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境中与文本对话--[但愿人长久]教学案例

境中与文本对话 

— —

《 但愿人长久》 教 学案例 

赵 建 锁 

课 前 随 想 

情投入到课文 的情境中 , 这为学生后面的情感 投入铺设 了桥  梁。 只有入境才能人情 , 人情才能动心 、 悟文。 1   4 . 课件在原来的图 +音乐上打出词( 原文) , 音乐继续播放。  

“ 月亮总给人 以和蔼可亲的感觉。 不错 的, 像母 亲 的手抚  摸 着你的脸 。 要不然 , 中国历 代诗人又怎 么会去歌颂这 着迷  的月亮 ? 什么‘ 澄江涵皓月 , 水影若 浮天 “孤 江潮水连海平 ,   海上 明月共潮生 ’ ……” 这是 一位学生 的习作 , 一次偶读 , 让  我感慨颇深 。 以至牵情于月 , 想到 中秋之至 , 本 班住校的孩子  们在外乡读书 , 如本文作者苏轼 身处 同境 , 琢磨着 , 我应该让 

5 . 自己轻声读读 。 谁愿意读? 谁还想读?   6 . 苏轼是在 怎样 的情况下写 出这首词 的? 过渡: 情 到深 

处意更浓 , 这首词就是作者思念弟弟的真情外溢 。   『 真实的情境创设激发 了孩子们 的情感 ,情感 的闸门由 

此而开 。 】  

孩子们度过一个愉快 的中秋佳节 。  

二、 教 学 设 想 

境 中溢 情— — 怨 月  

中秋节 的前夜 , 我发给他们 每人 一块 月饼 。 那天 晚上 , 我  们坐 在操 场上 吃着 月饼 , 徜 徉在月 色下 , 切 实地感怀着 这轮  明月 ……课上 , 准备首先以歌曲《 但愿人长久》 开课 , 引 出“ 每 

逢佳节倍思亲” , 再引导到 中秋佳节 , 回忆佳节 中的度过的情 

1 . 如果你 用心读第二 、 三两段 , 相信你 一定能 体会 到什  么。 ( 人们 的高 兴与苏轼 的心绪不宁对 比)   2 . <手足情深 、 形影不离 、 一起 ……一起 、 整天 ; 七年、 屈  指算 来 >请大家抓这些词来 品读 。 ( 将词放进句子里读读 , 体 

会体会。 )   [ 生 活如泉源 , 课 堂上 生成那点 点智 慧如溪水 , 泉源 丰富  而不枯竭 , 溪水 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 为使 学生能与古人产生 

景, 体会 甜美 的亲情温 暖。 由此 引入 “ 独在异 乡为 异客” 的苏  轼。 介绍苏轼 以及其家人 在中 国文学史 上的地位后 , 我诵 读  这首 词 , 学生 读课文 。 而后 , 默读 中找 到苏轼情感 变化的词 ,  

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然后分块教学 , 指导朗读 。 在体  会埋怨 的缘 由时 , 我 想引入 李 白的“ 举头望 明月 , 低 头思故 

情感共鸣 , 我请有与亲人分别经验的孩子谈谈他的亲身感受 ,  

然后将 7 年换成 3 0 0 0 个 日日夜夜 , 通过时间这一 概念 , 增强 

乡” , 然后在 理解词 句

思想 时 , 我 还想 引人秦 观《 鹊桥仙 》 中  “ 两情若是久长 时 , 又岂在朝朝暮暮” , 以及王勃的“ 海 内存 知  己, 天涯若 比邻 ” 等 诗词 。 最后再和学 生们在音乐 的渲染下 ,   齐读 , 齐 唱《 水调歌头》 , 将 古诗情韵 推向高潮 。  

三、 教学过程 

了对孩子们的情感冲击 。 而后再回首 自己中秋的快乐 , 体会苏  轼 的孤独。 再补充苏轼被贬后在牢 中写下的诗 , 使学生进一步  感受兄弟情深 。 这样多角度 的体验 , 使学生能感 同身受。 1  

