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用表的用法
一、如何使用万用表测算电动机的转速 在维修旧电动机时,若电动机铭牌不清楚,或者不能用测速表实测转速时,可采用下述方法来测算电动机的转速:
(1)拆开电动机的6个接线头,利用欧姆挡找出任意一相定子绕组。
(2)把万用表转换开关拨至直流电流最小毫安挡,两表笔分别接在该相绕组两端。
(3)将电动机转子慢慢地匀速转动一圈,看万用表指针左右摆动几次(由转子中的剩磁在定子绕组中感应出电动势,使毫安表指针偏转)。若摆动一次,说明电流正负变化一周期,就是二极电动机;若摆动两次,就是四极电动机;依次类推,就可以判断出电动机的磁极数。而电动机的同步转速n1是由磁极对数决定的,当电源频率f=50Hz时,若磁极对数为p ,则 式中n1-同步转速,r/min; p-磁极对数,二磁极为一对。
知道了同步转速,也就知道了电动机的大约转速,因为转子的转速是略低于同步转速n1的。例如对1kW 以下的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若测得其同步转速为1500r/min(4极),则其满载时的转速约为1420r/min。
二、万用表如何测电动机绕组接错、接地、短路和短路故障 断电情况下,用万用表电阻10K 档测量零线和火线对设备金属外壳或接地线的电阻,如果很小或为零说明已经短路。首先用万用表的电阻挡R ×10k Ω挡测量电动机接线柱对地的绝缘电阻,如果阻值很大,那么说明电动机没有接地;如果阻值很小,那么电动机绕组线圈或者引出线是接地的,也就是烧坏了的。另外,再用万用表电阻挡R ×1Ω挡测量接线柱每相绕组之间的电阻,如果电阻很小,并且三相阻值不相等,那么就说明绕组存在击穿现象;如果三相阻值相差不多,那么说明绕组还是好的。
(1)绕组接地 绕组与铁芯或与机壳绝缘破坏而造成的接地。
1) 故障现象:机壳带电、控制线路失控、绕组短路发热,致使电动机无法正常运行。
2) 产生原因:绕组受潮使绝缘电阻下降;电动机长期过载运行;有害气体腐蚀;金属异物侵入绕组内部损坏绝缘;重绕定子绕组时绝缘损坏碰铁芯;绕组端部碰机座端盖;定、转子摩擦引起绝缘灼伤;引出线绝缘损坏与壳体相碰;过电压(如雷击)使绝缘击穿。
3) 检查方法:
①观察法。通过目测绕组端部及线槽内绝缘物观察有无损伤和焦黑的痕迹,如有就是接地点。 ②万用表检查法。用万用表低阻挡检查,读数很小,则为接地。
③绝缘电阻表法。根据不同的等级选用不同的绝缘电阻表测量每相电阻的绝缘电阻,若读数为零,则表示该相绕组接地。但对电动机绝缘受潮或因事故而击穿,需依据经验判定,一般来说指针在“0”处摇摆不定时,可认为其具有一定的电阻值。
④试灯法。如果试灯亮,说明绕组接地,若发现某处伴有火花或冒烟,则该处为绕组接地故障点。若灯微亮,则绝缘有接地击穿。若灯不亮,但测试棒接地时也出现火花,说明绕组尚未击穿,只是严重受潮。也可用硬木在外壳的止口边缘轻敲,敲到某一处灯一灭一亮时,说明电流时通时断,则该处就是接地点。
⑤电流穿烧法。用一台调压变压器,接上电源后,接地点很快发热,绝缘物冒烟处即为接地
点。应特别注意小型电动机不得超过额定电流的两倍,时间不超过30s ;大电动机为额定电流的20%~50%或逐步增大电流,到接地点刚冒烟时立即断电。
⑥分组淘汰法。对于接地点在铁芯中且烧灼比较厉害,烧损的铜线与铁芯熔在一起。采用的方法是把接地的一相绕组分成两半,依此类推,最后找出接地点。
此外,还有高压试验法、磁针探索法、工频振动法等,此处不再一一介绍。
