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意义及对策探讨

2010年2月总第25卷社科纵横

SOCIAL SCIENCES REVIEW

新理论版

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意义及对策探讨

张亚斌

石凯

黄义玲谢莎丽

(第三军医大学人文社科学院重庆400038)

【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加强人文素质的重要意义。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淡化的原因并就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进行了探讨。特别对调整课程结构,合理设置课程,就本校开设了《医学人文概论》课程进行了阐述。【关键词】素质

教育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体现在医

学院校教学实践中就是要坚持引导学员树立关爱病人关、关爱生命的终极的理念,注重人文教育,培养学员良好的人文素质。

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1. 医学的目的决定了必须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当前,医学界占主要地位的看法认为医学是一门科学,或一门技术,这种理解把医学主要定位在技术层面。就医学的技术层面而言,医学确实是主要以技术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和实践的。由于当今医学科学内容不断增加,其医学的科学性更加明显了。在医学界,认为医学是一种应用科学的观点也就占据了主导地位,人们普遍地认为,只要有了科学

应该看到这种从技术,什么样的医学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技术层面对医学本身目的本质的阐释是不完整的,或者说

医学作为一门古老的科学,从它产生的那天起是不全面的。

就带有明显的社会性,医学与其他学科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医学以人为对象,它是一项社会事业,它所追求的是人的健康,而医学的知识和技能只是实现人的健康的手段,而不是医学的最终目的。医学的目的是通过医学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而体现出来的。也就是医学的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健康,评价医学的标准就是看它本身是否给带来健康和幸福。因此,医学是一门最具有浓郁的充满人情味的学科,这种普适性就决定了军队医学院校教育中必须高度强化医学的人文属性,在医学教育中,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将医学仅仅视为是“生物医学”、“自然科学”的观念,抛弃医学教育只是“生物医学”、“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的旧的教育

既要重视培养学员的专业素质,又要重视培养学员人模式。文素质。在教学中,教员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知识和技能传授上,要引导学员树立关爱人、关爱生命和尊重人的权利的观念。将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在医学专业教学中广泛渗透人文精神。如在医学法学课程时,要既要当作一门知识传授,更要把这门课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告诉给学员,使学员真正地认识到,在今后的医学实践中要注意医学公平、主持正义,维护病人和医生自己的合法权益。2. 强化医学人文教育成为世界医学发展的趋势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医学人文教育,把医学看作是一门既有自然科学属性又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属性的综合性学科体系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1982年,美国医学教育委员会在“医学教育的未来方向”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医患关系教育贯穿前两年半的课程,此后的必修课有医学人权和医生、生物科学技术的社会研究、医学实践中困境中

健康和疾病的伦理根源、医学社会史、社区卫伦理学方向、

生中心的医学人类学、生物医学的社会问题等等。英国总医学委员会在《为21世纪培养医生》的报告中提出,医学教育和医学实践中要更多的人文学科特殊学习模块,以达到医学人文教育与医学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以至相互包容。日

,本也针对医生缺乏人文知识的问题实施“全人医学教育”

解决医学的观念问题和有代表性的社会问题。

作为医学院校必须着眼世界医学发展趋势,强化对学员医学人文教育,把医学人文教育纳入到整个医学人才培养方案,使我们的学员既有精湛的技术,又有良好的人文素质。

3. 反思医学引发的社会问题必须强化人文教育

近年来社会上不断有医患矛盾的纠纷见诸于报端,甚至闹得沸沸扬扬,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产生医患矛盾冲突的原因很多,固然有患者的原因,但作为医患关系的主体的医生人文素质缺失有着直接的责任。事实上,分析和解释某些医疗单位与个别医务人员发生的医疗事故以及在与病人发生医疗纠纷现象时,可以清楚地发现,少数医务人员缺少保护病人权益意识,医疗机构缺乏维权法制机制。医疗实践中经常出现书写病史记录不及时、不真实、不完整、不全面。病案管理不安全,医疗处理不慎重,漏诊和误诊,病人及其家属询问病情、用药情况及住院费用等医疗情况时告知说明不耐心或拒绝回答,漠视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利,对签订输血、试验前不征求病人意见,对待病人的呻吟、抢救或治疗的请求表现出冷漠或无动于衷,对待病人维护正当的合法权益的言行不以为然等等。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

