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层次

社会文化层次——从湖南“百公里毅行”谈起

一、引言

4月12日晚7点35分,随着最后一位毅行者到达株洲市体育中心,以“保护非遗,一路传承”为主题的2015湖南春季百公里第一期挑战宣告圆满结束。记者从组委会获悉,此次活动共有近11000人参与,共发出8213张“毅行证”给到达终点的勇士。百公里毅行原名“毅行者”(Trail walker ),源自香港,始创于1981年,这项活动综合了全民健身、户外运动、慈善助人、团队组织和时尚潮流等多方面的元素,发展至今已成为东南亚地区最有影响力的长途步行活动。并拥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二、毅行文化

毅行运动是户外体育运动的一种形式,起源于香港,由香港慈善机构乐施会组织的公民自愿走在毅行运动中被赋予了更多的价值,强健身心是其主要价值之

一。参加的徒步活动,毅行运动使用了最基本的运动形式—行走,如今,参加者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统一着装,按既定路线完成活动,能够激起人们运动热情,对全民健身具有宣传和示范作用,很多地方把毅行运动发展成为一项时尚的全民健身运动。毅行运动最先在无锡、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开展,至今已经有近14年的历史,现在毅行运动在全国开展范围逐渐扩大,各地举办的毅行活动参加人数逐年增加,到目前为止无锡已经开展10届毅行徒步大会、湖南开展了7届、杭州开展了3届。 湖南省百公里毅行为从2007年第1届参加人数为2013 年第7届参加人数的78倍,湖南百公里毅行运动现已成为中国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全民健身活动。

毅行运动使用了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运动形式—行走,直立行走是人的自然能力,是人类在演化过程中从动物向人类转变的标志,如今,走在毅行运动中被赋予了更多的价值,强健身心是其主要价值之一。毅行运动时间较长,运动强度为中低强度,属于有氧运动,可作为预防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毅行活动是一个促进交流和感受自然的平台,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毅行运动对抑郁和焦虑等心理疾病具有治疗作用,能够降低患者对于精神压力而产生的恐惧感。因此,毅行运动具有促进健康的功能,毅行运动磨砺自身意志、培养坚忍毅力,增强抗压能力。

我国经济经历了30 多年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全民休闲的基础,休闲已经成为一种刚性需求以及公众社会责任意识逐渐的增强,毅行运动的特点符合现代人对休闲的需求和社会责任的担当,可以预言公众毅行运动需求将逐渐增加,民间体育组织是毅行运动开展的主体,因此,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保护和扶持民间体育组织,提高其开展毅行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企业运作的模式。

三、全民健身文化——以广场舞健身文化为例

起因:2008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后,各地兴起了一股体育健身的热潮,这种风潮不断延续,已经成为了我国城市居民的一种重要休闲方式。而社区广场等场所成为了城市居民健身的最佳场所,广场舞健身文化悄然形成和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广场舞健身文化是我国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有一些十分显著的特点,能够体现时代性和文化性,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是城市文化和市民健身文化的结合,满足了人民多元化的需求。广场舞健身文化的发展和创新直接关系到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发展:广场舞健身文化包含了很多时尚体育的元素,比如体育舞蹈,健身舞蹈、街舞、滑轮等等,是时尚体育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广场舞健身文化之所以吸引了众多的参与者,是因为其符合了社会发展的潮流,迎合了人们的现代审美情趣,使得人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体验到了时尚体育文化。广场舞健身文化的创新和发展需要这些时尚体育元素作为支撑,这些时尚体育项目的普及和有效推广将促进广场舞健身文化的发展。

广场舞健身文化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体育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全面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居民的健身意识有了很大提高,更多的群众开始意识到健康生活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城市人走出办公室,

