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香型"乌龙茶与"清香型"乌龙茶的区别

“清香型”乌龙茶与“浓香型”乌龙茶之比较 ---乌龙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有“中国特种茶”之称。历史上,乌龙茶消费地区主要集中在闽北、闽南,广东潮州、汕头和我国台湾地区。与之相应适销的乌龙茶花色品种有: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凤凰单枞、冻顶乌龙。自从台湾茶叶企业进入内地以来,市场上出现了以内地乌龙茶品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利用我国台湾茶机和初制技术生产的乌龙茶,其香气较传统乌龙茶清香,业界称之为“清香型”乌龙茶。相应地,运用传统的初制技术生产的乌龙茶,则称为“浓香型”乌龙茶。大陆“清香型”乌龙茶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争议就一直不断,不少茶人、茶商、茶叶专家都视之为“另类”、“舶来品”,甚至抛出论断“不出三五年,就退出市场自生自灭”,更有甚者从“血统理论”上进行排斥、贬损。“清香型”乌龙茶要不要发展?这个话题,一度在海峡两岸三地茶业界盛传不衰。本文试图就“清香型”乌龙茶与“浓香型”乌龙茶作些比较,以求教方家。一、“清香型”乌龙茶的由来“清香型”乌龙茶,又称“台式”乌龙茶。在闽台农业合作与交流

的过程中,1990年在安溪诞生了福建省第一家经营茶叶的台资企业。截至2004年底,安溪境内共有台资茶叶企业25家。目前,福建省内台商投资的自产自销型、自产兼收购型、纯收购型以及茶叶产销与茶机结合经营的茶叶企业,共有50家。这些台资茶叶企业凡涉及茶叶生产加工领域的,无一不以“清香型”乌龙茶作为当家品种。

二、“清香型”乌龙茶与传统乌龙茶的品质差异“清香型”乌龙茶产制技术自成一格,其外形及香气与传统乌龙茶截然不同,比起福建传统“绿叶红壤边”的安溪乌龙茶,“清香型”乌龙茶具有明显的“三绿”特点:即干茶绿、汤色绿、叶底绿。其外形为球形或半球形,冲泡后在杯中显现茶蕾造型,香气清香持久,茶汤明亮见底,嫩香回甘,叶底柔软。如冻顶乌龙茶,外形呈半球形,条索紧结,干茶色泽为墨绿带油光,香气清香扑鼻,滋味浓厚新鲜,入口生津,落喉甘滑,韵味强,而汤色蜜黄澄清明亮。以传统工艺生产的“浓香型”乌龙茶,包括武夷岩茶、闽北水仙、传统工艺的铁观音、广东凤凰单枞等。武夷岩茶外形粗壮,条索扭曲紧结,匀整;叶面呈蛙皮状沙粒白点,俗称“蛤蟆背”;色泽青褐油润,俗称“宝光”;净度佳,不带过嫩梗和过老叶;茶汤香气浓烈,胜似兰花而深沉持久;滋味浓醇清洁,生津回甘;虽浓饮而不见苦涩,这种特色被赞为“岩骨花香”,俗称“岩韵”;汤色深橙黄或黄色,清流澈艳丽,叶底、叶张中央为江浅黄绿色。闽北水仙条索紧结沉重,色泽油润暗沙绿;香气浓郁,具兰花清香 ;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橙黄;叶底厚软,呈“三红七绿”状。安溪铁观音茶条卷曲、肥壮圆结、重实匀整、色泽油亮沙绿,呈青蒂绿腹蜻蜓头状;汤色金黄,清澈明亮;叶底肥厚,呈绸面光泽;内质“音韵”独特,兰香馥郁;滋味醇厚甘鲜,回味悠长,有“七泡有余香”之誉。广东凤凰单纵外形条索壮直,紧结匀整;色泽灰褐油润有光泽,似鳝鱼色;香高持久,具天然花香;滋叶浓醇鲜爽;汤色明亮显黄;叶底鲜嫩,均带红镶边,饮后回甘,耐冲泡。

