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员先进事迹

优秀人民调解员事迹

----泥高乡竹园村调解员王小龙

王小龙,男,苗族,高中文化,出生于1983年1月27日。中共预备党员,泥高乡竹园村副主任、调委会调解员。

2009年5月被聘为竹园村调解员以来,共调解各类民事纠纷30余起,成功率达96%以上,化解可能“民转刑”案件4起,在调解工中作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将大量矛盾化解,维护了村里的稳定,使该村近两年来没有一起刑事案件发生。

竹园村位于泥高乡西北面,地域面积38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4138人,是务川县的西北大门。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村民之间纠纷频繁,要做好竹园村的矛盾纠纷化解,对王小龙同志来说是件不容易的事。

以情动人,以法育人,调解架起连心桥。

村里的工作复杂琐碎,往往是“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很多矛盾纠纷都落到村干部身上。作为村委会副主任兼人民调解员的王小龙同志,以他的真心和宽容,以他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架起了党与村民心灵相通的连心桥,筑起了维护村里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王小龙同志始终不忘自己的职责,不管哪里有纠纷,不管何时发生纠纷,只要他知道了,他都会尽心尽职地及时化解。像芝麻大的小纠纷,王小龙从来没有烦过,相反,他把调解当成一件乐事。在村里,许多矛盾纠纷往往是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的,如果调解不及时,就会

酿成大的矛盾纠纷,甚至走向恶化,导致刑事案件发生。

把和睦送给别人,把幸福送给别人,以心换心,以党心换民心。

王小龙同志在基层调解战线上默默耕耘,热爱人民调解工作,热心人民调解事业,能够正确处理名利与地位,做人与做事的关系,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始终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踏实工作,勤勉干事,以自己的真诚之心,赢得了村民们的爱戴。村民们有了不顺心的话都愿意给他说,把与其他村民的纠纷向他讲,哪家有什么困难也同他谈,因为他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热心人民调解工作。

热心服务村民,努力做好群众满意的人民调解员

通过2年的民调工作,调处了多起疑难和重大矛盾纠纷,王小龙同志深知:要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就必须深刻认识人民调解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掌握人民调解工作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技巧,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此外就是平时多和村民接触,聊聊家长礼短,增进感情,只有和群众关系搞好了,干群打成一片了,调解工作才能做好。只有平时多接触,多沟通,才能随时掌握村民的心理状态,了解村民的需求,才能掌握解决村民矛盾的主动权。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深入群众和纠纷当事人中去,是提高纠纷调解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2010年,竹园村半桥土组有一起长时间没有解决的宅基地老旧纠纷,双方当事人经以往乡村两级调解也没有成功解决。由于多种原因该纠纷长期未被解决,导致一方当事人的房屋狭窄,想建造又没有地方做。该方当事人因心理不平衡,就经常到村委会吵闹,强烈要求

村委会给予解决。王小龙同志通过调查了解发现:此纠纷是因为当事人双方两兄弟在分家时,没有讲清楚和不太平均造起,王小龙同志在了解完双方矛盾焦点和各自的需求后,便把双方叫到一起,阐明了调委会的职责和权限,讲解了有关的法律法规,分析并指出了他们各自的错误认识,说服了当事人各退一步,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困扰多年的历史纠纷得到了圆满化解。

2010年,村里有一起村民堵公路,可能引起群发性集体事故的纠纷,王小龙同志知道后,及时赶到现场,据了解,这起纠纷的主要矛盾是当地一村民以8年前修公路时没有解决好公路占地为由,用石头和泥巴堵住了公路,不让车辆行驶。由于2010年竹园村危房改造较多,村民运送物资较为频繁,此行为严重阻碍了村民们的运送物资的需求,有10几户村民扬言要打堵路的村民,性质比较恶劣,极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王小龙同志给村民们一个一个的做思想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尊重民风民俗,最后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大家和颜悦色,公路疏通。

虚心学习、善于总结。

通过对民间纠纷的调解,王小龙同志深感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调解员,必须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化解矛盾。为此,王小龙同志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和多发纠纷特点,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民法通则》、《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婚姻法》、《土地承包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调解技巧。从而在调解纠纷时,王小龙同志

