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规律

《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规律》--陈丽娜

普通话的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声调,当多个音节连续发出时,一些音节的调值因为受到后面音节声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变调”。变调主要分为上声变调和“一”、“不”变调,其中又以上声变调最为复杂。

上声音节的调值为[214],发音时开头调值略降,中间调值低平,末尾调值又有短促上升。当它处于其他音节之前时,为了缩短发音过程,它会变得或升或降,不是把开头的下降部分挤掉,就是把末尾的上升部分挤掉,从而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变调。为此,上声音节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前都会产生变调。经过查阅历史文献,结合教学测试实践,本人认为上声变调的规律可以简单归纳为6句话:“单念末尾不变调,上上相连变[35],上加非上变半上;上轻相连看轻声,三上相连看结构,多上相连看断句。”

一、“单念末尾不变调”。

即当上声音节单念,或处在词语、句子的末尾时,上声音节才保持本调[214]不变。如:“小、有;铅笔、泪水;给我一杯水。”这条规律相对简单,学员在例举讲解、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以比较迅速地掌握上声音节保持本调的位置和规律。由于上声音节保持本调的机会很少,教学中必须提醒学员不要养成遇到上声音节就下意识地发出[214]调值的习惯,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牢牢掌握其他几条变调规律,为正确判断调值打好基础。

二、“上上相连变[35]”。

即当两个上声音节相连时,前一个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35],第二个上声音节则不变调。如“土改”听上去象“涂改”;“雨水”听上去象“鱼水”;“买马”听上去象“埋马”;“百米”听上去象“白米”;“好米”听上去象“毫米”,等等。为了让学员更好地理解这种变调,教学中也可以使用上述词语对比的方式来进行。通过对比朗读,学员能够很自然也很容易地理解和接受这条规律。必须注意的是,变调仅指调值的改变,而非调类的改变,前一个上声音节所改变的只是调值,即从[214]变为[35],而调类并没有改变,因此教学中必须注意纠正以往“上上相连,前上变阳平”的说法,帮助学员真正认识变调的本质。

三、“上加非上变半上”。

即当上声音节位于非上声音节(包括阴平、阳平、去声)之前时,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211]。这里分类进行例举:

1、上声音节位于阴平音节之前的实例有:“广西、火车、海滨、语音、抵消、小说。”

2、上声音节位于阳平音节之前的实例有:“朗读、祖国、讲台、旅行、导游、海洋。”

3、上声音节位于去声音节之前的实例有:“法律、讨论、否认、语气、感谢、土地。”

这条规律也比较简单,实际上可以看做上声音节为了和其后的音节衔接顺畅、追求发音自然,而丢掉后半段[14]上升的尾巴。但是在莆仙地区,由于受到方言影响,学员的实际运用还是比较困难的,其突出表现就是明明知道[214]要变为[211],却总是念不到位。因此,必须通过反复的分类例举、朗诵练习和日常生活的多次应用,才能帮助学员真正掌握这一规律。

四、“上轻相连看轻声”。

即当上声音节位于轻声音节之前时,上声音节的调值变化取决于轻声音节的本调和轻声音节在词语中的性质与地位。这种组合的变调比较复杂,在教学中也最难把握。莆仙地区学员的语感相对较差,学习普通话存在死记硬背的现象,遇到这种组合他们往往无从下手。想让学员真正掌握并运用好这种组合的变调形式,必须讲明这种组合的内在区别和变调特征。

1、轻声音节的本调是非上声音节时,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211]。如:“好的、老了、满了、斧头、晚上、老实、宝贝、尾巴、我们、你们。”这类组合运用了“上加非上变半上”的变调规律,通俗易懂易接受。但也存在特殊情况,如“倒腾、主意、矫情”等,其上声音节的调值竟然是由[214]变为[35],这些词语的读音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历史渊源,在其没有形成正式的规律前,教学中只能把它作为例外来处理,应注意引导学员把握主流规律,不能与例外情况混为一谈。

