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学案
成武职教中心 李翠萍
课前积累
一、作文写作素材
经营人心
这对孪生小姑娘顶多八九岁,长得十分相似:都是双眼皮,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闪着天真 烂漫的光彩;微微上翘的鼻子秀气而适中;都是苹果形圆脸。所不同的是:妹妹的嘴唇薄, 一笑腮边俩酒窝,说话声音甜甜的,有点娇;姐姐的嘴唇略厚,脸上带点倔强气,说话清脆 而响亮。她们穿着同样的粉红色连衣裙。像两只美丽的蝴蝶,追逐、嬉戏在芬芳浓郁的玫瑰 园 作者从眼睛、鼻子、脸形和服饰上写出了两人长相与性格的不同之处。 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易“泄露”人物心灵的秘密,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因此,人物的言语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还有那里……还有那里……’他又修改了一下。” 动作描写
行动描写就是让人物用行动来表现自己。行动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最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姿势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所以对于人物行动的描写是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
“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轻轻滑过软和的黏土,给肌肉一种更柔美的光泽。”
“以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地把湿布蒙在女正身像上。”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的描写,它旨在深刻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
“我一边跑一边想:看样子是难以逃脱了。扔了米跑吧,山上急等着用用粮食,舍不得丢,——而且就是扔了也不一定能逃得脱;不扔吧,叫敌人追上了也是人粮两空。怎么办呢?……”
1
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但其赚钱后便掺杂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一日,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郑板桥挥毫题定‚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众人观看,但还是无人进餐。原来‚心‛字少写了一点,李沙庚请求补写一点。但郑板桥却说:‚没有错啊,你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有了这一点,而今生意清淡,正因为‘心’少了这一点。‛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经营人生的重要。从此以后,痛改前非,又一次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
人心是一笔无形资产,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巨大财富。对于企业、商家而言,经营人心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犹太人无禁书
犹太人不禁书,即使是一本攻击犹太人的书。
犹太人爱书的传统由来已久,深入人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调查表明,在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全国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1000多所,平均每4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约450万人口的以色列,办有借书证的就有100万人。
在人均拥有图书馆、出版社和每年人均读书的数量上,以色列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之最。 二、上节精要复习
肖像描写
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王愿坚《粮食的故事》
自主预习
学习目标
1. 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的分析感受人物魅力。
2. 学习罗丹全神贯注于艺术创作的精神,进一步理解敬业精神的意义和价值,提高敬业素养。
一. 基础知识:
1. 给加点字注音: 症.结 饶.舌 媲.美 魁梧.. 白髯. 蹙.眉 惊惶. 热忱.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kǎi chì jiàn lì ( )叹 ( )热 关( ) 激( ) nǎo jiàn guàn chá 苦( ) ( )壮 ( )注 ( )觉 3. 解准词: 症结: 淳朴: 畅谈: 饶舌: 热忱: 微乎其微:
永垂不朽: 垂: 。朽: 。
二. 文学常识:
茨威格: 作家、 家。他出生于维也纳一个工厂主家庭,少年时代爱好文学。茨威格的作品早期受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影响,推崇唯美主义。是一位多彩多产的作家,他擅长写小说,写人物传记,也擅长写诗歌和戏剧。其著名作品有《 》(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传)、《 》。小说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晚年写过描述一次大战前夕的奥地利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回忆录《昨天的世界》。茨威格的作品有些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但他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他渴望出现一个民族和睦相处的世界,但他的幻想在二战中破灭了,由于极度失望,1942年他与妻子双双自杀于巴西。
罗丹:法国雕塑家。(1840-1917)早年学画,但由于家境贫寒,改学雕刻。米开朗琪罗的作品给罗丹极大影响,他悉心研究中世纪哥特式的建筑和雕刻,确立了自己的创作方法。他的作品有《伤鼻梁的人》《青铜时代》《地狱之门》《加来义民》等。有创作经验和理论的著述《艺术论》。罗丹的一生付出了艰巨的劳动,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是一位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的现实主义者,同时用多种手法和新颖的构思,做了大量创造,极大地丰富了雕刻艺术的表现领域,他的创作对欧洲现代雕塑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罗丹最著名的名言:“生活中不是没有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罗丹
工作是人生的价值, 人生的快乐, 也是幸福之所在。——罗丹
课堂合作探究
一、初步感知
1. 学生朗读前两段,作者在写作遇到困惑时是如何解决的?(从文中找出那句话)是关于他的什么?
