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作者,到底是施耐庵,还是罗贯中?

《水浒传》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现在流行的说法,作者是施耐庵。但是,还有很多人认为这部著作的作者是罗贯中。那么,究竟是谁呢?

(施耐庵)

究竟有没有施耐庵这个人?很多学者也是存疑的。有人认为,施耐庵是如果反过来读,就是“俺乃是”,可能是罗贯中的笔名。从经历上来看,施耐庵和罗贯中都曾是元末军阀帐下的军师,两人在此相识,并且成为师徒关系。

但是,查阅史料,每日汉字编辑认为,施耐庵这个人还是存在的,但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史书鲜有记载。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曾下诏书请他出来荐施耐庵做其幕僚,但施在多次请后仍不应征,据说张士诚还曾经亲自登门拜访过他,见他正在书房撰写《江湖豪客传》一书,即《水浒传》也。后来,张士诚兵败,施耐庵为避祸,举家迁徙到淮安,继续著述《秋江送别》以外,还有如顾逖诗、赠刘亮诗传世。施耐庵为避明朝征召,潜文昱(述元)家道炽盛,始迁其祖耐庵骨葬于白驹西落湖(今江苏省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村),并请王道生作《施耐庵墓志》。

通过这些史料的记载,能够知道施耐庵是真实存在的,和罗贯中不是一个人。

张士诚起义抗元时,施耐庵参加了他的军事活动。张据苏以后,施又在他幕下参与策划,和他的部将卞元亨相交甚密。后因张贪享逸乐,不纳忠言,施耐庵与鲁渊、刘亮、陈基等大为失望,相继离去。施与鲁、刘相别施时,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别》套曲,抒发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张士诚身亡国灭。

施耐庵浪迹天涯,漫游山东、河南等地,曾与山东郓城县教谕刘善本友善,后寓居江阴徐氏初,为其塾师。随后还旧白驹,隐居不出,感时政衰败,作《水浒传》寄托心意,又与徒弟罗贯中撰《三国志演义》《三遂平妖传》等说部。他还精于诗曲,但流传极少。

除套曲《秋江送别》以外,还有如顾逖诗、赠刘亮诗传世。施耐庵为避明朝征召,潜居淮安,染病而殁,就地高葬,享年75岁。

耐庵殁后数十年,其孙文昱(述元)家道炽盛。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施耐庵写完《水浒传》后没过几年就病逝了。水浒传至今还代代流传!

(罗贯中)

有人认为,《水浒传》的作者不是施耐庵。其理由有三:

1、明代代嘉靖年间还没有公开在小说卷首署上作者真名的惯例,所以《水浒传》上所署的施耐庵也并非真实姓名。

2、《水浒传》中的不少地名都是明朝的建制,这是元末明初人不可能写出来的。可见,《水浒传》不是元末人施耐庵的所品。

3、有人查了《施氏长门谱》,序言说中说自明迄清所传族谱已消亡,此谱系“访诸老,考诸各家实录”修辑而成。有人经仔细辨认,行外旁注“字耐庵”三字笔迹墨色与他字有异,可能是抄录后增添的。又根据此谱体例讳(名)、字排列分明的特点,原文应为“讳彦端,字耐庵”,而不会写成“彦端公,字耐庵”。 可见,施彦端实在是有“名”无“字”,后人窜入之“字耐庵”三字,实与施彦端无关。

那么,不是施耐庵会是谁呢?有学者就认为应该是罗贯中,鲁迅、俞平伯也是这种看法。但是,又有人提出疑问。罗贯中是《三国志演义》的作者,在这一点上,不存在争议。而《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两部小说,在语言风格上完全不同。前者用的是浅近的文言,后者却出之以通俗的白话。说它们出于同一作者笔下,实在很难叫人认同。此外,两本书的写作水平也不在一个档次。惠康野叟在《识馀》中说:“二书深浅工拙,如天壤之悬,讵有出一手之理?”

