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课外阅读提优训练
(一)(20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日:“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日:“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马无故亡而入胡 (2)人皆吊
之 (3)居数月 (4)死者十九
2.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 。(4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
(1)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译文:
(2)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译文:
4.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4分)
答:
(二)新 塞 翁(20分)
邢二尚先生读完
“什么办法?”妻子惊喜地问道。
“你等会就知道啦!”邢二尚说着,抓起一根鞭子,窜到马厩里牵出枣红马,一个劲地往外撵。枣红马不肯走,他就用鞭子使劲地抽,打得马起了惊,尥起四蹄往外跑。
妻子看到马逃跑了,就高喊邢二尚去追赶。那邢二尚却不动声色。妻子气得脸色都变了, 而邢二尚却笑嘻嘻地说:“你急什么,书本上讲了,这也许是好事呢。”
妻子只好一个人去追枣红马,追了半天也未能追上。
刑二尚满以为自己的枣红马,会像塞翁的马一样,过若干天后,带一匹好马回来。他坐在家里,等呀,等呀,十天过去了,二十天过去了,连马的影子也没有回来。
后来去山里砍柴的樵夫回来告诉他:山窝里发现有马皮、马骨,他的枣红马已被老虎吃掉了。邢二尚一听,放声大哭起来。
他妻子火了,骂道:“你哭什么?都是你干的好事!”
邢二尚抹着眼泪说:“这怎么能怪我呢?书上就是这么说的嘛……”
这似乎是个笑话,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像邢二尚这样的人物,还是不少的。
5.邢二尚为什么要把自己的马赶走?(5分)
答:
6.枣红马被老虎吃掉后,邢二尚为什么说“这怎么能怪我呢”?(5分)
答:
7.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5分)
答:
8.读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感想,请写在下面。(5分)
答:
(三)郑板桥开仓济民(25分)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
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囊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
或阻之,燮日:“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8分)
(1)值岁荒,人相食
(2)燮开仓赈济,或阻之
(3)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4)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译文:
11.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9分)
答:
【相关材料】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四)中国的月亮(20分)
子敏
①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古老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但这些神话,已逐渐被冷峻的现代话语替代。
②不过月亮的朋友当中,也不是全都冷冰冰的。它运气很好,交上了一个真正爱月的民族, 那就是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我们这个民族,赋予月亮不朽的生命,主要的不是靠神话,而是从心灵的深处,从日常生活中,从感觉中,真挚地爱上了月亮。我们赋予月亮一种永恒不朽的诗趣。
③我们这个民族,认为靠月亮,更能完成“文学上的不朽的图画”。李白让整个长安披上月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杜甫让月色为江流着色,“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园诗人
王维的《桃源行》里有松树,有房子,但不够,再添一个月亮才全盘美起来,“月明松下房栊静”;白居易有名的《琵琶行》里,也有三幅“月亮图”。如果把柔和的月光去掉,要少多少味道啊!
④中国人喜欢跟月亮交往。李白下山,月亮送他,“山月随人归”。他做人豪迈痛快,心情激动的时候,“欲上青天揽明月”。有时还请月亮喝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亮、影子,多热闹,三个知心朋友,但也多寂寞。于是主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也是“月友”,说过“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王维弹琴的时候,月亮也
期末课外阅读提优训练
(一)(20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日:“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日:“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马无故亡而入胡 (2)人皆吊
之 (3)居数月 (4)死者十九
2.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 。(4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
(1)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译文:
(2)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译文:
4.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4分)
答:
(二)新 塞 翁(20分)
邢二尚先生读完
“什么办法?”妻子惊喜地问道。
“你等会就知道啦!”邢二尚说着,抓起一根鞭子,窜到马厩里牵出枣红马,一个劲地往外撵。枣红马不肯走,他就用鞭子使劲地抽,打得马起了惊,尥起四蹄往外跑。
妻子看到马逃跑了,就高喊邢二尚去追赶。那邢二尚却不动声色。妻子气得脸色都变了, 而邢二尚却笑嘻嘻地说:“你急什么,书本上讲了,这也许是好事呢。”
妻子只好一个人去追枣红马,追了半天也未能追上。
刑二尚满以为自己的枣红马,会像塞翁的马一样,过若干天后,带一匹好马回来。他坐在家里,等呀,等呀,十天过去了,二十天过去了,连马的影子也没有回来。
后来去山里砍柴的樵夫回来告诉他:山窝里发现有马皮、马骨,他的枣红马已被老虎吃掉了。邢二尚一听,放声大哭起来。
他妻子火了,骂道:“你哭什么?都是你干的好事!”
邢二尚抹着眼泪说:“这怎么能怪我呢?书上就是这么说的嘛……”
这似乎是个笑话,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像邢二尚这样的人物,还是不少的。
5.邢二尚为什么要把自己的马赶走?(5分)
答:
6.枣红马被老虎吃掉后,邢二尚为什么说“这怎么能怪我呢”?(5分)
答:
7.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5分)
答:
8.读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感想,请写在下面。(5分)
答:
(三)郑板桥开仓济民(25分)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
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囊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
或阻之,燮日:“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8分)
(1)值岁荒,人相食
(2)燮开仓赈济,或阻之
(3)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4)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译文:
11.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9分)
答:
【相关材料】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四)中国的月亮(20分)
子敏
①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古老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但这些神话,已逐渐被冷峻的现代话语替代。
②不过月亮的朋友当中,也不是全都冷冰冰的。它运气很好,交上了一个真正爱月的民族, 那就是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我们这个民族,赋予月亮不朽的生命,主要的不是靠神话,而是从心灵的深处,从日常生活中,从感觉中,真挚地爱上了月亮。我们赋予月亮一种永恒不朽的诗趣。
③我们这个民族,认为靠月亮,更能完成“文学上的不朽的图画”。李白让整个长安披上月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杜甫让月色为江流着色,“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园诗人
王维的《桃源行》里有松树,有房子,但不够,再添一个月亮才全盘美起来,“月明松下房栊静”;白居易有名的《琵琶行》里,也有三幅“月亮图”。如果把柔和的月光去掉,要少多少味道啊!
④中国人喜欢跟月亮交往。李白下山,月亮送他,“山月随人归”。他做人豪迈痛快,心情激动的时候,“欲上青天揽明月”。有时还请月亮喝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亮、影子,多热闹,三个知心朋友,但也多寂寞。于是主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也是“月友”,说过“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王维弹琴的时候,月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