2
2. 从上面这个句子中设置3个问题:
“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一个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二、深入研讨
罗丹带给作者的启示是“专心”,主要是从哪些段落体现的? 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1)这个伟大的人是谁?(罗丹、雕塑家) (2)“伟大的启示”是什么?
(3)“微乎其微的事”指的是什么事?
小结:很明显作者在这里给我们留下了悬念。
1. 我是如何结识罗丹的(因为什么事情)?文中一共写到几次作者和罗丹见面?
2. 是哪次见面给了作者启示?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给了作者什么伟大的启示?
请同学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作者对罗丹工作状态的描写:
1. 神态描写:
2. 动作描写:
3. 语言描写:
3
14) 在麦东那天下午, 我学到比在学校所有时间学到的都多。从此,我知道凡人类的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美好而有价值的。我感受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弛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
15) 于是,我察觉到至今在我工作上所缺少的是什么——那能使人除了追求完整的意志而外把一切都忘掉的热忱,一个人一定要使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没有——我现在才知道——别的秘诀。
1. 第1) 段“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中的“症结”指的是:( ) A“我”“还能写的更好”的症结 B “我”不能突破现有水平的症结
C 下文“一个伟大的认”给“我”的启示 D “我”至今不知其所在的那个症结 2. 第5) 、6) 、9) 、13) 段的 处,依次填入的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凝视 审视 注视 瞠视 B 审视 凝视 瞠视 注视 C 注视 凝视 审视 瞠视 D 凝视 注视 瞠视 审视 3. 第9) 到第12) 段的详写有三点作用,请分别说明。 (1) (2) (3)
4. 第12) 段括号处应该填入一个句子成分,最妥贴的一项是:( ) A 象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时那样温存关怀地 B 象一个学生把改好的作业交给老师时那样喜忧参半地 C 象一个农民把细泥轻轻地撒上幼苗时那样爱惜期盼地 D 象一个工人停工后把布蓬遮住机器时那样亲切爱护地 5. 对第14) 段划线的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人类工作中有一部分是美好而有价值的,“我”现在知道应该怎样去做了。 有价值的工作都有相通之处,“我”的写作同罗丹的雕塑也应该这样。 C 从事美好而有价值的工作的人们应该有相同的工作态度和献身精神。 D 人类美好而有价值的工作从此有了“必须怎样做”的准绳和榜样。
6. 魏尔哈仑同罗丹畅谈之际,“我”觉得似乎是一个多余的人。后来在麦东罗丹的工作室里还有没有这种感觉? 为什么?
三、重点段落赏析及训练
1) 我那时大约25岁,在巴黎研究与写作。许多人都已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的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症结的所在。
2) 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3) 有一次,在比利时名作家魏尔哈仑家里,一位年长的画家大谈雕塑美术的衰落。我年轻而好饶舌,一再反对他的意见,认为罗丹实在可以与米开朗基罗媲美。
4) 但是,第二天魏尔哈仑把我带到罗丹那里的时候,我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在他们畅谈之际,我觉得我似乎是一个多余的不速之客。
5) 不过,最伟大的人毕竟是最亲切的。我们告别时,罗丹转过身来 着我说:“我想你也许愿意看看我的雕塑,——星期天,你能到麦东来同我一块吃饭吗?”
