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初级会计电算化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 计划学时:48学时 适用专业:会计专业 1.前言 1.1课程定位
《初级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需要学生在充分掌握财务会计知识的基础上开设,该课程是门融会计理论、会计方法、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一体的学科交叉型课程,具有实践性、技术性和应用性强等显著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处理的能力,使学生熟悉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财务软件财务部分,即总账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薪资管理、应收应付管理及报表的主要功能及其使用方法等实务操作技能,能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处理,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和通用软件的使用与维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是继《会计职业基础》课程之后开设,是《会计信息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前沿课程,同时本课程也是会计从业资格的取得的必修课。 1.2设计思路
遵循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坚持以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突出人才培养的“职业技能特色”,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造能力,重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以实现毕业生与会计电算化岗位的零距离结合,建立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双线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并重课程体系。
(1)适应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职业需求开发课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授学科课程模式,开展广泛的专业调研,不断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2)围绕“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与会计软件应用企业和会计软件开发企业合作,贴近社会实际需要进行课程开发。
(3)采用翻转课堂、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施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
(4)将课程学习和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取得相结合,使学生获得学历证书同时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增加就业能力。
2.课程目标 1.1总体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熟悉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知识、熟练的会计专业能力和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及较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毕业后能够较快地胜任经济领域及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会计核算、税收筹化、财务管理、会计主管等技术的应用人才。
1.2具体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
1.2.1能力目标
以会计电算化实践操作的各个项目模块为内容,熟练掌握用友财务链模块各个环节的知识点,如总账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薪资管理、应收应付款管理等,能熟练正确地进行操作,提高会计信息化实务处理的专业技能。 1.2.2知识目标
了解会计信息化的基本内容,明确单位会计电算化的组织过程和相关内容;了解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掌握财务软件中财务链各个模块的操作,能够熟练应用;掌握财务软件的综合业务过程。 1.2.1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巩固前面所学基础会计学知识的同时,更进一步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处理,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等良好的品质,进一步认识会计工作的严谨性,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培养品德高尚、技术过硬、创新有为的专业人才。
3.课程教学内容 表1
表2
表3
表7
《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学时分配表
备注:由于日常教学使用教考平台,教材例题账套已经开发成配套的题库资源,练习完全实现实时自
动评分,以检验学生实操效果。建议每个项目结束后,教师可以将例题题库模式由练习改成考核,将每个模块考核成绩作为平时成绩量化主要依据。
4.实施建议
4.1 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
《初级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操作性课程。因此,
在教材编写应符合职业技能教育的特点,以主流财务软件(如用友U8软件)为操作平台,以突出实战为主导思想,以项目任务驱动为编写体例,将企业常见的经济业务分解项目和任务贯穿始终,文字表述要浅显易懂,内容展示要图文并茂。因此,选定了2014年初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并荣获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会计信息化》,作为教学教材。随着软件升级换代,也为了与当前会计技能大赛接轨,目前该本教材正在升级中,计划于2017年初出版发行。
4.2教学建议
(1)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仅是用友U8财务链链模块部分,包括总账管理、固
定资产管理、薪资管理、应收应付款管理。为了更好地将用友U8软件财务链模块更好地巩固和掌握,建议本学期最后2周应开展财务链综合实训练习。
(2)由于会计电算化教学团队已经将与教材配套的分模块题库资源开发完毕,日常教学
完全可以采用会计技能大赛使用的用友教考平台,以实现日常教学练习实时自动评分,更有效率地提高教学效果。
(3)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上机操作中的问题,建议教学中除了按正常操作流程操作业务之外,还需注重培养学生逆向操作练习。
(4)目前,我校是将会计技能大赛教考平台普遍应用到日常教学中的院校,在教学中教师应正确看待教考平台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绝不能过分依赖,应充分发挥教考平台在日常教学中检验学生操作效果的作用。
(5)为了更好地利用教考平台系统进行综合实训和期末考核,教师应积极学习软件制题方法,结合教学全部内容,制定财务链管理综合实训题库,以便更好地供学生选择进行综合实训练习,真正达到该门课程培养目标。
4.3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应注重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学习及应用上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践中,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结合我校该门课程教学模式,教学评价要结合上机模块考核结果突出过程评价。
该门考核成绩由二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其构成权重为:3:7。
平时成绩评定按照会计系平时成绩核定办法执行的同时,可以结合本门课程教学特点,以各模块考核成绩作为评定平时成绩的主要量化依据。
期末考核采用教考平台,选择开发好的题库资源进行考核,学生考核结束当场就可知晓考试结果,提高成绩公开性和公平性。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目前该门课程已开发如下资源,并都投入教学广泛使用,反映良好。
(1)目前正在使用的是本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团队编写的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会计信息化》及《会计信息化学习指导、项目实训》于2014年1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并投入教学使用。
(2)配套数字化资源有:教学PPT、实验操作录屏、操作流程visio图、教材各实验账套备份、综合题库资源、分模块化题库资源、微课等。
4.5其它说明
11 / 11
