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师范类(050101)专业培养计划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中等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和涉外文秘工作的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努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自强复兴服务。
2、爱岗敬业,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
3、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具有专业方向所要求的专门知识和能力;外语、计算机水平达到国家规定要求。
4、具有一定的体育、军事和卫生等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育和军训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
本专业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观,倡导多科渗透,师范性与非师范性兼容及基础研究与应用拓展并重。本专业学生在修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时,应适当选修有利自身发展的相应学科,如理工类、经济类、管理类、新闻类等,以优化知识与能力结构。
三、专业培养方向 师范教育、高级涉外文秘 四、主要课程
文学概论、写作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语言学概论、民间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美学概论、语文教学论、秘书学概论等等。
五、学制与学位
学制:学制四年。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允许3年毕业,但必须在第二学期提出申请,特殊情况经学院同意最多延长至6年毕业;
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六、教学时间安排表
七、课程体系结构
公共基础课32.16%(师),31.151%(秘);学科基础课占46.8%(师),49%(秘);专业课程占14%(师),22.65%(秘);人文科技素质课占7%(师),6.86%(秘)
八、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表一
表二
九、实践教学环节安排
十、课程结构、学分表
附:课外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及分值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050101)专业培养计划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中等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和涉外文秘工作的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努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自强复兴服务。
2、爱岗敬业,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
3、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具有专业方向所要求的专门知识和能力;外语、计算机水平达到国家规定要求。
4、具有一定的体育、军事和卫生等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育和军训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
本专业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观,倡导多科渗透,师范性与非师范性兼容及基础研究与应用拓展并重。本专业学生在修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时,应适当选修有利自身发展的相应学科,如理工类、经济类、管理类、新闻类等,以优化知识与能力结构。
三、专业培养方向 师范教育、高级涉外文秘 四、主要课程
文学概论、写作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语言学概论、民间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美学概论、语文教学论、秘书学概论等等。
五、学制与学位
学制:学制四年。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允许3年毕业,但必须在第二学期提出申请,特殊情况经学院同意最多延长至6年毕业;
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六、教学时间安排表
七、课程体系结构
公共基础课32.16%(师),31.151%(秘);学科基础课占46.8%(师),49%(秘);专业课程占14%(师),22.65%(秘);人文科技素质课占7%(师),6.86%(秘)
八、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表一
表二
九、实践教学环节安排
十、课程结构、学分表
附:课外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及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