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伊索寓言二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分析寓言故事的形象。

2、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3、了解伊索寓言与中国寓言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伊索寓言与中国寓言的异同点。

资源整合:

《我读书我快乐》、《狐狸和乌鸦》、《伊索寓言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简单走向复杂,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

2、还记得伊索吗?

师生:一位了不起的寓言家!故事大王!让我们赶快走近他,走进他的寓言故事!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本课三篇寓言故事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谁能简单概括一下每个小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狐狸和葡萄》狐狸吃不到葡萄却说葡萄是酸的不好吃。

《牧童和狼》牧童 屡次大叫“狼来了”欺骗村民,当“狼真的来了”,谁也没去帮助他。

《蝉和狐狸》狐狸想吃蝉,变假装赞美蝉的歌声美妙,但蝉看穿了狐狸的诡计,没有上当。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

4、今天我们将继续来学习《伊索寓言》看一看每则小故事都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什么道理呢?

二、细读课文,分析形象、领会寓意。

(一)《狐狸和葡萄》

1、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让我们先来读读狐狸说的话吧!出示:“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指名读。点评(嗯,我听出来了,这只狐狸对这些葡萄不感兴趣,不想吃。强调了“肯定”;。)

2、这些葡萄到底酸不酸?好吃不好吃?为什么狐狸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请同学们默读《狐狸与葡萄》,抓住关键词语来潜心体会。

3、首先葡萄到底酸不酸?好不好吃?你找的是文中哪句话?出示句子,学生齐

读(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劲。)从这句话中你怎么知道好吃不酸的呢?--“垂下几串”写出了成熟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诱人的样子。

①狐狸真的对这些葡萄不感兴趣吗?你怎么知道的?(“直流口水”形象地描绘了狐狸一心想吃到葡萄的急不可耐。)

②狐狸会想哪些办法去够葡萄呢?(想象)

③“白费劲”说明了什么?白费劲简洁明了地点出了狐狸够葡萄的结果:狐狸“想尽了各种办法”用尽浑身解数,还是够不着。“没有办法”(唉,无能为力啊)下文哪个词也能看出?“无望”“只好”表达了狐狸的无可奈何。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恋恋不舍)可是狐狸有没有承认自己的无能呢?没有。而是自我解嘲的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5、 小结:狐狸一开始看到这些葡萄是满怀兴奋,馋得直流口水,最终却只能灰溜溜地离开。你能读出狐狸这种心情的变化吗?齐读1、2自然段。

6、这葡萄明摆着就是甜的,是狐狸心里想吃,却吃不到才说是酸的。我们再来看狐狸说的这句话,现在你认为应该怎样读?与其说葡萄酸,不如说是它心里酸!酸溜溜的。这酸溜溜的话该怎么读!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这已经成了世界性的俗语了。再读!

7、这个时候你觉得狐狸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虚伪、表里不一(板书)

8、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示句子课文最后一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背一背。

小结:有的事情真的没有能力办到,却不肯承认自己没有能耐,偏偏要找各种借口为自己辩解,自我解嘲。这就是一种酸葡萄心理。板书:寓意

9、感悟寓意: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这则寓言的寓意?你从狐狸的身上明白了什么道理?

10、按照我们上述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其他两则寓言故事,分析寓言形象、理解寓意。学生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二)《牧童和狼》

生汇报:第一小节从“好几次”我们知道牧童武断大叫狼来了,已经不止一次了,是一贯“说谎”。由“不禁哈哈大笑”可见牧童的行为实在捉弄村民们,拿他们寻开心。牧童是一个经常说谎、不老实的人。

第二小节,从“吓坏了”“慌忙大叫”体会当“狼真的来了”,牧童很害怕、着急。通过“喊破”“也没有”可以知道村民在几次上当以后,再也没有人相信牧童的话了。可见牧童经常说谎,最终自食其果。

1、文中有这样两句话,小黑板示课后练习,读一读,体会牧童两次“大叫”的

不同情感。(1)好几次大叫只是想捉弄村民,拿他们寻开心,并不是真的狼来了,所以大叫时一点也不紧张,只是假装害怕而已。(2)大叫说明牧童真的害怕、着急了。此时他希望村民赶快来把狼打死。