277

需要下大力气,加强医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医德

使命感。另一方面,医风,切实加强医生救死扶伤的责任感、

也是最最重要的,要从源头抓起,作为医生培养的摇篮----医学院校,要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克服重医轻文的错误观念,把培养医学专业素质与培养医学人文素质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使学员懂得一个好的医生不但具备丰富的生理医学知识和本领,同时也要具备深厚的人文素质。

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淡化的原因

地方和军队医学院校为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不同程度开设了一定的政治理论课和人文课程,特别是一些临

开展了微创医学、床专业教学中也突出了向人文精神渗透。

全人医疗、无痛医疗,这些都很好地展示医学的人文关怀。但,与医学专业比较起来,人文教育还显得相对薄弱。

当前,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淡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缺乏医学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体制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受前苏联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影响,1952年院系调整后一直实行文理分训,条块分割,单科办学,文理学科难以相互贯通。加之医学教育任务繁重,且医学本身带有很强的专业甚至职业性特点,导致医学院校人文氛围不够突出,使医学生视野较为狭

学员窄,文史哲知识相对缺乏。在医学教育理论与实践中,

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尽合理。缺乏人文关怀的医学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只顾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学习,缺少对生命的热爱、对人类病痛的同情和温情。这种人为的体制的障碍,造成了医学院校长期重医轻文、人文素质教育被淡化甚至被忽视。

2. 市场化功利主义导致人文素质教育薄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高了人们的平等意效率观念、竞争意识,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识、但,医学生往往要更多地考虑将来适应需求和就业的需要,既是军队医院也存在将来进去退留的问题。他们认为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需要的就是“一技之长”的专业,有无人文素质无关紧要。在这种功利主义观念的指导下,一些医学生,学医学专业兴趣昂然,学人文感到索然无味,既是学习安排的人文课程,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对课程学得不深,理解得不透。

3. 教师的人文素质相对薄弱

目前,医学院校的教师队伍由医学专业课和基础课的教师组成。专业可教师和基础课教师在教学中有各自优长。但他们多数缺乏医学与人文相互交叉渗透的知识结构。讲

在课堂医学的人文知识相对不足;讲人文的对医学不了解。

教学中,要不就忽略人文知识的教育,要不就人文讲人文,不能很好地与医学结合。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医学院校人文氛围不够突出、人文素质教育相对薄弱的关键所在。

三、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1. 调整课程结构,合理设置课程

课程设置是对学生进行系统人文教育的基础,医学人文教育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当体现出横向的关联性,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要打破学科壁垒,实施人文课程与自然科学、医学、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和交叉,彼此融为一体并与医学内容紧密结合。诸如,医学人类学、生命论理学、医学哲学、医学美学、医学社会学、医学法学、医学发展史等课程。

除此之外,我校新开了一门课程即《医学人文概论》。我

《医学人文概论》们认为,所有的医学生都应学习这门课程。

不是现有《医学人文学概论》或人文社会医学概论的拼盘式思路,而是一种综合的、整体的、融通的思路。目的是紧密联

非道德化、非人格化的种种系当代医学中存在的非人性化、

问题,回答医学是什么?应当研究什么?有哪些共同的研究方法?医学人文内在的人文性以及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等方面的问题。在课程讲授中要讲清医学人文在整个医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讲清各门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应当采取何种方式、方法结合、渗透医学人文的理论、观点与

力求使每一个医方法,在整个课程贯穿医学人文精神教育。

学生都充分认识到,现代医学科学本身不单纯是技术的,同时也是人文的。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医学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良好的师德,丰富的情感,扎实的人文素质,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将起到长久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目前,许多医学院校担任医学人文课程的教师数量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医学人文学科高素质人才、通才、复合

懂医的文史哲不深,懂文的又缺乏深厚的医学型人才缺乏。

基础,人文与医学不能相互贯通融合。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就现实情况来看,主要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方面,对现有从事医学人文教育的教师应加强知识储备,弥补知识的空白点,学医的要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学文的要多懂一点

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要切实加强研究生培养,医学知识。

培养医学人文学科教师时,在培养方向上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更多地选择跨学科的研究课题,向医学人文学科靠拢,培养中应强调文史哲的基本训练,知识面要宽,使医学研究生具有较扎实的人文知识基础。