《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初级会计电算化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 计划学时:48学时 适用专业:会计专业 1.前言 1.1课程定位
《初级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需要学生在充分掌握财务会计知识的基础上开设,该课程是门融会计理论、会计方法、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一体的学科交叉型课程,具有实践性、技术性和应用性强等显著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处理的能力,使学生熟悉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财务软件财务部分,即总账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薪资管理、应收应付管理及报表的主要功能及其使用方法等实务操作技能,能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处理,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和通用软件的使用与维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是继《会计职业基础》课程之后开设,是《会计信息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前沿课程,同时本课程也是会计从业资格的取得的必修课。 1.2设计思路
遵循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坚持以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突出人才培养的“职业技能特色”,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造能力,重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以实现毕业生与会计电算化岗位的零距离结合,建立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双线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并重课程体系。
(1)适应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职业需求开发课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授学科课程模式,开展广泛的专业调研,不断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2)围绕“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与会计软件应用企业和会计软件开发企业合作,贴近社会实际需要进行课程开发。
(3)采用翻转课堂、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施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
(4)将课程学习和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取得相结合,使学生获得学历证书同时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增加就业能力。
2.课程目标 1.1总体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熟悉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知识、熟练的会计专业能力和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及较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毕业后能够较快地胜任经济领域及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会计核算、税收筹化、财务管理、会计主管等技术的应用人才。
1.2具体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
1.2.1能力目标
以会计电算化实践操作的各个项目模块为内容,熟练掌握用友财务链模块各个环节的知识点,如总账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薪资管理、应收应付款管理等,能熟练正确地进行操作,提高会计信息化实务处理的专业技能。 1.2.2知识目标
了解会计信息化的基本内容,明确单位会计电算化的组织过程和相关内容;了解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掌握财务软件中财务链各个模块的操作,能够熟练应用;掌握财务软件的综合业务过程。 1.2.1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巩固前面所学基础会计学知识的同时,更进一步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处理,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等良好的品质,进一步认识会计工作的严谨性,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培养品德高尚、技术过硬、创新有为的专业人才。
3.课程教学内容 表1
表2
表3
表7
《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学时分配表
备注:由于日常教学使用教考平台,教材例题账套已经开发成配套的题库资源,练习完全实现实时自
动评分,以检验学生实操效果。建议每个项目结束后,教师可以将例题题库模式由练习改成考核,将每个模块考核成绩作为平时成绩量化主要依据。
4.实施建议
4.1 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
《初级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操作性课程。因此,
在教材编写应符合职业技能教育的特点,以主流财务软件(如用友U8软件)为操作平台,以突出实战为主导思想,以项目任务驱动为编写体例,将企业常见的经济业务分解项目和任务贯穿始终,文字表述要浅显易懂,内容展示要图文并茂。因此,选定了2014年初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并荣获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会计信息化》,作为教学教材。随着软件升级换代,也为了与当前会计技能大赛接轨,目前该本教材正在升级中,计划于2017年初出版发行。
4.2教学建议
(1)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仅是用友U8财务链链模块部分,包括总账管理、固
定资产管理、薪资管理、应收应付款管理。为了更好地将用友U8软件财务链模块更好地巩固和掌握,建议本学期最后2周应开展财务链综合实训练习。
(2)由于会计电算化教学团队已经将与教材配套的分模块题库资源开发完毕,日常教学
完全可以采用会计技能大赛使用的用友教考平台,以实现日常教学练习实时自动评分,更有效率地提高教学效果。
(3)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上机操作中的问题,建议教学中除了按正常操作流程操作业务之外,还需注重培养学生逆向操作练习。
(4)目前,我校是将会计技能大赛教考平台普遍应用到日常教学中的院校,在教学中教师应正确看待教考平台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绝不能过分依赖,应充分发挥教考平台在日常教学中检验学生操作效果的作用。
(5)为了更好地利用教考平台系统进行综合实训和期末考核,教师应积极学习软件制题方法,结合教学全部内容,制定财务链管理综合实训题库,以便更好地供学生选择进行综合实训练习,真正达到该门课程培养目标。
4.3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应注重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学习及应用上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践中,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结合我校该门课程教学模式,教学评价要结合上机模块考核结果突出过程评价。
该门考核成绩由二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其构成权重为:3:7。
平时成绩评定按照会计系平时成绩核定办法执行的同时,可以结合本门课程教学特点,以各模块考核成绩作为评定平时成绩的主要量化依据。
期末考核采用教考平台,选择开发好的题库资源进行考核,学生考核结束当场就可知晓考试结果,提高成绩公开性和公平性。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目前该门课程已开发如下资源,并都投入教学广泛使用,反映良好。
(1)目前正在使用的是本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团队编写的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会计信息化》及《会计信息化学习指导、项目实训》于2014年1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并投入教学使用。
(2)配套数字化资源有:教学PPT、实验操作录屏、操作流程visio图、教材各实验账套备份、综合题库资源、分模块化题库资源、微课等。
4.5其它说明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