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011年9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出席“中印青年传统文化交流大舞台”活动发表讲话时指出,中印青年交流从传统文化入手,很有意义。中国的太极拳、书法、茶艺和印度的瑜伽、音乐、舞蹈是两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尽管文化形态各异,但都蕴涵自然、和谐、包容之美。他希望两国青年朋友在交流切磋传统文化技艺的同时,能够领悟和传承其精神内涵,成为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好朋友、好伙伴。
结合材料,就我国如何推动文化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 ①充分挖掘本国的优秀文化资源,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②通过各种形式,积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③广泛了解外国文化,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④加强教育,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努力把我国公民尤其是青年培养成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4.材料一 近年来,名人故里之争愈演愈烈,从炎帝到老子,从司马迁到诸葛亮„„一幕幕政府带队、专家论证的“连续剧”不断上演。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如今,就连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和“孙悟空”都有了“故里”。更有甚者,为中国传统文化所不容的西门庆,也被两省三地争得不亦乐乎。同时,不少名人故居被过度商业开发,引起不小的争议。
(1)你是否赞同争抢名人故里现象?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二 “襄阳”,自古以来就是历史名城。卞和献玉、马跃檀溪、司马荐贤、水淹七军、李自成称王、王聪儿起义等历史事件和故事,都被打上了“襄阳”烙印,载入典籍。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北襄樊市近日正式更名为襄阳市,此举引发人们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种种热议。在互联网上,支持的一方认为,改名有利于人们铭记历史,有利于文化传承。而反对的一方认为,光靠改名不能保护文化遗产。
(2)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作为普通公民,我们应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答案] (1)答案一:赞同。争夺名人故里,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提升地方的文化底蕴和知名度;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答案二:反对。争夺名人故里,实质上是争抢经济利益,忽视了文化遗产的真正价值;兴建假文物,过度的商业炒作和破坏性开发,破坏了文化遗产;炒作负面文学形象,产生了不良社会影响,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2)之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作为普通公民,保护文化遗产,我们应该自觉保护有保留价值的历史文化建筑和遗迹,使文化能够继续传承;同时我们应该传承文化遗产所象征的文化和精神,保存历史文化精神内涵, 提升、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16.2012年7月6日,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闭幕。在此次大会上,中国两处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元上都遗址和澄江化石地都顺利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截至目前,中国已有43项世界遗产,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
但正如上图所示,中国对世界遗产的保护仍然任重而道远。
根据材料及漫画,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1)请分析漫画中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12分)
(2)这样做有何危害?对此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18分)
解析 本题关键要读懂漫画寓意,漫画揭示了我国在世界遗产的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过度开发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第(1)问要联系文化和经济的关系回答;第(2)问中的危害主要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产生影响。态
度:属于措施类试题,具有一定开放性,要抓住发展和保护两个层次,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①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当今世界,经济和文化相互交融。②但一些地方政府把世界遗产当做“摇钱树”,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片面追求商业利润,忽略了保护文化的重要性。
(2)危害:影响我国文化的继承、发扬、传播,不利于我国文化影响力的提升。
态度:①既要发展。世界遗产的申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文化的传播。发展文化产业是经济发展和文化现代化的需要,是维护民族文化的需要。 ②更要保护。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要有民族责任心,生财有道,高度自律,不做有损文化遗产的事情,积极保护好文化遗产。
17.2012年9月14日,由福建省旅游局主办、中澳企业家联合会承办的2012中国·澳大利亚国际旅游小姐大赛在厦门举办。本次大赛是庆祝中澳建交40周年系列活动的压轴大戏和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的配套活动。此前,2009年10月中澳两国政府发表中澳联合声明,确定中国于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澳大利亚举办“中国文化年”。2011年2月,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在澳首都堪培拉举行了“中国文化年”启动仪式。文化年将展示中澳两国在艺术、音乐、舞蹈、表演、文学、电影等文化领域中开展的合作。
请运用文化交流的有关知识,说明中澳互办文化年的意义。(10分) 解析 本题以中澳互办文化年为载体,考查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审题时必须看清是运用文化交流的有关知识,明确知识范围。具体分析意义时,可以从对两国和世界两个角度入手。
答案 有利于中澳两国优秀文化的传播,增强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学习、借鉴其他优秀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推
动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9.自从1992年麦当劳在北京腹地王府井开设了第一家分店之后。麦当劳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之一,被中国的广大年轻人接受;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开设的“孔子学院”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远播到世界的许多角落。
辨析: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就是为了传播本国的民族文化。
解析:本题以两则材料为背景,以辨析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学生对文化交流的理解。第一则材料是通过美国在中国开设麦当劳,美国的文化传入中国;第二则材料是通过开设“孔子学院”,中华文化传到国外。这两则材料都是在讲文化交流,也都是为了传播本国的民族文化。但文化交流绝不仅限于此,它应该是双向的。这样就抓住了辨析题的辨点,即材料只是解释了文化交流的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因而是片面的。