3. 注重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

如同医学专业学习要与实践结合一样,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也注重与实践的结合,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和书本里。医学是人学,必须重视社会,关爱人生。要通过实践把医学人文知识内化为热爱人生、尊重生命、终极关怀的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需要通过社会实践逐渐地去体验、感悟。只有通过实践,医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人文精神的内在含义,在耳闻目睹中亲身感受和体验人文精神,从而产生人文情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深入社会、深入感。医学院校要有计划、

深入基层,通过参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使医学社区、

生了解群众疾苦,了解基层卫生状况,唤起他们的责任意识与人文情怀,自觉地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发自内心地去关心和爱护病人。总之,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只有把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才能使医学人文教育更具有持久性。

278

2010年2月总第25卷社科纵横

SOCIAL SCIENCES REVIEW

新理论版

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意义及对策探讨

张亚斌

石凯

黄义玲谢莎丽

(第三军医大学人文社科学院重庆400038)

【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加强人文素质的重要意义。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淡化的原因并就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进行了探讨。特别对调整课程结构,合理设置课程,就本校开设了《医学人文概论》课程进行了阐述。【关键词】素质

教育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体现在医

学院校教学实践中就是要坚持引导学员树立关爱病人关、关爱生命的终极的理念,注重人文教育,培养学员良好的人文素质。

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1. 医学的目的决定了必须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当前,医学界占主要地位的看法认为医学是一门科学,或一门技术,这种理解把医学主要定位在技术层面。就医学的技术层面而言,医学确实是主要以技术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和实践的。由于当今医学科学内容不断增加,其医学的科学性更加明显了。在医学界,认为医学是一种应用科学的观点也就占据了主导地位,人们普遍地认为,只要有了科学

应该看到这种从技术,什么样的医学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技术层面对医学本身目的本质的阐释是不完整的,或者说

医学作为一门古老的科学,从它产生的那天起是不全面的。

就带有明显的社会性,医学与其他学科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医学以人为对象,它是一项社会事业,它所追求的是人的健康,而医学的知识和技能只是实现人的健康的手段,而不是医学的最终目的。医学的目的是通过医学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而体现出来的。也就是医学的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健康,评价医学的标准就是看它本身是否给带来健康和幸福。因此,医学是一门最具有浓郁的充满人情味的学科,这种普适性就决定了军队医学院校教育中必须高度强化医学的人文属性,在医学教育中,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将医学仅仅视为是“生物医学”、“自然科学”的观念,抛弃医学教育只是“生物医学”、“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的旧的教育

既要重视培养学员的专业素质,又要重视培养学员人模式。文素质。在教学中,教员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知识和技能传授上,要引导学员树立关爱人、关爱生命和尊重人的权利的观念。将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在医学专业教学中广泛渗透人文精神。如在医学法学课程时,要既要当作一门知识传授,更要把这门课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告诉给学员,使学员真正地认识到,在今后的医学实践中要注意医学公平、主持正义,维护病人和医生自己的合法权益。2. 强化医学人文教育成为世界医学发展的趋势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医学人文教育,把医学看作是一门既有自然科学属性又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属性的综合性学科体系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1982年,美国医学教育委员会在“医学教育的未来方向”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医患关系教育贯穿前两年半的课程,此后的必修课有医学人权和医生、生物科学技术的社会研究、医学实践中困境中

健康和疾病的伦理根源、医学社会史、社区卫伦理学方向、

生中心的医学人类学、生物医学的社会问题等等。英国总医学委员会在《为21世纪培养医生》的报告中提出,医学教育和医学实践中要更多的人文学科特殊学习模块,以达到医学人文教育与医学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以至相互包容。日

,本也针对医生缺乏人文知识的问题实施“全人医学教育”