4) 处理方法:
①绕组受潮引起接地的应先进行烘干,当冷却到60~70℃时,浇上绝缘漆后再烘干。 ②绕组端部绝缘损坏时,在接地处重新进行绝缘处理,涂漆,再烘干。
③绕组接地点在槽内时,应重绕绕组或更换部分绕组元件。
最后应用不同的绝缘电阻表进行测量,满足技术要求即可。
(2)绕组短路 由于电动机电流过大、电源电压变动过大、单相运行、机械碰伤、制造不良等造成绝缘损坏所致,分绕组匝间短路、绕组间短路、绕组极间短路和绕组相间短路。
1) 故障现象:离子的磁场分布不均,三相电流不平衡而使电动机运行时振动和噪声加剧,严重时电动机不能起动,而在短路绕组中产生很大的短路电流,导致绕组迅速发热而烧毁。
2) 产生原因:电动机长期过载,使绝缘老化失去绝缘作用;嵌线时造成绝缘损坏;绕组受潮使绝缘电阻下降造成绝缘击穿;端部和层间绝缘材料没垫好或整形时损坏;端部连接线绝缘损坏;过电压或遭雷击使绝缘击穿;转子与定子绕组端部相互摩擦造成绝缘损坏;金属异物落入电动机内部和油污过多。
3) 检查方法:
①外部观察法。观察接线盒绕组端部有无烧焦,绕组过热后留下深褐色,并有臭味。
②探温检查法。空载运行20min (发现异常时应马上停止),用手背摸绕组各部分是否超过正常温度。
③通电实验法。用电流表测量,若某相电流过大,说明该相有短路处。
④电桥检查。测量各绕组直流电阻,一般相差不应超过5%以上,如超过,则电阻小的一相有短路故障。
⑤短路侦察器法。被测绕组有短路,则钢片就会产生振动。
⑥万用表或绝缘电阻表法。测任意两相绕组相间的绝缘电阻,若读数极小或为零,说明该两相绕组相间有短路。
⑦电压降法。把三绕组串联后通入低压安全交流电,测得读数小的一相有短路故障。
⑧电流法。电动机空载运行,先测量三相电流,在调换两相测量并对比,若不随电源调换而改变,较大电流的一相绕组有短路。
4) 短路处理方法:
①短路点在端部。可用绝缘材料将短路点隔开,也可重包绝缘线,再上漆烘干。 ②短路在线槽内。将其软化后,找出短路点修复,重新放入线槽后,再上漆烘干。
③对短路线匝数少于1/12的每相绕组,串联匝数时切断全部短路线,将导通部分连接,形成闭合回路,供应急使用。
绕组短路点匝数超过1/12时,要全部拆除重绕。
(3)绕组断路 由于焊接不良或使用腐蚀性焊剂,焊接后又未清除干净,就可能造成虚焊或松脱;受机械应力或碰撞时绕组短路;短路与接地故障也可使导线烧毁,在并绕的几根导线中有一根或几根导线短路时,另几根导线由于电流的增加而温度上升,引起绕组发热而断路。一般分为一相绕组端部断线、匝间短路、并联支路处断路、多根导线并绕中一根断路、转子断笼。
1) 故障现象:电动机不能起动,三相电流不平衡,有异常噪声或振动大,温升超过允许值或冒烟。
2) 产生原因:
①在检修和维护保养时碰断或制造质量问题。
②绕组各元件、极(相)组和绕组与引接线等接线头焊接不良,长期运行过热脱焊。 ③受机械力和电磁场力使绕组损伤或拉断。
④匝间或相间短路及接地造成绕组严重烧焦或熔断等。
3) 检查方法:
①观察法。断点大多数发生在绕组端部,看有无碰折、接头处有无脱焊。
②万用表法。利用电阻挡,对Y 接法的将一支表笔接在Y 的中心点上,另一支表笔依次接在三相绕组的首端,无穷大的一相为断路点;△接法的断开连接后,分别测每相绕组,无穷大的则为断路点。
③试灯法。方法同前,灯不亮的一相为断路。
④绝缘电阻表法。阻值趋向无穷大(即不为零值)的一相为断路点。
⑤电流表法。电动机在运行时,用电流表测三相电流,若三相电流不平衡、无短路现象,则电流较小的一相绕组有部分断路故障。
