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会剪辑技巧

电视节目的制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策划、构思、采访、拍摄、剪辑、特技合成、解说配音、字幕等多道工序,而其中剪辑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一、建立节目的剪辑风格 所谓节目的剪辑风格,简而言之,就是剪辑师对节目后期剪辑的整体构思。它体现了剪辑师对编导者创作意图的理解,对节目内容、结构的把握。剪辑师所做的剪辑提纲是其具体的表现。 由于电视节目的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编导者的风格不同,这就决定了针对不同种类的节目应采用不同的剪辑方式。剪辑师在动手剪辑一部片子前,必须首先熟悉节目,把握住编导者的创作意图及艺术追求,根据节目的内容、形式、风格考虑所采用的剪辑手段,建立片子的剪辑风格。剪辑风格一旦确定,就保持前后一致,使之贯穿于整个剪辑过程中。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剪辑师来说,建立剪辑风格虽然重要,但表现是为内容服务的,因此必须服从而不能违背编导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要求,要与节目的主题、内容、形式、结构达到有机地统一。

∙ 二、选择画面剪辑点 在后期剪辑中,无论是剪动作、剪情绪、剪节奏,剪辑点的选择都必

须遵循客观规律,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下面试例举几种选择剪辑点的处理方法,以供参考。

1.不同类型节目的剪辑 综艺晚会类节目,大多数以歌舞为主,其剪辑点需按歌曲内容及音乐旋律、节奏、乐句、乐段来选择,并且在音乐节拍强点上切换镜头比较流畅。 电视剧类的节目,多数按剧情的发展及人物情绪的变化来选择剪辑点。

访谈性节目,一般按访谈者的谈话内容及现场气氛来切换镜头。纪录片及纪实性专题片的剪辑要力求真实可信,尤其是长镜头拍摄时,剪辑要尽量保证镜头完整,避免剪得过细过碎。 竞技体育类节目,由于动感较强,应选择动感强烈的地方作为切换点。

> 删除

∙ 2.镜头长度的选择 一般说来,镜头景别、画面信息量的多少及画面构成复杂程度都会影响镜头

长度的选择。 就景别而言, 全景镜头画面停留时间要长一些;中近景镜头要稍短一些,特写镜头还要短一些;就画面信息量而言,信息量大时,画面停留时间要稍长一些,信息量少的则要短一些; 就画面构成复杂程度而言,画面构成复杂的,停留时间要稍长一些,反之则稍短一些。 对于叙述性或描述性的镜头,镜头长度的选择应以观众完全看懂镜头内容所需的时间为准。 对于刻

画人物内心心理及反映情绪变化为主的镜头,镜头长度的选择不要按叙述的长度来处理,而应根据情绪长度的需要来选择,要适当地延长镜头长度,保持情绪的延续和完整,给观众留下感知和联想的空间。

3.镜头之间的组接 “动”接“动”、“静”接“静”是镜头组接的基本原则。所谓的“动”与“静”是指在

剪辑点上画面主体或摄像机是处于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状态。遵循这一原则进行镜头组接可保持视觉的流畅及和谐。两个固定镜头组接时,画面主体都是静止的,其剪辑点的选择要根据画面的内容来决定(静接静) 。 两个固定镜头组接时,其中一个镜头主体是运动的,另一个镜头主体是不动的,其一种组接方法是寻找主体动作的停顿处来切换;另一种方法是在运动主体被遮挡或处于不醒目的位置时切换(静接静) ,如果两个固定镜头主体都是运动的,其剪辑点可选在主体运动的过程中。 一般说来,剪动作时,镜头组接是以主体动作的运动因素作为依据的,小景别的动作要少留一些,大景别的动作要多留一些。(动接动) 。 当两个镜头都是运动镜头,并且运动方向一致时,应去掉上一镜头的落幅及下一镜头的起幅进行组接(动接动) 。如果两个运动镜头的运作方向不一致时,就需在镜头运动稳定下来后切换,即保留上一镜头的落幅和下一镜头的起幅进行组接(静接静) 。“动”接“动”的一种特殊用法是所谓“半截子”镜头组接。即不同运动主体或运动镜头在运动过程中进行切换,这样一系列的“半截子”镜头组接起来给人的动感更强,节奏更鲜明,在体育集锦类节目的剪辑中应用较多。需要注意的是,组接镜头时要考虑运动主体或运动镜头的方向性及动感的一致性。除了“动”接“动”、“静”接“静”外,常见的还有“动”接“静”和“静”接“动”。在进行后两种画面组接时,要充分利用主体之间的因果关系、对应关系、呼应关系及画面内主体运动节奏的变化,做到由动到静,由静到动顺理成章的自然转换。

