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诸葛亮和小皮匠公开课

32 诸葛亮和小皮匠

蔡莉莉

[教学目标]

1.在课文语境中学习8个生字:匠、士、兵、击、挡、备、支、军,认识部首“匠字框”,在老师的指导下会写“匠、皮、击、备”。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诸葛亮和小皮匠的过江方法,知道成败的原因。

3.初步懂得再聪明的人也需要别人的帮助、人多智慧多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生通过不同的识记方法识记8个生字。

2.理解诸葛亮的两个过江方法,并能知道其失败的原因;了解小皮匠用皮筏过江的方法,通过介绍牛皮筏子的特点,理解其成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位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板书:诸葛亮),请你们借助拼音读读他的名字。

(1)出示:诸葛亮

①指名拼读。 ②生拼读。 师:我们一起来拼一拼。

③师:诸葛是复姓,亮是名,诸葛后面稍微停顿,诸葛亮,一起读。 齐读

(2)介绍诸葛亮,出示图片。师:你们看这就是诸葛亮,他是三国时期一位有名的军师,(专门给将军主帅出谋划策,他聪慧过人,足智多谋)。听完介绍,你们能说说是怎样的诸葛亮嘛?

生:聪慧过人或足智多谋。

师:你听得可真认真,送他小红花。

2.师:我们再认识一些人,出示:皮匠。

(1) 学习词语:皮匠

② :谁认识他们?请你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拼读这个词。

②师:再和老师一起写写皮这个字。板书:皮。

③学习生字匠:这个字里藏了今天要学的一个新的部首,谁来读?和

老师一起写匠字框。示范板书匠,注意最后一笔是竖折。

(2) 理解“小”。师:同学们,皮匠就是指那些专门用皮革制作东西的工

人,他们十分平凡普通,所以被叫做(小皮匠)。你们真聪明,这里

的“小”不是说他们年纪小,身材小,而是说他们(出示:普普通通)。

板书:小

3.补充课题 32 诸葛亮和小皮匠

师:那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和普普通通的小皮匠之间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

呢?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

揭示课题:

①补充课题:和 ②指名读。 ③齐读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现在就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自己轻声读读他们的故事,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以后再和同桌一起完成填空。开始。

2.出示要求:根据拼音,自由读课文,思考:

诸葛亮带领士兵过乌江时遇到了困难,他想了( ) 个办法都( )。后来,三个小皮匠想了( )办法,结果( )。

3.交流填空,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指名交流。表扬:你课文读得可真认真,要表扬。

三、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节。

师:那诸葛亮带兵打仗,在乌江边,到底遇到了什么困难?请你们带着问题轻声读读第一节。

(1) 出示第一节,指名读。你读得不错,把每个生字字音都读准了,就请你

做小老师,带着大家拼读这些生字。 (逐一出示生字)

(2) 出示词语“士兵”:这两个字是对好朋友,我们开排双轨火车读一读。

生读。

师:看,这个字还有个双胞胎妹妹,你们会区分嘛?(出示:土和士 )

我们一起去认一认。

学习生字击:我们再看看这个字,先看老师写,注意它的第三笔。齐书

空。

学习生字挡: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生:加一加的办法。提手

旁加上当。 师:请你们做做挡的动作。

(3) 齐读第一节:挡就是阻挡的意思,那课文里是什么阻挡了诸葛亮追击敌

人的去路?我们再读读第一节,读完以后请你们再划划相关的句子。

(4) 谁交流一下你找到的句子。交流,出示第二句。

找到这句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真会读书,送自己小红花。

(5) 出示图片理解:水深流急,礁石

看,这就是乌江,水很(深)流的速度也很(快),江中还有无坚不摧的

(礁石),这些都是诸葛亮追击敌人时遇到的(困难),真让人着急!

(6) 指导读句。谁再来读?

评价:读得不错,从你的朗读中让我们感受到你也在为诸葛亮的军队

着急。 师:感受到水流得很快。

或者 你读得有点慢,我们感受不到你的急切。 谁再来读?

