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郭图是个什么样的人

谋士郭图是个什么样的人

说起郭图,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可能不怎么深刻,他只是袁绍帐前的一个谋士,至于他长什么样,穿什么衣服,作者从未着墨,算是小人物一个。

可小人物不能当小人。一旦馊主意、坏点子发挥了作用,那么,危害程度是相当严重的。 在《三国演义》中,郭图出场并不多。可他每次一露面,给主公袁绍上的都是“坏菜”,这非常可怕。

他第一次出场是在第22回《袁曹各起马步三军关张共擒王刘二将》。当时穷途末路的刘备占据徐州孤城,为求自保,便差孙乾星夜带着书信前往河北联合袁绍共同抗曹。袁绍览毕书信犹豫不定时,谋士田丰说:“兵起连年,百姓疲弊,仓廪无积,不可复兴大军。”谋士审配说:“不然。以明公之神武,抚河朔之强盛,兴兵讨曹贼,易如反掌。”谋士沮授说:“制胜之策,不在强盛。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练,比公孙瓒坐受困者不同。今弃献捷良策,而兴无名之兵,窃为明公不取。”这时,郭图站了出来,他奏道:“兵加曹操,岂曰无名? 与刘备共仗大义,剿灭曹贼,上合天意,下合民情,实为幸甚!”

最后,经过一番舌战,郭图等主战派占了上风。袁绍随即兵发官渡,攻打曹操。这时,被袁绍关在狱中的谋士田丰得此消息,急忙上书谏道:“今且宜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 可惜至理名言,袁绍不听。如果袁绍用田丰之谋而弃郭图之策,也许历史将会改写。但这只能是一个假设。

如果说郭图第一次出场就为袁绍出此下策是属智力不够尚无私心情有可原的话,那么他第二次出场,就把小人的嘴脸暴露无遗了。

当时在官渡战场上,操、绍双方日夜攻战,曹操负多胜少,处于劣势。转折点出现在许攸夜投曹操上,向其献计火烧袁绍乌巢屯粮。当夜袁绍望见乌巢起火,知道军粮被烧,急聚文武商计对策。大将张郃说:“某与高览同往救之。”郭图说:“不可。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 操既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击曹操之寨; 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张郃说:“非也。曹操多谋,外出必为内备,以防不虞。”郭图自以为算无遗策,强硬道:“曹操只顾劫粮,岂留兵在寨耶!”他再三请劫曹营。

于是,袁绍采用郭图之计,遣张郃、高览引军五千,往官渡击曹营。谁知张郃、高览刚近曹营,就见左边夏侯惇、右边曹仁,中路曹洪,一齐冲出,袁军猝不及防,大败而归。此时曹操又从背后杀来,四下围住掩杀。张郃、高览夺路逃走。郭图得此消息,一下慌了神,他恐张郃、高览回寨证对是非,自己失计被袁绍问罪,就先于袁绍面前谎奏道:“张郃、高览见主公兵败,心中必喜。”绍问:“何出此言?”郭图说:“二人素有降曹之意,今遣击寨,故意不肯用力,以致损折士卒。”袁绍大怒,遂遣使急召二人归寨问罪。郭图这时又使人先报张郃、高览:“主公将杀汝矣。”张郃、高览大惊,为保性命,遂领本部兵马降了曹操。是夜,操令张郃、高览领兵往劫绍寨。当夜三更时分,出军三路,斩绍军大半。至此,袁绍败像已露,遂有退兵之意。曹操探知袁绍兵动,便分大队军马,

八路齐出,直冲绍营。袁军俱无斗志,四散奔走。绍披甲不迭,单衣幅巾上马逃走。手下将士被曹军所杀者8万多人,溺水死者不计其数。

官渡一战,曹操以少胜多,奠就了他千秋功名。曹操的大获全胜,这其中要有郭图的一份“功劳”。此人为了免责诿过,竟将主公的两位战将推到了敌人那边,他们反过来又领兵劫寨,杀向自己的弟兄。可怜袁绍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败的,他为自己的不明不智付出了惨痛代价。