4、“跳轴”现象的处理 在前期拍摄时,由于摄像师未充分意识到轴线问趣,或者即使前期拍摄时建立并遵守了轴线原则,但后期剪辑时需打乱原来的镜头次序重新组合,就可能产生“跳轴”现象。如果这个问题不加以解决,会造成观众理解上的混乱。当遇到“踏轴”问题时,剪辑师可采取一些补救措施,消除或减弱“跳轴”现象。 (1) 利用动势改变轴线方向。在两个跳轴镜头中间,插入一个人物转身或运动物转弯的镜头,将轴线方向改变过来。 (2)插入中性镜头。在两个运动方向相反的镜头中间,插入一个无明显方向性的中性镜头,可减弱“跳轴”的影响。 (3)借助人物视线。在跳轴镜头中间插入一个人物视线变化的镜头,借助人物视线的变动,改变轴线方向,清除“跳轴”现象。 (4)插入特写镜头。在跳轴镜头中间,插入一个局部特写或反映特写镜头,可减弱“跳轴”现象。需要注意的是,插入的特写镜头要与前后镜头有一定的联系,否则显得生硬。 (5)插入全景镜头。由于全景镜头中主体在画面所处的位置、运动的方向或动作不很明显,插入后即使轴方向有所变化,但观众的视觉跳跃不大,可减弱“跳轴”现象。

∙ 三、控制剪辑节奏 电视片的节奏是由画面主体或摄像机镜头的运动、镜头的长短、景别的

变换、组接时的切换速度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它是片子中事件、情节或人物情绪变化的速度和强度,是影响片子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前期拍摄时,摄像师应根据编导者的意图及节目的形式、风格,控制摄像机的运动速度(例如轻松、欢快的节目,摄像机的运动速度可稍快一些;庄重、抒情的节目运动速度可缓慢一些) ,从而形成节目的节奏基调。 在后期剪辑时,剪辑师总的说来要遵循这一节奏基调,再结合节目的内容及结构安排,根据事件及情节发展的“轻重缓急”,形成有起有落、张弛有度的剪辑节奏。在剪辑时,尤其要注意的,一是段落的剪辑节奏要与片子的总体节奏相吻合和匹配;二是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节奏变化要适当,变化过快或过慢都会给观众心理上产生不适应的感觉。 另外,后期剪辑时,在一个段落中采用一成不变的剪辑节奏,会使观众产生疲乏厌倦的感觉。如果适当变化剪辑节奏,采用剪接加速度的方法,使组接的镜头越来越短,利用镜头的积累效果,可使段落形成一个高潮。但在做这种节奏处理时,一定要注意张弛结合,每一个高潮点后都要留出一个缓冲释放的空间,给观众以回味和联想的余地。 ∙ 剪辑 俗称“剪接”。影片制作工艺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影片艺术创作过程中最后的一

次再创作。 “剪辑”在英文中是editing ,和“编辑”是同一个词,但在我国电影术语中译成“剪辑”是有根据的, 因为电影的剪辑工作就是组接一系列拍摄好的镜头每个镜头部必须经过剪裁,才能接得上,故强调“剪”字。“剪辑”在俄文中是mohtax ,是从法文中借用来的一个建筑学上的名词,原意为装配、组合,音译成中文,就是“蒙太奇”。这种借用,说明影片的蒙太奇往往最后定型于剪辑台上。剪辑工作包括画面剪辑和彩带剪辑两个方面。画面剪辑即对拍摄出来的数以千计的镜头进行精心的筛选和去芜存菁的剪裁,按照最富有银幕效果的顺序组接起来。电影镜头,通常是按照内景、外景、实景等不同的拍摄场地分别集中拍摄的,在剪辑时需要按照影片内容的顺序重新进行组接。重要的镜头往往由于艺术上或技术上的原因,需要重复拍摄多次或同时拍摄多条,剪辑时要进行挑选。群众场面在拍摄现场时常拍摄大批素材镜头(参见“画面素材”),在剪辑时进行创造性的组接。每个侧面素材镜头的尺寸都拍得比需要的长一些,以便从中寻找适当的剪接点。还有些镜头需要分切成小段,和另外的镜头交叉组接起来,以创造气氛和节奏。根据影片故事发展的逻辑性和总节奏的需要,在剪辑过程中随时都可能调整镜头、场次,甚至删去某些多余的镜头或段落。声带剪辑由于声带片录音方式分先期、同期、后期三种,在剪辑工艺上也有不同要求:先期录音的声带大都是完整的乐段或唱段,必须严格遵循音乐的规律来剪辑画面;同期录音的声

