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除尘器结构形式和选型计算
1、惯性除尘器的结构形式
在惯性除尘器内,主要是使气流急速转向或冲击在挡板上再急速转向,其中颗粒由于惯性教应,其运动轨迹就与气流轨迹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获得分离。气流速度高,这种惯性效应就大,所以这类除尘器的体积可以大大减少,占地面积也小,对细颗粒的分离效率也大为提高,可捕集到 10μm 的颗粒。惯性除尘器的阻力在600~1200Pa之间,根据构造和工作原理,惯性除尘器分为两种形式,即碰撞式和回流式。
(1) 碰撞式除尘器结构形式
碰撞式陈尘器的结构形式如图所示,这种除尘器的特点是用一个或几个挡板阻挡气流的前进,使气流中的尘粒分离出来。该形式除尘器阻力较低,效率不高。
(2) 回流式除尘器结构形式 该除尘器特点是把进气流用挡板分割为小股气流。为使任意一股气流都有同样的较小回转半径及较大回转角,可以采用各种挡板结构,最典型的便如图所示的百叶挡板。
百叶挡板能提高气流急剧转折前的速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分离效率;但速度过高,会引起已捕集颗粒的二次飞扬。所以一般都选用 12~15m/s 左右。
2、百叶窗式除尘器的计算
① 排气级数φ抽吸尘气量占总处理气量百分数,通常采用10%~20% 这样可以减轻磨损,提高效率。
②拦灰栅阻力△P一般可采用100~200Pa。为防止尘粒在进气室沉积,△P值不应小于最小允许值,拦灰栅位于水平管道时取200Pa;拦灰栅位于垂直烟道时取100Pa。 ③拦灰栅进气室的横截面积a按下式计算:
式中 α——进气室横截面积,m;
A——拦灰栅叶板长度,m;
B——进气口宽度,m;
Q——处理气量,m3/h;
t ——烟气温度,℃;
△P——拦灰栅烟气阻力,Pa。
拦灰栅的气体进口宽度 B 与叶板数量 n (指栏灰栅的一侧)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当φ=10%时 B=18n
当φ=20%时 B=19n
为了防止吸尘缝内进人大块灰渣引起堵塞或因而减小吸出的烟气量,以致降低除尘效果,应在拦灰栅前装设网格或采取其它措施来尽可能保证除尘器正常工作。吸尘缝宽度 b 可按下列关系式求得:
中间吸尘缝 [见图(a)]
φ=10%时,b=0.05B
φ=20%时,b=0.1B
两侧吸尘缝 [见图(b)]
φ=10%时,b=0.025B
φ=20%时,b=0.05
根据吸尘缝宽度在构造上和运行上的要求,拦灰栅允许的最少叶板数应限定为:
中间吸尘缝
φ=10%时,nmin=12
φ=20%时,nmin=11
两侧吸尘缝 [见图(b)]
φ=10%时,nmin=44
φ=20%时,nmin=22
对于所有型式的拦灰栅,其允许的叶板数最多为75。在此情况下,烟气进气口宽度 B=1350 (1425)mm。对于大容量的除尘器,当计算所得的 B>1350 (1425)mm 时,必须并列装置几个拦灰栅。
④ 装置在吸尘缝后的扩散器的出口截面的宽度b1,及其长度ι,可按下式确定
式中 b——吸尘缝的宽度,m;
k’ k“ ——系数,见表
△P/Pa 196 245 294 343 392 491
k‘ 1.364 1.524 1.670 1.804 1.928 2.156
k” 2.082 2.997 3.832 4.600 5.310 6.610
注:当 △P=147 Pa时,不需要装设扩散器。
⑤ 将烟气从扩散器引至抽吸旋风子(抽吸除尘器) 的引进管道的截面积a1可按下式确定:
当φ=10%时
当φ=20%时
式中 a ’——接到一条引进管道的进气室的截面积,m2;对于中间吸尘缝a ‘=a/m;对于两侧吸尘缝a ‘=a/2m,其中,m为与一个吸尘缝相连的引进烟道的数目。 ⑥ 从旋风子(抽吸除尘器) 到主管道的引出风道的截面积 a2为 a2≥2a1。 ⑦旋风直径D。抽吸旋风子直径可由下列各式求得:
当φ=10%时
当φ=20%时
式中 △Pa 旋风子的计算阻力,一般为100~250Pa。
