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外科交叉感染途径

口腔诊室病原体污染来源的分析

由于口腔检查治疗的特殊性,口腔科器械接触感染机会较多,患者使用过的器械如不严格消毒灭菌,会造成很多疾病的传播。护士应明确护理工作对象、责任,尊重患者的健康权力和尊严。从具体工作造成的影响着眼,意识到自己的角色行为重关人命,从而营造强烈的职业安全氛围,增强责任心。加强器械消毒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污染来源主要包括3方面:①口腔内和口腔颌面部有炎症的患者,医务人员接触后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②地面和空气中存在的细菌,由于空气流动、人员走动,使牙科治疗机、手术椅、诊疗器械受到病原体污染[1]。③口腔医务人员中的带菌者及病毒携带者。

口腔是多种细菌和病原体的栖居之所[2],这些病原体可直接污染口腔医师的手、各种器械、牙钻等;超生洁牙机在工作时产生的飞沫、雾气也进入医护人员或病人的口、鼻、眼,因而造成交叉感染。近年来一些新的病原菌不断出现,如艾滋病病毒(HIV )、甲型肝炎病毒(HAV )、乙型肝炎病毒(HBV )、丙型肝炎病毒(HCV )、丁型肝炎病毒(HDV )、戊型肝炎病毒(HEV )、禽流感病毒、朊毒体(疯牛病病毒PRIONS )。目前我国感染性疾病中病毒性肝炎占首位[3],口腔医务工作者HBV 阳性率高达25.8%。交叉污染是指当人体外的物体被病原体沾染而污染物体并引起其他物体的污染。

口腔科病原体交叉感染的途径分析

医生在治疗操作时几乎都在病人口内操作,医生手接触患者唾液、血液的机会多,最容易成为疾病的传播媒介。口腔器械,如拔牙器械,充填器,牙周外科器械,洁牙器械,印模托盘,义齿,石膏模型等。每天都接触很多患者口腔唾液和血液,如果不严格进行消毒灭菌就会成为重要的传播媒介。给患者及家属造成重大损失,而且导致社会信誉下降,病人群体的安全感丧失。超声波洁牙、高速涡轮牙钻的使用,使牙质碎屑、口腔内腐败坏死组织和分泌物从病人口腔扩散到周围空气中,直接污染空气和人,还可导致诊疗桌椅和诊疗器械、器具被细菌污染。

医护人员手的消毒、各类器械的消毒

勤剪指甲,在每个病人诊疗结束后,用肥皂和流水洗手,用1∶1000新氯净溶液浸泡消毒。再用清水冲洗后用消毒毛巾擦干。做到每检查处置1位患者,按上述方法洗1次手,同时口腔医护人员在操作中应带口罩,防止手外伤。提倡带手套操作。

各类器械的消毒方法:高压蒸汽灭菌法:金属制品,如治疗盘,牙科镊子、探针、剔刮器,充填器,调刀,托盘等物品,先用1∶200新氯净溶液浸泡30分钟,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擦干,再用双层敷布包好送消毒室高压灭菌。包裹不宜过大,以免影响灭菌效果。手机磨头用1∶50新氯净棉球擦拭,再用清水冲洗,一人一机一消毒。

其他:一次性物品要严格管理,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认真执行。严格规范操作,加强控感质量管理。用后严格进行消毒和毁形处理,利器必须投入防渗漏的利器盒中,盛放3/4,密闭后方可离科。以防锐器伤造成职业伤害。甚防一次性物品多次使用。患者的漱口水,痰盂可用1∶50新氯净刷洗处理后倒入下水道,浸泡器械所用戊二醛消毒液应更换1次/日,用过的棉球和印模膏、石膏等医用垃圾送到指定地点。

空气消毒:诊疗室每日可用空气消毒净化机消毒灭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毒技术规范》,医院的普通病房、治疗室物体表面的细菌菌培总数≤10cfu/cm2视为合格。医院的治疗室及病房的消毒灭菌是控制院内感染的措施之一,治疗室消毒杀菌的目的就是要减少室内环境的细菌数,防止由此而引发的院内感染。因此在确保有效减少医院环境细菌总数情况下,我院采取对人、自然环境更加安全有效的措施。空气消毒净化机这种新型环保产品,循环杀灭通过空气传播的病毒细菌,高效降解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开机2小时,消毒效果达到国家标准。空气消毒净化机工作时,不妨碍治疗和护理工作,人员无须回避,减少了医院消毒液的使用,并对人体无伤害,还应严格区分消毒区和污染区。切不可在戴手套操作时,到处触物取物,以免造成清洁区及消毒物品的污染。 消毒灭菌应受到高度重视

进一步强化医院感染意识,加强医院感染教育。由于口腔专业的特点,部分临床医务人员的观念陈旧,认为口腔本身就是一个有菌环境,无菌观念不强,有的认为消毒剂具有消毒作用,其中不会有细菌生长等。针对这些错误观念,必须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引入先进的感染控制理念,强化医务人员感染意识。

