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功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3分)

韩少功

吃着自己种出来的瓜莱,觉得它们每一样都有来历,每一样都有故事。什么时候下的种,什么时候发的芽,什么时候开的花……往事历历在目。

虫子差点吃掉了新芽,曾让你着急。一场大雨及时解除了旱情,曾让你欣喜。转眼间,几个瓜突然膨胀了好几圈,胖娃娃一般藏在绿叶深处,不知天高地厚地大乱家规,大哭大笑又大喊大叫,必定让你惊诧莫名。

有时候,瓜藤长袖飘飞,羽化登仙,一眨眼就缘着一根电线杆攀向高高蓝天,在太阳或月亮那里开花结果,让你搬来椅子再加上梯子,仍然望天兴叹。你看见一条弯弯的丝瓜挂在电线上,像电信局悬下来的一个野外的话筒:刚才是谁在这里通话而且是与谁通话?或者说这么多电话筒从瓜藤下来,从土地里抛撒出来,一心想告知我们远古的秘密却从来无人接听?

你想象根系在黑暗的土地下口兹 口兹 口兹 地伸长,真正侧耳去听,它们就屏住呼吸一声不响了。你想象枝叶在悄悄地伸腰踢腿挤眉弄眼,猛回头看,它们便各就各位一本正经若无其事了。你从不敢手指瓜果,怕它们真像邻居老吴伯说的那样一指就谢,怕它们害羞和胆怯于是气呼呼地不再合作,总之,它们是有表情自己久别后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流的结束。

你会突然想起以前在都市菜市场里买来的那些瓜菜.干净、整齐而且陌生,就像兑换它们的钞票一样陌生。它们也是瓜菜,但它们对于享用者来说是一些没有过程的结果,就像没有爱情的婚姻,没有学习的毕业,于是能塞饱你的肚子却不能进入你的大脑,无法填注你感情的空空荡荡。难怪都市里的不少孩子都不识瓜菜了,鸡蛋似乎是冰箱生出来的,白菜似乎是超级市场里长出来的,看见松树就说是“圣诞树”,看见鸭子就说是“唐老鸭”。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人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上的过程。这真是让人遗憾。

什么是生命呢?什么是人呢?人不能吃钢铁和水泥,更不能吃钞票,而只能通过植物和动物构成的食品,只能通过土地上的种植与养殖,与大自然进行能量的交流和置换。这就是最基本的生存,就是农业的意义,是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只能以土地为母的原因。英文中culture指文化与文明,也指种植和养殖,显示出农业在往日文化与文明中的至尊身份和核心地位。那时候的人其实比我们洞明。总有一天,在工业化和商品化的大潮激荡之处.人们终究会猛醒过来,终究会明白绿遍天涯的大地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得多。

那才是人类culture又一次伟大的苏醒。

18、根据原文,概括“土地”两层含义的要点,每点不超过8个字。(2分)

(1)

(2)

第5页(共8页)

19.“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人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上的过程。”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内涵?(3分)

20.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

(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21.从全文看,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作品描写那弯弯的丝瓜像“电话筒”一样,“一心想告诉我们远古的秘密却从来无人接听”,这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现代文明远离土地的优惠。

B.“这几乎不是吃饭,而是游子归家,是你与你自己久别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流的结束。”这句话主要表达作者享受自己劳动果实的一种幸福感。

C.所谓都市里的孩子“看见松树就说是‘圣诞树’,看见鸭子就说是‘唐老鸦’”,主要表达了对西方文化影响的一种焦虑。

D.“那时候的人其实比我们洞明。”这主要是说古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能够使他们比我们更直接、更真切地领悟到自然对人类生存的根本意义。

E.作者从自己的种菜的小题入手,引申出文化思考的大主题,这充分显示了散文“以小见大”的文化特征。

阅读答案:

18、(2分)生命的根基;(2)文化的源泉(或精神的家园)

19、(3分)①与自然的生命交流越来越少;②劳动创造的精神愉悦越来越少。

20、(4分)(1)第二人称,既自由、灵活,又具有真切感、亲切感。

(2)拟人(或比拟或比喻)。既形象生动,又充满感情。         21、(4分)B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3分)

韩少功

吃着自己种出来的瓜莱,觉得它们每一样都有来历,每一样都有故事。什么时候下的种,什么时候发的芽,什么时候开的花……往事历历在目。

虫子差点吃掉了新芽,曾让你着急。一场大雨及时解除了旱情,曾让你欣喜。转眼间,几个瓜突然膨胀了好几圈,胖娃娃一般藏在绿叶深处,不知天高地厚地大乱家规,大哭大笑又大喊大叫,必定让你惊诧莫名。

有时候,瓜藤长袖飘飞,羽化登仙,一眨眼就缘着一根电线杆攀向高高蓝天,在太阳或月亮那里开花结果,让你搬来椅子再加上梯子,仍然望天兴叹。你看见一条弯弯的丝瓜挂在电线上,像电信局悬下来的一个野外的话筒:刚才是谁在这里通话而且是与谁通话?或者说这么多电话筒从瓜藤下来,从土地里抛撒出来,一心想告知我们远古的秘密却从来无人接听?

