

导地位的深刻认识[3]

。贾绍燕也认为,抑郁症病位

主要在肝[4]

。故抑郁症从肝郁论治,在中医学中历来是一个重要方向。

2 抑郁症与五脏关系的新认识2.1 从心之“心阳郁遏”探讨抑郁症

有学者[5-6]认为抑郁症与心阳和心神密切相关。

提出临床中抑郁症除了核心症状外,还会出现诸如懒动懒言、倦怠乏力、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绝望感、自杀倾向、晨重暮轻等特征表现均无法用“肝气郁结”的病机解释,认为这是由于抑郁症患者身之阳气郁滞,不能布达全身,导致心神失养、神机不振。《素问·生气通天论》也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阳因而上,为卫外者也。”阳气主动、主发越,不得郁滞,一旦郁滞便会出现阳气不能布达、心神失养的变化,所以患者常会出现神疲乏力、反应迟钝、悲忧、多思多虑等一系列心神郁结的典型症状。因此提出了“阳气抑遏,神颓志衰”为抑郁症基本病机的重要观点。此观点显然有别于历代医家的传统认识,是对抑郁症发生的基本病机的创新认识。提出了抑郁症病变部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脾、肾等脏腑,发病过程与心阳、心神密切相关,病机关键在于阳郁不达,神机颓废,以通阳开郁、振奋心神为基本治疗原则。

2.2 从心之“心胆阳虚”探讨抑郁症

丁艳婷[7]认为“心胆阳虚,痰湿内阻”是抑郁症

的病机。

《中藏经》云:“心下气坚,食不下,喜咽干,手热,烦满,多忘,太息,此得之思忧太过也。”《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是人体情志所发之处和主宰者。心气充沛,心阳以明则机体能够应对各种外在刺激,而不至于产生病态的表现。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就会导致各种病证。《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司中正,刚毅果断,具有正确的决断

62

能力,对人身情志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胆气

畅达无碍,才能使心主神明的作用无所偏倚,正确决断。但若胆气不足,就会出现数谋虑而不决的症状。认为抑郁患者的发病多以心胆功能不足,适应及调节机制低下,不能很好地应对外界环境的刺激而过度思虑而产生。沈金鳌也云:“诸郁,脏气病也,其原本于思虑过深。”心为君火,为阳中之太阳。心阳不足,寒水无制则会聚湿生痰;胆为少阳相火,少阳不足则三焦代谢失常,水液运化失常则为痰湿;思为脾志,思之不已,气机结滞不畅,脾气升清降浊功能失常,而使得痰湿内阻。

故提出,以心虚胆怯为内因,过度思虑为诱因,痰湿内阻为病理关键。治疗以柴芩温胆汤为主方,化痰湿、疏通三焦代谢,并加入桂枝、山茱萸、巴戟天等温通心胆之阳气,以及炒枣仁、远志、珍珠母等安神定志之品标本兼治,以达到临床治愈的目标。

2.3 从脾之“思则气结”探讨抑郁症

王米渠[8]在现代中医心理学书中提到“思”对

各种情绪具有认知评价的中心决定作用,思而否定为怒,思而肯定为喜,思而担心为忧,思而无奈为悲,思而危险为恐,不及思索而为惊,将“思”放在七种情绪的中央。中医认为,由“思”导致的典型病理变化主要是“思伤脾”“思则气结”,通过对其主要病理变化的归纳分析,“思”类似于“抑郁”情绪[9]。

思过伤脾,脾不健运,水湿内停,痰蒙清窍,致脑神被遏;甚或痰郁化火,上扰脑神,均可出现抑郁证。就会在临床上见到由于脾伤失运、气血亏虚、精神失养等导致心境低落的症状。《推求师意·郁病》 :“郁病多在中焦”进一步说明脾胃位居脏腑中央,凡四脏病变常可先致脾胃受累;郁之为病,一由它脏累及脾胃,一由脾胃自病,而中焦致郁为最多[10]

思本脾志,思虑过度最易伤脾,脾胃为后天之本,伤之则诸症杂见。思虑过多,久之机体难免出现气机郁滞的病理变化,正气停留而不能运行;思虑太过,气机郁结,气结则水谷不能运化,精微不能升散,以致积滞中阻,则形体无气所滋,故而出现不思饮食、脘腹胀满、痞闷、四肢乏力等症状,所以说“思则气结”。“思则伤脾”形成“因思致病”,思虑太过又会“因病致思”。“因思致病”,“因病致思”,两者交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是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反复发作的一个重要根结所在。因此“思则气结”对后世医家在抑郁证病机认识上不无启示作用。

