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迷茫中的万法皆无常,生者皆有苦

首先感谢各界朋友长期以来对本博客的支持,感谢提出的宝贵意见的建议!

时至年末,各种忙,对于部分朋友提出的问题,恕不能一一作答,在此只能综合性的给予一个回复!

一、万法皆无常,生者皆有苦

所谓人生,实际是痛苦的累积。人只要还活着,在现实生活中总会遇上各种烦恼、纠结与痛苦的。

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而庄子更明确的指出:“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以及《金刚经》开篇及提出一个“善护念”。善,好好的。护,保护。念,念头,想法。即为好好地保护善念,不为虑枉所惑。要得解脱,即从痛苦的源头开始,从一个起心动念开始。

老子在《道德经》中的名言,大家都熟知,而庄子的这一句话,可能有点陌生,按现代汉语的直译就是:幸福比羽毛还轻,而不知道怎么取得;祸患比大地还重,而不知道怎么回避。其实这古文直译了就总少了那个味道,这个要深一层去理解,也就是说所谓的幸福在我们面前总是轻飘飘地溜过,要把握它很难。那么这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什么叫做幸福,那个永远把握不住,又永远努力想把握住的东西就叫做幸福。而痛苦的灾难呢?如同大地一样的,永远在我们的脚下,永远不会离开我的脚跟。

换言之,人生在世,幸福是那么的难以把握,因为它轻飘,一下子就溜过去了;而灾难和痛苦呢,是一辈子如影随行的,始终离不开它,生活中则时时处处如履薄冰,一个疏忽即有可能带来灾难。

二、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很多朋友最近跟我交流了他们的一些生活中的不快甚至是一些遭遇,例如:

有朋友因为炒股失败,本来辛苦积攒了多年的买房钱,看到2015年股市那么火,也想来分一杯羹,想早点圆买房梦,开始是很喜人的,然而6月份之后,暴跌至深度套牢,多年的辛苦钱没了,心不甘,原本还算幸福的家庭,从此多了一些争吵。

有朋友因工作上的失意,老板不再相信,要跳槽,又担心会更不好,毕竟上有老,下有小,各种压力、压抑上心头……

有朋友因在家全职带孩子,看到老公一个人赚钱养家太辛苦,想趁股市大好时,赚一点补贴家用,然而想不到竟陪了那么多,自己痛苦,老公的埋怨,家人的不理解……

有朋友年末了收入没有达到预期,很多事情不能做,计划好的事情又得搁浅……

有朋友因融资炒股欠下一堆债,年末了,还得到处躲难……

有朋友因感情的不顺,本想放下感情的事,全身心来赚钱,结果在股市中赔大了,现在是集诸多的不顺于一身……

有朋友因为炒股失败,家人反对,朋友疏远,连邻居都有一种看不起的眼光……

……

其实人生在世,没有那个人是永远都那么幸福的,都有不快之时,正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有时候我们看到别人一直很幸福,实际上只是看到了表面,具体他们到底幸不幸福,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事实上每个人都一样的,只要还活着,睁开眼睛,生活中就一定有各种的烦恼、痛苦产生的,而这些东西主要的则是来自于两个大的方面,即孔子所说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男人一生的烦恼莫过于金钱、权力和女人;而女人一生的烦恼则莫过于男人。

换言之,大家都一样的,不要自己思想上钻了牛角尖,认为自己是最倒霉的,什么都不顺,别人的痛苦和烦恼,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无论工作中还是其它方面,其实古今都一样的,例如我们看一首杜甫的诗《佳人》: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老板高度相信一个人也就那么三五年,时间久了就会喜欢新人,就变成了“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接下来当然就成了“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这种情况,差不多所有的企业都有的,不是什么特例个案。

三、不要轻言出家、轻生

有朋友跟我讲,想出家去修行了。对于出家修行,这个一定要明白一件事情,一个人出家修行,可不是因为生活所迫,没有出路可走或者被逼上梁山的,那种所谓的修行,实则是在逃避,谈不上修行,也修不出一个花样。