2、轻声音节的本调是上声音节时,上声音节的调值变化又取决于轻声音节在词语中的性质与地位。

(1)当某个词语组合以上声音节为主,以轻声音节为辅,即轻声音节在词语中大多为虚化的语素时,这类轻声音节都可以视同“非上”音节。该词语组合因此可以套用“上加非上变半上”的规律,其中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211]。如:“椅子、矮子、本子、耳朵、显摆、抖搂、姐姐、奶奶、姥姥、宝宝、痒痒、马虎。”这些实例中,“椅子、矮子、本子”中的“子”是后缀,属于虚化的语素。“耳朵、显摆、抖搂”中的第一个语素(上声音节)为表义语素,词义基本上是由该语素来传递的;第二个语素(轻声音节)则为别义语素,在词语发展过程中失去了原有的词义,也是虚化的语素。“姐姐、奶奶、姥姥、宝宝、痒痒”等是都是叠音名词,在北京口语或其他方言中都能以单音节的形式出现,并且也表示同样的意义,因此其中第二个语素(轻声音节)的地位是附属的,同样属于虚化的语素。“马虎”所表达的意义和其组成的两个语素都没有直接的联系,是

约定俗成的词汇,在这个词汇中,上声音节和轻声音节都没有实在意义、同属虚化语素,因此也适用本条变调规律。

(2)当某个词语组合以轻声音节为主,即轻声音节是表义语素或限定性的表义语素时,这类轻声音节便可以视同“上声音节”。该词语组合因此可以套用“上上相连变[35]”的规律,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35]。如:“老鼠、老虎、指甲、想起、水里、眼里、哪里、想想、管管、舔舔、走走。”这些实例中,“老鼠、老虎、小鬼”的“老”或“小”虽然是上声音节,却只是起到前缀的作用,表义基本是由第二个语素(轻声音节)来完成的。“指甲”为前偏后正的偏正式词语,词语的意义主要依托在“甲”这个轻声音节之上。在“想起、水里、眼里、哪里”中,“想”不等于“想起”、“水”不等于“水里”等等,第二个语素(轻声音节)对第一个语素(上声音节)有限定作用。“想想、管管、舔舔、走走”是重叠形式的动词,第二个语素(轻声音节)对第一个语素(上声音节)同样有限定作用。

由于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直在发展变化的,几乎所有的语音规律都存在例外。如受北京口语的影响,“法子”中的“法”的调值大多是由[214]变为[35];“鼓捣、里脊”中的第二个语素(轻声音节)虽然对词义具有重要作用,但其第一个语素(上声音节)的调值仍然由[214]变为[211]。

五、“三上相连看结构”。

即当三个上声音节相连时,前两个上声的变调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根据词语的语意确定词语内部的语义停顿,然后再进行变调。这种组合是上声音节变调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这种组合中,如果后面没有其他音节,也不带什么语气,第三个上声音节(末尾的音节)一般不变调,保持本调[214];而前两个上声音节则会因不同的词语结构而相应发生不同的变调。根据词语内部的语义停顿,三个上声音节的变调可分为两种:

1、当词语结构是“双单格”时,如:“展览馆、选举法、洗澡水、虎骨酒、手写体、勇敢者、理想美、领导好”等等。由于前两个上声音节语义紧凑,词语内部的语义停顿在第二个上声音节之后,因此,前两个上声音节可以当作一个整体,遵循“上上相连变[35]”的规律,其中第一个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35],第二个上声音节暂不变调。但是,当第二个上声音节与第三个上声音节相连时,

仍然要遵循“上上相连变[35]”的规律,此时,第二个上声音节的调值也将由

[214]变为[35];而第三个上声音节则保持本调[214]不变。

2、当词语结构是“单双格”时,如“厂党委、党小组、小两口、好总理、老保守、跑百米、有理想、很古老”等等。由于后两个上声音节语义紧凑,内部的语义停顿在第一个上声音节之后。因此,后两个上声音节可以看成一个整体,遵循“上上相连变[35]”的变调规律,其中第二个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35];第三个上声音节的调值保持本调[214]不变。当第一个上声音节与变调后的第二个上声音节连读时,恰恰符合“上加非上变半上”的规律,第一个上声音节的调值相应变为半上[211]。