三、“清香型”乌龙茶和“浓香型”乌龙茶的消费群体比较据茶叶市场调查人员透露,“清香型”乌龙茶消费人群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以青年为主,21-35岁这个年龄层的比例较大,而且女性又比男性多;二是知识分子居多;三是消费者爱在专卖店买茶,这主要是因为专卖店茶叶价格适宜,质量可靠,服务周到。“浓香型”乌龙茶的消费人群以老顾客为主,这批消费者对“浓香型”乌龙茶情有独钟,且他们大多事业有成,有钱有闲,有文化素养,消费力极强。目前,武夷岩茶的市场价格一般最低价为每500克500元,其中大红袍的最高价甚至高达每500克8800元。这种价格走势,显示了“浓香型”乌龙茶的强大市场潜力。四、乌龙茶“清香型”与“浓香型”的技术界定采用不同的茶叶加工方法所制的成品具有不同的香气特征。乌龙茶的加工方法综合了红茶与绿茶加工方法的优点,兼有半发酵与炒制的过程,成茶带有花香、果香,一般称之为“制造香”。影响乌龙茶“制造香”的主要因素为:做青、包揉和烘焙。1、做青 “清香型”乌龙茶与“浓香型”乌龙茶都 要求太阳晒青。因“清香型”乌龙茶做青程度较轻,如不经太阳晒青,则清香难显。相对传统安溪乌龙茶,“清香型”乌龙茶晒青程度属中度偏轻,失水率以8%-12%为宜。一般下机前经晾青翻拌3次,下机做青2次,

室温20-22度,相对湿度70%。武夷岩茶,一般做青8-10次,历时6-8小时,做青在室内进行,室温24-26度,相对湿度80%-85%,当室温低于20度时要加温。2、包揉 在“清香型”乌龙茶包揉造型工艺中,总围绕着保鲜保绿,快速成形这条主线,所形成的绿豆状外形,比起传统安溪乌龙茶蜻蜓头和武夷岩茶的粗壮条索形,具有较好的商品外观和较高的鉴赏价值。3、烘焙 烘焙是乌龙茶的最后一道工序。传统安溪乌龙茶也有补火工艺,但补火是为了干燥。“清香型”乌龙茶文火慢焙是为了使成品香气敛藏,增进茶香,弥补做青较轻、甜香不显之缺点,所以又叫“烘焙提香工艺”。广东潮汕及闽南等地区偏爱茶叶焦糖香,应相对提高烘焙温度,延长烘焙时间。“浓香型”乌龙茶的典型代表武夷岩茶,烘焙分毛火和足火。毛火要求高温快速烘焙,提高滋味醇度,发展香气和加深汤色;足火是通过热化作用,连续长时间文火慢焙,不单是去水保质,且对增进汤色,提高滋味醇度,促进茶香,均有很好的效果。

五、乌龙茶是世界茶叶市场的“明目之星”从市场角度分析,“清香型”乌龙茶要不要发展,其实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因为它已经在发展,而且还将继续发展。根据2004年的统计数字,这一年福建省乌龙茶总产量达7.8万吨,其中“清香型”乌龙茶产量达5.2万吨,占全省乌龙茶总产量的66.7%。“清香型”乌龙茶消费地域、消费人群的急剧增长,让所有茶业从业人员都直观地感觉到了“清香型”乌龙茶产业所蕴藏的巨大空间。应该说,“清香型”乌龙茶传承和发展了福建安溪乌龙茶传统工艺特点,增创了乌龙茶花色品种,更适合于工厂化、机械化批量生产,是乌龙茶生产流通领域的一次大改革,它对于茶农增收、茶产业国际化经营、海峡西岸乌龙茶经济带建设,无疑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现在问题的关键在于,既然“清香型”乌龙茶已经得到发展,怎样才能发展得更快更好?对于作为“浓香型”乌龙茶典型代表的武夷岩茶,福建茶界也一样充满信心。武夷岩茶在2000年获得原产地保护,就是一个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早在1998年,武夷岩茶母树大红袍就拍出20克16.8万元的天价,2005年又拍出20克20.8万元的“茶王”价。这个价格,体现了武夷岩茶的精良品质、文化底蕴和品牌价值。母树大红袍的拍卖事件,连续7年都轰动海内外,就说明了“浓香型”乌龙茶强大的生命力,体现了“浓香型”乌龙茶应有的价格。特别是武夷山以“双遗”的文化力量来推动和促进茶经济,为武夷岩茶的发展拓展了较大的市场空间和较强的后发优势。如果单纯从商业角度上说,“清香型”乌龙茶与“浓香型”乌龙茶的竞争,不应该分出你我,而应该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通过合理化的良性竞争 ,共同把乌龙茶市场撑大,实现共赢或多赢。发展是硬道理,特别是随着海峡两岸茶业合作向纵深推进,乌龙茶经济带呼之欲出,作为后起之秀的“清香型”乌龙茶与老当益壮的“浓香型”乌龙茶都将是世界茶叶市场的“明目之星”。