参与到了广场舞健身中,使得广场舞健身文化拥有了非常广泛的社会基础。广场舞健身文化的兴盛一方面是群众参与的结果,体现出了大众文化的普适性。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健身文化,又必然体现了社会和城市的体育文化,因为是两者有机结合的成果。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全民健身的推广已经提上日程,而全面健身氛围的营造对于全民健身的推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广场舞健身文化正是全面健身文化的天然宣传平台。广场舞健身文化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受到群众的喜好,在群众中间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也是展示全民健身成果的重要舞台。在广场舞健身文化的熏陶下,更多的市民将参与到广场舞健身中,群众健身的热情更加高涨。一些之前没有参与到健身中的群众很容易受到周边参与者热情的影响,有组织有计划的广场舞健身安排也能够调到很多参与者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很好的全民健身的氛围。

广场舞健身文化对城市文化建设的影响

1 、广场舞的发展体现了城市建设的发展

在空间上,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健身广场随处可见,这给广场舞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人们有地方进行广场舞活动,场地便利;其次,在时间上,随着城镇化的建设,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人均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有时间去参加广场舞活动,充分体现城镇化建设的优势和风貌。

2、 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随着人们空闲时间的增多,许多人感觉到无所事事,无聊之极,年轻人酗酒闹事、打架斗殴现象比较严重;老年人整天在家看报纸、打麻将等现象,抑郁症、痴呆症多有发生,种情况比较复杂. 而广场舞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年轻人可以通过广场舞结交许多朋友,为自己走上社会发展自己的事业做好了铺垫,老年人走出家门,不局限于以前的生活空间,可以结交许多老年朋友,活动筋骨,强身健体,消除压抑,使自身心情舒畅,有利于城镇生态文化建设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

3、推动全民健身运动

全民健身运动已经推广多年,但是由于人们之前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够,实施效果在某些城市并不乐观. 然而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出现了高潮. 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来,这就给城镇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新的问题,这么多人几乎在同样的时间参加体育锻需要许多专业的场地的设施和专业的指导人员,广场舞的出现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 广场舞它只需要一片空地,而这些空地到处可见,如城市中心广场、公园、社区广场、河边、桥下等等. 广场舞锻炼不需要专门的场地和器材、不需要政府专门安排人员指导、人民群众自己就解决了,对全民健身运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四、中国全民健身工程的发展现状及动力机制

“全民健身工程”这个词, 最早以正式的称谓出现在1997年原国家体委下发的《关于1996 年度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通知》之中。2000 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中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管理暂行规定》 , 对全民健身工程的定义作了新的表述, 从而对全民健身工程的定义、定位、内容和受赠地区、受赠对象、管理权限、建设和配置、责任和义务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近7年来, 全民健身工程作为政府的主导行为, 以体育彩票公益金为启动奖金, 实施以人为本、造福社会, 被广大群众誉为“造福工程”。

自1997年至2003年, 总局累计用公益金3. 5亿元, 加上地方各级公益金2. 2亿元, 共计5. 7亿元, 在全国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修建了4097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我国目前全民健身工程的构成内容主要包括全民健身路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雪炭工程”和全民健身活动基地。

健身路径工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雪炭工程、全民健身活动基地, 是我国全民健身工程的四种基本模式。这四种模式, 使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体育健身设施多元化发展模式的格局已经显现出来。目前, “全民健身路径”按以下三种模式进行建设: ( 1) 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配建项目; ( 2) 健身广场配建项目; ( 3) 公园配建项目。

五、体育彩票公益金在全民健身工程中的促进作用

我国全民健身路径资金投入情况。依照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实施全民健身工程计划, 截至2008年, 国家体育总局共投入本级体育彩票公益金5. 9亿元, 在全国建设了十二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 建设全民健身路径9 337个; 投入近4亿元, 援建“雪炭工程”项目258 个; 投入1. 54亿元, 命名资助106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投入5400万元, 命名资助20个全民健身活动基地; 按照“雪炭工程”2005- 2008年建设计划, 74个项目正式启动, 41个已经建成。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共投入本级体育彩票公益金480万元建设社区多功能运动场试点; 投入2520万元建设传统路径工程840个。

