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课 | 罗良建:[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课堂实录及其诊课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课堂实录及其诊课

罗良建

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快速浏览课文第18自然段,认真读,说说你从中看到了、听到了什么?

(生自由读第18自然段。)

生:我看到了十分惊心的残酷的场面,那只鹰一块一块地把普罗米修斯的骨头啄下来。然后还有冰雹,冰雹是那种固体的很重又非常硬的石头,敲打在普罗米修斯的身上……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鹰?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位同学,走近她看到的这场面。

(生沉默)

师:就是这样一只鹰——日夜啄食着普罗米修斯的肝脏,据记载,英雄是不死的,在每一个寒冷的夜晚,他的肝脏会重新生长出来,第二日又重复着被撕裂的痛苦。这位同学看到了这血淋淋的场面,来,我们请她读一读。

生(读):凶猛的大鹰在他耳边尖叫,用无情的利爪撕裂他的肌体。

师:我们一起跟着她读一读。

(生齐读。)

师:还有哪位同学也看到了这

幅画面?你来说说。

生:我不仅看到了这幅画面,还看到了普罗米修斯体无完肤、伤痕累累,还听到了凶猛的大鹰在他耳边,它刺耳的尖叫声,直逼他的耳膜。

师:大鹰尖叫着,似乎在说些什么?你来说一说。

生:谁叫你要这样子,去死吧!(生笑)

师:大鹰无情地袭扰着普罗米修斯,残忍地折磨着他。还有谁,又把你阅读的情景描述给大家听一听。你来说一说。

生:我来到高加索山上,看见很大的铁索在普罗米修斯的身上穿过,像石头一样冰冷。在他的脖子上缠绕,留下了很多伤痕,大鹰来到高加索山上,啄食着他的身体。

师:是啊,英雄忍受着这些折磨,你还看到了什么?你来说一说。

生:普罗米修斯忍受着这一切,他不会认错。面对大鹰的尖叫、折磨和风雪的摧残,毫不畏惧。

师:忍受着风霜的欺凌,普罗米修斯无法动弹。谁再来说说,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普罗米修斯的坚强,尽管狂风在他面前呼啸,冰雹敲打他的面庞,大鹰在他面前尖叫,无情地撕裂他的肌体,但是普罗米修斯十分坚强——

师:嗯!那你从哪里看到普罗米修斯的坚强?

生:普罗米修斯忍受着这一切,不吭一声,绝不对自己做过的事说一句懊悔的话。

师:好。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那位男同学。

生:我看到了普罗米修斯被拴在高加索山上,他的眼神是坚强的,绝不对自己做过的事说一句懊悔的话。

师:这是一根什么样的铁链?

生:我觉得铁链上面有很多普罗米修斯的血和那些——

师:沾满了英雄的献血,还有没有?

生:没有。

师:谁再来补充?你眼中的铁链是怎么样的?

生:固若金汤的。

师:好,就这样的铁链,缠在普罗米修斯的身上,他还会忍受什么痛苦?

生:饥寒交迫。

师:饥寒交迫,缠在那里无法进食,无法动弹。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还看到了他的脸上有血丝。

师:冰冷的冰雹还打在什么地方?你再来说一说。

生:冰冷的冰雹还打在他的身上,铁链上有很多冰沙。

师:寒冷刺骨。忍受着这一切,普罗米修斯忍受的苦难是一时一日吗?

生:不是。

师:他忍受的这一切,从早到晚,从未停歇,日复一日地忍受着折磨,这是一种怎样的痛,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

生:撕心裂肺。

生:生不如死。

师:带着这种感受来读一读。

生:(读CAI)如今却身缠铁链被拴在山崖上。狂风终日在他身边呼啸,冰雹敲打着他的面庞;凶猛的大鹰在他耳边尖叫,用无情的利爪撕裂他的肌体。

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痛?

生:痛不欲生。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

(生再读。)

师:带着你们的感受,痛不欲生、生不如死。这撕心裂肺的痛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CAI。)

师:普罗米修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忍受着这些折磨;一年又一年,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普罗米修斯一直被捆在那里,他面对这一切,他是怎样做的?

生:普罗米修斯忍受着这一切而不哼一声,决不乞求仁慈,决不对自己做过的事说一句懊悔的话。

师:哪些字词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

生:决不。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决不”显得毫不犹豫,觉得他坚定那种信念。

师:对自己的信仰坚定不移。只有一个“决不”吗?

生:两个。

师:除了两个“决不”能让你感受到普罗米修斯的坚定,还有哪些字词深深地打动了你?

生:我觉得是“不哼一声”。

师:不哼一声,还有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他忍受着这一切,但是他连一个声音都没有发出来。

师:无论是铁链缠身,还是狂风呼啸,面对冰雹的敲打和大鹰的撕裂,坚强的普罗米修斯不哼一声。还有哪些字词深深地打动了你?