带一般是对形的语言或自然音响效果,都与画面在一起同时剪辑;后期配音的内容则比较广,有对形的语言和音响效果,也有不对形的内心独白、旁白、画外音响效果,还有渲染情绪、气氛的背景音乐,通常是在画面基本剪定的基础上来录音,这就要求在剪辑画面时预先考虑到声音构成和声画结合的一系 列问题。总之,影片的声音必须和画面有机地结合,共同构成完美的银幕形象。 电影剪辑的艺术手段,实际上属于镜头组接的技巧。早期的电影导演,一般都亲自把拍摄成的一系列镜头剪辑成影片。由于电影在摄制技术上和艺术创作上日新月异的发展,才产生了剪辑和导演的分工,而剪辑人员的专业化,有利于充分发挥剪辑艺术手段的作用。如何运用剪辑手段,对于保证和提高影片的艺术质量关系极大,在现代的影片制作中,剪辑的艺术质量多数取决于专业剪辑人员和导演的共同创造。

> 删除

剪辑师 电影蒙太奇组合阶段负责剪辑影片的人。在剪辑台上对画面素材和声音素材进行再创作。剪辑师应深刻理解剧本和导演总体构思,以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逻辑为基础,对在内景、外景、实景中分割拍摄的不同场景、不同景别、不同拍摄方法的画面素材和录制的声音素材加以整理取舍,运用蒙太奇技巧进行有机的组合,最后使整部影片达到结构严谨、语言生动、节奏鲜明,从而突出人物,深化主题,提高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剪辑师可以运用剪辑手段纠正或弥补现场拍摄的画面素材的不足,也可以调整原有的结构,甚至改变原有的构思。同时还要重视影片中的声音,在剪辑画面的同时,应考虑到声画结合和音响构成等一系列问题,与录音师通力合作,以获得完满的听觉形象的艺术效果。声画素材经过优秀剪辑师的处理,有可能出现导演事先并未有意安排的良好艺术效果,这就是剪辑台上的再创作.剪辑师在一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不仅仅是在从事一种技艺,而且是在做一件细致、复杂的艺术再创作工作,他的工作质量与一部影片的成败关系极大。因此,剪辑师必须是导演创作意图和艺术构思的体现者。

> 删除

电视节目的制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策划、构思、采访、拍摄、剪辑、特技合成、解说配音、字幕等多道工序,而其中剪辑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一、建立节目的剪辑风格 所谓节目的剪辑风格,简而言之,就是剪辑师对节目后期剪辑的整体构思。它体现了剪辑师对编导者创作意图的理解,对节目内容、结构的把握。剪辑师所做的剪辑提纲是其具体的表现。 由于电视节目的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编导者的风格不同,这就决定了针对不同种类的节目应采用不同的剪辑方式。剪辑师在动手剪辑一部片子前,必须首先熟悉节目,把握住编导者的创作意图及艺术追求,根据节目的内容、形式、风格考虑所采用的剪辑手段,建立片子的剪辑风格。剪辑风格一旦确定,就保持前后一致,使之贯穿于整个剪辑过程中。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剪辑师来说,建立剪辑风格虽然重要,但表现是为内容服务的,因此必须服从而不能违背编导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要求,要与节目的主题、内容、形式、结构达到有机地统一。

∙ 二、选择画面剪辑点 在后期剪辑中,无论是剪动作、剪情绪、剪节奏,剪辑点的选择都必

须遵循客观规律,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下面试例举几种选择剪辑点的处理方法,以供参考。

1.不同类型节目的剪辑 综艺晚会类节目,大多数以歌舞为主,其剪辑点需按歌曲内容及音乐旋律、节奏、乐句、乐段来选择,并且在音乐节拍强点上切换镜头比较流畅。 电视剧类的节目,多数按剧情的发展及人物情绪的变化来选择剪辑点。

