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未来的自己

  【1】

  如果要留一句话给未来的自己,你想对TA说什么?

  15岁的林婧文在云朵形的卡片上大大地写下:“你要成为一名很棒的编辑!”

  叹号被描重加粗,呈现出圆润可爱的形态。

  她小心翼翼地把卡片对折,塞进了出口处巨大的玻璃瓶中。

  晚风吹动了悬于咖啡厅屋檐下的风铃,清脆的丁零声浮在沉香色的夕光里,仿佛是从时间隧道中传来的某种谶语,悠悠地响在每个彷徨不安的人心中。

  【2】

  “嗷,投稿邮箱还是空的。”

  林婧文抱着手机哀嚎,引得对面的邓晨从书中抬起头来斜了她一眼。

  “早跟你说过,你这东西肯定办不成。”

  “喂,你怎么跟‘大料’一个口气啊!”

  想起那个姓廖的主任,林婧文仍忍不住咬牙切齿。她暑假辛辛苦苦观摩了各种校刊,才在开学后写出一份满意的策划交到教育处。但直至她跑了第三趟,那个男人才草草地翻了一遍文件,语气轻蔑地开口:“等你真的做出来再说吧。”

  这大抵是她寻梦道路上被泼的第一盆冷水,但林婧文并没有气馁,而是倔强地想着:好,那我就做给你看。

  很快,她联合几个同学成立了编辑部,并在全校发放调查问卷。本是抱着“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初衷,却在除自己班外的大多数班级遭到冷遇。精心设计的问题,选项后只有寥寥的勾选回应;空白的建议区,更是毫不留情地展示着“不感兴趣”四个大字。

  林婧文多少有些泄气。她强打起精神组织编辑部的例会,在讨论中最终敲定了刊名与标识,又督促美编尽快赶出征稿海报。

  只是,征稿函受到的待遇比调查问卷还要糟糕。

  这并不难理解――大家连几个字的问卷都不愿意填,又怎么可能写几千字的稿件呢?

  林婧文趴在桌上,看着设计精致的外校校刊在桌角熠熠闪耀,耳畔仿佛听见自己曾经的声音从纸页里钻出:“我一定会重办我们学校夭折的校刊,然后拿给学姐看。”

  彼时,是这样信誓旦旦对那位外校主编承诺的。

  而现在呢?

  开玩笑,她怎么可能就这样放弃。

  林婧文噌地坐起来。坐以待毙无用,必须主动出击。

  她在学校里多少认识些人,约够稿件不成问题,可林婧文清楚,这样一点意义也没有。自己的小圈子太过局限,要想扩大校刊的影响力,她必须保证撰稿人来源的多元化,同时尽可能地扩大内容的覆盖面。显然,没有人愿意看一本触目皆是陌生人名、与自己生活关系不大的校刊。

  所以,这就意味着,她需要与许多不认识的老师同学打交道。可是这对于林婧文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没戏。”

  任林婧文怎么撒娇卖萌、声泪俱下,邓晨都不为所动。

  “你又不是不知道……”

  “我当然知道你在生人面前会紧张成僵尸,脸皮薄到开口就脸红,为此从不参加任何交流活动,与别人熟识的时间比蜗牛爬一千米短不了多少。但正因如此,你才应该多锻炼锻炼,否则难道你想就这样一辈子缩在角落里吗?”

  林婧文一下子怔在了原地。

  从小到大,她始终只是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仰望着各种闪闪发光星人在高处叱咤。不是不羡慕那些性格开朗的姑娘,总能在不知不觉中和别人打成一片。她常安慰自己性格腼腆是天生的改不了,但细细想来,这不�^是个借口――她只是没有勇气改变。

  心一下子像被擦拭掉灰尘,澄澈得跟明镜似的。

  豁然开朗的林婧文握拳暗暗发誓,就从明天开始,打破桎梏自己多年的“内向躯壳”。像梁静茹唱的那样,抛开过去,认真去追寻未来的自己。

  【3】

  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

  尽管接受了邓晨长达半小时的心理辅导,当林婧文走到目标班级门口时,还是往里探了个头就差点转身逃走,幸好邓晨最后放的那句狠话及时绊住了她的脚步。

  “林婧文,你一个心智健全的17岁少女要是连找个同校学妹都不敢,那‘注孤生’就是你的未来!”

