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表现的五个层次

领导力表现的五个层次

国内著名的管理大师、领导力专家林正纳先生把个人的领导力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 个人领导力" 、" 团队领导力" 以及" 面对组织和外界变化的变革领导力" 。其中," 个人领导力" 还可以划分为以下的五个层次,也就是说,个人领导力的提升包括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的进阶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人的修炼过程。详见图1-1所示:

图1-1 个人领导力的五个层次示意图

领导力的第一层次:职位带来的硬权力

在个人领导力方面,可以划分出的第一个层次是“职位所带来的硬权力" 。

(一)硬权力的重要性

" 职位所带来的硬权力" ,是指领导者的权威来自于其在组织内部的头衔和角色所赋予的硬权力,这个层次的领导力具有以下特征:

◆通常是由于指派而获得;

◆影响力不会超过领导者的正式权威;

◆处于这个层次的领导者一般较难与志愿者、白领以及年轻人一起合作。

尽管整个层次是属于相对低的水平,但是并不意味着职位所带来的硬权力就不重要了。实际上,这个层次是一个人领导力所必须经历的阶段。例如,母亲爱孩子,但是父亲的话往往比母亲的话要管用10倍,作为官吏并不一定都爱护自己的下属,但是作为下属的父亲、母亲而言,其言语所能够得到贯彻的执行力却要强大1万倍,这都是硬权力在起作用的最好的说明。

【案例1】

魏国国君的慈爱惠施

在中国的历史上,魏国国君曾经有一天要求其大臣对他进行评价,大臣们都说国君是慈爱惠施(所谓" 慈爱" 就是对大家都特别好,而" 惠施" 就是经常奖赏底下的臣子)。听到这样的评价后,魏王很高兴。但其中有一个大臣却对这样的评价大泼冷水,认为如果魏王继续这样做的话最终只会落得亡国的下场,其理由是,国君由于慈爱,所以对下属犯的错误并不予以惩罚,并且即便是臣子没有功劳也给予赏赐,长此以往,国家必亡。

(二)硬权力的内容

对硬权力的内容,韩非子认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奖励和惩罚。换言之,组织授予的头衔给了领导人调配各种资源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如何运用奖励和惩罚的权力。对于硬权力的把握有以下几个关键点是需要充分把握的。

1 领导者应掌控奖励和惩罚权

如果领导者丧失了对奖励和惩罚权力的掌控,就会很容易失去相应的领导地位,这个判断的正确性是被历史上无数的抢班夺权的事件所充分证明了的。

2 对于奖惩的决定要严格执行

不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应该严格执行,不能够马虎,否则,只会使得相应的制度流于形式,并且导致领导者失去威信。

案例1:姜太公对于奖惩决定的严格执行

姜太公在齐国当政的时候,一到当地就把那里的两个具有贤德美名的人杀掉了。" 周公吐脯,天下归心" 的周公丹赶紧追问姜太公这样做的理由,姜太公指出这两个人对天下人宣称他们不服侍天子,也不与诸侯交往,凡事都是自给自足,即使是为国家作战也不称之为做贡献,结果这样的人还在社会上享有贤德的美名。如果对这样的人不予以严惩,国家是没有办法治理的。

【案例2】

柳传志严惩私设" 小金库"

在联想的发展历史上,柳传志曾经因为私设明令禁止的小金库而将团队中一个非常出色的领导人送进了监狱。这样的举动实际上就对不可以违反的制度进行了非常清晰的界定,充分体现了组织内部管理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3 严慈力涉于小事

" 严慈力涉于小事" ,是指领导人的硬权力应该在组织的一点一滴的小事上予以体现。

【案例1】

历史上对" 酷刑" 的理解

从历史上看,孔子和韩非子对于" 酷刑" 的理解充分表明了" 严慈力涉于小事" 的思想。中国历史上的周朝被认为是一个非常贤德的朝代,但周朝有个法令规定,如果友人将稻草的灰烬扬到马路上,那么这个人的双手就要被齐腕断掉。这是不是与贤德相矛盾呢?对于这个问题,孔子认为如果稻草的灰烬扬到了马路上,那么很容易会引起火灾或者造成对百姓的伤害,所以尽管看起来是个小事,但由于其后果的严重性,是有必要进行严惩的,因此,还算不上是酷刑。而韩非子认为,人们不把灰烬扬到马路上是件很容易就能够做到的事情,与完全做不到的事情不同,对于容易的事情而犯的错误,严惩是理所当然的。

【案例2】

" 严慈力涉于小事" 的表现

" 严慈力涉于小事" 的原则,在现代管理中也有很多具体的表现,包括:

