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选择题
1.管理者的首要职能是(.计划)。
2.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最具有规范性、技术性的职能是(.控制)。
3.八十年代,日本企业管理模式一度引起各国企业的关注和借鉴。然而,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出现,反映了日本经济脆弱的一面。此时,许多人又下结论,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已经过时,美国企业管理模式更加有效。对于这种情况,你赞同以下那种说法?(.每种管理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环境适应性与局限性)
4.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核心在(.决策)。
5.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
6.针对预期目标,在一定条件的约束下,从诸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并付诸实施,这就是管理的(.决策)职能。
7.协调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
8.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目标、部门和关系)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9.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亚当?斯密)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
10.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些西方国家产生了科学管理,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古典管理理论,美国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就是其中之一。
11.泰罗的管理理论对以后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代表作是(.《科学管理理论》)。
12.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由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其中“理想的”是指现代社会(、最有效和合理的)组织形式。
13.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
14.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来源于(.军队)。
15.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包括从阐明企业战略的任务、目标、方针到战略实施的全过程,一般由(.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及控制)等所组成。
16.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战后”一片废墟上迅速发展起来,起主导和关键作用的是(.培养并充分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17.(.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与实务》)引起管理界的轰动,从此建立学习型组织、进行修炼成为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热点。
18.关于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的关系,正确的描述是(.精神层是物质层和制度层的思想内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19.确立目标是(.计划)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
20.基本建设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等属于(.专项)计划。
21.“第十个五年计划”属于(.长期)计划。
22.管理过程中的其他职能都只有在(.计划职能)确定了目标以后才能进行。
23.供应计划是按(.企业管理职能)进行分类的计划类别。
24.年度计划一般属于(.短期)计划。
25.确立组织的基本长期目标,采取行动,合理分配各种资源,以期达到既定目标,这也是计划的一种表现形式,即(.策略)。
26.首先把目标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思想提出的是(、彼得?德鲁克)。
27.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这就是确定目标的(、现实性)原则。
28.以下哪一条体现了目标管理的优越性(、有利于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
29.一些学者提出,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限制,人们只能得到(、满意利润)。
30.戴维斯等学者指出,企业目标可以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和次要目标等多种类型。(、主要目标)由企业性质决定,是贡献给企业顾客的目标。
31.企业目标具有变动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顾客之上)的企业目标日益普及。
32.目标设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数量要适中。一般地,要把目标限制在(.5个)以内。
33.目标管理思想诞生于美国,但最早将目标管理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的国家是(.日本)。
34.(.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
35.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通过市场中“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公共利益最大化。
36.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已知因素,运用人们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对未来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的活动过程,称为(、预测)。
37.如果企业要改变经营方向、进入新的市场领域时,就需要对该领域市场变化趋势进行(、长期预测)。
38.在预测过程中,如果能够收集到足够可靠的数据资料,那么,可以采用(、定量预测法)。
39.现实经济生活中,往往要预测的变量和因果变量都不止一个,并且它们之间存在互为因果关系,这就需要将多个回归方程联立求解。这种预测方法称为(、回归分析法)。
40.一般来说,预测时间范围越短,预测质量越高;反之,预测质量越低。因此,要提高产品价格决策的准确性,需要进行(、短期预测)。
41.定量预测是运用数学模型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定量、具体描述的方法。它需要完整有效的(.数据资料)作基础。
