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的艺术表达

小小说的艺术表达小小说的艺术表达秦德龙  “小小说是平民艺术”,这是杨晓敏先生为中国文学事业做出的理论贡献。这一理论的意义在于,有了理论基础,小小说事业将步入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拒绝“象牙塔”、远离“贵族化写作”,小小说更加成熟了,更加贴近大众了,更加符合先进文化扎根于平民阅读的时代要求了。  平民艺术是什么?就是平民百姓喜闻乐见,大多数人能参与,并乐在其中。这是小小说繁荣的一个最简单的理由。简单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小小说做到了。小小说作者,来自于各行各业,大多生活在社会的基层,对社会脉搏感受得最为灵敏,通过精短小说的样式表达心声,是他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当然,专业作家涉足小小说,也并非是要放弃高雅,而是生命的感受需要用小小说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小小说既不是快餐文化,也不是文学盛宴,它就象居家过日子,是有滋有味的一日三餐。一个生活质量高尚的人,对自己的一日三餐是马虎不得的,因为,毕竟是喂自己的脑袋,获得应有的营养。  这也是为什么有一批作家要专门操持小小说的原因,小小说有可持续开发的阅读市场。同时,这也是文学爱好者通过小小说之门进入文学殿堂的动因,业余作者的选向很重要,它决定了成功的可能。这又是小小说能在平民中得到普及的缘由,小小说是一种类似于“科普”的大众文化活动,参加者都可以找到让自己飞翔的天空。小小说的繁荣,使得一批又一批作家脱颖而出,也催生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走向精神家园。“平民艺术论”,是小小说生生不息的源泉,是小小说活的灵魂。  作为小说家族的一员,小小说的艺术形式又当如何表达呢?愚以为,小小说作家首先要有平民意识,以平民的视角写作,以平民的心态表达,而不是居高临下地宣称“为老百姓写作”。作家与读者是平等的。许多时候,作家并不比读者高明。作家的任何漏洞或瑕疵,绝逃不过读者的眼睛。不要以为作家是读者的导师,更不要以为读者浑沌未开。杨晓敏先生说:小小说是“让普通人长智慧”,指的是一种文化交流,是作者和读者之间心灵感应的对接。小小说作家是平民中的一份子,是作为平民身份来写作的。这应该说是“平民艺术”的重要支撑点。  小小说以亲近平民而将艺术的种子播入读者的心田,最终成长为茂盛的文学风景。亲近平民,就是要让读者喜欢阅读我们的作品。亦即汤吉夫先生所说的“前提是:要好读,要能产生阅读的愉悦,然后,再谈其他。”(见《微型小说选刊》2006年第8期)作家应以交朋友的心态,同读者对话、交流。语言,是文学作品的第一个关口。作品的语言亲切迷人,与读者有亲和力,读者才会一路看下去。否则,出现阅读障碍,读者就会丧失阅读兴趣,就会去寻找更“好玩”的风景。这怨不得读者,只能怨作者。小小说作家中,我比较喜欢谢志强、滕刚、侯德云、赵文辉等人的语言风格,读来上口,上瘾,弃之不忍。他们的语言,除了好读之外,还富有很强的艺术张力。没有语言,就没有作品。语言营造的是一种迷人的语境。他们往往是用语境来诱惑读者的,他们很善于将读者诱骗到色彩缤纷的陷阱里。  当然,还有平民智慧。“让普通人长智慧”,是“平民艺术论”的阳光工程。没有这个光源,小小说很难让人眼睛发亮。读者买杂志,读小小说,就是想看看这个窗口有哪些“隐喻”(滕刚语),有多少“圆的正方形”(侯德云语)……总之,读者就是想让小小说这个朋友,告诉他未知世界的样子,告诉他梦境里的色彩,告诉他怎样把敌人变成朋友,告诉他如何将蚂蚁当成大象。谁不想变得聪明起来呢?就是原本聪明的人,也想变得更聪明。没人愿意当傻瓜。许多人和小小说交了朋友,就是感觉自己和从前不一样了,就是眉心中长出一只慧眼了,或者说,开天目了。这就是小小说的魅力所在。要不然,买小小说杂志有什么用?不如买一份报纸,读社论,读大道理,读好人好事,读花边新闻。但买了报纸,肯定上当。又拐回来找小小说,读小小说,边读边乐,爱不释手。读者是这样喜爱小小说,因为喜爱小小说,而喜爱小小说作家。小小说作家呢,千万不要沾沾自喜,不要以为自己是中国的欧·亨利、星新一、卡夫卡、契可夫……须知,用智慧和读者交流,是一项很复杂的劳动,很艰巨的劳动。前面说过,读者往往比作者聪明。作品如果不能让读者产生心灵的震撼,不能让读者得到点什么,就意味着作家的失败。因而,向读者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名著学习,是作家的必修课。从这个角度说,作家有理由表现得比读者聪明些。否则,读者不会买帐。  小小说艺术形式的表达有多种多样。建国以来,数以百计的成名作家做过许多成功的探索,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越来越多的文学理论研究者在密切关注、研究这一充满生机的小说文体。窃以为,当下的热点是如何让更多的受众接受这个可爱的小弟弟(南丁称“英俊少年)。文体实验是一方面,坚持和固守也是一方面。两方面的结合点,还在于可读性。雅俗共赏是很难的,但落脚点仍然是汤吉夫先生所说的“好读”。好读,除了语言要素外,接下来的就是细节、情节了。细节真实而独特,一定能打动人心。情节引人入胜,一定能抓牢眼球。细节是真实的,情节是虚构的。虚虚实实,弄真成假(绝不是弄假成真),作品就会长翅膀飞起来,飞进自由王国。平实的作品是没有出路的。散淡的作品是缺乏震撼力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家要敢于虚构,敢于荒诞、敢于离奇,敢于反常规。换言之,出奇制胜,是小小说不败的法则。凡绝招、绝句、绝妙细节、奇思妙想,都可能会出奇制胜。如邵宝健的《永远的门》、相裕亭的《威风》、吴万夫的《我欠王鸽一枚蛋》,都有绝妙的东西在其中。大千世界,人生百态,小小说的写作资源极其丰富,就看我们怎样把它写绝,把它挖出酒来。