生:“一句懊悔的话”的“一句”。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说理由。)

师:从两个“决不”我们感受到英雄的坚定,从“一声”和“一句”,我们能够感受到英雄的坚强。带着对英雄的崇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普罗米修斯——起!

生:(齐读CAI)  普罗米修斯忍受了这一切苦痛而不哼一声,决不乞求宙斯的仁慈,决不对自己做过的事说一句懊悔的话。

师:普罗米修斯忍受了这一切而无怨无悔,他对自己做过的事不说一句懊悔的话。(板书:无悔)

师:他做过的事是什么事?好,这位女同学。

生:给人类带来火,帮助人类制造工具,盖房子。

师:盗火之后,普罗米修斯还做了哪些事情?快速地浏览课文的10到12段,找一找,盗火之后,普罗米修斯还做了什么事?

生:教人们开采矿石、冶炼铜铁、教人类铸造耕种所需要的工具和打猎用的武器。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他教会了人们吃熟食,而不再吃生食,教会了人们从蜷居的阴暗角落里走出来,到户外明亮的环境下,住在房屋,不再住在山洞里。

师:还有补充的吗?那位男同学。

生:怎么抵御冬天的风雪和林中野兽——

师:和林中野兽的——

生:侵袭。

师:还有吗?你来。

生:抛弃野蛮的原始习惯。

师:普罗米修斯做了这些。我们在理解人物精神时要深入地思考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1到12自然段,找一找普罗米修斯说了什么?

生:人类必须有火!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只要他们有了火,他们就可以取暖和做饭,还可以学会制造工具,给自己盖房子住。现在没有火,他们的日子过得比野兽还要坏。

师:所以普罗米修斯说——

生(齐):人类必须有火!

师:人类为什么必须有火,有了火,他们——谁来补充,你来。

生:生存下去。

师:说完整,人类——

生:“人类必须有火!”他说,有了火,人类可以生存下去。

师:怎样生存下去,你能说详细一点吗?

生:有了火,人类能幸福、快乐。这样能生存下去。

师:有了火,人类能干什么?你来说。

生:有了火,人类能做饭,冶炼铜铁,铸造工具,等等。

师:好,谁能来帮他补充后面的“等等”。你来。

生:他能制造武器,抵御野兽的攻击。

师:你来补充。

生:晚上可以照明。

师:还有没有,有了火我们能干什么?好,请这一排右边的女同学。

生:我觉得他们还能开采矿石、冶炼铜铁。

师:火对我们是如此重要,无论是生活、生产,都离不开它。普罗米修斯做了这一切而不后悔。然而他本是一位天神,人类的幸福生活和他本没有关系。为了他人,为了和自己深爱的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为了他人无私地奉献着自己。普罗米修斯,此时,被缚在高加索山脉上,他会说一些什么?仰望天空,他会说些什么,会看见些什么?俯视大地,普罗米修斯会看见什么,会说些什么?拿起笔,让我们走近英雄的心,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写下来。

生在答题卡自由写。(约5分钟)

师:好,请一位同学在全班分享一下。

生: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牛羊在山坡上吃草。他们住着自己的房子,如今人类生活那么美好,看来我的辛苦没有白费,这就是我的牵挂。

师:因为心中有对人类深深的爱,所以仰望天空,普罗米修斯依然不后悔,像这样,心中有大爱,为了他人而甘愿忍受磨难不后悔的人,我们称之为英雄。(板书:英雄)

师:就像普罗米修斯这个人类伟大的朋友,这个把火带给了人类,使人类脱离了苦海,教会了人类怎么生活的伟大英雄,如今却——。

……

生:(齐读CAI)如今却身缠铁链被拴在山崖上。狂风终日在他身边呼啸,冰雹敲打着他的面庞;凶猛的大鹰在他耳边尖叫,用无情的利爪撕裂他的肌体。

师:然而英雄心中有爱,有着对人类无私的大爱,他忍受了这一切苦痛,而——

生:(齐读CAI)不哼一声,决不乞求仁慈,决不对自己做过的事说一句懊悔的话。

(板书:有爱)

师:英雄把爱洒向人间的时候,也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所以我们用戏剧的场面来在再现普罗米修斯受缚的情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火种,据说也是为了纪念为人类盗火的普罗米修斯,而取自传说中众神居住的奥林匹亚山。诗人雪莱还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雪莱诗《普罗米修斯》。)

师:在中国的神话中,也有许多是以爱为主题的。是谁遍游四海,也要立誓补天?