6) 在罗丹朴素的别墅里,我们在一张小桌前坐下吃便饭。不久,他温和的、含有激励之意的语言 , 宽释了我的不安。
7) 在他的工作室里,罗丹罩上了粗布工作衫,好像变成了一个工人。他在一个台架前停下来。 8) “这是我的近作。”说罢,他把湿布揭开,现出一座以粘土塑成的女正身象,十分美好。“这已完工了。”我想。
9) 他退后一步, 之后,便低声说:“就在这肩上线条还是太粗。对不起……”
10) 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轻轻滑过过软和的粘土,给肌肉一种更柔美的光泽。他健壮的手动起来了,他的眼睛闪耀着。“还有那里……还有那里……”他又修改了一次。他走回去。他把台架转过来,看了又看。时而,他的眼睛高兴的发光; 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蹙着。他捏好小块的粘土,粘在象身上,再刮开一些。
11) 这样过了半点钟,一点钟……他没有再向我说过一句话
。他忘掉了一切,除了他要创造的更高的形体的意象。他专注于他的工作,犹如正在创世的上帝。
12) 最后,他扔下刮刀,( )把湿布蒙上女正身象。于是,他便转身向门口走去。
13) 就在那时,他才记起什么,立即回过头来, 着我。他显然为他的失礼而惊惶。“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了,可是你知道……”我握着他的手,感谢地紧握着。
4
3. 答:(1)同“我”原先幼稚的想法作对比。
四、拓展延伸
罗丹艺术术论
在艺者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锐利的慧眼,注视一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如能抉发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形触及其内在的“真”。此“真”,也即是“美”。
--罗丹
生命之泉,是由心中飞涌的;生命之花,是自内而外开放的。同样,在美丽的雕刻中,常潜伏着强烈的内心的颤动。这是古代艺术的密。
--罗丹
艺者的德性只是智慧,专注,真诚,意志。 --罗丹
艺术之源,在于内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传达情感。 --罗丹 最主要的是感受,爱憎,希冀,吟哦,生活。要做艺术家,先要从人做起。 --罗丹
恶是枯干。 ——罗丹 本课小结;
一次普通的造访,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一个善于发现的人,一个专心工作的人,给了我们一个伟大的启示。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能做到专心很难,如若你能做到你便是了不起的人。努力吧,同学们,我给你们加油!
参考答案
1. 学生朗读前两段,作者在写作遇到困惑时是如何解决的?(从文中找出那句话)是关于他的什么?
明确:“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一个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2. 从下面这个句子中设置3个问题:
“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一个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1)这个伟大的人是谁?(罗丹、雕塑家)
2.C;
(2)“伟大的启示”是什么? (3)“微乎其微的事”指的是什么事?
5
(2)使“我”深受具体形象的教育。
(3)为“我”总结出启示做铺垫。
4.A;
5.D;
6. 答:没有这种感觉了。因为:(1)“我”仔细观察罗丹的操作进程,并为他忘我投入、献身艺术的精神所感染。(2)“我”从中认识了自己写作上的症结所在,并为今后学有榜样而十分兴奋。
初步感知
1.B;
小结:很明显作者在这里给我们留下了悬念。 环节三:整体感知
从题目可知这个伟大的人是罗丹,插入关于罗丹的简介
例句分析:
“退后一步,仔细看着”体现罗丹工作精细入微,全神贯注。
“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的把湿布蒙着女正身像”写出雕塑家对作品的极其珍视,对艺术的热爱。
学生参照任务单中的重点字词,熟悉课文。并完成任务单中的问题。 【明确】
1. 我是如何结识罗丹的(因为什么事情)?文中一共写到几次作者和罗丹见面? (点拨)由于一次在魏尔哈仑家的争论,魏尔哈仑提出为我引见。 文中一共写到两次见面。
2. 是哪次见面给了作者启示?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给了作者什么伟大的启示? (点拨)第二次 作者亲历罗丹修改作品的过程
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弥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
环节四:深入研讨
罗丹带给作者的启示是“专心”,主要是从哪些段落体现的? (7-16节)请同学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作者对罗丹工作状态的描写:
1. 神态描写: 例句分析:
“他的眼睛闪耀着”生动地写出了罗丹有了艺术感觉,发现了需要精心修改之处。
“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的蹙着”,生动具体的刻画出了罗丹在修改作品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境界中。
2. 动作描写:
6
“在他快走到门口时,他看见了我”体现罗丹工作的专心致志。
“他捏好小块儿的黏土,黏在像身上,刮开一些。”写出罗丹工作的细心,认真,小心翼翼。 3. 语言描写: 例句分析:
“还有那里------还有那里------”喃喃自语,体现了罗丹对艺术的精益求精。
“对不起,先生! 我完全把你忘记了”专心致志,平易谦和,朴实亲切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学案
成武职教中心 李翠萍
课前积累
一、作文写作素材
经营人心
这对孪生小姑娘顶多八九岁,长得十分相似:都是双眼皮,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闪着天真 烂漫的光彩;微微上翘的鼻子秀气而适中;都是苹果形圆脸。所不同的是:妹妹的嘴唇薄, 一笑腮边俩酒窝,说话声音甜甜的,有点娇;姐姐的嘴唇略厚,脸上带点倔强气,说话清脆 而响亮。她们穿着同样的粉红色连衣裙。像两只美丽的蝴蝶,追逐、嬉戏在芬芳浓郁的玫瑰 园 作者从眼睛、鼻子、脸形和服饰上写出了两人长相与性格的不同之处。 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易“泄露”人物心灵的秘密,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因此,人物的言语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还有那里……还有那里……’他又修改了一下。” 动作描写
