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

1.1940年洋务运动时期,现代体操传入中国。

2.1903年中国清政府正式把体操科引入学堂,当时的课程内容以兵式体操为主。

3.1923年,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科”。

4.1956年颁布了中国第一部《体育教学大纲》。

5.学校体育学的功能:健身功能,教育功能。

6.确定学校体育目标的依据:

一,社会需要;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三,学校体育的功能。

7.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

一,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二,掌握和运用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三,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和个体社会化;

四,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8.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要求: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它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二,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组织形式。

9.学校体育学的概念:

是指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通过有效地教学方法与手段,指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能力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10.体育教学的基本含义:

一、体育教学是根据学校体育教育计划和课程标准安排进行的;

二、体育教学必须向全体学生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人体运动技术、技能,并通过学习掌握和运用的过程锻炼学生身体,形成多种身体技能,提高机体工作能力,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三、体育教学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

四、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

11.体育教学的特点:

一、共同点:(1).都要遵循认识过程的规律;(2).都是由师生双边共同活动构成的;(3).都要符合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

二、不同点:(1).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实践活动;(2).身体要承受一定负荷;

(3).教学组织的多变性;

12.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怎样培养血神的兴趣:

一、教材的选择符合学生兴趣;

二、教学方法的应用要符合全体学生;

14.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规律;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三、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四、生理和心理活动变化的规律;

五、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15.体育教学过程的概念:

是体育教师与学生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的程序。

16.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

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

17.五个学习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18.六个水平等级:

水平一:小学一、二年级;

水平二:小学三、四年级;

水平三:小学五、六年级;

水平四:初一至初三;

水平五:高一至高三;

水平六:发展性阶段水平;

19.体育教学原则:

是体育教学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体育教学客观规律的反应,是体育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20.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原则:

一、身体全面发展原则:

(1)、概念: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采用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掌握体育的知识与技能,发展能力。

(2)、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人体统一性的要求;实现体育多种功能的需要。

(3)、教学要求:

体育教学内容安排要注意均衡性; 注意体育教学设计的合理化; 注意体育教学评价的多元性。

二、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

(1)、概念:指在体育教学中,要使学生承受适当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并使练习与休息合理交替,以便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达成教学目标。

(2)依据:由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 是消除疲劳、恢复机体工作能力和增强体质的需要;

(3)教学要求:合理运动负荷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要保证合理的运动负荷; 合理的运动负荷应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与不同需求; 合理的运动负荷应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三、安全性原则:

(1)、概念:指体育教学应以学生的安全为前提,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正确处理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减少、避免体育教学中学生受伤事故的发生。

(2)、依据:体育教学的特点;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3)、教学要求:加强思想教育; 在上体育课时强调穿适宜的服装; 要充分做好准备运动; 组织工作要周密; 注意保护与帮助

21.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

指在体育课程目标和体育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选择的各种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技术技能及方法的总称。

22.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教育性、健身性、实践性、综合性

2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实践性课程,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必修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是在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的基础上,突出健康为主线。

2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25.教材的选择应注意:

一、教材的选择要有多样性; 二、教材的难度要适合学生学习

26.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

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直接关系着体育教学工作的成败和教学效率的高低。

27.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

一.体育教学中的学习指导法:

(1).语言法:是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a.讲解的方式:直陈式、分段式、概要式、侧重式、对比式、提问式、联系式

b.体育教学中讲解的要求:讲解目的要明确并具有教育性; 讲解要生动形象、简明易懂; 讲解要富有启发性; 讲解要注意时机和效果; 注意精讲多练;

(2).直观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际的演示或外力帮助,借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和本体感觉器官来直接感知动作的教学方法。

a.动作示范:

主要形式:正面示范、侧面示范、背面示范、镜面示范、完整示范、局部示范、常速示范、慢速示范、静止示范

体育教学中动作示范的要求: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 示范要正确、熟练并具有感染力; 示范的位置要利于学生观察; 示范要与讲解相结合;

