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孩子,实现有效的亲子沟通
常宁市西江小学郭连艳
一、 父母要了解孩子的需要:
要想解除孩子的心理防御机制,找到与孩子的沟通的共同语言,实现有效的
亲子沟通,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的需要。
一般来说,孩子除了生理方面的需要外,心理方面还有很多需要。随着孩子
年龄的增长,心理方面的需要,越来越成为亲子关系的重点。如果孩子的心理需
要得不到满足,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故意封闭自我。
那么,孩子的心理需要有那哪些呢?
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通过不断的研究发现: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有
个“精神胚胎”,儿童的成长是顺应这个精神胚胎的“自然趋向”的。如果父母
给孩子需要的养分,孩子将通过自我选择建立完好的心智。
1、 情感需要
在情感方面,孩子有爱与被爱的需要,孩子需要在爱的沐浴下成长。教育
孩子,这是第一位的,爱是基础。当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孩子就会变现出冷
漠、逆反的情绪。
刚出生的孩子就有情感的需要,他喜欢父母的抚摸和拥抱,他喜欢看父母温
柔的微笑和眼神,他喜欢父母对他说:“宝宝,我爱你!”“宝宝,你是**的心肝
宝贝!”这种情感需要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的一种需求。
许多父母认为,在这方面,自己做得相当好,实际上,父母们只关注了给孩
子爱,而且这种爱往往是溺爱,只是一味地给孩子的爱,忽视了也应该向孩子索
取爱。于是,孩子们学会了“理直气壮”地接受父母们的爱,根本没意识到自己
也需要付出爱,反映在孩子行动上,就是自私、狂妄自大、以自我为中心。
2、独立需要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不希望永远活在父母们的保护当中,他
们渴望能够独立地去做一些事情,独立地决定自己的事情。
这种独立性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和青春期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两个时期被称
为孩子的“断乳期,前者是生理断乳期,后者为心理断乳期。
年幼的孩子们总是喜欢什么东西都碰一下,尤其是一些新奇的东西;大点儿
的孩子则喜欢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事情。事实上,这正是孩子顺从“精神胚胎”的自然趋向,他们不自觉地被引导着去“配合自己的行动”,从而获得对各种事
物的印象。
但是,许多父母不了解孩子的这种需要,他们喜欢禁止孩子的各种探索行为,
经常过多地替孩子做事情,干涉孩子的事情和决定。当孩子的自由被禁止时,孩
子就会产生受挫感,产生沮丧的情绪,他自然而然会变得“不顺从”,出现对抗
的行为,自然而然会变得“叛逆”。
其实,这些都表明他在向父母暗示:我不需要你们的过多保护,我不需要你
们的过多干涉,我要自由!我要独立!只要父母把自由给了孩子,“不顺从”和
“叛逆”就没有理由存在,它们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3、 自尊需要
根据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自尊的需要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对于孩子来说,这种需要也存在。
孩子们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它们希望父母尊重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情感,尊重他们的隐私等等。许多家长恰恰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自尊需要,总是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于是,父母们经常随意呵斥孩子、打骂孩子,有些甚至在公众场合打骂孩子,揭露孩子的缺点等等,完全不顾及孩子的自尊。
当孩子的自尊没有得到尊重时,他们或者产生逆反、对抗的心理,或者破罐子破摔,不顾自己的颜面苟且偷生地 活着,这些都增加了亲子沟通的障碍。
4、 平等需要
孩子虽小,但是,他们总希望父母能够把他们当成大人一样来看待。而许多父母总是不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往往是对孩子要求这样,对自己要求那样。比如,有些父母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天天看电视、打麻将。这样孩子就会认为父母与自己是不平等的。
现在,有许多孩子会在背后这样议论父母:“我的父母总是要求我做这做那,其实这些事情他们自己都做不到。”“是呀,父母总是说话不算话,明明答应我星期天去郊游的,因为他们自己想睡懒觉而不去了。”这些都表明,在大多数的孩子心里,父母们没有做到平等这一点,于是,他们也就不相信父母的话了,沟通的障碍也就形成了。
