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论文

答卷封面

(COVER)

课程名称(Subject ):人本精神与西方文学

系别 (Department): 基础科学学院

专业 (Major):汉语言文学

姓名 (Name):赵先红

学号 (Student’s Number): [1**********]8

人本主义在莎士比亚悲剧艺术中的艰难抉择

摘要:在对欧洲封建社会的文明进行发掘时可以看到一个显著的现象,宗教思想在人们的生活中和意识形态中占据了一个重要位置。长期以来西方社会人民一直在进行着人权对“神权”的挣扎和叛逆,人本主义也正是在文艺复兴时期逐渐形成的。人本主义又称人文主义、人道主义。这一思潮的出现,同任何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一样,是与新兴资产阶级产生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紧密关联的。本文试从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中发掘人本主义思想对作品创作的重要影响,但更主要的是以《哈姆雷特》这部悲剧的人物分析来揭开一个人本主义理论自身存在的两难困境,为其理论未来略作论述。

关键字:人本主义 莎士比亚 悲剧创作 文化叛逆

在对文艺复兴文学进行重新审视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贯穿文艺复兴文艺作品的思想是早期抑或是古典人本主义理论。毫无疑问,人本主义本身是对神权专制思想的一种叛逆,联系西方古典文化(特别是基督教《圣经》文化)对西方封建社会时期社会意识和文化思想的重要影响,可以看出在那个神权至上的中古欧洲社会里,神权对人权的封锁和人对神的叛逆是一直存在的,无论是《失乐园》还是《哈姆雷特》、《尤利西斯》、《堂吉诃德》,都可以看到人本思想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不难对人本主义做出一个比较科学的定义:人本主义(包括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人本主义、伴随着科学主义存在的现代人本主义),即是伴随着新兴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而产生的,强烈要求对人性加以解放以保证生产力的充足和资本主义顺利进行的思想潮流。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因为社会的进步发展强烈要求对“神权”禁锢思想加以抑制,从而充分肯定人的价值,从社会创造过程中再次发现“人”的存在意义并加以重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快速更新,要求大批自由劳动力。而当时生产活动的主力军却是中世纪封建领主统治下的农奴,思想界也是传统宗教束缚下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的神权专制思想,他们被禁锢在马克思所说的“动物式的”世袭等级制度的最底层,没有获得真正的人身自由。要解放出自由劳动力,就必须肯定人本身的价值。于是,一场以“人的主义”为旗帜的大规模思想文化运动在欧洲兴起。古典人本主义之所以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人类历史上和现代社会占据了主要地位,同时其所宣扬的关于人自身权利意志的一系列学说都成为了全人类的共识,十分简单而易于接受。

本文关于人本主义在悲剧中的深刻体现主要结合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作品进行,首先不得不提到“悲剧”存在的重要意义,作为一种古老的文艺形式,悲剧

是人类创造的最具震撼力和感染力的艺术之一;而作为一种审美范畴的悲剧性,则是美学领域中最有深度也最具魅力的文明性质之一。悲剧的巨大价值深层次地体现在将撕裂的心暴露在人群面前,从而引起全人类的愤怒和心理共鸣,同时悲剧艺术中广泛存在的人类价值观感更是人类社会延续和文明传承的内核。基于全人类共通的精神结构,悲剧将人类奋斗和战胜封建极权与宣扬人性原本,发掘人性真善美的过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一个没有悲剧的民族是可悲的,同时一个有悲剧却在悲剧的结局处体现一种宿命意识或充满喜剧色彩的民族文艺也是可悲的。无论是“过失”、“命运”、“性格”、“潜意识”“徘徊”“挣扎”还是缘起人类自身缺陷的诸多说法都可以引起人性的回归感受。