2.4 从肾之“肾阳虚”探讨抑郁症

中医强调“阳主动”,而抑郁症整体表现以抑制

状态、以“不动”为特点,故本病的发生、发展必然和阳气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有学者提出抑郁症以肾阳不足为基本病机。

肾阳为人体阳气的根本,动力之源,多被称为。认为肾阳决定着人体阳气的盛衰,对全身各脏腑组织起温煦、推动的作用,维系着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其充沛与否决定是否能够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关键。若肾阳不足,不能鼓动身之阳气,振奋精神,则可表现为情绪低落、少气懒言、自觉无助无望、甚至厌世自杀等抑郁症临床表现。

“元阳”

17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为了证明这一点,一些学者设计了抑郁症与肾阳虚动物模型对照实验进行观察,为肾阳不足才是抑郁症的基本病机这一论点提供直观数据。用氢化可的松造成的阳虚模型大鼠大脑组织中NE、DA 与

正常组比较有明显下降[11]

,与抑郁症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降低表现一致;皮质酮所致肾阳虚模型小鼠出现不饱和脂肪酸显著降低,甚至缺乏[12],与抑郁症患者体内脂肪酸变化相似。吕圭源等采用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造成小鼠肾阳虚模型,随机分为杜仲水部位组、正丁醇部位组、乙酸乙酯部位组,观察小鼠的抗抑郁指标,发现杜仲乙酸乙酯部位能提高小鼠悬尾活动时间,杜仲3个部位都能提高小鼠奔跑时间和距离,3个部位均能抑制MAO 活性[13],表明温补肾阳气的杜仲可改善肾阳虚衰引起的抑郁症状。

临床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近年也有报道用交泰丸治疗神经官能症[14]、更年期抑郁症取得满意疗效[15]。还有医家将温阳法列为中医精神疾病的常用治法,临床上主要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

和抑郁症[16]

,山西李可老中医用四逆汤,逐日加附子量,治疗100多例抑郁症,取得良好效果[17]。陈嵘等[18]观察桂附地黄丸对肾阳虚抑郁症大鼠行为学改变的影响,结果显示高、中剂量能有效提高肾阳虚抑郁症大鼠的自主活动,可改善模型大鼠抑郁行为,其作用与抗抑郁药盐酸氟西汀治疗效果一致,由此反证桂附地黄丸通过补肾阳改善抑郁症行为症状,从而推测抑郁症的主要病机为肾阳虚。

2.5 从肺探讨抑郁症

肺主气,抑郁症的根本病机为气机郁滞,因此

认为抑郁症与肺密切相关。《理虚元鉴》指出“肺气一病,百病蜂起。”《医方论·越鞠丸》亦云:“凡郁病必先气病,气得流通,郁于何有?”《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气贲郁,皆属于肺。”明确指出此证属肺所司,应该从肺论治,重视调肺气。通过调肺调节全身之气,使气机条畅而治疗郁证。

肺在志为悲,虽然历代医家对肺与抑郁症发病的关系少有论述,但抑郁症患者常诉病哭泣,悲伤不能自控;这与肺不能主气收敛悲伤关系密切。肺藏魄,在志为忧,肺气不足则气机郁滞不能宣降而悲忧,肺阴不足失却濡润则焦躁难耐。肺朝百脉,全身血脉皆汇聚于肺,若肺气不足或肺气郁闭,气血不行,血瘀内阻亦可致心血不行,脑神失养而形成抑郁症。

关于抑郁症与肺相关,一些临床研究也可以

提供证据。陈秋帆等[19]

认为“诸气郁,皆属于肺。”

韩晶杰等[20]

提出抑郁悲忧,主从肺治,包括肺肝同治、肺心同治、肺脾同治、肺肾同治,临床治疗时,无论以何脏为主,均可酌情加用利肺之品,如百合、麦冬、紫菀、杏仁、桔梗、黄芪、党参等。魏绪华等[21]运用自拟百合汤加味治疗抑郁症85例,总

有效率达85.88%。金杰等[22]

运用加味百合地黄汤治疗抑郁症35例,总有效率为85.71%。现代研究也表明,肺除了主呼吸外还能灭活激素,通过悲伤类情绪作用于大脑海马,刺激HPA 轴,引起皮质醇类激素分泌过多,而这些激素多与抑郁症