解决医学的观念问题和有代表性的社会问题。

作为医学院校必须着眼世界医学发展趋势,强化对学员医学人文教育,把医学人文教育纳入到整个医学人才培养方案,使我们的学员既有精湛的技术,又有良好的人文素质。

3. 反思医学引发的社会问题必须强化人文教育

近年来社会上不断有医患矛盾的纠纷见诸于报端,甚至闹得沸沸扬扬,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产生医患矛盾冲突的原因很多,固然有患者的原因,但作为医患关系的主体的医生人文素质缺失有着直接的责任。事实上,分析和解释某些医疗单位与个别医务人员发生的医疗事故以及在与病人发生医疗纠纷现象时,可以清楚地发现,少数医务人员缺少保护病人权益意识,医疗机构缺乏维权法制机制。医疗实践中经常出现书写病史记录不及时、不真实、不完整、不全面。病案管理不安全,医疗处理不慎重,漏诊和误诊,病人及其家属询问病情、用药情况及住院费用等医疗情况时告知说明不耐心或拒绝回答,漠视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利,对签订输血、试验前不征求病人意见,对待病人的呻吟、抢救或治疗的请求表现出冷漠或无动于衷,对待病人维护正当的合法权益的言行不以为然等等。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

277

需要下大力气,加强医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医德

使命感。另一方面,医风,切实加强医生救死扶伤的责任感、

也是最最重要的,要从源头抓起,作为医生培养的摇篮----医学院校,要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克服重医轻文的错误观念,把培养医学专业素质与培养医学人文素质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使学员懂得一个好的医生不但具备丰富的生理医学知识和本领,同时也要具备深厚的人文素质。

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淡化的原因

地方和军队医学院校为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不同程度开设了一定的政治理论课和人文课程,特别是一些临

开展了微创医学、床专业教学中也突出了向人文精神渗透。

全人医疗、无痛医疗,这些都很好地展示医学的人文关怀。但,与医学专业比较起来,人文教育还显得相对薄弱。

当前,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淡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缺乏医学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体制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受前苏联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影响,1952年院系调整后一直实行文理分训,条块分割,单科办学,文理学科难以相互贯通。加之医学教育任务繁重,且医学本身带有很强的专业甚至职业性特点,导致医学院校人文氛围不够突出,使医学生视野较为狭

学员窄,文史哲知识相对缺乏。在医学教育理论与实践中,

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尽合理。缺乏人文关怀的医学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只顾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学习,缺少对生命的热爱、对人类病痛的同情和温情。这种人为的体制的障碍,造成了医学院校长期重医轻文、人文素质教育被淡化甚至被忽视。

2. 市场化功利主义导致人文素质教育薄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高了人们的平等意效率观念、竞争意识,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识、但,医学生往往要更多地考虑将来适应需求和就业的需要,既是军队医院也存在将来进去退留的问题。他们认为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需要的就是“一技之长”的专业,有无人文素质无关紧要。在这种功利主义观念的指导下,一些医学生,学医学专业兴趣昂然,学人文感到索然无味,既是学习安排的人文课程,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对课程学得不深,理解得不透。

3. 教师的人文素质相对薄弱

目前,医学院校的教师队伍由医学专业课和基础课的教师组成。专业可教师和基础课教师在教学中有各自优长。但他们多数缺乏医学与人文相互交叉渗透的知识结构。讲

在课堂医学的人文知识相对不足;讲人文的对医学不了解。

教学中,要不就忽略人文知识的教育,要不就人文讲人文,不能很好地与医学结合。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医学院校人文氛围不够突出、人文素质教育相对薄弱的关键所在。

三、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1. 调整课程结构,合理设置课程

课程设置是对学生进行系统人文教育的基础,医学人文教育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当体现出横向的关联性,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要打破学科壁垒,实施人文课程与自然科学、医学、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和交叉,彼此融为一体并与医学内容紧密结合。诸如,医学人类学、生命论理学、医学哲学、医学美学、医学社会学、医学法学、医学发展史等课程。

除此之外,我校新开了一门课程即《医学人文概论》。我

《医学人文概论》们认为,所有的医学生都应学习这门课程。

不是现有《医学人文学概论》或人文社会医学概论的拼盘式思路,而是一种综合的、整体的、融通的思路。目的是紧密联

非道德化、非人格化的种种系当代医学中存在的非人性化、

问题,回答医学是什么?应当研究什么?有哪些共同的研究方法?医学人文内在的人文性以及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等方面的问题。在课程讲授中要讲清医学人文在整个医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讲清各门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应当采取何种方式、方法结合、渗透医学人文的理论、观点与

