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化生存的文化后果

2008年6月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XINXIANG

UNIVERSITY

Jtin.2008

V01.22NO.3

第22卷第3期

青少年网络化生存的文化后果

赵昆鹏

(安阳工学院学生处,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网络化生存是当代青少年生存的基本特征。生存方式的网络化具有双重的文化后果,它既是后现代主义的武器,能够消解传统的权威价值,又是建构的力量,使平等、个性、多元化生存方式成为可能;它既能使青少年超越现实时空的限制,在虚拟空间里体验狂欢的愉悦感,又能让青少年在此问沉沦迷失;它既是一种解放的力量,能张扬青少年的主体能力,同时也让青少年受技术理性的更深控制,疏离本真的生存。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文化后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3334(2008)03--0067—03

次、没有上下级关系,网络将社会编人平行扩张的网中”[3]。一方面,网络虚拟时空通过对不同疆域和国度的物质生活与政治制度的超越,把形态迥异的精神文化与价值观念连成一体,形成多元文化与价值观念的汇集地。它向全球开放并且资源共享,没有一个类似中央权力的控制机构,不同文化与价值在互通的时空中融会交织。任何原先在某个国家内具有绝对统摄力的文化形态与价值,在网络化时代都只能是多元中的一元,且不论它在全球化的同一生存平台上是处于优势还是劣势。另一方面,人们对网络化生存的参与本身,也在消解传统的权威。可以说,电脑技术由贵族专有向平民化转变,使人们分权和平等的观念逐渐加强,对信息垄断和中央集权

青少年与网络有天然的亲和力,网络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他们生活的必需品,网络化生存是当代青少年生存的基本特征。“几乎所有触及了网络的人都直觉地发现他所触及的不是技术,而是一种以信息为标志的崭新的生活方式,并以这种新的方式来看待和处理与外部自然、社会和他人的关系,同时,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也在改变,,[1|。青少年的网络化生存及网络文化的兴起,使得文化的旧有格局和形态发生了急剧变化。就其文化后果而言,包括以下几点。

一、权威价值的颠覆与重建

网络文化是计算机与解构主义的结合,矛头直接针对处于榜样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样板。它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一些规则,同时也动摇了传统文化的某些模式,传统意义上的精英、神圣、权威等都在这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如网络恶搞现象,其素材和内容往往来自我们习以为常或被认为是常态、正确的经典。《无极》被扭曲成无聊,《夜宴》被烹调为“晚饭”,尤其是恶搞“红色经典”成为一种网络文化现象。我们暂且不去分析其中的政治倾向,但它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反叛意义无论如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的【2J。

网络信息时代是解构权威、解构神圣价值的时代,与传统社会结构和交往方式相应的一元化威权体制与价值范式,在网络时代中很难再有昔日那种不可撼动的统摄力。“网络文化是一种平等个性文化,分散式的网络结构使网络社会没有中心、没有层

收稿日期:2008—05—07

具有重要的颠覆作用。在“人——媒体——人”的交

往中,通过媒体连接的人与人的关系,摆脱了现实社会关系和人伦秩序的制约,现实人的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从此被隐藏了起来,通过现实社会人伦秩序传递的威权与神圣价值,在网络中已失去它传输的纽带。中国传统差序结构所孕育、衍生的“家长中心…‘领袖权威”的威权模式及其“大一统”的价值理念,在网络时代正在被多元化的价值所分解,社会伦理价值由一元性的价值主宰走向多元化的价值认同Ⅲ。

总之,在网络化的生存空间中,社会失去了中央控制式的上下差序的结构,而代之以对等并列的结构形式。在网络虚拟空间中,意志的表达不再是由上到下、由尊到卑的传递过程,一元化、绝对化的价

作者简介:赵昆鹏(1975一),男,河南柘城人,安阳工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文化工业理论研究.