相关[20]。

3

讨论

“五脏主五志”,抑郁症的产生离不开五脏主五志,中医中药的抗抑郁机制无论是从传统的“肝郁气滞”理论入手,还是另辟蹊径从其他脏入手,论治抑郁症都不是对一脏进行治疗,而从多环节、多部位、多靶点发挥作用的,都涉及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精各层次,同时抑郁症的辨证也不能拘执于一脏或二脏、三脏,而应该在整体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辨证局部治疗,所以在抑郁症的各个发展阶段的治疗仍应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现代医学研究抑郁症多从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进行研究,这三大系统彼此之间借助于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和内分泌激素而联结成复杂庞大的网络,在更高层次上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三个系统之间平衡的破坏或任何一个系统内部环节的异常都可能导致抑郁症,这与中医方面无论哪个脏器出问题都会累及其他脏器是相吻合的。抑郁症的疾病过程是一个多脏病变互相影响、相互传变,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所以在治疗方面应辨证论治,五脏调补兼施,将是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1 ] Duman RS,Kehne JH.Depression[ J ] .CNS Neurol Disord Drug

Targets,2007,6 ( 3 ) :161-162. [ 2 ] Garcia R. Stress,Metaplasticity,and Antidepressants[ J ] .Curr

Mol Med,2002,2 ( 7 ) :629-638.

[ 3 ] 杨林.论肝郁与抑郁症[ J ] .陕西中医,2000,21 ( 6 ) :

260. [ 4 ] 贾绍燕.从肝论治抑郁症病机探讨[ J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7 ( 14 ) :127-128. [ 5 ] 丁元庆.“阳郁神颓”是抑郁症的重要病机[ J ] .中国中医药报,

2006-07-13.

[ 6 ] 吴建林.从心阳探讨抑郁症的病机关键[ J ] .中国中医基础医

学杂志.2012,18 ( 6 ) :597-601.

[ 7 ] 丁艳婷. 从心胆阳虚论抑郁症[ J ] .山东中医杂志,2014,33

( 5 ) :341-342.

[ 8 ] 王米渠.现代中医心理学[ M ]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37-41. [ 9 ] 杜文东.论“思”的实质及其临床意义[ J ] .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报,2000,1 ( 2 ) :100-102. [ 10 ] 王洪图,贺娟,翟双庆,等.脾胃转枢对五脏藏神调节的研究

述评[ J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 ( 2 ) :1-4.

[ 11 ] 郑里翔,刘晓庄,王莉,等. 肾阳虚对大脑神经递质、胆碱酯

酶的影响[ J ] .新中医,2000,32 ( 5 ) :31-32.

[ 12 ] 章建民,张红,周羽琪,等.肾阳虚模型小鼠红细胞膜磷脂

脂肪酸含量变化观察[ J ] .浙江中医杂志,2000,35 ( 3 ) :128-129.

[ 13 ] 吕圭源,陈素红,苏洁,等.杜仲不同提取部位对肾阳虚小

鼠抗氧化和抗抑郁作用的影响[ J ]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 ( 5 ) :729-731.

[ 14 ] 罗旭异,高健生.交泰丸方义及实验研究摄要[ J ] .中医药学

刊,2005,23 ( 3 ) :487-488.

[ 15 ] 季旭明.交泰丸的临床与药理研究近况[ J ] .中国实验方剂

学杂志,2000,6 ( 2 ) :62-64.

[ 16 ] 凌丽,蒋萌.抑郁症的病因探索及治疗概述[ J ] .时珍国医国

药,2007,18 ( 12 ) :79-81.

[ 17 ] 田原.人体阳气与疾病[ M ]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211-212.

[ 18 ] 陈嵘,秦竹,吴施国,等. 桂附地黄丸对肾阳虚抑郁症大鼠行

为学改变的影响[ J ] .新中医,2013,45 ( 4 ) :165-168.

[ 19 ] 陈秋帆,洪文扬.抑郁症的治疗需调肺[ J ] .辽宁中医药大学

学报,2008,9 ( 10 ) :12-13.

[ 20 ] 韩晶杰,烟建华.从肺论治抑郁症的探讨[ J ] .中华中医药杂

志,2005,20 ( 6 ) :349-350.

[ 21 ] 魏绪华,唐庆军.自拟百合汤加味治疗抑郁症85例[ J ] .江苏

中医药,2002,23 ( 7 ) :25.

