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生物多样性及边缘效应原理于生态设计

文献综述

——融生物多样性及边缘效应原理于生态设计

摘要:现如今“生态”这个词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生态设计”正顺应了这个大的发展趋势。将生物多样性及边缘效应等原理融入生态设计,使得“生态设计”有了深层理论的支撑,不再只是纸上空谈。这对“生态设计”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提出研究课题的意义及相关概念,再分别点出了生态设计、生物多样性、边缘效应的相关研究及发展趋势,最后对三者进行联系总结,并提出融生物多样性及边缘效应原理于生态设计的展望。

关键词:生态设计 ;生物多样性 ;边缘效应 ;设计结合自然

1 前言

1.1研究课题的意义

研究融生物多样性及边缘效应原理于生态设计,可以更加高效有力的进行生态设计,将设计结合自然。最大限度的减少资源消耗、改善人居环境、维持生态系统健康。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生境的多样性。做到循环利用和可持续,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得到双赢。

1.2课题相关概念

生态设计:是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生态设计是一种人与自然协调的设计方式,是一种可持续的设计方法。 生物多样性:是一定范围内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边缘效应: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协合作用而引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的较大变化,称为边缘效应。

2 生态设计研究

提起自然式生态设计,不得不提到其代表性的人物:伊安·麦克哈格。自然生态理论在城市设计中占据了很大的分量。

2.1麦克哈格

麦克哈格是第一个把生态学用在设计上的,他主张:人类要对自然负责,城市和自然两者缺一不可,相互依赖;将自然价值观带到城市设计上,大自然为城市发展提供机会和限制条件;美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环境长期交往而产生的复杂和丰富的反应;研究人和环境的关系,把人和自然世界结合起来考虑规划设计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自然潜力“设计结合自然”。

麦克哈格的生态设计方法:自然规划过程,视自然过程为资源。对自然过程逐一进行分析,并将这些情况表示在一系列图上,通过叠图找出最有开发价值又能满足环境保护的地域。再通过生态因子调查、综合分析、规划结果表达对土地进行适宜性分区,从而进行进一步设

计。

2.2生态设计研究热点

生态设计与生物多样性、资源利用、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等有直接联系。生态设计的有效途径,是园林健康发展和发挥其服务功能的基础。因此,将生态设计与生物多样性、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结合,发挥其综合效益,是目前生态设计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2.3生态设计的挑战及趋向预测

当今城市环境建设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园林生态设计直接关系到景观成败和环境质量。园林建设的生态可持续是一个长期而繁重的任务。目前我国园林在环境生态效应、人的心理行为分析、生态工程技术等方面都很薄弱。而理论研究付诸于实践更是大打折扣,尚需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因此,这将是生态设计将面临的最大挑战。

未来研究生态设计,将可能更加的综合性,能更好的发挥各学科研究的综合效益。而在研究环境生态效应、人的心理行为、生态工程技术方面会进一步加强。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生态设计的研究将会得到更加迅猛的发展。

3. 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随着人类活动不断的加剧,生物多样性已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国内外的各种组织、学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3.1生物多样性研究热点

目前生物多样性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植物多样性开发、生态保护、物种丰富度、基因多样性、可持续管理、气候变化、森林、土壤、生态系统等方面。而植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森林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有利于了解自然的植物规律,以便其在“生态设计”中的借鉴及实践。研究生态保护、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等,则能保证“生态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生态设计的最深层的含意就是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尊重和维护其多样性。

3.2生物多样性的新的形势与挑战

生物多样性已成为联系生物学各学科及相关领域学科的综合交叉研究领域。因此研究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帮助其它学科的研究发展,如“生态设计”就是生物多样性与建筑、规划、景观等设计领域的结合。

人类社会与生物多样性的交叉关系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核心内容。研究生物多样性正是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做到“生态设计”的设计结合自然。

观测监测网络成为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关键平台。先进技术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重要手段。生物多样性有了现代高科技的支撑,将得到更快、更有力的发展。生物多样性研究过程将更简便、更科学,研究结果更加准确。

长期、持续和更广泛范围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监测成为重要研究方向。生物多样性研究更加的系统,涉及范围更广,获得的信息结果也会更精准。