真正的修行是在人生最得意之时,放下所有的一切,遁入空门,那才是真的修行。这话可能有朋友要不理解了,那么我们看佛祖,在出家修行前,他可是王子呀,地位尊贵。还有达摩祖师,相传他是南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子。

为什么是这样的?这就是说修行无论是出家还是在家,都不是逃避现实,不要理解错了,很多朋友经常跟我讲,唉呀,这日子没法过了,打算找个深山出家当和尚去,我说:你这样跑去出家的,要是过去,绝对不收你,当然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或许会收你。当然你也干不长,更修不出一个花样,要不了多久,很多事淡忘了,就又想跑回来的。

这个其实与传统所说的养生也是相同的道理,我常说有些所谓的养生专家,连养生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就大谈海谈养生之道。道家所谓的养生,即是身体最健康的时候进行保养,我们看历代的道士修练丹道的就知道,都是年少入道修练的。而不是等身体出了毛病了,此时再想到,唉呀!我要修练了,我要养生了。那时谈不上什么修练了。

有朋友甚至跟我讲,觉得活着没意思了,真想一死了之。儒家告诉我们:“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同时根据佛学观点,我们人来到世间,就如同是来受“刑罚”的,生活中的种种痛苦、烦恼,皆因前世所犯下的过错,在“刑期”未满之内,若自杀,则属于“越狱”性质,后果会更严重。

好吧,我们不谈宗教的问题,用现实生活来讲,我们每个人活在世上,都不是单一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有父母、兄弟、姐妹、亲朋……这是一个社会的组成,或许当没有事的时候,我们感觉不到,而真当一个人突然离去了,与之一连串的就会是父母失去子女,兄弟失去姐弟,姐妹失去兄弟,亲朋失去亲友……这种痛苦的波及会是很广的,不要因为自己一时意气用事,给大家都造成痛苦。

同时一个人立身于世,尤其是一个男人,要知道自己此生的命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了上有父母之孝要尽,中有妻子要照顾、相伴,下有子女要培养、要教育。岂能这么不负责任地就一死了之???

四、“中医”才能治标又治本

那么对于人生中的痛苦、烦恼,到底应该怎么办?这里则引出一个大问题。因为现代社会的教育都是重西方的自然科学。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精神文明没落。

现代社会若站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看,则是向前发展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方便;若是站在精神文明的基础上看,则是不断退后的。因为物质条件虽好,生活方便这些并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反而痛苦加深,例如为了名和利,都不择手段,一切向钱看。万般皆下品,唯有钱最好。有了钱什么都好,为了钱什么都可以出卖,什么都可以做。讲道德的就变成了窝囊,讲钱的才是真爷们。

的确,有了钱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甚至于曾经一位大师跟我讲,有人说他在搞收入,他说:我那里是在搞收入呀,就算是为了行善,那也是需要钱的了。

然而由于各种追逐利益的竞争,自然就会有优胜劣汰的情况,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成功的固然高兴,失败的自然就各种悲惨。然而成功的毕竟总是少数人,失败的总是占多数,失败的人当中,就会有各种痛苦产生。

其实,无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只要活在世上,都会面临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与痛苦。对于这个方面,西方人虽然在自然科学方面很发达,然而处理此事,却相对差很远,例如提出的所谓的心态。

因为大家在学校受的是相同的教育,所以当出现人生不快之时,就会第一时间想到心态问题了,以至于很多人,都把失败归结为心态不好。或者说一提到心态问题,大家都能形成一致的认识和共鸣。

但是我们注意,这个心态问题,虽然提出来了,好象也很对症,但是对于如何才能修练好心态,修练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好心态?才能保证工作、生活中少出问题。这些都没有进一点的东西。

尽管我们看到有些书是提到如何保持好心态,然而那些东西并不是实际的,其操作性和可性行都是大问题的。

或者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既然知道心态是很多事情成败的关键,为什么不把它列为重点,比如整一套专门的修持法门来保障成功和幸福。

好吧,这个问题太大,以后有时间再细讨论。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看“中医”,服“中药”才有效,什么中药呢?中药又在何方呢?

