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日常活动对成功老龄化的影响
【摘要】:日常活动作为一种具有高生态效度的研究概念, 可以描绘老年人生活的基本图景。通过日常活动, 能了解老年人在毕生累积下来的内、外部机会和限制条件下, 如何构造生活内容和框架。因此, 老年人的活动方式和参与程度是各种老年适应理论的焦点, 积极的参与活动被认为是成功老龄化的支柱内容之一。但是由于活动概念定义、研究方法的差异, 目前有关老年人活动的研究结果众说纷纭。在我国, 较为完整、系统的针对老年人日常活动及其与成功老龄化关系的研究更为罕见。鉴于此, 本文在确定老年人日常活动类别的基础上, 从成功老龄化的心理社会功能入手, 首先研究了老年人日常活动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在将传承感和社会支持质量引入老年人心理社会功能评价体系后, 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活动类型和活动多样性对老年人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 最后, 本研究还分析了活动多样性对心理社会功能的作用路径和机制。结果发现, 老年人的日常活动方式受到个人资源因素的影响;不同类型的日常活动影响心理社会功能的不同侧面;活动多样性对幸福感有直接和间接两种作用路径。具体而言,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上海市老年人活动方式本研究整理区分出了15类老年人日常活动方式, 用参加率表示的主要活动是个人娱乐活动(95.6%),家务活动(85.4%),和家人的交流活动(83.7%),社会交往活动(80.5%)。平均参与活动类别为6.47。2影响老年人活动方式的因素本研究考察了年龄、性别、婚姻状态、家庭收入、教育程度、职业以及个人生活目标等个
人资源因素对老年人活动方式的影响:(1)有关年龄因素的研究表明, 随着年纪增长, 活动多样性下降。在具体的活动类别上, 高龄老人仅在家务活动、个人兴趣活动、照顾上一代、照顾下一代、有偿工作和旅游活动上表现出显著低的参与率。(2)有关性别因素的研究表明, 男女在活动多样性上不存在差异。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家务活动、个人兴趣、正式和非正式志愿活动上, 其中, 女性更多地参加家务活动、正式和非正式志愿活动, 男性则参加更多的团体娱乐活动。(3)在婚姻状态因素上, 已婚的人比未婚\丧偶\离异的人表现出更高活动多样性。具体到活动类别上, 已婚的人更多地参加家务劳动、继续教育、照顾下一代和上一代、有偿工作和旅游活动。(4)在社会经济地位因素上, 高社会经济地位的老人表现出更高活动多样性, 更多地参加个人爱好、继续教育、正式和非正式志愿活动、旅游等个人发展和生产性活动。(5)不同活动类型以及不同活动多样性水平的老年被试的个人生活目标差异研究表明, 高活动多样性被试表现出对生活独立、经济安全、个人实现和发展以及社会价值和贡献等个人生活目标的重视;在具体的活动类别上, 参加者和非参加者都在一个或者几个个人生活目标上存在差异。3老年人日常活动参与对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1)首先发展了心理社会功能指标体系:第一, 编制了传承感量表, 将传承感分为三个因子, 创造性、责任感和赋予感。量表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第二, 编制了社会支持质量量表。将社会支持质量分为三个因子, 工具性支持、情感性支持和消极互动。量表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2)日常活动参与对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 分别以生活满意度、正性
情绪、负性情绪、一般自我效能、传承感和社会支持质量为因变量, 在控制了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个人因素变量影响后, 除了照顾上一代, 其他活动类别都对心理社会功能都有影响, 但是影响方向和效力不同, 不同的活动作用于心理社会功能的不同侧面。第二, 不同活动多样性水平对老年人心理社会功能影响的研究发现, 不同活动多样性水平的老年人在生活满意度、一般自我效能感、赋予感、工具及情感性支持上表现出差异。第三, 活动多样性对心理社会功能的路径分析结果显示, 活动多样性对由情绪、生活满意度和传承感构成的潜变量幸福感具有直接和间接两种作用方式。在间接作用过程中, 存在两个中介变量: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质量。本论文的研究发现描绘了上海城区老年人活动方式的基本图景, 支持了老年人保持较高的活跃度和活动多样性有助于提高心理社会功能的活动理论, 丰富了成功老龄化模型中关于积极参与活动的论述, 指出除生产性活动外的其他活动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同时, 负性情绪对活动不具有导向作用的研究发现补充了情绪选择理论。本研究能在观念上帮助人们客观地看待老年人的活动, 不要因为社会需要或者主观偏见而忽视、损害老年人的利益, 并为社区管理者和老年活动组织者根据老年人群的特点营造活动氛围、提供活动设施提供了事实依据;同时, 各类日常活动和心理社会功能关系的研究结果也可以为利用日常活动对老年人进行心理干预与心情调整提供了可借鉴思路。【关键词】:成功老龄化老年人日常活动心理社会功能个人资源传承感社会支持质量活动理论情绪选择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669.6