生物多样性评估工作成为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性工作。生物多样性评估系统更加完善。

3.3趋向预测

目前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系统还不够完善,虽然已经运用了一定的技术力量,但是还是太过依赖人工力量,研究工作效率、研究系统性还有待提高。相信克服了这些挑战,将来生物多样性研究将涉及面更加广泛,更加科技化,效率更高,讲究系统将更加的完善。

4 边缘效应的研究

边缘效应对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影响,长期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边缘效应给予了广泛

的关注,从而也成为了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4.1边缘效应研究热点

边缘格局特征的相互作用往往非常显著,因此边缘效应在研究群落景观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等生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边缘效应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森林经营,还能将其规律借鉴和实践于“生态设计”中。

边缘带往往有更活跃的能流和物流,具有丰富的物种和更高的生产力。边缘带能为人类提供最多的生态服务,是设计和管理的基础。研究好边缘效应不仅能更有助于了解生物多样性的规律,还能丰富物种多样性,提高经济价值,为大自然和人类做出贡献。

水陆过渡带生硬的水泥护衬、丛林边修剪整齐的草坪、建筑物四周硬质铺装和单一人工地被、规划的生硬红线。这都是忽视边缘效应的现象。边缘效应的研究有利于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好的进行生态设计。

4.2边缘效应的挑战及趋向预测

边缘效应的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大多数研究学者目前还没有了解不同斑块相互交织的多重边缘效应,多种不同情况的相互影响是非常复杂的。因此这个对于边缘效应的研究是具有挑战意义的。

现在研究边缘效应,往往是通过实际监测与模型模拟的途径来分析研究。而很多模型条件仍处于理想模型状态,现实的多种影响因素和变化因素很难被完全考虑,如何使边缘效应的研究有着更突破的进展,这将是一个要面临的挑战。

相信解决了这些问题和挑战,边缘效应将能更好的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并能很快的融入“生态设计”。

5 总结与展望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想要将生物多样性及边缘效应等原理融入生态设计。首先要将各个相关领域的研究相互综合,得到全面的发展。其次,研究方法要系统可行,多运用技术的力量,使研究和工作能达到最高效。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要理论结合实践,生态设计是服务于实践的,只有这样,其研究才能走得更远。研究融生物多样性及边缘效应等原理于生态设计,生态设计将会更加的全面、高效和实用。将“设计结合自然”完美的展现,最终创造出最生态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曹铭昌, 乐志芳, 雷军成, 徐海根. 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方法及研究进展[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3,01:8-16.

[2]车生泉. 道路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以上海市为例[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7,03:180-188+193.

[3]翟俊. 走向人工自然的新范式——从生态设计到设计生态[J]. 新建筑,2013,04:16-19.

[4]黄丹. 湖南省挪溪森林公园自然生态化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5]毛齐正, 马克明, 邬建国, 唐荣莉, 张育新, 罗上华, 宝乐, 蔡小虎. 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2013,04:1051-1064.

[6]祁素萍, 王兆骞, 卢剑波. 城市园林生态设计探讨[J]. 世界林业研究,2005,01:33-38.

[7]乔丽芳. 南方山地型森林公园的自然—生态化营建与更新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

[8]唐得昊, 邹欣庆, 刘兴健. 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能质和生物多样性的差异——以江苏海岸带为例[J]. 生态学报,2013,04:1240-1250.

[9]李延梅, 牛栋, 张志强, 曲建升. 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科学计划与热点述评[J]. 生态学报,2009,04:2115-2123.

[10]李娟娟. 现代园林生态设计方法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

[11]刘家明. 旅游度假区的景观生态设计思路[J]. 人文地理,2004,01:82-85.

[12]廉振民, 于广志. 边缘效应与生物多样性[J]. 生物多样性,2000,01:120-125.

[13]田超, 杨新兵, 刘阳. 边缘效应及其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2011,08:218

[14]王雪梅, 曲建升, 李延梅, 张志强. 生物多样性国际研究态势分析[J]. 生态学报,2010,04:1066-1073.

[15]徐海根, 丁晖, 吴军, 曹铭昌, 陈炼, 乐志芳, 崔鹏. 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解读及其评估指标探讨[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2,01:1-9.

