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特色农业

国外的特色农业

发布日期: 2008-10-29 来源: 上海农业网 作者: 佚名 阅读:649 次 字体:大 中 小 美国生物农场

近年求,美国出现了一种新型农场--生物农场。这种生物农场有两大特点:一是实行生物动力学的耕作方法;二是由社区居民交钱入股兴办,农场定期分配产品。这类农场的规模一般较小,但机械化程度高,所经营产品的品种也很多,全是新鲜无污染的农产品。

在生物农场的耕作中从不使用化肥,仅使用专用有机肥。这些有机肥是将畜禽粪便、人类粪便和绿肥、剩饭剩菜等混合在一起,加上催化剂后发酵所形成。许多农场主认为,对农作物施用这样的有机肥,不但能给农作物增加营养,而且能保护土壤和农作物的内在生命力,促进农作物生长,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杀虫剂在生物农场中是绝对禁止的。经营者的理论根据:大自然给农作物安排了和谐的生态环境,田园里既然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就会吸引各种各样的昆虫。它们按照大自然的安排,可各自完成各自的任务,生生死死,互有制约。如果对农作物使用杀虫剂,不但对环境和农作物污染严重,而且还往往破坏自然界的平衡。因此,这些生物农场着力于对病虫害的预防,通过增加二L地的营养,协调土地素质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培育和引进抗病虫害的品种等等,使农作物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这样农作物的病虫害就不是个突出的问题了,不使用杀虫剂也能获得丰收。

由于使用生物动力耕做法,生物农场种植出来的农产品备受人们的欢迎。每年春耕之前,社区居民就向这些生物农场的农场主交款入股,然后,每星期两次到生物农场取回供应给自己的蔬菜、禽蛋等农产品。虽然有的居民要驱车几十分钟到生物农场取菜,但他们认为能够获得这些新鲜、无污染的农产品是很值得的。正因为如此,生物农场越办越兴旺。

以色列节水灌溉

以色列全国有2万平方公里面积严重干旱缺水,年降雨量仅20~500毫米,全年无降雨期长达7个多月。然而世界一流的节水灌溉技术,却使以色列这样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赢得了欧洲“冬季厨房”的美名。

水是以色列政府,发展农业优先解决的大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投巨资进行了大规模水利建设,先后修建输水渠300多公里,铺设输水管线4200多公里,将北部水源输送到南部,直至沙漠深处,并将地下水的抽取系统联成网,年供水量达14亿立方米以上。与此同时,以色列政府还下大力气开发新的水源和发展节水技术,积极资助利用高科技完成废水循环利用工程,使新技术设施不断更新问世,目前该国城市废水利用率达70%。滴灌、喷灌系统等新型节水技术已是第四代、第五代,完全由计算机控制,根据上壤的吸水能力、作物种类、作物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等定时、定量、定位为农作物供水,不仅使水资源利用率达85%以上,耕地而积由1949年的16.5万公顷扩大到目前的45万公顷,而且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

荷兰设施农业

荷兰的农产品出口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法国,其中蔬菜、鲜花、奶酪等均居世界出口第一,农产品的出口创汇占全国出口创汇总额的1/4。该国农业的骄人成就归功于高水平的教育、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工厂设施技术的应用和完善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农业协会、农业合作社和农民联合会)。

荷兰农业中最能给人以深刻印缘的是设施农业的高投入、高产出和高效益。

荷兰设施农业有以下特点:一是规模大。一般都有上千平方米,最大可达一两万平方米。二是设备先进。水、温、光调节全由电脑控制,收获量、管理情况、收获日期、分级标准全部输入电脑。三是专业化程度高。每个农民或农场只从事一种产品的生产。四是与市场联系紧密。生产以效益为目的,每天生产多少产品,山售多少产品都提前与批发市场衔接。每个农民投资多少,建多大规模,生产什么产品,完全由农民根据市场情况自己决定,政府不予干涉。五是重视质量和信誉。农产品运到交易市场前要严格分级、包装,还要提供产品生产过程的全部情况(包括育苗、移栽、管理、收获、运输等)。

日本“农业公园”

目前,日本各地正在悄惝兴起一种新的公园--农业公园,其中最为新奇的是距东京200公里以外的江永崎农业公园——南瓜森林。

南瓜森林的第一大特点足“野”。它远离大小城镇,四面全是山林野地,空气中透着草木的气息,与城市里混杂着沥青、油烟的空气完全隔绝,置身其中,令人顿时感到全身爽快。

第二大特点是“洋”。南瓜森林非日本固有,而是一位名叫久门渡的农家弟子住对南欧考察多年后,依照南欧田园风光而创立的。这座27万平方米的园子,处处都弥漫着浓郁的南欧风情。农业公园内,黄灿灿的油菜园、古老的风车、优美的欧洲民乐合奏出南欧风情曲,使人产生一种超越时空的感觉。