[ 22 ] 金杰,陈海燕,赵铎,等.加味百合地黄汤治疗抑郁性神经症

35例[ J ] .山西中医,2004,17 ( 2 ) :21.

63

第17卷  第8期     2015 年 8 月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Vol. 17 No. 8 Aug .,2015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5.08.020

对抑郁症与五脏关系的探讨

胡海燕,徐志伟,敖海清,吴皓萌,吉云鹏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

抑郁症是一种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的情感性精神障碍,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目前摘 要:

对于该病,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病机学说。历来抑郁症多从肝郁论治,但现代一些学者通过临床或实验研究发现本病从“心阳郁遏”“心胆阳虚”“思则气结”“肾阳虚”“肺气郁、肺阴虚”等除肝以外的其他四藏入手治疗亦能收到良好效果,打破了抑郁症多从肝论治的传统,创新了抑郁症的基本病机,对后世医家在本病的病机认识上起到了启示的作用,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关键词:抑郁症;五脏关系;探讨

(2015) 08- 中图分类号:R749.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0061- 03

The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Five Zang-Organs

HU Haiyan,XU Zhiwei,AO Haiqing,WU Haomeng,JI Yunpeng(Basic Medical College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405,Guangdong,China)

Abstract:Depression is a complex affective disorder include a variety of psychiatric symptoms and somatic symptoms,its pathogenesis is complex and diverse,there is not a complete theory of pathogenesis for this disease at present. Depression has always been explained by liver stagnation theory,But some scholars of modern clinical or experimental study found that the disease can also receive good results through the other four zang-organs treatment,such as“obstruction of heart yang”,“yang deficiency of heart and gallbladder”,“contemplation causing qi stagnation”,“kidney yang deficiency”,“inhibited lung qi、lung yin deficiency”,they broke the depression has always been explained by liver stagnation theory and innovated the basic pathogenesis of depression,they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found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The revel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 playe a important role for doctor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depression;relationship between five zang-organs;investigate

抑郁症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精神疾患,

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被称为无形的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第二大疾

和红细胞压积的季节性变化[ J ] .临床血液杂志,2007,20 ( 6 ) :

371-372.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 S ]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3. 刘峰,麻柔. 中西医临床血液病学[ M ]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197-202.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M ]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91-99. 王文娟,刘文军,吴志奎,等.中间型地中海贫血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J ] .中医杂志,2007,48 ( 8 ) :726-729. 吴志奎,张新华,李敏,等.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中海贫血156例临床观察[ J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 ( 4 ) :352-354.

Borgna-Pignatti C,Ventola M,Friedmanman D,et al. Seasonal variation of pretransfusion hemoglobin levels in patient s with thalassemia major[ J ] .Blood,2006,107 ( 1 ) :355-357.

病[1-2]。目前对于本病,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病机学说,

许多医家各执一言,本文谈谈笔者对抑郁证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 11 ] Rachmilewitz EA,Lubin BH,Shohet SB. Lipid peroxidation in

beta-thalassemia major[ J ] .Blood,1976,47 ( 3 ) :495-505.

[ 12 ] Handan Duman,Duran Canatan1,Güchan Alanoglu,et al.The

Antioxidant Effects of Capparis Ovata and Deferasirox in Patients with Thalassemia Major[ J ] .Blood Disorders Transf,2013,4 ( 3 ) :2155-2159.

[ 13 ] V e e n a D h a w a n ,Kh R a t a n K u m a r ,R K M a r w a h a ,

et al.Antioxidant Status in Children With Homozygous β-Thalassemia[ J ] .Indian Pediatrics,2005,42 ( 17 ) :1141-1145.

[ 14 ] Klaudia Jomovaa,Marian Valkob.Advances in metal-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and human disease[ J ] .Toxicology,2011,283 ( 2-3 ) :65-87.