那么,水浒传应该是谁写的呢?有人说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和写的,但是人们发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战争场面十分生动,地理位置也大都与实际相符,而《水浒传》则不然,地理位置错误百出。作为合写的罗贯中,肯定会改正地理位置混乱的错误。

当然,也有人认为是集体创作,因为水浒故事流传依旧,可能是几个人分别写几段,之后汇集到了一起。因为该书, 真正精彩的篇章,都集中在前四十回的几个主要人物,如鲁智深、林冲、宋江、武松、李逵等人身上。这四十回,无论是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乃至语言风格,都是一个整体,是《水浒传》不断发展的核心。其后的许多情节、人物,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赘加而成,显示出松散零乱,不断地拉长、拼凑的特点。

最后,这些片段经过出版商、文化人,如施耐庵、罗贯中、金圣叹等编纂出版。当然,《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在学术界上,到现在还没有定论!

(每日汉字)

《水浒传》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现在流行的说法,作者是施耐庵。但是,还有很多人认为这部著作的作者是罗贯中。那么,究竟是谁呢?

(施耐庵)

究竟有没有施耐庵这个人?很多学者也是存疑的。有人认为,施耐庵是如果反过来读,就是“俺乃是”,可能是罗贯中的笔名。从经历上来看,施耐庵和罗贯中都曾是元末军阀帐下的军师,两人在此相识,并且成为师徒关系。

但是,查阅史料,每日汉字编辑认为,施耐庵这个人还是存在的,但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史书鲜有记载。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曾下诏书请他出来荐施耐庵做其幕僚,但施在多次请后仍不应征,据说张士诚还曾经亲自登门拜访过他,见他正在书房撰写《江湖豪客传》一书,即《水浒传》也。后来,张士诚兵败,施耐庵为避祸,举家迁徙到淮安,继续著述《秋江送别》以外,还有如顾逖诗、赠刘亮诗传世。施耐庵为避明朝征召,潜文昱(述元)家道炽盛,始迁其祖耐庵骨葬于白驹西落湖(今江苏省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村),并请王道生作《施耐庵墓志》。

通过这些史料的记载,能够知道施耐庵是真实存在的,和罗贯中不是一个人。

张士诚起义抗元时,施耐庵参加了他的军事活动。张据苏以后,施又在他幕下参与策划,和他的部将卞元亨相交甚密。后因张贪享逸乐,不纳忠言,施耐庵与鲁渊、刘亮、陈基等大为失望,相继离去。施与鲁、刘相别施时,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别》套曲,抒发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张士诚身亡国灭。

施耐庵浪迹天涯,漫游山东、河南等地,曾与山东郓城县教谕刘善本友善,后寓居江阴徐氏初,为其塾师。随后还旧白驹,隐居不出,感时政衰败,作《水浒传》寄托心意,又与徒弟罗贯中撰《三国志演义》《三遂平妖传》等说部。他还精于诗曲,但流传极少。

除套曲《秋江送别》以外,还有如顾逖诗、赠刘亮诗传世。施耐庵为避明朝征召,潜居淮安,染病而殁,就地高葬,享年75岁。

耐庵殁后数十年,其孙文昱(述元)家道炽盛。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施耐庵写完《水浒传》后没过几年就病逝了。水浒传至今还代代流传!

(罗贯中)

有人认为,《水浒传》的作者不是施耐庵。其理由有三:

1、明代代嘉靖年间还没有公开在小说卷首署上作者真名的惯例,所以《水浒传》上所署的施耐庵也并非真实姓名。

2、《水浒传》中的不少地名都是明朝的建制,这是元末明初人不可能写出来的。可见,《水浒传》不是元末人施耐庵的所品。

3、有人查了《施氏长门谱》,序言说中说自明迄清所传族谱已消亡,此谱系“访诸老,考诸各家实录”修辑而成。有人经仔细辨认,行外旁注“字耐庵”三字笔迹墨色与他字有异,可能是抄录后增添的。又根据此谱体例讳(名)、字排列分明的特点,原文应为“讳彦端,字耐庵”,而不会写成“彦端公,字耐庵”。 可见,施彦端实在是有“名”无“字”,后人窜入之“字耐庵”三字,实与施彦端无关。

那么,不是施耐庵会是谁呢?有学者就认为应该是罗贯中,鲁迅、俞平伯也是这种看法。但是,又有人提出疑问。罗贯中是《三国志演义》的作者,在这一点上,不存在争议。而《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两部小说,在语言风格上完全不同。前者用的是浅近的文言,后者却出之以通俗的白话。说它们出于同一作者笔下,实在很难叫人认同。此外,两本书的写作水平也不在一个档次。惠康野叟在《识馀》中说:“二书深浅工拙,如天壤之悬,讵有出一手之理?”

