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春节记忆

]舌尖上的春节记忆

[/font] ■洪传印

从我有记忆时起,就记得我们家每年过春节,从一进腊月门就有年味了,腊月初八那天,妈妈总是让我剥上几头蒜,买上两瓶醋,把醋倒在小瓷盆里把蒜放在里面泡上,要等到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的时候沾着吃,这样吃饺子会有一种奇特的鲜味,并且非得是腊月初八这一天腌的才会有其味道。尤其是待醋快吃完了的时候,白白的蒜掰淹成了一半白色一半蓝绿色的时候,放到嘴里,你就这么轻轻的一咬那脆脆的、酸酸的、稍带一点辣味的、经过二十几天的腌制的蒜掰,已经没有了它自身的那种奇辣的味道了的时候,这味道真是美极了。这一风俗一直在延续着。可是现在虽然还是腊月初八那天腌,还是大年初一早上吃,却怎么吃也吃不出这记忆中的味道了。

腊月二十三这天俗称小年,是送灶王爷升天的日子,也就正式进入忙年了。这一天妈妈是很忙碌的,一大早就开始蒸年糕,就是用黄面掺一些大红枣里面,蒸成窝窝头式的,也叫粘窝窝,粘窝窝是用来粘灶王爷的嘴用的,说是每年的这一天灶王爷回到天上,见了玉皇大帝都要把他在人间的所见所闻作总结回报,然后玉皇大帝在根据各家的情况给予赐福或降祸。

腊月二十四的晚上妈妈开始发面,天冷面不好开,妈妈就把面盆放在炉子身体旁边,上面盖上妈妈亲手织的白布做的小棉垫子,二十五一早就开始了蒸馒头、蒸包子、蒸枣花、蒸花糕,我是烧火的(那时蒸馒头窝窝都是用大地锅,烧柴火,这要比炉子快得多)妈妈揉好面,一个一个放在篦子上,然后盖上大锅盖,周围用毛巾围住,我就开始一手拉风箱一手添柴火,不一会功夫就能闻到馒头的香甜味,只要这个味道一飘出来,就意味着馒头熟了。紧接着再蒸下一锅下一锅……有时候会在不经意间、可有时也是故意的问妈妈:“还蒸啊?还没蒸完呀”?这时,总会听到妈妈的一句训斥声:“大过年的,完什么完,多得是”。现在想来也真好笑,还多的是呢?由于我姊妹多,这年货吃到过了二月二就换成银包金的了(白面包玉米面的卷子一层一层的)。慢慢、慢慢就全换成金色(玉米面的窝窝头)的了。可那时,觉得玉米面的窝窝也特好吃特香。

腊月二十六就开始炖肉了,记得每年的这个时候爸爸就会买回半扇带皮的大肉(猪肉),妈妈总会挑一大块五花肉切成10公分左右的方子肉,放在一个黑色的大坛子里用红烧的方式在炉子上炖,等快炖熟的时候满屋子扑鼻的香气,你就是还在睡梦中也能把你薰香醒的,你醒后准会用力吸上无数次鼻子的,那气味真是太香了。

这样一直在炉子上炜到中午,我们也就眼吧眼望的捱到中午,总觉得这半晌的功夫漫长的像又等了一年似的。尤其是弟弟妹妹们站在炉子周围,闻着从坛子口溢出来香气和眼吧吧的看着那一缕缕青丝交替般从坛子里升腾而出后飘向屋顶,然后弥漫了整个屋子。个个都直个劲的咽着口水。那个场面就是那个时代的很有代表性的画面。期盼已久的时刻到了,妈妈一声令下,开饭喽……就看我们姊妹几个赶忙拿起自己的小凳子围着饭桌做好了,各自捧着自己的小木碗小铁勺,张着嘴、瞪着眼瞅着妈妈拿着勺子的手,妈妈每次盛饭,如爸爸在家就先给爸爸盛,爸爸不在家时就从最小的弟妹开始。可妈妈不但总是最后一个盛,而且妈妈的碗里的那块方子肉也总是最小的那一块。

二十八这天,妈妈就把大白菜打整好、白萝卜洗好切好用开水趟好提前泡上一天(为的是泡去白萝卜的辣味)。我就开始剁馅子了,基本上要剁一天,剁好的馅子要把水挤干,不然水分太大不容易包。每次这一天下来,我的俩只胳臂都是酸酸的。现在多好,买上几斤韭菜,摘吧摘吧、洗洗切切就可以了,很省事的。

年三十这天是这一年当中最忙碌的一天,妈妈要把我们姊妹几个的新衣服再仔细的检查一遍,看看是不是有忘了订扣什么的没有,把放了一年的放饺子的盖垫都要刷刷干净,晾干干。吃罢晚饭,爸爸妈妈我们三人就开始包饺子,先包两盖垫素馅的饺子,每年初一早上必须吃素饺子。寓意这一年素素净净平平安安的别摊上什么不好的事。然后再包几盖垫肉馅的是初一中午吃。每年的三十晚上都要忙到午夜的钟声响过,这也是我盼望的时刻。

总感觉现在人们对过春节的兴趣越来越淡了,也是呀!您说现在这大人孩子还期盼什么呢?期盼过年吃好的吗?非也!这平时吃的喝的都比过去过年吃得好喝的好。期盼过年穿新衣服吗?非也!现在的孩子这新衣都穿不过来,就小了。期盼着看龙灯吗?非也!现在又是电视又是电脑,又是那家庭影院。谁还稀罕那龙灯呀?