生:女娲。

师:是谁为救人类于火海,而甘愿越狱救人。

生:后羿。

……

师:希腊神话中除了我们今天学到的《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也有很多是以爱为主题的。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阅读。爱,是神话永恒的主题之一;爱,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最美的神话。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课堂诊断

症状:这种课的症状就是看起来没有症状,甚至被认为教学设计巧妙,教学语言优美,媒体使用熟练,上完课学生甚至还有些激动。看起来没有症状是不是就没有病呢?就像一个患上癌症的病人,从外表可能看不出来他有病,甚至觉得他精神很好。但是,有病就是有病,癌症病人无论精神怎样好,仔细看你会发现他的体能不行,人是虚的。同样,本课例通过仔细分析你会发现,学生的语文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课文没有朗读好,字没有写好,练笔没有练好,说的能力也没有提高,整堂课看起来是“样样弄”,结果是“门门松”,像这样长期下去,学生语文素养最终也会是虚的。

病因:执教老师在努力地让学生去学习故事内容,树立普罗米修斯这个英雄人物的形象,正如执教者自己写的教学重点是“抓住学习神话故事要紧扣故事人物和情节,深刻体会英雄有爱和英雄无悔的内在含义”。作者这样来设计教学,个人认为病因有三:

第一,没有真正落实《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新精神。本课例从重点语段第18段入手,落点在“你从文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通过“普罗米修斯一直被捆在那里,他面对的这一切,他是怎样做的?”推进到学习第19自然段,紧接着用“他做过的事是什么事?”过渡到“快速浏览1到12自然段”,最后又落到第18自然段和第19自然段,“普罗米修斯此时被缚在高加索山脉上,他会说一些什么?仰望天空,他会说些什么,会看见些什么?俯视大地,普罗米修斯会看见什么,会说些什么?”让学生写一写。尽管有一些让学生进行读写的环节在里面,但是,学生读写的效果不佳,且时间不够:因为老师没有对读写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即时总结,学生也没有相互交流和评价。这种读写活动,是虚晃一枪,它没有把读写能力作为目标和落点,而是当做了为感受人物形象的手段和桥接。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几个字我认为有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学习作者),二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学习者练习)。因此,课文内容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语言文字的运用才是目的。在教学实践中即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来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而不是原来的学习语言文字(常见为分析)来掌握课文内容。

对学生而言,课堂上最需要的是什么?最需要的是怎么把字写好,怎么把课文朗读好,怎么把自己的文章练好,怎么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包括演讲)。因为课堂上有老师可以指导和纠正,有同学可以交流和分享,这是学生在课外所缺少的条件。而我们的课堂上恰恰少的是这些方面的指导和训练,多的是怎样去感悟文本,甚至感悟老师的感悟。感悟是有个人色彩的,有的甚至要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来感悟,老师的感悟更代替不了学生的感悟。这种不是学生最需要的。鉴赏感悟大量充斥课堂,就如社会学家批评的:“官员读博、学生打工、教授办厂、老板教学……全都生活在他处!”

第二,没有真正地落实教材的作用。大家耳熟能详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贾志敏老师说得更明白:“教材是给你用的,不是给你教的!如果你是教教材,你的语文课就上不好。因为,你的目的就会不明确。”

一篇课文,涉及方方面面,你要教,在两三个课时内也恐怕是无法教完的。《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一文,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读就明白的,不用多讲。本课例看似精巧:直扑重点语段,回扣重点语段,但是只要仔细观察课堂,会发现学生的回答前后重复,学生的体验和能力都没有多少发展;老师反复提问,问题指向无非只是从文本提取表面信息而已。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是在“演课文”,不是学语文,师生被教材“捆住”了手脚。

第三,没有真正把学生当做主体。本课例教学设计似乎很“巧妙”,但是整节课学生都是被教师拉着走的,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互动和讨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缺少点评和指正,教师主导过于强势;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解读为英雄有爱、英雄无悔,赋予了他为了心爱的人们视死如归、勇于牺牲的脸谱化“神”的气质,“拽着”学生去感动,去崇拜。神话故事本身是虚构的,按照本课例的设计,学生会把神话故事当做一种真实的故事,这不仅导致教学任务过于繁重,而且节外生枝。

药方:语文报社副社长裴海安先生说:“过于复杂的教学设计,过于强势的教师主导,过于繁重的教学任务,不但耗费了教师和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会使文质兼美的课文变得索然无味。把语文课教得简单而有效,才是教师非凡教育素养的体现。”本课例的药方就是简化教学设计,简省教师主导,减少教学任务,把教学直指学生的需求,真切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

具体怎么上,怎么改?我们来看看名师是怎么做的。

无独有偶,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先生曾两度执教《普罗米修斯的故事》。第一次,2012年11月19日,杭州,全国小学语文“新课标课堂”研讨会现场。贾老师根据神话文本充满神奇想象的特点,把教学重点聚焦在“复述”能力训练上。在扎实训练学生“工整板书文题”“读准生字、理解新词”“正确、流利、自然、有感情朗读课文”等基础上,整合话题,启发学生入情入境,展开联想和想象:“没有火,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有了火,人们的生活怎么样?”“宙斯是怎样惩罚普罗米修斯的?”“普罗米修斯怎样承受非人的折磨?他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并最终帮助学生明白,人类正是借助于神话故事阐明对现实社会的向往。