第三大特点是“学”。当人们尽情呼吸了清新的空气、游览过“土”、“洋”结合的农业公园之后,还可以到园内的西式食品教室,在老师的指点之下学个一招半式。

农业公园最大的好处就是旱涝保收。首先它是以农业为主题的,而且又建在远离城镇的农村,因此公园内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制定种植计划。在适宜观光客游览的春夏秋三季,自然会有一笔不小的门票收入,而公园内精心点缀的经济作物的自然生长也不受影响。

国外区域特色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经验借鉴

2007年11月16日 12:02【大 中 小】 【打印】

美国农业特色经济的发展

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国家之一。美国只有5%约425万人仍务农,机器与科学耕种方法的大量使用,使得人力的需要更加节省,一个美国农民所耕种出来的粮食可以养活56个人。美国的农民利用牵引机、播种机。耕耘机、收割机以及其他的机器从事农作,这些设备只需很少的人便能经营一个很大的农场。现代耕种法包括改良肥料、有抗病力植物、作物轮耕与家畜的科学饲养喂食法等。国内绝大多数的家畜及粮食作物与工业作物都靠他们生产,同时也供应出口。美国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对世界农产品市场影响极大,世界市场某一农产品需求关系及价格的波动对美国农业生产也关系密切。因此,作物生产过剩,寻找市场成为重要的课题。

1、种植业。美国农业为典型的现代化资本主义大农业,美国的农场每年生产价值900亿美元的农产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主要农产品如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产量都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一位,粮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0%,农产品出口外汇收入每年达400亿美元,为美国外汇收入最大的一个项目。美国农业的基本生产单位是家庭农场,全国共有217.3万个农场,其中小农场居绝对多数,但占有土地数量有限,75%的土地集中在少数

大农场和特大农场主手中。美国共有农业用地4.3亿公顷,占地球全部农业用地的10%,人均农业用地高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美国农业已实现了机械化,战后朝着现代化、专业化和高科技化的方向发展。现代化的大农业创造了极高的劳动生产率,使美国各种农产品的产量都大大超出国内市场的最大需求量,为此美国农业必须向海外市场出口大量农产品,美国小麦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45%,玉米占70%,大豆占85%,棉花占32%。

2、畜牧业。美国畜牧业以养牛为主,居世界前列,第二个主要畜产资源为猪,此外鸡和火鸡的饲养发展也很迅速。美国畜牧业的机械化程度和专业化程度都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从60年代开始,主要畜牧品种的饲养开始由传统的野生放牧形式转向大型工厂化集中饲养。幼牛进入肉牛生产工厂后,经过18个月的集中饲养就可投放市场。由于采用现代化设备,使畜牧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目前,2个人就可以养2万头牛,1个人可照料10万只鸡。

3、林业。美国林业资源丰富,全国森林面积为18亿公顷,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各州和太平洋沿岸各州。美国林业的机械化程度很高,从幼树的栽培、成材的采伐、运输,到木材的加工均采用机械化作业。此外各大林场还利用卫星遥感技术了电子计算机,准确迅速地探测和计算火灾、病虫害和林木生长量。

4、渔业。美国濒临两大洋,境内又有众多的河流湖泊,具有得天独厚的丰富渔业资源。然而,渔业在美国经济中所占比例却很小,美国的捕鱼量只占世界的第四位。渔业集中在新英格兰沿海、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及阿拉斯加。特别是阿拉斯加,是世界著名的渔场。对前苏联、日本等捕鱼大国来说,美国在远洋捕涝船队、冷冻及加工设备诸方面,仍处于相对落后状态。

美国农业的区域划分,通过长期演进,已形成玉米带、棉花带、畜牧带等10个各具特色的农业带。美国的蔬菜生产,50个州中有37个州从事商品蔬菜生产,但主产区主要集中在中南、西南、东南的亚热带地区和北方地区,形成四大产区。(1)西南冬季蔬菜基地,其产量占全国首位。(2)中南冬季蔬菜基地。(3)东南冬春早熟蔬菜基地,产量占全国的1/3左右。(4)北方冷凉蔬菜产区,主要生产洋葱、马铃薯等。以上四个产区的蔬菜产量约占美国蔬菜总产量的90%左右。