现在过年也就是期盼过个长假了,人们在当今这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的逼迫下,利用这假期好好的休息休息,和家人好好团聚团聚,使亲情更加浓郁,爱情更加甜蜜。尽管如此,我还是怀念儿时的春节。任凭时间怎样的流失,也风化不了儿时春节舌尖上的美好回忆!

]舌尖上的春节记忆

[/font] ■洪传印

从我有记忆时起,就记得我们家每年过春节,从一进腊月门就有年味了,腊月初八那天,妈妈总是让我剥上几头蒜,买上两瓶醋,把醋倒在小瓷盆里把蒜放在里面泡上,要等到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的时候沾着吃,这样吃饺子会有一种奇特的鲜味,并且非得是腊月初八这一天腌的才会有其味道。尤其是待醋快吃完了的时候,白白的蒜掰淹成了一半白色一半蓝绿色的时候,放到嘴里,你就这么轻轻的一咬那脆脆的、酸酸的、稍带一点辣味的、经过二十几天的腌制的蒜掰,已经没有了它自身的那种奇辣的味道了的时候,这味道真是美极了。这一风俗一直在延续着。可是现在虽然还是腊月初八那天腌,还是大年初一早上吃,却怎么吃也吃不出这记忆中的味道了。

腊月二十三这天俗称小年,是送灶王爷升天的日子,也就正式进入忙年了。这一天妈妈是很忙碌的,一大早就开始蒸年糕,就是用黄面掺一些大红枣里面,蒸成窝窝头式的,也叫粘窝窝,粘窝窝是用来粘灶王爷的嘴用的,说是每年的这一天灶王爷回到天上,见了玉皇大帝都要把他在人间的所见所闻作总结回报,然后玉皇大帝在根据各家的情况给予赐福或降祸。

腊月二十四的晚上妈妈开始发面,天冷面不好开,妈妈就把面盆放在炉子身体旁边,上面盖上妈妈亲手织的白布做的小棉垫子,二十五一早就开始了蒸馒头、蒸包子、蒸枣花、蒸花糕,我是烧火的(那时蒸馒头窝窝都是用大地锅,烧柴火,这要比炉子快得多)妈妈揉好面,一个一个放在篦子上,然后盖上大锅盖,周围用毛巾围住,我就开始一手拉风箱一手添柴火,不一会功夫就能闻到馒头的香甜味,只要这个味道一飘出来,就意味着馒头熟了。紧接着再蒸下一锅下一锅……有时候会在不经意间、可有时也是故意的问妈妈:“还蒸啊?还没蒸完呀”?这时,总会听到妈妈的一句训斥声:“大过年的,完什么完,多得是”。现在想来也真好笑,还多的是呢?由于我姊妹多,这年货吃到过了二月二就换成银包金的了(白面包玉米面的卷子一层一层的)。慢慢、慢慢就全换成金色(玉米面的窝窝头)的了。可那时,觉得玉米面的窝窝也特好吃特香。

腊月二十六就开始炖肉了,记得每年的这个时候爸爸就会买回半扇带皮的大肉(猪肉),妈妈总会挑一大块五花肉切成10公分左右的方子肉,放在一个黑色的大坛子里用红烧的方式在炉子上炖,等快炖熟的时候满屋子扑鼻的香气,你就是还在睡梦中也能把你薰香醒的,你醒后准会用力吸上无数次鼻子的,那气味真是太香了。

这样一直在炉子上炜到中午,我们也就眼吧眼望的捱到中午,总觉得这半晌的功夫漫长的像又等了一年似的。尤其是弟弟妹妹们站在炉子周围,闻着从坛子口溢出来香气和眼吧吧的看着那一缕缕青丝交替般从坛子里升腾而出后飘向屋顶,然后弥漫了整个屋子。个个都直个劲的咽着口水。那个场面就是那个时代的很有代表性的画面。期盼已久的时刻到了,妈妈一声令下,开饭喽……就看我们姊妹几个赶忙拿起自己的小凳子围着饭桌做好了,各自捧着自己的小木碗小铁勺,张着嘴、瞪着眼瞅着妈妈拿着勺子的手,妈妈每次盛饭,如爸爸在家就先给爸爸盛,爸爸不在家时就从最小的弟妹开始。可妈妈不但总是最后一个盛,而且妈妈的碗里的那块方子肉也总是最小的那一块。