[ 15 ] S Filiz,O Gulyuz,K Sabri,et al. Alev,“Oxidant and antioxidant

status in beta thalassemia major patients”[ J ] . Ankara University Faculty of Medicine,2005,58 ( 1 ) :34-38.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收稿日期:2014-12-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17314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00088)作者简介:胡海燕(1987-),女,河南开封人,2012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药抗应激损伤的理论与应用研究。通讯作者:徐志伟(1954-),男,江苏溧阳人,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抗应激损伤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61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17卷

1 抑郁症与五脏关系的传统认识

早在殷代甲骨文中已有心疾、首疾等记载,提示古人当时已对精神疾患有所认识。传统医学虽没抑郁症的病名,却记载了与抑郁症相似的病症及证候,如“郁证”“癫病”“百合病”“小柴胡汤证”“脏躁”“梅核气”等。王履在《医经溯洄集·五郁论》中云:“凡病之起也,多由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义。”在《丹溪心法·六郁》中云:“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而抑郁症与郁证的发病特点相似,因此临床上常将抑郁症归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

认为抑郁症的病位在脑,脑为“元神之府”,是精神情感及思维活动的发源地。五脏之中与思维情绪变化等精神活动联系密切的是肝。多数医家认为本病是情志过极、肝郁气滞而成。长期的精神刺激,忧愁思虑太过,可使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从而变生抑郁诸症。郁久化火,而成火郁;肝为气机之枢纽,肝气郁滞,气机不利,则血行不畅,瘀血内阻,而为血郁;气机不利,津液代谢失调,凝聚则成痰郁;诸多郁滞,多由肝郁所致,故曰:“病理变化主要在肝”。

杨林“五脏之病,肝主居多,而妇人尤甚,治病能治肝主,思过半矣”是中医对肝在五脏病中占主

导地位的深刻认识[3]

。贾绍燕也认为,抑郁症病位

主要在肝[4]

。故抑郁症从肝郁论治,在中医学中历来是一个重要方向。

2 抑郁症与五脏关系的新认识2.1 从心之“心阳郁遏”探讨抑郁症

有学者[5-6]认为抑郁症与心阳和心神密切相关。

提出临床中抑郁症除了核心症状外,还会出现诸如懒动懒言、倦怠乏力、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绝望感、自杀倾向、晨重暮轻等特征表现均无法用“肝气郁结”的病机解释,认为这是由于抑郁症患者身之阳气郁滞,不能布达全身,导致心神失养、神机不振。《素问·生气通天论》也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阳因而上,为卫外者也。”阳气主动、主发越,不得郁滞,一旦郁滞便会出现阳气不能布达、心神失养的变化,所以患者常会出现神疲乏力、反应迟钝、悲忧、多思多虑等一系列心神郁结的典型症状。因此提出了“阳气抑遏,神颓志衰”为抑郁症基本病机的重要观点。此观点显然有别于历代医家的传统认识,是对抑郁症发生的基本病机的创新认识。提出了抑郁症病变部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脾、肾等脏腑,发病过程与心阳、心神密切相关,病机关键在于阳郁不达,神机颓废,以通阳开郁、振奋心神为基本治疗原则。

2.2 从心之“心胆阳虚”探讨抑郁症

丁艳婷[7]认为“心胆阳虚,痰湿内阻”是抑郁症

的病机。

《中藏经》云:“心下气坚,食不下,喜咽干,手热,烦满,多忘,太息,此得之思忧太过也。”《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是人体情志所发之处和主宰者。心气充沛,心阳以明则机体能够应对各种外在刺激,而不至于产生病态的表现。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就会导致各种病证。《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司中正,刚毅果断,具有正确的决断

62

能力,对人身情志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胆气

畅达无碍,才能使心主神明的作用无所偏倚,正确决断。但若胆气不足,就会出现数谋虑而不决的症状。认为抑郁患者的发病多以心胆功能不足,适应及调节机制低下,不能很好地应对外界环境的刺激而过度思虑而产生。沈金鳌也云:“诸郁,脏气病也,其原本于思虑过深。”心为君火,为阳中之太阳。心阳不足,寒水无制则会聚湿生痰;胆为少阳相火,少阳不足则三焦代谢失常,水液运化失常则为痰湿;思为脾志,思之不已,气机结滞不畅,脾气升清降浊功能失常,而使得痰湿内阻。

故提出,以心虚胆怯为内因,过度思虑为诱因,痰湿内阻为病理关键。治疗以柴芩温胆汤为主方,化痰湿、疏通三焦代谢,并加入桂枝、山茱萸、巴戟天等温通心胆之阳气,以及炒枣仁、远志、珍珠母等安神定志之品标本兼治,以达到临床治愈的目标。

2.3 从脾之“思则气结”探讨抑郁症

王米渠[8]在现代中医心理学书中提到“思”对

各种情绪具有认知评价的中心决定作用,思而否定为怒,思而肯定为喜,思而担心为忧,思而无奈为悲,思而危险为恐,不及思索而为惊,将“思”放在七种情绪的中央。中医认为,由“思”导致的典型病理变化主要是“思伤脾”“思则气结”,通过对其主要病理变化的归纳分析,“思”类似于“抑郁”情绪[9]。