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较精彩,课后老师们的评价也较高,但贾老师课后总觉得“课上得很累,不舒畅,不纯粹”,总觉得“神话中的英雄人物被赋予了太多慷慨激昂、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脸谱化气质”,为什么“要把课上得有些不食人间烟火、有些假、不现实”呢?为什么不能引导孩子领悟神话的应有之义?还有没有更真切的满足孩子审美需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能力的高效教学策略?

贾志敏老师说他当天回上海,为此吃不下晚饭,深夜不能入眠,后来终于明白:自己还是在教教材。第二天借戴建荣老师的班重新上了一下,说“这次就对了”。贾老师第二次执教的《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我认为抓住了“写”、“读”、“解”、“评”四个字,深入浅出,直指语文本真。

(一)写。老师课前在黑板上板书,漂亮的粉笔字可谓范写:领袖  吩咐  饶恕  押  故事   狠心   肝脏   弯弓搭箭。

课始,推荐一个书法最棒的孩子到黑板上写:普罗米修斯,教师点评每个字的书写后说;“还有没有比他写得更好的?”第二个孩子上来再写这几个字,老师再点评、比较两位同学的书写。

(二)读。一是自读课文,接力读课文。“这个小朋友两个地方读错,这个同学一个地方读错,希望一个地方都不读错。”“九位同学中,他读得最好,我们为他鼓掌。老师要奖励他,奖励他再读一遍。”“为他鼓掌,读得太好了。听他朗读,就像听广播一样。再说一句心里话,我也没有他读得好!”老师即时点评和指导。二是指名七位同学读课前老师板书在黑板上的七个生词,一人一个。“哪个同学能把七个词语都读好?”“不错。读错一个字。”“真好!一个字都没有错。”

(三)解。一是理解词语。“领袖,这个词语什么意思?谁知道?”通过解字、老师演示、师生表演、让学生做动作、找同义词等方式理解课文中(就是前面所述课前老师板书在黑板上的)七个生词。二是理解题目和人物。两名学生课始在黑板上写的两个“普罗米修斯”,其中一个贾老师打上书名号,“不一样了吧。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明白一个是一个书名,它是一个故事;一个是英雄的名字。在“故事”一词下面写上“英雄”后,训练学生连缀关键词语简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准确把握神话故事的主旨,明确“《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的一个英雄神话;普罗米修斯神话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位为了全人类的幸福生活勇敢盗取火种、顽强不屈、勇于献身的英雄”。一个标点,一个词语,盘活了全文,为下一步“评价神话人物、感悟英雄情怀、领略人类梦想”奠定基础。

(四)评。一是评神话故事。“你感到这个故事不可信的站起来。”二是评课文语言。“这里有一句话是多余的,谁找得出,并说说为什么?”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本文选自《语文教学通讯·C》2013年2期

关注“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

1.扫一扫二维码(本刊公众微信二维码)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课堂实录及其诊课

罗良建

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快速浏览课文第18自然段,认真读,说说你从中看到了、听到了什么?

(生自由读第18自然段。)

生:我看到了十分惊心的残酷的场面,那只鹰一块一块地把普罗米修斯的骨头啄下来。然后还有冰雹,冰雹是那种固体的很重又非常硬的石头,敲打在普罗米修斯的身上……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鹰?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位同学,走近她看到的这场面。

(生沉默)

师:就是这样一只鹰——日夜啄食着普罗米修斯的肝脏,据记载,英雄是不死的,在每一个寒冷的夜晚,他的肝脏会重新生长出来,第二日又重复着被撕裂的痛苦。这位同学看到了这血淋淋的场面,来,我们请她读一读。

生(读):凶猛的大鹰在他耳边尖叫,用无情的利爪撕裂他的肌体。

师:我们一起跟着她读一读。

(生齐读。)

师:还有哪位同学也看到了这

幅画面?你来说说。

生:我不仅看到了这幅画面,还看到了普罗米修斯体无完肤、伤痕累累,还听到了凶猛的大鹰在他耳边,它刺耳的尖叫声,直逼他的耳膜。

师:大鹰尖叫着,似乎在说些什么?你来说一说。

生:谁叫你要这样子,去死吧!(生笑)