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建设从无到有, 从少到多, 路径建设已经覆盖全国大中小城市和部分乡村, 惠及亿万群众。健身路径资金投入情况和投资形式都有新变化; 实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健身路径管理模式和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路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一项创举, 是全民健身工程的品牌工程, 其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时促进了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路径工程的实施, 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体育彩票的了解, 树立了体育彩票公益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形象。

六、体育彩票文化

起因:在现阶段, 彩票是国家为筹集社会公益资金、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而特许发行的。通过发展彩票业为公共事业筹集资金, 是大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自1994年开始全国统一发行的中国体育彩票,截至2013年6月30日, 体育彩票已累计销售63336亿元, 筹集体育彩票公益金18496亿元。在体育彩票实现科学快速发展的同时, 融合了体育文化、彩票文化和公益文化而形成的体彩文化也逐渐成为独特的文化现象。

在体育彩票发展的起步创业阶段, 体彩先行者们开始了体育彩票事业的探索和开创。这一时期的体彩事业, 充分发扬了中华体育精神, 艰苦奋斗, 团结拼搏, 敢为人先。体育彩票的游戏产品、票面载体也具有浓厚的体育特色, 从一个

侧面见证并记录了特定历史时期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

彩票因其票面流通性、发行的历史背景、可承载一定的符号图案文字等特性, 成为天然的文化载体。不同时期的彩票票面文化, 客观反映了现实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2012年, 体育彩票提出了系统的《体彩文化纲领》, 对体彩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其中, 对体彩使命的概括为“ 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 这充分体现了体育彩票的公益属性和社会功能。2009年, 体育彩票发行机构面向社会征集机构宣传语, 最终,“公益体彩, 乐善人生”脱颖而出, 成为体育彩票的品牌形象和机构宣传语。这一来自社会公众的品牌口号, 凸显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乐善好施的慈善文化特点,也体现了广大参与体彩的购彩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奉献爱心的公益文化特点,更在全社会唤起乐于助人、通过参与彩票活动随手做公益的文化氛。

体育彩票文化的传播方式多样化是体育彩票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彩票消费者因性别、职业、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日益分化,他们购买体育彩票的方式和关注体育彩票的方式也各有不同,对体育彩票文化呈现出多元诉求的局面。

七、总结:文化的生活与行为方式层面

生活方式不仅仅是一种生物本能的要求,更多是人接受了某种社会文化教化之后,进行活动的行为方式。人类社会教化不同,其生活方式也大不相同。有什么样的文化创造和文化生产,人们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不仅赋予人们社会生活以一定思想和感情,而且造就人们对人生、对生活特有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它既影响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相对而言,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会伴随着某种文化意义上的改变。这都是都市的活力,包括城市居民的生活习俗,日常交往方式,国际化全球化等等。毅行文化,全民健身文化,体彩文化,众多文化的繁衍发展,才拼凑出这样一个多元化的城市。

社会文化层次——从湖南“百公里毅行”谈起

一、引言

4月12日晚7点35分,随着最后一位毅行者到达株洲市体育中心,以“保护非遗,一路传承”为主题的2015湖南春季百公里第一期挑战宣告圆满结束。记者从组委会获悉,此次活动共有近11000人参与,共发出8213张“毅行证”给到达终点的勇士。百公里毅行原名“毅行者”(Trail walker ),源自香港,始创于1981年,这项活动综合了全民健身、户外运动、慈善助人、团队组织和时尚潮流等多方面的元素,发展至今已成为东南亚地区最有影响力的长途步行活动。并拥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二、毅行文化