◆新加坡的" 鞭刑"

新加坡是全世界范围内华人聚集最多,但又最有秩序的国家。之所以能够秩序井然,就在于其对国家的管理非常严格。在其他国家可能只是给予教育规劝的不良行为,新加坡都严厉地实施鞭刑,因此,在如此近乎残酷的制度约束面前,其公民都能够自觉地遵守公共场所中的各种规定。

◆深圳和香港的交管差异

在深圳和香港通行的车辆,无论在深圳守不守交通规则,到了香港之后是绝对不会触犯其交通法规的。这种差异就是由于两地不同的交通管理环境所造成的,深圳的道路管理者是为了收取罚款而对违规者进行处罚的。而香港对于交通违规的处罚则完全是出于改善交通状

况而进行的。目的不同,自然所达到的效果也会相差迥异。

◆张瑞敏从" 不准随地大小便" 入手抓质量

除了众所周知的怒砸存在质量问题的冰箱的举措之外,张瑞敏接管海尔之初还明令禁止之前员工所习以为常的" 随地大小便" 。在张瑞敏看来,这种细节尽管微小,但是却是关乎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必须要严格管理,绝对不能松懈。

◆柳传志从" 开会不许迟到" 入手抓作风

柳传志在联想创立之后的最初几年,发现员工们普遍喜欢空谈,从而造成执行力不够的问题。于是,他开始将" 开会不许迟到" 作为改变风气的一个起点。他认为在这样的细节上都严格要求,执行到位了,那么在其他的事情上就不容易犯错误。

◆县官对婆媳的处罚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朝代下达了禁酒令,一天有一个媳妇跑到县衙里来状告其婆婆私自用粮食酿酒。经查属实,县官于是按照规定对其婆婆进行了处罚,但随后也重打这个媳妇。这是因为严禁酿酒是特定时期的规定,但是媳妇状告婆婆,这是" 不孝" 的大罪,也必须要严惩。在个人领导力方面,可以划分出的第一个层次是" 职位所带来的硬权力" 。

(一)硬权力的重要性

" 职位所带来的硬权力" ,是指领导者的权威来自于其在组织内部的头衔和角色所赋予的硬权力,这个层次的领导力具有以下特征:

◆通常是由于指派而获得;

◆影响力不会超过领导者的正式权威;

◆处于这个层次的领导者一般较难与志愿者、白领以及年轻人一起合作。

尽管整个层次是属于相对低的水平,但是并不意味着职位所带来的硬权力就不重要了。实际上,这个层次是一个人领导力所必须经历的阶段。例如,母亲爱孩子,但是父亲的话往往比母亲的话要管用10倍,作为官吏并不一定都爱护自己的下属,但是作为下属的父亲、母亲而言,其言语所能够得到贯彻的执行力却要强大1万倍,这都是硬权力在起作用的最好的说明。

【案例】

魏国国君的慈爱惠施

在中国的历史上,魏国国君曾经有一天要求其大臣对他进行评价,大臣们都说国君是慈爱惠施(所谓" 慈爱" 就是对大家都特别好,而" 惠施" 就是经常奖赏底下的臣子)。听到这样的评价后,魏王很高兴。但其中有一个大臣却对这样的评价大泼冷水,认为如果魏王继续这样做的话最终只会落得亡国的下场,其理由是,国君由于慈爱,所以对下属犯的错误并不予以惩罚,并且即便是臣子没有功劳也给予赏赐,长此以往,国家必亡。

(二)硬权力的内容

对硬权力的内容,韩非子认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奖励和惩罚。换言之,组织授予的头衔给了领导人调配各种资源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如何运用奖励和惩罚的权力。对于硬权力的把握有以下几个关键点是需要充分把握的。

1 领导者应掌控奖励和惩罚权

如果领导者丧失了对奖励和惩罚权力的掌控,就会很容易失去相应的领导地位,这个判断的正确性是被历史上无数的抢班夺权的事件所充分证明了的。

2 对于奖惩的决定要严格执行

不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应该严格执行,不能够马虎,否则,只会使得相应的制度流于形式,并且导致领导者失去威信。

【案例1】

姜太公对于奖惩决定的严格执行

姜太公在齐国当政的时候,一到当地就把那里的两个具有贤德美名的人杀掉了。" 周公吐脯,天下归心" 的周公丹赶紧追问姜太公这样做的理由,姜太公指出这两个人对天下人宣称他们不服侍天子,也不与诸侯交往,凡事都是自给自足,即使是为国家作战也不称之为做贡献,结果这样的人还在社会上享有贤德的美名。如果对这样的人不予以严惩,国家是没有办法治理的。