郭图第三次出场是在冀州。袁绍损兵折将退回大本营,连病带气,吐血数斗,一命呜呼。审配、逢纪遂按绍意立幼子袁尚为大司马将军,领冀、青、幽、并四州牧。此时郭图辅助袁绍长子袁谭,按理说他应该劝袁谭协助弟弟共保袁家城廓,一致对外,共同抗操。可他不仅不这样做,反而离间骨肉,为争夺袁绍遗业劝袁谭“伏刀斧手杀尚”。别驾王修一听到这个坏主意,气得直跺脚,力劝袁谭道:“兄弟者,左右手也。今与他人争斗,断其右手,而曰我必胜,安可得乎? 夫弃兄弟而不亲,天下其谁亲之? 彼谗人离间骨肉,以求一朝之利,原塞耳勿听也。”可袁谭根本听不进去,他叱退王修,依郭图之计使人去请袁尚。袁尚识破其计,怒而上马,引兵五万来和哥哥厮杀。二人亲自交锋,袁谭大败,逃到府中又与郭图计议。郭图便劝袁谭弃先人之仇于不顾,屈膝降操,使操攻打袁尚。袁谭不明是非,便依计而行。曹操谋士荀攸听此消息大喜,对操说:“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若二子和睦,共守成业,天下事未可知也; 今乘其兄弟相攻,势穷而投我,我提兵先除袁尚,后观其变,并灭袁谭,天下定矣。”

事情发展的方向正向荀攸所预测的那样,“鱼蚌相争,渔翁得利”,袁谭、袁尚相互厮杀,曹操从中拣了个大便宜,不怎么费事就破了河北强敌。

郭图最后一次出场是在南皮。袁谭降操后又反操,被操遣军围在南皮城内。谭又欲投降,可曹操认为他“反覆无常”,便不准降。就在袁谭苦无良策时,郭图又献上一条臭计:“来日尽驱百姓当先,以军继其后,与曹操决一死战。”谭从其言,当夜尽驱南皮百姓执刀枪听令。次日天明,大开四门,驱百姓在前,军队在后,一齐拥出,直抵曹寨。两军混战,自辰至午,百姓被杀者无数。谭军大败,袁谭被曹洪杀于阵中,郭图见势不妙,急忙纵马入城,被乐进一箭射下跌入城壕。

郭图死也就死了,算是死有余辜。可是想想那些被他驱赶在前的南皮百姓,真是可怜,竟被郭图当作炮灰枉死在两军阵前。想想这个人也真够坏的,明明知道打不赢,死前也要拉上几个垫背的。 可怜袁绍四世三公, 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虎踞冀、青、幽、并诸郡,带甲百万,文官武将极多,最后竟不能自保,落了个家破人亡的结局。这其中,虽然有一定的必然性,但与袁家父子不知人、不善任,听信小人之言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袁绍地下有知,不知道他会对郭图献出的这一系列坏点子作何感想。

翻开史书看看,家国丧在小人之手的,袁绍既不是第一人,也不是最后一人。远者如秦二世胡亥听信于赵高,后者如后主刘禅轻信于黄皓。所以,诸葛亮在隆中时就对刘玄德说:“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人谋,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 好的计策可以使国运昌盛,家和人旺; 一条烂计,足以使江山易主,国破家亡。

诸葛亮在北伐中原时曾向刘禅上了一道《出师表》,他透过历史的云烟所总结出的结论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此话可谓一语中的,振聋发瞆,不能不令人深思也。

谋士郭图是个什么样的人

说起郭图,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可能不怎么深刻,他只是袁绍帐前的一个谋士,至于他长什么样,穿什么衣服,作者从未着墨,算是小人物一个。