人本主义就是宣扬人的解放,人性的解放和回归,德国唯意志论哲学家叔本华和丹麦神秘主义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沿袭了费尔巴哈的自然主义思路,把人的本质看作非理性的情、意、欲,以恐怖、厌烦、忧郁、绝望等主观心理体验作为哲学研究的根本对象。在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作家中这些展现现代人本主义基本特征的观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先验式的论证和运用。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开篇就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准确地将那个试图摆脱封建神学桎梏的人的生存状态和尴尬处境表现出来。在西方古典文学中宗教色彩浓厚的局面总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现象,而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则大肆宣扬一种人的觉醒和人的形象的高贵,优雅,如《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亚这样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人是掌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在那个蒙昧的社会形态下难以想象发出这样的呐喊需要多大的勇气,哈姆雷特本人是丹麦的一个王子,也是一个人文主义者,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他像一个思想家那样地思考许多哲学问题,却找不到答案。于是他要为父报仇,可是他内心又是矛盾,因为他想的不光只是为父报仇,而是扭转整个乾坤。在这样艰巨的任务面前,他想要行动也行动不起来。性格过于内向、审慎及敏感,喜欢单枪匹马地与敌人拼命直至同归于尽,此时的人文主义思想贯穿于这一典型的人物身上,这是早期人本主义的经典形象,作品中对以人为本和人的作用的过度宣泄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作家对解放人性的强烈渴望。同时,人的一切存在价值必须基于一个显著的有限性即是死亡:他有身体,因而他必将死亡。人在生存中、在生活中、在时间不停地流逝中最终会遇到一个他所越不过去的终点:死亡。“死亡意味着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这双似乎永不疲倦的脚会停止运动,这双触摸和制造了无数事物的手将像树叶一样凋谢,这双眼睛将消失在它所看见过的事物中

间。因此,正是个体生存的时间性使他领受到了死亡,而对死亡的领受又反过来建构着个体生存的时间性。死亡,是每一个人必然要面对的根本性困境。尽管我们可以用精神的超越来直面死亡,但死去的人却永远无法复活。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对那些和我们一样的生命的死亡,总是深怀着不可抑制的悲伤。而且越是富有超越精神的伟大的生命,其死亡越是令我们痛心。——这,也正是悲剧之所以能够震撼我们的根本原因。因此哈姆雷特的最终选择之所以引起众多人的同情与感同身受,正是这种死亡带给人的命运切身体验最强烈的震撼的外现。 某种程度上说悲剧的存在是人本主义面临生死和命运问题困境的挣扎和觉醒,人本主义本身是双刃剑,其存在的巨大价值也必然会因为人自身有限性的束缚而无法最大化实现。哈姆雷特的悲剧便是如此,贯穿其人物自身强烈的早期人本主义特征引起人们思想上的广泛共鸣,同时其人物自身的缺陷、性格弱点和周围环境的结合便形成了一种“命运悲剧”,人本主义的极限大概也正在于此。正如书中所说,“天地之间有许多事情,是你的睿智所无法想象的。”人类的自身局限性是导致诸如哈姆雷特式悲剧英雄的产生根源。

哈姆雷特在复仇中所表现出的忧郁、踌躇、延宕的特征,成为了后世对其性格悲剧定义的基本因素。比如在其听完了父王鬼魂的述说之后,他当即是如何表示一定要把这事情弄个水落石出,务必替父亲复仇的。可是随即他却在长久的“装疯”中几乎忘记了自己的决心。虽然装疯是躲逃迫害查清真相的必要手段,但过久、过长地几乎沉沦于真正的迷狂中却是连哈姆雷特自己也意识到了的,他自责道:“啊,我简直是游民,种田的奴才! „„一个糊涂蛋,可怜虫,萎靡憔悴,成天做梦,忘记了深仇大恨,不说一句话;全不管哪一位国王叫人家无耻的夺去了一切所有,残害了宝贵的生命! 我是个懦夫吗?„„啊,报仇! 咦,我好蠢啊! 我这样真算得英勇啊,明知道亲爱的父亲被人家谋杀了,天堂地狱都在唤儿子去报仇,我偏要学下流女人用空话泄气,学泼妇,不知羞耻,大骂起街来,简直像婊子! ”如果说这时的哈姆雷特是因为还没有弄到确切的证据而短暂迷失的话,那么当他终于弄清了真相,并且杀气腾腾地宣称:“现在我可以痛饮热腾腾的鲜血,干那白昼所不敢正视的残忍行为”之后,他却又一次在面临绝佳时机时选择了犹豫和放弃。当然,他也为自己找到了辩解:此时仇人正在祈祷,杀他正有助于使他升入天堂。——但是,正是这一他自己交代的原因揭露了他无力采取果断行动的根源——他同样无法超越他所处的时代的限制。因为“杀死一个正在祈祷的人会使他的灵魂升入天堂”正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一种普遍的思想观念,哈姆雷特置身其中同样受到了这种社会文化观念的左右。他的踌躇,正说明了他无力超脱于这个社会的大背影之外。同样,他的王子经历,他并没有经过千锤百炼的生活背景也都决定了他虽有复仇的欲望,虽有坚定的复仇意志,却始终无法拿