近年来,美国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色产业。美国亚热带地区种植有粮食、水果、蔬菜、观赏苗木、糖料作物等,墨西哥、巴西等周边国家农产品对其冲击很大,特别是粮、糖果等产品,周边国家单产高,生产成本低,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对美国农产品冲击很大。为此近15年来,美国农业研究机构和农场主,积极探索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走出一条成功的道路,如佛罗里达州代得县大量减少香蕉、柑桔等传统农产品种植面积,扩大蔬菜和观赏植物面积,基本上不再发展粮食作物,产业结构形成蔬菜、观赏植物、水果三大特色支柱产业,目前,佛罗里达州的观赏植物产值已位居全州各产业第2位,仅次于旅游业;夏威夷

州原来甘蔗种植面积很大,经济效益差,又污染环境,经过调整,取消了糖料作物种植改种水果和蔬菜,取得良好的效果。

耕地资源短缺型

典型的国家是荷兰,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和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为主要特色。荷兰人多地狭,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435人,堪称世界之最。由于土地十分珍贵,荷兰人追求精耕细作,着力发展高附加值的温室作物和园艺作物。依靠精耕细作,这个60年前还为温饱问题发愁得小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蔬菜、花卉的出口更是雄踞世界第一。

除荷兰外,值得一提的国家还有以色列。以色列地处中东,既缺水又少土,因此它比任何国家都注意土地和淡水的高效率使用。以色列节水农业世界第一,平均每立方水可产2~3千克粮食,是我国的2~3倍,水肥利用率达80%~90%。现在以色列不仅改变了粮食、蔬菜、水果长期依靠进口的状况,而且还能大量出口。

专家说,若按以色列的土地生产率,地球可以多养活100亿人。

劳动力短缺型

具代表性的国家是美国,以广泛使用农业机械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总产量为主要特色。美国农业机械化程度世界第一,是全球最典型的现代化大农业。美国平均每个农场耕种的面积近4000英亩(1英亩相当于6市亩)。如果离开农业机械,美国农业简直寸步难行。在美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约为350万人,但这350万人不仅养活了3亿美国人,而且还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与美国情况差不多的国家还有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也都依赖于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

土地、劳动力适中型

典型的国家是法国。这类国家一

般都有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传统,因此发展现代农业多以进行农业制度变革为主要特色。多年来,为发展现代农业,法国实行了“一加一减”的做法。“一加”指的是为防止土地分散,国家规定农场主的土地只允许让一个子女继承;“一减”指的是分流农民,规定年龄在55岁以上的农民,必须退休,由国家一次性发放“离农终身补贴”,同时还辅以鼓励农村青年进厂做工的办法减少农民。除此之外,法国还实行“以工养农”的政策。几十年来,法国持续发放农业贷款和补贴,还由国家出钱培训农民。

现在,困扰法国上千年的小农经济已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世界领先的现代化农业。目前法国农业产量、产值均居欧洲之首,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和世界第一大农产品加工品出口国。

如何发展特色农业,解决我国农民增产却往往不增收的矛盾

中国特色农业发展的探讨

特色农业是指各区域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凭借各具特色的农

业资源,独特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手段,开发出具有区域特色和较高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并进行产业化生产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在这一生产经营模式中,特色农业资源是基础,特色农产品生产或加工产业是依托,特色农产品是核心,而农产品市场是实现价值的重要场所。现代经济学家一般

认为特色农业包括水体农业、绿洲农业、旱地农业、旅游农业、都市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高优农业)等。

对特色农业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发达国家。我国探索与实践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方向为特色农业的发展模式及国外特色农业的发展经验。在此,笔者主张在我国建立以特色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前提的市场化、技术化、产品化和标准化的新型农业体系,以抵御在短期内相对“质优价低”的国外农产品对中国产品的冲击和中长期内以“新、特、奇”的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开拓一条新路。

一、当代中国农业现状及发展特色农业的必要性

近年来,农民“增产减收”问题成为农业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农业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矛盾所带来的压力,入世后国外农产品的竞争压力和农业长期过度开发生产引起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中国农业面临的四大压力。而特色农业正是应“压”而生的农业经济新课题,是目前中国农业“自我解压”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1、中国农业两大难题与发展特色农业的关系

农民连年“增产不增收”是中国农业目前急待解决的难题之一。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丰年出现总量供大于求,销售困难,价格下跌的现象。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途径之一就是根据地区特点,发展与农业相关的产业,即抓好二、三产业,通过大农业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途径之二是在农业内部发掘增长点。即是当地的“特色”,是当地政府要着重扶持的主导农产品和支柱农产品,实现就地增收。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或者说农民再就业问题,是中国目前急待解决的难题之二。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一部分被工业和第三、四产业吸纳,而相当多的农民工处于半失业状态。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农民“离乡不离土”、“离土不离乡”的观点,建议各农业区域就地吸纳或交互吸纳农村劳动力,以缓解目前农民大量涌入城市所带来的压力,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农业专业化生产正是完成中国农民再就业的重要途径。

