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个名族

维吾尔族

简介

维吾尔族是一个多源民族,最主要的来源有两支:一支是来自蒙古草原的回纥人,另一支是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这两部分人于公元840年大规模汇合,至16世纪初完全融合完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维吾尔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联合”。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乌鲁木齐、伊犁等地。 全民族使用维吾尔语,该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历史上维吾尔族人民曾先后使用过古突厥文、回鹘文、古维吾尔文等。公元10世纪伊斯兰教传人后,逐步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经创制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20世纪80年代初,又恢复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文。

宗教信仰

维吾尔族古代信仰过萨满教、摩尼教、景教、祆教和佛教。

10世纪中叶喀喇汗朝萨图克·布格拉汗归信伊斯兰教后,喀什噶尔、叶尔羌、和阗地区改奉伊斯兰教。

13世纪初阿克苏、库车、焉耆地区维吾尔人改奉伊斯兰教。

14世纪时,天山北路伊犁、塔城等地区维吾尔人改奉伊斯兰教。

公元10世纪末至16世纪初,吐鲁番、哈密等东疆地区维吾尔人改奉伊斯兰教。 当前,维吾尔族多数信仰伊斯兰教,多属于逊尼派。 汉族

简介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

而随着中国历史的变迁,以及外族入侵和躲避战乱等因素,汉族也发生了大规模迁移,一直在从中原地区向南迁移。客家人继承了当时中原汉人的文化传统,比如说古语,风俗习惯也有历史痕迹。

文化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无论政治、军事、哲学、经济、史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拥有众多具有深远影响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西周时期,就形成了完善的文化成就,这就是礼乐文化,周礼非常繁缛,据《周礼》有吉、凶、军、宾、嘉五礼,乐在西周很重视,有专门职官管理,金文中也记有乐官。周代乐舞如《大武》为周武王克商所作。周代的已有比较完善教育制度,如“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就是周代贵族的文化教育内容,中国最早的经典如《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乐经》(已佚)、《春秋》都产生这个时期,以及春秋时期的诸子学说等。至汉武帝时(前141~前87在位)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统治汉族古代思想与文化近2000年,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其他少数民族,甚

至影响到中国相邻的国家。在古代军事理论方面,早在春秋末就有军事名著《孙子兵法》问世。西汉初年整理出182家兵法,特别是宋朝以来一直作为武学必读的《武经七书》,集中了古代军事著作的精华。

宗教信仰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汉族宗

教的主要传统观念。历史上汉族人一部分信仰道教和佛教;后来天主教、基督教传入中国,又有一些人开始信仰这些宗教。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子、思想

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信教。中国传统上为以祖先信仰为主,并且具有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宗教信仰传统和特点,同时存在其它多种宗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官方奉行无神论,其后曾经发动过文化大革命对各种宗教造成破坏,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开始转变。

汉族宗教文化,有“儒道释”三教之说;一般的中国人,在祖先崇拜的基础上,都受到儒、道、释三教思想的影响,称之为中国民间信仰。 回族

简介

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称礼拜寺。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西域人大批迁入中国,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

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天津、北京、上海、江苏、云南、河南、山东、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也有不少聚居区。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吸收了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生活习俗,服饰特别。 回族有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特点。在内地,回族主要与汉族杂居;在边疆,回族主要与当地少数民族杂居;大都分布于水陆交通线上,因此经济文化较为发达。

宗教习俗

回族人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动,经典主要是《古兰经》,信徒称“穆斯林”。生活习俗固守回族传统,遵循教规,讲究卫生,不吃猪肉,狗肉,动物的血液等。 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过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有的还负有传播宗教知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使命。清真寺在回族穆斯林心目中有着重要位置。 按伊斯兰教历,每年12月10日为古尔邦节。每年的这一天,形成了宰牲献祭的习俗沿袭至今。 另外,伊斯兰教规定,每年教历9 月定为斋月。在斋月里要封斋,要求每个穆斯林在黎明后至落日前的时间里,戒饮、戒食、戒房事……其目的是让人们在斋月里认真地反省自己的罪过,使经济条件充裕的富人,亲自体验一下饥饿的痛苦心态。到教历1 0 月1 日即斋戒期满,举行庆祝斋功完成的盛会,这一天就是开斋节。开斋节这天,人们早早起床、沐浴、燃香,衣冠整齐地到清真寺作礼拜,聆听教长讲经布道。然后去墓地“走坟”,缅怀“亡人”,以示不忘祖先。

