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案

2013高考备考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技巧及诗歌鉴赏中修辞技巧的命题特点

2.学会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修辞技巧的运用。

3.掌握和规范诗歌鉴赏修辞技巧题目的答题步骤。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歌曲《虞美人》(邓丽君)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们刚才听的这首歌的歌词就是李煜的名作《虞美人》。其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比喻。(引出课题并板书)

【2012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堤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0、(7分)

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

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

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

C. 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刘子翚《海棠花》)

D.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

一、回顾古典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

诗词大家们在作品中多运用修辞来表情达意。那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们所学过的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比喻、比拟、对比、对偶、借代、设问、反问、排比、双关、夸张……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拟人)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的《燕歌行》)(对比)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对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对偶)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设问、比喻)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比喻)

二、考点展示:

大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那么,这个考点在命题形式上如何呈现?我们来看近几年考查修辞技巧的的高考题:

1.(2008年广东)(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2.(2009年重庆)(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3.(2010年浙江)(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4.(2011福建)(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

综观历年命题情况,我们不难看出,对修辞手法的考查要求都外化为以下几种形式:

1.本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抒情的?(辨认修辞技巧)

3.赏析分析诗(句)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阐释表达效果)

高考命题形式是这样的,我们具体怎样分析作答呢?请看下面的高考真题。

三、真题体验(引导学生分析)

1.(2008年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参考答案】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冒寒开花的自然属性,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目的:学会如何辨认修辞手法。可通过分析意象或描写对象的特征来辨认。)

教师小结:通过这道题,我们掌握了辨认修辞手法的方法:要分析意象的的特征。那么我们怎样去分析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呢?请看这道题——

2.(2006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诗人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将“山溪渡”比作“交情” 、将“水上风波”比作“人生波折”,赋予 “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2分)从而形象地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2分)

(目的:1.学会辨认修辞手法。可通过寻找标志来辨认。2.学会将理论知识结合诗歌内容来分析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方法归纳:

1.判断修辞手法的方法(学生归纳):

(1)找标志,如比喻的标志“似”。

(2)析意象,如“花心应似心酸”,“花”是物,“心酸”则是人的情态,由此可判断是用拟人手法。

2.如何分析修辞技巧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

首先是掌握常见修辞技巧的内涵和作用;其次是结合内容具体分析。最后才是传达的作者的情感。

那么是不是做到这样,我们对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就完成了呢?我们来看第二次阶段考试前的练习题中的诗歌鉴赏题目。

3.答题思路(学生练习答案比对:投影诗歌,投影学生答题情况,分析答案得失,规范答题意识。)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当堂训练

1.试分析这首诗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新晴

刘颁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参考答案】用拟人的手法。作者将“南风”人格化,在雨后初晴的天气里,自己的旧相识南风偷偷的推开门户,顽皮的翻着书,传达了作者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

2.比较鉴赏。假如你是高考命题人,请根据下面两首诗歌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设计题目,并设计好答案。(目的:熟悉命题形式、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答题。方法: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悯农(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陶者(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参考)问题:两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试分析。

答案:二者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前者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四海无闲田”反映农民拼命劳动,全国已没有荒废不耕种的土地了,农民种得广,收得多,这种现象与“农夫犹饿死”的现实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封建剥削制度的不满。

教师小结:同学们做得很不错。说明了大家都充分了解了高考的命题形式,掌握了答题技巧。最后,我们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师总结:

1.判断修辞手法的方法:

一是找标志

二是分析意象特点

2.如何分析修辞技巧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

首先是掌握常见修辞技巧的内涵和作用;其次是结合内容具体分析。最后才是传达的作者的情感。

3.形成答案时要规范。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五、作业

《语文新高考博客》P136:第3题、第6题

六、板书(见“教师总结”)(根据三槐居帖子整理)

2013高考备考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技巧及诗歌鉴赏中修辞技巧的命题特点

2.学会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修辞技巧的运用。

3.掌握和规范诗歌鉴赏修辞技巧题目的答题步骤。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歌曲《虞美人》(邓丽君)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们刚才听的这首歌的歌词就是李煜的名作《虞美人》。其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比喻。(引出课题并板书)

【2012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堤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0、(7分)

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

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

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

C. 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刘子翚《海棠花》)

D.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

一、回顾古典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

诗词大家们在作品中多运用修辞来表情达意。那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们所学过的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比喻、比拟、对比、对偶、借代、设问、反问、排比、双关、夸张……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拟人)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的《燕歌行》)(对比)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对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对偶)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设问、比喻)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比喻)

二、考点展示:

大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那么,这个考点在命题形式上如何呈现?我们来看近几年考查修辞技巧的的高考题:

1.(2008年广东)(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2.(2009年重庆)(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3.(2010年浙江)(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4.(2011福建)(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

综观历年命题情况,我们不难看出,对修辞手法的考查要求都外化为以下几种形式:

1.本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抒情的?(辨认修辞技巧)

3.赏析分析诗(句)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阐释表达效果)

高考命题形式是这样的,我们具体怎样分析作答呢?请看下面的高考真题。

三、真题体验(引导学生分析)