行动描写就是让人物用行动来表现自己。行动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最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姿势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所以对于人物行动的描写是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
“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轻轻滑过软和的黏土,给肌肉一种更柔美的光泽。”
“以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地把湿布蒙在女正身像上。”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的描写,它旨在深刻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
“我一边跑一边想:看样子是难以逃脱了。扔了米跑吧,山上急等着用用粮食,舍不得丢,——而且就是扔了也不一定能逃得脱;不扔吧,叫敌人追上了也是人粮两空。怎么办呢?……”
1
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但其赚钱后便掺杂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一日,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郑板桥挥毫题定‚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众人观看,但还是无人进餐。原来‚心‛字少写了一点,李沙庚请求补写一点。但郑板桥却说:‚没有错啊,你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有了这一点,而今生意清淡,正因为‘心’少了这一点。‛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经营人生的重要。从此以后,痛改前非,又一次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
人心是一笔无形资产,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巨大财富。对于企业、商家而言,经营人心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犹太人无禁书
犹太人不禁书,即使是一本攻击犹太人的书。
犹太人爱书的传统由来已久,深入人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调查表明,在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全国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1000多所,平均每4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约450万人口的以色列,办有借书证的就有100万人。
在人均拥有图书馆、出版社和每年人均读书的数量上,以色列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之最。 二、上节精要复习
肖像描写
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王愿坚《粮食的故事》
自主预习
学习目标
1. 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的分析感受人物魅力。
2. 学习罗丹全神贯注于艺术创作的精神,进一步理解敬业精神的意义和价值,提高敬业素养。
一. 基础知识:
1. 给加点字注音: 症.结 饶.舌 媲.美 魁梧.. 白髯. 蹙.眉 惊惶. 热忱.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kǎi chì jiàn lì ( )叹 ( )热 关( ) 激( ) nǎo jiàn guàn chá 苦( ) ( )壮 ( )注 ( )觉 3. 解准词: 症结: 淳朴: 畅谈: 饶舌: 热忱: 微乎其微:
永垂不朽: 垂: 。朽: 。
二. 文学常识:
茨威格: 作家、 家。他出生于维也纳一个工厂主家庭,少年时代爱好文学。茨威格的作品早期受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影响,推崇唯美主义。是一位多彩多产的作家,他擅长写小说,写人物传记,也擅长写诗歌和戏剧。其著名作品有《 》(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传)、《 》。小说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晚年写过描述一次大战前夕的奥地利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回忆录《昨天的世界》。茨威格的作品有些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但他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他渴望出现一个民族和睦相处的世界,但他的幻想在二战中破灭了,由于极度失望,1942年他与妻子双双自杀于巴西。
罗丹:法国雕塑家。(1840-1917)早年学画,但由于家境贫寒,改学雕刻。米开朗琪罗的作品给罗丹极大影响,他悉心研究中世纪哥特式的建筑和雕刻,确立了自己的创作方法。他的作品有《伤鼻梁的人》《青铜时代》《地狱之门》《加来义民》等。有创作经验和理论的著述《艺术论》。罗丹的一生付出了艰巨的劳动,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是一位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的现实主义者,同时用多种手法和新颖的构思,做了大量创造,极大地丰富了雕刻艺术的表现领域,他的创作对欧洲现代雕塑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罗丹最著名的名言:“生活中不是没有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罗丹
工作是人生的价值, 人生的快乐, 也是幸福之所在。——罗丹
课堂合作探究
一、初步感知
1. 学生朗读前两段,作者在写作遇到困惑时是如何解决的?(从文中找出那句话)是关于他的什么?