可小人物不能当小人。一旦馊主意、坏点子发挥了作用,那么,危害程度是相当严重的。 在《三国演义》中,郭图出场并不多。可他每次一露面,给主公袁绍上的都是“坏菜”,这非常可怕。

他第一次出场是在第22回《袁曹各起马步三军关张共擒王刘二将》。当时穷途末路的刘备占据徐州孤城,为求自保,便差孙乾星夜带着书信前往河北联合袁绍共同抗曹。袁绍览毕书信犹豫不定时,谋士田丰说:“兵起连年,百姓疲弊,仓廪无积,不可复兴大军。”谋士审配说:“不然。以明公之神武,抚河朔之强盛,兴兵讨曹贼,易如反掌。”谋士沮授说:“制胜之策,不在强盛。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练,比公孙瓒坐受困者不同。今弃献捷良策,而兴无名之兵,窃为明公不取。”这时,郭图站了出来,他奏道:“兵加曹操,岂曰无名? 与刘备共仗大义,剿灭曹贼,上合天意,下合民情,实为幸甚!”

最后,经过一番舌战,郭图等主战派占了上风。袁绍随即兵发官渡,攻打曹操。这时,被袁绍关在狱中的谋士田丰得此消息,急忙上书谏道:“今且宜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 可惜至理名言,袁绍不听。如果袁绍用田丰之谋而弃郭图之策,也许历史将会改写。但这只能是一个假设。

如果说郭图第一次出场就为袁绍出此下策是属智力不够尚无私心情有可原的话,那么他第二次出场,就把小人的嘴脸暴露无遗了。

当时在官渡战场上,操、绍双方日夜攻战,曹操负多胜少,处于劣势。转折点出现在许攸夜投曹操上,向其献计火烧袁绍乌巢屯粮。当夜袁绍望见乌巢起火,知道军粮被烧,急聚文武商计对策。大将张郃说:“某与高览同往救之。”郭图说:“不可。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 操既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击曹操之寨; 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张郃说:“非也。曹操多谋,外出必为内备,以防不虞。”郭图自以为算无遗策,强硬道:“曹操只顾劫粮,岂留兵在寨耶!”他再三请劫曹营。

于是,袁绍采用郭图之计,遣张郃、高览引军五千,往官渡击曹营。谁知张郃、高览刚近曹营,就见左边夏侯惇、右边曹仁,中路曹洪,一齐冲出,袁军猝不及防,大败而归。此时曹操又从背后杀来,四下围住掩杀。张郃、高览夺路逃走。郭图得此消息,一下慌了神,他恐张郃、高览回寨证对是非,自己失计被袁绍问罪,就先于袁绍面前谎奏道:“张郃、高览见主公兵败,心中必喜。”绍问:“何出此言?”郭图说:“二人素有降曹之意,今遣击寨,故意不肯用力,以致损折士卒。”袁绍大怒,遂遣使急召二人归寨问罪。郭图这时又使人先报张郃、高览:“主公将杀汝矣。”张郃、高览大惊,为保性命,遂领本部兵马降了曹操。是夜,操令张郃、高览领兵往劫绍寨。当夜三更时分,出军三路,斩绍军大半。至此,袁绍败像已露,遂有退兵之意。曹操探知袁绍兵动,便分大队军马,

八路齐出,直冲绍营。袁军俱无斗志,四散奔走。绍披甲不迭,单衣幅巾上马逃走。手下将士被曹军所杀者8万多人,溺水死者不计其数。

官渡一战,曹操以少胜多,奠就了他千秋功名。曹操的大获全胜,这其中要有郭图的一份“功劳”。此人为了免责诿过,竟将主公的两位战将推到了敌人那边,他们反过来又领兵劫寨,杀向自己的弟兄。可怜袁绍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败的,他为自己的不明不智付出了惨痛代价。

