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主义精神在小说_双城记_中的体现

摘要:《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揭示了封建压迫对人性的残害,真实地反映了尖锐的阶级对立和激烈的阶级斗争,揭露了封建贵族的恶行。狄更斯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既同情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又反对暴力革命。他把希望寄托于开明的统治者进行一些改革,提倡用仁爱和宽恕的精神来化解仇恨,缓和阶级矛盾。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身上都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关键词:《双城记》;法国大革命;人道主义《双城记》是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小说,描绘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前封建贵族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尖锐矛盾,真实地揭露了贵族阶级残酷迫害人民的丑恶罪行,描绘了人民群众为生存而进行反抗的革命斗争。狄更斯在《双城记》以一种借古喻今的方式,告诫英国资产阶级统治者:残酷的剥削与压迫就是革命的根源,如果不能减轻平民的苦难,那么法国的历史定将在英国重演。他与萨克雷、夏洛蒂·勃朗特、盖斯凯尔夫人等人一起,被马克思称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1]。在《双城记》中,狄更斯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同情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愤怒地揭露了封建贵族的恶行。在狄更斯的笔下,人道主义精神具体体现在马奈特医生、露茜、达奈、卡尔顿以及劳瑞先生和普若斯小姐身上,强调用仁爱和宽恕的精神来对待敌对的阶级,它不仅能使敌对的阶级、敌对的人们互相谅解,而且可以改变被人们扭曲的心灵、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再生,因为“爱总是比恨有力得多”[2]。作者着力描写了他们正直、善良的可贵品质,反对革命者在他们身上进行的复仇活动。作者对小说中的马奈特医生的遭遇表现出极大同情。马奈特医生属于第三等级的平民,由于职业的原因,他偶然目睹了封建贵族埃弗瑞蒙德兄弟践踏人格、草菅人命的暴行,因打抱不平而遭到了侯爵兄弟的迫害,被关进巴士底狱长达十八年之久。但当他看到女儿与埃弗瑞蒙德的侄子夏尔·达奈真心相爱时,他把自己十八年的苦难压抑在心中,化仇为爱,接受并认可了达奈,成全了两个年轻人的幸福。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达奈被捕入狱,马奈特医生不惜面对揭开旧日伤疤之痛,以昔日巴士底狱受迫害的囚犯的经历,赢得暴动群众的同情与支持,营救出了达奈。作者是这样描述他:“他是个超然局外的人,沉默寡言,富于同情的人,医院和监狱都少不了他,无论对杀人犯还是牺牲品,他都是一视同仁地施展他的医术”[3]。他的见义勇为、克制忍让、踏实务实都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西德尼·卡尔顿是作者着力描写的又一个人道主义精神的人物形象。在狄更斯的笔下,作为律师助理的卡尔顿虽然才华出众,却默默无闻地躲在人后,成为别人成功的垫脚石。卡尔顿放荡不羁,同时又富有才智,看似漫不经心,却对“眼前发生的事实际上了如指掌”[4]。他小看自己,因此放任自己,又对自己的放任而感到绝望。他是感情深厚的人,他的内心是高尚而纯洁的。他时刻关心着医生家发生的事情,并尽自己所能给他们帮助。他用他的智慧在法庭上解救了达奈,利用自身貌似达奈的条件救出了达奈,以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他所爱的人的幸福,在他的身上闪烁着人道主义的光芒。德伐日太太作为一个受压迫的下层妇女,是被作者当作批判的反面形象来刻画的。狄更斯从人道主义精神出发对她寄予深切的同情,前一部分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她的智慧、才能和胆略。但作者出于对革命暴力的恐惧和反对,又对她的形象进行丑化,用了大量笔墨去描写她的凶狠、可怕、冷酷无情以及为了复仇不惜殃及无辜的变态心理,把“复仇女神”描绘成了“嗜血女魔”。如“他们的脸,比那些涂抹得最狰狞的野蛮人还要残忍可怕”[5]。在这一点上,狄更斯通过她反映了一种非人性的行为,体现的是残酷的复仇和暴力,通过她的结局更加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反对暴力的人道主义思想。另外,《双城记》中的夏尔·达奈、露茜、普若斯小姐,还有银行家劳瑞等人身上都从不同方面表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达奈出身贵族,但他正直高尚,不满贵族阶层对穷苦民众无人性的欺压、剥削,他放弃爵位,逃离家庭,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后来为救一个无辜的老管家而被捕。露茜不因为卡尔顿的萎靡而漠视他,相反却积极的鼓励他重新开始美好的人生,她对任何人都是那么和善。普若斯小姐对露茜的爱,劳瑞先生对老朋友的关心等等也从各个方面体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当然,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是有局限性的,一方面他反对一切形式的压迫,抨击封建贵族对农民的迫害,对被统治者的苦难表示同情;另一方面他反对暴力革命,把革命写成一种报复行动、一种灾难和浩劫,幻想用仁爱、宽恕、和解来代替阶级对抗,以仁爱精神来解决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统治者要仁慈一点对待人民,而人民应当宽容,以德报怨。他只要捕捉那一时代的气氛,用一个故事来说明流血只能造成更多的流血,仇仇相报无有已时,只有仁爱的心才能挽救浩劫。[6]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他对贵族阶级甚至更为厌恶,然而一旦那个阶级真正被推翻,他的同情便转向了他们。”[7]因此,他反对革命者“过分”的报复行动,主张以宽容和仁爱精神来消除阶级矛盾,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其人道主义思想的局限性。参考文献:[1]马克思.英国资产阶级[A].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2卷[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2]-[5]狄更斯著/孙法理译.双城记[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6]梁实秋.英国文学史:第3卷[M].台北:协志工业丛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5。[7][英]乔治·奥威尔.不朽的狄更斯[A].