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孩子,实现有效的亲子沟通

了解孩子,实现有效的亲子沟通

常宁市西江小学郭连艳

一、 父母要了解孩子的需要:

要想解除孩子的心理防御机制,找到与孩子的沟通的共同语言,实现有效的

亲子沟通,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的需要。

一般来说,孩子除了生理方面的需要外,心理方面还有很多需要。随着孩子

年龄的增长,心理方面的需要,越来越成为亲子关系的重点。如果孩子的心理需

要得不到满足,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故意封闭自我。

那么,孩子的心理需要有那哪些呢?

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通过不断的研究发现: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有

个“精神胚胎”,儿童的成长是顺应这个精神胚胎的“自然趋向”的。如果父母

给孩子需要的养分,孩子将通过自我选择建立完好的心智。

1、 情感需要

在情感方面,孩子有爱与被爱的需要,孩子需要在爱的沐浴下成长。教育

孩子,这是第一位的,爱是基础。当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孩子就会变现出冷

漠、逆反的情绪。

刚出生的孩子就有情感的需要,他喜欢父母的抚摸和拥抱,他喜欢看父母温

柔的微笑和眼神,他喜欢父母对他说:“宝宝,我爱你!”“宝宝,你是**的心肝

宝贝!”这种情感需要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的一种需求。

许多父母认为,在这方面,自己做得相当好,实际上,父母们只关注了给孩

子爱,而且这种爱往往是溺爱,只是一味地给孩子的爱,忽视了也应该向孩子索

取爱。于是,孩子们学会了“理直气壮”地接受父母们的爱,根本没意识到自己

也需要付出爱,反映在孩子行动上,就是自私、狂妄自大、以自我为中心。

2、独立需要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不希望永远活在父母们的保护当中,他

们渴望能够独立地去做一些事情,独立地决定自己的事情。

这种独立性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和青春期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两个时期被称

为孩子的“断乳期,前者是生理断乳期,后者为心理断乳期。

年幼的孩子们总是喜欢什么东西都碰一下,尤其是一些新奇的东西;大点儿

的孩子则喜欢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事情。事实上,这正是孩子顺从“精神胚胎”的自然趋向,他们不自觉地被引导着去“配合自己的行动”,从而获得对各种事

物的印象。

但是,许多父母不了解孩子的这种需要,他们喜欢禁止孩子的各种探索行为,

经常过多地替孩子做事情,干涉孩子的事情和决定。当孩子的自由被禁止时,孩

子就会产生受挫感,产生沮丧的情绪,他自然而然会变得“不顺从”,出现对抗

的行为,自然而然会变得“叛逆”。

其实,这些都表明他在向父母暗示:我不需要你们的过多保护,我不需要你

们的过多干涉,我要自由!我要独立!只要父母把自由给了孩子,“不顺从”和

“叛逆”就没有理由存在,它们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3、 自尊需要

根据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自尊的需要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对于孩子来说,这种需要也存在。

孩子们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它们希望父母尊重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情感,尊重他们的隐私等等。许多家长恰恰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自尊需要,总是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于是,父母们经常随意呵斥孩子、打骂孩子,有些甚至在公众场合打骂孩子,揭露孩子的缺点等等,完全不顾及孩子的自尊。

当孩子的自尊没有得到尊重时,他们或者产生逆反、对抗的心理,或者破罐子破摔,不顾自己的颜面苟且偷生地 活着,这些都增加了亲子沟通的障碍。

4、 平等需要

孩子虽小,但是,他们总希望父母能够把他们当成大人一样来看待。而许多父母总是不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往往是对孩子要求这样,对自己要求那样。比如,有些父母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天天看电视、打麻将。这样孩子就会认为父母与自己是不平等的。

现在,有许多孩子会在背后这样议论父母:“我的父母总是要求我做这做那,其实这些事情他们自己都做不到。”“是呀,父母总是说话不算话,明明答应我星期天去郊游的,因为他们自己想睡懒觉而不去了。”这些都表明,在大多数的孩子心里,父母们没有做到平等这一点,于是,他们也就不相信父母的话了,沟通的障碍也就形成了。

5、 成就需要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成就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孩子同样有这种需要,而且,这种需要也是孩子的最高需要。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力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尤其是父母和老师的认可。这种认可和表扬,往往能够让孩子产生巨大的成就感,让他们获得极大的快乐。因此,从主观上来说,孩子们总是希望自己在家里做个优秀的孩子,处处获得父母的夸奖;在学校,他们又希望自己是个学习好、行为好、品行好的学生,能够当班干部,希望在班级活动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人羡慕的优秀生。

当孩子的这种成就欲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会产生失落、沮丧的情绪。

二、 沟通方式不当,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每个孩子都有独立的思想和意识,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总是以“我为你好”的思想来压制孩子,孩子就会受到伤害,于是,他们会建立心理防御机制,防止父母再次伤害自己。这样,冷漠、无视、叛逆等自我保护的方式就会出现了,沟通也随之停止。

指责型

许多喜欢责骂孩子的父母,恰恰是因为他们不太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不知道怎样运用有效的沟通来引导孩子、启发孩子,因此只会盲目地使用批评、责骂等负面的沟通方式。

“为什么你总是整天让我操心,难道你不会变得自立一些吗?”