郭图第三次出场是在冀州。袁绍损兵折将退回大本营,连病带气,吐血数斗,一命呜呼。审配、逢纪遂按绍意立幼子袁尚为大司马将军,领冀、青、幽、并四州牧。此时郭图辅助袁绍长子袁谭,按理说他应该劝袁谭协助弟弟共保袁家城廓,一致对外,共同抗操。可他不仅不这样做,反而离间骨肉,为争夺袁绍遗业劝袁谭“伏刀斧手杀尚”。别驾王修一听到这个坏主意,气得直跺脚,力劝袁谭道:“兄弟者,左右手也。今与他人争斗,断其右手,而曰我必胜,安可得乎? 夫弃兄弟而不亲,天下其谁亲之? 彼谗人离间骨肉,以求一朝之利,原塞耳勿听也。”可袁谭根本听不进去,他叱退王修,依郭图之计使人去请袁尚。袁尚识破其计,怒而上马,引兵五万来和哥哥厮杀。二人亲自交锋,袁谭大败,逃到府中又与郭图计议。郭图便劝袁谭弃先人之仇于不顾,屈膝降操,使操攻打袁尚。袁谭不明是非,便依计而行。曹操谋士荀攸听此消息大喜,对操说:“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若二子和睦,共守成业,天下事未可知也; 今乘其兄弟相攻,势穷而投我,我提兵先除袁尚,后观其变,并灭袁谭,天下定矣。”

事情发展的方向正向荀攸所预测的那样,“鱼蚌相争,渔翁得利”,袁谭、袁尚相互厮杀,曹操从中拣了个大便宜,不怎么费事就破了河北强敌。

郭图最后一次出场是在南皮。袁谭降操后又反操,被操遣军围在南皮城内。谭又欲投降,可曹操认为他“反覆无常”,便不准降。就在袁谭苦无良策时,郭图又献上一条臭计:“来日尽驱百姓当先,以军继其后,与曹操决一死战。”谭从其言,当夜尽驱南皮百姓执刀枪听令。次日天明,大开四门,驱百姓在前,军队在后,一齐拥出,直抵曹寨。两军混战,自辰至午,百姓被杀者无数。谭军大败,袁谭被曹洪杀于阵中,郭图见势不妙,急忙纵马入城,被乐进一箭射下跌入城壕。

郭图死也就死了,算是死有余辜。可是想想那些被他驱赶在前的南皮百姓,真是可怜,竟被郭图当作炮灰枉死在两军阵前。想想这个人也真够坏的,明明知道打不赢,死前也要拉上几个垫背的。 可怜袁绍四世三公, 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虎踞冀、青、幽、并诸郡,带甲百万,文官武将极多,最后竟不能自保,落了个家破人亡的结局。这其中,虽然有一定的必然性,但与袁家父子不知人、不善任,听信小人之言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袁绍地下有知,不知道他会对郭图献出的这一系列坏点子作何感想。

翻开史书看看,家国丧在小人之手的,袁绍既不是第一人,也不是最后一人。远者如秦二世胡亥听信于赵高,后者如后主刘禅轻信于黄皓。所以,诸葛亮在隆中时就对刘玄德说:“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人谋,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 好的计策可以使国运昌盛,家和人旺; 一条烂计,足以使江山易主,国破家亡。

诸葛亮在北伐中原时曾向刘禅上了一道《出师表》,他透过历史的云烟所总结出的结论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此话可谓一语中的,振聋发瞆,不能不令人深思也。


相关内容

  • 刘伯温和姚广孝,谁才是明朝天下第一谋士?
  • 中华鬼谷子学... 07-05 09:55 大 刘伯温和姚广孝,谁才是明朝天下第一谋士? 两个和尚 明朝的历史是由和尚创立的,却随即也是由和尚打破,朱棣一生中能改变他命运的,只有两个人,朱元璋.姚广孝.一个是他亲爹,一个是他谋士.这谋士却非同寻常,而是一个被称为天下第一谋士的姚广孝. 一个合格的谋士 ...