哈萨克族

简介

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此外还是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和中国等国家的少数民族,人口约1660万。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国哈萨克族的哈萨克文是

阿拉伯字母哈萨克文,哈萨克斯坦使用以西里尔字母哈萨克文。

哈萨克族的先民很早就生息在新疆北部及中亚草原。与古代历史上的游牧部落突厥(6世纪中叶)、葛逻禄、回鹘(10世纪~12世纪)、喀拉契丹(12世纪)、克烈、乃蛮、钦察(12世纪末~13世纪)等存在一定的有渊源关系。在现代哈萨克族中间仍有一些部落保留着上述古代的名称。据民间有关白鹅的传说,认为哈萨克为“白鹅”之意。也有人认为,哈萨克是中国古代“曷萨”、“阿萨”或“可萨”的异名。还有人把哈萨克解释为“战士”、“自由的人”、“脱离者”。

柯尔克孜族

简介

“柯尔克孜”是吉尔吉斯斯坦的主体民族,是中亚民族中最先创立文字的民族。“柯尔克孜”是本民族自称,意为有认为是“四十个部落”、“山里游牧人”、“赤红色”等含义。但一般解释为“山里游牧人”。

柯尔克孜族属于蒙古人种北亚类型和高加索人种的混合类型。其中父系基因以高加索人种为主 ,母系基因以蒙古人种为主。

宗教信仰

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

“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中国《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见唐代。蒙古族始源于大约公元7世纪的唐朝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南岸)的一个部落。[2] 关于蒙古一词的不同译写还有很多,如"萌古"、"朦骨"、"萌骨",等等。在古代蒙古语中,"蒙古"这个词是"质朴"的意思。

1206年,孛儿只斤·铁木真在斡难河畔举行大聚会,建大蒙古国。铁木真被推戴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于是蒙古开始成为民族的族称。此后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西征,打通了亚洲和欧洲的陆路交通线。1260年孛儿只斤·忽必烈自立为蒙古大汗,建都中都(后改大都)。1271年,忽必烈改蒙古国号为“元”,建立元朝,并于1279年灭南宋,完成对中国地区的统

一。1368年明军入大都,妥欢帖木儿北迁,及其后裔仍使用元作国号,高丽王朝称“北元”。1942年11月26日,蒙古人民党领导的蒙古临时人民政府宣布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

塔吉克族是塔吉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和中国的少数民族,属于白种人地中海类型,是中国唯一的白种人民族。“塔吉克”是民族自称,意为“王冠”。

中国塔吉克族(高原塔吉克人)和塔吉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塔吉克族(平原塔吉克人)虽出同源,但由于地理、历史的原因,两者语言、文化、宗教信仰都有很大差异。两者是否属于同一民族,尚有争议。

中国塔吉克族的民族语言属于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分为色勒库尔塔吉克语和瓦罕塔吉克语两种方言,与塔吉克斯坦的塔吉克语不能互通。中国塔吉克族信仰伊斯兰教什叶派,塔吉克斯坦的塔吉克族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