必须强调的是,“单双格”组合和“双单格”组合的变调规律是截然不同的。如果采取相同的变调规律,不仅破坏了原有的韵律美,有时还会损害表达效果,甚至产生歧义。如《周总理,您在哪里》一文中,“好总理”一词的“好”,其调值必须由[214]变为[211],才能把作者对总理真挚而深厚的感情表达出来。如果套用“双单格”组合的变调规律,把“好”字的调值由[214]变为[35],那么不仅不能表达出恰如其分的感情,还会因为调值的上扬给人一种“戏谑”的感觉,进而产生歧义。

3、极少数三个上声音节相连的词语,如“小组长”、“往北走”等,其内部的语义停顿既可以放在第一个上声音节之后,也可以放在第二个上声音节之后。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当结合所在语境,对真实语义和内部语义停顿的位置进行准确的判断,进而采取相应的变调规律。以“小组长”为例,若要表达“小组的带头人或负责人”时,该组合应采用第一种“双单格”的变调规律,这种变调旨在强调“小组”的“长”,是“这个小组而不是其他小组的负责人”;若要表达“很小的组长”时,该组合则应采用“单双格”的变调规律,这种变调旨在强调“组长”的“小”,间接表达“看不起这个组长、不把这个小组长放在眼里”的意思。

六、“多上相连看断句”。

即多个(四个及以上)上声音节相连时,上声音节的调值变化要按语义以词为单位逐个划分并套用上述各种规律进行变读。如“展览产品”、“小展览馆”和“展览馆小”等等。这种组合首先要根据词语的语法结构和语义关系划分出语义停顿,再由语义停顿确定出音节段,最后根据不同规律对上声音节逐个进行变调。

以“展览产品”为例,这个组合可以划分为“展览”和“产品”两个词语。根据“上上相连变[35]”的规律,“展”字和“产”字的调值都由[214]变为[35],“览”和“品”字则都保持本调[214]不变。但是当“览”字与变调后的“品”字连读时,根据“上加非上变半上”的规律,“览”字的调值便由[214]变为[211]。

再如“小展览馆”和“展览馆小”。这两个组合都可以划分为“小”和“展览馆”两个词语,区别就在于“小”在“展览馆”之前或之后。由于“展览馆”一词符合“三上相连看结构”中“双单格”的变调规律,即“展览”二字的调值都由[214]变为[35],“馆”字的调值保持[214]不变。当“小”位于“展览馆”之前,由于“展”字的调值由[214]变为[35],“小”和“展”的组合间呈现“上加非上”的构造,应当遵循“上加非上变半上”的规律,“小”字的调值必须由[214]变为 [211]。当“小”位于“展览馆”之后,由于“馆”和“小”都保持本调,应当遵循“上上相连变[35]”的规律,即“馆”字调值由[214]变[35],“小”字仍然保持本调。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既是汉语区别于印欧语系的一种重要特征,又是普通话区别于各地方言的一把重要标尺。教育部推普处处长袁钟瑞先生曾经

《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规律》--陈丽娜

普通话的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声调,当多个音节连续发出时,一些音节的调值因为受到后面音节声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变调”。变调主要分为上声变调和“一”、“不”变调,其中又以上声变调最为复杂。

上声音节的调值为[214],发音时开头调值略降,中间调值低平,末尾调值又有短促上升。当它处于其他音节之前时,为了缩短发音过程,它会变得或升或降,不是把开头的下降部分挤掉,就是把末尾的上升部分挤掉,从而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变调。为此,上声音节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前都会产生变调。经过查阅历史文献,结合教学测试实践,本人认为上声变调的规律可以简单归纳为6句话:“单念末尾不变调,上上相连变[35],上加非上变半上;上轻相连看轻声,三上相连看结构,多上相连看断句。”

一、“单念末尾不变调”。

即当上声音节单念,或处在词语、句子的末尾时,上声音节才保持本调[214]不变。如:“小、有;铅笔、泪水;给我一杯水。”这条规律相对简单,学员在例举讲解、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以比较迅速地掌握上声音节保持本调的位置和规律。由于上声音节保持本调的机会很少,教学中必须提醒学员不要养成遇到上声音节就下意识地发出[214]调值的习惯,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牢牢掌握其他几条变调规律,为正确判断调值打好基础。