思过伤脾,脾不健运,水湿内停,痰蒙清窍,致脑神被遏;甚或痰郁化火,上扰脑神,均可出现抑郁证。就会在临床上见到由于脾伤失运、气血亏虚、精神失养等导致心境低落的症状。《推求师意·郁病》 :“郁病多在中焦”进一步说明脾胃位居脏腑中央,凡四脏病变常可先致脾胃受累;郁之为病,一由它脏累及脾胃,一由脾胃自病,而中焦致郁为最多[10]

思本脾志,思虑过度最易伤脾,脾胃为后天之本,伤之则诸症杂见。思虑过多,久之机体难免出现气机郁滞的病理变化,正气停留而不能运行;思虑太过,气机郁结,气结则水谷不能运化,精微不能升散,以致积滞中阻,则形体无气所滋,故而出现不思饮食、脘腹胀满、痞闷、四肢乏力等症状,所以说“思则气结”。“思则伤脾”形成“因思致病”,思虑太过又会“因病致思”。“因思致病”,“因病致思”,两者交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是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反复发作的一个重要根结所在。因此“思则气结”对后世医家在抑郁证病机认识上不无启示作用。

2.4 从肾之“肾阳虚”探讨抑郁症

中医强调“阳主动”,而抑郁症整体表现以抑制

状态、以“不动”为特点,故本病的发生、发展必然和阳气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有学者提出抑郁症以肾阳不足为基本病机。

肾阳为人体阳气的根本,动力之源,多被称为。认为肾阳决定着人体阳气的盛衰,对全身各脏腑组织起温煦、推动的作用,维系着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其充沛与否决定是否能够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关键。若肾阳不足,不能鼓动身之阳气,振奋精神,则可表现为情绪低落、少气懒言、自觉无助无望、甚至厌世自杀等抑郁症临床表现。

“元阳”

17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为了证明这一点,一些学者设计了抑郁症与肾阳虚动物模型对照实验进行观察,为肾阳不足才是抑郁症的基本病机这一论点提供直观数据。用氢化可的松造成的阳虚模型大鼠大脑组织中NE、DA 与

正常组比较有明显下降[11]

,与抑郁症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降低表现一致;皮质酮所致肾阳虚模型小鼠出现不饱和脂肪酸显著降低,甚至缺乏[12],与抑郁症患者体内脂肪酸变化相似。吕圭源等采用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造成小鼠肾阳虚模型,随机分为杜仲水部位组、正丁醇部位组、乙酸乙酯部位组,观察小鼠的抗抑郁指标,发现杜仲乙酸乙酯部位能提高小鼠悬尾活动时间,杜仲3个部位都能提高小鼠奔跑时间和距离,3个部位均能抑制MAO 活性[13],表明温补肾阳气的杜仲可改善肾阳虚衰引起的抑郁症状。

临床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近年也有报道用交泰丸治疗神经官能症[14]、更年期抑郁症取得满意疗效[15]。还有医家将温阳法列为中医精神疾病的常用治法,临床上主要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

和抑郁症[16]

,山西李可老中医用四逆汤,逐日加附子量,治疗100多例抑郁症,取得良好效果[17]。陈嵘等[18]观察桂附地黄丸对肾阳虚抑郁症大鼠行为学改变的影响,结果显示高、中剂量能有效提高肾阳虚抑郁症大鼠的自主活动,可改善模型大鼠抑郁行为,其作用与抗抑郁药盐酸氟西汀治疗效果一致,由此反证桂附地黄丸通过补肾阳改善抑郁症行为症状,从而推测抑郁症的主要病机为肾阳虚。

2.5 从肺探讨抑郁症

肺主气,抑郁症的根本病机为气机郁滞,因此

认为抑郁症与肺密切相关。《理虚元鉴》指出“肺气一病,百病蜂起。”《医方论·越鞠丸》亦云:“凡郁病必先气病,气得流通,郁于何有?”《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气贲郁,皆属于肺。”明确指出此证属肺所司,应该从肺论治,重视调肺气。通过调肺调节全身之气,使气机条畅而治疗郁证。