力求使每一个医方法,在整个课程贯穿医学人文精神教育。

学生都充分认识到,现代医学科学本身不单纯是技术的,同时也是人文的。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医学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良好的师德,丰富的情感,扎实的人文素质,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将起到长久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目前,许多医学院校担任医学人文课程的教师数量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医学人文学科高素质人才、通才、复合

懂医的文史哲不深,懂文的又缺乏深厚的医学型人才缺乏。

基础,人文与医学不能相互贯通融合。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就现实情况来看,主要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方面,对现有从事医学人文教育的教师应加强知识储备,弥补知识的空白点,学医的要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学文的要多懂一点

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要切实加强研究生培养,医学知识。

培养医学人文学科教师时,在培养方向上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更多地选择跨学科的研究课题,向医学人文学科靠拢,培养中应强调文史哲的基本训练,知识面要宽,使医学研究生具有较扎实的人文知识基础。

3. 注重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

如同医学专业学习要与实践结合一样,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也注重与实践的结合,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和书本里。医学是人学,必须重视社会,关爱人生。要通过实践把医学人文知识内化为热爱人生、尊重生命、终极关怀的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需要通过社会实践逐渐地去体验、感悟。只有通过实践,医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人文精神的内在含义,在耳闻目睹中亲身感受和体验人文精神,从而产生人文情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深入社会、深入感。医学院校要有计划、

深入基层,通过参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使医学社区、

生了解群众疾苦,了解基层卫生状况,唤起他们的责任意识与人文情怀,自觉地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发自内心地去关心和爱护病人。总之,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只有把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才能使医学人文教育更具有持久性。

278


相关内容

  • 云南省高职院校医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
  •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究其成因,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高校教育体制及毕业生自身原因.本文就云南省医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为帮助他们走出就业困境,提高就业质量,并促进医药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更好地开展提供科学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 医学生 就业困 ...

  • 浅议医学院校实习生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 [摘要]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向临床执业医师过渡的重要阶段,在实习生管理中实施人文关怀,是影响其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的重要因素.加强对实习生的人文关怀,既是高校坚持马克思主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高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医学院 ...

  • 医学院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与人文精神的传承
  • 医学信息2010年06月第23卷第6期Medical Information. Jun. 2010. Vol. 23. No.6 医学信息学 医学院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与人文精神的传承 丘 琦, 刘 萍 (四川成都医学院图书馆,四川成都610083) 摘要:人文精神和个性化服务的结合是当代高校图书馆的 ...

  • 国内外人文关怀与医患关系相关问题综述
  • 网址 http !yxiix.xjtu.edu.cn投稿系统 http !xnix.cbpt.cnki.net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年12月第26卷第6期 ChinesemedicaiethicsDec.2013Voi.26No.6 医患关系 国内外人文关怀与医患关系相关问题综述 # 韩 鹏1121 ...

  • 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747个)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三月二十 日 毕业 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专科本科论文300起,具体信息联系 ...

  • 从现代公共卫生内涵探讨公共卫生教育改革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64 ACTAUNIVERSITATISMEDICINALISNANJING(SocialScience) 第2期总第27期 2007年6月 从现代公共卫生内涵探讨公共卫生教育改革 吴彬江,王心如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南京 摘 210029) 要:公 ...

  • 医教协同改革下临床医学生医德修养的培养
  • 中国医药导报2016年3月第13卷第7期 ·医药教育· 医教协同改革下临床医学生医德修养的培养 蒙世佼 1,2 许蓉 1,2 王磊 1,2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教育处,北京100050:100050 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 ...

  • 简介关于中国美容医学(综合5)
  •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5) ZHONGGUO MEIRONG YIXUE (原名: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0年11月第19卷 综合5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论著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对心室功能的影响李亮等(1) 乳晕切口及残腔无缝合技术在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中的应用马银斌等(3) ...

  • 浅析中医临床思维
  • 摘要:中医学作为一门具有东方古老传统思维方式的应用科学有其内在的本质规律可循.因此,要掌握这门科学就必须具有中医思维.中医医生应以这样的思维方式进行疾病的诊疗.而在临床中,患者的主诉.需求与医生头脑内掺入的西医的信息,并与中医的信息混合或交织在一起,使中医自身学术的临床思维淡化.异化.西化,从而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