2、面对牧童的两次大叫,村民们表现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读懂课文。)

生:刚开始村民们“惊慌失措”,后来“喊破喉咙,也没有人前来帮忙”,是因为村民们一开始很信任牧童,担心他的安慰,可是牧童却拿村民们的“惊慌失措”取乐,这是一种欺骗、撒谎、不诚实的行为,最后村民们以为牧童在撒谎不愿意在信任他。

4、感情朗读1、2自然段,读出不同的情感。

5、这则寓言故事教给我们什么道理,给我们什么启示,出示最后一句话。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

(三)《蝉和狐狸》

1、分析寓言形象:

①狐狸是怎么骗蝉的?“设下圈套”“故意”“赞叹”---狐狸:狡猾、狡诈 (提示:思考:“圈套”本来指什么?在本则寓言中指什么?生:圈套本义指使人上当受骗、害人的计谋或计策,阴谋诡计等。在本则寓言中指把蝉从树上骗下来,然后吃掉它。)

②蝉上当了吗?这是一只怎样的蝉?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察觉...有诈”“摘下树叶扔下来”试探(头脑很清醒,保持警觉,进行试探。)理解“有诈”:本义指隐藏着欺负、欺骗在本则寓言中指狐狸赞美蝉是一种欺骗行为。

③这则寓言中蝉的聪明表现在哪里?引导抓住最后一段话,正是因为蝉能从别人的灾难这吸取教训才没有被狐狸的花言巧语所蒙蔽。

3、感悟寓意: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这则寓言的寓意?你从蝉的身上明白了什么道理?

读了《狐狸和蝉》这个故事,我懂得了 要学习蝉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存有戒心,要善于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

4、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蝉和狐狸不同的与其特点。

5、对比“狐狸和蝉”与“狐狸和乌鸦”中“蝉”和“乌鸦”的形象

1、讲到欺骗,我想起了《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还记得吗?谁来简单讲一讲。

2、比较《蝉和狐狸》这个故事,思考: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3、交流: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示说的

话,朗读)你怎么知道是骗人的奉承话?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

4、你从乌鸦和蝉的不同结局中,明白了什么?

之所以有两种不同的结局是因为乌鸦爱听奉承话,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抵不住诱惑。而蝉善于思考,始终保持清醒的大脑,识破狐狸的花言巧语和险恶用心。

三、拓展延伸

(一)学完三篇寓言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对比这三则寓言故事有何异同点?先自己思考,再同桌讨论。课件出示三篇文章。

同:题目:和动物有关;内容:短小,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篇末:用一个小节揭示寓意。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画龙点睛。

异:表达手法:拟人、对比。 内容上:动物不同,故事情节和内涵不同。

(二)本单元我们还学习了三篇中国的寓言故事他们分别是《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我们对比看看伊索寓言与中国寓言的异同点。 同:启示道理,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简短,完整的故事情节。

异:《伊索寓言》:主人公:以动物为主;道理揭示:篇末直接点明;题材:民间故事。表达手法:拟人为主,夸张、

中国寓言故事:主人公:以人为主;道理揭示:蕴含其中;题材:历史传说。表达手法:写实较少使用艺术手法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多年受儒家思想的教化比较含蓄有些道理不直接阐明。二外国人大都很直接,说话不拐弯抹角。正是因为中西方文化存在促使大的差异中国寓言与伊索寓言在内容选择、表达手法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四、总结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伊索寓言》吗?为什么呢?伊索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大斗师同学们熟悉的小动物,而且啊浅显易懂。(结合《我读书我块乐》)出示第3节,齐读。(作者在每则寓言的最后,大都用一句精辟的话点明故事的寓意。对于这些点睛之笔,我们一定要好好体会!)

3、再读每则寓言最后的点睛之笔,好好体会。

觉得这像不像人生格言啊?