【案例2】

柳传志严惩私设" 小金库"

在联想的发展历史上,柳传志曾经因为私设明令禁止的小金库而将团队中一个非常出色的领导人送进了监狱。这样的举动实际上就对不可以违反的制度进行了非常清晰的界定,充分体现了组织内部管理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3 严慈力涉于小事

" 严慈力涉于小事" ,是指领导人的硬权力应该在组织的一点一滴的小事上予以体现。

【案例1】

历史上对" 酷刑" 的理解

从历史上看,孔子和韩非子对于" 酷刑" 的理解充分表明了" 严慈力涉于小事" 的思想。中国历史上的周朝被认为是一个非常贤德的朝代,但周朝有个法令规定,如果友人将稻草的灰烬扬到马路上,那么这个人的双手就要被齐腕断掉。这是不是与贤德相矛盾呢?对于这个问题,孔子认为如果稻草的灰烬扬到了马路上,那么很容易会引起火灾或者造成对百姓的伤害,所以尽管看起来是个小事,但由于其后果的严重性,是有必要进行严惩的,因此,还算不上是酷刑。而韩非子认为,人们不把灰烬扬到马路上是件很容易就能够做到的事情,与完全做不到的事情不同,对于容易的事情而犯的错误,严惩是理所当然的。

【案例2】

" 严慈力涉于小事" 的表现

" 严慈力涉于小事" 的原则,在现代管理中也有很多具体的表现,包括:

◆新加坡的" 鞭刑"

新加坡是全世界范围内华人聚集最多,但又最有秩序的国家。之所以能够秩序井然,就在于其对国家的管理非常严格。在其他国家可能只是给予教育规劝的不良行为,新加坡都严厉地实施鞭刑,因此,在如此近乎残酷的制度约束面前,其公民都能够自觉地遵守公共场所中的各种规定。

◆深圳和香港的交管差异

在深圳和香港通行的车辆,无论在深圳守不守交通规则,到了香港之后是绝对不会触犯其交通法规的。这种差异就是由于两地不同的交通管理环境所造成的,深圳的道路管理者是为了收取罚款而对违规者进行处罚的。而香港对于交通违规的处罚则完全是出于改善交通状况而进行的。目的不同,自然所达到的效果也会相差迥异。

◆张瑞敏从" 不准随地大小便" 入手抓质量

除了众所周知的怒砸存在质量问题的冰箱的举措之外,张瑞敏接管海尔之初还明令禁止之前员工所习以为常的" 随地大小便" 。在张瑞敏看来,这种细节尽管微小,但是却是关乎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必须要严格管理,绝对不能松懈。

◆柳传志从" 开会不许迟到" 入手抓作风

柳传志在联想创立之后的最初几年,发现员工们普遍喜欢空谈,从而造成执行力不够的问题。于是,他开始将" 开会不许迟到" 作为改变风气的一个起点。他认为在这样的细节上都严格要求,执行到位了,那么在其他的事情上就不容易犯错误。

◆县官对婆媳的处罚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朝代下达了禁酒令,一天有一个媳妇跑到县衙里来状告其婆婆私自用

粮食酿酒。经查属实,县官于是按照规定对其婆婆进行了处罚,但随后也重打这个媳妇。这是因为严禁酿酒是特定时期的规定,但是媳妇状告婆婆,这是" 不孝" 的大罪,也必须要严惩。

领导力的第二层次:认同许可

由职位所带来的硬权力是存在局限性的,所以,在仅仅依靠硬权力无法收到良好管理和领导效果的时候,就应该通过第二个层次的领导力--认同许可来发挥作用。所谓" 认同许可" ,是指被领导者自身允许领导者来对其进行管理,也就是一种人们在没有义务的时候仍然为领导者做事的状态。

例如,在严惩私设小金库的案例中,柳传志按照法律程序对那个领导者进行严惩之后,就施展其第二个层次的领导力来竭尽全力为其争取减刑,使得犯错误的人在刑满之后,还能够自觉回到公司向柳传志表示感谢,并还愿意继续为其进行工作。

在领导人让下属认同许可的方法中,有以下三个要点是需要特别强调的。

1 宽容

正所谓" 水至清则无鱼" ,凡事物极则必反,领导者对于战略性的小事要严责,但是对待更多的情况则需要表现出大度和宽容,中国的古训" 不聋不痴不为家翁" 也正是这个道理。在领导下属的过程中,领导者对下属所犯的错误应该要宽容一些,因为其错误正是其在成长过程中尚不成熟的表现,及时发现是可以改正的,应该予以理解和包容。