  注定孤独一生么……脑补了一下自己孤身一人顶着白发老去的悲惨境遇,林婧文缩缩脖子,她……她还是找学妹吧!

  这样想着,她飞快地拉住了从旁走过的男生,努力扯出微笑的弧度,“同学你好,能帮我叫一下刘旭莹吗?”

  对方退回班里喊了一声便匆匆离去,林婧文准备好的“谢谢”因此没能找到合适的时机表达。

  懊恼之际,来人已到面前。

  林婧文立刻如临大敌般在脑中搜寻事先打好的草稿,“你好我叫林婧文,目前正在着手重办咱们学校的校刊。因为听说你文笔很好,所以想来约一篇文字稿,3000字以内就行。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刘旭莹勾起嘴角,露出的小虎牙显得她十分可爱,“文笔好不敢当,但写稿的话可以啊。具体是什么内容?”

  林婧文的表情稍微活跃了一点,“都可以的,小说、散文……如果你愿意写校内的活动更好,比如运动会、图书义卖什么的,不用像新闻稿那样刻板,感受类文章就OK。”

  “嗯好的,你缺什么稿子随时跟我说就行,我都可以写。”

  或许是之前受到了太多冷待,对方意外的热情使林婧文激动得差点哭出来。

  林婧文开始幼稚地坚信,这姑娘一定是天使下凡。

  因为从此以后,刘旭莹不仅成了她的万能小写手,还将原本凝滞的组稿进程都带动起来。在刘旭莹的帮助下,不到一周文字稿件就全部约齐。虽然大多数人只是应承下来,并没有直接交稿,但林婧文多少松了口气。

  对于摄影稿她倒是不担心。学校最强大拉风的社团就是影像社,拍出来的片子个个棒得没处挑刺。她已经跟社长打好招呼,等各种活动结束后,直接去社里收片就万事大吉。

  整理完学校的大事记,林婧文后仰头靠在椅子上,活动了一下酸疼的颈椎。   蓦地想起见完刘旭莹那天,她冲到邓晨面前手舞足蹈地讲述自己的经历。邓晨只是笑笑,一副了然于胸的模样,“尝试过才知道,这世界没那么好,却也没那么糟。”

  的确,一切都不会有想象中那么糟糕。

  林婧文默念着这句话,心情愉快地看向窗外,感觉浑身每一个细胞都变得不同而充满勇气。

  【4】

  这恐怕是林婧文最记忆深刻的一个寒假。除了惯常的赶作业,她几乎拿出了所有的时间加班加点地忙校刊。除夕之夜,她在不知第几次的校对完毕后,小心翼翼地按下了“导出”键,一瞬间她觉得自己心里也绽开了簇簇礼花,比外面的漫天光华更为璀璨。

  她天真地以为,自己的梦想之花也要如期开放了。

  可是邓晨只说出了前半句,后半句是――

  这世界没那么糟,却也没那么好。

  现实要多残酷有多残酷,它再次狠狠地泼了林婧文一盆冷水,浇得她浑身冰凉几乎失去知觉。

  “经费不足所以无法批钱?”

  任邓晨再淡定也不禁失声喊了出来,而林婧文只能机械地点头,多一句话都说不出。

  在她骄傲地把电子版的PDF展示给主任时,那个男人像是忆起开学时的讽刺,有些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会尽快转交给校务会讨论。接下来的一个月,林婧文按照校方要求不停地写文件、改内容,许多时间都耗在了与各种高层的谈判上。

