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砼灌注采用导管法进行。导管直径为250mm ~300mm 的钢管,每节长2~2.5m ,配1~2m 节长1.0~1.50m 特殊导管。由管端粗丝扣、法兰螺栓连接,接头处用胶圈密封防水。导管使用前按规范做导管密水承压实验。
灌注首批砼其数量须经过计算,计算公式为:
V ≥πD 2/4(H 1+H2)+πd 2/4h1
h 1=HW r W /rC
式中:V —灌注首批砼所需数量(m );
D —桩孔直径(m );
H 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一般为0.4m ;
H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m ),H 2≥1.0m ;
d—导管内径(m );
h1—桩孔内砼深度达到H 2时,导管内砼平衡导管外(或泥浆)压力
所需高度; HW —钻孔桩内泥浆的深度(m );
r W —钻孔桩内泥浆的重度(KN/m3);
r C —砼拌和物的重度(取24KN/m3);
以桩径为1.5m 桩长为50m 的桩为例说明首批灌注砼的最小方量: 首先确定公式中各个符号的取值:导管内径(d )取0.25m ;因清孔后泥浆比重在1.03~1.10之间,按最保守的考虑,泥浆比重为
1.10,所以泥浆重度(r W )取11KN/m3;一般情况下泥浆位置与护筒
齐平,而护筒比原地面高0.3 m ,大多数原地面比桩顶高2.0 m 左右,按最保守考虑钻孔桩内泥浆深度比桩长长3.0 m。把相应数据带入上述公式,则计算过程如下:
h 1=HW r W /rC
h 1=(50+3.0)×11/24=24.29m。
V=πD 2/4×(H 1+H2)+πd 2/4×h 1
=3.14×1.52/4×(0.4+1.0)+3.14×0.252/4×24.29=3.66 m3 其它的类似,只是桩长、桩径需根据实际情况带入上述公式。 首批量砼具有一定的冲击能量,可以把泥浆从导管内排出,并能把导管下口埋入砼,其深度不少于1.0m 。导管底端距孔底距离为0.25m-0.4m 。刚开始灌注时导管用混凝土隔水栓,当混凝土装满漏斗后,拔出隔水栓,混凝土即下入到孔底,排开泥浆。在整个灌注过程中,导管在混凝土中埋深保持在2~6m 。利用导管内混凝土的超压力使混凝土的浇注面逐渐上升,直至高出设计标高0.5m ~0.8m 。
水下砼灌注采用导管法进行。导管直径为250mm ~300mm 的钢管,每节长2~2.5m ,配1~2m 节长1.0~1.50m 特殊导管。由管端粗丝扣、法兰螺栓连接,接头处用胶圈密封防水。导管使用前按规范做导管密水承压实验。
灌注首批砼其数量须经过计算,计算公式为:
V ≥πD 2/4(H 1+H2)+πd 2/4h1
h 1=HW r W /rC
式中:V —灌注首批砼所需数量(m );
D —桩孔直径(m );
H 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一般为0.4m ;
H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m ),H 2≥1.0m ;
d—导管内径(m );
h1—桩孔内砼深度达到H 2时,导管内砼平衡导管外(或泥浆)压力
所需高度; HW —钻孔桩内泥浆的深度(m );
r W —钻孔桩内泥浆的重度(KN/m3);
r C —砼拌和物的重度(取24KN/m3);
以桩径为1.5m 桩长为50m 的桩为例说明首批灌注砼的最小方量: 首先确定公式中各个符号的取值:导管内径(d )取0.25m ;因清孔后泥浆比重在1.03~1.10之间,按最保守的考虑,泥浆比重为
1.10,所以泥浆重度(r W )取11KN/m3;一般情况下泥浆位置与护筒
齐平,而护筒比原地面高0.3 m ,大多数原地面比桩顶高2.0 m 左右,按最保守考虑钻孔桩内泥浆深度比桩长长3.0 m。把相应数据带入上述公式,则计算过程如下:
h 1=HW r W /rC
h 1=(50+3.0)×11/24=24.29m。
V=πD 2/4×(H 1+H2)+πd 2/4×h 1
=3.14×1.52/4×(0.4+1.0)+3.14×0.252/4×24.29=3.66 m3 其它的类似,只是桩长、桩径需根据实际情况带入上述公式。 首批量砼具有一定的冲击能量,可以把泥浆从导管内排出,并能把导管下口埋入砼,其深度不少于1.0m 。导管底端距孔底距离为0.25m-0.4m 。刚开始灌注时导管用混凝土隔水栓,当混凝土装满漏斗后,拔出隔水栓,混凝土即下入到孔底,排开泥浆。在整个灌注过程中,导管在混凝土中埋深保持在2~6m 。利用导管内混凝土的超压力使混凝土的浇注面逐渐上升,直至高出设计标高0.5m ~0.8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