⑥电桥法。当电动机某一相电阻比其他两相电阻大时,说明该相绕组有部分断路故障。 ⑦电流平衡法。对于Y 接法的,可将三相绕组并联后,通入低电压大电流的交流电,如果三相绕组中的电流相差大于10%,则电流小的一端为断路;对于△形接法的,先将定子绕组的一个接点拆开,再逐相通入低电压大电流,其中电流小的一相为断路。
⑧断笼侦察器检查法。检查时,如果转子断笼,则毫伏表的读数应减小。
4) 断路处理方法:
①断路在端部时,连接好后焊牢,包上绝缘材料,套上绝缘管,绑扎好,再烘干。 ②绕组由于匝间、相间短路和接地等原因而造成绕组严重烧焦的一般应更换新绕组。
③对断路点在槽内的,属少量断点的作应急处理,采用分组淘汰法找出断点,并在绕组断部将其连接好并绝缘合格后使用。
④对笼型转子断笼的可采用焊接法、冷接法或换条法修复。
(4)绕组接错 绕组接错造成不完整的旋转磁场,致使起动困难、三相电流不平衡、噪声大等,严重时若不及时处理会烧坏绕组。主要有下列几种情况:某极相中一只或几只线圈嵌反或头尾接错;极(相)组接反;某相绕组接反;多路并联绕组支路接错;△、Y 接法错误。
1) 故障现象:电动机不能起动、空载电流过大或不平衡过大、温升太快或有剧烈振动并有很大的噪声、烧断熔丝等现象。
2) 产生原因:误将△接法接成Y 接法;维修保养时三相绕组有一相首尾接反;减压起动是抽头位置选择不合适或内部接线错误;新电动机在下线时,绕组连接错误;旧电动机出头判断不对。
3) 检修方法:
①滚珠法。如滚珠沿定子内圆周表面旋转滚动,说明正确,否则绕组有接错现象。
②指南针法。如果绕组没有接错,则在一相绕组中,指南针经过相邻的极(相)组时,所指的极性应相反,在三相绕组中相邻的不同相的极(相)组也相反;如极性方向不变,说明有一极(相)组反接;若指向不定,则相组内有反接的线圈。
③万用表电压法。按接线图,如果两次测量电压表均无指示,或一次有读数、一次没有读数,说明绕组有接反处。
④常见的还有干电池法、毫安表剩磁法、电动机转向法等。
4) 处理方法:
①一个线圈或线圈组接反,则空载电流有较大的不平衡,应进厂返修。
②引出线错误的应正确判断首尾后重新连接。
③减压起动接错的应对照接线图或原理图,认真校对重新接线。
④新电动机下线或重接新绕组后接线错误的,应送厂返修。
⑤定子绕组一相接反时,接反的一相电流特别大,可根据这个特点查找故障并进行维修。 ⑥把Y 接法接成△接法或匝数不够,则空载电流大,应及时更正。三相异步电动机六个引出线的相同端头用干电池和万用表判别。
三、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电容好坏方法 测电容:用电阻档,根据电容容量选择适当的量程,并注意测量时对于电解电容黑表笔要接电容正极。
①、估测微波法级电容容量的大小:可凭经验或参照相同容量的标准电容,根据指针摆动的最大幅度来判定。所参照的电容不必耐压值也一样,只要容量相同即可,例如估测一个100μF/250V的电容可用一个100μF/25V的电容来参照,只要它们指针摆动最大幅度一样,即可断定容量一样。
②、估测皮法级电容容量大小:要用R×10kΩ档,但只能测到1000pF 以上的电容。对1000pF 或稍大一点的电容,只要表针稍有摆动,即可认为容量了。
③、测电容是否漏电:对一千微法以上的电容,可先用R×10Ω档将其快速充电,并初步估测电容容量,然后改到R×1kΩ档继续测一会儿,这时指针不应回返,而应停在或十分接近∞处,否则就是有漏电现象。对一些几十微法以下的定时或振荡电容(比如彩电开关电源的振荡电容),对其漏电特性要求非常高,只要稍有漏电就不能用,这时可在R×1kΩ档充完电后再改用R×10kΩ档继续测量,同样表针应停在∞处而不应回返。