[16]黎燕琼, 郑绍伟, 龚固堂, 陈俊华, 朱志芳, 吴雪仙, 慕长龙. 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J]. 四川林业科技,2011,04:12-19.

[17]苏晓飞, 袁金凤, 胡广, 徐高福, 于明坚. 千岛湖陆桥岛屿植物群落结构的边缘效应[J]. 应用生态学报,2014,01:77-84.

[18]王巍巍, 贺达汉. 生态景观边缘效应研究进展[J]. 农业科学研究,2012,03:62-66.

[20]温全平. 城市河流堤岸生态设计模式探析[J]. 中国园林,2004,10:22-26.

[21]武建勇, 薛达元, 赵富伟, 王艳杰. 中国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研究进展[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3,02:146-151.

[22]邢忠. “边缘效应”与城市生态规划[J]. 城市规划,2001,06:44-49.

[23]俞孔坚, 李迪华, 吉庆萍. 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 中国园林,2001,06:3-10. 4-2192.

[24]周宇峰, 周国模. 斑块边缘效应的研究综述[J]. 华东森林经理,2007,02:1-8.

[25]郑素珊, 张育松, 高琛, 刘甲午, 黄龙生. 边缘效应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J]. 河北林业科技,2014,03:65-67.

[26]Alessandro Galli,Mathis Wackernagel,Katsunori Iha,Elias Lazarus. Ecological Footprint: Implications for biodiversity[J]. Biological Conservation,2013,:.

[27]Meg Calkins. Strategy use and challenges of ecological design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4,731:.

[28]Frederick Steiner. Frontiers in urban ecological design and planning research[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14,:.

[29]John Todd,Erica J.G Brown,Erik Wells. Ecological design applied[J]. Ecological Engineering,2003,205:.

[30]Joan Iverson Nassauer. Landscape as medium and method for synthesis in urban ecological design[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12,1063:.

[31]Clemente Fern ández,Francisco J. Acosta,Gerardo Abell á,Francisco L ópez,Mario D ıaz. Complex edge effect fields as additive processes in patches of ecological systems[J]. Ecological Modelling,2002,1493:.

[32]Jeňýk Hofmeister,Jan Ho šek,Marek Brabec,Radim H édl,Martin Modrý. Strong influence of long-distance edge effect on herb-layer vegetation in forest fragments in an agricultural landscape[J]. Perspectives in Plant Ecology, Evolution and Systematics,2013,156:.

[33]James T. White. An ecological design philosophy: Randolph T. Hester's Design for ecological democracy[J]. Journal of Urbanism: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Placemaking and Urban Sustainability,2008,12:.

[34]Lawrence A. Baschak,Robert D. Brown. An ecological framework for the planning, design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river greenways[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31:.

[35]R. Lafortezza,R. D. Brown. A Framework for 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 of New Patches in the Rural Landscape[J].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4,344:.

[36]Anantha Prasad. Nancy Jack Todd, A Safe and Sustainable World: The Promise of Ecological Design[J]. Landscape Ecology,2007,226:.

文献综述

——融生物多样性及边缘效应原理于生态设计

摘要:现如今“生态”这个词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生态设计”正顺应了这个大的发展趋势。将生物多样性及边缘效应等原理融入生态设计,使得“生态设计”有了深层理论的支撑,不再只是纸上空谈。这对“生态设计”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提出研究课题的意义及相关概念,再分别点出了生态设计、生物多样性、边缘效应的相关研究及发展趋势,最后对三者进行联系总结,并提出融生物多样性及边缘效应原理于生态设计的展望。

关键词:生态设计 ;生物多样性 ;边缘效应 ;设计结合自然

1 前言

1.1研究课题的意义

研究融生物多样性及边缘效应原理于生态设计,可以更加高效有力的进行生态设计,将设计结合自然。最大限度的减少资源消耗、改善人居环境、维持生态系统健康。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生境的多样性。做到循环利用和可持续,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得到双赢。

1.2课题相关概念

生态设计:是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生态设计是一种人与自然协调的设计方式,是一种可持续的设计方法。 生物多样性:是一定范围内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边缘效应: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协合作用而引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的较大变化,称为边缘效应。