你想象根系在黑暗的土地下口兹 口兹 口兹 地伸长,真正侧耳去听,它们就屏住呼吸一声不响了。你想象枝叶在悄悄地伸腰踢腿挤眉弄眼,猛回头看,它们便各就各位一本正经若无其事了。你从不敢手指瓜果,怕它们真像邻居老吴伯说的那样一指就谢,怕它们害羞和胆怯于是气呼呼地不再合作,总之,它们是有表情自己久别后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流的结束。

你会突然想起以前在都市菜市场里买来的那些瓜菜.干净、整齐而且陌生,就像兑换它们的钞票一样陌生。它们也是瓜菜,但它们对于享用者来说是一些没有过程的结果,就像没有爱情的婚姻,没有学习的毕业,于是能塞饱你的肚子却不能进入你的大脑,无法填注你感情的空空荡荡。难怪都市里的不少孩子都不识瓜菜了,鸡蛋似乎是冰箱生出来的,白菜似乎是超级市场里长出来的,看见松树就说是“圣诞树”,看见鸭子就说是“唐老鸭”。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人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上的过程。这真是让人遗憾。

什么是生命呢?什么是人呢?人不能吃钢铁和水泥,更不能吃钞票,而只能通过植物和动物构成的食品,只能通过土地上的种植与养殖,与大自然进行能量的交流和置换。这就是最基本的生存,就是农业的意义,是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只能以土地为母的原因。英文中culture指文化与文明,也指种植和养殖,显示出农业在往日文化与文明中的至尊身份和核心地位。那时候的人其实比我们洞明。总有一天,在工业化和商品化的大潮激荡之处.人们终究会猛醒过来,终究会明白绿遍天涯的大地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得多。

那才是人类culture又一次伟大的苏醒。

18、根据原文,概括“土地”两层含义的要点,每点不超过8个字。(2分)

(1)

(2)

第5页(共8页)

19.“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人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上的过程。”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内涵?(3分)

20.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

(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21.从全文看,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作品描写那弯弯的丝瓜像“电话筒”一样,“一心想告诉我们远古的秘密却从来无人接听”,这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现代文明远离土地的优惠。

B.“这几乎不是吃饭,而是游子归家,是你与你自己久别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流的结束。”这句话主要表达作者享受自己劳动果实的一种幸福感。

C.所谓都市里的孩子“看见松树就说是‘圣诞树’,看见鸭子就说是‘唐老鸦’”,主要表达了对西方文化影响的一种焦虑。

D.“那时候的人其实比我们洞明。”这主要是说古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能够使他们比我们更直接、更真切地领悟到自然对人类生存的根本意义。

E.作者从自己的种菜的小题入手,引申出文化思考的大主题,这充分显示了散文“以小见大”的文化特征。

阅读答案:

18、(2分)生命的根基;(2)文化的源泉(或精神的家园)

19、(3分)①与自然的生命交流越来越少;②劳动创造的精神愉悦越来越少。

20、(4分)(1)第二人称,既自由、灵活,又具有真切感、亲切感。

(2)拟人(或比拟或比喻)。既形象生动,又充满感情。         21、(4分)BC


相关内容

  • 韩少功[草木之情]阅读答案
  • 草木之情韩少功 草木的心性其实各自不一:牵牛花对光亮最敏感,每天早上速开速谢,只在朝霞过墙的那一刻爆出宝石蓝的礼花,相当于植物的鸡鸣,或者是色彩的早操.桂花最守团队纪律,金黄或银白的花粒,说有,就全树都有,说无,就全树都无,变化只在瞬间,似有共同行动的准确时机和及时联系的局域网络,谁都不得擅自进退. ...

  • 长篇小说[马桥词典]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 ①长篇小说<马桥词典>竟然真的是按词典的体例叙述下来的. ②世俗观念中,一个好的小说家其实更像一个雕塑家:把多余的泥巴去掉,让我们看他需要我们看的泥巴.而我们也把它看作是我们该接受的生活本身.这种惯性使我们即使疑惑过,也很快被惰性轻轻抹去. ③<马桥词典>让我们重又疑惑,生活 ...

  • 岑参[裴将军宅芦管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裴将军宅芦管歌① 岑参 辽东九月芦叶断,辽东小儿采芦管.可怜新管清且悲,一曲风飘海头满. 海树萧索天雨霜,管声寥亮月苍苍.白狼河北②堪愁恨.玄兔城南皆断肠. 辽东将军长安宅,美人芦管会佳客.弄调啾飕胜洞箫,发声窈窕欺横笛. 夜半高堂客未回,只将芦管送君杯 ...

  • heads夜晚阅读答案
  • heads夜晚 韩少功 lignleft ①月亮是别在乡村上的一枚徽章. ②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中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③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 ...

  • 我心归去教学设计
  • 公开课<我心归去>教学设计(会员上传) 作者文集:周燕萍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人心中,永远解不开的是'乡土情结',在文学.艺术家那里,说不尽的是故乡其实故乡可大可 小到了县城,家乡是一个村庄,是村头的千年香樟,是一味熟悉的菜肴香气到了省城,家乡是溧阳天目湖的 砂锅鱼头,是淹城 ...

  • 如何分析关键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 如何分析关键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作者:董泽南 刘宁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2013年第12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24-01 分析关键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近年来高考的关注点,对于考查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理 ...

  • 郎中阅读答案
  • 郎中 韩少功 ①山那边有一郎中,塌鼻子,读书不多,每天上午不做事,只是咕嘟咕嘟吸水烟,直到铜烟筒烧红了才熄火.午饭后睡觉,睡到一个大哈欠起床才开始门诊,但限定人数,只看三四十个号子--他晚上要去坐人家喝茶,从来不可耽误. ②没有人看见他采药,但他总能拿出一种黑药丸,据说那是他半夜里采集和泡制的,几乎 ...

  • 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试题2012年1月
  • 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试题 2012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创业史>中"中间人物"的代表是(B ). A."糊涂涂" B.梁三老 ...

  • [米兰·昆德拉系列]关于"生命之轻"的对话
  • 关于"生命之轻"的对话 --"只能理解我们理解中的昆德拉" 关于昆德拉作品的翻译,韩少功和许钧两位译者各有说法 1987年,作家出版社推出韩少功和韩刚合译的昆德拉的名作--长篇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把这位捷克作家正式带到了中国读者面前,并使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