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与当代中国

素质教育与当代中国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个新概念。自从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个新概念后,中国的各中小学和高等院校,都积极地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先要理解它的内容。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提高全体国民德、智、体、美、劳基本质量的教育,也是在此基础上提高一部分人某些方面特殊知识、能力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创新精神的复兴,关键在于教育。素质教育担负着完成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特殊使命。

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器,而是知识的主人;学生是认知主体。素质教育要指导学生怎样做人,要指导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

精神。

素质教育是使人的素质综合发展的教育。人的素质的结构化性质决定了素质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及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也决定了人的素质培养与发展的整合性特征。素质教育注重人的素质的综合发展。

然而,在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少教育者扭曲了素质教育的涵义和教育的目的。把素质教育等同于应试教育。很多学校甚至地方政府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依应试教育的道路抓成绩,把考试当做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和选拔人才的手段。这种观点扭曲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应试教育的弊端因此越来越突出。现在、我国的教育已经形成了一种本末倒置的现状。其中、中高考制度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因为只有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才能继续接受教育并由成绩取决所接受的教育质量的好坏、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标准。为了升学率,学校只好注重学生考试成绩,而忽略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另外,国家领导人一直强调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可是、我国的教育投资预算一直没有达到,这就直接导致我国教育的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教育资金的缺乏导致素质教育进步慢甚至停滞不前。除此之外,官员贪污腐败以及地方政府的挪用基金进一步加剧了教育资金短缺、教育条件改善困难的现状。教育界也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官僚化和经济化的趋

势。受当地政府官员以及其他富有权势的人的影响与干涉、政府人员和学校负责人根本不懂得管理、使得学校管理方式简单、粗放、违背教育和教学基本规律。阻碍素质教育的自然发展。

为贯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科学战略方针、必须要克服种种困难、全力发展素质教育。首先、中国政府必须重视当今社会存在的种种教育问题、投入足够合理的教育资金、地方政府应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坚实后盾、重点在提高平均各学院教学水平、彻底杜绝走后门、择校等权钱腐败行为的滋生。地方政府不应该成为教育发展的阻碍,杜绝挪用公款的行为。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学校要改革应试教育体制,注重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教师要转变满堂灌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学生则要懂得学以致用的道理、明确学习的目的。而且,学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成绩,也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健全个性的培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也要加强教师职业培训。学生家长更该多与老师学生交流、以改变与时代发展不符的落后思想。我国面临的严峻的教育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政府、学校、个人等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与奉献。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为我国将来的发展培养更多多方面都很优秀的人才。

素质教育与当代中国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个新概念。自从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个新概念后,中国的各中小学和高等院校,都积极地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先要理解它的内容。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提高全体国民德、智、体、美、劳基本质量的教育,也是在此基础上提高一部分人某些方面特殊知识、能力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创新精神的复兴,关键在于教育。素质教育担负着完成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特殊使命。

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器,而是知识的主人;学生是认知主体。素质教育要指导学生怎样做人,要指导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

精神。

素质教育是使人的素质综合发展的教育。人的素质的结构化性质决定了素质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及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也决定了人的素质培养与发展的整合性特征。素质教育注重人的素质的综合发展。

然而,在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少教育者扭曲了素质教育的涵义和教育的目的。把素质教育等同于应试教育。很多学校甚至地方政府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依应试教育的道路抓成绩,把考试当做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和选拔人才的手段。这种观点扭曲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应试教育的弊端因此越来越突出。现在、我国的教育已经形成了一种本末倒置的现状。其中、中高考制度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因为只有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才能继续接受教育并由成绩取决所接受的教育质量的好坏、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标准。为了升学率,学校只好注重学生考试成绩,而忽略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另外,国家领导人一直强调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可是、我国的教育投资预算一直没有达到,这就直接导致我国教育的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教育资金的缺乏导致素质教育进步慢甚至停滞不前。除此之外,官员贪污腐败以及地方政府的挪用基金进一步加剧了教育资金短缺、教育条件改善困难的现状。教育界也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官僚化和经济化的趋