(7)带着你们自己的感受读好这句话。齐读。

2.学习第2节,了解诸葛亮办法失败的原因。

(1) 那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想了些什么办法?结果又怎样?自己轻声读读第二

节。 生读。

(2) 交流,归纳并板书:①架人桥,架不成。

(3) ②木筏过江,撞坏了。我们找几个同学来表演一下

架人桥吧。

若学生没有说出原因。师:那为什么失败呢,我们替诸葛亮找找原因吧,

男女生读。交流,板书:水深急流,礁石

若直接回答出。师:我们再来读读第二节,去体会一下诸葛亮遇到的困

难之大。

(4)想象说话:那两个办法都不行,站在乌江边的诸葛亮会怎样想?请你们和同桌讨论一下。

出示填空:诸葛亮站在水深流急的乌江边,想:_____________

生1:想:我该怎么办啊?(我怎么才能过去啊?) 师:看来诸葛亮的心情

十分着急,可为什么着急啊,谁能再详细的说说诸葛亮想了什么嘛?

生2:我得找个办法过江,不如去贴个公告征求过江的办法吧。

师:说的真好,诸葛亮确实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3、出示第四节,补充布告内容。

过渡:碰到的困难让诸葛亮发愁了,(叫人贴出布告小皮匠看...... )布告就是张贴在大家都看得见的地方的通告,你们好奇这布告上写了什么吗?可是年代太久,有些字模糊了,请你们补充完整。

布 告

我军为了追击敌军要过乌江,先后用了(架人桥)和( 木筏过河)的办法,

可是乌江(水深流急),( 江中还有礁石 ),所以这两个办法都失败了。

特此张贴布告,征求( 过江的办法 )。如有妙计者,悬赏五百银两。

蜀军

生交流。

师:那布告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去读读。 生读。 和他说的一样,表扬他。

引读:三个小皮匠看见后就(揭了布告,来见诸葛亮。) 请你们做做揭的动

作。(生做动作)揭就是撕的意思,可你们知道吗?那时布告可不是随便乱撕的,如果揭了布告又想不出好主意,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甚至丢了性命。看来这三个小皮匠已经胸有成竹。

4、学习第4节,了解小皮匠的办法。

(1) 出示第四节。

过渡:那小皮匠想出了什么办法让他们成功过江?请你们自己读第4节。 生读。

(2) 指名读第四节。

(3) 学习生字:备 支 军

结合练习,比赛查生字:备、军 瞧,这里有三个生字,请你们用新学

的本领查查他们在字典第几页,读什么?比比谁最快,先查第一个开始。

谁先查到谁带着大家领读。

重点:支是量词,你们还能用它来数哪些东西呢?生:一支(钢笔)(毛

笔)(军队)(圆珠笔)这么东西都有什么共同点啊?(长的)你们真会

观察,大多细长的东西我们可以用上支这个量词来表示。

(4) 学习完生字,齐读第4节,交流方法:牛皮筏子

(5) 这就是牛皮筏子,中国的很多地方还在用它过黄河呢,人们将一整张牛

皮缝合起来,往里面充气就像救生圈一样有(浮力),而且牛皮还有很大

的(弹性) 和(韧性) 。

(6) 瞧,这就是牛皮,谁来感受一下牛皮是怎样的? 生回答:有弹性(结

实)(韧性)

(7) 小结:因为小皮匠天天和皮革打交道,才知道牛皮充气后有很大(浮力),

而且牛皮还有较大的( )和( ),所以(牛皮筏子不怕礁石撞,这支军队就坐着牛皮筏子过了江。)

(8) 出示第四节。师:三个小皮匠真是厉害,我们再去感受一下牛皮筏子过

江的秘诀。我请属鸡的学生读。 生读。 师:你们读得真整齐,请属狗的小朋友挑战一下。

5、学习最后一节。 1、同学们,学习完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普普通通的三个小皮匠竟然想出诸葛亮都不知道的办法,这真是(生: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师释:因为小皮匠经常和牛皮打交道,熟悉牛皮的特性,因而在渡江这一问题上想出了比诸葛亮更好的办法,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他们真的能事事赛过诸葛亮。这也说明从事不同职业的人有着其特有的智慧与能力,这正应了一句俗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出示)

4 此外,诸葛亮在自己想不出办法的时候能够及时想到求助他人,正所谓“人多智慧大” 这也正是“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谚语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这个环节通过追问一句:三个小皮匠真的能赛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吗?学生对文章的含义有了深一层的感悟,也对“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这句话有了全面的理解。 )