【目录】:摘要6-9ABSTRACT9-12目录12-15第一章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15-57第一节人口老龄化趋势及老年阶段的发展变化15-201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趋势15-172老年期的变化和发展潜力17-20第二节应对老龄化的策略和成功老龄化20-251健康老龄化202积极老龄化20-213成功老龄化21-25第三节活动和日常活25-301活动的概念25-272日常活动27-30第四节老年人活动参与的理论30-351退出理论阵营30-312活动理论阵营31-333选择理论阵营33-35第五节老年人日常活动对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35-501老年人的心理社会功能35-362老年人日常活动对心理社会功能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36-50第六节问题提出和研究构想50-571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50-542研究构想54-57第二章实证研究57-86第一节老年人的日常活动方式和影响因素57-86研究一老年人的日常活动类别58-631引言58-592方法59-603结果60-614讨论61-625结论62-63研究二老年人日常活动方式及影响因素研究63-861引言632方法63-653结果65-824讨论82-855结论85-86第二节老年人日常活动对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86-130引言86-87研究三传承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87-961引言87-882方法88-893结果89-934讨论93-955结论95-96研究四社会支持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96-1081引言96-982方法98-993结果99-1054讨论
105-1075结论107-108研究五日常活动对老年人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108-1301引言108-1102方法110-1113结果111-1254讨论125-1285结论128-130第三章总讨论和总结论130-1421关于研究结果130-1352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35-1373本研究的价值137-1384本研究的局限和展望138-1395建议1396总结论139-142附录142-151附录A:老年人日常活动日记142-144附录B:老年人日常活动信息表144-145附录C:个人背景信息145-146附录D:个人生活目标清单146附录E:传承感问卷146-147附录F:社会支持支持质量问卷147附录G:社会关系数量问卷147-148附录H:主观幸福感评价148附录I:主观健康评价148附录J:主观经济状况评价148附录K:正负情感平衡量表148-149附录L:生活满意度指数A149附录M:一般自我效能量表149-151参考文献151-164后记164-165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老年人日常活动对成功老龄化的影响
【摘要】:日常活动作为一种具有高生态效度的研究概念, 可以描绘老年人生活的基本图景。通过日常活动, 能了解老年人在毕生累积下来的内、外部机会和限制条件下, 如何构造生活内容和框架。因此, 老年人的活动方式和参与程度是各种老年适应理论的焦点, 积极的参与活动被认为是成功老龄化的支柱内容之一。但是由于活动概念定义、研究方法的差异, 目前有关老年人活动的研究结果众说纷纭。在我国, 较为完整、系统的针对老年人日常活动及其与成功老龄化关系的研究更为罕见。鉴于此, 本文在确定老年人日常活动类别的基础上, 从成功老龄化的心理社会功能入手, 首先研究了老年人日常活动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在将传承感和社会支持质量引入老年人心理社会功能评价体系后, 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活动类型和活动多样性对老年人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 最后, 本研究还分析了活动多样性对心理社会功能的作用路径和机制。结果发现, 老年人的日常活动方式受到个人资源因素的影响;不同类型的日常活动影响心理社会功能的不同侧面;活动多样性对幸福感有直接和间接两种作用路径。具体而言,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上海市老年人活动方式本研究整理区分出了15类老年人日常活动方式, 用参加率表示的主要活动是个人娱乐活动(95.6%),家务活动(85.4%),和家人的交流活动(83.7%),社会交往活动(80.5%)。平均参与活动类别为6.47。2影响老年人活动方式的因素本研究考察了年龄、性别、婚姻状态、家庭收入、教育程度、职业以及个人生活目标等个
人资源因素对老年人活动方式的影响:(1)有关年龄因素的研究表明, 随着年纪增长, 活动多样性下降。在具体的活动类别上, 高龄老人仅在家务活动、个人兴趣活动、照顾上一代、照顾下一代、有偿工作和旅游活动上表现出显著低的参与率。(2)有关性别因素的研究表明, 男女在活动多样性上不存在差异。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家务活动、个人兴趣、正式和非正式志愿活动上, 其中, 女性更多地参加家务活动、正式和非正式志愿活动, 男性则参加更多的团体娱乐活动。(3)在婚姻状态因素上, 已婚的人比未婚\丧偶\离异的人表现出更高活动多样性。具体到活动类别上, 已婚的人更多地参加家务劳动、继续教育、照顾下一代和上一代、有偿工作和旅游活动。(4)在社会经济地位因素上, 高社会经济地位的老人表现出更高活动多样性, 更多地参加个人爱好、继续教育、正式和非正式志愿活动、旅游等个人发展和生产性活动。(5)不同活动类型以及不同活动多样性水平的老年被试的个人生活目标差异研究表明, 高活动多样性被试表现出对生活独立、经济安全、个人实现和发展以及社会价值和贡献等个人生活目标的重视;在具体的活动类别上, 参加者和非参加者都在一个或者几个个人生活目标上存在差异。3老年人日常活动参与对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1)首先发展了心理社会功能指标体系:第一, 编制了传承感量表, 将传承感分为三个因子, 创造性、责任感和赋予感。量表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第二, 编制了社会支持质量量表。将社会支持质量分为三个因子, 工具性支持、情感性支持和消极互动。量表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2)日常活动参与对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 分别以生活满意度、正性