1.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佛教三毒,指世间众生所染三种根本毒害,即贪、嗔、痴。又称三垢、三火。此三毒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

(1)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

(2)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

(3)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

佛学里头对这个问题讲得很详细,而且还有专门的修持法门,来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佛学博大精深,生活中的很多烦恼与痛苦,可以从中找到解脱和解决的办法。个人认为,人生在世,一辈子这个一定要学一学,至少要接触一下。

切莫认为一提到佛就认为那是老人家退休了,没事就念念,再或者就认为那是迷信之类的。

2.儒家的三纲八目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在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这是《大学》的开篇,其中的知、止、定、静、安、虑、得这是七步学养,也是一种修行的功夫,读书的时候要注意,不要一飘而过。

学佛可能有人觉得跟宗教有关,俺是无神论滴。那好吧,读读儒家的应该可以了吧?当然可能有朋友说我读不懂呀。读不懂不要紧,上面我摘录的这一段背下来应该不难背吧,没多少字的。然后我们根据这本纲八目去读《四大名著》深深体会一下名著中的主人公其正心、诚意、致知、格物、修身、齐家之道,就会明白。

五、调理好身体是首务

有朋友跟我讲觉得当务之急是要调整好心态,其实不是的了,据我在与其交谈中,我就发现,有很多朋友,注意力很不能集中,聊天中甚至会理解错误意思,或者理解偏意思。

其实这些问题,是与身体状况有关的,长期的压抑和精神上各种折磨,身心都出了问题,例如虽然只是在网上,没看到真人,我就能感觉得到对方一定是吃不香,睡不甜,失眠、多梦、易上火,易烦燥、甚至血压都升高。

实际上这些都是由于心理造成的生理上的问题,这个首当其冲就会是神经系统出问题,神经衰弱,或者神经系统紊乱,进而发展成为内分泌系统出问题。接着就会伤肺、伤肝、伤肾,五脏受伤,问题就严重了。

所以,当遇到这类情况,需要去看看医生,从调理身体开始,有了好的身体,心理则也容易调整过来。

盘中看盘时所写,时间仓促,难免有错论谬论,望高人不吝教!

祝君成功!

首先感谢各界朋友长期以来对本博客的支持,感谢提出的宝贵意见的建议!

时至年末,各种忙,对于部分朋友提出的问题,恕不能一一作答,在此只能综合性的给予一个回复!

一、万法皆无常,生者皆有苦

所谓人生,实际是痛苦的累积。人只要还活着,在现实生活中总会遇上各种烦恼、纠结与痛苦的。

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而庄子更明确的指出:“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以及《金刚经》开篇及提出一个“善护念”。善,好好的。护,保护。念,念头,想法。即为好好地保护善念,不为虑枉所惑。要得解脱,即从痛苦的源头开始,从一个起心动念开始。

老子在《道德经》中的名言,大家都熟知,而庄子的这一句话,可能有点陌生,按现代汉语的直译就是:幸福比羽毛还轻,而不知道怎么取得;祸患比大地还重,而不知道怎么回避。其实这古文直译了就总少了那个味道,这个要深一层去理解,也就是说所谓的幸福在我们面前总是轻飘飘地溜过,要把握它很难。那么这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什么叫做幸福,那个永远把握不住,又永远努力想把握住的东西就叫做幸福。而痛苦的灾难呢?如同大地一样的,永远在我们的脚下,永远不会离开我的脚跟。

换言之,人生在世,幸福是那么的难以把握,因为它轻飘,一下子就溜过去了;而灾难和痛苦呢,是一辈子如影随行的,始终离不开它,生活中则时时处处如履薄冰,一个疏忽即有可能带来灾难。