2、农业结构深层次调整呼吁特色农业的发展

自九十年代国家对农产品放宽政策,农业的发展开始由单一的资源约束转变为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由于僵硬老化的农业生产模式,造成了农产品种类少,品质差,销路窄,价格跌的局面。为此,突出地方特色,发展具有区域特色农业迎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产品,才能在日益发展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3、入世后国外农产品的竞争压力强调特色农业的发展

中国入世后农业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关税的进一步降低,农业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如何应对相对“质优价低”的国外农产品的冲击,减少竞争压力,成为令各级政府头痛的问题。在此时提出特色农业,正是顺应国内农业发展趋势,减缓国际竞争压力的必然。如泰国大米高出国际市场均价数倍的价格,是以其“粘香糯”的特色取胜。我国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种类繁多,但由于多以小农户经营的方式生产,难以在市场上形成气候。中国农业抗衡国外农业的压力,需要实现农业生产的特色化,规模化和产业化。

4、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要求特色农业的发展

我国伴随农业发展而出现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序,中国正在渴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农业。鲁北大面积的洼地台田,下鱼上粮农牧农渔结合;四川的稻田

养鱼都是生态农业。山东的临淄沼气循环利用和桔梗还田,成为一个从生物到化学、物理的循环变化系统。它为我国减少农业污染,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开辟了新途径。

综上分析,特色农业作为减轻国际国内市场压力,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将在本世纪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不是一个过渡性产物,而是一种全新的农业发展趋势,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中国发展特色农业的制约因素

中国特色农业的发展既存在有利条件,也有“先天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特色农业的发展。

其一,大部分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落后,成为制约特色农业发展的“瓶颈”。以重庆市为例,目前全市规划中的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有效灌溉面积,仅占37%,旱涝保收面积仅占19%。同时现有水利工程严重老化失修,低产田和坡地占耕地面积的70%;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60%。在这种农业设施条件下,要建立以知识、技术和产业化为特征的特色农业,难度可想而知。

其二,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严重,种植业比重过高,林业、渔业等比重过低,具有传统农业的典型特征。而近二十年,有的地区不顾本地实际,盲目照搬一些地区的产业模式,导致农业结构趋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现象在全国范围内仍广泛存在。

其三,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下,科技推广难。在全国范围内,技术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仅为40%,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整体不高,使其对农业科技的认识、接受和应用能力都大受影响。

其四,意识落后,阻碍发展。一是观念上仍然处于注重产量,不求质量,“只求肚子圆,不求多赚钱”的落后状况;二是缺乏风险投资意识。三是缺乏竞争意识。发展“特色农业”有赖于地方政府从科普宣传到文化教育各方面对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引导,脑筋换了,农业才能“新”和“特”。

此外,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部分农区交通不发达、农业资金投入不足等诸多因素,都为中国发展特色农业设置了重重阻碍。

国外的特色农业

发布日期: 2008-10-29 来源: 上海农业网 作者: 佚名 阅读:649 次 字体:大 中 小 美国生物农场

近年求,美国出现了一种新型农场--生物农场。这种生物农场有两大特点:一是实行生物动力学的耕作方法;二是由社区居民交钱入股兴办,农场定期分配产品。这类农场的规模一般较小,但机械化程度高,所经营产品的品种也很多,全是新鲜无污染的农产品。

在生物农场的耕作中从不使用化肥,仅使用专用有机肥。这些有机肥是将畜禽粪便、人类粪便和绿肥、剩饭剩菜等混合在一起,加上催化剂后发酵所形成。许多农场主认为,对农作物施用这样的有机肥,不但能给农作物增加营养,而且能保护土壤和农作物的内在生命力,促进农作物生长,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杀虫剂在生物农场中是绝对禁止的。经营者的理论根据:大自然给农作物安排了和谐的生态环境,田园里既然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就会吸引各种各样的昆虫。它们按照大自然的安排,可各自完成各自的任务,生生死死,互有制约。如果对农作物使用杀虫剂,不但对环境和农作物污染严重,而且还往往破坏自然界的平衡。因此,这些生物农场着力于对病虫害的预防,通过增加二L地的营养,协调土地素质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培育和引进抗病虫害的品种等等,使农作物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这样农作物的病虫害就不是个突出的问题了,不使用杀虫剂也能获得丰收。