(3).完整法:是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的、连续的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a.优点:使学生完整的掌握动作,不至于破坏动作的内部结构和产生动作脱节。

b.缺点:不易较快的掌握动作中较为复杂的要素和环节。

c.运用条件:

技术简单的动作或基本掌握了的动作;

动作技术复杂却又无法进行分解教学的动作;

对动作分解教学后又连接起来完整掌握。

d.注意事项:

对于较简单的动作,教师讲解、示范后即可让学生完整的进行练习; 对于较复杂的动作教学,为降低教学难度,可采用以下几种做法:突出重点; 简单化动作要求; 采用各种铺助和诱导性练习

(4).分解法:是把一个完整的动作合理的分成几个部分(或段落),按部分逐次进行学习,最后达到全部掌握的一种教学方法。

a.分解法的形式:单纯分解、递进分解、顺进分解、逆进分解

b.运用分解法的注意事项:对动作技术分解时,要考虑其内部联系,使部分的划分不致改变动作的结构; 使学生明白所学的每一部分在完整动作中的位置及作用,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对教材的整体感; 分解教学时间不宜过长,要与完整法相结合运用。

(5).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练习中产生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选择有效手段预防或及时纠正错误的方法。

a.常见的错误原因以及矫正方法:

错误原

因 矫正方法

动机不足,目的不明 动机激励法 要领不清,方法不当 强化概念法 心理障碍,畏惧练习 转移练习法 身体素质差,能力低 发展身体素质法

环境不好,条件不好 加强组织教学 教材不合适,教法不恰当 钻研教材内容

b.运用要求:要对症下药; 抓住主要矛盾; 教师要耐心,细心;

二.体育教学中的动作练习法:

(1).重复法:

a.练习形式:单一重复练习法、连续重复练习法、间歇重复练习法 b.运用重复练习法的注意事项:

根据锻炼时的实际情况,选择重复练习的内容和时间; 根据发展体能的任务和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确定练习的次数、距离、时间、强度、间歇时间;

应尽量选用简单而有实效的或以基本掌握的练习手段,以保证练习的准确性;

使学生明确发展体能的目的和意义,激发锻炼动机,克服单纯从兴趣出发与枯燥感,并要采用灵活的调整措施,调节课堂的气氛。

(2).变换法(变换练习法):

a.形式:连续变换法、间歇变换法

(3).持续练习法:

a.特点:练习时间相对较长,一次练习的量较大,强度相对稳定 b.注意事项:因人而异,控制好负荷强度; 加强医务监督; 加强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自练、自控的能力;

(4).间歇法:

a.运用间歇法的注意事项: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间歇法五个因素的参数;

根据学生的实际去安排、调节和控制间歇时间;

间歇时应采用慢跑、走步、放松等积极性休息方式;

由于间歇法对机体的影响较大,所以应注意总负荷和局部符合的安排和控制。

(5).游戏法:

a.注意事项:应按教学的意图和计划来组织游戏者的活

动; 严格遵守游戏规则,应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要注意通过游戏内容、规则、时间,以及组织游戏和场地器材等其他间接途径控制和调节运动负荷。

(6).比赛法:

a.运用的注意事项:应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的性质、学生的特点和具体条件,正确、灵活地运用各种比赛形式和方法,并注意在比赛过程中,切实贯彻教学要求; 要注意明确比赛规则,在比赛过程中应及时进行公正的评定。

三.体育教学中的一般教育方法:说服法、榜样法、评比法、表扬法、批评法

28.比赛法与游戏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1).共同点:都有竞争的因素; 都具有一定的规则; 都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都能给予机体较高的负荷刺激;

(2).不同点:游戏法的情节性,趣味性更甚; 比赛法的规则性与竞争性更甚

29.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各阶段教法特征:

阶段 教学任务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 使学生理解动作学习任务,建立动作表象和一般 概念,形成动作的基本结构,防止与纠正主要错