师:大鹰无情地袭扰着普罗米修斯,残忍地折磨着他。还有谁,又把你阅读的情景描述给大家听一听。你来说一说。

生:我来到高加索山上,看见很大的铁索在普罗米修斯的身上穿过,像石头一样冰冷。在他的脖子上缠绕,留下了很多伤痕,大鹰来到高加索山上,啄食着他的身体。

师:是啊,英雄忍受着这些折磨,你还看到了什么?你来说一说。

生:普罗米修斯忍受着这一切,他不会认错。面对大鹰的尖叫、折磨和风雪的摧残,毫不畏惧。

师:忍受着风霜的欺凌,普罗米修斯无法动弹。谁再来说说,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普罗米修斯的坚强,尽管狂风在他面前呼啸,冰雹敲打他的面庞,大鹰在他面前尖叫,无情地撕裂他的肌体,但是普罗米修斯十分坚强——

师:嗯!那你从哪里看到普罗米修斯的坚强?

生:普罗米修斯忍受着这一切,不吭一声,绝不对自己做过的事说一句懊悔的话。

师:好。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那位男同学。

生:我看到了普罗米修斯被拴在高加索山上,他的眼神是坚强的,绝不对自己做过的事说一句懊悔的话。

师:这是一根什么样的铁链?

生:我觉得铁链上面有很多普罗米修斯的血和那些——

师:沾满了英雄的献血,还有没有?

生:没有。

师:谁再来补充?你眼中的铁链是怎么样的?

生:固若金汤的。

师:好,就这样的铁链,缠在普罗米修斯的身上,他还会忍受什么痛苦?

生:饥寒交迫。

师:饥寒交迫,缠在那里无法进食,无法动弹。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还看到了他的脸上有血丝。

师:冰冷的冰雹还打在什么地方?你再来说一说。

生:冰冷的冰雹还打在他的身上,铁链上有很多冰沙。

师:寒冷刺骨。忍受着这一切,普罗米修斯忍受的苦难是一时一日吗?

生:不是。

师:他忍受的这一切,从早到晚,从未停歇,日复一日地忍受着折磨,这是一种怎样的痛,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

生:撕心裂肺。

生:生不如死。

师:带着这种感受来读一读。

生:(读CAI)如今却身缠铁链被拴在山崖上。狂风终日在他身边呼啸,冰雹敲打着他的面庞;凶猛的大鹰在他耳边尖叫,用无情的利爪撕裂他的肌体。

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痛?

生:痛不欲生。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

(生再读。)

师:带着你们的感受,痛不欲生、生不如死。这撕心裂肺的痛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CAI。)

师:普罗米修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忍受着这些折磨;一年又一年,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普罗米修斯一直被捆在那里,他面对这一切,他是怎样做的?

生:普罗米修斯忍受着这一切而不哼一声,决不乞求仁慈,决不对自己做过的事说一句懊悔的话。

师:哪些字词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

生:决不。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决不”显得毫不犹豫,觉得他坚定那种信念。

师:对自己的信仰坚定不移。只有一个“决不”吗?

生:两个。

师:除了两个“决不”能让你感受到普罗米修斯的坚定,还有哪些字词深深地打动了你?

生:我觉得是“不哼一声”。

师:不哼一声,还有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他忍受着这一切,但是他连一个声音都没有发出来。

师:无论是铁链缠身,还是狂风呼啸,面对冰雹的敲打和大鹰的撕裂,坚强的普罗米修斯不哼一声。还有哪些字词深深地打动了你?

生:“一句懊悔的话”的“一句”。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说理由。)

师:从两个“决不”我们感受到英雄的坚定,从“一声”和“一句”,我们能够感受到英雄的坚强。带着对英雄的崇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普罗米修斯——起!

生:(齐读CAI)  普罗米修斯忍受了这一切苦痛而不哼一声,决不乞求宙斯的仁慈,决不对自己做过的事说一句懊悔的话。

师:普罗米修斯忍受了这一切而无怨无悔,他对自己做过的事不说一句懊悔的话。(板书:无悔)

师:他做过的事是什么事?好,这位女同学。

生:给人类带来火,帮助人类制造工具,盖房子。

师:盗火之后,普罗米修斯还做了哪些事情?快速地浏览课文的10到12段,找一找,盗火之后,普罗米修斯还做了什么事?

生:教人们开采矿石、冶炼铜铁、教人类铸造耕种所需要的工具和打猎用的武器。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他教会了人们吃熟食,而不再吃生食,教会了人们从蜷居的阴暗角落里走出来,到户外明亮的环境下,住在房屋,不再住在山洞里。

师:还有补充的吗?那位男同学。

生:怎么抵御冬天的风雪和林中野兽——

师:和林中野兽的——

生:侵袭。

师:还有吗?你来。

生:抛弃野蛮的原始习惯。

师:普罗米修斯做了这些。我们在理解人物精神时要深入地思考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1到12自然段,找一找普罗米修斯说了什么?