认真贯彻执行《消毒技术规范》,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禁止用可能污染的镊子夹取浸泡于消毒剂中的物品或随时在消毒剂中放入棉签、棉球。不可以在更换消毒剂时剩余的消毒剂仍然倒入新更换的容器中。我院加强了规范化无菌技术操作培训,强调各科室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消毒剂每周必须更换2次,容器需灭菌处理,将各类消毒剂监测合格率达到100%。

医护人员的感染应引起人们的关注。2004年SARS 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流行,导致众多医护人员的感染。我国5317例感染,其中医护人员968例约占19%。美国医护人员感染,占12.5%[3]。这是由于防护措施和自我保护不当导致医患之间的相互传播和相互感染。口腔科医务人员在临床接触病毒性肝炎病人机会多,在治疗中要严格实行消毒隔离制度,应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在日常工作中着力培养护士安全护理信念和态度,加强器械消毒管理等工作,对患者高度负责,以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口腔诊室病原体污染来源的分析

由于口腔检查治疗的特殊性,口腔科器械接触感染机会较多,患者使用过的器械如不严格消毒灭菌,会造成很多疾病的传播。护士应明确护理工作对象、责任,尊重患者的健康权力和尊严。从具体工作造成的影响着眼,意识到自己的角色行为重关人命,从而营造强烈的职业安全氛围,增强责任心。加强器械消毒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污染来源主要包括3方面:①口腔内和口腔颌面部有炎症的患者,医务人员接触后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②地面和空气中存在的细菌,由于空气流动、人员走动,使牙科治疗机、手术椅、诊疗器械受到病原体污染[1]。③口腔医务人员中的带菌者及病毒携带者。

口腔是多种细菌和病原体的栖居之所[2],这些病原体可直接污染口腔医师的手、各种器械、牙钻等;超生洁牙机在工作时产生的飞沫、雾气也进入医护人员或病人的口、鼻、眼,因而造成交叉感染。近年来一些新的病原菌不断出现,如艾滋病病毒(HIV )、甲型肝炎病毒(HAV )、乙型肝炎病毒(HBV )、丙型肝炎病毒(HCV )、丁型肝炎病毒(HDV )、戊型肝炎病毒(HEV )、禽流感病毒、朊毒体(疯牛病病毒PRIONS )。目前我国感染性疾病中病毒性肝炎占首位[3],口腔医务工作者HBV 阳性率高达25.8%。交叉污染是指当人体外的物体被病原体沾染而污染物体并引起其他物体的污染。

口腔科病原体交叉感染的途径分析

医生在治疗操作时几乎都在病人口内操作,医生手接触患者唾液、血液的机会多,最容易成为疾病的传播媒介。口腔器械,如拔牙器械,充填器,牙周外科器械,洁牙器械,印模托盘,义齿,石膏模型等。每天都接触很多患者口腔唾液和血液,如果不严格进行消毒灭菌就会成为重要的传播媒介。给患者及家属造成重大损失,而且导致社会信誉下降,病人群体的安全感丧失。超声波洁牙、高速涡轮牙钻的使用,使牙质碎屑、口腔内腐败坏死组织和分泌物从病人口腔扩散到周围空气中,直接污染空气和人,还可导致诊疗桌椅和诊疗器械、器具被细菌污染。

医护人员手的消毒、各类器械的消毒

勤剪指甲,在每个病人诊疗结束后,用肥皂和流水洗手,用1∶1000新氯净溶液浸泡消毒。再用清水冲洗后用消毒毛巾擦干。做到每检查处置1位患者,按上述方法洗1次手,同时口腔医护人员在操作中应带口罩,防止手外伤。提倡带手套操作。

各类器械的消毒方法:高压蒸汽灭菌法:金属制品,如治疗盘,牙科镊子、探针、剔刮器,充填器,调刀,托盘等物品,先用1∶200新氯净溶液浸泡30分钟,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擦干,再用双层敷布包好送消毒室高压灭菌。包裹不宜过大,以免影响灭菌效果。手机磨头用1∶50新氯净棉球擦拭,再用清水冲洗,一人一机一消毒。

其他:一次性物品要严格管理,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认真执行。严格规范操作,加强控感质量管理。用后严格进行消毒和毁形处理,利器必须投入防渗漏的利器盒中,盛放3/4,密闭后方可离科。以防锐器伤造成职业伤害。甚防一次性物品多次使用。患者的漱口水,痰盂可用1∶50新氯净刷洗处理后倒入下水道,浸泡器械所用戊二醛消毒液应更换1次/日,用过的棉球和印模膏、石膏等医用垃圾送到指定地点。

空气消毒:诊疗室每日可用空气消毒净化机消毒灭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毒技术规范》,医院的普通病房、治疗室物体表面的细菌菌培总数≤10cfu/cm2视为合格。医院的治疗室及病房的消毒灭菌是控制院内感染的措施之一,治疗室消毒杀菌的目的就是要减少室内环境的细菌数,防止由此而引发的院内感染。因此在确保有效减少医院环境细菌总数情况下,我院采取对人、自然环境更加安全有效的措施。空气消毒净化机这种新型环保产品,循环杀灭通过空气传播的病毒细菌,高效降解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开机2小时,消毒效果达到国家标准。空气消毒净化机工作时,不妨碍治疗和护理工作,人员无须回避,减少了医院消毒液的使用,并对人体无伤害,还应严格区分消毒区和污染区。切不可在戴手套操作时,到处触物取物,以免造成清洁区及消毒物品的污染。 消毒灭菌应受到高度重视