势。受当地政府官员以及其他富有权势的人的影响与干涉、政府人员和学校负责人根本不懂得管理、使得学校管理方式简单、粗放、违背教育和教学基本规律。阻碍素质教育的自然发展。

为贯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科学战略方针、必须要克服种种困难、全力发展素质教育。首先、中国政府必须重视当今社会存在的种种教育问题、投入足够合理的教育资金、地方政府应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坚实后盾、重点在提高平均各学院教学水平、彻底杜绝走后门、择校等权钱腐败行为的滋生。地方政府不应该成为教育发展的阻碍,杜绝挪用公款的行为。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学校要改革应试教育体制,注重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教师要转变满堂灌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学生则要懂得学以致用的道理、明确学习的目的。而且,学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成绩,也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健全个性的培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也要加强教师职业培训。学生家长更该多与老师学生交流、以改变与时代发展不符的落后思想。我国面临的严峻的教育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政府、学校、个人等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与奉献。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为我国将来的发展培养更多多方面都很优秀的人才。


相关内容

  • 南师中国现当代文学导师介绍
  • 中国现当代文学 本学科198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 年学科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省级优秀学科梯队,"中国现代文学史学"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优秀研究生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 2 ...

  • 传统文化看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 2006年第12期(总第186期) 教玄探圣 No.12,2006General,No.186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甘开鹏 (云南财贸学院法学院,昆明650221)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与他人的 ...

  • 当代文艺思潮
  •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 导言 一.研究当代文学思潮的意义 1.更深入地理解.更准确地解释当代文学的现象,拓展当代文学研究的视野,深化当代文学史的学习. (现象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和七.八十年代两次作家队伍的重组:50年代小说的戏剧化:"文革"中戏剧成为主要的艺术形式:80年代的 ...

  •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特殊性问题研究
  •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特殊性问题研究 摘要:特殊性研究是解决中国教育问题.形成中国教育改革理论和实践范式的必然选项.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特殊性研究需要阐释两个命题,一是如何研究特殊性,二是特殊性是什么,前者反映的是研究方法论,后者则是分析.判断的综合结果.相对于"他国",基础教育改 ...

  • 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法规的价值变迁
  • 摘要:价值理性决定着制度理性.作为国家制度理性的体现,高等教育法规的改变将取决于高等教育理念的变迁.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理念,正经历着从"社会调控"到"公民塑造"的转变,但制度和理念的脱节却阻碍着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而强化以公民塑造为核心价值的高等教育法 ...

  •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课课程论文
  •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课课程作业 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问题浅说 内容摘要:新世纪新环境,中国成长迅速,这个迅速成长的过程中免不了种种社会问题.我们了解当下中国的社会问题,"不仅是把握我国国情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且是知晓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分化.社会结构变革以及社会制度变迁的一个较 ...

  • 士官院校[马克思主义基础]课程教学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有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工作的士官院校及其<马克思主义基础>课程具有自己的优势与条件,因此,应在课程教学中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贡献. 关键词士官院校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作者简介:李洪新,北京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士 ...

  • 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教育探析
  • 第18卷第2期 2008年6月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0FEMCC V01.18No.2 Jun.2008 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教育探析 王璐1,王新爱2,任福全2 (1.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2.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天津300401) 要:在新的 ...

  • 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不足
  • 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不足 班级:机械56 学号:2150100196 姓名:熊健 当代的大学生有许多鲜明的特点,当然,我们也有许多的不足.然而这些很多都来源于泛泛而谈,难免有一些不切实际.通过对企业的调查,我们可以更加全面的详细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不足. 采访公司:优胜教育集团 采访地点:西安市高 ...

  •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班会总结
  • 文法系文新101-2班 铸理想之魂 走成才之路 --学习讨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主题班 会总结 上报人:于春明 时间:2012年4月23日 文新101-2班 "铸理想之魂,走成才之路"主题班会总结 2012年4月22日晚7时,文新101-2班全体同学42人,在文一教316,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