生:人类必须有火!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只要他们有了火,他们就可以取暖和做饭,还可以学会制造工具,给自己盖房子住。现在没有火,他们的日子过得比野兽还要坏。

师:所以普罗米修斯说——

生(齐):人类必须有火!

师:人类为什么必须有火,有了火,他们——谁来补充,你来。

生:生存下去。

师:说完整,人类——

生:“人类必须有火!”他说,有了火,人类可以生存下去。

师:怎样生存下去,你能说详细一点吗?

生:有了火,人类能幸福、快乐。这样能生存下去。

师:有了火,人类能干什么?你来说。

生:有了火,人类能做饭,冶炼铜铁,铸造工具,等等。

师:好,谁能来帮他补充后面的“等等”。你来。

生:他能制造武器,抵御野兽的攻击。

师:你来补充。

生:晚上可以照明。

师:还有没有,有了火我们能干什么?好,请这一排右边的女同学。

生:我觉得他们还能开采矿石、冶炼铜铁。

师:火对我们是如此重要,无论是生活、生产,都离不开它。普罗米修斯做了这一切而不后悔。然而他本是一位天神,人类的幸福生活和他本没有关系。为了他人,为了和自己深爱的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为了他人无私地奉献着自己。普罗米修斯,此时,被缚在高加索山脉上,他会说一些什么?仰望天空,他会说些什么,会看见些什么?俯视大地,普罗米修斯会看见什么,会说些什么?拿起笔,让我们走近英雄的心,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写下来。

生在答题卡自由写。(约5分钟)

师:好,请一位同学在全班分享一下。

生: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牛羊在山坡上吃草。他们住着自己的房子,如今人类生活那么美好,看来我的辛苦没有白费,这就是我的牵挂。

师:因为心中有对人类深深的爱,所以仰望天空,普罗米修斯依然不后悔,像这样,心中有大爱,为了他人而甘愿忍受磨难不后悔的人,我们称之为英雄。(板书:英雄)

师:就像普罗米修斯这个人类伟大的朋友,这个把火带给了人类,使人类脱离了苦海,教会了人类怎么生活的伟大英雄,如今却——。

……

生:(齐读CAI)如今却身缠铁链被拴在山崖上。狂风终日在他身边呼啸,冰雹敲打着他的面庞;凶猛的大鹰在他耳边尖叫,用无情的利爪撕裂他的肌体。

师:然而英雄心中有爱,有着对人类无私的大爱,他忍受了这一切苦痛,而——

生:(齐读CAI)不哼一声,决不乞求仁慈,决不对自己做过的事说一句懊悔的话。

(板书:有爱)

师:英雄把爱洒向人间的时候,也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所以我们用戏剧的场面来在再现普罗米修斯受缚的情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火种,据说也是为了纪念为人类盗火的普罗米修斯,而取自传说中众神居住的奥林匹亚山。诗人雪莱还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雪莱诗《普罗米修斯》。)

师:在中国的神话中,也有许多是以爱为主题的。是谁遍游四海,也要立誓补天?

生:女娲。

师:是谁为救人类于火海,而甘愿越狱救人。

生:后羿。

……

师:希腊神话中除了我们今天学到的《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也有很多是以爱为主题的。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阅读。爱,是神话永恒的主题之一;爱,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最美的神话。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课堂诊断

症状:这种课的症状就是看起来没有症状,甚至被认为教学设计巧妙,教学语言优美,媒体使用熟练,上完课学生甚至还有些激动。看起来没有症状是不是就没有病呢?就像一个患上癌症的病人,从外表可能看不出来他有病,甚至觉得他精神很好。但是,有病就是有病,癌症病人无论精神怎样好,仔细看你会发现他的体能不行,人是虚的。同样,本课例通过仔细分析你会发现,学生的语文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课文没有朗读好,字没有写好,练笔没有练好,说的能力也没有提高,整堂课看起来是“样样弄”,结果是“门门松”,像这样长期下去,学生语文素养最终也会是虚的。

病因:执教老师在努力地让学生去学习故事内容,树立普罗米修斯这个英雄人物的形象,正如执教者自己写的教学重点是“抓住学习神话故事要紧扣故事人物和情节,深刻体会英雄有爱和英雄无悔的内在含义”。作者这样来设计教学,个人认为病因有三:

第一,没有真正落实《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新精神。本课例从重点语段第18段入手,落点在“你从文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通过“普罗米修斯一直被捆在那里,他面对的这一切,他是怎样做的?”推进到学习第19自然段,紧接着用“他做过的事是什么事?”过渡到“快速浏览1到12自然段”,最后又落到第18自然段和第19自然段,“普罗米修斯此时被缚在高加索山脉上,他会说一些什么?仰望天空,他会说些什么,会看见些什么?俯视大地,普罗米修斯会看见什么,会说些什么?”让学生写一写。尽管有一些让学生进行读写的环节在里面,但是,学生读写的效果不佳,且时间不够:因为老师没有对读写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即时总结,学生也没有相互交流和评价。这种读写活动,是虚晃一枪,它没有把读写能力作为目标和落点,而是当做了为感受人物形象的手段和桥接。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几个字我认为有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学习作者),二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学习者练习)。因此,课文内容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语言文字的运用才是目的。在教学实践中即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来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而不是原来的学习语言文字(常见为分析)来掌握课文内容。