2、出示最后一节

3、小结:是啊,三个普普通通的小皮匠集中起来的智慧比诸葛亮还要大, 看来人多智慧就大。但同学们也请你们记住,即使再聪明也需要别人的帮助,可不要自以为是啊。

四、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1、 气球游戏,复习词语。今天小朋友表现都很棒,老师要送给你们气

球。瞧,它飞来了。我们每个词语读两遍。 生读词语。

2、 指导书写:匠

①生字认识了,我们来写写生字。写字时我们要一看,(二找,三写,四查)。一看(生字结构)。生交流。二找(关键笔画)

3、 布置作业

①认读生字和词语。

②完成书上的读和查。

③和你们的父母说说“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这个故事。

附板书:

32、

诸葛亮 架人桥 水深流急 架不成 和 木筏过江 礁石 撞坏了 小皮匠 牛皮过江 成功过江

32 诸葛亮和小皮匠

蔡莉莉

[教学目标]

1.在课文语境中学习8个生字:匠、士、兵、击、挡、备、支、军,认识部首“匠字框”,在老师的指导下会写“匠、皮、击、备”。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诸葛亮和小皮匠的过江方法,知道成败的原因。

3.初步懂得再聪明的人也需要别人的帮助、人多智慧多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生通过不同的识记方法识记8个生字。

2.理解诸葛亮的两个过江方法,并能知道其失败的原因;了解小皮匠用皮筏过江的方法,通过介绍牛皮筏子的特点,理解其成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位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板书:诸葛亮),请你们借助拼音读读他的名字。

(1)出示:诸葛亮

①指名拼读。 ②生拼读。 师:我们一起来拼一拼。

③师:诸葛是复姓,亮是名,诸葛后面稍微停顿,诸葛亮,一起读。 齐读

(2)介绍诸葛亮,出示图片。师:你们看这就是诸葛亮,他是三国时期一位有名的军师,(专门给将军主帅出谋划策,他聪慧过人,足智多谋)。听完介绍,你们能说说是怎样的诸葛亮嘛?

生:聪慧过人或足智多谋。

师:你听得可真认真,送他小红花。

2.师:我们再认识一些人,出示:皮匠。

(1) 学习词语:皮匠

② :谁认识他们?请你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拼读这个词。

②师:再和老师一起写写皮这个字。板书:皮。

③学习生字匠:这个字里藏了今天要学的一个新的部首,谁来读?和

老师一起写匠字框。示范板书匠,注意最后一笔是竖折。

(2) 理解“小”。师:同学们,皮匠就是指那些专门用皮革制作东西的工

人,他们十分平凡普通,所以被叫做(小皮匠)。你们真聪明,这里

的“小”不是说他们年纪小,身材小,而是说他们(出示:普普通通)。

板书:小

3.补充课题 32 诸葛亮和小皮匠

师:那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和普普通通的小皮匠之间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

呢?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

揭示课题:

①补充课题:和 ②指名读。 ③齐读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现在就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自己轻声读读他们的故事,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以后再和同桌一起完成填空。开始。

2.出示要求:根据拼音,自由读课文,思考:

诸葛亮带领士兵过乌江时遇到了困难,他想了( ) 个办法都( )。后来,三个小皮匠想了( )办法,结果( )。

3.交流填空,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指名交流。表扬:你课文读得可真认真,要表扬。

三、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节。

师:那诸葛亮带兵打仗,在乌江边,到底遇到了什么困难?请你们带着问题轻声读读第一节。

(1) 出示第一节,指名读。你读得不错,把每个生字字音都读准了,就请你

做小老师,带着大家拼读这些生字。 (逐一出示生字)

(2) 出示词语“士兵”:这两个字是对好朋友,我们开排双轨火车读一读。

生读。

师:看,这个字还有个双胞胎妹妹,你们会区分嘛?(出示:土和士 )

我们一起去认一认。

学习生字击:我们再看看这个字,先看老师写,注意它的第三笔。齐书

空。

学习生字挡: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生:加一加的办法。提手

旁加上当。 师:请你们做做挡的动作。

(3) 齐读第一节:挡就是阻挡的意思,那课文里是什么阻挡了诸葛亮追击敌

人的去路?我们再读读第一节,读完以后请你们再划划相关的句子。

(4) 谁交流一下你找到的句子。交流,出示第二句。

找到这句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真会读书,送自己小红花。

(5) 出示图片理解:水深流急,礁石

看,这就是乌江,水很(深)流的速度也很(快),江中还有无坚不摧的

(礁石),这些都是诸葛亮追击敌人时遇到的(困难),真让人着急!