万用表电阻档测电容为什么用不同量程:
用万用表测量电容,是利用电容通过电阻充放电原理,冲放电时间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以便于观察,万用表低电阻档内阻小,对电容充放电速度快,适合测量大电容;万用表高电阻档内阻大,对电容充放电速度慢,适合测量小电容。另外一个原因是有些电容容量很大,漏电也很大,比如电解电容,这时如果用高电阻档测量电容,电容充电时间长不说,还容易误判。
数字万用表测电阻原理和模拟万用表测量电阻原理有什么不同
数字万用表测量电阻时,通常会输出一个电流,那么在这个电流两端就会有一个压降,再通过AD 转换器采集这个电压,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送单片机于是向设定好的标准进行对比计算,所以数字万用表的电阻档有很多,每个挡的输出电流都不同,通常测量电阻值越大,输出的电流越小,这是为了保证电压既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便于测量。而模拟万用表内部有一个直流电源,将这个直流电源加在被测电阻上,电阻上就会有电流流过,这个电流会通过万用表内部的一个电流线圈流回电源负极,;同时万用表还有一个电压线圈回路与被测电阻和电流线圈所构成的回路并联,这两个两个线圈结构上相互垂直,所以产生的磁场方向也相互垂直。被测电阻越大,电流线圈上流过的电流越小,磁场越弱,指针就会在磁场作用下,偏向电压线圈的一边,表计上的刻度对应的就是高阻值;相反,电阻越小,电流越大,指针就会偏向电流线圈的的一边,表计上的刻度对应的就是低阻值
万用表的用法
一、如何使用万用表测算电动机的转速 在维修旧电动机时,若电动机铭牌不清楚,或者不能用测速表实测转速时,可采用下述方法来测算电动机的转速:
(1)拆开电动机的6个接线头,利用欧姆挡找出任意一相定子绕组。
(2)把万用表转换开关拨至直流电流最小毫安挡,两表笔分别接在该相绕组两端。
(3)将电动机转子慢慢地匀速转动一圈,看万用表指针左右摆动几次(由转子中的剩磁在定子绕组中感应出电动势,使毫安表指针偏转)。若摆动一次,说明电流正负变化一周期,就是二极电动机;若摆动两次,就是四极电动机;依次类推,就可以判断出电动机的磁极数。而电动机的同步转速n1是由磁极对数决定的,当电源频率f=50Hz时,若磁极对数为p ,则 式中n1-同步转速,r/min; p-磁极对数,二磁极为一对。
知道了同步转速,也就知道了电动机的大约转速,因为转子的转速是略低于同步转速n1的。例如对1kW 以下的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若测得其同步转速为1500r/min(4极),则其满载时的转速约为1420r/min。
二、万用表如何测电动机绕组接错、接地、短路和短路故障 断电情况下,用万用表电阻10K 档测量零线和火线对设备金属外壳或接地线的电阻,如果很小或为零说明已经短路。首先用万用表的电阻挡R ×10k Ω挡测量电动机接线柱对地的绝缘电阻,如果阻值很大,那么说明电动机没有接地;如果阻值很小,那么电动机绕组线圈或者引出线是接地的,也就是烧坏了的。另外,再用万用表电阻挡R ×1Ω挡测量接线柱每相绕组之间的电阻,如果电阻很小,并且三相阻值不相等,那么就说明绕组存在击穿现象;如果三相阻值相差不多,那么说明绕组还是好的。
(1)绕组接地 绕组与铁芯或与机壳绝缘破坏而造成的接地。