肺在志为悲,虽然历代医家对肺与抑郁症发病的关系少有论述,但抑郁症患者常诉病哭泣,悲伤不能自控;这与肺不能主气收敛悲伤关系密切。肺藏魄,在志为忧,肺气不足则气机郁滞不能宣降而悲忧,肺阴不足失却濡润则焦躁难耐。肺朝百脉,全身血脉皆汇聚于肺,若肺气不足或肺气郁闭,气血不行,血瘀内阻亦可致心血不行,脑神失养而形成抑郁症。

关于抑郁症与肺相关,一些临床研究也可以

提供证据。陈秋帆等[19]

认为“诸气郁,皆属于肺。”

韩晶杰等[20]

提出抑郁悲忧,主从肺治,包括肺肝同治、肺心同治、肺脾同治、肺肾同治,临床治疗时,无论以何脏为主,均可酌情加用利肺之品,如百合、麦冬、紫菀、杏仁、桔梗、黄芪、党参等。魏绪华等[21]运用自拟百合汤加味治疗抑郁症85例,总

有效率达85.88%。金杰等[22]

运用加味百合地黄汤治疗抑郁症35例,总有效率为85.71%。现代研究也表明,肺除了主呼吸外还能灭活激素,通过悲伤类情绪作用于大脑海马,刺激HPA 轴,引起皮质醇类激素分泌过多,而这些激素多与抑郁症

相关[20]。

3

讨论

“五脏主五志”,抑郁症的产生离不开五脏主五志,中医中药的抗抑郁机制无论是从传统的“肝郁气滞”理论入手,还是另辟蹊径从其他脏入手,论治抑郁症都不是对一脏进行治疗,而从多环节、多部位、多靶点发挥作用的,都涉及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精各层次,同时抑郁症的辨证也不能拘执于一脏或二脏、三脏,而应该在整体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辨证局部治疗,所以在抑郁症的各个发展阶段的治疗仍应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现代医学研究抑郁症多从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进行研究,这三大系统彼此之间借助于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和内分泌激素而联结成复杂庞大的网络,在更高层次上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三个系统之间平衡的破坏或任何一个系统内部环节的异常都可能导致抑郁症,这与中医方面无论哪个脏器出问题都会累及其他脏器是相吻合的。抑郁症的疾病过程是一个多脏病变互相影响、相互传变,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所以在治疗方面应辨证论治,五脏调补兼施,将是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1 ] Duman RS,Kehne JH.Depression[ J ] .CNS Neurol Disord Drug

Targets,2007,6 ( 3 ) :161-162. [ 2 ] Garcia R. Stress,Metaplasticity,and Antidepressants[ J ] .Curr

Mol Med,2002,2 ( 7 ) :629-638.

[ 3 ] 杨林.论肝郁与抑郁症[ J ] .陕西中医,2000,21 ( 6 ) :

260. [ 4 ] 贾绍燕.从肝论治抑郁症病机探讨[ J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7 ( 14 ) :127-128. [ 5 ] 丁元庆.“阳郁神颓”是抑郁症的重要病机[ J ] .中国中医药报,

2006-07-13.

[ 6 ] 吴建林.从心阳探讨抑郁症的病机关键[ J ] .中国中医基础医

学杂志.2012,18 ( 6 ) :597-601.

[ 7 ] 丁艳婷. 从心胆阳虚论抑郁症[ J ] .山东中医杂志,2014,33

( 5 ) :341-342.

[ 8 ] 王米渠.现代中医心理学[ M ]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37-41. [ 9 ] 杜文东.论“思”的实质及其临床意义[ J ] .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报,2000,1 ( 2 ) :100-102. [ 10 ] 王洪图,贺娟,翟双庆,等.脾胃转枢对五脏藏神调节的研究

述评[ J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 ( 2 ) :1-4.

[ 11 ] 郑里翔,刘晓庄,王莉,等. 肾阳虚对大脑神经递质、胆碱酯

酶的影响[ J ] .新中医,2000,32 ( 5 ) :31-32.

[ 12 ] 章建民,张红,周羽琪,等.肾阳虚模型小鼠红细胞膜磷脂

脂肪酸含量变化观察[ J ] .浙江中医杂志,2000,35 ( 3 ) :128-129.

[ 13 ] 吕圭源,陈素红,苏洁,等.杜仲不同提取部位对肾阳虚小

鼠抗氧化和抗抑郁作用的影响[ J ]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 ( 5 ) :729-731.