毅行运动是户外体育运动的一种形式,起源于香港,由香港慈善机构乐施会组织的公民自愿走在毅行运动中被赋予了更多的价值,强健身心是其主要价值之

一。参加的徒步活动,毅行运动使用了最基本的运动形式—行走,如今,参加者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统一着装,按既定路线完成活动,能够激起人们运动热情,对全民健身具有宣传和示范作用,很多地方把毅行运动发展成为一项时尚的全民健身运动。毅行运动最先在无锡、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开展,至今已经有近14年的历史,现在毅行运动在全国开展范围逐渐扩大,各地举办的毅行活动参加人数逐年增加,到目前为止无锡已经开展10届毅行徒步大会、湖南开展了7届、杭州开展了3届。 湖南省百公里毅行为从2007年第1届参加人数为2013 年第7届参加人数的78倍,湖南百公里毅行运动现已成为中国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全民健身活动。

毅行运动使用了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运动形式—行走,直立行走是人的自然能力,是人类在演化过程中从动物向人类转变的标志,如今,走在毅行运动中被赋予了更多的价值,强健身心是其主要价值之一。毅行运动时间较长,运动强度为中低强度,属于有氧运动,可作为预防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毅行活动是一个促进交流和感受自然的平台,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毅行运动对抑郁和焦虑等心理疾病具有治疗作用,能够降低患者对于精神压力而产生的恐惧感。因此,毅行运动具有促进健康的功能,毅行运动磨砺自身意志、培养坚忍毅力,增强抗压能力。

我国经济经历了30 多年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全民休闲的基础,休闲已经成为一种刚性需求以及公众社会责任意识逐渐的增强,毅行运动的特点符合现代人对休闲的需求和社会责任的担当,可以预言公众毅行运动需求将逐渐增加,民间体育组织是毅行运动开展的主体,因此,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保护和扶持民间体育组织,提高其开展毅行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企业运作的模式。

三、全民健身文化——以广场舞健身文化为例

起因:2008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后,各地兴起了一股体育健身的热潮,这种风潮不断延续,已经成为了我国城市居民的一种重要休闲方式。而社区广场等场所成为了城市居民健身的最佳场所,广场舞健身文化悄然形成和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广场舞健身文化是我国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有一些十分显著的特点,能够体现时代性和文化性,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是城市文化和市民健身文化的结合,满足了人民多元化的需求。广场舞健身文化的发展和创新直接关系到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发展:广场舞健身文化包含了很多时尚体育的元素,比如体育舞蹈,健身舞蹈、街舞、滑轮等等,是时尚体育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广场舞健身文化之所以吸引了众多的参与者,是因为其符合了社会发展的潮流,迎合了人们的现代审美情趣,使得人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体验到了时尚体育文化。广场舞健身文化的创新和发展需要这些时尚体育元素作为支撑,这些时尚体育项目的普及和有效推广将促进广场舞健身文化的发展。

广场舞健身文化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体育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全面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居民的健身意识有了很大提高,更多的群众开始意识到健康生活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城市人走出办公室,

参与到了广场舞健身中,使得广场舞健身文化拥有了非常广泛的社会基础。广场舞健身文化的兴盛一方面是群众参与的结果,体现出了大众文化的普适性。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健身文化,又必然体现了社会和城市的体育文化,因为是两者有机结合的成果。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全民健身的推广已经提上日程,而全面健身氛围的营造对于全民健身的推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广场舞健身文化正是全面健身文化的天然宣传平台。广场舞健身文化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受到群众的喜好,在群众中间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也是展示全民健身成果的重要舞台。在广场舞健身文化的熏陶下,更多的市民将参与到广场舞健身中,群众健身的热情更加高涨。一些之前没有参与到健身中的群众很容易受到周边参与者热情的影响,有组织有计划的广场舞健身安排也能够调到很多参与者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很好的全民健身的氛围。

广场舞健身文化对城市文化建设的影响

1 、广场舞的发展体现了城市建设的发展

在空间上,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健身广场随处可见,这给广场舞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人们有地方进行广场舞活动,场地便利;其次,在时间上,随着城镇化的建设,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人均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有时间去参加广场舞活动,充分体现城镇化建设的优势和风貌。