2
2. 从上面这个句子中设置3个问题:
“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一个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二、深入研讨
罗丹带给作者的启示是“专心”,主要是从哪些段落体现的? 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1)这个伟大的人是谁?(罗丹、雕塑家) (2)“伟大的启示”是什么?
(3)“微乎其微的事”指的是什么事?
小结:很明显作者在这里给我们留下了悬念。
1. 我是如何结识罗丹的(因为什么事情)?文中一共写到几次作者和罗丹见面?
2. 是哪次见面给了作者启示?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给了作者什么伟大的启示?
请同学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作者对罗丹工作状态的描写:
1. 神态描写:
2. 动作描写:
3. 语言描写:
3
14) 在麦东那天下午, 我学到比在学校所有时间学到的都多。从此,我知道凡人类的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美好而有价值的。我感受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弛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
15) 于是,我察觉到至今在我工作上所缺少的是什么——那能使人除了追求完整的意志而外把一切都忘掉的热忱,一个人一定要使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没有——我现在才知道——别的秘诀。
1. 第1) 段“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中的“症结”指的是:( ) A“我”“还能写的更好”的症结 B “我”不能突破现有水平的症结
C 下文“一个伟大的认”给“我”的启示 D “我”至今不知其所在的那个症结 2. 第5) 、6) 、9) 、13) 段的 处,依次填入的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凝视 审视 注视 瞠视 B 审视 凝视 瞠视 注视 C 注视 凝视 审视 瞠视 D 凝视 注视 瞠视 审视 3. 第9) 到第12) 段的详写有三点作用,请分别说明。 (1) (2) (3)
4. 第12) 段括号处应该填入一个句子成分,最妥贴的一项是:( ) A 象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时那样温存关怀地 B 象一个学生把改好的作业交给老师时那样喜忧参半地 C 象一个农民把细泥轻轻地撒上幼苗时那样爱惜期盼地 D 象一个工人停工后把布蓬遮住机器时那样亲切爱护地 5. 对第14) 段划线的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人类工作中有一部分是美好而有价值的,“我”现在知道应该怎样去做了。 有价值的工作都有相通之处,“我”的写作同罗丹的雕塑也应该这样。 C 从事美好而有价值的工作的人们应该有相同的工作态度和献身精神。 D 人类美好而有价值的工作从此有了“必须怎样做”的准绳和榜样。
6. 魏尔哈仑同罗丹畅谈之际,“我”觉得似乎是一个多余的人。后来在麦东罗丹的工作室里还有没有这种感觉? 为什么?
三、重点段落赏析及训练
1) 我那时大约25岁,在巴黎研究与写作。许多人都已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的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症结的所在。
2) 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3) 有一次,在比利时名作家魏尔哈仑家里,一位年长的画家大谈雕塑美术的衰落。我年轻而好饶舌,一再反对他的意见,认为罗丹实在可以与米开朗基罗媲美。
4) 但是,第二天魏尔哈仑把我带到罗丹那里的时候,我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在他们畅谈之际,我觉得我似乎是一个多余的不速之客。
5) 不过,最伟大的人毕竟是最亲切的。我们告别时,罗丹转过身来 着我说:“我想你也许愿意看看我的雕塑,——星期天,你能到麦东来同我一块吃饭吗?”