2 生态设计研究

提起自然式生态设计,不得不提到其代表性的人物:伊安·麦克哈格。自然生态理论在城市设计中占据了很大的分量。

2.1麦克哈格

麦克哈格是第一个把生态学用在设计上的,他主张:人类要对自然负责,城市和自然两者缺一不可,相互依赖;将自然价值观带到城市设计上,大自然为城市发展提供机会和限制条件;美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环境长期交往而产生的复杂和丰富的反应;研究人和环境的关系,把人和自然世界结合起来考虑规划设计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自然潜力“设计结合自然”。

麦克哈格的生态设计方法:自然规划过程,视自然过程为资源。对自然过程逐一进行分析,并将这些情况表示在一系列图上,通过叠图找出最有开发价值又能满足环境保护的地域。再通过生态因子调查、综合分析、规划结果表达对土地进行适宜性分区,从而进行进一步设

计。

2.2生态设计研究热点

生态设计与生物多样性、资源利用、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等有直接联系。生态设计的有效途径,是园林健康发展和发挥其服务功能的基础。因此,将生态设计与生物多样性、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结合,发挥其综合效益,是目前生态设计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2.3生态设计的挑战及趋向预测

当今城市环境建设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园林生态设计直接关系到景观成败和环境质量。园林建设的生态可持续是一个长期而繁重的任务。目前我国园林在环境生态效应、人的心理行为分析、生态工程技术等方面都很薄弱。而理论研究付诸于实践更是大打折扣,尚需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因此,这将是生态设计将面临的最大挑战。

未来研究生态设计,将可能更加的综合性,能更好的发挥各学科研究的综合效益。而在研究环境生态效应、人的心理行为、生态工程技术方面会进一步加强。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生态设计的研究将会得到更加迅猛的发展。

3. 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随着人类活动不断的加剧,生物多样性已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国内外的各种组织、学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3.1生物多样性研究热点

目前生物多样性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植物多样性开发、生态保护、物种丰富度、基因多样性、可持续管理、气候变化、森林、土壤、生态系统等方面。而植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森林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有利于了解自然的植物规律,以便其在“生态设计”中的借鉴及实践。研究生态保护、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等,则能保证“生态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生态设计的最深层的含意就是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尊重和维护其多样性。

3.2生物多样性的新的形势与挑战

生物多样性已成为联系生物学各学科及相关领域学科的综合交叉研究领域。因此研究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帮助其它学科的研究发展,如“生态设计”就是生物多样性与建筑、规划、景观等设计领域的结合。

人类社会与生物多样性的交叉关系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核心内容。研究生物多样性正是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做到“生态设计”的设计结合自然。

观测监测网络成为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关键平台。先进技术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重要手段。生物多样性有了现代高科技的支撑,将得到更快、更有力的发展。生物多样性研究过程将更简便、更科学,研究结果更加准确。

长期、持续和更广泛范围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监测成为重要研究方向。生物多样性研究更加的系统,涉及范围更广,获得的信息结果也会更精准。

生物多样性评估工作成为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性工作。生物多样性评估系统更加完善。

3.3趋向预测

目前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系统还不够完善,虽然已经运用了一定的技术力量,但是还是太过依赖人工力量,研究工作效率、研究系统性还有待提高。相信克服了这些挑战,将来生物多样性研究将涉及面更加广泛,更加科技化,效率更高,讲究系统将更加的完善。

4 边缘效应的研究

边缘效应对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影响,长期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边缘效应给予了广泛

的关注,从而也成为了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4.1边缘效应研究热点

边缘格局特征的相互作用往往非常显著,因此边缘效应在研究群落景观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等生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边缘效应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森林经营,还能将其规律借鉴和实践于“生态设计”中。

边缘带往往有更活跃的能流和物流,具有丰富的物种和更高的生产力。边缘带能为人类提供最多的生态服务,是设计和管理的基础。研究好边缘效应不仅能更有助于了解生物多样性的规律,还能丰富物种多样性,提高经济价值,为大自然和人类做出贡献。

水陆过渡带生硬的水泥护衬、丛林边修剪整齐的草坪、建筑物四周硬质铺装和单一人工地被、规划的生硬红线。这都是忽视边缘效应的现象。边缘效应的研究有利于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好的进行生态设计。