误与多余动作

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 要使“粗略”掌握的动作技术达到比较完善的程

度,进一步消除错误与多余动作,加深对所学动

作规律性的理解,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节奏感,

规范动作细节,提高动作的适宜性,初步建立动

力定型 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巩固与发展已掌握的动作技能,扩大动作技术变

化的范围,以便在多种情况下灵活运用;根据个

人特点,提高个人技术水平,促进学生在发展身

体素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完善动作技术

30.运用体育教学方法的注意事项:

运用体育教学方法要树立整体优化的观点

运用体育教学方法要坚持启发性

运用体育教学方法要有针对性

运用体育教学方法要有灵活性

31.体育课的组织:指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目标、教学内容和性质等对学生及场地器材进行合理安排时所采取的措施。

32.体育课教学组织与管理的概念:

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组织学生、纪律管理、设计教学环境、引导学习,从而有效的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33.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个别教学、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友情分组

34.分组教学:

(1).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分组轮换和分组不轮换

(2).分组的原因:是为了教学更符合实际,做到区别对待,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增加学生的练习次数,加大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以及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顺利完成课的任务。

(3).分组轮换和分组不轮换的优缺点:

a.分组不轮换: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科学的安排课的顺序,各组同时学习一种教材,学完后在同时学习另一教材。

优点:便于教师统一指导,全面照顾学生,能合理的安排教材顺序和运动负荷; 缺点:在场地小器材少的情况下,不易于调节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

b.分组轮换: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教室的指导和体育组长的协调下,分组分别学习不同性质的教材,按预定的时间轮换学习内容。

优点:克服了场地小,器材少的困难,能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干部独立工作的能力; 缺点:教师不能全面的照顾学生,不能培养出学生的优缺点,不能合理的安排教材顺序;

(4).轮换的形式:

a.两组一次等时轮换:在学生人数不多,新教材学习较困难而复习教材比较复杂的情况下采用;

b.三组两次等时轮换:在学生人数较多,器材较少,新教材比较容易而复习教材较简单时采用;

c.四组三次不等时轮换:在新授教材比较困难,不宜在较短时间内学会,而复习教材比较简单,学生以基本掌握时采用;

d.先分(合)后和(分):当某一教材需要集中学习时采用。

35.体育课教学队伍的安排与调动:因为画不成图,所以见书P111~P113

36.调控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方法:

改变身体运动的要素;

改变练习的顺序和组合;

改变练习的重复次数;

改变练习限制条件;

改变课的组织教法安排;

37.体育课堂常规的概念:

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遵守的、保证体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一系列的基本要求。

38.体育课堂常规的基本内容:

(1).课前常规:备课; 课前与体育委员联系; 组织学生布置场地器材;教师需提前到达集合场地;

(2).课中常规:准时集合; 体育委员清点人数; 师生问好;检查学生服装; 宣布课的内容; 安排见习生;课中未经允许不得离开运动场;

(3).课后常规:课后小结; 清理场地; 归还器材;

39.突发事件处理的注意事项:

沉着冷静面对突发事件,果断采取处置策略;

宽严适度,掌握分寸;

因势利导,善于把突发问题转换成课堂资源;

40.设计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

是教学设计的重点,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服务,并随着教学情境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41.设计教学策略的依据:

体育教学的具体目标、体育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的本身素养、教学策略的适用范围

42.体育教学设计的类型:

学年体育教学计划、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单元体育教学计划、课时体育教学计划

43.钻研教材的要求:

钻研教材的性质、特点、作用;

钻研动作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环节;

钻研课前后教材之间、课中不同教材的联系;

44.体育课的重点概念:一般是指新、难、险的教材及其达到的目的。

45.教材的重点概念:指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分。

46.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

准备活动的安排:20%的比重

基本部分的内容安排:70%的比重

结束部分:10%的比重

47.设计课的生理负荷和练习密度:

为了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所教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场地器材、气候条件等,设计课中学生的运动负荷,预测课中最高心率、全课的平均心率,级基本部分的练习密度。

48.课的练习密度=课的总时间除以合理利用的课时

49.体育教学评价的特点:

体育学习效果受先天差异影响较大;

体育学习评价视角的多样性;

体育教学评价的即时性;

客观因素对体育教学评结果的影响;

50.体育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技巧、教学效果

51.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

体育基础知识、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学习态度与情感、学习能力

学校体育学

1.1940年洋务运动时期,现代体操传入中国。

2.1903年中国清政府正式把体操科引入学堂,当时的课程内容以兵式体操为主。

3.1923年,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科”。

4.1956年颁布了中国第一部《体育教学大纲》。

5.学校体育学的功能:健身功能,教育功能。

6.确定学校体育目标的依据:

一,社会需要;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三,学校体育的功能。

7.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

一,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二,掌握和运用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三,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和个体社会化;

四,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8.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要求: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它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二,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组织形式。

9.学校体育学的概念:

是指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通过有效地教学方法与手段,指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能力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10.体育教学的基本含义:

一、体育教学是根据学校体育教育计划和课程标准安排进行的;

二、体育教学必须向全体学生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人体运动技术、技能,并通过学习掌握和运用的过程锻炼学生身体,形成多种身体技能,提高机体工作能力,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三、体育教学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

四、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

11.体育教学的特点:

一、共同点:(1).都要遵循认识过程的规律;(2).都是由师生双边共同活动构成的;(3).都要符合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

二、不同点:(1).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实践活动;(2).身体要承受一定负荷;

(3).教学组织的多变性;

12.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怎样培养血神的兴趣:

一、教材的选择符合学生兴趣;

二、教学方法的应用要符合全体学生;

14.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规律;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三、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四、生理和心理活动变化的规律;

五、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15.体育教学过程的概念:

是体育教师与学生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的程序。

16.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

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

17.五个学习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18.六个水平等级:

水平一:小学一、二年级;

水平二:小学三、四年级;

水平三:小学五、六年级;

水平四:初一至初三;

水平五:高一至高三;

水平六:发展性阶段水平;

19.体育教学原则:

是体育教学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体育教学客观规律的反应,是体育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20.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原则:

一、身体全面发展原则:

(1)、概念: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采用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掌握体育的知识与技能,发展能力。

(2)、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人体统一性的要求;实现体育多种功能的需要。

(3)、教学要求:

体育教学内容安排要注意均衡性; 注意体育教学设计的合理化; 注意体育教学评价的多元性。

二、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

(1)、概念:指在体育教学中,要使学生承受适当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并使练习与休息合理交替,以便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达成教学目标。

(2)依据:由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 是消除疲劳、恢复机体工作能力和增强体质的需要;

(3)教学要求:合理运动负荷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要保证合理的运动负荷; 合理的运动负荷应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与不同需求; 合理的运动负荷应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三、安全性原则:

(1)、概念:指体育教学应以学生的安全为前提,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正确处理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减少、避免体育教学中学生受伤事故的发生。

(2)、依据:体育教学的特点;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3)、教学要求:加强思想教育; 在上体育课时强调穿适宜的服装; 要充分做好准备运动; 组织工作要周密; 注意保护与帮助

21.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

指在体育课程目标和体育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选择的各种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技术技能及方法的总称。

22.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教育性、健身性、实践性、综合性

2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实践性课程,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必修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是在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的基础上,突出健康为主线。

2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25.教材的选择应注意:

一、教材的选择要有多样性; 二、教材的难度要适合学生学习

26.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

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直接关系着体育教学工作的成败和教学效率的高低。

27.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

一.体育教学中的学习指导法:

(1).语言法:是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a.讲解的方式:直陈式、分段式、概要式、侧重式、对比式、提问式、联系式

b.体育教学中讲解的要求:讲解目的要明确并具有教育性; 讲解要生动形象、简明易懂; 讲解要富有启发性; 讲解要注意时机和效果; 注意精讲多练;