访谈性节目,一般按访谈者的谈话内容及现场气氛来切换镜头。纪录片及纪实性专题片的剪辑要力求真实可信,尤其是长镜头拍摄时,剪辑要尽量保证镜头完整,避免剪得过细过碎。 竞技体育类节目,由于动感较强,应选择动感强烈的地方作为切换点。

> 删除

∙ 2.镜头长度的选择 一般说来,镜头景别、画面信息量的多少及画面构成复杂程度都会影响镜头

长度的选择。 就景别而言, 全景镜头画面停留时间要长一些;中近景镜头要稍短一些,特写镜头还要短一些;就画面信息量而言,信息量大时,画面停留时间要稍长一些,信息量少的则要短一些; 就画面构成复杂程度而言,画面构成复杂的,停留时间要稍长一些,反之则稍短一些。 对于叙述性或描述性的镜头,镜头长度的选择应以观众完全看懂镜头内容所需的时间为准。 对于刻

画人物内心心理及反映情绪变化为主的镜头,镜头长度的选择不要按叙述的长度来处理,而应根据情绪长度的需要来选择,要适当地延长镜头长度,保持情绪的延续和完整,给观众留下感知和联想的空间。

3.镜头之间的组接 “动”接“动”、“静”接“静”是镜头组接的基本原则。所谓的“动”与“静”是指在

剪辑点上画面主体或摄像机是处于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状态。遵循这一原则进行镜头组接可保持视觉的流畅及和谐。两个固定镜头组接时,画面主体都是静止的,其剪辑点的选择要根据画面的内容来决定(静接静) 。 两个固定镜头组接时,其中一个镜头主体是运动的,另一个镜头主体是不动的,其一种组接方法是寻找主体动作的停顿处来切换;另一种方法是在运动主体被遮挡或处于不醒目的位置时切换(静接静) ,如果两个固定镜头主体都是运动的,其剪辑点可选在主体运动的过程中。 一般说来,剪动作时,镜头组接是以主体动作的运动因素作为依据的,小景别的动作要少留一些,大景别的动作要多留一些。(动接动) 。 当两个镜头都是运动镜头,并且运动方向一致时,应去掉上一镜头的落幅及下一镜头的起幅进行组接(动接动) 。如果两个运动镜头的运作方向不一致时,就需在镜头运动稳定下来后切换,即保留上一镜头的落幅和下一镜头的起幅进行组接(静接静) 。“动”接“动”的一种特殊用法是所谓“半截子”镜头组接。即不同运动主体或运动镜头在运动过程中进行切换,这样一系列的“半截子”镜头组接起来给人的动感更强,节奏更鲜明,在体育集锦类节目的剪辑中应用较多。需要注意的是,组接镜头时要考虑运动主体或运动镜头的方向性及动感的一致性。除了“动”接“动”、“静”接“静”外,常见的还有“动”接“静”和“静”接“动”。在进行后两种画面组接时,要充分利用主体之间的因果关系、对应关系、呼应关系及画面内主体运动节奏的变化,做到由动到静,由静到动顺理成章的自然转换。

4、“跳轴”现象的处理 在前期拍摄时,由于摄像师未充分意识到轴线问趣,或者即使前期拍摄时建立并遵守了轴线原则,但后期剪辑时需打乱原来的镜头次序重新组合,就可能产生“跳轴”现象。如果这个问题不加以解决,会造成观众理解上的混乱。当遇到“踏轴”问题时,剪辑师可采取一些补救措施,消除或减弱“跳轴”现象。 (1) 利用动势改变轴线方向。在两个跳轴镜头中间,插入一个人物转身或运动物转弯的镜头,将轴线方向改变过来。 (2)插入中性镜头。在两个运动方向相反的镜头中间,插入一个无明显方向性的中性镜头,可减弱“跳轴”的影响。 (3)借助人物视线。在跳轴镜头中间插入一个人物视线变化的镜头,借助人物视线的变动,改变轴线方向,清除“跳轴”现象。 (4)插入特写镜头。在跳轴镜头中间,插入一个局部特写或反映特写镜头,可减弱“跳轴”现象。需要注意的是,插入的特写镜头要与前后镜头有一定的联系,否则显得生硬。 (5)插入全景镜头。由于全景镜头中主体在画面所处的位置、运动的方向或动作不很明显,插入后即使轴方向有所变化,但观众的视觉跳跃不大,可减弱“跳轴”现象。