过渡 : 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 思亲 1   3 . 课 件 出示 : 月亮 挂在窗前 图 +凄 凉 的二胡 音乐过渡 :   月亮渐渐西沉 , 它透过 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 。 苏轼躺在 床上 ,  

上课前播放 F l a s h歌 曲《 但愿人长久》 , 渲染 气氛。  

融 情入 境— — 望 月  

怎 么也睡不着 。 此情此 景 , 就像 李 白在 《 静 夜思 》 中所 说 的 ,   ( 引诵已学古 诗 : 床前明月光 , 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 明月 , 低头  思故 乡。 ) 他眼睁睁地看着月亮 , 心里不禁埋怨起来 。  

4 . 课件 出示并引读 : “ 无情 的月亮啊 , 你为什 么偏偏在别 

1 . 这首 歌的歌名 叫什么 ? 在今天这个特别 的 日子里让我 

们继续 学习“ 引读 ” 课题— —但愿人 长久 。   2 . 今 天是什么特别 的 日子 ? 你希望和家人 怎样 度过这个 

传 统佳节 ? ( 洋 溢着幸福 、 甜蜜 …… ) ( 生尽情 说 , 当说到赏月  人分离 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 这么亮呢? ……”   时, 我趁势 出示 皓月图片 。 ) 师: 月 到中秋分外 明 ! 今晚, 我也  5 . 谁来 埋怨月亮 ? ( 指导读 ) 你平时是 怎样埋怨别 人 的?   准备好好欣 赏这 轮皎洁的圆月 。   带着这种感受再读 。 再请一位小诗人上台站在屏幕 ( 窗前 ) 埋  3 . 课件 出示 : 苏轼赏月图 +凄凉 的二胡 曲  怨读 。  

过渡: 千 年 以前 , 同在这一 轮 明月下 , 文 学 家苏轼 被贬  职, 派往 密州做官 。 长年 漂泊他乡 , 不能 与亲人团聚 , 望着这  【 借助 画面 , 将学 生带进 “ 临窗而立 , 望月怀 古” 的境界 ,   融人 自己 已有 的生 活积 累 , 在读 中悟 , 在悟 中读 , 用心 , 动情  去读书 , 去领悟语言文字 的魅力到 内在情感 的真切 流露 。 ]   6 . 为什么埋怨 ? ( 花好月 圆 , 人不 圆此时 , 离别 之苦 、 思念 

轮 皎洁 的明月 , 思 念起 自己的弟弟苏 辙 “ 才上 心头 , 却 下眉 

头” , 于是他挥毫作下 了这几句脍炙人 口的词 。   【 教师 动情 地叙述与课件 中

的情境 图相结 合 ,让学生忘 

之情使他心潮起伏。 一起再次用朗读体会 埋怨 的心情 。  

2 Q ]   I  : 熬 直堑理 念囫  

7 . “ ……” 省略号说 明什 么? 他还会对 月亮说什么呢?   [ 课堂是学生 的, 就该让他们把所想所知说 出来 , 创设 一 

情在孩子们心 中荡漾。 1  

4 . 还有两句也表达 了这个意思 : “ 海 内存知 己 , 天涯若 比  定 的情境让学生 自然地抒发 , “ 牵一发 而动全身” 。 ]   邻。 ” “ 两情若是久长 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   过渡: 诗人有太 多的思念和太多 的惆 怅了 , 他后来是 否  5 . “ 婵娟 ” 指 的是什么 ? 古往今来 , 月亮一直是美好 、 团圆 

直在 埋 怨 ?  

的象征 , 也 是人们相思 的寄托 。 明月触发 了许 多文人墨 客的  情怀 。 你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词吗?   6 . 课件 出示 : 诗 中月 。 “ 海上生 明月 , 天涯共此 时” “ 举杯 

7 . 这 首词就是苏轼 在通过望 月亮 , 埋怨月亮 , 吟诵月亮 

情动辞发——吟 月   1 . 他又想到了什么? ( 指名读 )  

2 .课件出示 : “ 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 、有离也有合  邀 明月 , 对影成三人 ” … …  的, 就像天上的月儿有 隐也有现 、 有 圆也有缺一样 , 哪里会有  十全 十美 呢 ! ” 读读这一段 , 让你想到了什么?  