42.该项决策具有极大偶然性和随机性,又无先例可循且有大量不确定因素,其方法和步骤也难以程序化和标准化,这项决策就是(、非程序化决策)。
43.任何决策都是针对未来行动的,是为了解决现在面临的、待解决的新问题以及将来会出现的问题,这就是决策的(、超前性)原则。
44.例外决策,具有极大偶然性、随机性,又无先例可循且具有大量不确定性的决策活动,其方法和步骤也是难以程序化、标准化,不能重复使用的。这类决策又称为(、非程序化决策)。
45.决策程序的首要环节是(、确定决策目标)。
46.下面哪种方法具有“匿名性”的特点?(、特尔菲法)。
47.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产品单位售价为80元,本年度产品定单为10000件。据此,单位可变成本降到(.30)元/件时才不至于亏损。
50.提出组织的定义是“两人以上有意识地协调和活动的合作系统”的人是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巴纳德)。
52.提出建立理想的组织模式的社会学家是(、韦伯)。
53.企业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权责利关系)。
54.企业中体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就是(、正式组织)。
55.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不可分割,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这就是组织工作中的(、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56.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巴纳德提出了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它们包括:(、共同的目标,合作的意愿,信息的交流)。
57.当组织的外部环境变化不大时,企业组织结构可以体现较强的(、刚性)。
59.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能力较强,则适于采用(、分权管理)。
60.在组织结构的横向协调设计时,(、亨利•明茨伯)认为协调方式经历了相互调整方式、直接监督方式、标准化方式三个阶段。
61.通过职工联谊制度、上下级定期交流等制度实现协调的方式是(、人际关系协调方式)。
62.组织结构设计的主体阶段是(、组织结构的框架设计)。
63.(、控股型组织结构)即H型结构。
64.M型组织结构是一种分权式结构,它的初创者是著名管理学家(、斯隆和杜邦)。
65.根据决策的重要性,若较低层次做出的决策比较重要,影响面较大,则表明该组织的权力划分特征是(、分权程度较高)。
66.(、U型)组织结构最早是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发展起来的,由铁路公司发展的高层管理方法和家族式企业发展的中层管理方法综合而成的。
61.组织各资源要素中占据首要地位的是(、人力资源)。
62以职位的空缺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选拔、录用各类人员。这就是人员配备的(、因事择人)原则。
63.在管理人员选聘的测试办法中,考查人员事先不拟订谈话形式和内容的框架,而是以漫谈形式让备选人员自由发挥的方法是(、非结构式面谈)。
64.考评管理人员的协作精神主要通过向(、关系部门)获取信息。
65.让管理人员依次分别担任同一层次不同职务或不同层次相应职务的培训方法是(、职务轮换)。
66.领导的实质在于影响。构成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品德、学识、能力、情感)。
67.领导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行为、组织目标、行为结果等共同构成的内容体系,其中,领导行为的主体是(、领导者)。
68.领导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性格理论阶段)侧重于研究领导人的性格、素质方面的特征。
69.坦南鲍姆和施密特提出的领导理论是(、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
70.在“独裁式”的领导方式到极度民主化“放任式”领导方式之间存在着许多种领导方式,哪种方式好与不好,关键取决于各种客观因素,这种观点是(、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的观点。
71.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其中,(、1-9型)又称乡村俱乐部式的领导,这种领导方式只注重去创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而很少去关心工作情况。
72.随机制宜领导理论强调环境对领导效果的影响,认为起重大影响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上下级关系、任务结构和(、职位权力)。
《管理学基础》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
1.这是个网络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和反馈四个环节构成:它在管理各职能中占有重要地位,就是管理的( 决策职能 )
2.企业要正常运转,必须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对各生产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使各要素间能够均衡配置,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这里的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就是管理的( .协调 )职能。
3.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4.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物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影响。由此创立了( .人际关系学说 )
5.科学管理理论是古典管理理论之一,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提高劳动生产率 )。
6.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 (.社会技术系统 )。
7.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来源于( .军队 )
8.对企业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效益活动实行全局性管理,就是( .战略管理 )的核心。
9.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引起世界管理界的轰动,这就是(《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
10.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生产流程 )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11.按照计划内容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目标、策略、政策等多种。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用以指导并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就是(.政策),它指明了组织活动的方向和范围。