  • 曹操戎马一生最赏识的谋士是谁
  • 曹操戎马一生最赏识的谋士是谁? 曹操手下谋士众多,其中最为倚重的谋士有五位: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贾诩. 这五位谋士,堪称曹操的左膀右臂,是助曹操统一北方的股肱之臣.虽然这五位都是曹操手下的重要谋士,但五个指头也能分出长短高低,在曹操的心目中,这五人虽然都是难得的人才,但要说曹操心目中的NO1,非 ...

  • 曹魏五谋士
  • 开头一段弹,乱家不妨大跳! 过 谋士军师.智.将?应该用什么的样词来定语义曹魏营的阵囊智呢?也许团案答莫一是衷,人各心中自明有.而今天笔镜的切者入,点则然依从人气是一角度这煮酒来论士.谋 不过 开在之前篇,笔让者乱先弹几句,那是就治与智政的区别.力把治与政力智分对别可待以是三国志说系列戏游广对三国大 ...

  • 关于房子,一个笑不出来的笑话
  • 关于房子 一个让你笑不出来的笑话 买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是的,你是这样以为,但是在中国你并无法拥有这个房子,只是租给你而已.因为中国只有把土地使用权租借给你70年(有的地方是50年).而房子通常情况下30年左右就会遇上拆迁或者旧房改造.也就是说你花了买房的钱,却只能得到租 ...

  • 聂政,剑胆琴心
  • 『薄荷小筑』聂政,剑胆琴心 作者:薄荷_酒窝 提交日期:2009-4-23 13:05:58 ',1)"> 文/纳兰_秋(代发,侠客天下系列) 聂政,剑胆琴心 与要离不同,同为刺客的聂政,形象要好得多,完全符合金庸笔下的侠客形象, 绝对是每一个怀春少女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七尺男儿,一张 ...

  • 范增一人抵得上刘邦手下的所有谋士吗?
  • 秦末的楚汉之争,历时五年之久,当时涌现出了一大批的谋士. 刘邦的手下就有张良,萧何,韩信,陈平等,而项羽的手下,独有范增. 项羽就凭一个谋士,在与刘邦争天下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优势,甚至项羽有多次可以杀死刘邦的机会,直到范增死去,平衡打破.最终项羽被十面埋伏,自刎乌江.那么,可不可以说,范增一人,就抵 ...

  • 为什么史书上描述开国皇帝,谋士之类的人物,首先提到有大志呢?
  • 像姜太公一生干啥啥不行,种地不长庄稼,捕鱼把网扔了,只说唯一的优点是有大志. 刘秀,刘邦开国时基本无权无势,也是首先描述其大志. [桂武磊的回答(18票)]: 感谢maggie姐邀请 这个题目恕我无知,或者是看书有疏漏,极少在史书上看到"有大志"这样的字眼,特别是开国皇帝,一般只 ...

  • 地主与长工的故事
  • 有一个地主,有很大一片地,雇了很多长工为他工作,并在长工们工作的地方建了一些简易房,以很便宜的价格租给了长工们. 过了一段时间,地主的谋士对地主说:"地主啊,现在长工有些钱了,都是你给他们的,有一个办法可以把钱弄回来." 地主问:"怎么弄?都是发给他们的工资,总不能抢吧 ...

  • 刘备的第一谋士并非诸葛亮而是他,计谋出众经常随军打仗!
  • 说起三国,恐怕很多人都对这段历史非常熟悉,这个时代名将.名士辈出,争相角逐在历史的舞台.那么你知道吗?刘备手下第一谋士可不是诸葛亮,而是另有其人. 首先我们必须知晓的是,在正史中诸葛亮其实谋划水平并不高超,除了隆中对之外,并无更加高明的谋划.<三国志>中则说他擅长行政搞社会建设,并不擅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