4、编书的叔叔阿姨这样提醒我们:(示“我读书我快乐”第4节),齐读。 对,摘抄下来可以时时警示自己。

五、作业

1、课外作业:选一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课后讲给别人听,制作小小读书卡。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一些寓言故事又有了新的理解和发展。比如:《狐狸和葡萄》里讲到的酸葡萄心理,也未必是坏事,当有的事情我们想做却经过努

力又确实办不到的时候,用这样的方式安慰自己也不错啊!它可以让我们的心理获得平衡,得到内心的平静。再说欺骗,有些善意的谎言也不是不可以呀。比如:医生隐瞒病情;做饭不好吃却得到父母的夸奖„„这些,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

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狐狸:虚荣,表里不一 《牧童和狼》牧童:不老实,经常说谎,自食其果 《狐狸和蝉》蝉:善于观察、考虑,坚持警觉,存有戒心

读书卡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言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悟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伊索寓言二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分析寓言故事的形象。

2、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3、了解伊索寓言与中国寓言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伊索寓言与中国寓言的异同点。

资源整合:

《我读书我快乐》、《狐狸和乌鸦》、《伊索寓言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简单走向复杂,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

2、还记得伊索吗?

师生:一位了不起的寓言家!故事大王!让我们赶快走近他,走进他的寓言故事!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本课三篇寓言故事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谁能简单概括一下每个小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狐狸和葡萄》狐狸吃不到葡萄却说葡萄是酸的不好吃。

《牧童和狼》牧童 屡次大叫“狼来了”欺骗村民,当“狼真的来了”,谁也没去帮助他。

《蝉和狐狸》狐狸想吃蝉,变假装赞美蝉的歌声美妙,但蝉看穿了狐狸的诡计,没有上当。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

4、今天我们将继续来学习《伊索寓言》看一看每则小故事都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什么道理呢?

二、细读课文,分析形象、领会寓意。

(一)《狐狸和葡萄》

1、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让我们先来读读狐狸说的话吧!出示:“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指名读。点评(嗯,我听出来了,这只狐狸对这些葡萄不感兴趣,不想吃。强调了“肯定”;。)

2、这些葡萄到底酸不酸?好吃不好吃?为什么狐狸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请同学们默读《狐狸与葡萄》,抓住关键词语来潜心体会。

3、首先葡萄到底酸不酸?好不好吃?你找的是文中哪句话?出示句子,学生齐

读(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劲。)从这句话中你怎么知道好吃不酸的呢?--“垂下几串”写出了成熟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诱人的样子。

①狐狸真的对这些葡萄不感兴趣吗?你怎么知道的?(“直流口水”形象地描绘了狐狸一心想吃到葡萄的急不可耐。)

②狐狸会想哪些办法去够葡萄呢?(想象)

③“白费劲”说明了什么?白费劲简洁明了地点出了狐狸够葡萄的结果:狐狸“想尽了各种办法”用尽浑身解数,还是够不着。“没有办法”(唉,无能为力啊)下文哪个词也能看出?“无望”“只好”表达了狐狸的无可奈何。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恋恋不舍)可是狐狸有没有承认自己的无能呢?没有。而是自我解嘲的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5、 小结:狐狸一开始看到这些葡萄是满怀兴奋,馋得直流口水,最终却只能灰溜溜地离开。你能读出狐狸这种心情的变化吗?齐读1、2自然段。

6、这葡萄明摆着就是甜的,是狐狸心里想吃,却吃不到才说是酸的。我们再来看狐狸说的这句话,现在你认为应该怎样读?与其说葡萄酸,不如说是它心里酸!酸溜溜的。这酸溜溜的话该怎么读!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这已经成了世界性的俗语了。再读!

7、这个时候你觉得狐狸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虚伪、表里不一(板书)

8、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示句子课文最后一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背一背。

小结:有的事情真的没有能力办到,却不肯承认自己没有能耐,偏偏要找各种借口为自己辩解,自我解嘲。这就是一种酸葡萄心理。板书:寓意

9、感悟寓意: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这则寓言的寓意?你从狐狸的身上明白了什么道理?