12.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通过市场中“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 ),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公共利益最大化。
13.戴维斯等学者指出,企业目标可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次要目标。其中,(.主要目标)由企业性质决定,是贡献给顾客的目标。
14.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 .权变性)原则。
15.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 .层次性 )特征。
16.企业目标的内容和重点是随着外界环境、企业经营思想、自身优势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是企业目标的( .变动性 )特征。
17.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有效统一 )。
18.传统的目标设定过程是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完成的,现代管理学提倡( .参与制目标设定法 ),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目标的设立。
19.目标管理思想诞生于美国,但最早将目标管理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的国家是(. 日本 )。
20.( .70年代)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
21.美国对70个目标管理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得出结论:若高层管理者对目标管理高度重视,并亲身参与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生产率的平均改进程度可达到56%;否则,生产管理效率仅提高(. 6% )。
22.定量预测是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资料,运用数学模型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定量、具体的描述。它需要有充分、有效的 (.数据资料 )做支持。
23.如果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未来趋势作出描述,例如对五年后技术变革方向进行预测,通常采用( .定性预测 )的方法。
24.在进行产品价格决策时,需要做的是(.短期预测 )。
25.例外决策,具有极大偶然性、随机性,又无先例可循且具有大量不确定性的决策活动,其方法和步骤也是难以程序化、标准化,不能重复使用的二这类决策属于( .非程序化决策 )。
26.业务决策,如任务的日常安排、常用物资的订货与采购等诸如此类的决策属于(.程序化决策 )。
27.假如各种可行方案的条件大部分是已知的.且每个方案执行后可能出现几种结果.各种结果的概率已知,那么,这种决策屑于(.风险型 )决策。
28.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100万元;单位产品可变成本为700元,单位产品售价为900元。其盈亏平衡点的产量为(.5000件 )。
29.根据决策目标在决策中的地位和重要程度,一般将其分为三类:即必须达到的目标、希望完成的目标和不予重视的目标。其中,( .必须完成(达到)的目标 ),对组织和决策是绝对重要的,完成它就意味着决策取得了成功,
30.用特尔菲法进行预测与决策,对专家人数的确定要视所预测或决策问题的复杂性而定。人数太少会限制学科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人数太多则难以组织。一般以(.10一15 )人为宜。
31.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巴纳德提出了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它们包括:(.共同的目标,合作的意愿,信息的交流 )。
32.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在本世纪早期提出了理想的组织模式,即:所谓的“理想行政组织”。这里,他主要依据( .权威关系 )来描述他的理想的组织模式。
33.从企业组织结构的含义可以得出: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 .权责利关系的划分 )。
34.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不可分割,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这就是组织工作中的( 责权利相结合 )原则。
35.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经研究发现,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通常以( .4—6人 )较为合适。
36.管理者授权时,必须向被授权人明确所授事项的任务目标及权责范围,亦即授权的( .明确责任 )原则。
37.为了充分运用管理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和经营.常常采用( .按产品划分 )部门的方法。
38.行为科学个别差异原则告诉我们,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人只有处在最能发挥其才能的岗位上,才能干得最好。因此,要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而安排合适的岗位。这就是人员配备的( .量才使用 )原则。
39.在选聘管理人员的时候。安排被选者担任某个临时性的“代理”职务,j以防止彼得现象的发生。这就是( .临时职务 )的培训方法。
40.有一种领导理论,它将领导方式分为四类,即专权命令式、温和命令式、协商式和参与式,这种领导理论即( .管理系统理论 )。
41.领导者只决定目标、任务的方向,对部属在完成任务各个阶段上的日常活动不加干预。这种领导方式被称作“效果管理”。它属于(.分权型 )领导。
42.领导者与工作人员的职责杈限明确划分,工作人员在职权范围内有自主权。这种领导方式属于(.均权型 )领导。
43.领导者要科学地用人.需要先识人,即发现人所具有的潜在能力。科学用人的艺术主要表现在( .知人善任、量才适用、用人不疑 )等方面。
44.当领导者面对一个非处理不可的事情时,不去直接处理,而是先搁一搁,去处理其他问题。这种调适人际关系的方法就是(.缓冲法 )。
45.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一30%;而受到激励的职工,其能力可发挥至(.80%一90% )。
46.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由低到高划归为五层次。他认为,一般的人都是按照这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地去追求并使自己的需要得到
满足。这就是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 )。
47.管理人员在事故发生之前就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这样的控制活动,是控制的最高境界,即(.前馈控制 );
多选题
1.人力资源流动收益,是作为人力资源的人在流动以后所获得的各种利益的总和,它可以分为(c、 机会性收益 d、 文化性收益)