二、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很多朋友最近跟我交流了他们的一些生活中的不快甚至是一些遭遇,例如:

有朋友因为炒股失败,本来辛苦积攒了多年的买房钱,看到2015年股市那么火,也想来分一杯羹,想早点圆买房梦,开始是很喜人的,然而6月份之后,暴跌至深度套牢,多年的辛苦钱没了,心不甘,原本还算幸福的家庭,从此多了一些争吵。

有朋友因工作上的失意,老板不再相信,要跳槽,又担心会更不好,毕竟上有老,下有小,各种压力、压抑上心头……

有朋友因在家全职带孩子,看到老公一个人赚钱养家太辛苦,想趁股市大好时,赚一点补贴家用,然而想不到竟陪了那么多,自己痛苦,老公的埋怨,家人的不理解……

有朋友年末了收入没有达到预期,很多事情不能做,计划好的事情又得搁浅……

有朋友因融资炒股欠下一堆债,年末了,还得到处躲难……

有朋友因感情的不顺,本想放下感情的事,全身心来赚钱,结果在股市中赔大了,现在是集诸多的不顺于一身……

有朋友因为炒股失败,家人反对,朋友疏远,连邻居都有一种看不起的眼光……

……

其实人生在世,没有那个人是永远都那么幸福的,都有不快之时,正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有时候我们看到别人一直很幸福,实际上只是看到了表面,具体他们到底幸不幸福,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事实上每个人都一样的,只要还活着,睁开眼睛,生活中就一定有各种的烦恼、痛苦产生的,而这些东西主要的则是来自于两个大的方面,即孔子所说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男人一生的烦恼莫过于金钱、权力和女人;而女人一生的烦恼则莫过于男人。

换言之,大家都一样的,不要自己思想上钻了牛角尖,认为自己是最倒霉的,什么都不顺,别人的痛苦和烦恼,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无论工作中还是其它方面,其实古今都一样的,例如我们看一首杜甫的诗《佳人》: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老板高度相信一个人也就那么三五年,时间久了就会喜欢新人,就变成了“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接下来当然就成了“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这种情况,差不多所有的企业都有的,不是什么特例个案。

三、不要轻言出家、轻生

有朋友跟我讲,想出家去修行了。对于出家修行,这个一定要明白一件事情,一个人出家修行,可不是因为生活所迫,没有出路可走或者被逼上梁山的,那种所谓的修行,实则是在逃避,谈不上修行,也修不出一个花样。

真正的修行是在人生最得意之时,放下所有的一切,遁入空门,那才是真的修行。这话可能有朋友要不理解了,那么我们看佛祖,在出家修行前,他可是王子呀,地位尊贵。还有达摩祖师,相传他是南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子。

为什么是这样的?这就是说修行无论是出家还是在家,都不是逃避现实,不要理解错了,很多朋友经常跟我讲,唉呀,这日子没法过了,打算找个深山出家当和尚去,我说:你这样跑去出家的,要是过去,绝对不收你,当然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或许会收你。当然你也干不长,更修不出一个花样,要不了多久,很多事淡忘了,就又想跑回来的。

这个其实与传统所说的养生也是相同的道理,我常说有些所谓的养生专家,连养生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就大谈海谈养生之道。道家所谓的养生,即是身体最健康的时候进行保养,我们看历代的道士修练丹道的就知道,都是年少入道修练的。而不是等身体出了毛病了,此时再想到,唉呀!我要修练了,我要养生了。那时谈不上什么修练了。

有朋友甚至跟我讲,觉得活着没意思了,真想一死了之。儒家告诉我们:“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同时根据佛学观点,我们人来到世间,就如同是来受“刑罚”的,生活中的种种痛苦、烦恼,皆因前世所犯下的过错,在“刑期”未满之内,若自杀,则属于“越狱”性质,后果会更严重。

好吧,我们不谈宗教的问题,用现实生活来讲,我们每个人活在世上,都不是单一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有父母、兄弟、姐妹、亲朋……这是一个社会的组成,或许当没有事的时候,我们感觉不到,而真当一个人突然离去了,与之一连串的就会是父母失去子女,兄弟失去姐弟,姐妹失去兄弟,亲朋失去亲友……这种痛苦的波及会是很广的,不要因为自己一时意气用事,给大家都造成痛苦。

同时一个人立身于世,尤其是一个男人,要知道自己此生的命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了上有父母之孝要尽,中有妻子要照顾、相伴,下有子女要培养、要教育。岂能这么不负责任地就一死了之???

