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经济危机影响看中国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从后经济危机影响看中国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txt

从后经济危机影响看中国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 作者: 张问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财经视线 2010年 第32期 字号:【大 中 小】

◆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2008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虽然已经过去,但是该危机对全球的经济恐慌及对经济的破坏性仍旧严重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复苏。从经济危机的发展中不难看出,美国的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危机有其必然性。金融危机的次贷成为经济危机出现的主要诱因,与货币的虚拟性是分不开的。虚拟货币的无限制造能力被国际组织和利益集团无限制的利用,从而为经济的良性运行服务,是笔者主要探讨的问题所在。

关键词:次级抵押贷款 次贷危机 金融危机 经济调整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标志事件是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的破产,这是一场灾难性的比地震更严重的经济海啸。中国民众最直接的就是物价的上涨触目惊心,经济危机前各行繁荣昌盛,各业都在挣钱,却看不到赔钱的行业。几乎一夜之间,不但谁存货谁雪崩,经济泡沫破灭后,经济动荡的形势越来越严重,没有人敢存货,南方省市房价神话被破灭。贷款买房者断供者数以万计,房产剧烈缩水使跳楼者剧增。比照美国政府的降息等救济市场的政策,中国照葫芦化瓢的救治经济政策收效甚微,无异于盐水解渴。美国雷曼公司宣布破产全面爆发大幅度、大范围的金融灾害,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史上屈指可数的金融危机危害如此之大,令人瞠目结舌,中国也不可避免地随着全球的经济泥牛入海陷入困境,干啥都陪钱,各行业由极度繁荣走向惨不忍睹的一月凋零的经济大崩溃的局面。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及金融衍生

次贷是相对于优质抵押贷款的一种以房地产为抵押的按揭贷款。美国的次贷危机是私有资本追求利益和美国人对资本投机的双重结果。金融是经济的晴雨表,金融充分利用了为民谋利的表象和人的“经济晴天”的理想心理,制造了房市乃至各行业虚假繁荣的表象。

据美国官方称,2003年次级放贷占到美国整体房贷市场的7%-8%。为次级贷款市场提供贷款的放贷机构有的是独立的公司,有的是以提供优惠贷款的金融公司的附属公司。一些大的金融机构也为次级市场的放贷公司提供贷款支持。受利益的驱动,新进入的金融公司抓住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这一时机,为了多放贷款,纷纷降低了贷款的标准。对美国经济的持续看好和对美国

房价不断上涨的信心掩盖了次贷市场的风险。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是与其不断创新的金融产品分不开的,没有这些创新的金融产品,或许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会如此巨大。对资本未来利润的提前兑现是这些金融创新产品产生的基础,同时让投资公司规避了美国对信贷杠杆的限制。美国的金融杠杆在20倍-30倍,但在次贷市场上的杠杆作用却达到了300倍,最后导致美国金融市场的混乱。

美国次贷危机产生及金融危机在世界的传递的突出经济现象有:资本升值的欲望、美国的经济刺激与金融创新、美元的国际储备、国际支付与调控。美元的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着世界的经济,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不可避免的导致了世界经济的恐慌。

金融危机在经济环境中的引爆点

金融危机已经成为引发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危机边缘的金融现状是目前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平衡,比如江浙一带和内地的落差就很大。中国在许多经济领域中积累了一些可能带来金融危机的因素,在这些经济领域中存在着一个或几个首先成为危机引爆点的可能。

下文就分析其中八个比较敏感的引爆点:

(一)国企产权改革及衍生问题

国企改革看似与金融危机相距较远,但实际上政府颁布的每项政策都会在金融系统内传递政策效应。由于国企产权改革产生诸多问题和系列衍生问题已经到了积重难返而又不得不改革的地步。有迹象表明,在未来一段时间,国企管理部门颁布的政策将出现数量增多力度加大的趋势,这种情况有可能出现错误的政策,再通过系统内的链条传导,引发金融系统的债务危机。这是金融危机诱发的一个高风险领域。