(6) 指导读句。谁再来读?

评价:读得不错,从你的朗读中让我们感受到你也在为诸葛亮的军队

着急。 师:感受到水流得很快。

或者 你读得有点慢,我们感受不到你的急切。 谁再来读?

(7)带着你们自己的感受读好这句话。齐读。

2.学习第2节,了解诸葛亮办法失败的原因。

(1) 那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想了些什么办法?结果又怎样?自己轻声读读第二

节。 生读。

(2) 交流,归纳并板书:①架人桥,架不成。

(3) ②木筏过江,撞坏了。我们找几个同学来表演一下

架人桥吧。

若学生没有说出原因。师:那为什么失败呢,我们替诸葛亮找找原因吧,

男女生读。交流,板书:水深急流,礁石

若直接回答出。师:我们再来读读第二节,去体会一下诸葛亮遇到的困

难之大。

(4)想象说话:那两个办法都不行,站在乌江边的诸葛亮会怎样想?请你们和同桌讨论一下。

出示填空:诸葛亮站在水深流急的乌江边,想:_____________

生1:想:我该怎么办啊?(我怎么才能过去啊?) 师:看来诸葛亮的心情

十分着急,可为什么着急啊,谁能再详细的说说诸葛亮想了什么嘛?

生2:我得找个办法过江,不如去贴个公告征求过江的办法吧。

师:说的真好,诸葛亮确实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3、出示第四节,补充布告内容。

过渡:碰到的困难让诸葛亮发愁了,(叫人贴出布告小皮匠看...... )布告就是张贴在大家都看得见的地方的通告,你们好奇这布告上写了什么吗?可是年代太久,有些字模糊了,请你们补充完整。

布 告

我军为了追击敌军要过乌江,先后用了(架人桥)和( 木筏过河)的办法,

可是乌江(水深流急),( 江中还有礁石 ),所以这两个办法都失败了。

特此张贴布告,征求( 过江的办法 )。如有妙计者,悬赏五百银两。

蜀军

生交流。

师:那布告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去读读。 生读。 和他说的一样,表扬他。

引读:三个小皮匠看见后就(揭了布告,来见诸葛亮。) 请你们做做揭的动

作。(生做动作)揭就是撕的意思,可你们知道吗?那时布告可不是随便乱撕的,如果揭了布告又想不出好主意,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甚至丢了性命。看来这三个小皮匠已经胸有成竹。

4、学习第4节,了解小皮匠的办法。

(1) 出示第四节。

过渡:那小皮匠想出了什么办法让他们成功过江?请你们自己读第4节。 生读。

(2) 指名读第四节。

(3) 学习生字:备 支 军

结合练习,比赛查生字:备、军 瞧,这里有三个生字,请你们用新学

的本领查查他们在字典第几页,读什么?比比谁最快,先查第一个开始。

谁先查到谁带着大家领读。

重点:支是量词,你们还能用它来数哪些东西呢?生:一支(钢笔)(毛

笔)(军队)(圆珠笔)这么东西都有什么共同点啊?(长的)你们真会

观察,大多细长的东西我们可以用上支这个量词来表示。

(4) 学习完生字,齐读第4节,交流方法:牛皮筏子

(5) 这就是牛皮筏子,中国的很多地方还在用它过黄河呢,人们将一整张牛

皮缝合起来,往里面充气就像救生圈一样有(浮力),而且牛皮还有很大

的(弹性) 和(韧性) 。

(6) 瞧,这就是牛皮,谁来感受一下牛皮是怎样的? 生回答:有弹性(结

实)(韧性)

(7) 小结:因为小皮匠天天和皮革打交道,才知道牛皮充气后有很大(浮力),

而且牛皮还有较大的( )和( ),所以(牛皮筏子不怕礁石撞,这支军队就坐着牛皮筏子过了江。)