答案:(1)文化交流,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相互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等活动。文化的交流从来就是双向的。
(2)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与传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频繁密集,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3)开展文化交流,既是为了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促进本国民族文化发展和繁荣,也是为了主动推动本国文化走向世界,传播民族文化,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民族形象,提高在国际竞争中的综合实力。因而,上述观点对文化交流的理解是片面的。
13.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答案:①各民族间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②世界各民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上海世博会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14.(原创)2012年6月24日至7月6日,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6届会议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委员会就32个国家申报列入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36处遗址进行了审议。根据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一份新闻公报,由21个成员国组成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已收到包括中国澄江化石遗址在内的5个自然遗址项目的提名,以及包括中国元上都遗址在内的28个文化遗产项目的提名,而申报自然及文化混合遗产的三个项目则来自以色列、帕劳和西班牙。此外,本届大会还将首次通过互联网对会议的审议过程进行视频直播。
(1)当今世界各国为什么高度重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2)请你对我国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答案:(1)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化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②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多方面的原因,许多具有独特文化价值的遗产还面临着被毁坏的危险,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2)①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处理好旅游开发和保护利用之间的关系。②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宣传,让人们真正懂得和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③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
8.目前中外文化贸易逆差值得关注。有关资料显示,文艺演出引进和输出每场收入比为10∶1,出版类引进与输出比为6.84∶1,版权贸易引进与输出比为10.3∶1,图书版权中国引进12 516项,输出仅81项,中外文化贸易额相差更是高达10倍之多。
运用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回答,我们应怎样改变这种现状?
解析: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文化已成为一种“软实力”,在大国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大国的崛起,不仅需要经济的发展,而且需要文化的复兴。经济是大国崛起的根本基础,文化复兴是大国崛起过程中内在活力的激荡奔涌,文化的传播是大国扩大其影响的重要方式。要想改变当前我国文化的发展现状,既需要发扬优良传统,又需要向世界各国学习。
答案:(1)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需要我们自身不断苦练内功之外,还需要加强文化交流,学习世界各民族优秀的先进文化,兼收并蓄,从而以与时俱进的积极姿态,在新形势下不断提升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内在品质。
(2)要立足于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之本,积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在开放中不断提升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8.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所主任、中国年俗文化研究资深专家陈竟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激动地表示:“中国现在还不启动春节申遗工程,还要待到何时?”陈竟表示,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普及、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且中国很多城市和乡村的年俗都不一样,有着各地的特色,如煮腊八粥、扫尘送灶、张贴年画、敬祭祖先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只有申遗成功才能防止年俗文化的消失。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春节”申遗的原因。
解析:该题设问中涉及两个概念,即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答题时应先解答这两个概念,再具体分析“春节”申遗的原因。
答案:(1)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春节”申遗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春节”申遗有利于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3)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春节”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1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6月6日至8日,《财富》全球论坛在成都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的新未来”。成都是继新加坡、巴黎、华盛顿、上海等城市之后,全球第12个举办这一“财富”会议的城市。财富全球论坛聚焦全球经济最热门的话题,汇集各国领袖、企业巨头和学界权威。展示高端人士对问题分析和提供答案的能力,被称为是全球经济权威人士比赛前瞻和预测能力的奥林匹克大会,它不仅有财富智慧的碰撞,也为世界文化交流与融合、提升主办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形象提供了契机。成都作为“文化之都”,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悠久的文化传统,理应抓住这一机遇,让世界了解成都,让成都融入世界,有力推动成都加快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成都应如何抓住财富全球论坛的契机以实现新的发展。
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成都可以依托本次财富论坛,借助文化交流,提高人才素质.挖掘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调整优化经济结构。(3分)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通过财富论坛的文化交流、可以学习、借鉴和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推进本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为成都经济社会建设增添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分)
③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肀的重要因素,借助本次盛会,成都可以向世界展示其文化魅力.提升其国际形象和影响力。(2分)