2.人力资源规划在制定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下列原则a、目标性原则 b、 动态性原则d、 兼顾性原则
3.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从心理学价值观理论出发,经过大量的职业咨询指导实例的积累,提出了职业活动这种人力资源应用意义上的分类,包括b、 调研型 d、 社会型 f、 常规型
管理学基础选择题
1.管理者的首要职能是(.计划)。
2.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最具有规范性、技术性的职能是(.控制)。
3.八十年代,日本企业管理模式一度引起各国企业的关注和借鉴。然而,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出现,反映了日本经济脆弱的一面。此时,许多人又下结论,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已经过时,美国企业管理模式更加有效。对于这种情况,你赞同以下那种说法?(.每种管理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环境适应性与局限性)
4.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核心在(.决策)。
5.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
6.针对预期目标,在一定条件的约束下,从诸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并付诸实施,这就是管理的(.决策)职能。
7.协调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
8.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目标、部门和关系)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9.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亚当?斯密)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
10.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些西方国家产生了科学管理,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古典管理理论,美国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就是其中之一。
11.泰罗的管理理论对以后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代表作是(.《科学管理理论》)。
12.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由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其中“理想的”是指现代社会(、最有效和合理的)组织形式。
13.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
14.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来源于(.军队)。
15.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包括从阐明企业战略的任务、目标、方针到战略实施的全过程,一般由(.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及控制)等所组成。
16.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战后”一片废墟上迅速发展起来,起主导和关键作用的是(.培养并充分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17.(.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与实务》)引起管理界的轰动,从此建立学习型组织、进行修炼成为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热点。
18.关于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的关系,正确的描述是(.精神层是物质层和制度层的思想内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19.确立目标是(.计划)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
20.基本建设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等属于(.专项)计划。
21.“第十个五年计划”属于(.长期)计划。
22.管理过程中的其他职能都只有在(.计划职能)确定了目标以后才能进行。
23.供应计划是按(.企业管理职能)进行分类的计划类别。
24.年度计划一般属于(.短期)计划。
25.确立组织的基本长期目标,采取行动,合理分配各种资源,以期达到既定目标,这也是计划的一种表现形式,即(.策略)。
26.首先把目标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思想提出的是(、彼得?德鲁克)。
27.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这就是确定目标的(、现实性)原则。
28.以下哪一条体现了目标管理的优越性(、有利于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
29.一些学者提出,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限制,人们只能得到(、满意利润)。
30.戴维斯等学者指出,企业目标可以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和次要目标等多种类型。(、主要目标)由企业性质决定,是贡献给企业顾客的目标。
31.企业目标具有变动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顾客之上)的企业目标日益普及。
32.目标设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数量要适中。一般地,要把目标限制在(.5个)以内。
33.目标管理思想诞生于美国,但最早将目标管理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的国家是(.日本)。
34.(.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
35.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通过市场中“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公共利益最大化。
36.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已知因素,运用人们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对未来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的活动过程,称为(、预测)。
37.如果企业要改变经营方向、进入新的市场领域时,就需要对该领域市场变化趋势进行(、长期预测)。
38.在预测过程中,如果能够收集到足够可靠的数据资料,那么,可以采用(、定量预测法)。
39.现实经济生活中,往往要预测的变量和因果变量都不止一个,并且它们之间存在互为因果关系,这就需要将多个回归方程联立求解。这种预测方法称为(、回归分析法)。
40.一般来说,预测时间范围越短,预测质量越高;反之,预测质量越低。因此,要提高产品价格决策的准确性,需要进行(、短期预测)。