“清香型”乌龙茶与“浓香型”乌龙茶之比较 ---乌龙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有“中国特种茶”之称。历史上,乌龙茶消费地区主要集中在闽北、闽南,广东潮州、汕头和我国台湾地区。与之相应适销的乌龙茶花色品种有: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凤凰单枞、冻顶乌龙。自从台湾茶叶企业进入内地以来,市场上出现了以内地乌龙茶品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利用我国台湾茶机和初制技术生产的乌龙茶,其香气较传统乌龙茶清香,业界称之为“清香型”乌龙茶。相应地,运用传统的初制技术生产的乌龙茶,则称为“浓香型”乌龙茶。大陆“清香型”乌龙茶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争议就一直不断,不少茶人、茶商、茶叶专家都视之为“另类”、“舶来品”,甚至抛出论断“不出三五年,就退出市场自生自灭”,更有甚者从“血统理论”上进行排斥、贬损。“清香型”乌龙茶要不要发展?这个话题,一度在海峡两岸三地茶业界盛传不衰。本文试图就“清香型”乌龙茶与“浓香型”乌龙茶作些比较,以求教方家。一、“清香型”乌龙茶的由来“清香型”乌龙茶,又称“台式”乌龙茶。在闽台农业合作与交流

的过程中,1990年在安溪诞生了福建省第一家经营茶叶的台资企业。截至2004年底,安溪境内共有台资茶叶企业25家。目前,福建省内台商投资的自产自销型、自产兼收购型、纯收购型以及茶叶产销与茶机结合经营的茶叶企业,共有50家。这些台资茶叶企业凡涉及茶叶生产加工领域的,无一不以“清香型”乌龙茶作为当家品种。

二、“清香型”乌龙茶与传统乌龙茶的品质差异“清香型”乌龙茶产制技术自成一格,其外形及香气与传统乌龙茶截然不同,比起福建传统“绿叶红壤边”的安溪乌龙茶,“清香型”乌龙茶具有明显的“三绿”特点:即干茶绿、汤色绿、叶底绿。其外形为球形或半球形,冲泡后在杯中显现茶蕾造型,香气清香持久,茶汤明亮见底,嫩香回甘,叶底柔软。如冻顶乌龙茶,外形呈半球形,条索紧结,干茶色泽为墨绿带油光,香气清香扑鼻,滋味浓厚新鲜,入口生津,落喉甘滑,韵味强,而汤色蜜黄澄清明亮。以传统工艺生产的“浓香型”乌龙茶,包括武夷岩茶、闽北水仙、传统工艺的铁观音、广东凤凰单枞等。武夷岩茶外形粗壮,条索扭曲紧结,匀整;叶面呈蛙皮状沙粒白点,俗称“蛤蟆背”;色泽青褐油润,俗称“宝光”;净度佳,不带过嫩梗和过老叶;茶汤香气浓烈,胜似兰花而深沉持久;滋味浓醇清洁,生津回甘;虽浓饮而不见苦涩,这种特色被赞为“岩骨花香”,俗称“岩韵”;汤色深橙黄或黄色,清流澈艳丽,叶底、叶张中央为江浅黄绿色。闽北水仙条索紧结沉重,色泽油润暗沙绿;香气浓郁,具兰花清香 ;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橙黄;叶底厚软,呈“三红七绿”状。安溪铁观音茶条卷曲、肥壮圆结、重实匀整、色泽油亮沙绿,呈青蒂绿腹蜻蜓头状;汤色金黄,清澈明亮;叶底肥厚,呈绸面光泽;内质“音韵”独特,兰香馥郁;滋味醇厚甘鲜,回味悠长,有“七泡有余香”之誉。广东凤凰单纵外形条索壮直,紧结匀整;色泽灰褐油润有光泽,似鳝鱼色;香高持久,具天然花香;滋叶浓醇鲜爽;汤色明亮显黄;叶底鲜嫩,均带红镶边,饮后回甘,耐冲泡。