二、“上上相连变[35]”。

即当两个上声音节相连时,前一个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35],第二个上声音节则不变调。如“土改”听上去象“涂改”;“雨水”听上去象“鱼水”;“买马”听上去象“埋马”;“百米”听上去象“白米”;“好米”听上去象“毫米”,等等。为了让学员更好地理解这种变调,教学中也可以使用上述词语对比的方式来进行。通过对比朗读,学员能够很自然也很容易地理解和接受这条规律。必须注意的是,变调仅指调值的改变,而非调类的改变,前一个上声音节所改变的只是调值,即从[214]变为[35],而调类并没有改变,因此教学中必须注意纠正以往“上上相连,前上变阳平”的说法,帮助学员真正认识变调的本质。

三、“上加非上变半上”。

即当上声音节位于非上声音节(包括阴平、阳平、去声)之前时,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211]。这里分类进行例举:

1、上声音节位于阴平音节之前的实例有:“广西、火车、海滨、语音、抵消、小说。”

2、上声音节位于阳平音节之前的实例有:“朗读、祖国、讲台、旅行、导游、海洋。”

3、上声音节位于去声音节之前的实例有:“法律、讨论、否认、语气、感谢、土地。”

这条规律也比较简单,实际上可以看做上声音节为了和其后的音节衔接顺畅、追求发音自然,而丢掉后半段[14]上升的尾巴。但是在莆仙地区,由于受到方言影响,学员的实际运用还是比较困难的,其突出表现就是明明知道[214]要变为[211],却总是念不到位。因此,必须通过反复的分类例举、朗诵练习和日常生活的多次应用,才能帮助学员真正掌握这一规律。

四、“上轻相连看轻声”。

即当上声音节位于轻声音节之前时,上声音节的调值变化取决于轻声音节的本调和轻声音节在词语中的性质与地位。这种组合的变调比较复杂,在教学中也最难把握。莆仙地区学员的语感相对较差,学习普通话存在死记硬背的现象,遇到这种组合他们往往无从下手。想让学员真正掌握并运用好这种组合的变调形式,必须讲明这种组合的内在区别和变调特征。

1、轻声音节的本调是非上声音节时,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211]。如:“好的、老了、满了、斧头、晚上、老实、宝贝、尾巴、我们、你们。”这类组合运用了“上加非上变半上”的变调规律,通俗易懂易接受。但也存在特殊情况,如“倒腾、主意、矫情”等,其上声音节的调值竟然是由[214]变为[35],这些词语的读音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历史渊源,在其没有形成正式的规律前,教学中只能把它作为例外来处理,应注意引导学员把握主流规律,不能与例外情况混为一谈。

2、轻声音节的本调是上声音节时,上声音节的调值变化又取决于轻声音节在词语中的性质与地位。

(1)当某个词语组合以上声音节为主,以轻声音节为辅,即轻声音节在词语中大多为虚化的语素时,这类轻声音节都可以视同“非上”音节。该词语组合因此可以套用“上加非上变半上”的规律,其中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211]。如:“椅子、矮子、本子、耳朵、显摆、抖搂、姐姐、奶奶、姥姥、宝宝、痒痒、马虎。”这些实例中,“椅子、矮子、本子”中的“子”是后缀,属于虚化的语素。“耳朵、显摆、抖搂”中的第一个语素(上声音节)为表义语素,词义基本上是由该语素来传递的;第二个语素(轻声音节)则为别义语素,在词语发展过程中失去了原有的词义,也是虚化的语素。“姐姐、奶奶、姥姥、宝宝、痒痒”等是都是叠音名词,在北京口语或其他方言中都能以单音节的形式出现,并且也表示同样的意义,因此其中第二个语素(轻声音节)的地位是附属的,同样属于虚化的语素。“马虎”所表达的意义和其组成的两个语素都没有直接的联系,是