四、“中医”才能治标又治本

那么对于人生中的痛苦、烦恼,到底应该怎么办?这里则引出一个大问题。因为现代社会的教育都是重西方的自然科学。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精神文明没落。

现代社会若站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看,则是向前发展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方便;若是站在精神文明的基础上看,则是不断退后的。因为物质条件虽好,生活方便这些并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反而痛苦加深,例如为了名和利,都不择手段,一切向钱看。万般皆下品,唯有钱最好。有了钱什么都好,为了钱什么都可以出卖,什么都可以做。讲道德的就变成了窝囊,讲钱的才是真爷们。

的确,有了钱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甚至于曾经一位大师跟我讲,有人说他在搞收入,他说:我那里是在搞收入呀,就算是为了行善,那也是需要钱的了。

然而由于各种追逐利益的竞争,自然就会有优胜劣汰的情况,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成功的固然高兴,失败的自然就各种悲惨。然而成功的毕竟总是少数人,失败的总是占多数,失败的人当中,就会有各种痛苦产生。

其实,无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只要活在世上,都会面临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与痛苦。对于这个方面,西方人虽然在自然科学方面很发达,然而处理此事,却相对差很远,例如提出的所谓的心态。

因为大家在学校受的是相同的教育,所以当出现人生不快之时,就会第一时间想到心态问题了,以至于很多人,都把失败归结为心态不好。或者说一提到心态问题,大家都能形成一致的认识和共鸣。

但是我们注意,这个心态问题,虽然提出来了,好象也很对症,但是对于如何才能修练好心态,修练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好心态?才能保证工作、生活中少出问题。这些都没有进一点的东西。

尽管我们看到有些书是提到如何保持好心态,然而那些东西并不是实际的,其操作性和可性行都是大问题的。

或者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既然知道心态是很多事情成败的关键,为什么不把它列为重点,比如整一套专门的修持法门来保障成功和幸福。

好吧,这个问题太大,以后有时间再细讨论。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看“中医”,服“中药”才有效,什么中药呢?中药又在何方呢?

1.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佛教三毒,指世间众生所染三种根本毒害,即贪、嗔、痴。又称三垢、三火。此三毒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

(1)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

(2)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

(3)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

佛学里头对这个问题讲得很详细,而且还有专门的修持法门,来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佛学博大精深,生活中的很多烦恼与痛苦,可以从中找到解脱和解决的办法。个人认为,人生在世,一辈子这个一定要学一学,至少要接触一下。

切莫认为一提到佛就认为那是老人家退休了,没事就念念,再或者就认为那是迷信之类的。

2.儒家的三纲八目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在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这是《大学》的开篇,其中的知、止、定、静、安、虑、得这是七步学养,也是一种修行的功夫,读书的时候要注意,不要一飘而过。

学佛可能有人觉得跟宗教有关,俺是无神论滴。那好吧,读读儒家的应该可以了吧?当然可能有朋友说我读不懂呀。读不懂不要紧,上面我摘录的这一段背下来应该不难背吧,没多少字的。然后我们根据这本纲八目去读《四大名著》深深体会一下名著中的主人公其正心、诚意、致知、格物、修身、齐家之道,就会明白。