[ 14 ] 罗旭异,高健生.交泰丸方义及实验研究摄要[ J ] .中医药学

刊,2005,23 ( 3 ) :487-488.

[ 15 ] 季旭明.交泰丸的临床与药理研究近况[ J ] .中国实验方剂

学杂志,2000,6 ( 2 ) :62-64.

[ 16 ] 凌丽,蒋萌.抑郁症的病因探索及治疗概述[ J ] .时珍国医国

药,2007,18 ( 12 ) :79-81.

[ 17 ] 田原.人体阳气与疾病[ M ]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211-212.

[ 18 ] 陈嵘,秦竹,吴施国,等. 桂附地黄丸对肾阳虚抑郁症大鼠行

为学改变的影响[ J ] .新中医,2013,45 ( 4 ) :165-168.

[ 19 ] 陈秋帆,洪文扬.抑郁症的治疗需调肺[ J ] .辽宁中医药大学

学报,2008,9 ( 10 ) :12-13.

[ 20 ] 韩晶杰,烟建华.从肺论治抑郁症的探讨[ J ] .中华中医药杂

志,2005,20 ( 6 ) :349-350.

[ 21 ] 魏绪华,唐庆军.自拟百合汤加味治疗抑郁症85例[ J ] .江苏

中医药,2002,23 ( 7 ) :25.

[ 22 ] 金杰,陈海燕,赵铎,等.加味百合地黄汤治疗抑郁性神经症

35例[ J ] .山西中医,2004,17 ( 2 ) :21.

63


相关内容

  • 抗抑郁中药的研究进展
  • 76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年第31卷第10期 抗抑郁中药的研究进展 蒋亚萍 (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江苏宜兴214200) 关键词:抑郁症:发病机制:单味中药:中药复方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A 学说主要有:①单胺类神经递质缺乏假说:②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HPA)负反馈失调假说 ...

  • 201106中华医学会肠外与肠内营养年会-论文
  • 中国临床营养学科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蔡东联(1)大黄素抑制三种不同分化程度人结肠癌细胞体外增殖的作用研究 --------------------------------左文英,蔡骏(5) 混合糖对老年腹部手术后患者糖代谢.胰岛功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 -------- ...

  • 五行学说与人体五脏的对应关系
  • 前言:人们常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是说一个人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要用良性的情绪主导自己,情绪过于激动对身体无益.本文依据五行学说作一个初步的探讨,期望能对我们 ...

  • 生命的药方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仅在于教会学生识字写字.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还要教会学生感悟从文字中流淌出来的真情,继而对学生产生情感触动,引起情感共鸣,指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这样才能达到文与道的结合.<生命的药方>这篇课文讲述了两个伙伴之间真挚友情的故事.文中的德诺是不幸的,因为他在输血时染上了艾滋 ...

  • 中医五行学说及其应用
  • 内蒙古医科大学 题目 姓名:闫志诚 专业:中医内科学 学号:2013110040 班级:科研一班 中医五行学说及其应用 中医五行学说及其应用 闫志诚 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 摘要:中医五行学说,即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与人体的脏腑组织.生理病理现象广泛相联系,通过"取象比类"& ...

  • 初三10家长会教案
  • 初三10班家长会教案 张海英 尊敬的各位家长: 上午好! 您们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来参加我校召开的毕业班家长会,我代表本班全体任课教师向您们表示衷心地感谢!感谢您们对我校工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会议目的 让我们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共商教育教学大计. 家长会安排: 1.班主任介 ...

  • 抑郁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58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4年4月第4期 文献研究 抑郁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石志红 1 石志福 2 王志勇 3 (1.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蒙医科,内蒙古 3.内蒙古图书馆资源加工部,内蒙古 摘 呼和浩特010050: 包头014109: 2.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医务所,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 ...

  •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 [摘要]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运用中医中药 治疗 各种精神障碍已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中医药治疗抑郁症,与 现代 医学的治疗方法相比较,有着一定的优势,本文收集近几年来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手段和临床试验研究等相关资料,旨在探讨该病 科学 .有效.规范的临床治疗和研 ...

  • 学习丁海燕简讯
  • 职田镇中心小学 丁海燕同志先进事迹学习会 12 月 3 日下午 6:30,职田镇中心小学组织召开了"丁海燕同志 先进事迹学习会" ,镇小学所有班子成员参加了学习活动,会上中心 校校长就丁海燕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活动做了具体详细的安排, 镇小学 校长杨志伟对中心小学此项活动的开展向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