  可最终,主任还是搓着手为难地说,学校影像社刚刚承办了全市的摄影大赛,可用资金都投到活动运转上了,所以……

  林婧文攥着自己修订了无数遍的3000余字的企划,震惊得忘记了哭泣。

  其实之前也有学姐告诫过她,不要傻傻地以为有梦想就什么都没问题。之前那届编辑部不是没有做出校刊雏形,主编甚至连印厂都谈好了,但最后就是因为经费问题不幸夭折。

  但那时林婧文满腔热血,坚信只要自己把校刊做得足够棒,就一定能打动校方。不料,天真的梦想还是再一次在金钱面前溃不成军。

  邓晨安慰她,重要的是过程不是结果。

  林婧文仍不甘心,于是熬夜写完了赞助策划书,和编辑部成员到处找教育机构拉赞助,即使屡屡受挫也不肯放弃。

  直到有一天,父亲平静地对她说“别这么辛苦了,这钱爸爸可以给你,但你要想清楚这样究竟有没有意义”时,她像那只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的骆驼,忽然心力交瘁,捂着嘴哭出声来。

  一直以来,父母都是不支持她“浪费时间在这种没用的东西上的”,所以对这句话她真的始料未及。

  林婧文始终认为,即使实现梦想的路途荆棘丛生、沼泽遍布,她也可以毫无畏惧地继续走下去。可是现在不行了,她必须要为父母考虑。

  做校刊毋庸置疑地影响了她的学习,而她已走到准高三这种应该拼命的时期。高考、大学、未来……她如果在明年那场战役中落败,伤的就不只她一人,还有她深爱并深爱着她的那两个人。

  过犹不及,太过韧性只是任性,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执拗下去了。

  青春,也算是无所畏惧奋不顾身地拼搏过一次,足矣。

  【5】

  “抱歉我真的累了,请相信,做出这个决定没有人会比我更难过。”

  面对一张张恳切不服输的脸庞,林婧文只能无比疲惫地重复着那几句解释。

  她知道大家有多不甘心,无论是编辑部成员还是热心的撰稿人,都为这份刊物付出了许多许多。可她真的已经没办法了。现实就是――学校不给你批钱,商业赞助也拉不到,你印不出来就是印不出来。

  那是她第一次体会到金钱带给人的沉重感。

  她不再天真地相信,刘旭莹说的那种学生捐款的方法可行。所以她权衡思虑再三,最终接受了邓晨在网上发行电子版的建议。

  没有成本又绿色环保……挺好的。

  虽然试图这样安慰自己,但写人人的宣传日志时,她还是多次躲到洗手间里用手背堵眼睛。

  不曾为某样东西倾尽所有的人无法明白,“放弃”这两个字对林婧文来说有多艰难。

  在无数个不眠不休、与星星相伴的深夜,她摸索着陌生复杂的排版软件,一点点拼凑出刊物的形状。即使躺在床上,满脑子滚动的也是“明天该催×××的稿了”或者“嗯,这里如果那样排也许会更好”。

  其间委屈过,崩溃过,也曾矫情地趴在枕头上掉眼泪。

  不是没有过放弃的念头,可她仍反反复复地告诉自己不能放弃。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更何�r这是她的梦想。

  林婧文在卷首语里写道:

  “我想要有这样一样东西,记录着我和你们的青春。它也许不够精致、不算完美,但足以承载回忆就够了。我想要等到有一天我们老了,还能翻看这样一本杂志,微笑着记起‘喔对,那时候还有这样的事情呢’。彼时已被世俗锤炼得坚硬的心,会不会温柔地塌陷一块?”

  事到如今,这早已不是她一个人的梦想,太多人的心血凝聚其中,使它有了不同寻常的沉甸甸的重量。可她太没用,终究无法使这份梦想实体化,林婧文流着泪在日志里对大家说了无数遍对不起。

  她原以为,这样一篇不起眼的东西,在人人这种大流量的地方肯定很快就会销声匿迹,但效果却好得超乎她想象。

  “加油,支持你们。”

  “别难过,你们已经很棒了。”

  透过那些真诚而简单的评论,她仿佛看到无数的人在对她微笑,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有。林婧文看着逐渐增加的分享数,惊喜冲淡了原有的悲伤。