(二)国有商业银行呆坏账问题

一个不容回避的现状是,银行系统与证券市场的关系直到今天都没有完全理顺,银行坏账明降实增。因此,在坏账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搞商业银行对外开放,一旦外资银行分流我国的储蓄存款,这些国有银行不再拥有稀释不良资产的手段,坏账危机将会全面爆发,就会出现金融危机。

(三)股市、券商坏账问题

中国股市的主要问题是“股权分置”结构性缺陷问题,是由此引发的“非流通股与流通股产权关系不清”、“流通股极度缺乏投资价值”和“大股东利用股权分置结构性圈钱”的问题。所以在外部环境变数加大的情况下,股市中的金融坏帐将可能进一步扩大,则可能由股市系统传导出金融危机来。

(四)保险业系统风险问题

保险行业自身存在的风险问题,可能会在金融危机中诱发更坏的危机链条传导现

象。外界学者认为,分红险等产品中投资功能和保障功能的比重失调、趸缴与期缴保费比重失调以及产品期限超短期化倾向等现象,值得警惕。更为严重的是,这种业务结构将可能导致在未来若干年后保险给付大幅增加,但其难以持续的增长却产生未来的现金流严重不足的流动性危机,甚至会严重危及公司的财务稳定性。

(五)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在现有体制中,地方政府一般向上一级政府负责,所以潜意识也会认为欠债也是为了国家欠债,但中央政府实际上并没有这样的财政预算。目前这种矛盾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仍然在积累中,而且正处于逐级向上汇集的状态,一旦中央政府在政治体制中做出一定的行政改革,则肯定会触及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很可能会演变出一波债务危机。

(六)房地产波动增大银行坏账

从近期的市场表现看,房地产市场已经处于高波动市场高风险阶段,房地产市场价格与政府政策的激烈碰撞,房地产风险问题都会向银行蔓延,向上游产业蔓延。如果未来的政策出现失误,那么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将很可能是引发金融危机的一个主要风险策源地。

(七)出资、出品型经济危机

中国经济增长中很大一部分主要由投资促成连带推动世界范围内各种原材料需求大幅度增长。当世界原材料价格节节攀升的时候,中国产品仍然以超低价格作为竞争手段,形成“高价买入、低价售出”的反常模式,这等于是在大幅度补贴其它国家的经济。显然,这些“劫贫济富”的形式严重损害中国利益的模式,也不可能长久。

另外,中国经济很大一部分由外贸出品的支撑。每年引进500多亿美元,支撑中国投资领域的半壁河山;高度依赖外贸,外贸依存度高达60%(而同一时期、美国、日本、印度、德国等国的外贸依存度为14%至20%);高度倚赖外债,中国外债猛增;如今,又高度依赖能源资源进口,这一切,使中国经济日益受制于人,危及中国经济独立自主。

(八)人民币汇率问题

人民币汇率如果进行幅度较大的调整,则极可能造成国内经济领域诸多危机因素的平衡被打破,许多经济领域的缺陷环节要作出必要性调整,从而极可能触发一系列的危机,造成在整个系统内的金融动荡。所以人民币汇率变动是一个很大的危机诱导因素。

金融危机的诊断及事后补救措施

经济危害的补救措施,最重要的是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补救只能是亡羊补牢式的,效果要差一些。物质极大丰富的人类社会,发展经济的目的在于追求财富的最大化和维持经济的良

性循环。若利用好货币的无限生产能力,是完全可以使经济平稳运行的。但是要看到要使货币不贬值,那要有雄厚的物质来支持。

国家对经济的垄断需要更新换代。国家的垄断要改变过去类似于私有资本的垄断那样的全面控制,改变方向为国家垄断不是完全为了追求财富,而是追求全面发展的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国家用货币及行政手段对经济的调控。国家参与市场的手段是国家不直接参与市场的生产、经营、销售,这些交给企业来做,而面临经济发展困难如泡沫式的剧烈的经济危机时,国家才运用垄断经济和调控经济的非常手段。国家对金融市场的参与要理性,金融市场因其特殊性,国家不能完全控制,只作为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对金融产品的操作,形成供求变化来引导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只要是商品得到消耗,经济危机将难以出现。国家是最大的消费者,特殊政策要起特殊作用。