67

万方数据

值只能具有相对的意义,人们也不再出于威权而对它表示屈从,对它的取舍完全依赖于个人的价值追求与偏好。没有神圣的权威崇拜,自然也就没有等级差异的秩序,一元化价值范式和神圣的权威模型在网络化生存环境中从此被肢解成相对的价值。

网络文化挑战传统权威和神圣价值,仅仅在一瞬间便瓦解了延续几千年的文化精英意识,这对人类的传统文化不能不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网络文化不仅有颠覆性的一面,同时还有一定的建设性意义,孕育着新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精神。

网络化生存开启了个体化、个性化和私人化生活空间与价值世界的新时代。独立的个性与价值的多元性成为网络时代文化精神存在的基本范式,网络化生存解构了传统的整体主义至上的价值模式,个体的生活空间从整体生活中分离出来,并成为与公共生活相并列的重要的生活世界。在私人化的存在时空中,个体不仅摆脱了群体制约,而且随着权威与神圣价值的统摄力的弱化,网络虚拟空间中的全球多元价值范式成为个体私人生活的价值资源储备库,个体凭自由意志做出价值选择。

网络化生存提升了人的创造性。网络化生存张扬了人的个性,突破了现实生存对人的个体存在的制约,使人们摆脱了现实生存的束缚,为人们实现人生理想和自身价值提供了新的机会,通过虚拟生存,激发了人们的自信心和想象力,增强了人们的创新能力,为人们施展才华提供了一个新天地。

网络化生存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在网络世界中,文化信息的生产、表达与需求,消费主体的多元和多层,各类网络行为选择的自由多样,各种网络展现形式的层出不穷,以及网络信息的海量与变更的迅疾等,使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得以实现[5]。

网络文化形成了新的文化传播模式。网络打碎了少数人垄断信息与文化的神话,这正是网络对传统信息和文化传播方式的冲击。在这个独立的网络空间中,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表达其观点,网络空间本身就是对权力与等级制度的拒绝甚至是批判。互联网的自由、开放、平等的特点,使网络文化成为完全个人的行为。使互联网成为网民“发泄”和“表达”的最佳媒体,使他们能够与任何人进行充分的交流,完全打破了以往精英人物话语权的垄断¨]。

二、生存体验中的狂欢与沉沦

网络化生存具有虚拟性、交互性、人工性、遥在性、沉浸性和共享性等特征,能给人带来一种全新的生存体验和崭新的世界感受。网络化生存对于一向以谨慎、内敛为文化与生存规范的国人来说,会使他们体验到完全不同的释放与张扬的感受:在网络上,

68

万方数据

人们会产生从未有过的一种莫名的解放感和快乐感,一种类似狂欢式的世界感受[7]。

犹如进入了一个狂欢广场,网络空间上演了一场狂欢盛宴。人们摘下了现实生活中的真面具,戴上了虚拟假面,追逐狂欢感受。网络空间的匿名性使人们可以随意变换社会和性别角色,变构文化人格,可以完全不考虑对方的年龄、性别、种族、肤色、身份等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回避的矛盾和摆脱不掉的限制,消除各种社会和物质表象的干扰,从而平等、自由、创造性地设计人生、交流思想、表达感情。这就能使人们把原来受到制约和有所顾忌而不能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将压抑的情绪宣泄出来,从而使自我得到充分的展示与挖掘。在网上,人们的确像在过狂欢节一样,以狂欢的方式来感受一切。

网络化生存使人们可以恣意释放身体感觉、体验愉悦感受。在虚拟现实中,人们刻意营造梦幻般的生活。在网络游戏中,绚丽的场景、多变的情节、多线式的结果,这一切都使玩家充满好奇,给他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刺激。网络世界中的狂欢化场景在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身体感受和情感体验的同时,也使许多人在虚拟时空中迷失了自我,不愿直面现实。他们在网络上跟网友聊天时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在现实生活中见到熟人却如同路人、不善言辞,而且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无所适从。上网时间越久,人越感到沮丧和孤独。网络扩大了人际交往,也导致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冷漠和疏远[8]。

网络空间的狂欢只是瞬时的“巅峰体验”,带来的是回归现实后的重重的失落与孤寂,使人难以找到人之为人的位置。“网络综合症”的蔓延、人际关系的淡化、人的情感的无助和冷漠、商业化的贪婪、道德的失落等等,人封存自己于网络之中,疏离现实,丧失了生命历程的道德性,结果是人性的扭曲形态随处可见[9]。面对网络生存,人作为人究竟应该成为怎样的人?问题种种,不能不使人们重新思索和调整人和机器、人和信息、人和网络以及虚拟和现实的关系。探究、创造新的生存方式中新的情感需求、价值认知和意义追寻,可以使人在虚拟的世界中能够把握本真的“自我”,让人性中的自私、贪婪、虚伪等丑恶、阴晦、异化的一面永别人间,让人真正成为人之归属,最终使“人性之人”挺立于他的生存空