情绪、负性情绪、一般自我效能、传承感和社会支持质量为因变量, 在控制了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个人因素变量影响后, 除了照顾上一代, 其他活动类别都对心理社会功能都有影响, 但是影响方向和效力不同, 不同的活动作用于心理社会功能的不同侧面。第二, 不同活动多样性水平对老年人心理社会功能影响的研究发现, 不同活动多样性水平的老年人在生活满意度、一般自我效能感、赋予感、工具及情感性支持上表现出差异。第三, 活动多样性对心理社会功能的路径分析结果显示, 活动多样性对由情绪、生活满意度和传承感构成的潜变量幸福感具有直接和间接两种作用方式。在间接作用过程中, 存在两个中介变量: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质量。本论文的研究发现描绘了上海城区老年人活动方式的基本图景, 支持了老年人保持较高的活跃度和活动多样性有助于提高心理社会功能的活动理论, 丰富了成功老龄化模型中关于积极参与活动的论述, 指出除生产性活动外的其他活动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同时, 负性情绪对活动不具有导向作用的研究发现补充了情绪选择理论。本研究能在观念上帮助人们客观地看待老年人的活动, 不要因为社会需要或者主观偏见而忽视、损害老年人的利益, 并为社区管理者和老年活动组织者根据老年人群的特点营造活动氛围、提供活动设施提供了事实依据;同时, 各类日常活动和心理社会功能关系的研究结果也可以为利用日常活动对老年人进行心理干预与心情调整提供了可借鉴思路。【关键词】:成功老龄化老年人日常活动心理社会功能个人资源传承感社会支持质量活动理论情绪选择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669.6
【目录】:摘要6-9ABSTRACT9-12目录12-15第一章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15-57第一节人口老龄化趋势及老年阶段的发展变化15-201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趋势15-172老年期的变化和发展潜力17-20第二节应对老龄化的策略和成功老龄化20-251健康老龄化202积极老龄化20-213成功老龄化21-25第三节活动和日常活25-301活动的概念25-272日常活动27-30第四节老年人活动参与的理论30-351退出理论阵营30-312活动理论阵营31-333选择理论阵营33-35第五节老年人日常活动对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35-501老年人的心理社会功能35-362老年人日常活动对心理社会功能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36-50第六节问题提出和研究构想50-571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50-542研究构想54-57第二章实证研究57-86第一节老年人的日常活动方式和影响因素57-86研究一老年人的日常活动类别58-631引言58-592方法59-603结果60-614讨论61-625结论62-63研究二老年人日常活动方式及影响因素研究63-861引言632方法63-653结果65-824讨论82-855结论85-86第二节老年人日常活动对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86-130引言86-87研究三传承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87-961引言87-882方法88-893结果89-934讨论93-955结论95-96研究四社会支持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96-1081引言96-982方法98-993结果99-1054讨论
105-1075结论107-108研究五日常活动对老年人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108-1301引言108-1102方法110-1113结果111-1254讨论125-1285结论128-130第三章总讨论和总结论130-1421关于研究结果130-1352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35-1373本研究的价值137-1384本研究的局限和展望138-1395建议1396总结论139-142附录142-151附录A:老年人日常活动日记142-144附录B:老年人日常活动信息表144-145附录C:个人背景信息145-146附录D:个人生活目标清单146附录E:传承感问卷146-147附录F:社会支持支持质量问卷147附录G:社会关系数量问卷147-148附录H:主观幸福感评价148附录I:主观健康评价148附录J:主观经济状况评价148附录K:正负情感平衡量表148-149附录L:生活满意度指数A149附录M:一般自我效能量表149-151参考文献151-164后记164-165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