宗教信仰

塔吉克族宗教界的著名人士认为,塔吉克族在公元10世纪即信仰伊斯兰教,塔吉克族是我国唯一的信仰伊斯玛仪教派的民族。

塔吉克族群众过去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伊斯玛仪勒教派在新疆地区只有塔吉克一个民族信仰过。这个教派也流行于印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家(其中在阿富汗流行最广,势力最大。)各地伊斯玛仪勒教派都有共同的宗教头领,称为“忘教主”。这一教派在宗教教义上与其他教派相同,都奉安拉为唯一至高无上的神,信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等等。但是在宗教功课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如在五大天命的“礼”功上,每日不举行五时拜功,只作早、晚两时的拜功,并且礼拜时跪着礼拜。主张礼拜的方向可以朝向四面八方。在“斋”功方面,不举行伊斯兰教的“来买抓”月(即伊斯兰教历九月)的日禁食之斋戒。主张心、眼、嘴、耳、手、脚、忍之七斋。即心要公道,眼不邪视,嘴不搬弄是非,耳不听谗言恶语,手不拿别人财物,脚不得到热闹场所,和忍辱不记仇等七戒。

由于信仰伊斯玛仪勒派,所以,同其他信伊斯兰教的民族比较起来,塔吉克的宗教有着他自己的特点。如:宗教活动较少,清真寺也很少。教徒们不封斋,不重朝觐天房圣地。除

了部分老人在家作两次礼拜以外,一般群众仅在节日举行礼拜等等。[4]

塔吉克的宗教组织制度也不如维吾尔等族那样严密。宗教的首领“依禅”自称是“圣人”的后裔,职位世袭。但是他们所管辖教徒的数量和在教派内的威望是各不相同的。教徒世代信从某一依禅及其继承者。依禅在教徒比较集中的乡村,委任当地的一个信徒为“海力派”,作为自己一部分活动的代理人。由于依禅没有固定的教区,因此有些乡村因为教徒分属几个依禅而出现一个乡村有几个海力派的现象。此外,还有宗教职业者“卡孜”掌握着宗教法律,“阿姆兰”则是主持节日宗教活动的,他们都在一定地区内进行活动

维吾尔族

简介

维吾尔族是一个多源民族,最主要的来源有两支:一支是来自蒙古草原的回纥人,另一支是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这两部分人于公元840年大规模汇合,至16世纪初完全融合完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维吾尔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联合”。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乌鲁木齐、伊犁等地。 全民族使用维吾尔语,该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历史上维吾尔族人民曾先后使用过古突厥文、回鹘文、古维吾尔文等。公元10世纪伊斯兰教传人后,逐步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经创制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20世纪80年代初,又恢复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文。

宗教信仰

维吾尔族古代信仰过萨满教、摩尼教、景教、祆教和佛教。

10世纪中叶喀喇汗朝萨图克·布格拉汗归信伊斯兰教后,喀什噶尔、叶尔羌、和阗地区改奉伊斯兰教。

13世纪初阿克苏、库车、焉耆地区维吾尔人改奉伊斯兰教。

14世纪时,天山北路伊犁、塔城等地区维吾尔人改奉伊斯兰教。

公元10世纪末至16世纪初,吐鲁番、哈密等东疆地区维吾尔人改奉伊斯兰教。 当前,维吾尔族多数信仰伊斯兰教,多属于逊尼派。 汉族

简介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

而随着中国历史的变迁,以及外族入侵和躲避战乱等因素,汉族也发生了大规模迁移,一直在从中原地区向南迁移。客家人继承了当时中原汉人的文化传统,比如说古语,风俗习惯也有历史痕迹。

文化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无论政治、军事、哲学、经济、史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拥有众多具有深远影响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西周时期,就形成了完善的文化成就,这就是礼乐文化,周礼非常繁缛,据《周礼》有吉、凶、军、宾、嘉五礼,乐在西周很重视,有专门职官管理,金文中也记有乐官。周代乐舞如《大武》为周武王克商所作。周代的已有比较完善教育制度,如“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就是周代贵族的文化教育内容,中国最早的经典如《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乐经》(已佚)、《春秋》都产生这个时期,以及春秋时期的诸子学说等。至汉武帝时(前141~前87在位)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统治汉族古代思想与文化近2000年,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其他少数民族,甚