4.2边缘效应的挑战及趋向预测

边缘效应的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大多数研究学者目前还没有了解不同斑块相互交织的多重边缘效应,多种不同情况的相互影响是非常复杂的。因此这个对于边缘效应的研究是具有挑战意义的。

现在研究边缘效应,往往是通过实际监测与模型模拟的途径来分析研究。而很多模型条件仍处于理想模型状态,现实的多种影响因素和变化因素很难被完全考虑,如何使边缘效应的研究有着更突破的进展,这将是一个要面临的挑战。

相信解决了这些问题和挑战,边缘效应将能更好的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并能很快的融入“生态设计”。

5 总结与展望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想要将生物多样性及边缘效应等原理融入生态设计。首先要将各个相关领域的研究相互综合,得到全面的发展。其次,研究方法要系统可行,多运用技术的力量,使研究和工作能达到最高效。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要理论结合实践,生态设计是服务于实践的,只有这样,其研究才能走得更远。研究融生物多样性及边缘效应等原理于生态设计,生态设计将会更加的全面、高效和实用。将“设计结合自然”完美的展现,最终创造出最生态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曹铭昌, 乐志芳, 雷军成, 徐海根. 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方法及研究进展[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3,01:8-16.

[2]车生泉. 道路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以上海市为例[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7,03:180-188+193.

[3]翟俊. 走向人工自然的新范式——从生态设计到设计生态[J]. 新建筑,2013,04:16-19.

[4]黄丹. 湖南省挪溪森林公园自然生态化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5]毛齐正, 马克明, 邬建国, 唐荣莉, 张育新, 罗上华, 宝乐, 蔡小虎. 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2013,04:1051-1064.

[6]祁素萍, 王兆骞, 卢剑波. 城市园林生态设计探讨[J]. 世界林业研究,2005,01:33-38.

[7]乔丽芳. 南方山地型森林公园的自然—生态化营建与更新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

[8]唐得昊, 邹欣庆, 刘兴健. 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能质和生物多样性的差异——以江苏海岸带为例[J]. 生态学报,2013,04:1240-1250.

[9]李延梅, 牛栋, 张志强, 曲建升. 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科学计划与热点述评[J]. 生态学报,2009,04:2115-2123.

[10]李娟娟. 现代园林生态设计方法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

[11]刘家明. 旅游度假区的景观生态设计思路[J]. 人文地理,2004,01:82-85.

[12]廉振民, 于广志. 边缘效应与生物多样性[J]. 生物多样性,2000,01:120-125.

[13]田超, 杨新兵, 刘阳. 边缘效应及其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2011,08:218

[14]王雪梅, 曲建升, 李延梅, 张志强. 生物多样性国际研究态势分析[J]. 生态学报,2010,04:1066-1073.

[15]徐海根, 丁晖, 吴军, 曹铭昌, 陈炼, 乐志芳, 崔鹏. 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解读及其评估指标探讨[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2,01:1-9.

[16]黎燕琼, 郑绍伟, 龚固堂, 陈俊华, 朱志芳, 吴雪仙, 慕长龙. 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J]. 四川林业科技,2011,04:12-19.

[17]苏晓飞, 袁金凤, 胡广, 徐高福, 于明坚. 千岛湖陆桥岛屿植物群落结构的边缘效应[J]. 应用生态学报,2014,01:77-84.

[18]王巍巍, 贺达汉. 生态景观边缘效应研究进展[J]. 农业科学研究,2012,03:62-66.

[20]温全平. 城市河流堤岸生态设计模式探析[J]. 中国园林,2004,10:22-26.

[21]武建勇, 薛达元, 赵富伟, 王艳杰. 中国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研究进展[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3,02:146-151.

[22]邢忠. “边缘效应”与城市生态规划[J]. 城市规划,2001,06:44-49.

[23]俞孔坚, 李迪华, 吉庆萍. 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 中国园林,2001,06:3-10. 4-2192.

[24]周宇峰, 周国模. 斑块边缘效应的研究综述[J]. 华东森林经理,2007,02:1-8.

[25]郑素珊, 张育松, 高琛, 刘甲午, 黄龙生. 边缘效应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J]. 河北林业科技,2014,03:65-67.