  最后,不断跳跃的数字停在了116。

  与全校一千多的人数相差了一个0,但已足够令她开心。想来她当初付出种种努力,不过是希望这本杂志被同学们认可。

  所以,她觉得自己已经成功了。

  【6】

  故事至此本该落幕,不曾想,在林婧文升入高三后,那些比她低一届的孩子们兴奋地跑过来说,拉到了某家做辅导书的公司的赞助。

  她知这其中必定也经历了种种艰难苦涩,可多庆幸,她们的眼睛仍亮亮的仿佛星光。

  现在的她们,是与过去的她相仿的年纪。尽管同她一样,不得不接触到那些冰冷的现实,她们终如麦子拔节般成长起来,成为如今竟可以拉到万元赞助的厉害角色,且依然没有失去那份对梦想的执着。

  而那家公司,也令林婧文由衷感激。即使存在自身的利益考虑,在学校都已沾染了世俗之气后,他们竟舍得掏腰包去资助一份学生刊物……

  这让林婧文重新看到了世界的美好与善良。

  这一路走来经历过的种种磨难,教会了她很多事情。

  这是一场寻梦之旅,亦是一次成长的磨炼。

  无人投稿的窘境,逼她克服自己的胆怯心理,学会怎样与陌生同学打交道;在她习惯性把所有工作都揽到自己肩膀上、累得快背过气去后,她终于学会与编辑部成员们分工合作;现实接二连三的打击,使她真切地看清了生活的残酷,然后继续热爱它,一如罗曼・罗兰所说的那样。

  林婧文站在当下,以过来人的姿态回首这段曲折的路途时,不觉感慨万千。

  【7】

  毕业后,18岁的林婧文又去了一趟那家咖啡厅。漂亮的姐姐依旧递给她一张卡片,枫叶形的,但问题仍没有改变。

  ――如果要留一句话给未来的自己,你想对TA说什么?

  她倏地想起邓晨问她,究竟为什么要做校刊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林婧文眉眼弯弯,终是笑了出来。

  ――未来的自己,我为你留下了一份名叫梦想的宝物,在夜里会像萤火虫一样闪闪发光。我把它和勇气、希望一起装在瓶子里,埋进了岁月的土壤。当你被黑暗遮住双眼时,希望这光芒能温暖你,给予你继续前行的力量。

  发稿/庄眉舒

  【1】

  如果要留一句话给未来的自己,你想对TA说什么?

  15岁的林婧文在云朵形的卡片上大大地写下:“你要成为一名很棒的编辑!”

  叹号被描重加粗,呈现出圆润可爱的形态。

  她小心翼翼地把卡片对折,塞进了出口处巨大的玻璃瓶中。

  晚风吹动了悬于咖啡厅屋檐下的风铃,清脆的丁零声浮在沉香色的夕光里,仿佛是从时间隧道中传来的某种谶语,悠悠地响在每个彷徨不安的人心中。

  【2】

  “嗷,投稿邮箱还是空的。”

  林婧文抱着手机哀嚎,引得对面的邓晨从书中抬起头来斜了她一眼。

  “早跟你说过,你这东西肯定办不成。”

  “喂,你怎么跟‘大料’一个口气啊!”

  想起那个姓廖的主任,林婧文仍忍不住咬牙切齿。她暑假辛辛苦苦观摩了各种校刊,才在开学后写出一份满意的策划交到教育处。但直至她跑了第三趟,那个男人才草草地翻了一遍文件,语气轻蔑地开口:“等你真的做出来再说吧。”

  这大抵是她寻梦道路上被泼的第一盆冷水,但林婧文并没有气馁,而是倔强地想着:好,那我就做给你看。

  很快,她联合几个同学成立了编辑部,并在全校发放调查问卷。本是抱着“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初衷,却在除自己班外的大多数班级遭到冷遇。精心设计的问题,选项后只有寥寥的勾选回应;空白的建议区,更是毫不留情地展示着“不感兴趣”四个大字。

  林婧文多少有些泄气。她强打起精神组织编辑部的例会,在讨论中最终敲定了刊名与标识,又督促美编尽快赶出征稿海报。

  只是,征稿函受到的待遇比调查问卷还要糟糕。

  这并不难理解――大家连几个字的问卷都不愿意填,又怎么可能写几千字的稿件呢?