5、 成就需要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成就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孩子同样有这种需要,而且,这种需要也是孩子的最高需要。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力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尤其是父母和老师的认可。这种认可和表扬,往往能够让孩子产生巨大的成就感,让他们获得极大的快乐。因此,从主观上来说,孩子们总是希望自己在家里做个优秀的孩子,处处获得父母的夸奖;在学校,他们又希望自己是个学习好、行为好、品行好的学生,能够当班干部,希望在班级活动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人羡慕的优秀生。
当孩子的这种成就欲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会产生失落、沮丧的情绪。
二、 沟通方式不当,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每个孩子都有独立的思想和意识,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总是以“我为你好”的思想来压制孩子,孩子就会受到伤害,于是,他们会建立心理防御机制,防止父母再次伤害自己。这样,冷漠、无视、叛逆等自我保护的方式就会出现了,沟通也随之停止。
指责型
许多喜欢责骂孩子的父母,恰恰是因为他们不太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不知道怎样运用有效的沟通来引导孩子、启发孩子,因此只会盲目地使用批评、责骂等负面的沟通方式。
“为什么你总是整天让我操心,难道你不会变得自立一些吗?”
“看看你的屋子,脏得跟猪窝一样,难道你就不会收拾一下吗?”
“你看你那样,整天只知道玩,不知道学习,我怎么生了你这样的孩子呀?” “如果你昨天晚上不看电视,怎么会起不了床呢?你总是贪玩,不知道学习” …
这些话听起来非常耳熟,而这正是父母指责,埋怨孩子时经常用到的。许多父母在责骂孩子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这种责骂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损
害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也许是孩子在生活中做错了事,也许是孩子在学习上做错了题,但是,错误正是孩子不断成长的表现,以单个的错误来全盘否定孩子的父母恰恰是最不明智的父母。
每一位父母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烦“喜欢责骂”孩子的错误,实际上,孩子的心灵是善良的,他们并不会记仇,只要父母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错了,及时改正,运用有效的沟通方式与孩子交流,孩子依然会愿意与父母沟通的。如果父母喜欢指责、埋怨孩子,那么,在父母眼里,看到的尽是孩子的缺点,孩子必然没有值得什么赞赏的。父母之间必然也是互相指责、埋怨,结果,孩子也总是习惯于职责和埋怨他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推卸责任。 三、 学会有效的倾听,可以克服沟通障碍。
父母愿意倾听儿女的心声,了解他们意见或问题,实际上就是对他们的尊重。但要做到真正的倾听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和儿女交谈要专心。要暂时放下手上的事情,专心交谈。只有这样,儿女才会感受到父母的爱心;
2、要清楚倾听的目的。倾听就是要真正了解儿女的思想和感受,所以要让儿女尽量说出他们的心事,不要急于批评;
3、要核对所听到的是不是儿女真正的意思;
4、要帮助儿女更深入,更具体地去面对问题。
考虑周详之后再说
要针对问题,不要做人身攻击,更不要把过去的错误和现在的错误纠缠在一起。不然,就只会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拒绝交谈。
尽快消除怒气
做父亲的难免会发怒。发怒是一种情绪失去控制的表现,在怒气中解决问题往往容易犯错误。事后,一旦觉悟到自己不对,就要有勇气承认错误。这样,父母的心和儿女的心才能沟通。
用爱心说实话
父母和青少年子女之间要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又要用爱心说诚实话。父母应该对儿女有更深一层的关怀,不但要有完全的真诚,还要有完全的感受。
避免争吵
父母在处理儿女的事上要保持冷静,并且尽可能做到理智、公正,这样对于密切关系、避免争吵是很有效的。
要强调积极面
很多父母谈儿女的缺点和过失,甚至夸大儿女的缺点和过失。这样做,只会使关系恶化。不如记着儿女的优点和长处,并欣赏和鼓励之,这样才有助于亲子关系健康地发展。
了解孩子,实现有效的亲子沟通
常宁市西江小学郭连艳
一、 父母要了解孩子的需要:
要想解除孩子的心理防御机制,找到与孩子的沟通的共同语言,实现有效的
亲子沟通,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的需要。
一般来说,孩子除了生理方面的需要外,心理方面还有很多需要。随着孩子
年龄的增长,心理方面的需要,越来越成为亲子关系的重点。如果孩子的心理需
要得不到满足,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故意封闭自我。
那么,孩子的心理需要有那哪些呢?