“看看你的屋子,脏得跟猪窝一样,难道你就不会收拾一下吗?”

“你看你那样,整天只知道玩,不知道学习,我怎么生了你这样的孩子呀?” “如果你昨天晚上不看电视,怎么会起不了床呢?你总是贪玩,不知道学习” …

这些话听起来非常耳熟,而这正是父母指责,埋怨孩子时经常用到的。许多父母在责骂孩子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这种责骂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损

害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也许是孩子在生活中做错了事,也许是孩子在学习上做错了题,但是,错误正是孩子不断成长的表现,以单个的错误来全盘否定孩子的父母恰恰是最不明智的父母。

每一位父母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烦“喜欢责骂”孩子的错误,实际上,孩子的心灵是善良的,他们并不会记仇,只要父母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错了,及时改正,运用有效的沟通方式与孩子交流,孩子依然会愿意与父母沟通的。如果父母喜欢指责、埋怨孩子,那么,在父母眼里,看到的尽是孩子的缺点,孩子必然没有值得什么赞赏的。父母之间必然也是互相指责、埋怨,结果,孩子也总是习惯于职责和埋怨他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推卸责任。 三、 学会有效的倾听,可以克服沟通障碍。

父母愿意倾听儿女的心声,了解他们意见或问题,实际上就是对他们的尊重。但要做到真正的倾听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和儿女交谈要专心。要暂时放下手上的事情,专心交谈。只有这样,儿女才会感受到父母的爱心;

2、要清楚倾听的目的。倾听就是要真正了解儿女的思想和感受,所以要让儿女尽量说出他们的心事,不要急于批评;

3、要核对所听到的是不是儿女真正的意思;

4、要帮助儿女更深入,更具体地去面对问题。

考虑周详之后再说

要针对问题,不要做人身攻击,更不要把过去的错误和现在的错误纠缠在一起。不然,就只会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拒绝交谈。

尽快消除怒气

做父亲的难免会发怒。发怒是一种情绪失去控制的表现,在怒气中解决问题往往容易犯错误。事后,一旦觉悟到自己不对,就要有勇气承认错误。这样,父母的心和儿女的心才能沟通。

用爱心说实话

父母和青少年子女之间要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又要用爱心说诚实话。父母应该对儿女有更深一层的关怀,不但要有完全的真诚,还要有完全的感受。

避免争吵

父母在处理儿女的事上要保持冷静,并且尽可能做到理智、公正,这样对于密切关系、避免争吵是很有效的。

要强调积极面

很多父母谈儿女的缺点和过失,甚至夸大儿女的缺点和过失。这样做,只会使关系恶化。不如记着儿女的优点和长处,并欣赏和鼓励之,这样才有助于亲子关系健康地发展。

了解孩子,实现有效的亲子沟通

常宁市西江小学郭连艳

一、 父母要了解孩子的需要:

要想解除孩子的心理防御机制,找到与孩子的沟通的共同语言,实现有效的

亲子沟通,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的需要。

一般来说,孩子除了生理方面的需要外,心理方面还有很多需要。随着孩子

年龄的增长,心理方面的需要,越来越成为亲子关系的重点。如果孩子的心理需

要得不到满足,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故意封闭自我。

那么,孩子的心理需要有那哪些呢?

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通过不断的研究发现: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有

个“精神胚胎”,儿童的成长是顺应这个精神胚胎的“自然趋向”的。如果父母

给孩子需要的养分,孩子将通过自我选择建立完好的心智。

1、 情感需要

在情感方面,孩子有爱与被爱的需要,孩子需要在爱的沐浴下成长。教育

孩子,这是第一位的,爱是基础。当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孩子就会变现出冷

漠、逆反的情绪。

刚出生的孩子就有情感的需要,他喜欢父母的抚摸和拥抱,他喜欢看父母温

柔的微笑和眼神,他喜欢父母对他说:“宝宝,我爱你!”“宝宝,你是**的心肝

宝贝!”这种情感需要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的一种需求。

许多父母认为,在这方面,自己做得相当好,实际上,父母们只关注了给孩

子爱,而且这种爱往往是溺爱,只是一味地给孩子的爱,忽视了也应该向孩子索

取爱。于是,孩子们学会了“理直气壮”地接受父母们的爱,根本没意识到自己

也需要付出爱,反映在孩子行动上,就是自私、狂妄自大、以自我为中心。

2、独立需要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不希望永远活在父母们的保护当中,他

们渴望能够独立地去做一些事情,独立地决定自己的事情。

这种独立性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和青春期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两个时期被称