  林婧文趴在桌上,看着设计精致的外校校刊在桌角熠熠闪耀,耳畔仿佛听见自己曾经的声音从纸页里钻出:“我一定会重办我们学校夭折的校刊,然后拿给学姐看。”

  彼时,是这样信誓旦旦对那位外校主编承诺的。

  而现在呢?

  开玩笑,她怎么可能就这样放弃。

  林婧文噌地坐起来。坐以待毙无用,必须主动出击。

  她在学校里多少认识些人,约够稿件不成问题,可林婧文清楚,这样一点意义也没有。自己的小圈子太过局限,要想扩大校刊的影响力,她必须保证撰稿人来源的多元化,同时尽可能地扩大内容的覆盖面。显然,没有人愿意看一本触目皆是陌生人名、与自己生活关系不大的校刊。

  所以,这就意味着,她需要与许多不认识的老师同学打交道。可是这对于林婧文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没戏。”

  任林婧文怎么撒娇卖萌、声泪俱下,邓晨都不为所动。

  “你又不是不知道……”

  “我当然知道你在生人面前会紧张成僵尸,脸皮薄到开口就脸红,为此从不参加任何交流活动,与别人熟识的时间比蜗牛爬一千米短不了多少。但正因如此,你才应该多锻炼锻炼,否则难道你想就这样一辈子缩在角落里吗?”

  林婧文一下子怔在了原地。

  从小到大,她始终只是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仰望着各种闪闪发光星人在高处叱咤。不是不羡慕那些性格开朗的姑娘,总能在不知不觉中和别人打成一片。她常安慰自己性格腼腆是天生的改不了,但细细想来,这不�^是个借口――她只是没有勇气改变。

  心一下子像被擦拭掉灰尘,澄澈得跟明镜似的。

  豁然开朗的林婧文握拳暗暗发誓,就从明天开始,打破桎梏自己多年的“内向躯壳”。像梁静茹唱的那样,抛开过去,认真去追寻未来的自己。

  【3】

  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

  尽管接受了邓晨长达半小时的心理辅导,当林婧文走到目标班级门口时,还是往里探了个头就差点转身逃走,幸好邓晨最后放的那句狠话及时绊住了她的脚步。

  “林婧文,你一个心智健全的17岁少女要是连找个同校学妹都不敢,那‘注孤生’就是你的未来!”

  注定孤独一生么……脑补了一下自己孤身一人顶着白发老去的悲惨境遇,林婧文缩缩脖子,她……她还是找学妹吧!

  这样想着,她飞快地拉住了从旁走过的男生,努力扯出微笑的弧度,“同学你好,能帮我叫一下刘旭莹吗?”

  对方退回班里喊了一声便匆匆离去,林婧文准备好的“谢谢”因此没能找到合适的时机表达。

  懊恼之际,来人已到面前。

  林婧文立刻如临大敌般在脑中搜寻事先打好的草稿,“你好我叫林婧文,目前正在着手重办咱们学校的校刊。因为听说你文笔很好,所以想来约一篇文字稿,3000字以内就行。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刘旭莹勾起嘴角,露出的小虎牙显得她十分可爱,“文笔好不敢当,但写稿的话可以啊。具体是什么内容?”

  林婧文的表情稍微活跃了一点,“都可以的,小说、散文……如果你愿意写校内的活动更好,比如运动会、图书义卖什么的,不用像新闻稿那样刻板,感受类文章就OK。”

  “嗯好的,你缺什么稿子随时跟我说就行,我都可以写。”

  或许是之前受到了太多冷待,对方意外的热情使林婧文激动得差点哭出来。

  林婧文开始幼稚地坚信,这姑娘一定是天使下凡。

  因为从此以后,刘旭莹不仅成了她的万能小写手,还将原本凝滞的组稿进程都带动起来。在刘旭莹的帮助下,不到一周文字稿件就全部约齐。虽然大多数人只是应承下来,并没有直接交稿,但林婧文多少松了口气。