至影响到中国相邻的国家。在古代军事理论方面,早在春秋末就有军事名著《孙子兵法》问世。西汉初年整理出182家兵法,特别是宋朝以来一直作为武学必读的《武经七书》,集中了古代军事著作的精华。

宗教信仰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汉族宗

教的主要传统观念。历史上汉族人一部分信仰道教和佛教;后来天主教、基督教传入中国,又有一些人开始信仰这些宗教。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子、思想

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信教。中国传统上为以祖先信仰为主,并且具有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宗教信仰传统和特点,同时存在其它多种宗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官方奉行无神论,其后曾经发动过文化大革命对各种宗教造成破坏,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开始转变。

汉族宗教文化,有“儒道释”三教之说;一般的中国人,在祖先崇拜的基础上,都受到儒、道、释三教思想的影响,称之为中国民间信仰。 回族

简介

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称礼拜寺。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西域人大批迁入中国,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

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天津、北京、上海、江苏、云南、河南、山东、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也有不少聚居区。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吸收了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生活习俗,服饰特别。 回族有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特点。在内地,回族主要与汉族杂居;在边疆,回族主要与当地少数民族杂居;大都分布于水陆交通线上,因此经济文化较为发达。

宗教习俗

回族人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动,经典主要是《古兰经》,信徒称“穆斯林”。生活习俗固守回族传统,遵循教规,讲究卫生,不吃猪肉,狗肉,动物的血液等。 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过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有的还负有传播宗教知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使命。清真寺在回族穆斯林心目中有着重要位置。 按伊斯兰教历,每年12月10日为古尔邦节。每年的这一天,形成了宰牲献祭的习俗沿袭至今。 另外,伊斯兰教规定,每年教历9 月定为斋月。在斋月里要封斋,要求每个穆斯林在黎明后至落日前的时间里,戒饮、戒食、戒房事……其目的是让人们在斋月里认真地反省自己的罪过,使经济条件充裕的富人,亲自体验一下饥饿的痛苦心态。到教历1 0 月1 日即斋戒期满,举行庆祝斋功完成的盛会,这一天就是开斋节。开斋节这天,人们早早起床、沐浴、燃香,衣冠整齐地到清真寺作礼拜,聆听教长讲经布道。然后去墓地“走坟”,缅怀“亡人”,以示不忘祖先。

哈萨克族

简介

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此外还是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和中国等国家的少数民族,人口约1660万。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国哈萨克族的哈萨克文是

阿拉伯字母哈萨克文,哈萨克斯坦使用以西里尔字母哈萨克文。

哈萨克族的先民很早就生息在新疆北部及中亚草原。与古代历史上的游牧部落突厥(6世纪中叶)、葛逻禄、回鹘(10世纪~12世纪)、喀拉契丹(12世纪)、克烈、乃蛮、钦察(12世纪末~13世纪)等存在一定的有渊源关系。在现代哈萨克族中间仍有一些部落保留着上述古代的名称。据民间有关白鹅的传说,认为哈萨克为“白鹅”之意。也有人认为,哈萨克是中国古代“曷萨”、“阿萨”或“可萨”的异名。还有人把哈萨克解释为“战士”、“自由的人”、“脱离者”。

柯尔克孜族

简介

“柯尔克孜”是吉尔吉斯斯坦的主体民族,是中亚民族中最先创立文字的民族。“柯尔克孜”是本民族自称,意为有认为是“四十个部落”、“山里游牧人”、“赤红色”等含义。但一般解释为“山里游牧人”。

柯尔克孜族属于蒙古人种北亚类型和高加索人种的混合类型。其中父系基因以高加索人种为主 ,母系基因以蒙古人种为主。

宗教信仰

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

“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中国《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见唐代。蒙古族始源于大约公元7世纪的唐朝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南岸)的一个部落。[2] 关于蒙古一词的不同译写还有很多,如"萌古"、"朦骨"、"萌骨",等等。在古代蒙古语中,"蒙古"这个词是"质朴"的意思。