狄更斯评论集[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人道主义精神在小说《双城记》中的体现赵国荣(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揭示了封建压迫对人性的残害,真实地反映了尖锐的阶级对立和激烈的阶级斗争,揭露了封建贵族的恶行。狄更斯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既同情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又反对暴力革命。他把希望寄托于开明的统治者进行一些改革,提倡用仁爱和宽恕的精神来化解仇恨,缓和阶级矛盾。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身上都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关键词:《双城记》;法国大革命;人道主义《双城记》是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小说,描绘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前封建贵族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尖锐矛盾,真实地揭露了贵族阶级残酷迫害人民的丑恶罪行,描绘了人民群众为生存而进行反抗的革命斗争。狄更斯在《双城记》以一种借古喻今的方式,告诫英国资产阶级统治者:残酷的剥削与压迫就是革命的根源,如果不能减轻平民的苦难,那么法国的历史定将在英国重演。他与萨克雷、夏洛蒂·勃朗特、盖斯凯尔夫人等人一起,被马克思称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1]。在《双城记》中,狄更斯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同情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愤怒地揭露了封建贵族的恶行。在狄更斯的笔下,人道主义精神具体体现在马奈特医生、露茜、达奈、卡尔顿以及劳瑞先生和普若斯小姐身上,强调用仁爱和宽恕的精神来对待敌对的阶级,它不仅能使敌对的阶级、敌对的人们互相谅解,而且可以改变被人们扭曲的心灵、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再生,因为“爱总是比恨有力得多”[2]。作者着力描写了他们正直、善良的可贵品质,反对革命者在他们身上进行的复仇活动。作者对小说中的马奈特医生的遭遇表现出极大同情。马奈特医生属于第三等级的平民,由于职业的原因,他偶然目睹了封建贵族埃弗瑞蒙德兄弟践踏人格、草菅人命的暴行,因打抱不平而遭到了侯爵兄弟的迫害,被关进巴士底狱长达十八年之久。但当他看到女儿与埃弗瑞蒙德的侄子夏尔·达奈真心相爱时,他把自己十八年的苦难压抑在心中,化仇为爱,接受并认可了达奈,成全了两个年轻人的幸福。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达奈被捕入狱,马奈特医生不惜面对揭开旧日伤疤之痛,以昔日巴士底狱受迫害的囚犯的经历,赢得暴动群众的同情与支持,营救出了达奈。作者是这样描述他:“他是个超然局外的人,沉默寡言,富于同情的人,医院和监狱都少不了他,无论对杀人犯还是牺牲品,他都是一视同仁地施展他的医术”[3]。他的见义勇为、克制忍让、踏实务实都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西德尼·卡尔顿是作者着力描写的又一个人道主义精神的人物形象。在狄更斯的笔下,作为律师助理的卡尔顿虽然才华出众,却默默无闻地躲在人后,成为别人成功的垫脚石。卡尔顿放荡不羁,同时又富有才智,看似漫不经心,却对“眼前发生的事实际上了如指掌”[4]。他小看自己,因此放任自己,又对自己的放任而感到绝望。他是感情深厚的人,他的内心是高尚而纯洁的。他时刻关心着医生家发生的事情,并尽自己所能给他们帮助。他用他的智慧在法庭上解救了达奈,利用自身貌似达奈的条件救出了达奈,以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他所爱的人的幸福,在他的身上闪烁着人道主义的光芒。德伐日太太作为一个受压迫的下层妇女,是被作者当作批判的反面形象来刻画的。狄更斯从人道主义精神出发对她寄予深切的同情,前一部分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她的智慧、才能和胆略。但作者出于对革命暴力的恐惧和反对,又对她的形象进行丑化,用了大量笔墨去描写她的凶狠、可怕、冷酷无情以及为了复仇不惜殃及无辜的变态心理,把“复仇女神”描绘成了“嗜血女魔”。如“他们的脸,比那些涂抹得最狰狞的野蛮人还要残忍可怕”[5]。在这一点上,狄更斯通过她反映了一种非人性的行为,体现的是残酷的复仇和暴力,通过她的结局更加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反对暴力的人道主义思想。另外,《双城记》中的夏尔·达奈、露茜、普若斯小姐,还有银行家劳瑞等人身上都从不同方面表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达奈出身贵族,但他正直高尚,不满贵族阶层对穷苦民众无人性的欺压、剥削,他放弃爵位,逃离家庭,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后来为救一个无辜的老管家而被捕。露茜不因为卡尔顿的萎靡而漠视他,相反却积极的鼓励他重新开始美好的人生,她对任何人都是那么和善。普若斯小姐对露茜的爱,劳瑞先生对老朋友的关心等等也从各个方面体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当然,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是有局限性的,一方面他反对一切形式的压迫,抨击封建贵族对农民的迫害,对被统治者的苦难表示同情;另一方面他反对暴力革命,把革命写成一种报复行动、一种灾难和浩劫,幻想用仁爱、宽恕、和解来代替阶级对抗,以仁爱精神来解决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统治者要仁慈一点对待人民,而人民应当宽容,以德报怨。他只要捕捉那一时代的气氛,用一个故事来说明流血只能造成更多的流血,仇仇相报无有已时,只有仁爱的心才能挽救浩劫。[6]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他对贵族阶级甚至更为厌恶,然而一旦那个阶级真正被推翻,他的同情便转向了他们。”[7]因此,他反对革命者“过分”的报复行动,主张以宽容和仁爱精神来消除阶级矛盾,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其人道主义思想的局限性。参考文献:[1]马克思.英国资产阶级[A].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2卷[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2]-[5]狄更斯著/孙法理译.双城记[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6]梁实秋.英国文学史:第3卷[M].台北:协志工业丛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5。[7][英]乔治·奥威尔.不朽的狄更斯[A].狄更斯评论集[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人道主义精神在小说《双城记》中的体现赵国荣(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内容