为孩子的“断乳期,前者是生理断乳期,后者为心理断乳期。

年幼的孩子们总是喜欢什么东西都碰一下,尤其是一些新奇的东西;大点儿

的孩子则喜欢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事情。事实上,这正是孩子顺从“精神胚胎”的自然趋向,他们不自觉地被引导着去“配合自己的行动”,从而获得对各种事

物的印象。

但是,许多父母不了解孩子的这种需要,他们喜欢禁止孩子的各种探索行为,

经常过多地替孩子做事情,干涉孩子的事情和决定。当孩子的自由被禁止时,孩

子就会产生受挫感,产生沮丧的情绪,他自然而然会变得“不顺从”,出现对抗

的行为,自然而然会变得“叛逆”。

其实,这些都表明他在向父母暗示:我不需要你们的过多保护,我不需要你

们的过多干涉,我要自由!我要独立!只要父母把自由给了孩子,“不顺从”和

“叛逆”就没有理由存在,它们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3、 自尊需要

根据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自尊的需要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对于孩子来说,这种需要也存在。

孩子们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它们希望父母尊重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情感,尊重他们的隐私等等。许多家长恰恰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自尊需要,总是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于是,父母们经常随意呵斥孩子、打骂孩子,有些甚至在公众场合打骂孩子,揭露孩子的缺点等等,完全不顾及孩子的自尊。

当孩子的自尊没有得到尊重时,他们或者产生逆反、对抗的心理,或者破罐子破摔,不顾自己的颜面苟且偷生地 活着,这些都增加了亲子沟通的障碍。

4、 平等需要

孩子虽小,但是,他们总希望父母能够把他们当成大人一样来看待。而许多父母总是不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往往是对孩子要求这样,对自己要求那样。比如,有些父母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天天看电视、打麻将。这样孩子就会认为父母与自己是不平等的。

现在,有许多孩子会在背后这样议论父母:“我的父母总是要求我做这做那,其实这些事情他们自己都做不到。”“是呀,父母总是说话不算话,明明答应我星期天去郊游的,因为他们自己想睡懒觉而不去了。”这些都表明,在大多数的孩子心里,父母们没有做到平等这一点,于是,他们也就不相信父母的话了,沟通的障碍也就形成了。

5、 成就需要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成就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孩子同样有这种需要,而且,这种需要也是孩子的最高需要。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力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尤其是父母和老师的认可。这种认可和表扬,往往能够让孩子产生巨大的成就感,让他们获得极大的快乐。因此,从主观上来说,孩子们总是希望自己在家里做个优秀的孩子,处处获得父母的夸奖;在学校,他们又希望自己是个学习好、行为好、品行好的学生,能够当班干部,希望在班级活动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人羡慕的优秀生。

当孩子的这种成就欲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会产生失落、沮丧的情绪。

二、 沟通方式不当,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每个孩子都有独立的思想和意识,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总是以“我为你好”的思想来压制孩子,孩子就会受到伤害,于是,他们会建立心理防御机制,防止父母再次伤害自己。这样,冷漠、无视、叛逆等自我保护的方式就会出现了,沟通也随之停止。

指责型

许多喜欢责骂孩子的父母,恰恰是因为他们不太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不知道怎样运用有效的沟通来引导孩子、启发孩子,因此只会盲目地使用批评、责骂等负面的沟通方式。

“为什么你总是整天让我操心,难道你不会变得自立一些吗?”

“看看你的屋子,脏得跟猪窝一样,难道你就不会收拾一下吗?”

“你看你那样,整天只知道玩,不知道学习,我怎么生了你这样的孩子呀?” “如果你昨天晚上不看电视,怎么会起不了床呢?你总是贪玩,不知道学习” …

这些话听起来非常耳熟,而这正是父母指责,埋怨孩子时经常用到的。许多父母在责骂孩子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这种责骂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损

害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也许是孩子在生活中做错了事,也许是孩子在学习上做错了题,但是,错误正是孩子不断成长的表现,以单个的错误来全盘否定孩子的父母恰恰是最不明智的父母。

每一位父母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烦“喜欢责骂”孩子的错误,实际上,孩子的心灵是善良的,他们并不会记仇,只要父母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错了,及时改正,运用有效的沟通方式与孩子交流,孩子依然会愿意与父母沟通的。如果父母喜欢指责、埋怨孩子,那么,在父母眼里,看到的尽是孩子的缺点,孩子必然没有值得什么赞赏的。父母之间必然也是互相指责、埋怨,结果,孩子也总是习惯于职责和埋怨他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推卸责任。 三、 学会有效的倾听,可以克服沟通障碍。