3 . 你 的生活 中 , 遇到过不顺心的甚至让你感到悲伤 的事  情 吗? 有快乐 、 幸福的时刻吗? 来说说。  

而写下 的。 其实 , 我们今 天学 的只是其 中的几句经典的名句 ,   完整 的应该是这样的。 课件出示。 《 水调歌头》 吟诵 。  

8 . 人们不仅喜爱吟诵这首词 , 还喜欢 吟唱它。 想 唱吗? 课  [ 激活学生 的生活储备 , 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 , 使 文本 和  件 出示歌 曲《 但愿人长久》 。 ( 生欣赏 , 有兴趣 的同学跟唱 。 )   学 生的生活经验彼此 联系 。 这样 , 学 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更 加  教学反思 :  

浓 厚。 】  

新 的课程理念所要求 的教学不是一个孤立的静态过程 ,  

4 . / J 、 结: 是啊。 有 痛苦悲 哀的 时候 , 也有 幸福 快乐 的时  刻, 哪里会十全 十美 呢? 也就是说 : 课件对应 出示 , 词: 并 引读  “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 ”  

它必须是 以课堂教学为载体 的师生互动过程。 师生 的互 动使 

学生 的个性得到张扬 ,学生 的能力和基本素质得到提高 , 并  为今后 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   为 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 ,点燃学生好 奇心的火焰 ,  

过渡 : 苏轼仅用

“ 悲欢离合 ” 四个字概括 了人世 间的酸甜  苦辣 、 喜怒哀乐 。 再读 。 『 进一步概括 、 凝练, “ 浓缩便是 精华 ” ,  

引领学生进入诗词的境界。 ]  

打开学生求 知的心扉 , 应创 设 “ 形象 、 生动 、 有趣 ” 的实验 情 

境; 为了激 活互动关系 。 使学生顺利地进入要学习的 内容 中,  

5 . 是 啊, 世上的事情都是这样 。 既然事 实如此 , 离别在 所  诱发学生提 出问题 , 应创设“ 和谐 、 有效 、 真实” 的情境 。 因此 ,   难免 , 那就不必 悲伤 了, 将思念之情藏在心底 , 一 同欣 赏这 良  创设 良好 的教学情境能更好地实施新课程 , 提高教学效率 。   宵美景 吧1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 能否主动地参与其 中, 是教学成  6 . 想 到这些 , 一种美好 的感情萦绕 在他 的心间 。 课件 出  败 的关键 。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 的心理实验 :   示, 并 引读 “ 但愿美好 的感情常 留人们 心间 。 虽 然远隔千里 ,   也 能共 同拥有这一轮 明月 ! ” 正所谓 ( 课件 出示 ) , 引出“ 但愿 

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  

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 的来源。他通过大量 的实验证 

实,人类获取 的信息 8 3 %来 自视觉 , 1 1 %来 自听觉 , 3 . 5 %来 自  

嗅觉 , 1 . 5 %来 自触觉 , 1 %来 自味觉 。 这就是说 , 如果 既能 看得  7 . 让我们也带着这种美好 的感情 齐读这几 句词 。 舒缓 的  见 , 又能听得见 , 还能动手操作 , 通过这样 多种感 官刺激获取  音 乐( 古筝曲 ) 响起 。 配乐读 、 背诵 。   的信息量 , 比单一听老师讲课强得多。 另一个 是关于知识记忆 