出果敢干脆的行动来。——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能,他的践行能力达不到他的意志的要求。哈姆雷特自己抱怨道:“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其结尾处更唏嘘地发出感慨,“„„可是,对于我,这点泥土里提炼出来的玩意儿算得了什么呢?”人本主义至此已经陷入了一个极大的困境,而解决这个困境方式,作者没有说,社会也没有给出答案,只能交给那绵绵不绝的历史长河来解决。

人本主义自身会由于精神载体形式不同和社会形态的变化而陷入困境,如何走出这个尴尬的困境成为了哲学家们孜孜不倦探索的动机。哪怕是“一只麻雀的生死都是命运预先注定的。”“剩下的只有沉默。”(《哈姆雷特》)这种宿命观仿佛都是莎士比亚在面临困境时冥冥之中相信仍然有一种超物质的自然神的安排。再次审视那句开头的经典之话,“生存还是毁灭/是还是不是,这是个问题”也正拥有一种茫然的消颓基因。人本主义和以其武装思想的作家们在那块专属于自己的阵地中选择了对神权和专制(实际上是在神权外衣掩盖下的封建专制)的背叛和反抗,这在《哈姆雷特》这个著名的悲剧中显出了不一样的色彩,即使是后世再看这个典型的形象仍然不能不为其坚持不懈的反抗精神,对自由和知识的极力宣扬,对人性、人的意识的觉醒和奋斗都感到震撼,我们无法用现代的思想去对数百年前的人们作过多的要求,然而不可否认这部经典仍然在现代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

欧洲的封建社会不同于中国的封建社会,人对神的绝对服从和神对人性的压抑禁锢是延续文明的必要前提。而在神权压抑人权的过程中必然产生一种对人性 堕落和忏悔的反思。莎士比亚在以人为本,大力宣扬“人的社会,人的现实”的过程中也对文明自身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希望在自己的创作中把所有的最佳优秀思想成果贯穿其间。以对人的精神现象的进一步考察为核心,人本主义思想家和哲学家们开辟了哲学研究的新领域。比如,精神分析学对人的心理结构及无意识精神领域的系统性开拓研究,发生认识论对人的认识起源及主客体关系的重新考察等。他们在研究方法上大量采用现代应用科学的方法,对人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其次,以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及人性的完满与自我实现为基本视角,批判意识再度强盛,特别是以反叛面目出现的后现代主义,进行了新一轮更彻底的理论冲击。目前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发展的总体态势是,一方面,后现代思潮对现行社会体系和人的本性、人的意识结构发起了全面解构;另一方面,坚守人性的崇高价值、重建理性权威的努力也始终没有放松。这两种趋势的碰撞与对话有力地推动着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发展。

个体的自由、权利是国家、社会存在的理由和根基。这在莎士比亚的悲剧创作中都有了较朴素的阐述,个体的自由,人性的解放,思想的活跃是人本主义的基本

特征。哪怕是在一个封闭专制的社会中,只要人的权利保障可以得到落实,那么社会仍然可以被看做一个健康运行的状态,如果个体本位可以实现,那么人本主义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顺利进行。人的本质是无差别的普遍人性,即类的规定性。现代人本主义则从类本位转向个体本位,不满足于一般地谈论抽象人性,而注重个体的生存状态和人生价值、意义,强调每一个人的独特个人经历、内心体验和自由意志。强调非理性,强调主体性,强调个体本位,成为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三个突出特征。