  对于摄影稿她倒是不担心。学校最强大拉风的社团就是影像社,拍出来的片子个个棒得没处挑刺。她已经跟社长打好招呼,等各种活动结束后,直接去社里收片就万事大吉。

  整理完学校的大事记,林婧文后仰头靠在椅子上,活动了一下酸疼的颈椎。   蓦地想起见完刘旭莹那天,她冲到邓晨面前手舞足蹈地讲述自己的经历。邓晨只是笑笑,一副了然于胸的模样,“尝试过才知道,这世界没那么好,却也没那么糟。”

  的确,一切都不会有想象中那么糟糕。

  林婧文默念着这句话,心情愉快地看向窗外,感觉浑身每一个细胞都变得不同而充满勇气。

  【4】

  这恐怕是林婧文最记忆深刻的一个寒假。除了惯常的赶作业,她几乎拿出了所有的时间加班加点地忙校刊。除夕之夜,她在不知第几次的校对完毕后,小心翼翼地按下了“导出”键,一瞬间她觉得自己心里也绽开了簇簇礼花,比外面的漫天光华更为璀璨。

  她天真地以为,自己的梦想之花也要如期开放了。

  可是邓晨只说出了前半句,后半句是――

  这世界没那么糟,却也没那么好。

  现实要多残酷有多残酷,它再次狠狠地泼了林婧文一盆冷水,浇得她浑身冰凉几乎失去知觉。

  “经费不足所以无法批钱?”

  任邓晨再淡定也不禁失声喊了出来,而林婧文只能机械地点头,多一句话都说不出。

  在她骄傲地把电子版的PDF展示给主任时,那个男人像是忆起开学时的讽刺,有些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会尽快转交给校务会讨论。接下来的一个月,林婧文按照校方要求不停地写文件、改内容,许多时间都耗在了与各种高层的谈判上。

  可最终,主任还是搓着手为难地说,学校影像社刚刚承办了全市的摄影大赛,可用资金都投到活动运转上了,所以……

  林婧文攥着自己修订了无数遍的3000余字的企划,震惊得忘记了哭泣。

  其实之前也有学姐告诫过她,不要傻傻地以为有梦想就什么都没问题。之前那届编辑部不是没有做出校刊雏形,主编甚至连印厂都谈好了,但最后就是因为经费问题不幸夭折。

  但那时林婧文满腔热血,坚信只要自己把校刊做得足够棒,就一定能打动校方。不料,天真的梦想还是再一次在金钱面前溃不成军。

  邓晨安慰她,重要的是过程不是结果。

  林婧文仍不甘心,于是熬夜写完了赞助策划书,和编辑部成员到处找教育机构拉赞助,即使屡屡受挫也不肯放弃。

  直到有一天,父亲平静地对她说“别这么辛苦了,这钱爸爸可以给你,但你要想清楚这样究竟有没有意义”时,她像那只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的骆驼,忽然心力交瘁,捂着嘴哭出声来。

  一直以来,父母都是不支持她“浪费时间在这种没用的东西上的”,所以对这句话她真的始料未及。

  林婧文始终认为,即使实现梦想的路途荆棘丛生、沼泽遍布,她也可以毫无畏惧地继续走下去。可是现在不行了,她必须要为父母考虑。

  做校刊毋庸置疑地影响了她的学习,而她已走到准高三这种应该拼命的时期。高考、大学、未来……她如果在明年那场战役中落败,伤的就不只她一人,还有她深爱并深爱着她的那两个人。

  过犹不及,太过韧性只是任性,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执拗下去了。

  青春,也算是无所畏惧奋不顾身地拼搏过一次,足矣。

  【5】

  “抱歉我真的累了,请相信,做出这个决定没有人会比我更难过。”

  面对一张张恳切不服输的脸庞,林婧文只能无比疲惫地重复着那几句解释。

  她知道大家有多不甘心,无论是编辑部成员还是热心的撰稿人,都为这份刊物付出了许多许多。可她真的已经没办法了。现实就是――学校不给你批钱,商业赞助也拉不到,你印不出来就是印不出来。