约定俗成的词汇,在这个词汇中,上声音节和轻声音节都没有实在意义、同属虚化语素,因此也适用本条变调规律。

(2)当某个词语组合以轻声音节为主,即轻声音节是表义语素或限定性的表义语素时,这类轻声音节便可以视同“上声音节”。该词语组合因此可以套用“上上相连变[35]”的规律,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35]。如:“老鼠、老虎、指甲、想起、水里、眼里、哪里、想想、管管、舔舔、走走。”这些实例中,“老鼠、老虎、小鬼”的“老”或“小”虽然是上声音节,却只是起到前缀的作用,表义基本是由第二个语素(轻声音节)来完成的。“指甲”为前偏后正的偏正式词语,词语的意义主要依托在“甲”这个轻声音节之上。在“想起、水里、眼里、哪里”中,“想”不等于“想起”、“水”不等于“水里”等等,第二个语素(轻声音节)对第一个语素(上声音节)有限定作用。“想想、管管、舔舔、走走”是重叠形式的动词,第二个语素(轻声音节)对第一个语素(上声音节)同样有限定作用。

由于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直在发展变化的,几乎所有的语音规律都存在例外。如受北京口语的影响,“法子”中的“法”的调值大多是由[214]变为[35];“鼓捣、里脊”中的第二个语素(轻声音节)虽然对词义具有重要作用,但其第一个语素(上声音节)的调值仍然由[214]变为[211]。

五、“三上相连看结构”。

即当三个上声音节相连时,前两个上声的变调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根据词语的语意确定词语内部的语义停顿,然后再进行变调。这种组合是上声音节变调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这种组合中,如果后面没有其他音节,也不带什么语气,第三个上声音节(末尾的音节)一般不变调,保持本调[214];而前两个上声音节则会因不同的词语结构而相应发生不同的变调。根据词语内部的语义停顿,三个上声音节的变调可分为两种:

1、当词语结构是“双单格”时,如:“展览馆、选举法、洗澡水、虎骨酒、手写体、勇敢者、理想美、领导好”等等。由于前两个上声音节语义紧凑,词语内部的语义停顿在第二个上声音节之后,因此,前两个上声音节可以当作一个整体,遵循“上上相连变[35]”的规律,其中第一个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35],第二个上声音节暂不变调。但是,当第二个上声音节与第三个上声音节相连时,

仍然要遵循“上上相连变[35]”的规律,此时,第二个上声音节的调值也将由

[214]变为[35];而第三个上声音节则保持本调[214]不变。

2、当词语结构是“单双格”时,如“厂党委、党小组、小两口、好总理、老保守、跑百米、有理想、很古老”等等。由于后两个上声音节语义紧凑,内部的语义停顿在第一个上声音节之后。因此,后两个上声音节可以看成一个整体,遵循“上上相连变[35]”的变调规律,其中第二个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35];第三个上声音节的调值保持本调[214]不变。当第一个上声音节与变调后的第二个上声音节连读时,恰恰符合“上加非上变半上”的规律,第一个上声音节的调值相应变为半上[211]。

必须强调的是,“单双格”组合和“双单格”组合的变调规律是截然不同的。如果采取相同的变调规律,不仅破坏了原有的韵律美,有时还会损害表达效果,甚至产生歧义。如《周总理,您在哪里》一文中,“好总理”一词的“好”,其调值必须由[214]变为[211],才能把作者对总理真挚而深厚的感情表达出来。如果套用“双单格”组合的变调规律,把“好”字的调值由[214]变为[35],那么不仅不能表达出恰如其分的感情,还会因为调值的上扬给人一种“戏谑”的感觉,进而产生歧义。

3、极少数三个上声音节相连的词语,如“小组长”、“往北走”等,其内部的语义停顿既可以放在第一个上声音节之后,也可以放在第二个上声音节之后。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当结合所在语境,对真实语义和内部语义停顿的位置进行准确的判断,进而采取相应的变调规律。以“小组长”为例,若要表达“小组的带头人或负责人”时,该组合应采用第一种“双单格”的变调规律,这种变调旨在强调“小组”的“长”,是“这个小组而不是其他小组的负责人”;若要表达“很小的组长”时,该组合则应采用“单双格”的变调规律,这种变调旨在强调“组长”的“小”,间接表达“看不起这个组长、不把这个小组长放在眼里”的意思。

六、“多上相连看断句”。

即多个(四个及以上)上声音节相连时,上声音节的调值变化要按语义以词为单位逐个划分并套用上述各种规律进行变读。如“展览产品”、“小展览馆”和“展览馆小”等等。这种组合首先要根据词语的语法结构和语义关系划分出语义停顿,再由语义停顿确定出音节段,最后根据不同规律对上声音节逐个进行变调。