人本主义不仅是一种哲学观,也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现代社会思潮和学术思潮。在以《哈姆雷特》为代表的莎士比亚悲剧创作中,对哈姆雷特这一经典形象的刻画正是人本主义哲学对,一种对人性必胜的渲染,对人权的觉醒,对人本意识的创造,对社会改造的渴望,对神权的抗争和反思,构成了西方人本主义哲学以及其后进而发起的一系列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学等的启迪。无论是对是错,这种思想界的勃发都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哈姆雷特》为经典代表的莎士比亚悲剧在高举“人的社会”的旗帜中,把个体意识,人本意识传播到每个人的心底。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界的存在是有利于社会意识、人类社会的进步的。人本主义思想在现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与其结合的科学主义、民主思想正在整个世界中产生越来越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支持这样的理论学说实际上更有利于对文明的进步和传承作出一个美好的愿景。而在人本主义发展进步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尴尬局面或者说是陷入的极端困境,更应该引起人们的深思、反省。

参考文献:1. 王晓华:《个体哲学》,上海三联书店 2002 年版

2.《莎士比亚全集》第 9 卷,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年版

3.《悲剧的诞生》,[德]尼采著,李长俊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年第 1 版

4.《莎士比亚悲剧集》,[英]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

答卷封面

(COVER)

课程名称(Subject ):人本精神与西方文学

系别 (Department): 基础科学学院

专业 (Major):汉语言文学

姓名 (Name):赵先红

学号 (Student’s Number): [1**********]8

人本主义在莎士比亚悲剧艺术中的艰难抉择

摘要:在对欧洲封建社会的文明进行发掘时可以看到一个显著的现象,宗教思想在人们的生活中和意识形态中占据了一个重要位置。长期以来西方社会人民一直在进行着人权对“神权”的挣扎和叛逆,人本主义也正是在文艺复兴时期逐渐形成的。人本主义又称人文主义、人道主义。这一思潮的出现,同任何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一样,是与新兴资产阶级产生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紧密关联的。本文试从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中发掘人本主义思想对作品创作的重要影响,但更主要的是以《哈姆雷特》这部悲剧的人物分析来揭开一个人本主义理论自身存在的两难困境,为其理论未来略作论述。

关键字:人本主义 莎士比亚 悲剧创作 文化叛逆

在对文艺复兴文学进行重新审视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贯穿文艺复兴文艺作品的思想是早期抑或是古典人本主义理论。毫无疑问,人本主义本身是对神权专制思想的一种叛逆,联系西方古典文化(特别是基督教《圣经》文化)对西方封建社会时期社会意识和文化思想的重要影响,可以看出在那个神权至上的中古欧洲社会里,神权对人权的封锁和人对神的叛逆是一直存在的,无论是《失乐园》还是《哈姆雷特》、《尤利西斯》、《堂吉诃德》,都可以看到人本思想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不难对人本主义做出一个比较科学的定义:人本主义(包括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人本主义、伴随着科学主义存在的现代人本主义),即是伴随着新兴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而产生的,强烈要求对人性加以解放以保证生产力的充足和资本主义顺利进行的思想潮流。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因为社会的进步发展强烈要求对“神权”禁锢思想加以抑制,从而充分肯定人的价值,从社会创造过程中再次发现“人”的存在意义并加以重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快速更新,要求大批自由劳动力。而当时生产活动的主力军却是中世纪封建领主统治下的农奴,思想界也是传统宗教束缚下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的神权专制思想,他们被禁锢在马克思所说的“动物式的”世袭等级制度的最底层,没有获得真正的人身自由。要解放出自由劳动力,就必须肯定人本身的价值。于是,一场以“人的主义”为旗帜的大规模思想文化运动在欧洲兴起。古典人本主义之所以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人类历史上和现代社会占据了主要地位,同时其所宣扬的关于人自身权利意志的一系列学说都成为了全人类的共识,十分简单而易于接受。

本文关于人本主义在悲剧中的深刻体现主要结合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作品进行,首先不得不提到“悲剧”存在的重要意义,作为一种古老的文艺形式,悲剧

是人类创造的最具震撼力和感染力的艺术之一;而作为一种审美范畴的悲剧性,则是美学领域中最有深度也最具魅力的文明性质之一。悲剧的巨大价值深层次地体现在将撕裂的心暴露在人群面前,从而引起全人类的愤怒和心理共鸣,同时悲剧艺术中广泛存在的人类价值观感更是人类社会延续和文明传承的内核。基于全人类共通的精神结构,悲剧将人类奋斗和战胜封建极权与宣扬人性原本,发掘人性真善美的过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一个没有悲剧的民族是可悲的,同时一个有悲剧却在悲剧的结局处体现一种宿命意识或充满喜剧色彩的民族文艺也是可悲的。无论是“过失”、“命运”、“性格”、“潜意识”“徘徊”“挣扎”还是缘起人类自身缺陷的诸多说法都可以引起人性的回归感受。