始终能够做到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尊重诉权,依法调解,以理服人、依法教人。通过2年的摸索学习,王小龙同志总结出了做好人民调解工作要做到“四心五勤”:即:真心实意为村民排忧解难,公心公正对待纠纷双方当事人,热心民调工作、耐心化解群众纠纷;调查问题多走动腿勤,解答问题多沟通嘴勤,排查取证多记录手勤,发现问题多观察眼勤,处理问题多分析脑勤。确立“五心标准”,信心、热心、耐心、公心、诚心。讲好“五种调语”,安心话、风趣话、圆场话、劝和话、希望话。炼就“五种功夫”,即:听功、问功、记功、答功、劝功。培育“五种能力”, 总结报告能力、分析判断能、组织协调能力、综合处置能力、学法用法能力。学会“五种方法”, 冷却降温法、褒扬激励法、证据展示法、换位思考法、模糊处理法。

优秀人民调解员事迹

----泥高乡竹园村调解员王小龙

王小龙,男,苗族,高中文化,出生于1983年1月27日。中共预备党员,泥高乡竹园村副主任、调委会调解员。

2009年5月被聘为竹园村调解员以来,共调解各类民事纠纷30余起,成功率达96%以上,化解可能“民转刑”案件4起,在调解工中作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将大量矛盾化解,维护了村里的稳定,使该村近两年来没有一起刑事案件发生。

竹园村位于泥高乡西北面,地域面积38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4138人,是务川县的西北大门。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村民之间纠纷频繁,要做好竹园村的矛盾纠纷化解,对王小龙同志来说是件不容易的事。

以情动人,以法育人,调解架起连心桥。

村里的工作复杂琐碎,往往是“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很多矛盾纠纷都落到村干部身上。作为村委会副主任兼人民调解员的王小龙同志,以他的真心和宽容,以他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架起了党与村民心灵相通的连心桥,筑起了维护村里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王小龙同志始终不忘自己的职责,不管哪里有纠纷,不管何时发生纠纷,只要他知道了,他都会尽心尽职地及时化解。像芝麻大的小纠纷,王小龙从来没有烦过,相反,他把调解当成一件乐事。在村里,许多矛盾纠纷往往是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的,如果调解不及时,就会

酿成大的矛盾纠纷,甚至走向恶化,导致刑事案件发生。

把和睦送给别人,把幸福送给别人,以心换心,以党心换民心。

王小龙同志在基层调解战线上默默耕耘,热爱人民调解工作,热心人民调解事业,能够正确处理名利与地位,做人与做事的关系,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始终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踏实工作,勤勉干事,以自己的真诚之心,赢得了村民们的爱戴。村民们有了不顺心的话都愿意给他说,把与其他村民的纠纷向他讲,哪家有什么困难也同他谈,因为他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热心人民调解工作。

热心服务村民,努力做好群众满意的人民调解员

通过2年的民调工作,调处了多起疑难和重大矛盾纠纷,王小龙同志深知:要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就必须深刻认识人民调解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掌握人民调解工作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技巧,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此外就是平时多和村民接触,聊聊家长礼短,增进感情,只有和群众关系搞好了,干群打成一片了,调解工作才能做好。只有平时多接触,多沟通,才能随时掌握村民的心理状态,了解村民的需求,才能掌握解决村民矛盾的主动权。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深入群众和纠纷当事人中去,是提高纠纷调解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2010年,竹园村半桥土组有一起长时间没有解决的宅基地老旧纠纷,双方当事人经以往乡村两级调解也没有成功解决。由于多种原因该纠纷长期未被解决,导致一方当事人的房屋狭窄,想建造又没有地方做。该方当事人因心理不平衡,就经常到村委会吵闹,强烈要求

村委会给予解决。王小龙同志通过调查了解发现:此纠纷是因为当事人双方两兄弟在分家时,没有讲清楚和不太平均造起,王小龙同志在了解完双方矛盾焦点和各自的需求后,便把双方叫到一起,阐明了调委会的职责和权限,讲解了有关的法律法规,分析并指出了他们各自的错误认识,说服了当事人各退一步,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困扰多年的历史纠纷得到了圆满化解。

2010年,村里有一起村民堵公路,可能引起群发性集体事故的纠纷,王小龙同志知道后,及时赶到现场,据了解,这起纠纷的主要矛盾是当地一村民以8年前修公路时没有解决好公路占地为由,用石头和泥巴堵住了公路,不让车辆行驶。由于2010年竹园村危房改造较多,村民运送物资较为频繁,此行为严重阻碍了村民们的运送物资的需求,有10几户村民扬言要打堵路的村民,性质比较恶劣,极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王小龙同志给村民们一个一个的做思想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尊重民风民俗,最后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大家和颜悦色,公路疏通。

