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音画]诗朗诵-八阵图

特别企划:古典诗词名篇诗意赏析朗读系统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注释]

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八阵,指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图,法度,规模。诸葛亮所布八阵共有四得,这里是指夔州西市,俯临江沙,下有诸葛亮八阵图,聚石分布,宛然犹存。峡水大时,三蜀雪消之际,澒涌滉漾,大木十围,枯槎百丈,随波而下。及乎水落川平万物皆失故态,诸葛小石之堆相聚行列依然。如是者近六百年,追今不动。

三分国(点击浏览地图):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失策于吞吴,非谓恨未曾吞吴也。隆中初见时,已云‘东连孙权,北拒曹操’矣。这句应是说,蜀国合适吴的失策,已成千秋

遗恨。

[译诗、诗意]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

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

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说起诸葛亮的功劳,在三国里要算是盖世第一,他的名气就是从八阵图上成就的。这江面上有很急的流水,但是堆成八阵图的石子一点也没有转动;到现在刘备并吞东吴失策的这一件事,到现在仍然是空流余恨啊。

[赏析]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石不转”,化用了《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

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吴小林)

八阵图

在奉节县城东1000米的长江北岸,有一伸入江心长1500米,宽600多米的大溃坝,居中一条小溪穿流,传说此乃诸葛亮所摆的八阵图。诸葛亮入川时曾布过“八阵图”,乃垒石为阵,纵横皆八,八八六十四垒,外游兵二十四垒,垒高五尺,相去若九尺,广六尺。

据《三国演义》描述,陆逊破蜀大获全胜,引得胜之兵,往西追袭。前离夔关不远,陆逊在马上看见前面临山傍江,一阵杀气冲天而起,即差哨马前去探视,回报:见有乱石八九十堆,四面八方皆有门有户,并无人马。陆逊大笑说:“此乃惑人之术耳,有何益焉!”遂引数骑下山坡来,直入石阵观看。忽然狂风大作,一霎时,飞沙走石,遮天盖地。但见怪石嵯峨,槎桠似剑,横沙立土,重叠如山,江声浪涌,有如剑鼓之声。陆逊大惊曰:“吾中诸葛亮之计也!”欲回,无路可出,正惊疑,忽见一老人立于马前,笑曰:“将军欲出此阵乎?”陆逊答:“愿长者引出。”老人策杖徐徐而行,径出石阵,并无所碍,送至山坡上。陆逊回寨后叹曰:“孔明真卧龙也,吾不能及。”于是班师回吴。

ldm2124086 欢迎光临

ldm2124086BOLAG

特别企划:古典诗词名篇诗意赏析朗读系统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注释]

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八阵,指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图,法度,规模。诸葛亮所布八阵共有四得,这里是指夔州西市,俯临江沙,下有诸葛亮八阵图,聚石分布,宛然犹存。峡水大时,三蜀雪消之际,澒涌滉漾,大木十围,枯槎百丈,随波而下。及乎水落川平万物皆失故态,诸葛小石之堆相聚行列依然。如是者近六百年,追今不动。

三分国(点击浏览地图):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失策于吞吴,非谓恨未曾吞吴也。隆中初见时,已云‘东连孙权,北拒曹操’矣。这句应是说,蜀国合适吴的失策,已成千秋

遗恨。

[译诗、诗意]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

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

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说起诸葛亮的功劳,在三国里要算是盖世第一,他的名气就是从八阵图上成就的。这江面上有很急的流水,但是堆成八阵图的石子一点也没有转动;到现在刘备并吞东吴失策的这一件事,到现在仍然是空流余恨啊。

[赏析]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石不转”,化用了《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

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吴小林)

八阵图

在奉节县城东1000米的长江北岸,有一伸入江心长1500米,宽600多米的大溃坝,居中一条小溪穿流,传说此乃诸葛亮所摆的八阵图。诸葛亮入川时曾布过“八阵图”,乃垒石为阵,纵横皆八,八八六十四垒,外游兵二十四垒,垒高五尺,相去若九尺,广六尺。