[ 语文教学不仅 只是学 习知识 、 能力 , 还应该关 注学生的  人格 发展 , 关注学生 的情感体验 , 诗 人苏轼对待生活 的开 阔  的胸襟 ,让学生在学语文的同时学会 了诚然地面对生活 , 这  当是教育 的题 中之意 。 ]   8 . 再读 : 轻轻抬起头 , 对 着这轮皎洁的明月 , 带着你 的理  解 和感受 。 可以读读词 , 可 以读那一段话 。 当然 , 也可 以对 月  

亮 说 说 心里 话 。   持久 性 的实 验 。  

结果 表明 , 人们一 般能记住 自己阅读 内容的 1 0 %, 听到 

内容的 2 0 %, 看到 内容 的 3 0 %, 听 到和看 到 内容 的 5 0 %, 在  交流过程 中 自己所说 内容 的 7 0 %。 这就是说 , 如果让学生 既  能听到又 能看到 , 再通 过讨论 、 交流, 用 自己 的语 言表达 出  来, 知识的记忆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   直都很欣赏苏轼。 喜欢他

那犹如东北大汉敲铁板 的豪 

[ 再次感悟 , 再次营造开放 的学习氛 围, 提供 多样 化的交  迈 词风 , 更 喜欢 他豁达超然 的处世 态度。 爱读 他《 赤 壁怀古》   流形式 , 不仅能够满足个性 化表达的需要 , 而且能够促进 学  中那 句“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似乎见到一个 性情 中人正大  生 与文本 的对话互动 , 使他们 敞开心扉 、 直抒胸臆 。 1   步向我走来 。 而在这首词 的“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 娟” 中, 我 

以月牵情——品 月   似乎窥 到了这位侠客般的文豪 内心中最柔软 的一块 , 似乎感  受到苏轼超然 中却洋溢着的婉约柔情 。   学生正是通过情境的渲染 , 对文本的吟诵 、 品味 , 与蕴含 

1 . 这 几句词里 , 有两 句被人们 千古传诵 , 并且 表达 了美  好 的祝愿 。 猜! 是哪两旬?   2 . 送! 我送给同学们和你们的家人 , 祝 你们 中秋节快乐 。   特 别要把这份祝 福送个两位远离家 乡到这里来求学 的住 校  生。 想对他们说 : “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   3 . 在今天这 中秋佳节 , 月圆之际 , 还有许 多人因为生活 、   工作等原 因, 漂泊他 乡 , 不能与亲人团聚。 你想把这份美好 的  祝愿送给谁? ( 师引导 : 解放军叔叔 、 海外学子 、 台湾同胞……)  

[ 感情如潮水般涌上 心头 , 激情 的话语 中洋溢着思念 , 柔 

在语 言当中的作者情感的碰撞 、 交流 、 共鸣 , 获 得了 自己独特  的感受和体验 。 此时 , 文本不再游离 于他们生命之外 , 而是他  们精神的花 园, 不断绽放 出绚丽 的创新之花 。 学生 的阅读视野  与文本视野一次次地融合 , 他们欣赏着也在创造着 , 将潜在文  本转化为现实文本 , 带着 自己的感情读进去 , 把作者 的感情读 

出来 , 以己之心参与作者的创造 。 既入乎其内, 又 出乎其外 。 口 

( 作 者单位 : 江 苏镇 江 市句容 实验 小 学)  

境中与文本对话 

— —

《 但愿人长久》 教 学案例 

赵 建 锁 

课 前 随 想 

情投入到课文 的情境中 , 这为学生后面的情感 投入铺设 了桥  梁。 只有入境才能人情 , 人情才能动心 、 悟文。 1   4 . 课件在原来的图 +音乐上打出词( 原文) , 音乐继续播放。  

“ 月亮总给人 以和蔼可亲的感觉。 不错 的, 像母 亲 的手抚  摸 着你的脸 。 要不然 , 中国历 代诗人又怎 么会去歌颂这 着迷  的月亮 ? 什么‘ 澄江涵皓月 , 水影若 浮天 “孤 江潮水连海平 ,   海上 明月共潮生 ’ ……” 这是 一位学生 的习作 , 一次偶读 , 让  我感慨颇深 。 以至牵情于月 , 想到 中秋之至 , 本 班住校的孩子  们在外乡读书 , 如本文作者苏轼 身处 同境 , 琢磨着 , 我应该让 