人本主义就是宣扬人的解放,人性的解放和回归,德国唯意志论哲学家叔本华和丹麦神秘主义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沿袭了费尔巴哈的自然主义思路,把人的本质看作非理性的情、意、欲,以恐怖、厌烦、忧郁、绝望等主观心理体验作为哲学研究的根本对象。在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作家中这些展现现代人本主义基本特征的观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先验式的论证和运用。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开篇就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准确地将那个试图摆脱封建神学桎梏的人的生存状态和尴尬处境表现出来。在西方古典文学中宗教色彩浓厚的局面总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现象,而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则大肆宣扬一种人的觉醒和人的形象的高贵,优雅,如《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亚这样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人是掌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在那个蒙昧的社会形态下难以想象发出这样的呐喊需要多大的勇气,哈姆雷特本人是丹麦的一个王子,也是一个人文主义者,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他像一个思想家那样地思考许多哲学问题,却找不到答案。于是他要为父报仇,可是他内心又是矛盾,因为他想的不光只是为父报仇,而是扭转整个乾坤。在这样艰巨的任务面前,他想要行动也行动不起来。性格过于内向、审慎及敏感,喜欢单枪匹马地与敌人拼命直至同归于尽,此时的人文主义思想贯穿于这一典型的人物身上,这是早期人本主义的经典形象,作品中对以人为本和人的作用的过度宣泄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作家对解放人性的强烈渴望。同时,人的一切存在价值必须基于一个显著的有限性即是死亡:他有身体,因而他必将死亡。人在生存中、在生活中、在时间不停地流逝中最终会遇到一个他所越不过去的终点:死亡。“死亡意味着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这双似乎永不疲倦的脚会停止运动,这双触摸和制造了无数事物的手将像树叶一样凋谢,这双眼睛将消失在它所看见过的事物中

间。因此,正是个体生存的时间性使他领受到了死亡,而对死亡的领受又反过来建构着个体生存的时间性。死亡,是每一个人必然要面对的根本性困境。尽管我们可以用精神的超越来直面死亡,但死去的人却永远无法复活。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对那些和我们一样的生命的死亡,总是深怀着不可抑制的悲伤。而且越是富有超越精神的伟大的生命,其死亡越是令我们痛心。——这,也正是悲剧之所以能够震撼我们的根本原因。因此哈姆雷特的最终选择之所以引起众多人的同情与感同身受,正是这种死亡带给人的命运切身体验最强烈的震撼的外现。 某种程度上说悲剧的存在是人本主义面临生死和命运问题困境的挣扎和觉醒,人本主义本身是双刃剑,其存在的巨大价值也必然会因为人自身有限性的束缚而无法最大化实现。哈姆雷特的悲剧便是如此,贯穿其人物自身强烈的早期人本主义特征引起人们思想上的广泛共鸣,同时其人物自身的缺陷、性格弱点和周围环境的结合便形成了一种“命运悲剧”,人本主义的极限大概也正在于此。正如书中所说,“天地之间有许多事情,是你的睿智所无法想象的。”人类的自身局限性是导致诸如哈姆雷特式悲剧英雄的产生根源。