  那是她第一次体会到金钱带给人的沉重感。

  她不再天真地相信,刘旭莹说的那种学生捐款的方法可行。所以她权衡思虑再三,最终接受了邓晨在网上发行电子版的建议。

  没有成本又绿色环保……挺好的。

  虽然试图这样安慰自己,但写人人的宣传日志时,她还是多次躲到洗手间里用手背堵眼睛。

  不曾为某样东西倾尽所有的人无法明白,“放弃”这两个字对林婧文来说有多艰难。

  在无数个不眠不休、与星星相伴的深夜,她摸索着陌生复杂的排版软件,一点点拼凑出刊物的形状。即使躺在床上,满脑子滚动的也是“明天该催×××的稿了”或者“嗯,这里如果那样排也许会更好”。

  其间委屈过,崩溃过,也曾矫情地趴在枕头上掉眼泪。

  不是没有过放弃的念头,可她仍反反复复地告诉自己不能放弃。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更何�r这是她的梦想。

  林婧文在卷首语里写道:

  “我想要有这样一样东西,记录着我和你们的青春。它也许不够精致、不算完美,但足以承载回忆就够了。我想要等到有一天我们老了,还能翻看这样一本杂志,微笑着记起‘喔对,那时候还有这样的事情呢’。彼时已被世俗锤炼得坚硬的心,会不会温柔地塌陷一块?”

  事到如今,这早已不是她一个人的梦想,太多人的心血凝聚其中,使它有了不同寻常的沉甸甸的重量。可她太没用,终究无法使这份梦想实体化,林婧文流着泪在日志里对大家说了无数遍对不起。

  她原以为,这样一篇不起眼的东西,在人人这种大流量的地方肯定很快就会销声匿迹,但效果却好得超乎她想象。

  “加油,支持你们。”

  “别难过,你们已经很棒了。”

  透过那些真诚而简单的评论,她仿佛看到无数的人在对她微笑,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有。林婧文看着逐渐增加的分享数,惊喜冲淡了原有的悲伤。

  最后,不断跳跃的数字停在了116。

  与全校一千多的人数相差了一个0,但已足够令她开心。想来她当初付出种种努力,不过是希望这本杂志被同学们认可。

  所以,她觉得自己已经成功了。

  【6】

  故事至此本该落幕,不曾想,在林婧文升入高三后,那些比她低一届的孩子们兴奋地跑过来说,拉到了某家做辅导书的公司的赞助。

  她知这其中必定也经历了种种艰难苦涩,可多庆幸,她们的眼睛仍亮亮的仿佛星光。

  现在的她们,是与过去的她相仿的年纪。尽管同她一样,不得不接触到那些冰冷的现实,她们终如麦子拔节般成长起来,成为如今竟可以拉到万元赞助的厉害角色,且依然没有失去那份对梦想的执着。

  而那家公司,也令林婧文由衷感激。即使存在自身的利益考虑,在学校都已沾染了世俗之气后,他们竟舍得掏腰包去资助一份学生刊物……

  这让林婧文重新看到了世界的美好与善良。

  这一路走来经历过的种种磨难,教会了她很多事情。

  这是一场寻梦之旅,亦是一次成长的磨炼。

  无人投稿的窘境,逼她克服自己的胆怯心理,学会怎样与陌生同学打交道;在她习惯性把所有工作都揽到自己肩膀上、累得快背过气去后,她终于学会与编辑部成员们分工合作;现实接二连三的打击,使她真切地看清了生活的残酷,然后继续热爱它,一如罗曼・罗兰所说的那样。

  林婧文站在当下,以过来人的姿态回首这段曲折的路途时,不觉感慨万千。

  【7】

  毕业后,18岁的林婧文又去了一趟那家咖啡厅。漂亮的姐姐依旧递给她一张卡片,枫叶形的,但问题仍没有改变。

  ――如果要留一句话给未来的自己,你想对TA说什么?