5 . 自己轻声读读 。 谁愿意读? 谁还想读?   6 . 苏轼是在 怎样 的情况下写 出这首词 的? 过渡: 情 到深 

处意更浓 , 这首词就是作者思念弟弟的真情外溢 。   『 真实的情境创设激发 了孩子们 的情感 ,情感 的闸门由 

此而开 。 】  

孩子们度过一个愉快 的中秋佳节 。  

二、 教 学 设 想 

境 中溢 情— — 怨 月  

中秋节 的前夜 , 我发给他们 每人 一块 月饼 。 那天 晚上 , 我  们坐 在操 场上 吃着 月饼 , 徜 徉在月 色下 , 切 实地感怀着 这轮  明月 ……课上 , 准备首先以歌曲《 但愿人长久》 开课 , 引 出“ 每 

逢佳节倍思亲” , 再引导到 中秋佳节 , 回忆佳节 中的度过的情 

1 . 如果你 用心读第二 、 三两段 , 相信你 一定能 体会 到什  么。 ( 人们 的高 兴与苏轼 的心绪不宁对 比)   2 . <手足情深 、 形影不离 、 一起 ……一起 、 整天 ; 七年、 屈  指算 来 >请大家抓这些词来 品读 。 ( 将词放进句子里读读 , 体 

会体会。 )   [ 生 活如泉源 , 课 堂上 生成那点 点智 慧如溪水 , 泉源 丰富  而不枯竭 , 溪水 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 为使 学生能与古人产生 

景, 体会 甜美 的亲情温 暖。 由此 引入 “ 独在异 乡为 异客” 的苏  轼。 介绍苏轼 以及其家人 在中 国文学史 上的地位后 , 我诵 读  这首 词 , 学生 读课文 。 而后 , 默读 中找 到苏轼情感 变化的词 ,  

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然后分块教学 , 指导朗读 。 在体  会埋怨 的缘 由时 , 我 想引入 李 白的“ 举头望 明月 , 低 头思故 

情感共鸣 , 我请有与亲人分别经验的孩子谈谈他的亲身感受 ,  

然后将 7 年换成 3 0 0 0 个 日日夜夜 , 通过时间这一 概念 , 增强 

乡” , 然后在 理解词 句

思想 时 , 我 还想 引人秦 观《 鹊桥仙 》 中  “ 两情若是久长 时 , 又岂在朝朝暮暮” , 以及王勃的“ 海 内存 知  己, 天涯若 比邻 ” 等 诗词 。 最后再和学 生们在音乐 的渲染下 ,   齐读 , 齐 唱《 水调歌头》 , 将 古诗情韵 推向高潮 。  

三、 教学过程 

了对孩子们的情感冲击 。 而后再回首 自己中秋的快乐 , 体会苏  轼 的孤独。 再补充苏轼被贬后在牢 中写下的诗 , 使学生进一步  感受兄弟情深 。 这样多角度 的体验 , 使学生能感 同身受。 1  

过渡 : 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 思亲 1   3 . 课 件 出示 : 月亮 挂在窗前 图 +凄 凉 的二胡 音乐过渡 :   月亮渐渐西沉 , 它透过 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 。 苏轼躺在 床上 ,  

上课前播放 F l a s h歌 曲《 但愿人长久》 , 渲染 气氛。  

融 情入 境— — 望 月  

怎 么也睡不着 。 此情此 景 , 就像 李 白在 《 静 夜思 》 中所 说 的 ,   ( 引诵已学古 诗 : 床前明月光 , 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 明月 , 低头  思故 乡。 ) 他眼睁睁地看着月亮 , 心里不禁埋怨起来 。  