哈姆雷特在复仇中所表现出的忧郁、踌躇、延宕的特征,成为了后世对其性格悲剧定义的基本因素。比如在其听完了父王鬼魂的述说之后,他当即是如何表示一定要把这事情弄个水落石出,务必替父亲复仇的。可是随即他却在长久的“装疯”中几乎忘记了自己的决心。虽然装疯是躲逃迫害查清真相的必要手段,但过久、过长地几乎沉沦于真正的迷狂中却是连哈姆雷特自己也意识到了的,他自责道:“啊,我简直是游民,种田的奴才! „„一个糊涂蛋,可怜虫,萎靡憔悴,成天做梦,忘记了深仇大恨,不说一句话;全不管哪一位国王叫人家无耻的夺去了一切所有,残害了宝贵的生命! 我是个懦夫吗?„„啊,报仇! 咦,我好蠢啊! 我这样真算得英勇啊,明知道亲爱的父亲被人家谋杀了,天堂地狱都在唤儿子去报仇,我偏要学下流女人用空话泄气,学泼妇,不知羞耻,大骂起街来,简直像婊子! ”如果说这时的哈姆雷特是因为还没有弄到确切的证据而短暂迷失的话,那么当他终于弄清了真相,并且杀气腾腾地宣称:“现在我可以痛饮热腾腾的鲜血,干那白昼所不敢正视的残忍行为”之后,他却又一次在面临绝佳时机时选择了犹豫和放弃。当然,他也为自己找到了辩解:此时仇人正在祈祷,杀他正有助于使他升入天堂。——但是,正是这一他自己交代的原因揭露了他无力采取果断行动的根源——他同样无法超越他所处的时代的限制。因为“杀死一个正在祈祷的人会使他的灵魂升入天堂”正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一种普遍的思想观念,哈姆雷特置身其中同样受到了这种社会文化观念的左右。他的踌躇,正说明了他无力超脱于这个社会的大背影之外。同样,他的王子经历,他并没有经过千锤百炼的生活背景也都决定了他虽有复仇的欲望,虽有坚定的复仇意志,却始终无法拿

出果敢干脆的行动来。——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能,他的践行能力达不到他的意志的要求。哈姆雷特自己抱怨道:“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其结尾处更唏嘘地发出感慨,“„„可是,对于我,这点泥土里提炼出来的玩意儿算得了什么呢?”人本主义至此已经陷入了一个极大的困境,而解决这个困境方式,作者没有说,社会也没有给出答案,只能交给那绵绵不绝的历史长河来解决。

人本主义自身会由于精神载体形式不同和社会形态的变化而陷入困境,如何走出这个尴尬的困境成为了哲学家们孜孜不倦探索的动机。哪怕是“一只麻雀的生死都是命运预先注定的。”“剩下的只有沉默。”(《哈姆雷特》)这种宿命观仿佛都是莎士比亚在面临困境时冥冥之中相信仍然有一种超物质的自然神的安排。再次审视那句开头的经典之话,“生存还是毁灭/是还是不是,这是个问题”也正拥有一种茫然的消颓基因。人本主义和以其武装思想的作家们在那块专属于自己的阵地中选择了对神权和专制(实际上是在神权外衣掩盖下的封建专制)的背叛和反抗,这在《哈姆雷特》这个著名的悲剧中显出了不一样的色彩,即使是后世再看这个典型的形象仍然不能不为其坚持不懈的反抗精神,对自由和知识的极力宣扬,对人性、人的意识的觉醒和奋斗都感到震撼,我们无法用现代的思想去对数百年前的人们作过多的要求,然而不可否认这部经典仍然在现代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

欧洲的封建社会不同于中国的封建社会,人对神的绝对服从和神对人性的压抑禁锢是延续文明的必要前提。而在神权压抑人权的过程中必然产生一种对人性 堕落和忏悔的反思。莎士比亚在以人为本,大力宣扬“人的社会,人的现实”的过程中也对文明自身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希望在自己的创作中把所有的最佳优秀思想成果贯穿其间。以对人的精神现象的进一步考察为核心,人本主义思想家和哲学家们开辟了哲学研究的新领域。比如,精神分析学对人的心理结构及无意识精神领域的系统性开拓研究,发生认识论对人的认识起源及主客体关系的重新考察等。他们在研究方法上大量采用现代应用科学的方法,对人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其次,以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及人性的完满与自我实现为基本视角,批判意识再度强盛,特别是以反叛面目出现的后现代主义,进行了新一轮更彻底的理论冲击。目前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发展的总体态势是,一方面,后现代思潮对现行社会体系和人的本性、人的意识结构发起了全面解构;另一方面,坚守人性的崇高价值、重建理性权威的努力也始终没有放松。这两种趋势的碰撞与对话有力地推动着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发展。