那么,水浒传应该是谁写的呢?有人说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和写的,但是人们发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战争场面十分生动,地理位置也大都与实际相符,而《水浒传》则不然,地理位置错误百出。作为合写的罗贯中,肯定会改正地理位置混乱的错误。

当然,也有人认为是集体创作,因为水浒故事流传依旧,可能是几个人分别写几段,之后汇集到了一起。因为该书, 真正精彩的篇章,都集中在前四十回的几个主要人物,如鲁智深、林冲、宋江、武松、李逵等人身上。这四十回,无论是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乃至语言风格,都是一个整体,是《水浒传》不断发展的核心。其后的许多情节、人物,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赘加而成,显示出松散零乱,不断地拉长、拼凑的特点。

最后,这些片段经过出版商、文化人,如施耐庵、罗贯中、金圣叹等编纂出版。当然,《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在学术界上,到现在还没有定论!

(每日汉字)


相关内容

  • [历史真相]别把[水浒传]当真实的历史
  • 别把<水浒传>当真实的历史 简单地说,<水浒传>是一部写"土匪强盗怎么形成"的书.有不少人把它当历史看,事实上,严格地说,<水浒传>连历史小说都称不上,只是一部虚构的演义小说,其中的人物.故事一分真.九分假.所谓"演义小说" ...

  • 名著解读~水浒传 第一讲的教案
  • 教案格式 名著解读系列之<水浒传> --第一讲 水浒人物 教育目的: 通过教育,使全体官兵熟悉了解我国古典文学,掌握名著<水浒传>里的人物故事,并通过这些人物故事从中学习他们对国家的忠.对朋友的义.对敌人的勇. 教育重点: 一.<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 二.从这些人 ...

  • 生命的悲剧:论[水浒传]人物之林冲兼论作者施耐庵
  • 生命的悲剧 --论<水浒传>人物之林冲兼论作者施耐庵 内容摘要:<水浒传>作者究竟是施耐庵还是罗贯中,至今仍有争议,但本文认为是施耐庵,或至少是"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水浒传>成书前的诸多记载及戏曲中多没提及林冲,而在施耐庵所著<水 ...

  • 第三讲[水浒传]
  • 第三讲 <水浒传>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产生于元末明初,其作者一般确认为施耐庵. 一 宋江起义及"水浒"成书 <水浒传>描写的宋江起义,在历史上发生于北宋宣和年间.<宋史>.<十朝纲要&g ...

  • 李逵见宋江文档
  • 李逵见宋江 教学目标:(媒体展示) 1. 了解作者与<水浒传>的相关内容. 2. 欣赏体验精彩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3. 提高古典名著的鉴赏能力:从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中感受为人处事的方式. 评价任务: 1.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 ...

  • 从水浒传的写作目的看金翠莲命运的态度
  • 从施耐庵的写作目的看<水浒传>中女性角色命运的态度 张洪嘉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摘要]:施耐庵以他大师的手法将"天下民为本"的道理融入了书 中,给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敲响了一记有力的警钟!同时对于世间的诸多不平等也予以抨击,当然也包括了对女性收到的不平等.以金 ...

  • "历史与英雄"教案
  • 语文一组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教师:贾克文 边 强 教学课题:<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 --<三国演义><水浒传>欣赏 教学篇目:<曹操献刀><李逵负荆> [教学目标 ] 1.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 ...

  • _水浒传_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观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0卷第5期 JOURNA L OF CHONG QING UNIVERSITY (S ocial Sciences Edition ) V ol 110N o 152004 91 <水浒传>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观 董 阳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

  • 金圣叹腰斩删改[水浒]真有这回事吗?
  • 金圣叹腰斩删改<水浒>真有这回事吗? 花随月转阴晴收录于清风夜雨日志 金圣叹被腰斩<水浒>是惊天阴谋 长期以来,金圣叹"腰斩<水浒>"之说几成定论. 但本人认为,这是满清在入关之后,为了稳定自己在关内的政治统治和打压有明文人知识分子精英遗民而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