1206年,孛儿只斤·铁木真在斡难河畔举行大聚会,建大蒙古国。铁木真被推戴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于是蒙古开始成为民族的族称。此后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西征,打通了亚洲和欧洲的陆路交通线。1260年孛儿只斤·忽必烈自立为蒙古大汗,建都中都(后改大都)。1271年,忽必烈改蒙古国号为“元”,建立元朝,并于1279年灭南宋,完成对中国地区的统

一。1368年明军入大都,妥欢帖木儿北迁,及其后裔仍使用元作国号,高丽王朝称“北元”。1942年11月26日,蒙古人民党领导的蒙古临时人民政府宣布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

塔吉克族是塔吉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和中国的少数民族,属于白种人地中海类型,是中国唯一的白种人民族。“塔吉克”是民族自称,意为“王冠”。

中国塔吉克族(高原塔吉克人)和塔吉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塔吉克族(平原塔吉克人)虽出同源,但由于地理、历史的原因,两者语言、文化、宗教信仰都有很大差异。两者是否属于同一民族,尚有争议。

中国塔吉克族的民族语言属于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分为色勒库尔塔吉克语和瓦罕塔吉克语两种方言,与塔吉克斯坦的塔吉克语不能互通。中国塔吉克族信仰伊斯兰教什叶派,塔吉克斯坦的塔吉克族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

宗教信仰

塔吉克族宗教界的著名人士认为,塔吉克族在公元10世纪即信仰伊斯兰教,塔吉克族是我国唯一的信仰伊斯玛仪教派的民族。

塔吉克族群众过去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伊斯玛仪勒教派在新疆地区只有塔吉克一个民族信仰过。这个教派也流行于印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家(其中在阿富汗流行最广,势力最大。)各地伊斯玛仪勒教派都有共同的宗教头领,称为“忘教主”。这一教派在宗教教义上与其他教派相同,都奉安拉为唯一至高无上的神,信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等等。但是在宗教功课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如在五大天命的“礼”功上,每日不举行五时拜功,只作早、晚两时的拜功,并且礼拜时跪着礼拜。主张礼拜的方向可以朝向四面八方。在“斋”功方面,不举行伊斯兰教的“来买抓”月(即伊斯兰教历九月)的日禁食之斋戒。主张心、眼、嘴、耳、手、脚、忍之七斋。即心要公道,眼不邪视,嘴不搬弄是非,耳不听谗言恶语,手不拿别人财物,脚不得到热闹场所,和忍辱不记仇等七戒。

由于信仰伊斯玛仪勒派,所以,同其他信伊斯兰教的民族比较起来,塔吉克的宗教有着他自己的特点。如:宗教活动较少,清真寺也很少。教徒们不封斋,不重朝觐天房圣地。除

了部分老人在家作两次礼拜以外,一般群众仅在节日举行礼拜等等。[4]

塔吉克的宗教组织制度也不如维吾尔等族那样严密。宗教的首领“依禅”自称是“圣人”的后裔,职位世袭。但是他们所管辖教徒的数量和在教派内的威望是各不相同的。教徒世代信从某一依禅及其继承者。依禅在教徒比较集中的乡村,委任当地的一个信徒为“海力派”,作为自己一部分活动的代理人。由于依禅没有固定的教区,因此有些乡村因为教徒分属几个依禅而出现一个乡村有几个海力派的现象。此外,还有宗教职业者“卡孜”掌握着宗教法律,“阿姆兰”则是主持节日宗教活动的,他们都在一定地区内进行活动


相关内容

  • 三个同样的字的读音
  • 三个金念鑫(xīn) 三个木念森(sēn) 三个水念淼(miǎo) 三个火念焱(yàn ) 三个土念垚(yáo ) 三个日念晶(jīng) 三个石念磊(lěi) 三个人念众(zhòng ) 三个口念品(pǐn) 三个牛念犇(bēn) 三个手念掱(pá) 三个目念瞐(mò) 三个田念畾(lěi) 三个 ...