(2).直观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际的演示或外力帮助,借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和本体感觉器官来直接感知动作的教学方法。

a.动作示范:

主要形式:正面示范、侧面示范、背面示范、镜面示范、完整示范、局部示范、常速示范、慢速示范、静止示范

体育教学中动作示范的要求: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 示范要正确、熟练并具有感染力; 示范的位置要利于学生观察; 示范要与讲解相结合;

(3).完整法:是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的、连续的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a.优点:使学生完整的掌握动作,不至于破坏动作的内部结构和产生动作脱节。

b.缺点:不易较快的掌握动作中较为复杂的要素和环节。

c.运用条件:

技术简单的动作或基本掌握了的动作;

动作技术复杂却又无法进行分解教学的动作;

对动作分解教学后又连接起来完整掌握。

d.注意事项:

对于较简单的动作,教师讲解、示范后即可让学生完整的进行练习; 对于较复杂的动作教学,为降低教学难度,可采用以下几种做法:突出重点; 简单化动作要求; 采用各种铺助和诱导性练习

(4).分解法:是把一个完整的动作合理的分成几个部分(或段落),按部分逐次进行学习,最后达到全部掌握的一种教学方法。

a.分解法的形式:单纯分解、递进分解、顺进分解、逆进分解

b.运用分解法的注意事项:对动作技术分解时,要考虑其内部联系,使部分的划分不致改变动作的结构; 使学生明白所学的每一部分在完整动作中的位置及作用,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对教材的整体感; 分解教学时间不宜过长,要与完整法相结合运用。

(5).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练习中产生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选择有效手段预防或及时纠正错误的方法。

a.常见的错误原因以及矫正方法:

错误原

因 矫正方法

动机不足,目的不明 动机激励法 要领不清,方法不当 强化概念法 心理障碍,畏惧练习 转移练习法 身体素质差,能力低 发展身体素质法

环境不好,条件不好 加强组织教学 教材不合适,教法不恰当 钻研教材内容

b.运用要求:要对症下药; 抓住主要矛盾; 教师要耐心,细心;

二.体育教学中的动作练习法:

(1).重复法:

a.练习形式:单一重复练习法、连续重复练习法、间歇重复练习法 b.运用重复练习法的注意事项:

根据锻炼时的实际情况,选择重复练习的内容和时间; 根据发展体能的任务和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确定练习的次数、距离、时间、强度、间歇时间;

应尽量选用简单而有实效的或以基本掌握的练习手段,以保证练习的准确性;

使学生明确发展体能的目的和意义,激发锻炼动机,克服单纯从兴趣出发与枯燥感,并要采用灵活的调整措施,调节课堂的气氛。

(2).变换法(变换练习法):

a.形式:连续变换法、间歇变换法

(3).持续练习法:

a.特点:练习时间相对较长,一次练习的量较大,强度相对稳定 b.注意事项:因人而异,控制好负荷强度; 加强医务监督; 加强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自练、自控的能力;

(4).间歇法:

a.运用间歇法的注意事项: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间歇法五个因素的参数;

根据学生的实际去安排、调节和控制间歇时间;

间歇时应采用慢跑、走步、放松等积极性休息方式;

由于间歇法对机体的影响较大,所以应注意总负荷和局部符合的安排和控制。

(5).游戏法:

a.注意事项:应按教学的意图和计划来组织游戏者的活

动; 严格遵守游戏规则,应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要注意通过游戏内容、规则、时间,以及组织游戏和场地器材等其他间接途径控制和调节运动负荷。

(6).比赛法:

a.运用的注意事项:应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的性质、学生的特点和具体条件,正确、灵活地运用各种比赛形式和方法,并注意在比赛过程中,切实贯彻教学要求; 要注意明确比赛规则,在比赛过程中应及时进行公正的评定。