【案例】

领导人宽容的表现

从古至今,领导者的大度和宽容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是有很多明证的:

◆楚庄王与大臣

楚庄王有一次宴请群臣,酒过三旬后一妃子起舞助兴。忽然,一阵大风将席上的灯火吹灭了,黑暗中一个醉酒的将军趁机占那个妃子的便宜。妃子勃然大怒,黑暗中将这个将军的鸟翎子摘下了来,放言要找出他来并砍头惩处。此时,楚庄王表现出了其大度和宽容的姿态,命令不许点灯,并要求席上的每一个人都将头上的鸟翎子摘下来扔到中间去,如此平息了一场风波。事后不久,楚庄王在战争中身陷险境,有一个人拼死站在楚庄王面前挡住敌人将其救出险境,而这个人恰恰就是上一次调戏妃子的那位将军。这个将军之所以如此效忠,就是由于楚庄王之前宽容了他,使其受到了极大的激励。

◆曹操礼遇降将

曹操与袁绍的关都之战,形势上看似乎必败无疑。而后,曹操逆转形势大败袁绍,从后者帐中搜出两麻袋的书信来。实际上,这些书信都是曹操的下属在不利形势下给袁绍写的降书。面对这种情况,曹操却当着众人的面说" 这里的东西我从来没有看过,但是我希望以后这种事情不要再发生了,我们在座的各位同甘共苦,共赴前程" 。这就是作为一个领导者" 该糊涂时糊涂一点" 的表现,有时宽容的效应比单纯的严格更大。

2 尊重

正所谓" 希望别人怎么对自己,自己就应该怎么对别人" ,下属对于领导者的忠诚实际上是来源于领导者本身的感召。因此,要实现对下属的良好领导,就必须在大事小节之中体现出对其的充分尊重。只有尊重了别人,才能期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3 领导人应爱护下属

历史上吴启有一个" 爱兵如子" 的观点,这个观点与" 慈不掌兵" 实际上是不矛盾的。但领导者应该是在纪律面前" 慈不掌兵" ,在人性面前" 爱兵如子" 。领导者在与下属的相处过程中,将心比心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领导人照顾员工,员工才会照顾公司。因此,组织的领导者应该在尽可能多的细节小事上体现出对下属的关心与爱护,这样才能使得团队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共同的成长。

领导力的其他层次

1、第三层次:生产成果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刘备的领导力处在第二个层次,他能够吸引别人为其效忠服务;而诸葛亮的领导力则达到了第三个层次,他通过对最终胜局的把握而给予了其下属接受其领导的巨大动力,他能够引领着下属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因此使得下属对其充满了敬畏。

2 第四层次:人才培养

" 人才培养" 是指领导者的领导力还体现在对周围领导人才的培养方面。从领导者的要求看,刘邦和项羽,后者只能够称得上是英雄,而前者则是名副其实的领导者。

3 第五层次:众望所归

这个层次的领导者能够形成一套思想体系,并得到下属完全的接受和配合,这样下属会产生无限的忠诚,甚至不惜以自己的生命来维护这种忠诚。能够达到这个领导力层次的人很少,毛泽东、耶稣和甘地等人可以位列其中。

领导力表现的五个层次

国内著名的管理大师、领导力专家林正纳先生把个人的领导力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 个人领导力" 、" 团队领导力" 以及" 面对组织和外界变化的变革领导力" 。其中," 个人领导力" 还可以划分为以下的五个层次,也就是说,个人领导力的提升包括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的进阶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人的修炼过程。详见图1-1所示:

图1-1 个人领导力的五个层次示意图

领导力的第一层次:职位带来的硬权力

在个人领导力方面,可以划分出的第一个层次是“职位所带来的硬权力" 。

(一)硬权力的重要性

" 职位所带来的硬权力" ,是指领导者的权威来自于其在组织内部的头衔和角色所赋予的硬权力,这个层次的领导力具有以下特征:

◆通常是由于指派而获得;

◆影响力不会超过领导者的正式权威;

◆处于这个层次的领导者一般较难与志愿者、白领以及年轻人一起合作。

尽管整个层次是属于相对低的水平,但是并不意味着职位所带来的硬权力就不重要了。实际上,这个层次是一个人领导力所必须经历的阶段。例如,母亲爱孩子,但是父亲的话往往比母亲的话要管用10倍,作为官吏并不一定都爱护自己的下属,但是作为下属的父亲、母亲而言,其言语所能够得到贯彻的执行力却要强大1万倍,这都是硬权力在起作用的最好的说明。