1) 故障现象:机壳带电、控制线路失控、绕组短路发热,致使电动机无法正常运行。
2) 产生原因:绕组受潮使绝缘电阻下降;电动机长期过载运行;有害气体腐蚀;金属异物侵入绕组内部损坏绝缘;重绕定子绕组时绝缘损坏碰铁芯;绕组端部碰机座端盖;定、转子摩擦引起绝缘灼伤;引出线绝缘损坏与壳体相碰;过电压(如雷击)使绝缘击穿。
3) 检查方法:
①观察法。通过目测绕组端部及线槽内绝缘物观察有无损伤和焦黑的痕迹,如有就是接地点。 ②万用表检查法。用万用表低阻挡检查,读数很小,则为接地。
③绝缘电阻表法。根据不同的等级选用不同的绝缘电阻表测量每相电阻的绝缘电阻,若读数为零,则表示该相绕组接地。但对电动机绝缘受潮或因事故而击穿,需依据经验判定,一般来说指针在“0”处摇摆不定时,可认为其具有一定的电阻值。
④试灯法。如果试灯亮,说明绕组接地,若发现某处伴有火花或冒烟,则该处为绕组接地故障点。若灯微亮,则绝缘有接地击穿。若灯不亮,但测试棒接地时也出现火花,说明绕组尚未击穿,只是严重受潮。也可用硬木在外壳的止口边缘轻敲,敲到某一处灯一灭一亮时,说明电流时通时断,则该处就是接地点。
⑤电流穿烧法。用一台调压变压器,接上电源后,接地点很快发热,绝缘物冒烟处即为接地
点。应特别注意小型电动机不得超过额定电流的两倍,时间不超过30s ;大电动机为额定电流的20%~50%或逐步增大电流,到接地点刚冒烟时立即断电。
⑥分组淘汰法。对于接地点在铁芯中且烧灼比较厉害,烧损的铜线与铁芯熔在一起。采用的方法是把接地的一相绕组分成两半,依此类推,最后找出接地点。
此外,还有高压试验法、磁针探索法、工频振动法等,此处不再一一介绍。
4) 处理方法:
①绕组受潮引起接地的应先进行烘干,当冷却到60~70℃时,浇上绝缘漆后再烘干。 ②绕组端部绝缘损坏时,在接地处重新进行绝缘处理,涂漆,再烘干。
③绕组接地点在槽内时,应重绕绕组或更换部分绕组元件。
最后应用不同的绝缘电阻表进行测量,满足技术要求即可。
(2)绕组短路 由于电动机电流过大、电源电压变动过大、单相运行、机械碰伤、制造不良等造成绝缘损坏所致,分绕组匝间短路、绕组间短路、绕组极间短路和绕组相间短路。
1) 故障现象:离子的磁场分布不均,三相电流不平衡而使电动机运行时振动和噪声加剧,严重时电动机不能起动,而在短路绕组中产生很大的短路电流,导致绕组迅速发热而烧毁。
2) 产生原因:电动机长期过载,使绝缘老化失去绝缘作用;嵌线时造成绝缘损坏;绕组受潮使绝缘电阻下降造成绝缘击穿;端部和层间绝缘材料没垫好或整形时损坏;端部连接线绝缘损坏;过电压或遭雷击使绝缘击穿;转子与定子绕组端部相互摩擦造成绝缘损坏;金属异物落入电动机内部和油污过多。
3) 检查方法:
①外部观察法。观察接线盒绕组端部有无烧焦,绕组过热后留下深褐色,并有臭味。
②探温检查法。空载运行20min (发现异常时应马上停止),用手背摸绕组各部分是否超过正常温度。
③通电实验法。用电流表测量,若某相电流过大,说明该相有短路处。
④电桥检查。测量各绕组直流电阻,一般相差不应超过5%以上,如超过,则电阻小的一相有短路故障。
⑤短路侦察器法。被测绕组有短路,则钢片就会产生振动。
⑥万用表或绝缘电阻表法。测任意两相绕组相间的绝缘电阻,若读数极小或为零,说明该两相绕组相间有短路。
⑦电压降法。把三绕组串联后通入低压安全交流电,测得读数小的一相有短路故障。
⑧电流法。电动机空载运行,先测量三相电流,在调换两相测量并对比,若不随电源调换而改变,较大电流的一相绕组有短路。
4) 短路处理方法:
①短路点在端部。可用绝缘材料将短路点隔开,也可重包绝缘线,再上漆烘干。 ②短路在线槽内。将其软化后,找出短路点修复,重新放入线槽后,再上漆烘干。
③对短路线匝数少于1/12的每相绕组,串联匝数时切断全部短路线,将导通部分连接,形成闭合回路,供应急使用。
绕组短路点匝数超过1/12时,要全部拆除重绕。
(3)绕组断路 由于焊接不良或使用腐蚀性焊剂,焊接后又未清除干净,就可能造成虚焊或松脱;受机械应力或碰撞时绕组短路;短路与接地故障也可使导线烧毁,在并绕的几根导线中有一根或几根导线短路时,另几根导线由于电流的增加而温度上升,引起绕组发热而断路。一般分为一相绕组端部断线、匝间短路、并联支路处断路、多根导线并绕中一根断路、转子断笼。
1) 故障现象:电动机不能起动,三相电流不平衡,有异常噪声或振动大,温升超过允许值或冒烟。
2) 产生原因:
①在检修和维护保养时碰断或制造质量问题。
②绕组各元件、极(相)组和绕组与引接线等接线头焊接不良,长期运行过热脱焊。 ③受机械力和电磁场力使绕组损伤或拉断。
④匝间或相间短路及接地造成绕组严重烧焦或熔断等。
3) 检查方法:
①观察法。断点大多数发生在绕组端部,看有无碰折、接头处有无脱焊。
②万用表法。利用电阻挡,对Y 接法的将一支表笔接在Y 的中心点上,另一支表笔依次接在三相绕组的首端,无穷大的一相为断路点;△接法的断开连接后,分别测每相绕组,无穷大的则为断路点。
③试灯法。方法同前,灯不亮的一相为断路。
④绝缘电阻表法。阻值趋向无穷大(即不为零值)的一相为断路点。
⑤电流表法。电动机在运行时,用电流表测三相电流,若三相电流不平衡、无短路现象,则电流较小的一相绕组有部分断路故障。
⑥电桥法。当电动机某一相电阻比其他两相电阻大时,说明该相绕组有部分断路故障。 ⑦电流平衡法。对于Y 接法的,可将三相绕组并联后,通入低电压大电流的交流电,如果三相绕组中的电流相差大于10%,则电流小的一端为断路;对于△形接法的,先将定子绕组的一个接点拆开,再逐相通入低电压大电流,其中电流小的一相为断路。
⑧断笼侦察器检查法。检查时,如果转子断笼,则毫伏表的读数应减小。
4) 断路处理方法:
①断路在端部时,连接好后焊牢,包上绝缘材料,套上绝缘管,绑扎好,再烘干。 ②绕组由于匝间、相间短路和接地等原因而造成绕组严重烧焦的一般应更换新绕组。
③对断路点在槽内的,属少量断点的作应急处理,采用分组淘汰法找出断点,并在绕组断部将其连接好并绝缘合格后使用。
④对笼型转子断笼的可采用焊接法、冷接法或换条法修复。
(4)绕组接错 绕组接错造成不完整的旋转磁场,致使起动困难、三相电流不平衡、噪声大等,严重时若不及时处理会烧坏绕组。主要有下列几种情况:某极相中一只或几只线圈嵌反或头尾接错;极(相)组接反;某相绕组接反;多路并联绕组支路接错;△、Y 接法错误。
1) 故障现象:电动机不能起动、空载电流过大或不平衡过大、温升太快或有剧烈振动并有很大的噪声、烧断熔丝等现象。
2) 产生原因:误将△接法接成Y 接法;维修保养时三相绕组有一相首尾接反;减压起动是抽头位置选择不合适或内部接线错误;新电动机在下线时,绕组连接错误;旧电动机出头判断不对。
3) 检修方法:
①滚珠法。如滚珠沿定子内圆周表面旋转滚动,说明正确,否则绕组有接错现象。
②指南针法。如果绕组没有接错,则在一相绕组中,指南针经过相邻的极(相)组时,所指的极性应相反,在三相绕组中相邻的不同相的极(相)组也相反;如极性方向不变,说明有一极(相)组反接;若指向不定,则相组内有反接的线圈。
③万用表电压法。按接线图,如果两次测量电压表均无指示,或一次有读数、一次没有读数,说明绕组有接反处。