小小说的艺术表达小小说的艺术表达秦德龙  “小小说是平民艺术”,这是杨晓敏先生为中国文学事业做出的理论贡献。这一理论的意义在于,有了理论基础,小小说事业将步入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拒绝“象牙塔”、远离“贵族化写作”,小小说更加成熟了,更加贴近大众了,更加符合先进文化扎根于平民阅读的时代要求了。  平民艺术是什么?就是平民百姓喜闻乐见,大多数人能参与,并乐在其中。这是小小说繁荣的一个最简单的理由。简单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小小说做到了。小小说作者,来自于各行各业,大多生活在社会的基层,对社会脉搏感受得最为灵敏,通过精短小说的样式表达心声,是他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当然,专业作家涉足小小说,也并非是要放弃高雅,而是生命的感受需要用小小说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小小说既不是快餐文化,也不是文学盛宴,它就象居家过日子,是有滋有味的一日三餐。一个生活质量高尚的人,对自己的一日三餐是马虎不得的,因为,毕竟是喂自己的脑袋,获得应有的营养。  这也是为什么有一批作家要专门操持小小说的原因,小小说有可持续开发的阅读市场。同时,这也是文学爱好者通过小小说之门进入文学殿堂的动因,业余作者的选向很重要,它决定了成功的可能。这又是小小说能在平民中得到普及的缘由,小小说是一种类似于“科普”的大众文化活动,参加者都可以找到让自己飞翔的天空。小小说的繁荣,使得一批又一批作家脱颖而出,也催生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走向精神家园。“平民艺术论”,是小小说生生不息的源泉,是小小说活的灵魂。  作为小说家族的一员,小小说的艺术形式又当如何表达呢?愚以为,小小说作家首先要有平民意识,以平民的视角写作,以平民的心态表达,而不是居高临下地宣称“为老百姓写作”。作家与读者是平等的。许多时候,作家并不比读者高明。作家的任何漏洞或瑕疵,绝逃不过读者的眼睛。不要以为作家是读者的导师,更不要以为读者浑沌未开。杨晓敏先生说:小小说是“让普通人长智慧”,指的是一种文化交流,是作者和读者之间心灵感应的对接。小小说作家是平民中的一份子,是作为平民身份来写作的。这应该说是“平民艺术”的重要支撑点。  小小说以亲近平民而将艺术的种子播入读者的心田,最终成长为茂盛的文学风景。亲近平民,就是要让读者喜欢阅读我们的作品。亦即汤吉夫先生所说的“前提是:要好读,要能产生阅读的愉悦,然后,再谈其他。”(见《微型小说选刊》2006年第8期)作家应以交朋友的心态,同读者对话、交流。语言,是文学作品的第一个关口。作品的语言亲切迷人,与读者有亲和力,读者才会一路看下去。否则,出现阅读障碍,读者就会丧失阅读兴趣,就会去寻找更“好玩”的风景。这怨不得读者,只能怨作者。小小说作家中,我比较喜欢谢志强、滕刚、侯德云、赵文辉等人的语言风格,读来上口,上瘾,弃之不忍。他们的语言,除了好读之外,还富有很强的艺术张力。没有语言,就没有作品。语言营造的是一种迷人的语境。他们往往是用语境来诱惑读者的,他们很善于将读者诱骗到色彩缤纷的陷阱里。  当然,还有平民智慧。“让普通人长智慧”,是“平民艺术论”的阳光工程。没有这个光源,小小说很难让人眼睛发亮。读者买杂志,读小小说,就是想看看这个窗口有哪些“隐喻”(滕刚语),有多少“圆的正方形”(侯德云语)……总之,读者就是想让小小说这个朋友,告诉他未知世界的样子,告诉他梦境里的色彩,告诉他怎样把敌人变成朋友,告诉他如何将蚂蚁当成大象。谁不想变得聪明起来呢?就是原本聪明的人,也想变得更聪明。没人愿意当傻瓜。许多人和小小说交了朋友,就是感觉自己和从前不一样了,就是眉心中长出一只慧眼了,或者说,开天目了。这就是小小说的魅力所在。要不然,买小小说杂志有什么用?不如买一份报纸,读社论,读大道理,读好人好事,读花边新闻。但买了报纸,肯定上当。又拐回来找小小说,读小小说,边读边乐,爱不释手。读者是这样喜爱小小说,因为喜爱小小说,而喜爱小小说作家。小小说作家呢,千万不要沾沾自喜,不要以为自己是中国的欧·亨利、星新一、卡夫卡、契可夫……须知,用智慧和读者交流,是一项很复杂的劳动,很艰巨的劳动。前面说过,读者往往比作者聪明。作品如果不能让读者产生心灵的震撼,不能让读者得到点什么,就意味着作家的失败。因而,向读者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名著学习,是作家的必修课。从这个角度说,作家有理由表现得比读者聪明些。否则,读者不会买帐。  小小说艺术形式的表达有多种多样。建国以来,数以百计的成名作家做过许多成功的探索,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越来越多的文学理论研究者在密切关注、研究这一充满生机的小说文体。窃以为,当下的热点是如何让更多的受众接受这个可爱的小弟弟(南丁称“英俊少年)。文体实验是一方面,坚持和固守也是一方面。两方面的结合点,还在于可读性。雅俗共赏是很难的,但落脚点仍然是汤吉夫先生所说的“好读”。好读,除了语言要素外,接下来的就是细节、情节了。细节真实而独特,一定能打动人心。情节引人入胜,一定能抓牢眼球。细节是真实的,情节是虚构的。虚虚实实,弄真成假(绝不是弄假成真),作品就会长翅膀飞起来,飞进自由王国。平实的作品是没有出路的。散淡的作品是缺乏震撼力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家要敢于虚构,敢于荒诞、敢于离奇,敢于反常规。换言之,出奇制胜,是小小说不败的法则。凡绝招、绝句、绝妙细节、奇思妙想,都可能会出奇制胜。如邵宝健的《永远的门》、相裕亭的《威风》、吴万夫的《我欠王鸽一枚蛋》,都有绝妙的东西在其中。大千世界,人生百态,小小说的写作资源极其丰富,就看我们怎样把它写绝,把它挖出酒来。