理智分析与客观理解“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促发展”的内涵延展是摆脱危机困境的必由之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对中国短期的宏观经济数据会产生正面的影响,但无法改变中国经济的畸形发展模式。决定有效需求的因素有三个:现在有多少钱;预期以后能挣多少钱;钱的流动性偏好。所谓流动性偏好,就是说人倾向于以什么样的形式持有资产,是流动性强的现金、存款,还是流动性差的固定资产。

扩大内需的四种办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一是全民覆盖,二是改革社会保险支付制度,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社会保险补贴。政府负责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扩大保障型住房的覆盖范围。降低房价,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可以通过住房保障体系解决,降低房价包括但不限于开发商降价,改革土地财政、降息和税费减免也是降低房价的办法。降低教育费用。

提高人民收入可以从三方面实施:第一就是提高人民的劳动收入;第二是扩大人民收入来源渠道,比如财产性收入;第三是减少个人所得税。

十条扩大内需的政策。第一条,“加快建设保障型安居工程”,据说要花9000亿,根本上刺激内需的作用有限。第二条,“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对内需主要是短期刺激,主要作用还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方面。第 三条,“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对内需明显是短期刺激。第四条,“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它其中包括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可能会缓解看病难的问题,但看病贵的问题可能还是需要

医疗和药品定价体制的彻底改革;第五条,“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从内需方面来说,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和防护林,还是短期刺激,当然从环境保护方面来说是有必要的。第六条,“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这个跟刺激内需好像关系更不直接了。第七条,“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这个对内需的刺激还是短期的。第八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对农民,提高粮食收购价;对城市居民,提高低保和养老金标准。第九条,“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可以让企业在技术改造上投资更多,对内需的刺激也比较长效。第十条,“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就是鼓励银行贷款出去,这和上半年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限制贷款形成鲜明对比。

结论

总之,虚拟货币的推出与流通只是认识经济危机的次贷诱因的一种好的建议,它的目的是良性引导中国金融走上经济发展的正确轨道。而具体问题具体安排,深刻挖掘行业潜力,对症下药,因行施策才是根本。经济危机的复杂性不一言以蔽之,而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促发展只是目前的行之有效的策略,至于能否减轻金融危机的恶劣影响,使中国经济走上良性循环道路,那只能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对美国次按危机的再反思,网文

2.自曾晖.养虎为患的美国次级债.http://www.xindichan.com.cn/

3.策略研究报告:金融危机牵动商品市场.新浪财经/期货

4.刘国宏.加息对本年度股市的影响. http://blog.voc.com.cn/blog.php?do=showone&uid=2423&type=blog&itemid=9794

作者简介:

张问(1982-),女,湖北襄樊人,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方向:公司治理。

从后经济危机影响看中国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txt

从后经济危机影响看中国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 作者: 张问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财经视线 2010年 第32期 字号:【大 中 小】

◆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2008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虽然已经过去,但是该危机对全球的经济恐慌及对经济的破坏性仍旧严重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复苏。从经济危机的发展中不难看出,美国的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危机有其必然性。金融危机的次贷成为经济危机出现的主要诱因,与货币的虚拟性是分不开的。虚拟货币的无限制造能力被国际组织和利益集团无限制的利用,从而为经济的良性运行服务,是笔者主要探讨的问题所在。

关键词:次级抵押贷款 次贷危机 金融危机 经济调整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标志事件是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的破产,这是一场灾难性的比地震更严重的经济海啸。中国民众最直接的就是物价的上涨触目惊心,经济危机前各行繁荣昌盛,各业都在挣钱,却看不到赔钱的行业。几乎一夜之间,不但谁存货谁雪崩,经济泡沫破灭后,经济动荡的形势越来越严重,没有人敢存货,南方省市房价神话被破灭。贷款买房者断供者数以万计,房产剧烈缩水使跳楼者剧增。比照美国政府的降息等救济市场的政策,中国照葫芦化瓢的救治经济政策收效甚微,无异于盐水解渴。美国雷曼公司宣布破产全面爆发大幅度、大范围的金融灾害,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史上屈指可数的金融危机危害如此之大,令人瞠目结舌,中国也不可避免地随着全球的经济泥牛入海陷入困境,干啥都陪钱,各行业由极度繁荣走向惨不忍睹的一月凋零的经济大崩溃的局面。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及金融衍生