[26]Alessandro Galli,Mathis Wackernagel,Katsunori Iha,Elias Lazarus. Ecological Footprint: Implications for biodiversity[J]. Biological Conservation,2013,:.

[27]Meg Calkins. Strategy use and challenges of ecological design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4,731:.

[28]Frederick Steiner. Frontiers in urban ecological design and planning research[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14,:.

[29]John Todd,Erica J.G Brown,Erik Wells. Ecological design applied[J]. Ecological Engineering,2003,205:.

[30]Joan Iverson Nassauer. Landscape as medium and method for synthesis in urban ecological design[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12,1063:.

[31]Clemente Fern ández,Francisco J. Acosta,Gerardo Abell á,Francisco L ópez,Mario D ıaz. Complex edge effect fields as additive processes in patches of ecological systems[J]. Ecological Modelling,2002,1493:.

[32]Jeňýk Hofmeister,Jan Ho šek,Marek Brabec,Radim H édl,Martin Modrý. Strong influence of long-distance edge effect on herb-layer vegetation in forest fragments in an agricultural landscape[J]. Perspectives in Plant Ecology, Evolution and Systematics,2013,156:.

[33]James T. White. An ecological design philosophy: Randolph T. Hester's Design for ecological democracy[J]. Journal of Urbanism: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Placemaking and Urban Sustainability,2008,12:.

[34]Lawrence A. Baschak,Robert D. Brown. An ecological framework for the planning, design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river greenways[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31:.

[35]R. Lafortezza,R. D. Brown. A Framework for 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 of New Patches in the Rural Landscape[J].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4,344:.

[36]Anantha Prasad. Nancy Jack Todd, A Safe and Sustainable World: The Promise of Ecological Design[J]. Landscape Ecology,2007,226:.


相关内容

  • 农业生态工程精华
  • 生态系统进行设计和建设的生产工艺体系和技术,以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高度统一, 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能力.通过生态工程的建设与生态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协调增长,实现农业高效益持续稳定的发展. 2.土壤生态工程概念应用生态学.经济学和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采用生态工程方法, ...

  • 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俞孔坚
  • 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 Ecological Design for Landscape and City: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俞孔坚 李迪华 吉庆萍 Yu Kong-jian Li Di-hua JI Qing-ping 中国园林,2001,第六期:03-10 ...

  •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
  •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加八世界贸易组织后更加开旅的多村发展环境,乡村将面|缶_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文童在分析乡村景观和多村景观规划设计内洒的基础上,探讨了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对我国开展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风景园林乡村景观- ...

  • 中科院841生态学历年考研真题
  • 中国科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入学考试 科目:(841)生态学 生态学乙 2005年 一.名词解释 1.协同进化 2.动态生命表 3.功能反应 4.初级生产力 5.基因流 6.生态效率 7.边缘效应 8.优势种 9.适应 10.内禀增长率 二.举例说明群落演替的过程特征.类型,并论述演替理论对退化群落 ...

  • 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
  • 作者:安晨刘世梁李新举邱扬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年06期 修回日期:2009-09-30 中图分类号:F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363(2009)06-0068-07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 ...

  • 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宽度
  • 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宽度 旅游规划2007-7-4绿建景观网 摘 要:生态廊道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多种功能.建立生态廊道是景观生态规划的重要方法,是解决当前人类剧烈活动造成的景观破碎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众多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按照生态廊道的主要结构与功能,可 ...

  • 生态学教学大纲
  • 附件1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态学 (Ecology) 课程编码:1313020216 课程类别:专业课 总学时数:44 学 分:2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综合教研室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适用对象:本科(四年)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生态学是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 ...

  • 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宽度_朱强
  • 第25卷第9期 2005年9月生 态 学 报V o l. 25, N o. 9Sep. , 2005 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宽度 朱 强, 俞孔坚, 李迪华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北京 100871) 摘要:生态廊道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多种功能.建 ...

  • 城市园林物种多样性保护效应
  • 城市园林物种多样性保护效应 EffectsofSpeciesDiversityConservationinUrbanLandscape 祁素萍刘飞凤王义辉 QISu-ping,LIUFei-feng,WANGYi-hui 摘要:城市园林作为城市景观的一种主要类型,它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动态对物种多样性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