间。

三、主体的解放与控制

网络的普遍运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全面而深远。它催生了新的生产方式、价值取向、社会精神、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为社会发展带来许多新生元素。对青少年而言,互联网改变了他们的学习形态、

交往方式、娱乐方式和消费方式,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了新的条件,网络增加了他们的信息知识来源。扩大了人际交流范围。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培养了认知和思维能力。青少年的网络化生存能“增加生存的自由性、独立性,能使青少年充分展现主体性,同时,网上的消遣和娱乐本身也是对现代通信技术的运用和掌握,这带来了消遣、娱乐活动之外的收获,即发展了青少年主体能力-Elo]。网络生活不仅仅意味着人从传统束缚中的解放,网络发展的异化同样是对青少年发展的制约和控制。

首先,网络信息泛滥使主体无所适从,导致主体性异化。网络是信息资源的网络,它是一个信息共同体,网络信息内容丰富,成为青少年面对的重要客体。由于网络信息数量庞大、信息内容良莠不齐,因此它常常使青少年不知所措。“如果主体自省和自制力不强,就会夜以继日地坐在电脑前按着键盘寻找一再出现的新信息,于是,产生了‘信息拜物教’,信息作为主体的异己力量与主体对立起来,信息控制着人的感觉、思想和行动,主体成为了信息的俘虏,被信息(客体)所异化,削弱了人的主体性’’[1¨。

其次,青少年对电脑和网络的过分依赖,致使手段和目的的颠倒,造成部分主体性的丧失。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人们一方面享受电脑虚拟实践活动中所拥有的充分自由,另一方面当电脑在更多方面代替人脑的时候,人对电脑的依赖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正忍受着对电脑的过分依赖所造成的人的主体性的部分丧失。

再次,青少年的交往异化,虚拟世界对现实世界的侵蚀,背离了人的交往本质。网络是人与人交往的中介,它虽然消除了人际交往的时空障碍,扩大了人际交往的空间,使世界性的交往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但同时也破坏了直接交往的亲密关系。青少年的交往就这样随着交往手段的更新和进步,反倒愈益显得陌生化和有距离感了。网络作为更好地服务于人自身的联系手段,反过来成为隔离人与人之间本真联系的屏障,成为人自愿束缚在其中的,f-存状态和生存方式。网络正成为一张网,把人紧紧地粘在上面,使人忘却了感性的现实的人类交往。在此,技术的世界、信息的世界凸显了,人性世界、心灵万方数据

提高时效性的人类生存交往活动中,真正人的世界的内在联系和沟通反倒疏离和淡化了[1引。

第四,青少年在网络化生存中,越来越陷入工具理性的铁笼。淡化了生存智慧的醒悟。智慧是一种洞察和领悟世界与人生的眼光,是一种对待和应付世界与人生的态度,是人类个体在内部思考、体验和外部实践活动中生成的品质,这些是决定人的生活幸福与否的重要因素。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里,信息和知识对于青少年的生活固然重要,但比知识和信息更重要的则是智慧。网络时代为青少年展现出了一个信息和知识海洋,同时也钝化了他们的判断思考力,淹没了他们对智慧的追求,削平了他们对生命的深度体验,而一味听凭电脑指令的操纵,青少年便再也找不到自我。在当今社会中,青少年网络问题的出现。根源就在于生存智慧的缺乏和生存意参考文献:

[1]王春燕.网络文化——一种新的生存方式[Jq.记者摇

篮。2004。(02):57.

[2q陆俊.网络文化的批判性维度r-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

报,2007,(8):1.

报,2005,(11):23.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7):65.

2007,(4):154.

学报,2006,(4):4.

2001。(6):21-

(3):15.

[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3):40.育措施[J].教育科学,2002,(4):28.

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7):27.

报,2001,(12):17.

【责任编辑:李敬】

69

世界、情感世界和体验世界隐退了。在开辟广阔性、

义的缺失,这是有知识无智慧的表现。

f3]李琳.论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功能I-j].湘潭师范学院学

[41杨立英.论网络化生存对中国传统伦理精神的消解[J].