三.体育教学中的一般教育方法:说服法、榜样法、评比法、表扬法、批评法

28.比赛法与游戏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1).共同点:都有竞争的因素; 都具有一定的规则; 都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都能给予机体较高的负荷刺激;

(2).不同点:游戏法的情节性,趣味性更甚; 比赛法的规则性与竞争性更甚

29.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各阶段教法特征:

阶段 教学任务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 使学生理解动作学习任务,建立动作表象和一般 概念,形成动作的基本结构,防止与纠正主要错

误与多余动作

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 要使“粗略”掌握的动作技术达到比较完善的程

度,进一步消除错误与多余动作,加深对所学动

作规律性的理解,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节奏感,

规范动作细节,提高动作的适宜性,初步建立动

力定型 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巩固与发展已掌握的动作技能,扩大动作技术变

化的范围,以便在多种情况下灵活运用;根据个

人特点,提高个人技术水平,促进学生在发展身

体素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完善动作技术

30.运用体育教学方法的注意事项:

运用体育教学方法要树立整体优化的观点

运用体育教学方法要坚持启发性

运用体育教学方法要有针对性

运用体育教学方法要有灵活性

31.体育课的组织:指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目标、教学内容和性质等对学生及场地器材进行合理安排时所采取的措施。

32.体育课教学组织与管理的概念:

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组织学生、纪律管理、设计教学环境、引导学习,从而有效的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33.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个别教学、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友情分组

34.分组教学:

(1).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分组轮换和分组不轮换

(2).分组的原因:是为了教学更符合实际,做到区别对待,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增加学生的练习次数,加大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以及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顺利完成课的任务。

(3).分组轮换和分组不轮换的优缺点:

a.分组不轮换: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科学的安排课的顺序,各组同时学习一种教材,学完后在同时学习另一教材。

优点:便于教师统一指导,全面照顾学生,能合理的安排教材顺序和运动负荷; 缺点:在场地小器材少的情况下,不易于调节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

b.分组轮换: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教室的指导和体育组长的协调下,分组分别学习不同性质的教材,按预定的时间轮换学习内容。

优点:克服了场地小,器材少的困难,能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干部独立工作的能力; 缺点:教师不能全面的照顾学生,不能培养出学生的优缺点,不能合理的安排教材顺序;

(4).轮换的形式:

a.两组一次等时轮换:在学生人数不多,新教材学习较困难而复习教材比较复杂的情况下采用;

b.三组两次等时轮换:在学生人数较多,器材较少,新教材比较容易而复习教材较简单时采用;

c.四组三次不等时轮换:在新授教材比较困难,不宜在较短时间内学会,而复习教材比较简单,学生以基本掌握时采用;

d.先分(合)后和(分):当某一教材需要集中学习时采用。

35.体育课教学队伍的安排与调动:因为画不成图,所以见书P111~P113

36.调控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方法:

改变身体运动的要素;

改变练习的顺序和组合;

改变练习的重复次数;

改变练习限制条件;

改变课的组织教法安排;

37.体育课堂常规的概念:

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遵守的、保证体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一系列的基本要求。

38.体育课堂常规的基本内容:

(1).课前常规:备课; 课前与体育委员联系; 组织学生布置场地器材;教师需提前到达集合场地;

(2).课中常规:准时集合; 体育委员清点人数; 师生问好;检查学生服装; 宣布课的内容; 安排见习生;课中未经允许不得离开运动场;

(3).课后常规:课后小结; 清理场地; 归还器材;

39.突发事件处理的注意事项:

沉着冷静面对突发事件,果断采取处置策略;

宽严适度,掌握分寸;

因势利导,善于把突发问题转换成课堂资源;

40.设计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

是教学设计的重点,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服务,并随着教学情境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41.设计教学策略的依据:

体育教学的具体目标、体育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的本身素养、教学策略的适用范围

42.体育教学设计的类型:

学年体育教学计划、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单元体育教学计划、课时体育教学计划

43.钻研教材的要求:

钻研教材的性质、特点、作用;

钻研动作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环节;

钻研课前后教材之间、课中不同教材的联系;

44.体育课的重点概念:一般是指新、难、险的教材及其达到的目的。

45.教材的重点概念:指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分。

46.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

准备活动的安排:20%的比重

基本部分的内容安排:70%的比重

结束部分:10%的比重

47.设计课的生理负荷和练习密度:

为了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所教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场地器材、气候条件等,设计课中学生的运动负荷,预测课中最高心率、全课的平均心率,级基本部分的练习密度。

48.课的练习密度=课的总时间除以合理利用的课时

49.体育教学评价的特点:

体育学习效果受先天差异影响较大;

体育学习评价视角的多样性;

体育教学评价的即时性;

客观因素对体育教学评结果的影响;

50.体育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技巧、教学效果

51.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

体育基础知识、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学习态度与情感、学习能力


相关内容

  • 体育教育管理
  • 体育教育管理 1. 体育教育管理综述 1.1体育教育管理的含义与任务 1.1.1体育教育管理的含义 ⑴体育教育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优良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 ⑵体育教育管理是遵循体育和教育的基本规律,充分发挥有限的人力.物 ...

  • 高级技工学校名单
  • 高级技工学校名单 技工学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技工学校实行教学实习与科研生产相结合.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发展,目前技工学校已形成初中高级培训并存,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多层次.多功能.多元化的职业培训体系,遍及机械.电子.航空.电力.石油.冶金 ...

  • 教育部:每个学生学会至少2项终身受益体育项目
  • 2012年10月29日17:28  教育部网站 评论(55人参与)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12]5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 ...

  • 对于学校体育本质与功能逻辑学分析论文
  • 对于学校体育本质与功能的逻辑学的分析 摘要:从逻辑学视角对学校体育本质与功能进行分析,指出学校体育的本质是"学校教育",学校体育的本质属性是"身体练习性"."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与& ...

  • 当前对学校体育认识的误区
  • 第18卷第l期 20l 体育学刊 Journal of PhysicalEducation V01.18No.1 1年1月 J a n.2011 .掌校体育. 当前对学校体育认识的误区 马卫平,李凌霞,夏漫辉,王乐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摘 要:学校体育本是以身体活动为方式 ...

  • 四川省中职学校名录
  • 四川省中职学校名录 数 地 区 量 四川省信息工程学校 四川省工业贸易学校 四川省水产学校(四川省生物科 学技术学校) 成都铁路卫生学校 四川省卫生学校 四川省人民医院护士学 校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学校 四川大学附设华西卫生学校 四川省 经济贸易学校 四川石油学校 四川省旅游学校 四川广播电 ...

  • 学校体育学周登嵩版重点总结
  • 学校体育学周登嵩版重点总结 第一篇学校体育基本问题: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一节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潜能.学习积极性.认知能:一.认识学生的身体发展:1.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主要特点(身体形态是身体外:2.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主要特点(神经系统.骨骼肌:3.学生体能 ...

  • 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关系的探析
  •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座谈法等方法,分析了学校体育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落实与开展的因素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学校体育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相关作用,以便最终促进阳光体育运动在各级各类学校有效的落实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学校体育; 阳光体育运动; 终身体育 1. 阳光体育运动的概述 1.1 启动 ...

  • 农村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文献综述
  • 关于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文献综述 摘要:当前国家十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体育是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的一个关键环节.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是一个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这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竞争力.学校体育教育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是促进青 ...

  • 浅谈学校体育功能综述
  • 作者简介:吴虹佶(1979―),女,汉族,四川省会东县人,中学体育教师,单位:和文中学. 摘 要:通过CNKI搜索有关学校体育功能相关文章,认真研读文献.国内学者主要从学校体育的功能回归.从不同视角如系统论看学校体育的功能.试论学校体育的功能和价值.论学校体育的功能及其本质属性.试析学校体育的教育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