父母愿意倾听儿女的心声,了解他们意见或问题,实际上就是对他们的尊重。但要做到真正的倾听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和儿女交谈要专心。要暂时放下手上的事情,专心交谈。只有这样,儿女才会感受到父母的爱心;

2、要清楚倾听的目的。倾听就是要真正了解儿女的思想和感受,所以要让儿女尽量说出他们的心事,不要急于批评;

3、要核对所听到的是不是儿女真正的意思;

4、要帮助儿女更深入,更具体地去面对问题。

考虑周详之后再说

要针对问题,不要做人身攻击,更不要把过去的错误和现在的错误纠缠在一起。不然,就只会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拒绝交谈。

尽快消除怒气

做父亲的难免会发怒。发怒是一种情绪失去控制的表现,在怒气中解决问题往往容易犯错误。事后,一旦觉悟到自己不对,就要有勇气承认错误。这样,父母的心和儿女的心才能沟通。

用爱心说实话

父母和青少年子女之间要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又要用爱心说诚实话。父母应该对儿女有更深一层的关怀,不但要有完全的真诚,还要有完全的感受。

避免争吵

父母在处理儿女的事上要保持冷静,并且尽可能做到理智、公正,这样对于密切关系、避免争吵是很有效的。

要强调积极面

很多父母谈儿女的缺点和过失,甚至夸大儿女的缺点和过失。这样做,只会使关系恶化。不如记着儿女的优点和长处,并欣赏和鼓励之,这样才有助于亲子关系健康地发展。


相关内容

  • 高中生亲子关系案例分析及改善对策
  • [摘 要]亲子关系是人生中形成的第一种人际关系,也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它对青少年的社会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笔者从自身教学案例引入,从认识观念.基本准则.具体改善等几方面为家长和学生两个亲子关系的主体提供了对策.笔者认为,良好的亲子关系必须在先进的亲子关系观念下, ...

  • 道德榜样与小学生发展的关系的个案研究
  • 道德榜样与小学生发展的关系的个案研究>研究报告 (2010-12-15 14:55:04) 标签: 教育 一.课题的提出 处于基础教育阶段最基础的小学教育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学习榜样,模仿榜样的最佳时期.陶行知先生曾说:"儿童时代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凡人生的重 ...

  • 浅谈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开展
  • 浅谈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开展 摘要: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最主要的两大环境,家长和教师分别是这两大环境的施教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与家长本来就应该是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但长期以来,受狭隘教育观的影响,教师往往不能发挥家长的作用,形不成教育孩子上的双向互动,也不可能使家园共育取得良好效果.因此, ...

  • 如何做好初中生的家庭教育
  • 如何做好初中生的家庭教育? 2009-12-17 09:08:27 作者:佚名 来源:百度空间 浏览次数:652 网友评论 0 条 现代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统一体,三者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家庭教育是 每个家庭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家庭自身的迫切愿望,在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 ...

  • 毕业论文: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的意义与实践方式研究
  • 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的意义与实践方式研究 教育管理专业 许文燕 内容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亲子活动是一种辅助日常教育活动的有 ...

  • 学会与孩子沟通
  • 学会与孩子沟通 NLP导读:你会觉得和孩子的沟通越来越少吗?在教育中,亲子间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和孩子的交流的技巧,你掌握了吗? 随着孩子的长大,越来越多地需要亲子间情感的交流,而我们往往忽略这些东西.所以,改变亲子间的沟通方式,特别需要引起家长高度的重视. 中国的家长习惯于语言上的交流.事务上的交 ...

  • 中国家长必修课
  • <中国家长必修课> 教育始于孩子为难我们的那一刻------鲁道夫. 史坦纳 再大的成功都弥补不了孩子教育的失败! 自从为人父母便开始期待着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的长大!父母们都在竭尽所能把自己认为最好的都给孩子!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却发现:父母们越来越迷茫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各种书籍.讲 ...

  • 幼儿园学期家长工作总结
  • 篇一:幼儿园学期家长工作总结 幼儿园家长工作总结 以贯彻落实<纲要>.<指南>精神为目标,在幼儿园园务工作计划.家长工作计划指引下,在班级教师和家长的密切配合下,本学期我园努力创设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家长活动.通过各类家长活动,充分发挥家长资源的作用,实现有效 ...

  • 幼儿园家长会工作计划(共8篇)
  • 篇一:幼儿园家长工作计划 幼儿园家长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以幼儿园教育为主阵地,遵循教育规律,加强教育研究,规范教育管理,把实施素质教育贯穿于幼儿教育的全过程:以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为两翼,积极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和环境,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