  她倏地想起邓晨问她,究竟为什么要做校刊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林婧文眉眼弯弯,终是笑了出来。

  ――未来的自己,我为你留下了一份名叫梦想的宝物,在夜里会像萤火虫一样闪闪发光。我把它和勇气、希望一起装在瓶子里,埋进了岁月的土壤。当你被黑暗遮住双眼时,希望这光芒能温暖你,给予你继续前行的力量。

  发稿/庄眉舒


相关内容

  • 写给未来的自己作文
  • 写给未来的自己作文一:写给未来的自己 亲爱十年后的自己: 最近可好? 我是十年前的你,是那个没有成熟的球球,是那个没有长大的球球,是那个天真幼稚的球球,是那个对未来充满无数幻想的球球. 现在的你,是否还是那样的纯真?为拿错了别人的东西而感到愧疚...还记得高中的时候,宿舍前的晾衣绳前,你拿了别人的校 ...

  • 未来要靠自己
  • 未 来 要 靠 自 己 把 握 姓名:孟庆雅 院系:美术与设计学院 班级:设计十班 学号:2011132098 未来要靠自己把握 相信很多同学都看过现在很热的一部情景喜剧<爱情公寓>每次看这个剧的时候我都很喜欢听它的片头曲--<我的未来式>尤其是听到"„„阳 ...

  • [郭敖:写给未来恋人的情书]经典语录
  • <郭敖:写给未来恋人的情书>经典语录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还能相遇,哪怕老得不能讲话,我也不会说爱你,因为爱字它没这么深.--<郭敖:写给未来恋人的情书> 我听说回忆的距离是6MM.你永远也抓不到,就像你永远也忘不了.--<郭敖:写给未来恋人的情书> 在这个陌生的城 ...

  • 为自己的未来而工作
  • 为自己的未来而工作 努力工作的人懂得,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每一份工作都是上天给我们的一个机会,抓住机会.努力工作,才能实现未来的辉煌. 谁也不想在得过且过.碌碌无为中度过自己的一生.每一个人在走出校门.走入社会的时候都是踌躇满志,为自己的未来画了一幅美丽的蓝图.而成功 ...

  • 现在--就是未来
  • 现在,就是未来 总是会不停的问问自己:"现在的我究竟在做些什么,这些事情是我想做的吗?"总是幻想着,毕业后,自己的生活会怎样怎样,应该怎样怎样,被现实泼一些冷水后,冷静下来才会知道,自己只不过是浪费现在的时间,做一些不切实际的白日梦罢了. 有好多像我这样的人,在不切实际的为自己的 ...

  • 拥抱未来作文
  • 拥抱未来作文 拥抱未来作文(一) 未来一个未知而神秘的世界,没有人能预知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什么是属于你自己的?什么是你穷尽一生也追不到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个未知数.但我们有理智,拥有无穷的想像,那想象就是连接未来桥. 当洁白的纸上被我轻轻写上:"拥抱未来"这几个字时,我微微颤抖了 ...

  • 我的未来谁做主
  • 记得"我的未来不是梦"这首歌里有一这么一句歌词: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 现在的青年人,80后90后都用着一种快乐和平的心态生活着.不要活得太累,不要忙得太疲惫,想吃了就不要嫌贵,想穿了不要浪费,心烦了找知己约会,瞌睡到头就睡 ...

  • 青春励志演讲稿--我的未来谁做主
  • 记得我的未来不是梦这首歌里有一这么一句歌词: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 现在的青年人,80后90后都用着一种快乐和平的心态生活着.不要活得太累,不要忙得太疲惫,想吃了就不要嫌贵,想穿了不要浪费,心烦了找知己约会,瞌睡到头就睡,从不会去想未来会怎样. ...

  • 浙教版六下[迎接美好未来]教案
  • <迎接美好未来>教案 教学目标: 1.展望未来社会,树立信心,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的未来. 2.懂得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未来才会变得美好. 教学重点:展望未来社会,树立信心,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的未来. 教学难点:懂得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未来才会变得美好. 教学时间:2课 ...

  • 寻找未来作文
  • 篇一:寻找未来 "嘀--嗒--嘀嗒--"时钟在不停响着,时间也一分一秒的过了.充满活力的我们一直在追寻着什么,它使我们努力往前行着-- 小时候曾想过:"人为什么每天都要醒来,既然睡下去就不应该醒了啊!"现在想起来还真是很荒唐.不过人为什么会睡后醒来呢?是否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