∙ 三、控制剪辑节奏 电视片的节奏是由画面主体或摄像机镜头的运动、镜头的长短、景别的

变换、组接时的切换速度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它是片子中事件、情节或人物情绪变化的速度和强度,是影响片子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前期拍摄时,摄像师应根据编导者的意图及节目的形式、风格,控制摄像机的运动速度(例如轻松、欢快的节目,摄像机的运动速度可稍快一些;庄重、抒情的节目运动速度可缓慢一些) ,从而形成节目的节奏基调。 在后期剪辑时,剪辑师总的说来要遵循这一节奏基调,再结合节目的内容及结构安排,根据事件及情节发展的“轻重缓急”,形成有起有落、张弛有度的剪辑节奏。在剪辑时,尤其要注意的,一是段落的剪辑节奏要与片子的总体节奏相吻合和匹配;二是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节奏变化要适当,变化过快或过慢都会给观众心理上产生不适应的感觉。 另外,后期剪辑时,在一个段落中采用一成不变的剪辑节奏,会使观众产生疲乏厌倦的感觉。如果适当变化剪辑节奏,采用剪接加速度的方法,使组接的镜头越来越短,利用镜头的积累效果,可使段落形成一个高潮。但在做这种节奏处理时,一定要注意张弛结合,每一个高潮点后都要留出一个缓冲释放的空间,给观众以回味和联想的余地。 ∙ 剪辑 俗称“剪接”。影片制作工艺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影片艺术创作过程中最后的一

次再创作。 “剪辑”在英文中是editing ,和“编辑”是同一个词,但在我国电影术语中译成“剪辑”是有根据的, 因为电影的剪辑工作就是组接一系列拍摄好的镜头每个镜头部必须经过剪裁,才能接得上,故强调“剪”字。“剪辑”在俄文中是mohtax ,是从法文中借用来的一个建筑学上的名词,原意为装配、组合,音译成中文,就是“蒙太奇”。这种借用,说明影片的蒙太奇往往最后定型于剪辑台上。剪辑工作包括画面剪辑和彩带剪辑两个方面。画面剪辑即对拍摄出来的数以千计的镜头进行精心的筛选和去芜存菁的剪裁,按照最富有银幕效果的顺序组接起来。电影镜头,通常是按照内景、外景、实景等不同的拍摄场地分别集中拍摄的,在剪辑时需要按照影片内容的顺序重新进行组接。重要的镜头往往由于艺术上或技术上的原因,需要重复拍摄多次或同时拍摄多条,剪辑时要进行挑选。群众场面在拍摄现场时常拍摄大批素材镜头(参见“画面素材”),在剪辑时进行创造性的组接。每个侧面素材镜头的尺寸都拍得比需要的长一些,以便从中寻找适当的剪接点。还有些镜头需要分切成小段,和另外的镜头交叉组接起来,以创造气氛和节奏。根据影片故事发展的逻辑性和总节奏的需要,在剪辑过程中随时都可能调整镜头、场次,甚至删去某些多余的镜头或段落。声带剪辑由于声带片录音方式分先期、同期、后期三种,在剪辑工艺上也有不同要求:先期录音的声带大都是完整的乐段或唱段,必须严格遵循音乐的规律来剪辑画面;同期录音的声

带一般是对形的语言或自然音响效果,都与画面在一起同时剪辑;后期配音的内容则比较广,有对形的语言和音响效果,也有不对形的内心独白、旁白、画外音响效果,还有渲染情绪、气氛的背景音乐,通常是在画面基本剪定的基础上来录音,这就要求在剪辑画面时预先考虑到声音构成和声画结合的一系 列问题。总之,影片的声音必须和画面有机地结合,共同构成完美的银幕形象。 电影剪辑的艺术手段,实际上属于镜头组接的技巧。早期的电影导演,一般都亲自把拍摄成的一系列镜头剪辑成影片。由于电影在摄制技术上和艺术创作上日新月异的发展,才产生了剪辑和导演的分工,而剪辑人员的专业化,有利于充分发挥剪辑艺术手段的作用。如何运用剪辑手段,对于保证和提高影片的艺术质量关系极大,在现代的影片制作中,剪辑的艺术质量多数取决于专业剪辑人员和导演的共同创造。