【案例1】

魏国国君的慈爱惠施

在中国的历史上,魏国国君曾经有一天要求其大臣对他进行评价,大臣们都说国君是慈爱惠施(所谓" 慈爱" 就是对大家都特别好,而" 惠施" 就是经常奖赏底下的臣子)。听到这样的评价后,魏王很高兴。但其中有一个大臣却对这样的评价大泼冷水,认为如果魏王继续这样做的话最终只会落得亡国的下场,其理由是,国君由于慈爱,所以对下属犯的错误并不予以惩罚,并且即便是臣子没有功劳也给予赏赐,长此以往,国家必亡。

(二)硬权力的内容

对硬权力的内容,韩非子认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奖励和惩罚。换言之,组织授予的头衔给了领导人调配各种资源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如何运用奖励和惩罚的权力。对于硬权力的把握有以下几个关键点是需要充分把握的。

1 领导者应掌控奖励和惩罚权

如果领导者丧失了对奖励和惩罚权力的掌控,就会很容易失去相应的领导地位,这个判断的正确性是被历史上无数的抢班夺权的事件所充分证明了的。

2 对于奖惩的决定要严格执行

不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应该严格执行,不能够马虎,否则,只会使得相应的制度流于形式,并且导致领导者失去威信。

案例1:姜太公对于奖惩决定的严格执行

姜太公在齐国当政的时候,一到当地就把那里的两个具有贤德美名的人杀掉了。" 周公吐脯,天下归心" 的周公丹赶紧追问姜太公这样做的理由,姜太公指出这两个人对天下人宣称他们不服侍天子,也不与诸侯交往,凡事都是自给自足,即使是为国家作战也不称之为做贡献,结果这样的人还在社会上享有贤德的美名。如果对这样的人不予以严惩,国家是没有办法治理的。

【案例2】

柳传志严惩私设" 小金库"

在联想的发展历史上,柳传志曾经因为私设明令禁止的小金库而将团队中一个非常出色的领导人送进了监狱。这样的举动实际上就对不可以违反的制度进行了非常清晰的界定,充分体现了组织内部管理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3 严慈力涉于小事

" 严慈力涉于小事" ,是指领导人的硬权力应该在组织的一点一滴的小事上予以体现。

【案例1】

历史上对" 酷刑" 的理解

从历史上看,孔子和韩非子对于" 酷刑" 的理解充分表明了" 严慈力涉于小事" 的思想。中国历史上的周朝被认为是一个非常贤德的朝代,但周朝有个法令规定,如果友人将稻草的灰烬扬到马路上,那么这个人的双手就要被齐腕断掉。这是不是与贤德相矛盾呢?对于这个问题,孔子认为如果稻草的灰烬扬到了马路上,那么很容易会引起火灾或者造成对百姓的伤害,所以尽管看起来是个小事,但由于其后果的严重性,是有必要进行严惩的,因此,还算不上是酷刑。而韩非子认为,人们不把灰烬扬到马路上是件很容易就能够做到的事情,与完全做不到的事情不同,对于容易的事情而犯的错误,严惩是理所当然的。

【案例2】

" 严慈力涉于小事" 的表现

" 严慈力涉于小事" 的原则,在现代管理中也有很多具体的表现,包括:

◆新加坡的" 鞭刑"

新加坡是全世界范围内华人聚集最多,但又最有秩序的国家。之所以能够秩序井然,就在于其对国家的管理非常严格。在其他国家可能只是给予教育规劝的不良行为,新加坡都严厉地实施鞭刑,因此,在如此近乎残酷的制度约束面前,其公民都能够自觉地遵守公共场所中的各种规定。

◆深圳和香港的交管差异

在深圳和香港通行的车辆,无论在深圳守不守交通规则,到了香港之后是绝对不会触犯其交通法规的。这种差异就是由于两地不同的交通管理环境所造成的,深圳的道路管理者是为了收取罚款而对违规者进行处罚的。而香港对于交通违规的处罚则完全是出于改善交通状

况而进行的。目的不同,自然所达到的效果也会相差迥异。

◆张瑞敏从" 不准随地大小便" 入手抓质量

除了众所周知的怒砸存在质量问题的冰箱的举措之外,张瑞敏接管海尔之初还明令禁止之前员工所习以为常的" 随地大小便" 。在张瑞敏看来,这种细节尽管微小,但是却是关乎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必须要严格管理,绝对不能松懈。

◆柳传志从" 开会不许迟到" 入手抓作风

柳传志在联想创立之后的最初几年,发现员工们普遍喜欢空谈,从而造成执行力不够的问题。于是,他开始将" 开会不许迟到" 作为改变风气的一个起点。他认为在这样的细节上都严格要求,执行到位了,那么在其他的事情上就不容易犯错误。