④常见的还有干电池法、毫安表剩磁法、电动机转向法等。
4) 处理方法:
①一个线圈或线圈组接反,则空载电流有较大的不平衡,应进厂返修。
②引出线错误的应正确判断首尾后重新连接。
③减压起动接错的应对照接线图或原理图,认真校对重新接线。
④新电动机下线或重接新绕组后接线错误的,应送厂返修。
⑤定子绕组一相接反时,接反的一相电流特别大,可根据这个特点查找故障并进行维修。 ⑥把Y 接法接成△接法或匝数不够,则空载电流大,应及时更正。三相异步电动机六个引出线的相同端头用干电池和万用表判别。
三、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电容好坏方法 测电容:用电阻档,根据电容容量选择适当的量程,并注意测量时对于电解电容黑表笔要接电容正极。
①、估测微波法级电容容量的大小:可凭经验或参照相同容量的标准电容,根据指针摆动的最大幅度来判定。所参照的电容不必耐压值也一样,只要容量相同即可,例如估测一个100μF/250V的电容可用一个100μF/25V的电容来参照,只要它们指针摆动最大幅度一样,即可断定容量一样。
②、估测皮法级电容容量大小:要用R×10kΩ档,但只能测到1000pF 以上的电容。对1000pF 或稍大一点的电容,只要表针稍有摆动,即可认为容量了。
③、测电容是否漏电:对一千微法以上的电容,可先用R×10Ω档将其快速充电,并初步估测电容容量,然后改到R×1kΩ档继续测一会儿,这时指针不应回返,而应停在或十分接近∞处,否则就是有漏电现象。对一些几十微法以下的定时或振荡电容(比如彩电开关电源的振荡电容),对其漏电特性要求非常高,只要稍有漏电就不能用,这时可在R×1kΩ档充完电后再改用R×10kΩ档继续测量,同样表针应停在∞处而不应回返。
万用表电阻档测电容为什么用不同量程:
用万用表测量电容,是利用电容通过电阻充放电原理,冲放电时间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以便于观察,万用表低电阻档内阻小,对电容充放电速度快,适合测量大电容;万用表高电阻档内阻大,对电容充放电速度慢,适合测量小电容。另外一个原因是有些电容容量很大,漏电也很大,比如电解电容,这时如果用高电阻档测量电容,电容充电时间长不说,还容易误判。
数字万用表测电阻原理和模拟万用表测量电阻原理有什么不同
数字万用表测量电阻时,通常会输出一个电流,那么在这个电流两端就会有一个压降,再通过AD 转换器采集这个电压,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送单片机于是向设定好的标准进行对比计算,所以数字万用表的电阻档有很多,每个挡的输出电流都不同,通常测量电阻值越大,输出的电流越小,这是为了保证电压既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便于测量。而模拟万用表内部有一个直流电源,将这个直流电源加在被测电阻上,电阻上就会有电流流过,这个电流会通过万用表内部的一个电流线圈流回电源负极,;同时万用表还有一个电压线圈回路与被测电阻和电流线圈所构成的回路并联,这两个两个线圈结构上相互垂直,所以产生的磁场方向也相互垂直。被测电阻越大,电流线圈上流过的电流越小,磁场越弱,指针就会在磁场作用下,偏向电压线圈的一边,表计上的刻度对应的就是高阻值;相反,电阻越小,电流越大,指针就会偏向电流线圈的的一边,表计上的刻度对应的就是低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