2、 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随着人们空闲时间的增多,许多人感觉到无所事事,无聊之极,年轻人酗酒闹事、打架斗殴现象比较严重;老年人整天在家看报纸、打麻将等现象,抑郁症、痴呆症多有发生,种情况比较复杂. 而广场舞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年轻人可以通过广场舞结交许多朋友,为自己走上社会发展自己的事业做好了铺垫,老年人走出家门,不局限于以前的生活空间,可以结交许多老年朋友,活动筋骨,强身健体,消除压抑,使自身心情舒畅,有利于城镇生态文化建设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

3、推动全民健身运动

全民健身运动已经推广多年,但是由于人们之前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够,实施效果在某些城市并不乐观. 然而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出现了高潮. 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来,这就给城镇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新的问题,这么多人几乎在同样的时间参加体育锻需要许多专业的场地的设施和专业的指导人员,广场舞的出现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 广场舞它只需要一片空地,而这些空地到处可见,如城市中心广场、公园、社区广场、河边、桥下等等. 广场舞锻炼不需要专门的场地和器材、不需要政府专门安排人员指导、人民群众自己就解决了,对全民健身运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四、中国全民健身工程的发展现状及动力机制

“全民健身工程”这个词, 最早以正式的称谓出现在1997年原国家体委下发的《关于1996 年度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通知》之中。2000 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中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管理暂行规定》 , 对全民健身工程的定义作了新的表述, 从而对全民健身工程的定义、定位、内容和受赠地区、受赠对象、管理权限、建设和配置、责任和义务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近7年来, 全民健身工程作为政府的主导行为, 以体育彩票公益金为启动奖金, 实施以人为本、造福社会, 被广大群众誉为“造福工程”。

自1997年至2003年, 总局累计用公益金3. 5亿元, 加上地方各级公益金2. 2亿元, 共计5. 7亿元, 在全国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修建了4097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我国目前全民健身工程的构成内容主要包括全民健身路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雪炭工程”和全民健身活动基地。

健身路径工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雪炭工程、全民健身活动基地, 是我国全民健身工程的四种基本模式。这四种模式, 使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体育健身设施多元化发展模式的格局已经显现出来。目前, “全民健身路径”按以下三种模式进行建设: ( 1) 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配建项目; ( 2) 健身广场配建项目; ( 3) 公园配建项目。

五、体育彩票公益金在全民健身工程中的促进作用

我国全民健身路径资金投入情况。依照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实施全民健身工程计划, 截至2008年, 国家体育总局共投入本级体育彩票公益金5. 9亿元, 在全国建设了十二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 建设全民健身路径9 337个; 投入近4亿元, 援建“雪炭工程”项目258 个; 投入1. 54亿元, 命名资助106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投入5400万元, 命名资助20个全民健身活动基地; 按照“雪炭工程”2005- 2008年建设计划, 74个项目正式启动, 41个已经建成。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共投入本级体育彩票公益金480万元建设社区多功能运动场试点; 投入2520万元建设传统路径工程840个。

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建设从无到有, 从少到多, 路径建设已经覆盖全国大中小城市和部分乡村, 惠及亿万群众。健身路径资金投入情况和投资形式都有新变化; 实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健身路径管理模式和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路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一项创举, 是全民健身工程的品牌工程, 其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时促进了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路径工程的实施, 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体育彩票的了解, 树立了体育彩票公益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形象。

六、体育彩票文化

起因:在现阶段, 彩票是国家为筹集社会公益资金、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而特许发行的。通过发展彩票业为公共事业筹集资金, 是大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自1994年开始全国统一发行的中国体育彩票,截至2013年6月30日, 体育彩票已累计销售63336亿元, 筹集体育彩票公益金18496亿元。在体育彩票实现科学快速发展的同时, 融合了体育文化、彩票文化和公益文化而形成的体彩文化也逐渐成为独特的文化现象。

在体育彩票发展的起步创业阶段, 体彩先行者们开始了体育彩票事业的探索和开创。这一时期的体彩事业, 充分发扬了中华体育精神, 艰苦奋斗, 团结拼搏, 敢为人先。体育彩票的游戏产品、票面载体也具有浓厚的体育特色, 从一个