13.2011年9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出席“中印青年传统文化交流大舞台”活动发表讲话时指出,中印青年交流从传统文化入手,很有意义。中国的太极拳、书法、茶艺和印度的瑜伽、音乐、舞蹈是两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尽管文化形态各异,但都蕴涵自然、和谐、包容之美。他希望两国青年朋友在交流切磋传统文化技艺的同时,能够领悟和传承其精神内涵,成为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好朋友、好伙伴。
结合材料,就我国如何推动文化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 ①充分挖掘本国的优秀文化资源,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②通过各种形式,积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③广泛了解外国文化,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④加强教育,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努力把我国公民尤其是青年培养成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4.材料一 近年来,名人故里之争愈演愈烈,从炎帝到老子,从司马迁到诸葛亮„„一幕幕政府带队、专家论证的“连续剧”不断上演。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如今,就连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和“孙悟空”都有了“故里”。更有甚者,为中国传统文化所不容的西门庆,也被两省三地争得不亦乐乎。同时,不少名人故居被过度商业开发,引起不小的争议。
(1)你是否赞同争抢名人故里现象?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二 “襄阳”,自古以来就是历史名城。卞和献玉、马跃檀溪、司马荐贤、水淹七军、李自成称王、王聪儿起义等历史事件和故事,都被打上了“襄阳”烙印,载入典籍。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北襄樊市近日正式更名为襄阳市,此举引发人们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种种热议。在互联网上,支持的一方认为,改名有利于人们铭记历史,有利于文化传承。而反对的一方认为,光靠改名不能保护文化遗产。
(2)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作为普通公民,我们应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答案] (1)答案一:赞同。争夺名人故里,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提升地方的文化底蕴和知名度;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答案二:反对。争夺名人故里,实质上是争抢经济利益,忽视了文化遗产的真正价值;兴建假文物,过度的商业炒作和破坏性开发,破坏了文化遗产;炒作负面文学形象,产生了不良社会影响,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2)之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作为普通公民,保护文化遗产,我们应该自觉保护有保留价值的历史文化建筑和遗迹,使文化能够继续传承;同时我们应该传承文化遗产所象征的文化和精神,保存历史文化精神内涵, 提升、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16.2012年7月6日,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闭幕。在此次大会上,中国两处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元上都遗址和澄江化石地都顺利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截至目前,中国已有43项世界遗产,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
但正如上图所示,中国对世界遗产的保护仍然任重而道远。
根据材料及漫画,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1)请分析漫画中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12分)
(2)这样做有何危害?对此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18分)
解析 本题关键要读懂漫画寓意,漫画揭示了我国在世界遗产的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过度开发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第(1)问要联系文化和经济的关系回答;第(2)问中的危害主要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产生影响。态
度:属于措施类试题,具有一定开放性,要抓住发展和保护两个层次,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①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当今世界,经济和文化相互交融。②但一些地方政府把世界遗产当做“摇钱树”,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片面追求商业利润,忽略了保护文化的重要性。
(2)危害:影响我国文化的继承、发扬、传播,不利于我国文化影响力的提升。
态度:①既要发展。世界遗产的申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文化的传播。发展文化产业是经济发展和文化现代化的需要,是维护民族文化的需要。 ②更要保护。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要有民族责任心,生财有道,高度自律,不做有损文化遗产的事情,积极保护好文化遗产。
17.2012年9月14日,由福建省旅游局主办、中澳企业家联合会承办的2012中国·澳大利亚国际旅游小姐大赛在厦门举办。本次大赛是庆祝中澳建交40周年系列活动的压轴大戏和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的配套活动。此前,2009年10月中澳两国政府发表中澳联合声明,确定中国于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澳大利亚举办“中国文化年”。2011年2月,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在澳首都堪培拉举行了“中国文化年”启动仪式。文化年将展示中澳两国在艺术、音乐、舞蹈、表演、文学、电影等文化领域中开展的合作。
请运用文化交流的有关知识,说明中澳互办文化年的意义。(10分) 解析 本题以中澳互办文化年为载体,考查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审题时必须看清是运用文化交流的有关知识,明确知识范围。具体分析意义时,可以从对两国和世界两个角度入手。
答案 有利于中澳两国优秀文化的传播,增强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学习、借鉴其他优秀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推
动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9.自从1992年麦当劳在北京腹地王府井开设了第一家分店之后。麦当劳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之一,被中国的广大年轻人接受;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开设的“孔子学院”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远播到世界的许多角落。
辨析: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就是为了传播本国的民族文化。
解析:本题以两则材料为背景,以辨析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学生对文化交流的理解。第一则材料是通过美国在中国开设麦当劳,美国的文化传入中国;第二则材料是通过开设“孔子学院”,中华文化传到国外。这两则材料都是在讲文化交流,也都是为了传播本国的民族文化。但文化交流绝不仅限于此,它应该是双向的。这样就抓住了辨析题的辨点,即材料只是解释了文化交流的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因而是片面的。
答案:(1)文化交流,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相互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等活动。文化的交流从来就是双向的。