◆县官对婆媳的处罚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朝代下达了禁酒令,一天有一个媳妇跑到县衙里来状告其婆婆私自用粮食酿酒。经查属实,县官于是按照规定对其婆婆进行了处罚,但随后也重打这个媳妇。这是因为严禁酿酒是特定时期的规定,但是媳妇状告婆婆,这是" 不孝" 的大罪,也必须要严惩。在个人领导力方面,可以划分出的第一个层次是" 职位所带来的硬权力" 。

(一)硬权力的重要性

" 职位所带来的硬权力" ,是指领导者的权威来自于其在组织内部的头衔和角色所赋予的硬权力,这个层次的领导力具有以下特征:

◆通常是由于指派而获得;

◆影响力不会超过领导者的正式权威;

◆处于这个层次的领导者一般较难与志愿者、白领以及年轻人一起合作。

尽管整个层次是属于相对低的水平,但是并不意味着职位所带来的硬权力就不重要了。实际上,这个层次是一个人领导力所必须经历的阶段。例如,母亲爱孩子,但是父亲的话往往比母亲的话要管用10倍,作为官吏并不一定都爱护自己的下属,但是作为下属的父亲、母亲而言,其言语所能够得到贯彻的执行力却要强大1万倍,这都是硬权力在起作用的最好的说明。

【案例】

魏国国君的慈爱惠施

在中国的历史上,魏国国君曾经有一天要求其大臣对他进行评价,大臣们都说国君是慈爱惠施(所谓" 慈爱" 就是对大家都特别好,而" 惠施" 就是经常奖赏底下的臣子)。听到这样的评价后,魏王很高兴。但其中有一个大臣却对这样的评价大泼冷水,认为如果魏王继续这样做的话最终只会落得亡国的下场,其理由是,国君由于慈爱,所以对下属犯的错误并不予以惩罚,并且即便是臣子没有功劳也给予赏赐,长此以往,国家必亡。

(二)硬权力的内容

对硬权力的内容,韩非子认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奖励和惩罚。换言之,组织授予的头衔给了领导人调配各种资源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如何运用奖励和惩罚的权力。对于硬权力的把握有以下几个关键点是需要充分把握的。

1 领导者应掌控奖励和惩罚权

如果领导者丧失了对奖励和惩罚权力的掌控,就会很容易失去相应的领导地位,这个判断的正确性是被历史上无数的抢班夺权的事件所充分证明了的。

2 对于奖惩的决定要严格执行

不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应该严格执行,不能够马虎,否则,只会使得相应的制度流于形式,并且导致领导者失去威信。

【案例1】

姜太公对于奖惩决定的严格执行

姜太公在齐国当政的时候,一到当地就把那里的两个具有贤德美名的人杀掉了。" 周公吐脯,天下归心" 的周公丹赶紧追问姜太公这样做的理由,姜太公指出这两个人对天下人宣称他们不服侍天子,也不与诸侯交往,凡事都是自给自足,即使是为国家作战也不称之为做贡献,结果这样的人还在社会上享有贤德的美名。如果对这样的人不予以严惩,国家是没有办法治理的。

【案例2】

柳传志严惩私设" 小金库"

在联想的发展历史上,柳传志曾经因为私设明令禁止的小金库而将团队中一个非常出色的领导人送进了监狱。这样的举动实际上就对不可以违反的制度进行了非常清晰的界定,充分体现了组织内部管理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3 严慈力涉于小事

" 严慈力涉于小事" ,是指领导人的硬权力应该在组织的一点一滴的小事上予以体现。

【案例1】

历史上对" 酷刑" 的理解

从历史上看,孔子和韩非子对于" 酷刑" 的理解充分表明了" 严慈力涉于小事" 的思想。中国历史上的周朝被认为是一个非常贤德的朝代,但周朝有个法令规定,如果友人将稻草的灰烬扬到马路上,那么这个人的双手就要被齐腕断掉。这是不是与贤德相矛盾呢?对于这个问题,孔子认为如果稻草的灰烬扬到了马路上,那么很容易会引起火灾或者造成对百姓的伤害,所以尽管看起来是个小事,但由于其后果的严重性,是有必要进行严惩的,因此,还算不上是酷刑。而韩非子认为,人们不把灰烬扬到马路上是件很容易就能够做到的事情,与完全做不到的事情不同,对于容易的事情而犯的错误,严惩是理所当然的。

【案例2】

" 严慈力涉于小事" 的表现

" 严慈力涉于小事" 的原则,在现代管理中也有很多具体的表现,包括:

◆新加坡的" 鞭刑"

新加坡是全世界范围内华人聚集最多,但又最有秩序的国家。之所以能够秩序井然,就在于其对国家的管理非常严格。在其他国家可能只是给予教育规劝的不良行为,新加坡都严厉地实施鞭刑,因此,在如此近乎残酷的制度约束面前,其公民都能够自觉地遵守公共场所中的各种规定。

◆深圳和香港的交管差异

在深圳和香港通行的车辆,无论在深圳守不守交通规则,到了香港之后是绝对不会触犯其交通法规的。这种差异就是由于两地不同的交通管理环境所造成的,深圳的道路管理者是为了收取罚款而对违规者进行处罚的。而香港对于交通违规的处罚则完全是出于改善交通状况而进行的。目的不同,自然所达到的效果也会相差迥异。

◆张瑞敏从" 不准随地大小便" 入手抓质量

除了众所周知的怒砸存在质量问题的冰箱的举措之外,张瑞敏接管海尔之初还明令禁止之前员工所习以为常的" 随地大小便" 。在张瑞敏看来,这种细节尽管微小,但是却是关乎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必须要严格管理,绝对不能松懈。

◆柳传志从" 开会不许迟到" 入手抓作风

柳传志在联想创立之后的最初几年,发现员工们普遍喜欢空谈,从而造成执行力不够的问题。于是,他开始将" 开会不许迟到" 作为改变风气的一个起点。他认为在这样的细节上都严格要求,执行到位了,那么在其他的事情上就不容易犯错误。

◆县官对婆媳的处罚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朝代下达了禁酒令,一天有一个媳妇跑到县衙里来状告其婆婆私自用

粮食酿酒。经查属实,县官于是按照规定对其婆婆进行了处罚,但随后也重打这个媳妇。这是因为严禁酿酒是特定时期的规定,但是媳妇状告婆婆,这是" 不孝" 的大罪,也必须要严惩。

领导力的第二层次:认同许可

由职位所带来的硬权力是存在局限性的,所以,在仅仅依靠硬权力无法收到良好管理和领导效果的时候,就应该通过第二个层次的领导力--认同许可来发挥作用。所谓" 认同许可" ,是指被领导者自身允许领导者来对其进行管理,也就是一种人们在没有义务的时候仍然为领导者做事的状态。

例如,在严惩私设小金库的案例中,柳传志按照法律程序对那个领导者进行严惩之后,就施展其第二个层次的领导力来竭尽全力为其争取减刑,使得犯错误的人在刑满之后,还能够自觉回到公司向柳传志表示感谢,并还愿意继续为其进行工作。

在领导人让下属认同许可的方法中,有以下三个要点是需要特别强调的。

1 宽容

正所谓" 水至清则无鱼" ,凡事物极则必反,领导者对于战略性的小事要严责,但是对待更多的情况则需要表现出大度和宽容,中国的古训" 不聋不痴不为家翁" 也正是这个道理。在领导下属的过程中,领导者对下属所犯的错误应该要宽容一些,因为其错误正是其在成长过程中尚不成熟的表现,及时发现是可以改正的,应该予以理解和包容。

【案例】

领导人宽容的表现

从古至今,领导者的大度和宽容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是有很多明证的:

◆楚庄王与大臣

楚庄王有一次宴请群臣,酒过三旬后一妃子起舞助兴。忽然,一阵大风将席上的灯火吹灭了,黑暗中一个醉酒的将军趁机占那个妃子的便宜。妃子勃然大怒,黑暗中将这个将军的鸟翎子摘下了来,放言要找出他来并砍头惩处。此时,楚庄王表现出了其大度和宽容的姿态,命令不许点灯,并要求席上的每一个人都将头上的鸟翎子摘下来扔到中间去,如此平息了一场风波。事后不久,楚庄王在战争中身陷险境,有一个人拼死站在楚庄王面前挡住敌人将其救出险境,而这个人恰恰就是上一次调戏妃子的那位将军。这个将军之所以如此效忠,就是由于楚庄王之前宽容了他,使其受到了极大的激励。

◆曹操礼遇降将

曹操与袁绍的关都之战,形势上看似乎必败无疑。而后,曹操逆转形势大败袁绍,从后者帐中搜出两麻袋的书信来。实际上,这些书信都是曹操的下属在不利形势下给袁绍写的降书。面对这种情况,曹操却当着众人的面说" 这里的东西我从来没有看过,但是我希望以后这种事情不要再发生了,我们在座的各位同甘共苦,共赴前程" 。这就是作为一个领导者" 该糊涂时糊涂一点" 的表现,有时宽容的效应比单纯的严格更大。