[5]范军.网络与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6]王文宏.网络文化对权威意识的挑战[J].北京邮电大学

FT]于文秀,于新城.网络生存的文化意蕴探寻[J].求实,

[8]张勤.论网络文化的正负面效应[J].理论学习,2006,

r9]郭占欣,刘桂荣.网络社会的生存危机及其伦理建设

Elo]陈理宣.网络生存对青少年主体性成长的影响以及教

[11]彭进清.网络空间人的主体性的消解与建构f-J3.湖南

[12"1胡伟希,田薇.网络文化与人的生存状态[J].开放导

2008年6月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XINXIANG

UNIVERSITY

Jtin.2008

V01.22NO.3

第22卷第3期

青少年网络化生存的文化后果

赵昆鹏

(安阳工学院学生处,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网络化生存是当代青少年生存的基本特征。生存方式的网络化具有双重的文化后果,它既是后现代主义的武器,能够消解传统的权威价值,又是建构的力量,使平等、个性、多元化生存方式成为可能;它既能使青少年超越现实时空的限制,在虚拟空间里体验狂欢的愉悦感,又能让青少年在此问沉沦迷失;它既是一种解放的力量,能张扬青少年的主体能力,同时也让青少年受技术理性的更深控制,疏离本真的生存。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文化后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3334(2008)03--0067—03

次、没有上下级关系,网络将社会编人平行扩张的网中”[3]。一方面,网络虚拟时空通过对不同疆域和国度的物质生活与政治制度的超越,把形态迥异的精神文化与价值观念连成一体,形成多元文化与价值观念的汇集地。它向全球开放并且资源共享,没有一个类似中央权力的控制机构,不同文化与价值在互通的时空中融会交织。任何原先在某个国家内具有绝对统摄力的文化形态与价值,在网络化时代都只能是多元中的一元,且不论它在全球化的同一生存平台上是处于优势还是劣势。另一方面,人们对网络化生存的参与本身,也在消解传统的权威。可以说,电脑技术由贵族专有向平民化转变,使人们分权和平等的观念逐渐加强,对信息垄断和中央集权

青少年与网络有天然的亲和力,网络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他们生活的必需品,网络化生存是当代青少年生存的基本特征。“几乎所有触及了网络的人都直觉地发现他所触及的不是技术,而是一种以信息为标志的崭新的生活方式,并以这种新的方式来看待和处理与外部自然、社会和他人的关系,同时,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也在改变,,[1|。青少年的网络化生存及网络文化的兴起,使得文化的旧有格局和形态发生了急剧变化。就其文化后果而言,包括以下几点。

一、权威价值的颠覆与重建

网络文化是计算机与解构主义的结合,矛头直接针对处于榜样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样板。它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一些规则,同时也动摇了传统文化的某些模式,传统意义上的精英、神圣、权威等都在这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如网络恶搞现象,其素材和内容往往来自我们习以为常或被认为是常态、正确的经典。《无极》被扭曲成无聊,《夜宴》被烹调为“晚饭”,尤其是恶搞“红色经典”成为一种网络文化现象。我们暂且不去分析其中的政治倾向,但它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反叛意义无论如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的【2J。

网络信息时代是解构权威、解构神圣价值的时代,与传统社会结构和交往方式相应的一元化威权体制与价值范式,在网络时代中很难再有昔日那种不可撼动的统摄力。“网络文化是一种平等个性文化,分散式的网络结构使网络社会没有中心、没有层

收稿日期:2008—05—07

具有重要的颠覆作用。在“人——媒体——人”的交

往中,通过媒体连接的人与人的关系,摆脱了现实社会关系和人伦秩序的制约,现实人的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从此被隐藏了起来,通过现实社会人伦秩序传递的威权与神圣价值,在网络中已失去它传输的纽带。中国传统差序结构所孕育、衍生的“家长中心…‘领袖权威”的威权模式及其“大一统”的价值理念,在网络时代正在被多元化的价值所分解,社会伦理价值由一元性的价值主宰走向多元化的价值认同Ⅲ。

总之,在网络化的生存空间中,社会失去了中央控制式的上下差序的结构,而代之以对等并列的结构形式。在网络虚拟空间中,意志的表达不再是由上到下、由尊到卑的传递过程,一元化、绝对化的价

作者简介:赵昆鹏(1975一),男,河南柘城人,安阳工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文化工业理论研究.