次贷是相对于优质抵押贷款的一种以房地产为抵押的按揭贷款。美国的次贷危机是私有资本追求利益和美国人对资本投机的双重结果。金融是经济的晴雨表,金融充分利用了为民谋利的表象和人的“经济晴天”的理想心理,制造了房市乃至各行业虚假繁荣的表象。

据美国官方称,2003年次级放贷占到美国整体房贷市场的7%-8%。为次级贷款市场提供贷款的放贷机构有的是独立的公司,有的是以提供优惠贷款的金融公司的附属公司。一些大的金融机构也为次级市场的放贷公司提供贷款支持。受利益的驱动,新进入的金融公司抓住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这一时机,为了多放贷款,纷纷降低了贷款的标准。对美国经济的持续看好和对美国

房价不断上涨的信心掩盖了次贷市场的风险。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是与其不断创新的金融产品分不开的,没有这些创新的金融产品,或许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会如此巨大。对资本未来利润的提前兑现是这些金融创新产品产生的基础,同时让投资公司规避了美国对信贷杠杆的限制。美国的金融杠杆在20倍-30倍,但在次贷市场上的杠杆作用却达到了300倍,最后导致美国金融市场的混乱。

美国次贷危机产生及金融危机在世界的传递的突出经济现象有:资本升值的欲望、美国的经济刺激与金融创新、美元的国际储备、国际支付与调控。美元的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着世界的经济,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不可避免的导致了世界经济的恐慌。

金融危机在经济环境中的引爆点

金融危机已经成为引发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危机边缘的金融现状是目前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平衡,比如江浙一带和内地的落差就很大。中国在许多经济领域中积累了一些可能带来金融危机的因素,在这些经济领域中存在着一个或几个首先成为危机引爆点的可能。

下文就分析其中八个比较敏感的引爆点:

(一)国企产权改革及衍生问题

国企改革看似与金融危机相距较远,但实际上政府颁布的每项政策都会在金融系统内传递政策效应。由于国企产权改革产生诸多问题和系列衍生问题已经到了积重难返而又不得不改革的地步。有迹象表明,在未来一段时间,国企管理部门颁布的政策将出现数量增多力度加大的趋势,这种情况有可能出现错误的政策,再通过系统内的链条传导,引发金融系统的债务危机。这是金融危机诱发的一个高风险领域。

(二)国有商业银行呆坏账问题

一个不容回避的现状是,银行系统与证券市场的关系直到今天都没有完全理顺,银行坏账明降实增。因此,在坏账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搞商业银行对外开放,一旦外资银行分流我国的储蓄存款,这些国有银行不再拥有稀释不良资产的手段,坏账危机将会全面爆发,就会出现金融危机。

(三)股市、券商坏账问题

中国股市的主要问题是“股权分置”结构性缺陷问题,是由此引发的“非流通股与流通股产权关系不清”、“流通股极度缺乏投资价值”和“大股东利用股权分置结构性圈钱”的问题。所以在外部环境变数加大的情况下,股市中的金融坏帐将可能进一步扩大,则可能由股市系统传导出金融危机来。

(四)保险业系统风险问题

保险行业自身存在的风险问题,可能会在金融危机中诱发更坏的危机链条传导现

象。外界学者认为,分红险等产品中投资功能和保障功能的比重失调、趸缴与期缴保费比重失调以及产品期限超短期化倾向等现象,值得警惕。更为严重的是,这种业务结构将可能导致在未来若干年后保险给付大幅增加,但其难以持续的增长却产生未来的现金流严重不足的流动性危机,甚至会严重危及公司的财务稳定性。

(五)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在现有体制中,地方政府一般向上一级政府负责,所以潜意识也会认为欠债也是为了国家欠债,但中央政府实际上并没有这样的财政预算。目前这种矛盾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仍然在积累中,而且正处于逐级向上汇集的状态,一旦中央政府在政治体制中做出一定的行政改革,则肯定会触及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很可能会演变出一波债务危机。