1.(2008年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参考答案】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冒寒开花的自然属性,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目的:学会如何辨认修辞手法。可通过分析意象或描写对象的特征来辨认。)

教师小结:通过这道题,我们掌握了辨认修辞手法的方法:要分析意象的的特征。那么我们怎样去分析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呢?请看这道题——

2.(2006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诗人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将“山溪渡”比作“交情” 、将“水上风波”比作“人生波折”,赋予 “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2分)从而形象地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2分)

(目的:1.学会辨认修辞手法。可通过寻找标志来辨认。2.学会将理论知识结合诗歌内容来分析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方法归纳:

1.判断修辞手法的方法(学生归纳):

(1)找标志,如比喻的标志“似”。

(2)析意象,如“花心应似心酸”,“花”是物,“心酸”则是人的情态,由此可判断是用拟人手法。

2.如何分析修辞技巧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

首先是掌握常见修辞技巧的内涵和作用;其次是结合内容具体分析。最后才是传达的作者的情感。

那么是不是做到这样,我们对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就完成了呢?我们来看第二次阶段考试前的练习题中的诗歌鉴赏题目。

3.答题思路(学生练习答案比对:投影诗歌,投影学生答题情况,分析答案得失,规范答题意识。)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当堂训练

1.试分析这首诗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新晴

刘颁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参考答案】用拟人的手法。作者将“南风”人格化,在雨后初晴的天气里,自己的旧相识南风偷偷的推开门户,顽皮的翻着书,传达了作者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

2.比较鉴赏。假如你是高考命题人,请根据下面两首诗歌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设计题目,并设计好答案。(目的:熟悉命题形式、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答题。方法: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悯农(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陶者(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参考)问题:两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试分析。

答案:二者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前者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四海无闲田”反映农民拼命劳动,全国已没有荒废不耕种的土地了,农民种得广,收得多,这种现象与“农夫犹饿死”的现实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封建剥削制度的不满。

教师小结:同学们做得很不错。说明了大家都充分了解了高考的命题形式,掌握了答题技巧。最后,我们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师总结:

1.判断修辞手法的方法:

一是找标志

二是分析意象特点

2.如何分析修辞技巧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

首先是掌握常见修辞技巧的内涵和作用;其次是结合内容具体分析。最后才是传达的作者的情感。

3.形成答案时要规范。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五、作业

《语文新高考博客》P136:第3题、第6题

六、板书(见“教师总结”)(根据三槐居帖子整理)


相关内容

  • 诗歌鉴赏教案
  • 诗歌鉴赏 勉县第八中学 刘懿仁 <中考说明>考点概要: (1)初步欣赏诗词的形象特点.体味意境.(2)初步鉴赏诗词的语言特征及表达技巧.(3)初步分析概括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一.诗词的形象: (一)1.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 ...

  • 诗歌表达技巧教案
  • <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教案 一.学习目标 1. 明确古诗词表达技巧的内容 2. 掌握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3. 运用表达技巧的术语分析问题 二.学习重难点 古诗词表达技巧的说明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 表达技巧的鉴赏是对古代诗词鉴赏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也是考点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普遍在概念. ...

  • 诗词鉴赏教案
  • 诗歌鉴赏二轮复习之疑难点各个击破教案一 高三年级 陈雅琴 [学情分析] 诗歌鉴赏专题是最早进入大一轮复习的,在高二的时候,已经花费了大半个学期的时间,分别从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思想情感以及答题规范等方面系统地复习过.可学生"积"不厚而"发"无力,还是存 ...

  • 诗歌鉴赏总领课教案
  •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总领课教案 教学目标: A .明确考纲要求,明辨复习重点:B .构建古典诗歌相关知识网络,以培植和强化学生的鉴赏基础:C .总结高考试题规律,预测2008年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走向,提出有针对性的备考方略 教学重点:构建古典诗歌鉴赏以及相关知识网络和体系 教学难点:总结规律.预测走向: ...

  •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中安街道一中 肖植竹 复习目标: 1.明确中考考点 2.熟悉常考题型 3.掌握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 1.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鉴赏诗词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情感. 教学难点: 1.句子画面描写,鉴赏用词之妙. 2.品析思想情感. ...

  •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教案
  •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教案 授课学科:语文 上课时间:10月25日 授课教师:横林中学 杨洁 一.教学目标: 1.弄清高考要求,阐释考点 2.鉴赏用词之妙(教学难点) 3.掌握高考语言题答题步骤(教学重点) 二.教学重点: 掌握高考诗歌语言题答题步骤 三.教学难点: 鉴赏诗歌语言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 ...

  •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txt真正的好朋友并不是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题,而是在一起就算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尴尬.你在看别人的同时,你也是别人眼中的风景.要走好明天的路,必须记住昨天走过的路,思索今天正在走着的路. 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刘兴文 教学目的: 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 2.学 ...

  • 2015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最详细最实用)
  • 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 设题方式: (1)诗词中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⑵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 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 2. 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 运用该手法的作用. 谨记:表达效果是为内容 ...

  •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方法(自己整理打印版)
  •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方法 杨传益 鉴赏诗歌的形象(一) 人物形象 设问方式: 1.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2.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方法点拨: 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2.要知人论世,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