(8) 出示第四节。师:三个小皮匠真是厉害,我们再去感受一下牛皮筏子过

江的秘诀。我请属鸡的学生读。 生读。 师:你们读得真整齐,请属狗的小朋友挑战一下。

5、学习最后一节。 1、同学们,学习完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普普通通的三个小皮匠竟然想出诸葛亮都不知道的办法,这真是(生: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师释:因为小皮匠经常和牛皮打交道,熟悉牛皮的特性,因而在渡江这一问题上想出了比诸葛亮更好的办法,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他们真的能事事赛过诸葛亮。这也说明从事不同职业的人有着其特有的智慧与能力,这正应了一句俗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出示)

4 此外,诸葛亮在自己想不出办法的时候能够及时想到求助他人,正所谓“人多智慧大” 这也正是“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谚语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这个环节通过追问一句:三个小皮匠真的能赛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吗?学生对文章的含义有了深一层的感悟,也对“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这句话有了全面的理解。 )

2、出示最后一节

3、小结:是啊,三个普普通通的小皮匠集中起来的智慧比诸葛亮还要大, 看来人多智慧就大。但同学们也请你们记住,即使再聪明也需要别人的帮助,可不要自以为是啊。

四、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1、 气球游戏,复习词语。今天小朋友表现都很棒,老师要送给你们气

球。瞧,它飞来了。我们每个词语读两遍。 生读词语。

2、 指导书写:匠

①生字认识了,我们来写写生字。写字时我们要一看,(二找,三写,四查)。一看(生字结构)。生交流。二找(关键笔画)

3、 布置作业

①认读生字和词语。

②完成书上的读和查。

③和你们的父母说说“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这个故事。

附板书:

32、

诸葛亮 架人桥 水深流急 架不成 和 木筏过江 礁石 撞坏了 小皮匠 牛皮过江 成功过江


相关内容

  • 俗语连龙: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
  • 俗语连龙: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意思是集思广益出智慧,褒义. 很多人不理解诸葛亮是怎么和皮匠扯上关系的,这里有几种解释: 一是<字海拾趣>中的解释:这则俗语来自江南乡间的"三个臭皮 ...

  • 教你怎么用一句话逗人笑
  • 教你怎么用一句话逗人笑.txt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我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你发怒一分钟,便失去60分钟的幸福.忙碌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没时间体会痛苦;奔波是一种快乐,让我们真实地感受生活;疲惫是一种享受,让我们无暇空虚.生活就像 大杂烩 > 五花八门 > 正文 进入杂烩人肉搜索区 ...

  •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与歇后语
  •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与歇后语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 ...

  • 小学常用的歇后语
  • 有关小学常用的歇后语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公共厕所扔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

  • 数学应用精彩案例1
  • 数学应用能力竞赛备选题 1 (名言的正确性)常言道: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这是对人多办法多,人 多智慧多的一种赞赏.试用概率论的方法并以数量形式来来说明这话的正确性. 解 不妨设 A i =第 i 个臭皮匠单独能解决问题 (i = 1, 2,3)  ,其概率为 { } ...

  • 三国演义中的谒后语
  • 三国演义中的谒后语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 ...

  • 一句话经典搞笑语录
  • 1.再逼我,再逼我就装死给你看! 2.老子不但有车,还是自行的! 3.喜欢的话哥我给你买...(意识到对方的怒意后)啊不,是“哥,我给您买!” 4.鄙视我的人那么多,你算老几? 5.打死我也不说,你还没使美人儿计呢! 6.我不但手气好,脚气也不错! 7.是镜子总会反光的! 8.帅有个P用?搞不好还不 ...

  • 帮助别人的谚语精编
  • 帮助别人的谚语精编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团结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3.千里送鹅毛,物轻礼重. 4.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5.人多出韩信,智多出孔明. 6.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7.帮人要帮到底,救人要救到头. 8.有心烧香,不论早晚远亲不如 ...

  • 互相帮助的格言
  • 科学家不是依赖于个人的思想,而是综合了几千人的智慧,所有的人想一个问题,并且每人做它的部分工作,添加到正建立起来的伟大知识大厦之中。 —— 卢瑟福 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 鲁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龚自珍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