据《三国演义》描述,陆逊破蜀大获全胜,引得胜之兵,往西追袭。前离夔关不远,陆逊在马上看见前面临山傍江,一阵杀气冲天而起,即差哨马前去探视,回报:见有乱石八九十堆,四面八方皆有门有户,并无人马。陆逊大笑说:“此乃惑人之术耳,有何益焉!”遂引数骑下山坡来,直入石阵观看。忽然狂风大作,一霎时,飞沙走石,遮天盖地。但见怪石嵯峨,槎桠似剑,横沙立土,重叠如山,江声浪涌,有如剑鼓之声。陆逊大惊曰:“吾中诸葛亮之计也!”欲回,无路可出,正惊疑,忽见一老人立于马前,笑曰:“将军欲出此阵乎?”陆逊答:“愿长者引出。”老人策杖徐徐而行,径出石阵,并无所碍,送至山坡上。陆逊回寨后叹曰:“孔明真卧龙也,吾不能及。”于是班师回吴。

ldm2124086 欢迎光临

ldm2124086BOLAG


相关内容

  • 视频: 震撼心灵.感人至深的朗诵-[小草在歌唱]
  • ',1)"> 背景音乐:神秘园之歌 原标题:雷抒雁:<小草在歌唱> 一1979年6月7日. 烦闷的一天.读了张志新烈士的事迹,我无法坐下来工作,一种不可名状的愤懑郁积在胸口.像一匹困兽,我在笼子里逡巡. 难眠的夜晚.去看望刚从广州搬来的两位诗友,议论,依然是张志新.人们的 ...

  • 赞美春天的主持词
  • 开幕词 甲:春已到 乙:人间尽欢笑 丙:渔港鸥鹭齐天叫 丁:校园花草丰茂 甲:各位领导 乙:各位来宾 丙:各位老师 丁:各位同学 合:大家下午好 甲:在这 春光烂漫的 季节里 乙:在这 花红柳绿的 校园里 丙:在这莺歌燕舞的 舞台上 丁:在这绿草如茵的 操场上 合:我们舥艚二小 即将拉开第三届 &q ...

  • 小学生节目串词
  • 小学生节目串词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女: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 1:送去五月的芬芳 2:迎来六月的时光 3:我们的心像怒放的花朵 4:荡起一片欢乐的海洋! 1:六月,是童年的摇篮,是童年的梦乡. 2:六月,有童年的沃土,有童年的太阳. 3:六月,是一支歌,一支幸福的歌 4:我们迈着 ...

  •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草]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草>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枯"和"荣"两个生字,会写"荣"."枯"."烧"这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简单表达古诗的大概意思:能背诵课文. ...

  • [太阳和月亮]活动设计
  • 小班语言活动<太阳和月亮>教学活动设计 目标: 1.感受诗歌所营造的艺术氛围. 2.体验"热闹"与"安静"对比形成的意境,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准备: 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两幅不同意境的背景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小图片. 过程: 1.游戏:为太阳公 ...

  • 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春天的梦
  • 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春天的梦 作者:王晶 来源:吉林省安图县第一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3-04-16 活动背景 每个人都有梦,梦往往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成长的轨迹,特别是幼儿时期,孩子们的梦是多姿多彩的,有的异想天开,有的滑稽可笑,有的神奇有趣„„爱做梦又是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一种想象 ...

  • 男女配乐朗诵永生的和平鸽
  • 永生的和平鸽 女:无数次,在天空和大地之间的一棵棵橄榄树旁,我伸开手掌,放飞一对年轻的洁白的鸽子. 男:无数次,在太阳被地平线颤抖地举起又颤抖地沉落的一个个早晨和黄昏,我向着遥远的南方,唱一支深情的无词的歌. 女:就在亚热带丛林中那片不知名的小草上,他最后一次站起身向祖国致敬.红色的生命之泉奔涌着再 ...

  • 主题班会( 团结)
  • "团结友爱"主题班会 一.班会活动背景: 接班之后发现,五(3)班最大的问题是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很多学生对班上组织的一些课外活动从不主动参与,如果需要老师采取强制性措施,即使参与了,同学之间也不能积极配合,这使得班上的很多活动无法顺利进行.如果这种现象不能及时纠正,不仅影响了老 ...

  • 演讲赛串词
  • 节目串词 1 2013年4月20日,又一场地震摧毁了我们温馨的家园.雅安别哭,有什么难过你对我说:雅安别哭,我不愿看你泪流,忍住泪,就算再艰难,我们也会伴你左右--让我们静静地听,来自灾难中的坚强.<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朗诵者四二班张冰艳 陈果 2 大鹏展翅九万里,扶摇直上冲云天,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