惯性除尘器结构形式和选型计算
1、惯性除尘器的结构形式
在惯性除尘器内,主要是使气流急速转向或冲击在挡板上再急速转向,其中颗粒由于惯性教应,其运动轨迹就与气流轨迹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获得分离。气流速度高,这种惯性效应就大,所以这类除尘器的体积可以大大减少,占地面积也小,对细颗粒的分离效率也大为提高,可捕集到 10μm 的颗粒。惯性除尘器的阻力在600~1200Pa之间,根据构造和工作原理,惯性除尘器分为两种形式,即碰撞式和回流式。
(1) 碰撞式除尘器结构形式
碰撞式陈尘器的结构形式如图所示,这种除尘器的特点是用一个或几个挡板阻挡气流的前进,使气流中的尘粒分离出来。该形式除尘器阻力较低,效率不高。
(2) 回流式除尘器结构形式 该除尘器特点是把进气流用挡板分割为小股气流。为使任意一股气流都有同样的较小回转半径及较大回转角,可以采用各种挡板结构,最典型的便如图所示的百叶挡板。
百叶挡板能提高气流急剧转折前的速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分离效率;但速度过高,会引起已捕集颗粒的二次飞扬。所以一般都选用 12~15m/s 左右。
2、百叶窗式除尘器的计算
① 排气级数φ抽吸尘气量占总处理气量百分数,通常采用10%~20% 这样可以减轻磨损,提高效率。
②拦灰栅阻力△P一般可采用100~200Pa。为防止尘粒在进气室沉积,△P值不应小于最小允许值,拦灰栅位于水平管道时取200Pa;拦灰栅位于垂直烟道时取100Pa。 ③拦灰栅进气室的横截面积a按下式计算:
式中 α——进气室横截面积,m;
A——拦灰栅叶板长度,m;
B——进气口宽度,m;
Q——处理气量,m3/h;
t ——烟气温度,℃;
△P——拦灰栅烟气阻力,Pa。
拦灰栅的气体进口宽度 B 与叶板数量 n (指栏灰栅的一侧)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当φ=10%时 B=18n
当φ=20%时 B=19n
为了防止吸尘缝内进人大块灰渣引起堵塞或因而减小吸出的烟气量,以致降低除尘效果,应在拦灰栅前装设网格或采取其它措施来尽可能保证除尘器正常工作。吸尘缝宽度 b 可按下列关系式求得:
中间吸尘缝 [见图(a)]
φ=10%时,b=0.05B
φ=20%时,b=0.1B
两侧吸尘缝 [见图(b)]
φ=10%时,b=0.025B
φ=20%时,b=0.05
根据吸尘缝宽度在构造上和运行上的要求,拦灰栅允许的最少叶板数应限定为:
中间吸尘缝
φ=10%时,nmin=12
φ=20%时,nmin=11
两侧吸尘缝 [见图(b)]
φ=10%时,nmin=44
φ=20%时,nmin=22
对于所有型式的拦灰栅,其允许的叶板数最多为75。在此情况下,烟气进气口宽度 B=1350 (1425)mm。对于大容量的除尘器,当计算所得的 B>1350 (1425)mm 时,必须并列装置几个拦灰栅。
④ 装置在吸尘缝后的扩散器的出口截面的宽度b1,及其长度ι,可按下式确定
式中 b——吸尘缝的宽度,m;
k’ k“ ——系数,见表
△P/Pa 196 245 294 343 392 491
k‘ 1.364 1.524 1.670 1.804 1.928 2.156
k” 2.082 2.997 3.832 4.600 5.310 6.610
注:当 △P=147 Pa时,不需要装设扩散器。
⑤ 将烟气从扩散器引至抽吸旋风子(抽吸除尘器) 的引进管道的截面积a1可按下式确定:
当φ=10%时
当φ=20%时
式中 a ’——接到一条引进管道的进气室的截面积,m2;对于中间吸尘缝a ‘=a/m;对于两侧吸尘缝a ‘=a/2m,其中,m为与一个吸尘缝相连的引进烟道的数目。 ⑥ 从旋风子(抽吸除尘器) 到主管道的引出风道的截面积 a2为 a2≥2a1。 ⑦旋风直径D。抽吸旋风子直径可由下列各式求得:
当φ=10%时
当φ=20%时
式中 △Pa 旋风子的计算阻力,一般为100~250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