10、按照我们上述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其他两则寓言故事,分析寓言形象、理解寓意。学生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二)《牧童和狼》

生汇报:第一小节从“好几次”我们知道牧童武断大叫狼来了,已经不止一次了,是一贯“说谎”。由“不禁哈哈大笑”可见牧童的行为实在捉弄村民们,拿他们寻开心。牧童是一个经常说谎、不老实的人。

第二小节,从“吓坏了”“慌忙大叫”体会当“狼真的来了”,牧童很害怕、着急。通过“喊破”“也没有”可以知道村民在几次上当以后,再也没有人相信牧童的话了。可见牧童经常说谎,最终自食其果。

1、文中有这样两句话,小黑板示课后练习,读一读,体会牧童两次“大叫”的

不同情感。(1)好几次大叫只是想捉弄村民,拿他们寻开心,并不是真的狼来了,所以大叫时一点也不紧张,只是假装害怕而已。(2)大叫说明牧童真的害怕、着急了。此时他希望村民赶快来把狼打死。

2、面对牧童的两次大叫,村民们表现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读懂课文。)

生:刚开始村民们“惊慌失措”,后来“喊破喉咙,也没有人前来帮忙”,是因为村民们一开始很信任牧童,担心他的安慰,可是牧童却拿村民们的“惊慌失措”取乐,这是一种欺骗、撒谎、不诚实的行为,最后村民们以为牧童在撒谎不愿意在信任他。

4、感情朗读1、2自然段,读出不同的情感。

5、这则寓言故事教给我们什么道理,给我们什么启示,出示最后一句话。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

(三)《蝉和狐狸》

1、分析寓言形象:

①狐狸是怎么骗蝉的?“设下圈套”“故意”“赞叹”---狐狸:狡猾、狡诈 (提示:思考:“圈套”本来指什么?在本则寓言中指什么?生:圈套本义指使人上当受骗、害人的计谋或计策,阴谋诡计等。在本则寓言中指把蝉从树上骗下来,然后吃掉它。)

②蝉上当了吗?这是一只怎样的蝉?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察觉...有诈”“摘下树叶扔下来”试探(头脑很清醒,保持警觉,进行试探。)理解“有诈”:本义指隐藏着欺负、欺骗在本则寓言中指狐狸赞美蝉是一种欺骗行为。

③这则寓言中蝉的聪明表现在哪里?引导抓住最后一段话,正是因为蝉能从别人的灾难这吸取教训才没有被狐狸的花言巧语所蒙蔽。

3、感悟寓意: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这则寓言的寓意?你从蝉的身上明白了什么道理?

读了《狐狸和蝉》这个故事,我懂得了 要学习蝉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存有戒心,要善于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

4、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蝉和狐狸不同的与其特点。

5、对比“狐狸和蝉”与“狐狸和乌鸦”中“蝉”和“乌鸦”的形象

1、讲到欺骗,我想起了《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还记得吗?谁来简单讲一讲。

2、比较《蝉和狐狸》这个故事,思考: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3、交流: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示说的

话,朗读)你怎么知道是骗人的奉承话?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

4、你从乌鸦和蝉的不同结局中,明白了什么?

之所以有两种不同的结局是因为乌鸦爱听奉承话,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抵不住诱惑。而蝉善于思考,始终保持清醒的大脑,识破狐狸的花言巧语和险恶用心。

三、拓展延伸

(一)学完三篇寓言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对比这三则寓言故事有何异同点?先自己思考,再同桌讨论。课件出示三篇文章。

同:题目:和动物有关;内容:短小,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篇末:用一个小节揭示寓意。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画龙点睛。

异:表达手法:拟人、对比。 内容上:动物不同,故事情节和内涵不同。

(二)本单元我们还学习了三篇中国的寓言故事他们分别是《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我们对比看看伊索寓言与中国寓言的异同点。 同:启示道理,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简短,完整的故事情节。

异:《伊索寓言》:主人公:以动物为主;道理揭示:篇末直接点明;题材:民间故事。表达手法:拟人为主,夸张、

中国寓言故事:主人公:以人为主;道理揭示:蕴含其中;题材:历史传说。表达手法:写实较少使用艺术手法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多年受儒家思想的教化比较含蓄有些道理不直接阐明。二外国人大都很直接,说话不拐弯抹角。正是因为中西方文化存在促使大的差异中国寓言与伊索寓言在内容选择、表达手法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四、总结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伊索寓言》吗?为什么呢?伊索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大斗师同学们熟悉的小动物,而且啊浅显易懂。(结合《我读书我块乐》)出示第3节,齐读。(作者在每则寓言的最后,大都用一句精辟的话点明故事的寓意。对于这些点睛之笔,我们一定要好好体会!)