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通过不断的研究发现: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有
个“精神胚胎”,儿童的成长是顺应这个精神胚胎的“自然趋向”的。如果父母
给孩子需要的养分,孩子将通过自我选择建立完好的心智。
1、 情感需要
在情感方面,孩子有爱与被爱的需要,孩子需要在爱的沐浴下成长。教育
孩子,这是第一位的,爱是基础。当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孩子就会变现出冷
漠、逆反的情绪。
刚出生的孩子就有情感的需要,他喜欢父母的抚摸和拥抱,他喜欢看父母温
柔的微笑和眼神,他喜欢父母对他说:“宝宝,我爱你!”“宝宝,你是**的心肝
宝贝!”这种情感需要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的一种需求。
许多父母认为,在这方面,自己做得相当好,实际上,父母们只关注了给孩
子爱,而且这种爱往往是溺爱,只是一味地给孩子的爱,忽视了也应该向孩子索
取爱。于是,孩子们学会了“理直气壮”地接受父母们的爱,根本没意识到自己
也需要付出爱,反映在孩子行动上,就是自私、狂妄自大、以自我为中心。
2、独立需要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不希望永远活在父母们的保护当中,他
们渴望能够独立地去做一些事情,独立地决定自己的事情。
这种独立性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和青春期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两个时期被称
为孩子的“断乳期,前者是生理断乳期,后者为心理断乳期。
年幼的孩子们总是喜欢什么东西都碰一下,尤其是一些新奇的东西;大点儿
的孩子则喜欢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事情。事实上,这正是孩子顺从“精神胚胎”的自然趋向,他们不自觉地被引导着去“配合自己的行动”,从而获得对各种事
物的印象。
但是,许多父母不了解孩子的这种需要,他们喜欢禁止孩子的各种探索行为,
经常过多地替孩子做事情,干涉孩子的事情和决定。当孩子的自由被禁止时,孩
子就会产生受挫感,产生沮丧的情绪,他自然而然会变得“不顺从”,出现对抗
的行为,自然而然会变得“叛逆”。
其实,这些都表明他在向父母暗示:我不需要你们的过多保护,我不需要你
们的过多干涉,我要自由!我要独立!只要父母把自由给了孩子,“不顺从”和
“叛逆”就没有理由存在,它们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3、 自尊需要
根据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自尊的需要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对于孩子来说,这种需要也存在。
孩子们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它们希望父母尊重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情感,尊重他们的隐私等等。许多家长恰恰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自尊需要,总是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于是,父母们经常随意呵斥孩子、打骂孩子,有些甚至在公众场合打骂孩子,揭露孩子的缺点等等,完全不顾及孩子的自尊。
当孩子的自尊没有得到尊重时,他们或者产生逆反、对抗的心理,或者破罐子破摔,不顾自己的颜面苟且偷生地 活着,这些都增加了亲子沟通的障碍。
4、 平等需要
孩子虽小,但是,他们总希望父母能够把他们当成大人一样来看待。而许多父母总是不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往往是对孩子要求这样,对自己要求那样。比如,有些父母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天天看电视、打麻将。这样孩子就会认为父母与自己是不平等的。
现在,有许多孩子会在背后这样议论父母:“我的父母总是要求我做这做那,其实这些事情他们自己都做不到。”“是呀,父母总是说话不算话,明明答应我星期天去郊游的,因为他们自己想睡懒觉而不去了。”这些都表明,在大多数的孩子心里,父母们没有做到平等这一点,于是,他们也就不相信父母的话了,沟通的障碍也就形成了。