虚心学习、善于总结。

通过对民间纠纷的调解,王小龙同志深感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调解员,必须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化解矛盾。为此,王小龙同志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和多发纠纷特点,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民法通则》、《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婚姻法》、《土地承包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调解技巧。从而在调解纠纷时,王小龙同志

始终能够做到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尊重诉权,依法调解,以理服人、依法教人。通过2年的摸索学习,王小龙同志总结出了做好人民调解工作要做到“四心五勤”:即:真心实意为村民排忧解难,公心公正对待纠纷双方当事人,热心民调工作、耐心化解群众纠纷;调查问题多走动腿勤,解答问题多沟通嘴勤,排查取证多记录手勤,发现问题多观察眼勤,处理问题多分析脑勤。确立“五心标准”,信心、热心、耐心、公心、诚心。讲好“五种调语”,安心话、风趣话、圆场话、劝和话、希望话。炼就“五种功夫”,即:听功、问功、记功、答功、劝功。培育“五种能力”, 总结报告能力、分析判断能、组织协调能力、综合处置能力、学法用法能力。学会“五种方法”, 冷却降温法、褒扬激励法、证据展示法、换位思考法、模糊处理法。


相关内容

  • 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事迹经验交流材料
  • 抓好人民调解工作,促进社区全面发展 ---XX街道办事处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事迹经验交 流材料 XX社区东起友好新村路,南邻自治区有色局.西至滨 河中路,北以克拉玛依东路为界,为市中心繁华闹市地带, 总面积0.28平方公里,总住宅1198户,总人口4020人.外 来流动人口578人,是一个商业繁华.百姓 ...

  • 调解员培训班主持词
  • 同志们: 为全面提高基层人民调解员的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在提高居民法律素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按照省司法厅、市司法局《关于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培训工作的意见》的指示精神,今天招集大家进行人民调解员集中培训。另外:县里的领导对这次培训非常重视,由于他们还有其它重要工 ...

  • 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事迹
  • 现为巴中市巴州区司法局西城街道司法所长的王国华,11年来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指导人民调解的行政职能作用,用春风化雨般的工作方法,用公平诚信的利剪,裁断一桩桩纠纷,使西城的人民调解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西城办事处连年被授予 "防邪.维稳"工作先进集体,"平安示范乡镇&quo ...

  • 人民调解委员会及调解员奖励办法
  • (1991年7月12日司法部令第15号发布) 第一条  为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建设,鼓励先进,调动调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维护社会安定,根据<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规定的奖励适用于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 第三条  ...

  • 全国优秀法官先进事迹
  • 李自平,男,1961年1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卫东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分管刑事审判庭、东高皇法庭、办公室、司法行政科、机关服务中心工作。在多年的法院工作中,李自平同志积累了娴熟的法律知识和高超的工作技巧,已成为一名倍受领导肯定、同事敬仰、当事人认可和社会各界称赞的优秀人民法 ...

  • 先进人民调解员事迹材料
  • 先进人民调解员事迹材料 刘建英,女,现年45岁,中共党员,高碑店市兴华路街道办事处凌云社区党支部书记.调委会主任.从事人民调解工作6年来,她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化解可能"民转刑"案件20余起,在调解工中作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 ...

  • 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先进事迹材料
  • 村调解委员会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切实加强调解组织建设,规范调解工作制度,积极发挥人民调解职能作用,坚持依法调解,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几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组织建设,规范调解工作制度 为了更好的做好新形势下的调解工作,我们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不断加强调解组织建设. ...

  • 十佳人民调解员先进事迹材料
  • 十佳人民调解员蒋春山事迹材料 我叫蒋春山,男,现年46岁,中共党员,现担任南田坪乡竹山村村委会主任和治调主任,同时兼任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负责维护村治安稳定和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多年来,我坚持把群众的事情放在首位,发现矛盾立即着手解决,事前下功夫了解情况,事后跟踪回访调解结果落实情况,发现一起,解 ...

  • 街道人民调解员先进事迹材料
  • **,是一位退休老人,同时也是**街道综治中心的一位专职调解员.成为专职调解员的6年时间里,**消解纠纷551件,凡是经老刘之手的纠纷事件,没有一个回头上诉,调解成功率达100%,是名副其实的"金牌调解". 当专职调解员,**是全市第一人.尚未上任,三个子女苦口劝说,调解是件苦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