二十八这天,妈妈就把大白菜打整好、白萝卜洗好切好用开水趟好提前泡上一天(为的是泡去白萝卜的辣味)。我就开始剁馅子了,基本上要剁一天,剁好的馅子要把水挤干,不然水分太大不容易包。每次这一天下来,我的俩只胳臂都是酸酸的。现在多好,买上几斤韭菜,摘吧摘吧、洗洗切切就可以了,很省事的。

年三十这天是这一年当中最忙碌的一天,妈妈要把我们姊妹几个的新衣服再仔细的检查一遍,看看是不是有忘了订扣什么的没有,把放了一年的放饺子的盖垫都要刷刷干净,晾干干。吃罢晚饭,爸爸妈妈我们三人就开始包饺子,先包两盖垫素馅的饺子,每年初一早上必须吃素饺子。寓意这一年素素净净平平安安的别摊上什么不好的事。然后再包几盖垫肉馅的是初一中午吃。每年的三十晚上都要忙到午夜的钟声响过,这也是我盼望的时刻。

总感觉现在人们对过春节的兴趣越来越淡了,也是呀!您说现在这大人孩子还期盼什么呢?期盼过年吃好的吗?非也!这平时吃的喝的都比过去过年吃得好喝的好。期盼过年穿新衣服吗?非也!现在的孩子这新衣都穿不过来,就小了。期盼着看龙灯吗?非也!现在又是电视又是电脑,又是那家庭影院。谁还稀罕那龙灯呀?

现在过年也就是期盼过个长假了,人们在当今这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的逼迫下,利用这假期好好的休息休息,和家人好好团聚团聚,使亲情更加浓郁,爱情更加甜蜜。尽管如此,我还是怀念儿时的春节。任凭时间怎样的流失,也风化不了儿时春节舌尖上的美好回忆!


相关内容

  • 家乡的味道,属于老玉溪的味道!
  • [复制链接] 文艺狗 电梯直达 1# 发表于 3 天前|只看该作者|只看大图 常听老玉溪们这样说:"哇家大营街的烤鸭比北京烤鸭还好吃." 木瓜水的清凉是家乡夏天的味道 各个工序都要拿捏得当,用赵建蓝的话说就是:"米要泡透,磨出来的浆要像雪花糕一样细腻,蒸出来的卷粉才不会 ...

  •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
  • 课程论文:中国饮食文化概论 舌尖上的蒿子粑粑 舌尖上的蒿子粑粑 摘要:蒿子粑粑,也叫蒿子粑.是安徽江淮,江南地区(六安.桐城.安庆.含山.宣城.南陵,等地)流传的一种特色食品,主要以蒿子.米粉.腊肉为原料精制而成.蒿子粑粑,口感香脆,味鲜色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口流动,由于有很多舒城人和霍山人定 ...

  • 舌尖上的故乡作文
  • 舌尖上的故乡作文一:舌尖上的濮阳 我的家乡在河南濮阳,这里有很多特色小吃,最有名的莫过于洛阳的水席.开封的包子.郑州的烩面了,这里面,我最喜欢吃的就是烩面. 烩面是一种荤.素.汤.菜.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遍及全国.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城市工作节奏 ...

  • 西安之行:回民街,节日里"舌尖上的西安"味道
  • 春节大假,去古城西安走了一遭,因为只有两三天的时间,就马不停蹄地游览了兵马俑.钟鼓楼.回民街.古城墙和大雁塔......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自古即是帝王之都,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一共13个王朝在西安地区建都( ...

  • 洪烛:清朝皇帝为何大力倡导喇嘛教?(图)
  • 洪烛<北京:皇城往事>(<北京:城南旧事>姊妹篇)中国地图出版社 [到了清朝,大力倡导喇嘛教.顺治帝为接待达赖喇嘛五世来京朝觐修造了东黄寺(作为其驻锡之所),雍正帝又允蒙古部落之请兴建西黄寺--"东黄寺与西黄寺,同垣异构,时称双黄寺",也是为了加强&quo ...

  • 完整版舌尖上的中国
  • <舌尖上的中国>精彩故事 <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频道推出的第一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从2011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共在国内拍摄60个地点方,涵盖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各个地域,它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向观众,尤其 ...

  • 舌尖上的中国解说词
  • 舌尖上的中国>精彩故事 <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频道推出的第一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从2011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共在国内拍摄60个地点方,涵盖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各个地域,它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向观众,尤其是海外观 ...

  • 舌尖上的年味(13.1.20)
  • 在这大年初一,我们一个50后,两个80后,简称588组合来个三人转,谈谈舌尖上的年味.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多少年来,我们始终遵循古训--民以食为天,无论在物质条件很贫乏的那个年代,食品处在稀缺或者配给年代,抑或是如今物质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年代,许多市民可以天天吃鱼吃肉,享受着天天过年的 ...

  • [舌尖上的中国]解说词
  • <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频道推出的第一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从2011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共在国内拍摄60个地点方,涵盖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各个地域,它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向观众,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