> 删除

剪辑师 电影蒙太奇组合阶段负责剪辑影片的人。在剪辑台上对画面素材和声音素材进行再创作。剪辑师应深刻理解剧本和导演总体构思,以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逻辑为基础,对在内景、外景、实景中分割拍摄的不同场景、不同景别、不同拍摄方法的画面素材和录制的声音素材加以整理取舍,运用蒙太奇技巧进行有机的组合,最后使整部影片达到结构严谨、语言生动、节奏鲜明,从而突出人物,深化主题,提高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剪辑师可以运用剪辑手段纠正或弥补现场拍摄的画面素材的不足,也可以调整原有的结构,甚至改变原有的构思。同时还要重视影片中的声音,在剪辑画面的同时,应考虑到声画结合和音响构成等一系列问题,与录音师通力合作,以获得完满的听觉形象的艺术效果。声画素材经过优秀剪辑师的处理,有可能出现导演事先并未有意安排的良好艺术效果,这就是剪辑台上的再创作.剪辑师在一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不仅仅是在从事一种技艺,而且是在做一件细致、复杂的艺术再创作工作,他的工作质量与一部影片的成败关系极大。因此,剪辑师必须是导演创作意图和艺术构思的体现者。

> 删除


相关内容

  • _达洛维太太_中的蒙太奇手法
  • 第30卷第9期2009年9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Vol. 30No.9 Sep. 2009 <达洛维太太>中的蒙太奇手法 朱艳阳 (湖南吉首大学 文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摘要:&l ...

  • 电视台招聘后期制作模拟试卷
  • (共40分,每题1分) .计算机所具有的存储程序和程序原理是____提出的. 9.在 Windows 中有两个管理系统资源的程序组,它们是____. .图灵 B.布尔 C.冯•诺依曼 D.爱因斯坦 A."我的电脑"和"控制面板" B."资源管理器&q ...

  • 考研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第一章.概说 1广播电视文艺和广播电视艺术的区别:广播电视文艺意味着广播电视作为"媒介"所传播的文艺节目.广播电视艺术意味着广播电视作为"载体"所具备的艺术个性-包括非文艺节目中同样存在的广播电视的艺术个性.所谓"广播电视的艺术个性 ...

  • 大学生DV影像嘉年华策划书
  • 一.活动简介.活动目的及活动意义 自xx年以来,西北民族大学dv影像嘉年华已然成功举办了5届,这项活动已经成为dv爱好者的一个关注焦点.在xx年第五届活动取得巨大成功之时,第六届dv影像嘉年华的筹备工作也拉开了序幕.在前五届的基础上,第六届dv影像嘉年华更注重于强调摄影爱好者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动手能 ...

  • 2016电视台实习报告范文
  • 大学生暑假电视台实习报告2016 今年的暑假,比以往的每一个暑假都要过得充实,因为利用这个时间,我去到了XX市**县广播电视台实习. 在这次的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因为在**电视台,只要你有能力,他们会让你独立的去完成.我非常有幸的跟了很多负责不同节目的老师去学习,从主持,摄像,和后期制作,都 ...

  • 大学生摄影大赛&amp;微电影节活动策划书
  • 一.活动背景: 在十八大报告的引领下,我国将逐步走向一条科学.协调和可持续的文化发展之路,渐渐实现文化强国目标.文化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与体现.文化既是软实力,又是硬实力.当它成为一种科学核心价值观时,它是精神动力.吸引力,是软实力:当它转变为文化产业时,它又是物质生产力,是硬实力.正在此时,摄影&am ...

  • "我的视界"大学生DV大赛策划书
  • 一.大赛主题及口号.宗旨活动主题:魅力校园.活动口号:因为真实,所以精彩.活动宗旨:为了大家更好的学习英语,一方面可以锻炼自己,也可以使自己的英语学习得到提高,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展示于提高我校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力及艺术修养,真实反映我校大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与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学校决定举 ...

  • "K歌之王 激情唱响"活动策划书
  • "k歌之王,唱翻激情十月."在这个充满激情的季节里,机械工程学院特举办第五届k歌大赛,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好机会,同时也丰富了我院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百花齐放.格调高雅.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围,提高同学们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活动承办方:机械工程学院学生会文娱部 ...

  • 结合作品浅谈后期剪辑技巧
  • 结合作品浅谈后期剪辑技巧 摘要:一部成功的影片,后期剪辑占领着举足轻重的位置.通过后期的剪辑,能够赋予 前期素材深刻的含义,创造新的荧屏时空,对于塑造影片的个性与特色至关 重要.因此,在进行后期剪辑时,把握剪辑的整体风格,控制剪辑的节奏, 巧妙的运用剪辑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字:后期剪辑:剪辑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