6) 在罗丹朴素的别墅里,我们在一张小桌前坐下吃便饭。不久,他温和的、含有激励之意的语言 , 宽释了我的不安。
7) 在他的工作室里,罗丹罩上了粗布工作衫,好像变成了一个工人。他在一个台架前停下来。 8) “这是我的近作。”说罢,他把湿布揭开,现出一座以粘土塑成的女正身象,十分美好。“这已完工了。”我想。
9) 他退后一步, 之后,便低声说:“就在这肩上线条还是太粗。对不起……”
10) 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轻轻滑过过软和的粘土,给肌肉一种更柔美的光泽。他健壮的手动起来了,他的眼睛闪耀着。“还有那里……还有那里……”他又修改了一次。他走回去。他把台架转过来,看了又看。时而,他的眼睛高兴的发光; 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蹙着。他捏好小块的粘土,粘在象身上,再刮开一些。
11) 这样过了半点钟,一点钟……他没有再向我说过一句话
。他忘掉了一切,除了他要创造的更高的形体的意象。他专注于他的工作,犹如正在创世的上帝。
12) 最后,他扔下刮刀,( )把湿布蒙上女正身象。于是,他便转身向门口走去。
13) 就在那时,他才记起什么,立即回过头来, 着我。他显然为他的失礼而惊惶。“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了,可是你知道……”我握着他的手,感谢地紧握着。
4
3. 答:(1)同“我”原先幼稚的想法作对比。
四、拓展延伸
罗丹艺术术论
在艺者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锐利的慧眼,注视一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如能抉发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形触及其内在的“真”。此“真”,也即是“美”。
--罗丹
生命之泉,是由心中飞涌的;生命之花,是自内而外开放的。同样,在美丽的雕刻中,常潜伏着强烈的内心的颤动。这是古代艺术的密。
--罗丹
艺者的德性只是智慧,专注,真诚,意志。 --罗丹
艺术之源,在于内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传达情感。 --罗丹 最主要的是感受,爱憎,希冀,吟哦,生活。要做艺术家,先要从人做起。 --罗丹
恶是枯干。 ——罗丹 本课小结;
一次普通的造访,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一个善于发现的人,一个专心工作的人,给了我们一个伟大的启示。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能做到专心很难,如若你能做到你便是了不起的人。努力吧,同学们,我给你们加油!
参考答案
1. 学生朗读前两段,作者在写作遇到困惑时是如何解决的?(从文中找出那句话)是关于他的什么?
明确:“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一个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2. 从下面这个句子中设置3个问题:
“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一个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1)这个伟大的人是谁?(罗丹、雕塑家)
2.C;
(2)“伟大的启示”是什么? (3)“微乎其微的事”指的是什么事?
5
(2)使“我”深受具体形象的教育。
(3)为“我”总结出启示做铺垫。
4.A;
5.D;
6. 答:没有这种感觉了。因为:(1)“我”仔细观察罗丹的操作进程,并为他忘我投入、献身艺术的精神所感染。(2)“我”从中认识了自己写作上的症结所在,并为今后学有榜样而十分兴奋。
初步感知
1.B;
小结:很明显作者在这里给我们留下了悬念。 环节三:整体感知
从题目可知这个伟大的人是罗丹,插入关于罗丹的简介
例句分析:
“退后一步,仔细看着”体现罗丹工作精细入微,全神贯注。
“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的把湿布蒙着女正身像”写出雕塑家对作品的极其珍视,对艺术的热爱。
学生参照任务单中的重点字词,熟悉课文。并完成任务单中的问题。 【明确】
1. 我是如何结识罗丹的(因为什么事情)?文中一共写到几次作者和罗丹见面? (点拨)由于一次在魏尔哈仑家的争论,魏尔哈仑提出为我引见。 文中一共写到两次见面。
2. 是哪次见面给了作者启示?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给了作者什么伟大的启示? (点拨)第二次 作者亲历罗丹修改作品的过程
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弥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
环节四:深入研讨
罗丹带给作者的启示是“专心”,主要是从哪些段落体现的? (7-16节)请同学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作者对罗丹工作状态的描写:
1. 神态描写: 例句分析:
“他的眼睛闪耀着”生动地写出了罗丹有了艺术感觉,发现了需要精心修改之处。
“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的蹙着”,生动具体的刻画出了罗丹在修改作品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境界中。
2. 动作描写:
6
“在他快走到门口时,他看见了我”体现罗丹工作的专心致志。
“他捏好小块儿的黏土,黏在像身上,刮开一些。”写出罗丹工作的细心,认真,小心翼翼。 3. 语言描写: 例句分析:
“还有那里------还有那里------”喃喃自语,体现了罗丹对艺术的精益求精。
“对不起,先生! 我完全把你忘记了”专心致志,平易谦和,朴实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