67

万方数据

值只能具有相对的意义,人们也不再出于威权而对它表示屈从,对它的取舍完全依赖于个人的价值追求与偏好。没有神圣的权威崇拜,自然也就没有等级差异的秩序,一元化价值范式和神圣的权威模型在网络化生存环境中从此被肢解成相对的价值。

网络文化挑战传统权威和神圣价值,仅仅在一瞬间便瓦解了延续几千年的文化精英意识,这对人类的传统文化不能不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网络文化不仅有颠覆性的一面,同时还有一定的建设性意义,孕育着新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精神。

网络化生存开启了个体化、个性化和私人化生活空间与价值世界的新时代。独立的个性与价值的多元性成为网络时代文化精神存在的基本范式,网络化生存解构了传统的整体主义至上的价值模式,个体的生活空间从整体生活中分离出来,并成为与公共生活相并列的重要的生活世界。在私人化的存在时空中,个体不仅摆脱了群体制约,而且随着权威与神圣价值的统摄力的弱化,网络虚拟空间中的全球多元价值范式成为个体私人生活的价值资源储备库,个体凭自由意志做出价值选择。

网络化生存提升了人的创造性。网络化生存张扬了人的个性,突破了现实生存对人的个体存在的制约,使人们摆脱了现实生存的束缚,为人们实现人生理想和自身价值提供了新的机会,通过虚拟生存,激发了人们的自信心和想象力,增强了人们的创新能力,为人们施展才华提供了一个新天地。

网络化生存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在网络世界中,文化信息的生产、表达与需求,消费主体的多元和多层,各类网络行为选择的自由多样,各种网络展现形式的层出不穷,以及网络信息的海量与变更的迅疾等,使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得以实现[5]。

网络文化形成了新的文化传播模式。网络打碎了少数人垄断信息与文化的神话,这正是网络对传统信息和文化传播方式的冲击。在这个独立的网络空间中,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表达其观点,网络空间本身就是对权力与等级制度的拒绝甚至是批判。互联网的自由、开放、平等的特点,使网络文化成为完全个人的行为。使互联网成为网民“发泄”和“表达”的最佳媒体,使他们能够与任何人进行充分的交流,完全打破了以往精英人物话语权的垄断¨]。

二、生存体验中的狂欢与沉沦

网络化生存具有虚拟性、交互性、人工性、遥在性、沉浸性和共享性等特征,能给人带来一种全新的生存体验和崭新的世界感受。网络化生存对于一向以谨慎、内敛为文化与生存规范的国人来说,会使他们体验到完全不同的释放与张扬的感受:在网络上,

68

万方数据

人们会产生从未有过的一种莫名的解放感和快乐感,一种类似狂欢式的世界感受[7]。

犹如进入了一个狂欢广场,网络空间上演了一场狂欢盛宴。人们摘下了现实生活中的真面具,戴上了虚拟假面,追逐狂欢感受。网络空间的匿名性使人们可以随意变换社会和性别角色,变构文化人格,可以完全不考虑对方的年龄、性别、种族、肤色、身份等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回避的矛盾和摆脱不掉的限制,消除各种社会和物质表象的干扰,从而平等、自由、创造性地设计人生、交流思想、表达感情。这就能使人们把原来受到制约和有所顾忌而不能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将压抑的情绪宣泄出来,从而使自我得到充分的展示与挖掘。在网上,人们的确像在过狂欢节一样,以狂欢的方式来感受一切。

网络化生存使人们可以恣意释放身体感觉、体验愉悦感受。在虚拟现实中,人们刻意营造梦幻般的生活。在网络游戏中,绚丽的场景、多变的情节、多线式的结果,这一切都使玩家充满好奇,给他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刺激。网络世界中的狂欢化场景在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身体感受和情感体验的同时,也使许多人在虚拟时空中迷失了自我,不愿直面现实。他们在网络上跟网友聊天时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在现实生活中见到熟人却如同路人、不善言辞,而且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无所适从。上网时间越久,人越感到沮丧和孤独。网络扩大了人际交往,也导致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冷漠和疏远[8]。