(2)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与传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频繁密集,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3)开展文化交流,既是为了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促进本国民族文化发展和繁荣,也是为了主动推动本国文化走向世界,传播民族文化,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民族形象,提高在国际竞争中的综合实力。因而,上述观点对文化交流的理解是片面的。
13.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答案:①各民族间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②世界各民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上海世博会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14.(原创)2012年6月24日至7月6日,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6届会议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委员会就32个国家申报列入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36处遗址进行了审议。根据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一份新闻公报,由21个成员国组成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已收到包括中国澄江化石遗址在内的5个自然遗址项目的提名,以及包括中国元上都遗址在内的28个文化遗产项目的提名,而申报自然及文化混合遗产的三个项目则来自以色列、帕劳和西班牙。此外,本届大会还将首次通过互联网对会议的审议过程进行视频直播。
(1)当今世界各国为什么高度重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2)请你对我国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答案:(1)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化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②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多方面的原因,许多具有独特文化价值的遗产还面临着被毁坏的危险,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2)①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处理好旅游开发和保护利用之间的关系。②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宣传,让人们真正懂得和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③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
8.目前中外文化贸易逆差值得关注。有关资料显示,文艺演出引进和输出每场收入比为10∶1,出版类引进与输出比为6.84∶1,版权贸易引进与输出比为10.3∶1,图书版权中国引进12 516项,输出仅81项,中外文化贸易额相差更是高达10倍之多。
运用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回答,我们应怎样改变这种现状?
解析: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文化已成为一种“软实力”,在大国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大国的崛起,不仅需要经济的发展,而且需要文化的复兴。经济是大国崛起的根本基础,文化复兴是大国崛起过程中内在活力的激荡奔涌,文化的传播是大国扩大其影响的重要方式。要想改变当前我国文化的发展现状,既需要发扬优良传统,又需要向世界各国学习。
答案:(1)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需要我们自身不断苦练内功之外,还需要加强文化交流,学习世界各民族优秀的先进文化,兼收并蓄,从而以与时俱进的积极姿态,在新形势下不断提升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内在品质。
(2)要立足于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之本,积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在开放中不断提升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8.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所主任、中国年俗文化研究资深专家陈竟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激动地表示:“中国现在还不启动春节申遗工程,还要待到何时?”陈竟表示,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普及、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且中国很多城市和乡村的年俗都不一样,有着各地的特色,如煮腊八粥、扫尘送灶、张贴年画、敬祭祖先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只有申遗成功才能防止年俗文化的消失。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春节”申遗的原因。
解析:该题设问中涉及两个概念,即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答题时应先解答这两个概念,再具体分析“春节”申遗的原因。
答案:(1)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春节”申遗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春节”申遗有利于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3)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春节”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1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6月6日至8日,《财富》全球论坛在成都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的新未来”。成都是继新加坡、巴黎、华盛顿、上海等城市之后,全球第12个举办这一“财富”会议的城市。财富全球论坛聚焦全球经济最热门的话题,汇集各国领袖、企业巨头和学界权威。展示高端人士对问题分析和提供答案的能力,被称为是全球经济权威人士比赛前瞻和预测能力的奥林匹克大会,它不仅有财富智慧的碰撞,也为世界文化交流与融合、提升主办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形象提供了契机。成都作为“文化之都”,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悠久的文化传统,理应抓住这一机遇,让世界了解成都,让成都融入世界,有力推动成都加快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成都应如何抓住财富全球论坛的契机以实现新的发展。
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成都可以依托本次财富论坛,借助文化交流,提高人才素质.挖掘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调整优化经济结构。(3分)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通过财富论坛的文化交流、可以学习、借鉴和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推进本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为成都经济社会建设增添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分)
③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肀的重要因素,借助本次盛会,成都可以向世界展示其文化魅力.提升其国际形象和影响力。(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