个体的自由、权利是国家、社会存在的理由和根基。这在莎士比亚的悲剧创作中都有了较朴素的阐述,个体的自由,人性的解放,思想的活跃是人本主义的基本

特征。哪怕是在一个封闭专制的社会中,只要人的权利保障可以得到落实,那么社会仍然可以被看做一个健康运行的状态,如果个体本位可以实现,那么人本主义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顺利进行。人的本质是无差别的普遍人性,即类的规定性。现代人本主义则从类本位转向个体本位,不满足于一般地谈论抽象人性,而注重个体的生存状态和人生价值、意义,强调每一个人的独特个人经历、内心体验和自由意志。强调非理性,强调主体性,强调个体本位,成为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三个突出特征。

人本主义不仅是一种哲学观,也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现代社会思潮和学术思潮。在以《哈姆雷特》为代表的莎士比亚悲剧创作中,对哈姆雷特这一经典形象的刻画正是人本主义哲学对,一种对人性必胜的渲染,对人权的觉醒,对人本意识的创造,对社会改造的渴望,对神权的抗争和反思,构成了西方人本主义哲学以及其后进而发起的一系列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学等的启迪。无论是对是错,这种思想界的勃发都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哈姆雷特》为经典代表的莎士比亚悲剧在高举“人的社会”的旗帜中,把个体意识,人本意识传播到每个人的心底。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界的存在是有利于社会意识、人类社会的进步的。人本主义思想在现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与其结合的科学主义、民主思想正在整个世界中产生越来越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支持这样的理论学说实际上更有利于对文明的进步和传承作出一个美好的愿景。而在人本主义发展进步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尴尬局面或者说是陷入的极端困境,更应该引起人们的深思、反省。

参考文献:1. 王晓华:《个体哲学》,上海三联书店 2002 年版

2.《莎士比亚全集》第 9 卷,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年版

3.《悲剧的诞生》,[德]尼采著,李长俊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年第 1 版

4.《莎士比亚悲剧集》,[英]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


相关内容

  • 功能主义与形式主义
  • 2002年第2期 No.2,March 2002 外国语 JournalofForeignLanguages 总第138期 GeneralSerialNO.138 文章编号:1004.5139(2002)02.0008.07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 功能主义与形式主义 徐烈炯 (香港城市大学 ...

  • 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3-免费硕士博士论文-论文天下
  • 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 作者:毛丽珍 时间:2010-6-4 15:23:00 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 论文发表:快速.低价.包过!发表论文就找论文天下! 4.具有自主性.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可以提供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 ...

  •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 研究生 学位论文 开题报告 表 学 姓 号 名 外语学院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英语语言学 罗虹 2008 年 9 月至 2011 年 6 月 2010 年 5 月 21 日 <的存在主义与叙事策略映照观> 培养学院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学习年限 开题日期 论文题目 The ...

  • 毕业论文选题和观点方面的毛病
  • 观点是文章的灵魂。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首先是检查它的观点是否正确。观点正确与否,表现在选题、主题的提炼以及标题的准确与否上。因此,在修改论文中首先要审视选题、标题和观点方面的问题。 一、选题中常见的问题 选题得当与否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关系论文的成败。在选题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下列几种:一是选题过大 ...

  • 选题和观点方面的毛病
  • 观点是文章的灵魂。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首先是检查它的观点是否正确。观点正确与否,表现在选题、主题的提炼以及标题的准确与否上。因此,在修改论文中首先要审视选题、标题和观点方面的问题。一、选题中常见的问题选题得当与否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关系论文的成败。在选题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下列几种:一是选题过大。有 ...

  • 陕西省地震局考试大纲
  • 陕西省地震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 员考试大纲 考核的主要范围和基本要求 主要范围:主要考核政治理论综合.公文与论文写作知识.科技常识(或会计学与资产管理知识).英语四方面的内容.政治理论综合,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法律知识和时事政治: 基本要求:重点考查 ...

  • (全英文论文)马太福音对话中语气的人际意义研究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 ...

  • 任务书开题报告
  • 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院: 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财务1004班 毕业设计 (论文)题目: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应用研 究 任务书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 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引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的创新 ...

  • 最新大学本.专科毕业论文格式,提纲,致谢及范文[1](精选)
  • 毕业论文格式 1.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 2.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 3.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 4.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5.正文: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 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国家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和学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