由于使用生物动力耕做法,生物农场种植出来的农产品备受人们的欢迎。每年春耕之前,社区居民就向这些生物农场的农场主交款入股,然后,每星期两次到生物农场取回供应给自己的蔬菜、禽蛋等农产品。虽然有的居民要驱车几十分钟到生物农场取菜,但他们认为能够获得这些新鲜、无污染的农产品是很值得的。正因为如此,生物农场越办越兴旺。

以色列节水灌溉

以色列全国有2万平方公里面积严重干旱缺水,年降雨量仅20~500毫米,全年无降雨期长达7个多月。然而世界一流的节水灌溉技术,却使以色列这样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赢得了欧洲“冬季厨房”的美名。

水是以色列政府,发展农业优先解决的大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投巨资进行了大规模水利建设,先后修建输水渠300多公里,铺设输水管线4200多公里,将北部水源输送到南部,直至沙漠深处,并将地下水的抽取系统联成网,年供水量达14亿立方米以上。与此同时,以色列政府还下大力气开发新的水源和发展节水技术,积极资助利用高科技完成废水循环利用工程,使新技术设施不断更新问世,目前该国城市废水利用率达70%。滴灌、喷灌系统等新型节水技术已是第四代、第五代,完全由计算机控制,根据上壤的吸水能力、作物种类、作物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等定时、定量、定位为农作物供水,不仅使水资源利用率达85%以上,耕地而积由1949年的16.5万公顷扩大到目前的45万公顷,而且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

荷兰设施农业

荷兰的农产品出口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法国,其中蔬菜、鲜花、奶酪等均居世界出口第一,农产品的出口创汇占全国出口创汇总额的1/4。该国农业的骄人成就归功于高水平的教育、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工厂设施技术的应用和完善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农业协会、农业合作社和农民联合会)。

荷兰农业中最能给人以深刻印缘的是设施农业的高投入、高产出和高效益。

荷兰设施农业有以下特点:一是规模大。一般都有上千平方米,最大可达一两万平方米。二是设备先进。水、温、光调节全由电脑控制,收获量、管理情况、收获日期、分级标准全部输入电脑。三是专业化程度高。每个农民或农场只从事一种产品的生产。四是与市场联系紧密。生产以效益为目的,每天生产多少产品,山售多少产品都提前与批发市场衔接。每个农民投资多少,建多大规模,生产什么产品,完全由农民根据市场情况自己决定,政府不予干涉。五是重视质量和信誉。农产品运到交易市场前要严格分级、包装,还要提供产品生产过程的全部情况(包括育苗、移栽、管理、收获、运输等)。

日本“农业公园”

目前,日本各地正在悄惝兴起一种新的公园--农业公园,其中最为新奇的是距东京200公里以外的江永崎农业公园——南瓜森林。

南瓜森林的第一大特点足“野”。它远离大小城镇,四面全是山林野地,空气中透着草木的气息,与城市里混杂着沥青、油烟的空气完全隔绝,置身其中,令人顿时感到全身爽快。

第二大特点是“洋”。南瓜森林非日本固有,而是一位名叫久门渡的农家弟子住对南欧考察多年后,依照南欧田园风光而创立的。这座27万平方米的园子,处处都弥漫着浓郁的南欧风情。农业公园内,黄灿灿的油菜园、古老的风车、优美的欧洲民乐合奏出南欧风情曲,使人产生一种超越时空的感觉。

第三大特点是“学”。当人们尽情呼吸了清新的空气、游览过“土”、“洋”结合的农业公园之后,还可以到园内的西式食品教室,在老师的指点之下学个一招半式。

农业公园最大的好处就是旱涝保收。首先它是以农业为主题的,而且又建在远离城镇的农村,因此公园内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制定种植计划。在适宜观光客游览的春夏秋三季,自然会有一笔不小的门票收入,而公园内精心点缀的经济作物的自然生长也不受影响。

国外区域特色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经验借鉴

2007年11月16日 12:02【大 中 小】 【打印】

美国农业特色经济的发展

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国家之一。美国只有5%约425万人仍务农,机器与科学耕种方法的大量使用,使得人力的需要更加节省,一个美国农民所耕种出来的粮食可以养活56个人。美国的农民利用牵引机、播种机。耕耘机、收割机以及其他的机器从事农作,这些设备只需很少的人便能经营一个很大的农场。现代耕种法包括改良肥料、有抗病力植物、作物轮耕与家畜的科学饲养喂食法等。国内绝大多数的家畜及粮食作物与工业作物都靠他们生产,同时也供应出口。美国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对世界农产品市场影响极大,世界市场某一农产品需求关系及价格的波动对美国农业生产也关系密切。因此,作物生产过剩,寻找市场成为重要的课题。