(六)房地产波动增大银行坏账

从近期的市场表现看,房地产市场已经处于高波动市场高风险阶段,房地产市场价格与政府政策的激烈碰撞,房地产风险问题都会向银行蔓延,向上游产业蔓延。如果未来的政策出现失误,那么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将很可能是引发金融危机的一个主要风险策源地。

(七)出资、出品型经济危机

中国经济增长中很大一部分主要由投资促成连带推动世界范围内各种原材料需求大幅度增长。当世界原材料价格节节攀升的时候,中国产品仍然以超低价格作为竞争手段,形成“高价买入、低价售出”的反常模式,这等于是在大幅度补贴其它国家的经济。显然,这些“劫贫济富”的形式严重损害中国利益的模式,也不可能长久。

另外,中国经济很大一部分由外贸出品的支撑。每年引进500多亿美元,支撑中国投资领域的半壁河山;高度依赖外贸,外贸依存度高达60%(而同一时期、美国、日本、印度、德国等国的外贸依存度为14%至20%);高度倚赖外债,中国外债猛增;如今,又高度依赖能源资源进口,这一切,使中国经济日益受制于人,危及中国经济独立自主。

(八)人民币汇率问题

人民币汇率如果进行幅度较大的调整,则极可能造成国内经济领域诸多危机因素的平衡被打破,许多经济领域的缺陷环节要作出必要性调整,从而极可能触发一系列的危机,造成在整个系统内的金融动荡。所以人民币汇率变动是一个很大的危机诱导因素。

金融危机的诊断及事后补救措施

经济危害的补救措施,最重要的是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补救只能是亡羊补牢式的,效果要差一些。物质极大丰富的人类社会,发展经济的目的在于追求财富的最大化和维持经济的良

性循环。若利用好货币的无限生产能力,是完全可以使经济平稳运行的。但是要看到要使货币不贬值,那要有雄厚的物质来支持。

国家对经济的垄断需要更新换代。国家的垄断要改变过去类似于私有资本的垄断那样的全面控制,改变方向为国家垄断不是完全为了追求财富,而是追求全面发展的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国家用货币及行政手段对经济的调控。国家参与市场的手段是国家不直接参与市场的生产、经营、销售,这些交给企业来做,而面临经济发展困难如泡沫式的剧烈的经济危机时,国家才运用垄断经济和调控经济的非常手段。国家对金融市场的参与要理性,金融市场因其特殊性,国家不能完全控制,只作为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对金融产品的操作,形成供求变化来引导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只要是商品得到消耗,经济危机将难以出现。国家是最大的消费者,特殊政策要起特殊作用。

理智分析与客观理解“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促发展”的内涵延展是摆脱危机困境的必由之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对中国短期的宏观经济数据会产生正面的影响,但无法改变中国经济的畸形发展模式。决定有效需求的因素有三个:现在有多少钱;预期以后能挣多少钱;钱的流动性偏好。所谓流动性偏好,就是说人倾向于以什么样的形式持有资产,是流动性强的现金、存款,还是流动性差的固定资产。

扩大内需的四种办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一是全民覆盖,二是改革社会保险支付制度,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社会保险补贴。政府负责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扩大保障型住房的覆盖范围。降低房价,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可以通过住房保障体系解决,降低房价包括但不限于开发商降价,改革土地财政、降息和税费减免也是降低房价的办法。降低教育费用。

提高人民收入可以从三方面实施:第一就是提高人民的劳动收入;第二是扩大人民收入来源渠道,比如财产性收入;第三是减少个人所得税。

十条扩大内需的政策。第一条,“加快建设保障型安居工程”,据说要花9000亿,根本上刺激内需的作用有限。第二条,“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对内需主要是短期刺激,主要作用还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方面。第 三条,“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对内需明显是短期刺激。第四条,“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它其中包括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可能会缓解看病难的问题,但看病贵的问题可能还是需要

医疗和药品定价体制的彻底改革;第五条,“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从内需方面来说,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和防护林,还是短期刺激,当然从环境保护方面来说是有必要的。第六条,“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这个跟刺激内需好像关系更不直接了。第七条,“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这个对内需的刺激还是短期的。第八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对农民,提高粮食收购价;对城市居民,提高低保和养老金标准。第九条,“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可以让企业在技术改造上投资更多,对内需的刺激也比较长效。第十条,“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就是鼓励银行贷款出去,这和上半年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限制贷款形成鲜明对比。