侧面见证并记录了特定历史时期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

彩票因其票面流通性、发行的历史背景、可承载一定的符号图案文字等特性, 成为天然的文化载体。不同时期的彩票票面文化, 客观反映了现实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2012年, 体育彩票提出了系统的《体彩文化纲领》, 对体彩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其中, 对体彩使命的概括为“ 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 这充分体现了体育彩票的公益属性和社会功能。2009年, 体育彩票发行机构面向社会征集机构宣传语, 最终,“公益体彩, 乐善人生”脱颖而出, 成为体育彩票的品牌形象和机构宣传语。这一来自社会公众的品牌口号, 凸显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乐善好施的慈善文化特点,也体现了广大参与体彩的购彩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奉献爱心的公益文化特点,更在全社会唤起乐于助人、通过参与彩票活动随手做公益的文化氛。

体育彩票文化的传播方式多样化是体育彩票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彩票消费者因性别、职业、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日益分化,他们购买体育彩票的方式和关注体育彩票的方式也各有不同,对体育彩票文化呈现出多元诉求的局面。

七、总结:文化的生活与行为方式层面

生活方式不仅仅是一种生物本能的要求,更多是人接受了某种社会文化教化之后,进行活动的行为方式。人类社会教化不同,其生活方式也大不相同。有什么样的文化创造和文化生产,人们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不仅赋予人们社会生活以一定思想和感情,而且造就人们对人生、对生活特有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它既影响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相对而言,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会伴随着某种文化意义上的改变。这都是都市的活力,包括城市居民的生活习俗,日常交往方式,国际化全球化等等。毅行文化,全民健身文化,体彩文化,众多文化的繁衍发展,才拼凑出这样一个多元化的城市。


相关内容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基本内容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生理上的需求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呼吸 水 食物 睡眠 生理平衡 分泌 性 如果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项得不到 ...

  •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文件
  • No.0000419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文件 皖办发[2008]2号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8年1月22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发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在安徽加速崛起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共安徽省 ...

  • [人的动机理论]
  • 马斯洛"人的动机理论"的错误及其修正 马斯洛"人的动机理论"的错误及其修正 文章作者:仇德辉 人区别于低等动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相对于低等动物具有更多形式和更多层次的客观需要.然而,是什么原因引起了人与动物之间的这种差异?人类的需要层次应该怎样来客观地划分 ...

  • 细化学校文化层次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河南·郑州 450063) (黄河科技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 学校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 对学生的健康 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学校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 以期陶冶学生情操, 构建学生健康人格, 全面 提高学生素质.学校的文化分为好多层次,从普遍性(经度) ...

  • 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
  • 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简介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 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 ...

  • 福州市高层次人才政策研究
  • (三)高层次人才政策的经验借鉴 在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人才流动国际化的背景下,引进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各国纷纷出台重要的人才制度和政策,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美国通过移民政策.留学政策.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依托高校资源建立科学园区等做法吸引和留住人才:美国国 ...

  • 马思洛需求理论
  • 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 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简介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 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 ...

  • 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界定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服务挖掘 [娄伟,2004]认为:高层次科技人才是科技人才中的核心力量,主要是指院士.科学家和工程师.获得硕士及以上文凭的科技人才,以及在科技领域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科技人才. [何巧云,2009]等认为:高层次科技人才是指科技人才中的核心力量,主要是指院士.科学家和工程 ...

  • 马斯洛[人类动机论]
  • 马斯洛<人类动机论> 马斯洛的著名论文<人类动机论>最早发表于1943年的<心理学评论>.他的动机理论又称需要层次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程度有密切的关系,需要的层次有高低的不同,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是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 ...

  • 管理心理学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管理心理学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管理心理学 中国古代就有丰富的管理心理学思想.例如,春秋末年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一书中就写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孙武强调领导与下属之间意愿协调一致的重要性,这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重要的管理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