4 . 课件 出示并引读 : “ 无情 的月亮啊 , 你为什 么偏偏在别 

1 . 这首 歌的歌名 叫什么 ? 在今天这个特别 的 日子里让我 

们继续 学习“ 引读 ” 课题— —但愿人 长久 。   2 . 今 天是什么特别 的 日子 ? 你希望和家人 怎样 度过这个 

传 统佳节 ? ( 洋 溢着幸福 、 甜蜜 …… ) ( 生尽情 说 , 当说到赏月  人分离 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 这么亮呢? ……”   时, 我趁势 出示 皓月图片 。 ) 师: 月 到中秋分外 明 ! 今晚, 我也  5 . 谁来 埋怨月亮 ? ( 指导读 ) 你平时是 怎样埋怨别 人 的?   准备好好欣 赏这 轮皎洁的圆月 。   带着这种感受再读 。 再请一位小诗人上台站在屏幕 ( 窗前 ) 埋  3 . 课件 出示 : 苏轼赏月图 +凄凉 的二胡 曲  怨读 。  

过渡: 千 年 以前 , 同在这一 轮 明月下 , 文 学 家苏轼 被贬  职, 派往 密州做官 。 长年 漂泊他乡 , 不能 与亲人团聚 , 望着这  【 借助 画面 , 将学 生带进 “ 临窗而立 , 望月怀 古” 的境界 ,   融人 自己 已有 的生 活积 累 , 在读 中悟 , 在悟 中读 , 用心 , 动情  去读书 , 去领悟语言文字 的魅力到 内在情感 的真切 流露 。 ]   6 . 为什么埋怨 ? ( 花好月 圆 , 人不 圆此时 , 离别 之苦 、 思念 

轮 皎洁 的明月 , 思 念起 自己的弟弟苏 辙 “ 才上 心头 , 却 下眉 

头” , 于是他挥毫作下 了这几句脍炙人 口的词 。   【 教师 动情 地叙述与课件 中

的情境 图相结 合 ,让学生忘 

之情使他心潮起伏。 一起再次用朗读体会 埋怨 的心情 。  

2 Q ]   I  : 熬 直堑理 念囫  

7 . “ ……” 省略号说 明什 么? 他还会对 月亮说什么呢?   [ 课堂是学生 的, 就该让他们把所想所知说 出来 , 创设 一 

情在孩子们心 中荡漾。 1  

4 . 还有两句也表达 了这个意思 : “ 海 内存知 己 , 天涯若 比  定 的情境让学生 自然地抒发 , “ 牵一发 而动全身” 。 ]   邻。 ” “ 两情若是久长 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   过渡: 诗人有太 多的思念和太多 的惆 怅了 , 他后来是 否  5 . “ 婵娟 ” 指 的是什么 ? 古往今来 , 月亮一直是美好 、 团圆 

直在 埋 怨 ?  

的象征 , 也 是人们相思 的寄托 。 明月触发 了许 多文人墨 客的  情怀 。 你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词吗?   6 . 课件 出示 : 诗 中月 。 “ 海上生 明月 , 天涯共此 时” “ 举杯 

7 . 这 首词就是苏轼 在通过望 月亮 , 埋怨月亮 , 吟诵月亮 

情动辞发——吟 月   1 . 他又想到了什么? ( 指名读 )  

2 .课件出示 : “ 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 、有离也有合  邀 明月 , 对影成三人 ” … …  的, 就像天上的月儿有 隐也有现 、 有 圆也有缺一样 , 哪里会有  十全 十美 呢 ! ” 读读这一段 , 让你想到了什么?  