以“展览产品”为例,这个组合可以划分为“展览”和“产品”两个词语。根据“上上相连变[35]”的规律,“展”字和“产”字的调值都由[214]变为[35],“览”和“品”字则都保持本调[214]不变。但是当“览”字与变调后的“品”字连读时,根据“上加非上变半上”的规律,“览”字的调值便由[214]变为[211]。

再如“小展览馆”和“展览馆小”。这两个组合都可以划分为“小”和“展览馆”两个词语,区别就在于“小”在“展览馆”之前或之后。由于“展览馆”一词符合“三上相连看结构”中“双单格”的变调规律,即“展览”二字的调值都由[214]变为[35],“馆”字的调值保持[214]不变。当“小”位于“展览馆”之前,由于“展”字的调值由[214]变为[35],“小”和“展”的组合间呈现“上加非上”的构造,应当遵循“上加非上变半上”的规律,“小”字的调值必须由[214]变为 [211]。当“小”位于“展览馆”之后,由于“馆”和“小”都保持本调,应当遵循“上上相连变[35]”的规律,即“馆”字调值由[214]变[35],“小”字仍然保持本调。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既是汉语区别于印欧语系的一种重要特征,又是普通话区别于各地方言的一把重要标尺。教育部推普处处长袁钟瑞先生曾经


相关内容

  • 上声变调说课稿
  • 上声变调说课稿 一.说大纲(教学大纲) 本课程是面向全校所有五年一贯制一年级和高职高专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社会交际活动中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是一门针对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训练课程. 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和音变的基本特点,掌握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 ...

  • 新编播音主持学概论
  • 第一章 播音学绪论 一.播音的定义 广义:电台.电视台等传媒进行的一切有关声音语言和副语言传播信息的活动. 狭义: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广播电视传媒进行传播信息的创作性活动.(副语言包括:眼神,面部表情,体态,服饰,时空感觉显示等) 二.播音工作的性质(特点).地位.任务(作用 ...

  • 普通话语音教学大纲
  • <普通话语音>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普通话语音 英文名称:Pronunciation of Standardchinese 学 时:16(理论)+32(实践) 适用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 一.课程教学目标 普通话语音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专业学习的启蒙课,主要解决播音主持创作 ...

  • 汉语拼音基础知识
  • 汉语拼音基础知 什么叫语音? 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区别意义功能的声音,不能把语音看成纯粹的自然物质:语音是最直接地记录思维活动的符号体系,是语言交际工具的声音形式. 语音的物理基础主要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这也是构成语音的四要素.音高指声波频率,即每秒钟振动次数的多少:音强指声波振幅的大 ...

  • 普通话语音知识总结
  • 一.普通话概论和音节的基本知识 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标准语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声母除舌尖后擦音r.鼻音n,m .边音l外,没有浊音:韵母多复元音,鼻韵母有前后之分.较之汉语的其他方言(特别是南方方言),普通话的语音系统性强:声调较少,变调也比较简明.由于长期以来,中国的 ...

  • 现代汉语 读书笔记
  • 现代汉语 读书笔记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汉语和现代汉语 一.现代汉语的性质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1.语言的属性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劳动创造了语言. 语言既不是经济基础,也不是上层建筑,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和全民性. 从外部功能而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人 ...

  •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讲座资料
  •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讲座资料 合肥大地学校七年级语文组 关于"儿化" 一.在普通话里,韵母er除了自成音节外,还可以跟其它音节融合在一起,并使这个音节的韵母卷舌,带上卷舌色彩,这种语音现象叫"儿化". 二.儿化的读法 ★儿化韵怎么读,取决于"儿&quo ...

  • [湖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细则](2015修订版)
  • 附件: 湖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 评 分 细 则 (修订版) 根据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教语用 [2003]2号文件).教育部语用司印发的<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试行办法>(教语用司函[2009]5号),结合湖北方言特点以及计算机辅助普 ...

  • 现代汉语知识点
  • 现代汉语知识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语言? 内部(结构) 既是以语言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外部(作用.功能) 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一视同仁的为社会成员服务 二.语言的表现形式 口语形式:受限制,通俗自然,简洁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