1、种植业。美国农业为典型的现代化资本主义大农业,美国的农场每年生产价值900亿美元的农产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主要农产品如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产量都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一位,粮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0%,农产品出口外汇收入每年达400亿美元,为美国外汇收入最大的一个项目。美国农业的基本生产单位是家庭农场,全国共有217.3万个农场,其中小农场居绝对多数,但占有土地数量有限,75%的土地集中在少数

大农场和特大农场主手中。美国共有农业用地4.3亿公顷,占地球全部农业用地的10%,人均农业用地高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美国农业已实现了机械化,战后朝着现代化、专业化和高科技化的方向发展。现代化的大农业创造了极高的劳动生产率,使美国各种农产品的产量都大大超出国内市场的最大需求量,为此美国农业必须向海外市场出口大量农产品,美国小麦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45%,玉米占70%,大豆占85%,棉花占32%。

2、畜牧业。美国畜牧业以养牛为主,居世界前列,第二个主要畜产资源为猪,此外鸡和火鸡的饲养发展也很迅速。美国畜牧业的机械化程度和专业化程度都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从60年代开始,主要畜牧品种的饲养开始由传统的野生放牧形式转向大型工厂化集中饲养。幼牛进入肉牛生产工厂后,经过18个月的集中饲养就可投放市场。由于采用现代化设备,使畜牧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目前,2个人就可以养2万头牛,1个人可照料10万只鸡。

3、林业。美国林业资源丰富,全国森林面积为18亿公顷,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各州和太平洋沿岸各州。美国林业的机械化程度很高,从幼树的栽培、成材的采伐、运输,到木材的加工均采用机械化作业。此外各大林场还利用卫星遥感技术了电子计算机,准确迅速地探测和计算火灾、病虫害和林木生长量。

4、渔业。美国濒临两大洋,境内又有众多的河流湖泊,具有得天独厚的丰富渔业资源。然而,渔业在美国经济中所占比例却很小,美国的捕鱼量只占世界的第四位。渔业集中在新英格兰沿海、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及阿拉斯加。特别是阿拉斯加,是世界著名的渔场。对前苏联、日本等捕鱼大国来说,美国在远洋捕涝船队、冷冻及加工设备诸方面,仍处于相对落后状态。

美国农业的区域划分,通过长期演进,已形成玉米带、棉花带、畜牧带等10个各具特色的农业带。美国的蔬菜生产,50个州中有37个州从事商品蔬菜生产,但主产区主要集中在中南、西南、东南的亚热带地区和北方地区,形成四大产区。(1)西南冬季蔬菜基地,其产量占全国首位。(2)中南冬季蔬菜基地。(3)东南冬春早熟蔬菜基地,产量占全国的1/3左右。(4)北方冷凉蔬菜产区,主要生产洋葱、马铃薯等。以上四个产区的蔬菜产量约占美国蔬菜总产量的90%左右。

近年来,美国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色产业。美国亚热带地区种植有粮食、水果、蔬菜、观赏苗木、糖料作物等,墨西哥、巴西等周边国家农产品对其冲击很大,特别是粮、糖果等产品,周边国家单产高,生产成本低,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对美国农产品冲击很大。为此近15年来,美国农业研究机构和农场主,积极探索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走出一条成功的道路,如佛罗里达州代得县大量减少香蕉、柑桔等传统农产品种植面积,扩大蔬菜和观赏植物面积,基本上不再发展粮食作物,产业结构形成蔬菜、观赏植物、水果三大特色支柱产业,目前,佛罗里达州的观赏植物产值已位居全州各产业第2位,仅次于旅游业;夏威夷

州原来甘蔗种植面积很大,经济效益差,又污染环境,经过调整,取消了糖料作物种植改种水果和蔬菜,取得良好的效果。

耕地资源短缺型

典型的国家是荷兰,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和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为主要特色。荷兰人多地狭,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435人,堪称世界之最。由于土地十分珍贵,荷兰人追求精耕细作,着力发展高附加值的温室作物和园艺作物。依靠精耕细作,这个60年前还为温饱问题发愁得小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蔬菜、花卉的出口更是雄踞世界第一。

除荷兰外,值得一提的国家还有以色列。以色列地处中东,既缺水又少土,因此它比任何国家都注意土地和淡水的高效率使用。以色列节水农业世界第一,平均每立方水可产2~3千克粮食,是我国的2~3倍,水肥利用率达80%~90%。现在以色列不仅改变了粮食、蔬菜、水果长期依靠进口的状况,而且还能大量出口。