3 . 你 的生活 中 , 遇到过不顺心的甚至让你感到悲伤 的事  情 吗? 有快乐 、 幸福的时刻吗? 来说说。  

而写下 的。 其实 , 我们今 天学 的只是其 中的几句经典的名句 ,   完整 的应该是这样的。 课件出示。 《 水调歌头》 吟诵 。  

8 . 人们不仅喜爱吟诵这首词 , 还喜欢 吟唱它。 想 唱吗? 课  [ 激活学生 的生活储备 , 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 , 使 文本 和  件 出示歌 曲《 但愿人长久》 。 ( 生欣赏 , 有兴趣 的同学跟唱 。 )   学 生的生活经验彼此 联系 。 这样 , 学 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更 加  教学反思 :  

浓 厚。 】  

新 的课程理念所要求 的教学不是一个孤立的静态过程 ,  

4 . / J 、 结: 是啊。 有 痛苦悲 哀的 时候 , 也有 幸福 快乐 的时  刻, 哪里会十全 十美 呢? 也就是说 : 课件对应 出示 , 词: 并 引读  “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 ”  

它必须是 以课堂教学为载体 的师生互动过程。 师生 的互 动使 

学生 的个性得到张扬 ,学生 的能力和基本素质得到提高 , 并  为今后 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   为 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 ,点燃学生好 奇心的火焰 ,  

过渡 : 苏轼仅用

“ 悲欢离合 ” 四个字概括 了人世 间的酸甜  苦辣 、 喜怒哀乐 。 再读 。 『 进一步概括 、 凝练, “ 浓缩便是 精华 ” ,  

引领学生进入诗词的境界。 ]  

打开学生求 知的心扉 , 应创 设 “ 形象 、 生动 、 有趣 ” 的实验 情 

境; 为了激 活互动关系 。 使学生顺利地进入要学习的 内容 中,  

5 . 是 啊, 世上的事情都是这样 。 既然事 实如此 , 离别在 所  诱发学生提 出问题 , 应创设“ 和谐 、 有效 、 真实” 的情境 。 因此 ,   难免 , 那就不必 悲伤 了, 将思念之情藏在心底 , 一 同欣 赏这 良  创设 良好 的教学情境能更好地实施新课程 , 提高教学效率 。   宵美景 吧1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 能否主动地参与其 中, 是教学成  6 . 想 到这些 , 一种美好 的感情萦绕 在他 的心间 。 课件 出  败 的关键 。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 的心理实验 :   示, 并 引读 “ 但愿美好 的感情常 留人们 心间 。 虽 然远隔千里 ,   也 能共 同拥有这一轮 明月 ! ” 正所谓 ( 课件 出示 ) , 引出“ 但愿 

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  

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 的来源。他通过大量 的实验证 

实,人类获取 的信息 8 3 %来 自视觉 , 1 1 %来 自听觉 , 3 . 5 %来 自  

嗅觉 , 1 . 5 %来 自触觉 , 1 %来 自味觉 。 这就是说 , 如果 既能 看得  7 . 让我们也带着这种美好 的感情 齐读这几 句词 。 舒缓 的  见 , 又能听得见 , 还能动手操作 , 通过这样 多种感 官刺激获取  音 乐( 古筝曲 ) 响起 。 配乐读 、 背诵 。   的信息量 , 比单一听老师讲课强得多。 另一个 是关于知识记忆 

[ 语文教学不仅 只是学 习知识 、 能力 , 还应该关 注学生的  人格 发展 , 关注学生 的情感体验 , 诗 人苏轼对待生活 的开 阔  的胸襟 ,让学生在学语文的同时学会 了诚然地面对生活 , 这  当是教育 的题 中之意 。 ]   8 . 再读 : 轻轻抬起头 , 对 着这轮皎洁的明月 , 带着你 的理  解 和感受 。 可以读读词 , 可 以读那一段话 。 当然 , 也可 以对 月  

亮 说 说 心里 话 。   持久 性 的实 验 。  

结果 表明 , 人们一 般能记住 自己阅读 内容的 1 0 %, 听到 

内容的 2 0 %, 看到 内容 的 3 0 %, 听 到和看 到 内容 的 5 0 %, 在  交流过程 中 自己所说 内容 的 7 0 %。 这就是说 , 如果让学生 既  能听到又 能看到 , 再通 过讨论 、 交流, 用 自己 的语 言表达 出  来, 知识的记忆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   直都很欣赏苏轼。 喜欢他