  • 评狄更斯的[双城记](人道主义精神)
  •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毕 业 论 文 评狄更斯的<双城记>(人道主义精神) 学生姓名 何琳玉 学 号 [1**********]18 类 型 网 络 教 育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层 次 专升本 指导教师 肖伟胜 日 期 2015年10月6日 目录 摘要--------------- ...

  • 解读[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 解读<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摘 要:以法国大革命和18世纪最后几十年的英国社会为背景, 狄更斯笔下的<双城记>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揭露了封建贵族的恶行,揭示了封建压迫对人性的残害,真实地反映了尖锐的阶级对立和激烈的阶级斗争,既同情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又反对暴力革命.他 ...

  • 双城记仁爱精神
  • Evrémonde family.摘要:狄更斯的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淋漓尽致的揭露了当时腐朽社会的阶级矛盾及社会昏暗.在他所描述的三类人物即"贫民社会"的压榨者."以暴抗暴"的革命者和"备受伤害"的仁爱者中,狄更斯为我们极力宣扬了他的 ...

  • 分析[双城记]中的人物冲突
  • 摘要:<双城记>的作者是英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该小说于1859年写成,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反映了当时激烈的社会矛盾.旨在分析不同阶层之间的一系列人物冲突.善良博爱的曼奈特医生与残酷的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的冲突.达内,一个高尚的年轻人,与封建家族的冲突.最激烈的要数人民群众与封建 ...

  •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资料全
  • 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课堂笔记·史上最全复习资料,贡献给大家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法国文学:相关知识: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西欧现实主义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著有<人间喜剧>.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理解(分为哪三类.场景.基本内容)?构思:巴尔扎克立志用小 ...

  • 古代希腊罗马文学
  • 第一章 古代希腊罗马文学 一,填空题 1,欧洲文学史上最古老的文学是 古代希腊罗马文学. 2,希腊文学的历史从古时代开始,发展到公元前 2 世纪,大致可以分为 四 个时期. 3, 古代希腊文学第一时期(从远古到公元前2世纪)的主要成就有两类,即 神话 和 史诗 . 4,希腊神话包括两大部分,即 神的 ...

  • 文学外国简答题
  • 1.<埃涅阿斯纪>艺术风格 这部史诗的风格是严肃.哀婉.朦胧的.作者细腻地描写了狄多和图尔努斯之死.主人公和长嫂的告 别.在地府遇到了亡魂等情节.他爱用幻景.梦境.预言.暗示.讽谕等手法.他也着重人物心理的刻画. 史诗故事性强.比喻往往采用大自然中的现象,切合人物性格或情节,如把杀死特洛 ...

  • 从[双城记]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 从<双城记>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摘 要:作为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是其思想的核心,这种思想通过他的小说<双城记>中的一些人物形象体现出来.狄更斯看到了社会的激烈矛盾,但又反对以暴力革命来解决.他既反对封建贵族对农民的迫害,也反对革命胜利后革命人民 ...

  • 论_双城记_对革命的态度
  • 2010年第1期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总第133期 No. 1. 2010 Journal ofFuyangTeachersCollege(SocialScience) Sum No. 133 论<双城记>对革命的态度 王子墨* (暨南大学07级汉语言文学基地班,广东广州 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