相关内容

  • 高考小说阅读有关知识点
  • 高考小说阅读有关知识点高考阅读 2012-12-05 0955 5d56b7b40102e1mb高考小说阅读有关知识点小说三要素 1.人物 2.情节 3.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考点分析 小说考查着重从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情节.高潮.结尾等方面设题 考查.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 ...

  • 浅论鲁迅小说的结尾艺术
  • 浅论鲁迅小说的结尾艺术 涟源工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刘红权 [摘要]含蓄式结尾就是把全文丰富的思想感情凝聚于含蓄深刻的语言中,不直言文章的主旨,给读者留下思考想像的空间,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从而意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鲁迅小说语言,凝练含蓄,言简意丰.其描写人物的语言,笔墨俭省,而内涵丰富.其议论性 ...

  • 论雨果长篇小说的冲突艺术美
  • 论雨果长篇小说的冲突艺术美 作者:张文波 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09期 摘 要: 冲突艺术美是重要的文艺美学形态,雨果的长篇小说充分表现了冲突艺术美.<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经典的三部长篇小说,在这三部小说中作者用三种 ...

  • 高考短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 短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一.小说的基本知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 ...

  • 大学写作课回顾与总结 期末复习
  • 写作课回顾与总结 第一讲 绪论:关于写作 一.什么是写作:就其过程而言,可以简单理解为通过记写活动来制作文字产品:从形式上看,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记写思维成果的行为活动:从本质上说,写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和表达,也是为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进行精神生产的创造性劳动过程. 现代写作特性 一:个体创造性(创 ...

  • 文化的反思和平的呼唤
  • 美国编剧迈克尔·布莱克的小说<与狼共舞>不仅对印第安人形象做了历史的拨正,而且在对印第安人的正面描绘中体现了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反思.题名<与狼共舞>象征了印第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邓巴与印第安人共荣共存.理想的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关系.对人类文明发展道路.对民族 ...

  • 从影片[乱世佳人]看电影与文学著作之间的差异.共性及发展
  • 一. 影片<乱世佳人>的创作背景 美国制作电影<乱世佳人>改编自玛格丽特・米歇尔的长篇小说<飘>.全长共3小时45分钟,共分作上.下两部,以其恢弘的气势以及对于原著人物与内涵的精准表现表达出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动乱社会现实,上映时一举拿下多个奥斯卡奖项,时至今日依 ...

  • 白马就是白马--
  • 作者:周政保 当代作家评论 1998年08期 在<旧址·后记>中,李锐提及了著名的"白马非马"论.公孙龙的观点虽有"辩者之囿"的嫌疑,但两千多年来,它还是被流传下来了.其中的魅力,自然不可轻慢. 李锐写道:"白马非马.白马真的不是马?那红 ...

  • 小说阅读技巧
  • 四.高考小说常见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1."人物形象"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等),分析人物的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