5、 成就需要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成就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孩子同样有这种需要,而且,这种需要也是孩子的最高需要。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力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尤其是父母和老师的认可。这种认可和表扬,往往能够让孩子产生巨大的成就感,让他们获得极大的快乐。因此,从主观上来说,孩子们总是希望自己在家里做个优秀的孩子,处处获得父母的夸奖;在学校,他们又希望自己是个学习好、行为好、品行好的学生,能够当班干部,希望在班级活动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人羡慕的优秀生。
当孩子的这种成就欲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会产生失落、沮丧的情绪。
二、 沟通方式不当,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每个孩子都有独立的思想和意识,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总是以“我为你好”的思想来压制孩子,孩子就会受到伤害,于是,他们会建立心理防御机制,防止父母再次伤害自己。这样,冷漠、无视、叛逆等自我保护的方式就会出现了,沟通也随之停止。
指责型
许多喜欢责骂孩子的父母,恰恰是因为他们不太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不知道怎样运用有效的沟通来引导孩子、启发孩子,因此只会盲目地使用批评、责骂等负面的沟通方式。
“为什么你总是整天让我操心,难道你不会变得自立一些吗?”
“看看你的屋子,脏得跟猪窝一样,难道你就不会收拾一下吗?”
“你看你那样,整天只知道玩,不知道学习,我怎么生了你这样的孩子呀?” “如果你昨天晚上不看电视,怎么会起不了床呢?你总是贪玩,不知道学习” …
这些话听起来非常耳熟,而这正是父母指责,埋怨孩子时经常用到的。许多父母在责骂孩子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这种责骂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损
害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也许是孩子在生活中做错了事,也许是孩子在学习上做错了题,但是,错误正是孩子不断成长的表现,以单个的错误来全盘否定孩子的父母恰恰是最不明智的父母。
每一位父母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烦“喜欢责骂”孩子的错误,实际上,孩子的心灵是善良的,他们并不会记仇,只要父母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错了,及时改正,运用有效的沟通方式与孩子交流,孩子依然会愿意与父母沟通的。如果父母喜欢指责、埋怨孩子,那么,在父母眼里,看到的尽是孩子的缺点,孩子必然没有值得什么赞赏的。父母之间必然也是互相指责、埋怨,结果,孩子也总是习惯于职责和埋怨他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推卸责任。 三、 学会有效的倾听,可以克服沟通障碍。
父母愿意倾听儿女的心声,了解他们意见或问题,实际上就是对他们的尊重。但要做到真正的倾听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和儿女交谈要专心。要暂时放下手上的事情,专心交谈。只有这样,儿女才会感受到父母的爱心;
2、要清楚倾听的目的。倾听就是要真正了解儿女的思想和感受,所以要让儿女尽量说出他们的心事,不要急于批评;
3、要核对所听到的是不是儿女真正的意思;
4、要帮助儿女更深入,更具体地去面对问题。
考虑周详之后再说
要针对问题,不要做人身攻击,更不要把过去的错误和现在的错误纠缠在一起。不然,就只会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拒绝交谈。
尽快消除怒气
做父亲的难免会发怒。发怒是一种情绪失去控制的表现,在怒气中解决问题往往容易犯错误。事后,一旦觉悟到自己不对,就要有勇气承认错误。这样,父母的心和儿女的心才能沟通。
用爱心说实话
父母和青少年子女之间要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又要用爱心说诚实话。父母应该对儿女有更深一层的关怀,不但要有完全的真诚,还要有完全的感受。
避免争吵
父母在处理儿女的事上要保持冷静,并且尽可能做到理智、公正,这样对于密切关系、避免争吵是很有效的。
要强调积极面
很多父母谈儿女的缺点和过失,甚至夸大儿女的缺点和过失。这样做,只会使关系恶化。不如记着儿女的优点和长处,并欣赏和鼓励之,这样才有助于亲子关系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