3、再读每则寓言最后的点睛之笔,好好体会。

觉得这像不像人生格言啊?

4、编书的叔叔阿姨这样提醒我们:(示“我读书我快乐”第4节),齐读。 对,摘抄下来可以时时警示自己。

五、作业

1、课外作业:选一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课后讲给别人听,制作小小读书卡。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一些寓言故事又有了新的理解和发展。比如:《狐狸和葡萄》里讲到的酸葡萄心理,也未必是坏事,当有的事情我们想做却经过努

力又确实办不到的时候,用这样的方式安慰自己也不错啊!它可以让我们的心理获得平衡,得到内心的平静。再说欺骗,有些善意的谎言也不是不可以呀。比如:医生隐瞒病情;做饭不好吃却得到父母的夸奖„„这些,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

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狐狸:虚荣,表里不一 《牧童和狼》牧童:不老实,经常说谎,自食其果 《狐狸和蝉》蝉:善于观察、考虑,坚持警觉,存有戒心

读书卡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言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悟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内容

  • 伊索寓言教案
  •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 12.伊索寓言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认真听范 读,多读,理清课文脉络.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结合实际生活受到启迪. ...

  • _读_伊索寓言_教学设计
  • <读〈伊索寓言〉> 教学设计 安徽省太和县第一中学 周 鹏 教学设想 本文选自钱钟书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的教读课文.该单元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整体感知作品.品味关键语句把握文章主旨,提高质疑.合作探究的能力.作者借九个寓言联类引申.洞烛世相,语言 ...

  • 解读寓言教案
  • <写作:解读一篇寓言>教学设计 (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一.设计意图 这篇作文安排在学生刚学过寓言<黔之驴>.<杞人忧天>和<杨布打狗>之后.看似简单,但大多数学生拿到以后无从下手.所以,设计这堂作文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有话可说. 在教学过 ...

  •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伊索寓言
  •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伊索寓言 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掌握"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好三则寓言的寓意. 2.通过故事与寓意之间的比较回读.仔细品味,体味寓言中蕴含的寓意,尝试为<蚂蚁和屎壳郎>这 则伊索寓言编写寓意. 二.教 学 ...

  • 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的道德反思
  •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故事是学生喜爱的素材,对于寓言故事的教学要进行寓意的理解性教学,教师要进行适合的引导,使学生在寓言学习的过程中,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在寓言与生活相连接的过程中,寻找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寓言特性相契合的内容,进行自我道德观的反思与审视,引导学生生成良好的道德智慧,获得道德思考的 ...

  •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 寓言四则 执教人:更楼初中 余岳 教学设想: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的特点与<伊索寓言>. 2.分角色朗读,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 ...

  • 小学寓言如何教 (3000字)
  • 小学寓言如何教 所谓"寓","寄托"之义也,寓言就是寄托着深刻含义的一种简短的故事.或者说是一种含有明显讽喻意义的短小故事.谭达先在<中国民间寓言研究>中指出:"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叙述和描写时,很少用繁冗松散之笔:语言非常准确.精练 ...

  • 读[伊索寓言]
  • 读<伊索寓言>教案 武汉市第一职业教育中心 许明娟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了解对比阅读学习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本课时的主旨. 3.培养学生质疑解难能力.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通过对比研究,理清寓言故事本意和作者赋于的含义 二者之间的关系,拓展思路,引导学生质疑. ...

  • 30寓言两则_教案
  •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材:语文(S)四年级上册 课 文:30 寓言两则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掩耳盗铃>和<守株待兔>是两则浅显易懂的寓言,对中年段的学生来说大都耳熟能详.为此,要怎样教学这两则寓言呢?首先要把重点放在理解偷铃人和种田人的可笑行为上,并由此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