对学生而言,课堂上最需要的是什么?最需要的是怎么把字写好,怎么把课文朗读好,怎么把自己的文章练好,怎么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包括演讲)。因为课堂上有老师可以指导和纠正,有同学可以交流和分享,这是学生在课外所缺少的条件。而我们的课堂上恰恰少的是这些方面的指导和训练,多的是怎样去感悟文本,甚至感悟老师的感悟。感悟是有个人色彩的,有的甚至要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来感悟,老师的感悟更代替不了学生的感悟。这种不是学生最需要的。鉴赏感悟大量充斥课堂,就如社会学家批评的:“官员读博、学生打工、教授办厂、老板教学……全都生活在他处!”

第二,没有真正地落实教材的作用。大家耳熟能详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贾志敏老师说得更明白:“教材是给你用的,不是给你教的!如果你是教教材,你的语文课就上不好。因为,你的目的就会不明确。”

一篇课文,涉及方方面面,你要教,在两三个课时内也恐怕是无法教完的。《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一文,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读就明白的,不用多讲。本课例看似精巧:直扑重点语段,回扣重点语段,但是只要仔细观察课堂,会发现学生的回答前后重复,学生的体验和能力都没有多少发展;老师反复提问,问题指向无非只是从文本提取表面信息而已。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是在“演课文”,不是学语文,师生被教材“捆住”了手脚。

第三,没有真正把学生当做主体。本课例教学设计似乎很“巧妙”,但是整节课学生都是被教师拉着走的,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互动和讨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缺少点评和指正,教师主导过于强势;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解读为英雄有爱、英雄无悔,赋予了他为了心爱的人们视死如归、勇于牺牲的脸谱化“神”的气质,“拽着”学生去感动,去崇拜。神话故事本身是虚构的,按照本课例的设计,学生会把神话故事当做一种真实的故事,这不仅导致教学任务过于繁重,而且节外生枝。

药方:语文报社副社长裴海安先生说:“过于复杂的教学设计,过于强势的教师主导,过于繁重的教学任务,不但耗费了教师和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会使文质兼美的课文变得索然无味。把语文课教得简单而有效,才是教师非凡教育素养的体现。”本课例的药方就是简化教学设计,简省教师主导,减少教学任务,把教学直指学生的需求,真切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

具体怎么上,怎么改?我们来看看名师是怎么做的。

无独有偶,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先生曾两度执教《普罗米修斯的故事》。第一次,2012年11月19日,杭州,全国小学语文“新课标课堂”研讨会现场。贾老师根据神话文本充满神奇想象的特点,把教学重点聚焦在“复述”能力训练上。在扎实训练学生“工整板书文题”“读准生字、理解新词”“正确、流利、自然、有感情朗读课文”等基础上,整合话题,启发学生入情入境,展开联想和想象:“没有火,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有了火,人们的生活怎么样?”“宙斯是怎样惩罚普罗米修斯的?”“普罗米修斯怎样承受非人的折磨?他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并最终帮助学生明白,人类正是借助于神话故事阐明对现实社会的向往。

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较精彩,课后老师们的评价也较高,但贾老师课后总觉得“课上得很累,不舒畅,不纯粹”,总觉得“神话中的英雄人物被赋予了太多慷慨激昂、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脸谱化气质”,为什么“要把课上得有些不食人间烟火、有些假、不现实”呢?为什么不能引导孩子领悟神话的应有之义?还有没有更真切的满足孩子审美需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能力的高效教学策略?

贾志敏老师说他当天回上海,为此吃不下晚饭,深夜不能入眠,后来终于明白:自己还是在教教材。第二天借戴建荣老师的班重新上了一下,说“这次就对了”。贾老师第二次执教的《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我认为抓住了“写”、“读”、“解”、“评”四个字,深入浅出,直指语文本真。

(一)写。老师课前在黑板上板书,漂亮的粉笔字可谓范写:领袖  吩咐  饶恕  押  故事   狠心   肝脏   弯弓搭箭。

课始,推荐一个书法最棒的孩子到黑板上写:普罗米修斯,教师点评每个字的书写后说;“还有没有比他写得更好的?”第二个孩子上来再写这几个字,老师再点评、比较两位同学的书写。