五、调理好身体是首务

有朋友跟我讲觉得当务之急是要调整好心态,其实不是的了,据我在与其交谈中,我就发现,有很多朋友,注意力很不能集中,聊天中甚至会理解错误意思,或者理解偏意思。

其实这些问题,是与身体状况有关的,长期的压抑和精神上各种折磨,身心都出了问题,例如虽然只是在网上,没看到真人,我就能感觉得到对方一定是吃不香,睡不甜,失眠、多梦、易上火,易烦燥、甚至血压都升高。

实际上这些都是由于心理造成的生理上的问题,这个首当其冲就会是神经系统出问题,神经衰弱,或者神经系统紊乱,进而发展成为内分泌系统出问题。接着就会伤肺、伤肝、伤肾,五脏受伤,问题就严重了。

所以,当遇到这类情况,需要去看看医生,从调理身体开始,有了好的身体,心理则也容易调整过来。

盘中看盘时所写,时间仓促,难免有错论谬论,望高人不吝教!

祝君成功!


相关内容

  • 女儿写给妈妈的一封信和妈妈写给女儿的一封信
  • 亲爱的妈妈: 您好! 从我呱呱坠地开始,您就一直无微不至地关爱着我,您如土壤般默默地将我捧在心田.您对我的爱就像一首如水的诗,虽然,没有狂风暴雨般的激荡,但那朴素的一点一滴却令人回味无穷„„ 您对我的爱,是千言万语都形容不了的. 一天,由于天气的反复无常,我得了严重的咳嗽.在那天的深夜,我用沙哑的声 ...

  • 由_庄子_大宗师_引发的生死之思
  • 2007年12月第21卷 第4期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JournalofShengliCollegeChinaUniversityofPetroleumDec.2007Vol.21 No.4 由<庄子·大宗师>引发的生死之思 王阿芳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北京100089) 庄子· ...

  • 迷茫中写给自己的话
  • 迷茫中写给自己的话 当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怎么走出这迷茫,让日子回到正轨?其实没什么秘诀,而我的方法也不是什么高招,只是我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没有放弃学习放弃努力,考了想考的试,做了梦想的工作,于是在自己迷茫困惑的时候,告诉自己,要坚持学习,坚持工作,坚持努力,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没有人第 ...

  • [写给迷茫的你]罗韦荣
  • <写给迷茫的你> ---- 罗韦荣 我理解, 偶尔你会很烦躁, 有时你会很迷茫, 曾经有很多遗憾, 有时候你很压抑, 有时候你很无助. However ,人生路上, 有谁没迷惘过在黑暗中? 有谁没跌倒过在泥泞里? 有谁没遗憾过于美好时? 黑夜过后,总会迎来曙光,希望就在身旁. 遗憾过后, ...

  • 以诚待人的格言
  • 诚信是人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 2、 诚信是你价格不菲的鞋子,踏遍千山万水,质量也应永恒不变。 3、 诚信像一面镜子,一旦打破,你的人格就会出现裂痕。 4、 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 ...

  • 名人关于守信的格言
  •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创业不像读书,一天可以过好多年,创业必须一步一个

  • 写给一个迷茫的青年教师
  • 写给一个迷茫的青年教师 (2014-01-21 16:10:53) 转载▼ 标签: 分类: 教育随笔 你好,年轻的老师.感谢你的文字和信任,我想谈三点想法: 一是理想. 有一些东西,确定或者否认,都是要不断寻找的,比如喜欢.喜欢,是一种淡淡的爱,不会很强烈,但是一定很执着.喜欢一个东西是需要慢慢接触 ...

  • 论海岩小说的爱情悲剧
  • 论海岩小说的爱情悲剧 摘要 最近几年,海岩的小说可谓是红遍了全国各地,被众多导演选为了电视剧题材,深受 观众的喜爱.海岩的小说作品吸引了一批忠实的读者与观众,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便 衣警察>到<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从<永不瞑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g ...

  • 列子名言名句
  • 1.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3.天地自然的规律,不是阴气就是阳气:圣人的教化,不是仁爱就是正义:事物的性质,不是柔弱就是刚强. 4.大道以多歧路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5.一气之变,所适万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