进一步强化医院感染意识,加强医院感染教育。由于口腔专业的特点,部分临床医务人员的观念陈旧,认为口腔本身就是一个有菌环境,无菌观念不强,有的认为消毒剂具有消毒作用,其中不会有细菌生长等。针对这些错误观念,必须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引入先进的感染控制理念,强化医务人员感染意识。

认真贯彻执行《消毒技术规范》,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禁止用可能污染的镊子夹取浸泡于消毒剂中的物品或随时在消毒剂中放入棉签、棉球。不可以在更换消毒剂时剩余的消毒剂仍然倒入新更换的容器中。我院加强了规范化无菌技术操作培训,强调各科室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消毒剂每周必须更换2次,容器需灭菌处理,将各类消毒剂监测合格率达到100%。

医护人员的感染应引起人们的关注。2004年SARS 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流行,导致众多医护人员的感染。我国5317例感染,其中医护人员968例约占19%。美国医护人员感染,占12.5%[3]。这是由于防护措施和自我保护不当导致医患之间的相互传播和相互感染。口腔科医务人员在临床接触病毒性肝炎病人机会多,在治疗中要严格实行消毒隔离制度,应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在日常工作中着力培养护士安全护理信念和态度,加强器械消毒管理等工作,对患者高度负责,以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关内容

  •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公布
  • 2009-05-14 09:10:54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跟贴 1 条 手机看新闻 中新网5月14日电 据卫生部网站消息,为减少和避免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的发生,卫生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并于13日印发各地.全文如下: 甲型 ...

  • 三甲医院人员及科室配置
  • 1 心脏与血管外科: 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各种瓣膜替换手术.应用动.静脉移植可给病人搭2-3支 桥.并能实行联合其他心内手术.院内设有绿色通道完成急诊手术. 整形外科: 临床治疗涉及整形美容外科领域的各个方面,尤其是重睑术,下眼袋去除术,鼻整形, 乳房整形,面部轮廓整形等医学美容学方面及先天性才唇腭裂, ...

  • 口腔科门诊工作制度--等级评审
  • 口腔科门诊工作制度--等级评审 一.口腔门诊工作制度 1.口腔诊疗工作有一名分管院长分工负责领导门诊工作,门诊部主任 全面负责管理口腔门诊诊疗工作.各科主任应加强对本科门诊的业务技术领导. 2.严格遵守<医院员工守则> :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坚守服务承诺信条. 3.科主任组织科室人员学习以 ...

  • 口腔检查病史采集
  • 口腔检查病史采集-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口腔实践技能考试辅导:口腔检查病史采集是通过医师的问诊了解患者就诊的原因及要求,获得患者系统病史.口腔专科病史的资料. (一)主诉 主诉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和迫切要求解决的主要问题.主诉的主要内容常常是患者感觉不适,如疼痛.过敏.肿胀等:功能障碍,如咀嚼或发音 ...

  • 植入物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_张静芳
  • 论 著 植入物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张静芳, 刘素贞, 夏伟群 (浙江省缙云县人民医院手术室, 浙江缙云县321400)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综合医院植入物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为控制植入物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更有效的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医院2007-2009年1287例植入 ...

  • 浅谈肠内营养的护理
  • 肠内营养(EN)[1]是将鼻饲管经一侧鼻腔.口腔或胃肠造瘘口等插入胃或肠内,从管内滴入食物,以保证患者能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的临床治疗方法.近年来,肠内营养在临床营养支持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对外科大手术后的营养支持. 1肠内营养的适应症[2]不能进口摄入足够食物,但能通过鼻饲管将注入胃肠道的 ...

  • H7N9禽流感知识讲座内容
  • 医 院 感 染 知 识 讲 座 (一)H7N9禽流感的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在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可发生于: ·门诊病人 ·住院病人 ·医务人员 ...

  • 口腔内科诊室感染管理制度
  • 口腔内科诊室感染管理制度 一.诊疗环境 1. 保持诊室清洁,每日早晨.中午开窗通风两次,中午.晚上湿式拖地面两次. 2. 每天早晨用1:200的"84"消毒液擦拭诊疗椅.工作台面.下午下班后用1:200的 "84"消毒液洗刷椅位痰盂.遇污染时及时清洁.消毒. ...

  • whx合部分腹膜及腹直肌前后鞘
  • 合部分腹膜及腹直肌前后鞘, 尽可能地减少缺损范围, 剩有2 cm ×2cm ×3cm 缺损时用充填式补片填充固定于皮肤上, 待行Ⅱ期修补.用酒精纱球擦拭切口, 敷贴覆盖.2. 4 术后护理2. 4. 1 保暖及胃肠减压 术后仍应将患儿置于暖箱中, 做好保暖工作, 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因全身麻醉及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