结论

总之,虚拟货币的推出与流通只是认识经济危机的次贷诱因的一种好的建议,它的目的是良性引导中国金融走上经济发展的正确轨道。而具体问题具体安排,深刻挖掘行业潜力,对症下药,因行施策才是根本。经济危机的复杂性不一言以蔽之,而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促发展只是目前的行之有效的策略,至于能否减轻金融危机的恶劣影响,使中国经济走上良性循环道路,那只能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对美国次按危机的再反思,网文

2.自曾晖.养虎为患的美国次级债.http://www.xindichan.com.cn/

3.策略研究报告:金融危机牵动商品市场.新浪财经/期货

4.刘国宏.加息对本年度股市的影响. http://blog.voc.com.cn/blog.php?do=showone&uid=2423&type=blog&itemid=9794

作者简介:

张问(1982-),女,湖北襄樊人,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方向:公司治理。


相关内容

  • 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温家宝)
  • 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 温家宝在剑桥大学演讲 尊敬的校长,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外边下着大雪,天气严寒,但是我的心是热的.我早已盼望在剑桥同老师.同学们见面,互相交流.现在正是金融危机的严冬季节,但是我看到年轻人,仿佛看到了春天,看到了光明和未来.因为我坚信,知识的力量,年轻人的勇气,是可以改变人的命运 ...

  • 我看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
  • 我看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 "大国""强国"?关于中国综合国力的话题,历来都会被世人推向世界论坛的顶端.中国经济虽然发展很快,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中国金融及信用体系不健全,外汇体系的单一,出口拉动型的经济结构, 房产拉动型经济结构 , 经济结构的低水平.高能耗,以 ...

  • 从信用传导途径看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 作者:蒋满霖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 2006年10期 一.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机制分析 20世纪50年代,普遍的通货膨胀使人们对凯恩斯的赤字财政政策产生了怀疑,同时也激发了对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重新探讨,信用可得性理论(Credit availability doctrine)由此而生.信用可得性理论是R ...

  • 从货币的演变看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 学号:1121109210 专业:历史学 姓名:张倩 任课教师:张祥云 摘要:货币,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商品生产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货币,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货币之一.它源远流长,三四千年的发展过程连绵不断,形成了具有东方色彩的中国货币体系,在世界古代货币史上独树一帜.货币是商业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反映 ...

  • 东西方看中国主权财富基金
  • 东西方看中国主权财富基金 摩立特集团发布2010 年1- 6 月<主权财富基金半年报>称,受世界经济形势好转的影响,全球主权财富基金在今年上半年的交易量和交易额比去年同期长涨一倍.而全球财富资金最主要的三个流向是金融服务(19 笔交易,74 亿美元).自然资源(16 笔交易,43 亿美元 ...

  • 英国工业革命崛起之路看中国
  • 浅析英国崛起对我国和平崛起之路的启示 摘要:英国的崛起,引领了世界强国涌现的潮流.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革命,再到现今发展态势,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由英国变为美国.大国崛起,这是历史发展呈现的趋势,也是当今国家追求的目标.我国已历经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和平崛起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那么,作为曾经一 ...

  • 从和谐社会的构建看中国当前的收入差距现状
  • 摘要: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及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在对中国收入差距的现状和原因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从公平和效率的角度,深入探讨中国收入差距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缩小中国的收入差距提供一些建议 ...

  • 以邻国为鉴可以避覆辙 从日本30年经济发展历程看中国未来
  • 俗话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所以人生在世,多去借鉴一下别的,多多思索一下,往往对于自己是有利的.这个道理,在国家层面上也是一样的,以他国为鉴,可以知道路,避免再掉进它们曾经掉经过的坑里.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和我们一海之隔,相爱相杀的老冤家:日本.可以说,进 ...

  • 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
  • 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 See China in the Light of Her Development ━━在剑桥大学的演讲 Speech at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2009年2月2日 WenJiabao Premier of 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