那犹如东北大汉敲铁板 的豪 

[ 再次感悟 , 再次营造开放 的学习氛 围, 提供 多样 化的交  迈 词风 , 更 喜欢 他豁达超然 的处世 态度。 爱读 他《 赤 壁怀古》   流形式 , 不仅能够满足个性 化表达的需要 , 而且能够促进 学  中那 句“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似乎见到一个 性情 中人正大  生 与文本 的对话互动 , 使他们 敞开心扉 、 直抒胸臆 。 1   步向我走来 。 而在这首词 的“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 娟” 中, 我 

以月牵情——品 月   似乎窥 到了这位侠客般的文豪 内心中最柔软 的一块 , 似乎感  受到苏轼超然 中却洋溢着的婉约柔情 。   学生正是通过情境的渲染 , 对文本的吟诵 、 品味 , 与蕴含 

1 . 这 几句词里 , 有两 句被人们 千古传诵 , 并且 表达 了美  好 的祝愿 。 猜! 是哪两旬?   2 . 送! 我送给同学们和你们的家人 , 祝 你们 中秋节快乐 。   特 别要把这份祝 福送个两位远离家 乡到这里来求学 的住 校  生。 想对他们说 : “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   3 . 在今天这 中秋佳节 , 月圆之际 , 还有许 多人因为生活 、   工作等原 因, 漂泊他 乡 , 不能与亲人团聚。 你想把这份美好 的  祝愿送给谁? ( 师引导 : 解放军叔叔 、 海外学子 、 台湾同胞……)  

[ 感情如潮水般涌上 心头 , 激情 的话语 中洋溢着思念 , 柔 

在语 言当中的作者情感的碰撞 、 交流 、 共鸣 , 获 得了 自己独特  的感受和体验 。 此时 , 文本不再游离 于他们生命之外 , 而是他  们精神的花 园, 不断绽放 出绚丽 的创新之花 。 学生 的阅读视野  与文本视野一次次地融合 , 他们欣赏着也在创造着 , 将潜在文  本转化为现实文本 , 带着 自己的感情读进去 , 把作者 的感情读 

出来 , 以己之心参与作者的创造 。 既入乎其内, 又 出乎其外 。 口 

( 作 者单位 : 江 苏镇 江 市句容 实验 小 学)  


相关内容

  • 快乐教育论文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应在有利于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课堂是学生的, 应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以轻松.愉悦的教与学,使语文课有情有趣,有法有效,让每一个学生爱学语文,乐学语文.经过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和对趣味教学的不断探索,笔者总结出"生趣教学" ...

  • 掌声教学设计与反思
  • 29 掌声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知道两次掌声的含义.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既要主动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过程 一. 谈话交流,导入课文 谈话: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 能唤起人们的 ...

  • 四季说课稿
  • 一.说教材 <四季>是一年级上册第2组第2课.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本文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 ...

  •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能力必修]读书心得
  •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能力必修>读书心得 王学平 最近阅读了<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能力必修>使我对阅读教学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一.语文课教什么 很多教育专家.学者对小学语文教学给予了这样的评价,"缺少语文味".那么,什么是语文味?我有肤浅的理解:" ...

  •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备课
  •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整体备课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实验教材的选文.课文编排和练习设计等都充分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一.教材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语文课程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语文教育体现国家意志的根本表现.本册 ...

  • 谈语文课的交流与互动
  •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注入交流与互动学习的时代活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语 ...

  • 两只鸟蛋说课稿
  • <两只鸟蛋>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两只鸟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围绕"保护大自然"这一专题进行编排的.<两只鸟蛋>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取下鸟蛋到送还鸟蛋的过程.在这首小诗 ...

  • 单元整体: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新体系
  • 作者:李怀源 语文教学通讯 2013年12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描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如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需要建立一个新的语文学 ...

  • 在阅读中学会感悟
  •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感悟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能够启迪学生的心灵, 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 让学生学会感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人物的性格 品质,感悟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师必须创造条件, 用合 适的方式,使学生在对话中学会感悟,在自主学习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