三、“清香型”乌龙茶和“浓香型”乌龙茶的消费群体比较据茶叶市场调查人员透露,“清香型”乌龙茶消费人群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以青年为主,21-35岁这个年龄层的比例较大,而且女性又比男性多;二是知识分子居多;三是消费者爱在专卖店买茶,这主要是因为专卖店茶叶价格适宜,质量可靠,服务周到。“浓香型”乌龙茶的消费人群以老顾客为主,这批消费者对“浓香型”乌龙茶情有独钟,且他们大多事业有成,有钱有闲,有文化素养,消费力极强。目前,武夷岩茶的市场价格一般最低价为每500克500元,其中大红袍的最高价甚至高达每500克8800元。这种价格走势,显示了“浓香型”乌龙茶的强大市场潜力。四、乌龙茶“清香型”与“浓香型”的技术界定采用不同的茶叶加工方法所制的成品具有不同的香气特征。乌龙茶的加工方法综合了红茶与绿茶加工方法的优点,兼有半发酵与炒制的过程,成茶带有花香、果香,一般称之为“制造香”。影响乌龙茶“制造香”的主要因素为:做青、包揉和烘焙。1、做青 “清香型”乌龙茶与“浓香型”乌龙茶都 要求太阳晒青。因“清香型”乌龙茶做青程度较轻,如不经太阳晒青,则清香难显。相对传统安溪乌龙茶,“清香型”乌龙茶晒青程度属中度偏轻,失水率以8%-12%为宜。一般下机前经晾青翻拌3次,下机做青2次,

室温20-22度,相对湿度70%。武夷岩茶,一般做青8-10次,历时6-8小时,做青在室内进行,室温24-26度,相对湿度80%-85%,当室温低于20度时要加温。2、包揉 在“清香型”乌龙茶包揉造型工艺中,总围绕着保鲜保绿,快速成形这条主线,所形成的绿豆状外形,比起传统安溪乌龙茶蜻蜓头和武夷岩茶的粗壮条索形,具有较好的商品外观和较高的鉴赏价值。3、烘焙 烘焙是乌龙茶的最后一道工序。传统安溪乌龙茶也有补火工艺,但补火是为了干燥。“清香型”乌龙茶文火慢焙是为了使成品香气敛藏,增进茶香,弥补做青较轻、甜香不显之缺点,所以又叫“烘焙提香工艺”。广东潮汕及闽南等地区偏爱茶叶焦糖香,应相对提高烘焙温度,延长烘焙时间。“浓香型”乌龙茶的典型代表武夷岩茶,烘焙分毛火和足火。毛火要求高温快速烘焙,提高滋味醇度,发展香气和加深汤色;足火是通过热化作用,连续长时间文火慢焙,不单是去水保质,且对增进汤色,提高滋味醇度,促进茶香,均有很好的效果。

五、乌龙茶是世界茶叶市场的“明目之星”从市场角度分析,“清香型”乌龙茶要不要发展,其实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因为它已经在发展,而且还将继续发展。根据2004年的统计数字,这一年福建省乌龙茶总产量达7.8万吨,其中“清香型”乌龙茶产量达5.2万吨,占全省乌龙茶总产量的66.7%。“清香型”乌龙茶消费地域、消费人群的急剧增长,让所有茶业从业人员都直观地感觉到了“清香型”乌龙茶产业所蕴藏的巨大空间。应该说,“清香型”乌龙茶传承和发展了福建安溪乌龙茶传统工艺特点,增创了乌龙茶花色品种,更适合于工厂化、机械化批量生产,是乌龙茶生产流通领域的一次大改革,它对于茶农增收、茶产业国际化经营、海峡西岸乌龙茶经济带建设,无疑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现在问题的关键在于,既然“清香型”乌龙茶已经得到发展,怎样才能发展得更快更好?对于作为“浓香型”乌龙茶典型代表的武夷岩茶,福建茶界也一样充满信心。武夷岩茶在2000年获得原产地保护,就是一个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早在1998年,武夷岩茶母树大红袍就拍出20克16.8万元的天价,2005年又拍出20克20.8万元的“茶王”价。这个价格,体现了武夷岩茶的精良品质、文化底蕴和品牌价值。母树大红袍的拍卖事件,连续7年都轰动海内外,就说明了“浓香型”乌龙茶强大的生命力,体现了“浓香型”乌龙茶应有的价格。特别是武夷山以“双遗”的文化力量来推动和促进茶经济,为武夷岩茶的发展拓展了较大的市场空间和较强的后发优势。如果单纯从商业角度上说,“清香型”乌龙茶与“浓香型”乌龙茶的竞争,不应该分出你我,而应该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通过合理化的良性竞争 ,共同把乌龙茶市场撑大,实现共赢或多赢。发展是硬道理,特别是随着海峡两岸茶业合作向纵深推进,乌龙茶经济带呼之欲出,作为后起之秀的“清香型”乌龙茶与老当益壮的“浓香型”乌龙茶都将是世界茶叶市场的“明目之星”。