专家说,若按以色列的土地生产率,地球可以多养活100亿人。

劳动力短缺型

具代表性的国家是美国,以广泛使用农业机械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总产量为主要特色。美国农业机械化程度世界第一,是全球最典型的现代化大农业。美国平均每个农场耕种的面积近4000英亩(1英亩相当于6市亩)。如果离开农业机械,美国农业简直寸步难行。在美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约为350万人,但这350万人不仅养活了3亿美国人,而且还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与美国情况差不多的国家还有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也都依赖于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

土地、劳动力适中型

典型的国家是法国。这类国家一

般都有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传统,因此发展现代农业多以进行农业制度变革为主要特色。多年来,为发展现代农业,法国实行了“一加一减”的做法。“一加”指的是为防止土地分散,国家规定农场主的土地只允许让一个子女继承;“一减”指的是分流农民,规定年龄在55岁以上的农民,必须退休,由国家一次性发放“离农终身补贴”,同时还辅以鼓励农村青年进厂做工的办法减少农民。除此之外,法国还实行“以工养农”的政策。几十年来,法国持续发放农业贷款和补贴,还由国家出钱培训农民。

现在,困扰法国上千年的小农经济已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世界领先的现代化农业。目前法国农业产量、产值均居欧洲之首,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和世界第一大农产品加工品出口国。

如何发展特色农业,解决我国农民增产却往往不增收的矛盾

中国特色农业发展的探讨

特色农业是指各区域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凭借各具特色的农

业资源,独特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手段,开发出具有区域特色和较高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并进行产业化生产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在这一生产经营模式中,特色农业资源是基础,特色农产品生产或加工产业是依托,特色农产品是核心,而农产品市场是实现价值的重要场所。现代经济学家一般

认为特色农业包括水体农业、绿洲农业、旱地农业、旅游农业、都市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高优农业)等。

对特色农业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发达国家。我国探索与实践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方向为特色农业的发展模式及国外特色农业的发展经验。在此,笔者主张在我国建立以特色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前提的市场化、技术化、产品化和标准化的新型农业体系,以抵御在短期内相对“质优价低”的国外农产品对中国产品的冲击和中长期内以“新、特、奇”的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开拓一条新路。

一、当代中国农业现状及发展特色农业的必要性

近年来,农民“增产减收”问题成为农业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农业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矛盾所带来的压力,入世后国外农产品的竞争压力和农业长期过度开发生产引起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中国农业面临的四大压力。而特色农业正是应“压”而生的农业经济新课题,是目前中国农业“自我解压”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1、中国农业两大难题与发展特色农业的关系

农民连年“增产不增收”是中国农业目前急待解决的难题之一。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丰年出现总量供大于求,销售困难,价格下跌的现象。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途径之一就是根据地区特点,发展与农业相关的产业,即抓好二、三产业,通过大农业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途径之二是在农业内部发掘增长点。即是当地的“特色”,是当地政府要着重扶持的主导农产品和支柱农产品,实现就地增收。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或者说农民再就业问题,是中国目前急待解决的难题之二。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一部分被工业和第三、四产业吸纳,而相当多的农民工处于半失业状态。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农民“离乡不离土”、“离土不离乡”的观点,建议各农业区域就地吸纳或交互吸纳农村劳动力,以缓解目前农民大量涌入城市所带来的压力,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农业专业化生产正是完成中国农民再就业的重要途径。

2、农业结构深层次调整呼吁特色农业的发展

自九十年代国家对农产品放宽政策,农业的发展开始由单一的资源约束转变为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由于僵硬老化的农业生产模式,造成了农产品种类少,品质差,销路窄,价格跌的局面。为此,突出地方特色,发展具有区域特色农业迎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产品,才能在日益发展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3、入世后国外农产品的竞争压力强调特色农业的发展

中国入世后农业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关税的进一步降低,农业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如何应对相对“质优价低”的国外农产品的冲击,减少竞争压力,成为令各级政府头痛的问题。在此时提出特色农业,正是顺应国内农业发展趋势,减缓国际竞争压力的必然。如泰国大米高出国际市场均价数倍的价格,是以其“粘香糯”的特色取胜。我国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种类繁多,但由于多以小农户经营的方式生产,难以在市场上形成气候。中国农业抗衡国外农业的压力,需要实现农业生产的特色化,规模化和产业化。

4、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要求特色农业的发展

我国伴随农业发展而出现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序,中国正在渴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农业。鲁北大面积的洼地台田,下鱼上粮农牧农渔结合;四川的稻田

养鱼都是生态农业。山东的临淄沼气循环利用和桔梗还田,成为一个从生物到化学、物理的循环变化系统。它为我国减少农业污染,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开辟了新途径。

综上分析,特色农业作为减轻国际国内市场压力,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将在本世纪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不是一个过渡性产物,而是一种全新的农业发展趋势,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中国发展特色农业的制约因素