网络空间的狂欢只是瞬时的“巅峰体验”,带来的是回归现实后的重重的失落与孤寂,使人难以找到人之为人的位置。“网络综合症”的蔓延、人际关系的淡化、人的情感的无助和冷漠、商业化的贪婪、道德的失落等等,人封存自己于网络之中,疏离现实,丧失了生命历程的道德性,结果是人性的扭曲形态随处可见[9]。面对网络生存,人作为人究竟应该成为怎样的人?问题种种,不能不使人们重新思索和调整人和机器、人和信息、人和网络以及虚拟和现实的关系。探究、创造新的生存方式中新的情感需求、价值认知和意义追寻,可以使人在虚拟的世界中能够把握本真的“自我”,让人性中的自私、贪婪、虚伪等丑恶、阴晦、异化的一面永别人间,让人真正成为人之归属,最终使“人性之人”挺立于他的生存空

间。

三、主体的解放与控制

网络的普遍运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全面而深远。它催生了新的生产方式、价值取向、社会精神、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为社会发展带来许多新生元素。对青少年而言,互联网改变了他们的学习形态、

交往方式、娱乐方式和消费方式,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了新的条件,网络增加了他们的信息知识来源。扩大了人际交流范围。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培养了认知和思维能力。青少年的网络化生存能“增加生存的自由性、独立性,能使青少年充分展现主体性,同时,网上的消遣和娱乐本身也是对现代通信技术的运用和掌握,这带来了消遣、娱乐活动之外的收获,即发展了青少年主体能力-Elo]。网络生活不仅仅意味着人从传统束缚中的解放,网络发展的异化同样是对青少年发展的制约和控制。

首先,网络信息泛滥使主体无所适从,导致主体性异化。网络是信息资源的网络,它是一个信息共同体,网络信息内容丰富,成为青少年面对的重要客体。由于网络信息数量庞大、信息内容良莠不齐,因此它常常使青少年不知所措。“如果主体自省和自制力不强,就会夜以继日地坐在电脑前按着键盘寻找一再出现的新信息,于是,产生了‘信息拜物教’,信息作为主体的异己力量与主体对立起来,信息控制着人的感觉、思想和行动,主体成为了信息的俘虏,被信息(客体)所异化,削弱了人的主体性’’[1¨。

其次,青少年对电脑和网络的过分依赖,致使手段和目的的颠倒,造成部分主体性的丧失。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人们一方面享受电脑虚拟实践活动中所拥有的充分自由,另一方面当电脑在更多方面代替人脑的时候,人对电脑的依赖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正忍受着对电脑的过分依赖所造成的人的主体性的部分丧失。

再次,青少年的交往异化,虚拟世界对现实世界的侵蚀,背离了人的交往本质。网络是人与人交往的中介,它虽然消除了人际交往的时空障碍,扩大了人际交往的空间,使世界性的交往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但同时也破坏了直接交往的亲密关系。青少年的交往就这样随着交往手段的更新和进步,反倒愈益显得陌生化和有距离感了。网络作为更好地服务于人自身的联系手段,反过来成为隔离人与人之间本真联系的屏障,成为人自愿束缚在其中的,f-存状态和生存方式。网络正成为一张网,把人紧紧地粘在上面,使人忘却了感性的现实的人类交往。在此,技术的世界、信息的世界凸显了,人性世界、心灵万方数据

提高时效性的人类生存交往活动中,真正人的世界的内在联系和沟通反倒疏离和淡化了[1引。

第四,青少年在网络化生存中,越来越陷入工具理性的铁笼。淡化了生存智慧的醒悟。智慧是一种洞察和领悟世界与人生的眼光,是一种对待和应付世界与人生的态度,是人类个体在内部思考、体验和外部实践活动中生成的品质,这些是决定人的生活幸福与否的重要因素。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里,信息和知识对于青少年的生活固然重要,但比知识和信息更重要的则是智慧。网络时代为青少年展现出了一个信息和知识海洋,同时也钝化了他们的判断思考力,淹没了他们对智慧的追求,削平了他们对生命的深度体验,而一味听凭电脑指令的操纵,青少年便再也找不到自我。在当今社会中,青少年网络问题的出现。根源就在于生存智慧的缺乏和生存意参考文献:

[1]王春燕.网络文化——一种新的生存方式[Jq.记者摇

篮。2004。(02):57.