  • 三个字组成的字
  • 三个水字念什么?念 淼(mi ǎo ) 三个火字念什么?念 焱(y àn ) 三个土字念什么?念 垚(y áo ) 三个日字念什么?念 晶(j īng ) 三个石字念什么?念 磊( 众(zh îng ) 三个口字念什么?念 品( 犇(b ēn ) 三个手字念什么?念 掱(么?念 瞐(m î) 三个田 ...

  • 三个代表学习笔记
  • 党的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作出兴起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新高潮的决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新形势.新阶段.新任务面前进一步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全党思想提高全党理论水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

  • 三个字叠起来读什么及注释
  • 三个字叠起来念什么 1. 三个金念鑫(x īn ) 商店字号及人名常用字,取金多兴盛的意思. 2. 三个水念淼(mi ǎo ) 会意.从三水.又作"渺".本义:水大的样 子 3. 三个火念焱(y àn ) 光华, 光焰 4. 三个土念垚(y áo ) 垚 y áo 古同" ...

  • [康熙微服私访记5]1~30集全
  • 康熙微服私访记5 导演: 孙树培 主演: 尊龙 温碧霞 梁天 梁铮 黄娟 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年代:2006 类型: 古装 情感 历史 剧情介绍: 它根据清朝鼎盛时期皇帝微服私访的故事改编而成,共分三个故事:<铸钱记>.<火箭记>.<神童记>.这 三个故事分别 ...

  • 金木水火土五行,四个.三个.二个.一个时分别是什么字?
  • 金木水火土五行,四个.三个.二个.一个时分别是 什么字? 金 鍂 鑫 木 林 森 水 沝 淼 㵘 火 炎 焱 燚 土 圭 垚 㙓 五行属性 三个金念鑫(x īn ) 三个水念淼(mi ǎo ) 三个火念焱(y àn ) 三个土念垚(y áo ) 动物属性 三个牛念犇(b ēn ) 三个马念骉(bi ...

  • 三个相同字组成的汉字
  • 三个相同字组成的汉字 五行篇 三个金 念 鑫(x īn ) 三个木 念 森(s ēn ) 三个水 念 淼(mi ǎo ) 三个火 念 焱(y àn ) 三个土 念 垚(y áo ) 动物篇 三个牛 念 犇(b ēn ) 鱼 念 鱻(xi ān ) 三个鹿 念 麤(c ū) 个羊 念 羴(sh ān ...

  • 三个字读音
  • 三个字读音 三个金念鑫(x īn ) 三个水念淼(mi ǎo ) 三个火念焱(y àn ) 三个土念垚(y áo ) 三个牛念犇(B ēn ) 三个手念掱(p á) 三个目念瞐(m î) 三个田念畾(l ěi ) 三个马念骉(bi āo ) 三个羊念羴(sh ān ) 三个犬念猋(bi āo ) 三 ...

  • 三个字的读音
  • 三个金念鑫(xīn) 三个水念淼(miǎo)三个火念(yàn) 三个土念垚(yáo) 三个牛念犇(bēn) 三个手念掱(pá) 三个目念瞐(mî) 三个田念畾(lěi) 三个马念骉(biāo)三个羊念羴(shān)三个犬念猋(biāo)三个鹿念麤(cū) 三个鱼念鱻(xiān)三个贝念赑(bì) 三 ...

  • 三个字的字有哪些
  • 三个金念鑫(xīn) 三个水念淼(miǎo) 三个火念焱(yàn ) 三个土念垚(yáo ) 三个牛念犇(bēn) 三个手念掱(pá) 三个目念瞐(mò) 三个田念畾(lěi) 三个马念骉(biāo) 三个羊念羴(shān) 三个犬念猋(biāo) 三个鹿念麤(cū) 三个鱼念鱻(xiān) 三个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