中国特色农业的发展既存在有利条件,也有“先天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特色农业的发展。

其一,大部分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落后,成为制约特色农业发展的“瓶颈”。以重庆市为例,目前全市规划中的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有效灌溉面积,仅占37%,旱涝保收面积仅占19%。同时现有水利工程严重老化失修,低产田和坡地占耕地面积的70%;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60%。在这种农业设施条件下,要建立以知识、技术和产业化为特征的特色农业,难度可想而知。

其二,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严重,种植业比重过高,林业、渔业等比重过低,具有传统农业的典型特征。而近二十年,有的地区不顾本地实际,盲目照搬一些地区的产业模式,导致农业结构趋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现象在全国范围内仍广泛存在。

其三,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下,科技推广难。在全国范围内,技术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仅为40%,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整体不高,使其对农业科技的认识、接受和应用能力都大受影响。

其四,意识落后,阻碍发展。一是观念上仍然处于注重产量,不求质量,“只求肚子圆,不求多赚钱”的落后状况;二是缺乏风险投资意识。三是缺乏竞争意识。发展“特色农业”有赖于地方政府从科普宣传到文化教育各方面对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引导,脑筋换了,农业才能“新”和“特”。

此外,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部分农区交通不发达、农业资金投入不足等诸多因素,都为中国发展特色农业设置了重重阻碍。


相关内容

  • 国外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及经验探析
  • 国外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及经验探析 日期:2011-09-16 来源:<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第3期 张丽莉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国外四种典型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及经验,获得了对我国科技服务的五点启示,要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大力培育科技服务主体:建立多渠道经费筹集机制: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

  •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科技广场2009.8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On Inspiration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Overseas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on China 高浪琴Gao Langqin (东华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系, ...

  • 中国的农业谁来反倾销
  • 作者:廖良美冯中朝 农业经济问题 2005年10期 一.农产品进口竞争加剧会引发倾销行为 随着我国对加入WTO承诺的履行,进口农产品数量会不断增加.进口农产品,尤其是大宗粮棉油进口品在我国国内市场具有竞争优势,国内农业生产经营面临越来越激烈的进口产品的竞争压力,农产品进口竞争加剧会引发倾销行为. 国 ...

  • 出国留学,你带行李了吗
  • 出国留学,你带对行李了吗? 暑假过半,准备入学国外秋季课程的留学生们纷纷开始准备留学要带的行李了. 回顾当年,出国前一周,边边老师还在暑假班里一天8小时上课,只剩短短一周时间准备出国的各种物品. 虽然参考了网上各种"出国前辈"的"行李清单",但到了国外才能真正 ...

  • 国外农村土地流转的经验与借鉴[1]
  • 经济纵横・2009年第7期 国外农村土地流转的经验与借鉴 史卫民 (西安财经学院法学系,陕西西安 摘要:国外在推进农地流转过程中,转中的引导作用,农地流转形式也多样化,我国农地流转与规模经营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完善农地流转的法律体系. 关键词:借鉴: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7685(2009 ...

  • 国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及组织形式
  • [摘 要]本文将国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组织形式分成了三种类型:一是农业科技活动主要集中政府的组织,二是农业科技活动主体较分散的组织,三是农业科技活动主导者为非政府组织及企业.个人介入的多元化组织,并分别从科研.教育.推广三个方面分析了现状,对于改革我国农业科技体制具有参考意义,最后从政府角度阐述了针 ...

  • 67张图|国外农业机械(1),太全了!
  • 各位, 国外的农业机械是怎样的? 下面主要说传统的农业机械,即大田中的农业机械,不包括设施农业,林业,食品加工和养殖等.因为一共有67张图片,为了避免微信打开太慢,我们分两期发布. 大田农业机械主要按耕.耙.播.管.收来分类.收获机械比较种类比较繁多,很意思.先上图,然后再加详细说明文字. 1.拖拉 ...

  • 国外学者有关"大跃进"运动起源的十种观点
  • 学术广角 国外学者有关"大跃进"运动起源的十种观点 (浙江)李春来 [摘 要]"大跃进"运动的研究并不是国内学者的专利,事实上国外学者早已开展这一方面的研究."它山之石,可 以攻玉",对国外学界有关"大跃进"运动起源的观 ...

  •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概况
  •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ofAnhuiAgri.Sci.2007,35(31):9996-9997责任编辑 王云平 责任校对 俞洁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概况 袁香香,武邦涛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030) 摘要 对国外乡村旅游的兴起.界定和国外学者研究的焦点领域进行了总结.关键词 乡村旅游;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