2 尊重

正所谓" 希望别人怎么对自己,自己就应该怎么对别人" ,下属对于领导者的忠诚实际上是来源于领导者本身的感召。因此,要实现对下属的良好领导,就必须在大事小节之中体现出对其的充分尊重。只有尊重了别人,才能期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3 领导人应爱护下属

历史上吴启有一个" 爱兵如子" 的观点,这个观点与" 慈不掌兵" 实际上是不矛盾的。但领导者应该是在纪律面前" 慈不掌兵" ,在人性面前" 爱兵如子" 。领导者在与下属的相处过程中,将心比心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领导人照顾员工,员工才会照顾公司。因此,组织的领导者应该在尽可能多的细节小事上体现出对下属的关心与爱护,这样才能使得团队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共同的成长。

领导力的其他层次

1、第三层次:生产成果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刘备的领导力处在第二个层次,他能够吸引别人为其效忠服务;而诸葛亮的领导力则达到了第三个层次,他通过对最终胜局的把握而给予了其下属接受其领导的巨大动力,他能够引领着下属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因此使得下属对其充满了敬畏。

2 第四层次:人才培养

" 人才培养" 是指领导者的领导力还体现在对周围领导人才的培养方面。从领导者的要求看,刘邦和项羽,后者只能够称得上是英雄,而前者则是名副其实的领导者。

3 第五层次:众望所归

这个层次的领导者能够形成一套思想体系,并得到下属完全的接受和配合,这样下属会产生无限的忠诚,甚至不惜以自己的生命来维护这种忠诚。能够达到这个领导力层次的人很少,毛泽东、耶稣和甘地等人可以位列其中。


相关内容

  • 管理学原理阶段三
  •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下半年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管理学原理>第五――十四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 批次: 层次:业余专升本 专业:工程管理 学号:913332386 身份证号:[***********] 姓名:孙亚洲 得分: 一.判断题(每题 ...

  • 组织行为学重点
  • 组织行为学重点 第一章 一.(组织行为的内涵) 组织行为可以从三个意义上来理解,或者说组织行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个体行为,个体行为是指处于组织环境中的个人的所作所为: 第二个层次是群体行为,个体总是生活与工作在群体之中,当个体处于群体中时,他们的行为与独处时是不同的,所以研究组织中人行 ...

  • 电大管理学基础复习小抄[1]
  • 一.单项选择 1."三个和尚"的故事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主要揭示了下列各项管理职能中(协调)的重要性. 2.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经济人). 3.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最早来源于(军队). 4.用数字表示预期结 ...

  • 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研究
  • [文章摘要] 如何使领导干部考核结果的科学性不断提高.使其结果更严谨准确,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科学的分类考核要素和量化测评体系的建立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本文主要介绍了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中的层次分析法原理,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及评价体系指标权重解析 [关键词] 领导干部:考核评价: ...

  • 怎样写好纪检监察信息
  • 纪检监察信息讲座 客观事物运动.变化及其相互联系都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反映和表现,这些反映和表现就是信息,它是客观事物运动.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的最新反映.具体地讲,信息是人们通过一定的载体获得的新知识.新情况.新经验等. 第一节 纪检监察信息概述 一.纪检监察信息的概念 纪检监察信息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实 ...

  • 管理学基础期末复习及答案简答题(小抄)
  • 管理学基础期末复习简答题汇总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 (3)管理的艺术性. 2.什么是计划工作的特征? (1)目的性. (2)主导性. (3)普遍性. (4)效率性. 计划工作的作用: 3.对目标管理该如何评价? 目标管理 ...

  • [学校管理心理]名词解释
  • <学校管理心理学>一.名词解释 1.学校管理心理学 学校管理心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个性 心理学中的个性,也可称为人格,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即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括一个人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真实自我. 3.动机 动机是引起行为.维 ...

  • 公共行政学期末复习指导论述题答案
  • 论述题: 1试论述公共行政的作用?答:1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公共行政是政府行政,政府对国家的治理.一个国家的公共行政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善政才有善治.可以讲,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公共行政,就会造就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科学技术,就会有什么样的经济状况:2公共行政是执行人民意志和实现公 ...

  • 搞好干部考察工作写好干部考察材料
  • 搞好干部考察工作  写好干部考察材料 --在全市机关实用文稿写作知识培训班上的专题讲座 楚国良 (湘潭市委党校 411100) 今天我想讲两个方面问题:一是怎样做好干部考察工作:二是怎样写好干部考察材料. 第一部分:怎样做好干部考察工作 干部考察工作是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是整个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