[2q陆俊.网络文化的批判性维度r-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

报,2007,(8):1.

报,2005,(11):23.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7):65.

2007,(4):154.

学报,2006,(4):4.

2001。(6):21-

(3):15.

[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3):40.育措施[J].教育科学,2002,(4):28.

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7):27.

报,2001,(12):17.

【责任编辑:李敬】

69

世界、情感世界和体验世界隐退了。在开辟广阔性、

义的缺失,这是有知识无智慧的表现。

f3]李琳.论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功能I-j].湘潭师范学院学

[41杨立英.论网络化生存对中国传统伦理精神的消解[J].

[5]范军.网络与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6]王文宏.网络文化对权威意识的挑战[J].北京邮电大学

FT]于文秀,于新城.网络生存的文化意蕴探寻[J].求实,

[8]张勤.论网络文化的正负面效应[J].理论学习,2006,

r9]郭占欣,刘桂荣.网络社会的生存危机及其伦理建设

Elo]陈理宣.网络生存对青少年主体性成长的影响以及教

[11]彭进清.网络空间人的主体性的消解与建构f-J3.湖南

[12"1胡伟希,田薇.网络文化与人的生存状态[J].开放导


相关内容

  • 大学生上网对学习与生活的影响
  • 大学生上网对学习与生活的影响 一.导言 (一)研究的问题及背景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调查数据,在我国约2650万网民中18-24岁者占到36.8%,而这正是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我就想这个问题刚好可用来在学校做个调查研究.作为网民主体之一的大学生的上网行为是否健康,这直接关系着网 ...

  • 人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知识要点
  •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我是自己的主人 第一课    我们都爱玩(做玩的主人) 1.为什么说玩是我们的权利?(1)我们每个人都爱玩,爱玩是我们的天性.(2)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31条规定:"缔约国确认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 ...

  • 网络歌曲之我见
  • 网络歌曲之我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愈发被人们所依赖,那些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衍生出来的新事物也正在悄然的走进人们的生活.网络歌曲便是这些新事物中的一员.关于网络歌曲的界定,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类型.广义的网络歌曲通常指在互联网上传播流行的各种类型的歌曲.狭义的网络歌曲则专指由非专业的音乐制作人. ...

  • 网络中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   摘要:21世纪是个网络的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人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青少年作为网络的一个重要群体,其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等各方面正受到强烈的冲击和影响。充分认识网络给我们的思想道德工作带来的影响,从而对症下药,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就成为了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通 ...

  • 在传统文化中成长江苏盐城市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品析
  • 在传统文化中成长 --江苏盐城市2015年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品析 江苏省射阳县新坍中学 王克修 邮编224323 邮箱[email protected]电话[1**********] ◆真题再现 学校正开展"传统文化伴我成长"的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 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活 ...

  • 论商业化语境下网络媒体道德规范的构建
  • 摘要 商业化的语境给网络媒体带来了一系列的道德困境,要在这种困境中寻求突破与解围,就需要网络媒体道德规范的构建:提升职业道德,强化公德意识:确立业界规范,提高媒体公信力:顺应经济规律,实现商业化的良性运作:完善监管体系,提升网络受众道德修养. 关键词 网络媒体 商业化 道德规范 中图分类号G206 ...

  • 弘扬民族文化心得体会
  •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的这样,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更多的国民需求从物质需求转向文化需求,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等现代传媒手 ...

  • 网络与青少年犯罪
  • 法制教育讲稿--网络与青少年犯罪 首先感谢校长先生给我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面对这么多年轻而充满朝气.充满阳光.充满希望的面孔.也感谢同学们能放下繁重的学习任务,来听这样一场法制课.讲得不对的地方,请老师和同学们多多批评指教!今天实际上也谈不上讲课,只不过是将我在法院工作中碰到的一些案例,引发的一 ...

  • 暑期社会实践课题及鉴定表
  • 附件1: 2012年合肥师范学院大学生社会调查参考课题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与研究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状况调查 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 城市流动儿童教育问题调查 农村留守儿童精神文化生活调查 希望小学生存与发展现状调查 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状况调查 大(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