相关内容

  • 中国茶叶知识100问(81
  • 81.武夷岩茶历史上的四大名丛是哪些?哪一年评出的? 答:武夷岩茶四大名丛是指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也有的加入半天妖称五大名丛.是清代咸丰年间(1860年)评出的. 82.武夷岩茶是主要产地"三坑两涧"指的是哪里? 答:是指慧苑坑.牛栏坑.大坑;流香涧.悟源涧. 83. ...

  • 铁观音茶叶基本知识
  • 安溪铁观音茶叶的基本知识: 注:红色字体为必背内容 1.中国茶类可分为: 青.红.绿.黄.黑.白六大类. 2.主要代表品种: 青茶:亦称乌龙茶:铁观音.大红袍.台湾高山茶.不要误以为大红袍是红茶 红茶:祁门红茶.武夷山金骏眉.正山小种.滇红等 绿茶:西湖龙井,黄山毛峰.信阳毛尖.洞庭碧螺春.庐山雨雾 ...

  • 安溪乌龙铁观音
  • 安溪乌龙铁观音 铁观音属于乌龙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乌龙茶类的代表.它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是我国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之一. 安溪既是世界名茶铁观音的故乡,也是全国名茶黄金桂的发源地,又是福建省乌龙茶出口的基地县.安溪产茶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

  • 铁观音说明
  • 铁观音,属于乌龙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乌龙茶类的代表.它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是我国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之一.铁观音除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外,还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防治龋齿.清热降火,敌烟醒酒等功效. 名茶成分 饮 ...

  • 国家三级茶艺师资格考试复习要点
  • 中级茶艺师基本要求复习要点 一.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1.职业道德的概念--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工作和劳动过程中,所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2.职业道德品质的含义--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职业观念.职业良心和职业自豪感等职业道德品质. 3.遵守职业道德的作用 ...

  • 茶艺课 | 学习乌龙茶的干泡法
  • 课程上,茶艺师为我们讲解冲泡乌龙茶的8个步骤,分别是备具.洁具.赏茶.投茶.洗茶.泡茶.奉茶和收具.本次课程,茶艺师选取了一款浓香铁观音为我们做演示. 首先是备具,干泡法的茶具主要有茶道组(亦称茶道六君子).壶承(就是放盖碗和公道杯的用具).盖碗(也可用壶).公道杯.随手泡.水盂.过滤网和茶杯. 接 ...

  • 饮料与酒水调制
  • 饮料与酒水调制 本课程的重要性 为酒吧从业人员调酒师和饭店从业人员提供必备的酒水知识 即便自己 不从事相关工作掌握一定的酒水知识对丰富自己的生活也是极有帮助的 什么是 饮料 饮料Drinks 包括无酒精饮料 soft drinks 酒精饮料Alcohol drinks 也就 意味着酒也是一种饮料酒水 ...

  • 茶艺及茶文化·中国名茶及产茶区(三)
  • 乌龙茶名品 (1)安溪铁观音,产于福建安溪,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制成的茶叶条索紧结,色泽乌润砂绿.好的铁观音,在制作过程中因咖啡碱随水分蒸发还会凝成一层白霜: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饮,先闻香,后尝味,顿觉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2)冻顶乌龙,被誉为台湾茶中之圣.它 ...

  • 六大茶叶基础知识培训
  • 茶叶基础--六大茶类培训整理 认识中国茶叶 [概 述] • 茶叶是世界上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中国茶叶历史悠久,有5000多年的历史,具有丰富的物质基础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最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 中国茶叶是世界茶叶的鼻祖,世界茶叶发源于中国: • 中国茶叶代表着一种高雅与品味: • 中国茶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