(二)读。一是自读课文,接力读课文。“这个小朋友两个地方读错,这个同学一个地方读错,希望一个地方都不读错。”“九位同学中,他读得最好,我们为他鼓掌。老师要奖励他,奖励他再读一遍。”“为他鼓掌,读得太好了。听他朗读,就像听广播一样。再说一句心里话,我也没有他读得好!”老师即时点评和指导。二是指名七位同学读课前老师板书在黑板上的七个生词,一人一个。“哪个同学能把七个词语都读好?”“不错。读错一个字。”“真好!一个字都没有错。”

(三)解。一是理解词语。“领袖,这个词语什么意思?谁知道?”通过解字、老师演示、师生表演、让学生做动作、找同义词等方式理解课文中(就是前面所述课前老师板书在黑板上的)七个生词。二是理解题目和人物。两名学生课始在黑板上写的两个“普罗米修斯”,其中一个贾老师打上书名号,“不一样了吧。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明白一个是一个书名,它是一个故事;一个是英雄的名字。在“故事”一词下面写上“英雄”后,训练学生连缀关键词语简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准确把握神话故事的主旨,明确“《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的一个英雄神话;普罗米修斯神话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位为了全人类的幸福生活勇敢盗取火种、顽强不屈、勇于献身的英雄”。一个标点,一个词语,盘活了全文,为下一步“评价神话人物、感悟英雄情怀、领略人类梦想”奠定基础。

(四)评。一是评神话故事。“你感到这个故事不可信的站起来。”二是评课文语言。“这里有一句话是多余的,谁找得出,并说说为什么?”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本文选自《语文教学通讯·C》2013年2期

关注“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

1.扫一扫二维码(本刊公众微信二维码)


相关内容

  • 王崧舟[普罗米修斯]教学实录
  • 王崧舟老师<普罗米修斯>教学实录 师:找出众多天神的名字,练读众神之名.正音.板书:神话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一篇神话故事. 8:46:提问 1:普罗米修斯做了什么?(提示:谁向谁做了什么,语言表达要求完整) 生:盗火 2:宙斯做了什么? 生:惩罚 3:火神呢? 生:规劝(要求言简意 ...

  • 王崧舟[普罗米修斯]课堂实录
  • <普罗米修斯>第一.二课时实录 -王崧舟 聚沙成塔整理记录 师:同学们,可以上课了吗? 生1:可以 师:好的,上课 班长:起立,生(齐):老师,您好. 班长(紧接着):向左转. 生(转向后,齐):听课老师好.(台下掌声) 师:一看就知道什么叫训练有素.好(稍停). 一.引题 师:孩子们, ...

  • 普罗米修斯盗火
  • <普罗米修斯盗火>(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普罗米修斯盗火.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这是一篇古希腊的神话故事,课文中出现了一些难读的词语,我们来看一看. 出示:普罗米修斯 太阳神阿波罗 主神宙斯 赫剌克勒斯 奥林匹斯圣山 高加索山 (练读.指读.齐读) 师:上节课我 ...

  • 教科版四下语文教案
  • 购买上帝的男孩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慈眉善目"."不慎"."喜出望外"等词语. 3理解"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知道爱心会让一切变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 ...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 30*文成公主进藏 一. 教学内容 <文成公主进藏>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民间故事讲了文成公主进藏与松赞 干布联焑的事,并且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桥.铺路.遇 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说明文成公主为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读读记记 ...

  • 什么是教学课例
  • 什么是教学课例 什么是教学课例?有的教师认为教学课例就是教学设计,有的人认为就是教学案例,有的人认为是教学随笔,再等等,其实不然.那究竟什么才是教学课例呢? 一.几个基本概念的区别 1.教学课例 课例,也就是课堂教学实录,或课堂教学纪实,它是真实纪录教师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一种实用文体.反映的课堂教学是 ...

  • 教学案例撰写基本格式
  • 教学案例撰写基本格式 一.字体格式及要求 [标题](居中,3号宋体加粗,前后各空一行) [署名]写明单位.姓名(右对齐,5号宋体) [正文](两端对齐,4号宋体(关键字.词可加粗),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二.正文格式及理论 教学案例集理念.实践.反思于一体,它是针对一个真实的具体发生的教育 ...

  • 常用论文类型及要求
  • 常用论文类型及要求 宽城四中 袁瑞庆 1.经验总结:积极开展教育经验总结,并撰写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意义的富于创新思想的较高层次的总结论文,是教师总结.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1).好的教育经验总结论文的标准:①创造性:②现实性:③效 ...

  • 品德与社会课堂实录[各种规则和安全]小学三年级上册
  •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校园"红绿灯">课堂教学实录 小金县新桥小学 教学目标 1.让孩子体会规则的重要意义,认识到集体生活需要规则的制约.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 活动准备 老师准备故事.活动图片. 学生自己设计游戏规则,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