41.定量预测是运用数学模型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定量、具体描述的方法。它需要完整有效的(.数据资料)作基础。
42.该项决策具有极大偶然性和随机性,又无先例可循且有大量不确定因素,其方法和步骤也难以程序化和标准化,这项决策就是(、非程序化决策)。
43.任何决策都是针对未来行动的,是为了解决现在面临的、待解决的新问题以及将来会出现的问题,这就是决策的(、超前性)原则。
44.例外决策,具有极大偶然性、随机性,又无先例可循且具有大量不确定性的决策活动,其方法和步骤也是难以程序化、标准化,不能重复使用的。这类决策又称为(、非程序化决策)。
45.决策程序的首要环节是(、确定决策目标)。
46.下面哪种方法具有“匿名性”的特点?(、特尔菲法)。
47.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产品单位售价为80元,本年度产品定单为10000件。据此,单位可变成本降到(.30)元/件时才不至于亏损。
50.提出组织的定义是“两人以上有意识地协调和活动的合作系统”的人是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巴纳德)。
52.提出建立理想的组织模式的社会学家是(、韦伯)。
53.企业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权责利关系)。
54.企业中体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就是(、正式组织)。
55.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不可分割,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这就是组织工作中的(、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56.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巴纳德提出了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它们包括:(、共同的目标,合作的意愿,信息的交流)。
57.当组织的外部环境变化不大时,企业组织结构可以体现较强的(、刚性)。
59.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能力较强,则适于采用(、分权管理)。
60.在组织结构的横向协调设计时,(、亨利•明茨伯)认为协调方式经历了相互调整方式、直接监督方式、标准化方式三个阶段。
61.通过职工联谊制度、上下级定期交流等制度实现协调的方式是(、人际关系协调方式)。
62.组织结构设计的主体阶段是(、组织结构的框架设计)。
63.(、控股型组织结构)即H型结构。
64.M型组织结构是一种分权式结构,它的初创者是著名管理学家(、斯隆和杜邦)。
65.根据决策的重要性,若较低层次做出的决策比较重要,影响面较大,则表明该组织的权力划分特征是(、分权程度较高)。
66.(、U型)组织结构最早是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发展起来的,由铁路公司发展的高层管理方法和家族式企业发展的中层管理方法综合而成的。
61.组织各资源要素中占据首要地位的是(、人力资源)。
62以职位的空缺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选拔、录用各类人员。这就是人员配备的(、因事择人)原则。
63.在管理人员选聘的测试办法中,考查人员事先不拟订谈话形式和内容的框架,而是以漫谈形式让备选人员自由发挥的方法是(、非结构式面谈)。
64.考评管理人员的协作精神主要通过向(、关系部门)获取信息。
65.让管理人员依次分别担任同一层次不同职务或不同层次相应职务的培训方法是(、职务轮换)。
66.领导的实质在于影响。构成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品德、学识、能力、情感)。
67.领导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行为、组织目标、行为结果等共同构成的内容体系,其中,领导行为的主体是(、领导者)。
68.领导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性格理论阶段)侧重于研究领导人的性格、素质方面的特征。
69.坦南鲍姆和施密特提出的领导理论是(、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
70.在“独裁式”的领导方式到极度民主化“放任式”领导方式之间存在着许多种领导方式,哪种方式好与不好,关键取决于各种客观因素,这种观点是(、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的观点。
71.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其中,(、1-9型)又称乡村俱乐部式的领导,这种领导方式只注重去创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而很少去关心工作情况。
72.随机制宜领导理论强调环境对领导效果的影响,认为起重大影响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上下级关系、任务结构和(、职位权力)。
《管理学基础》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
1.这是个网络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和反馈四个环节构成:它在管理各职能中占有重要地位,就是管理的( 决策职能 )
2.企业要正常运转,必须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对各生产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使各要素间能够均衡配置,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这里的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就是管理的( .协调 )职能。
3.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4.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物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影响。由此创立了( .人际关系学说 )
5.科学管理理论是古典管理理论之一,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提高劳动生产率 )。
6.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 (.社会技术系统 )。
7.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来源于( .军队 )
8.对企业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效益活动实行全局性管理,就是( .战略管理 )的核心。
9.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引起世界管理界的轰动,这就是(《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
10.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生产流程 )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11.按照计划内容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目标、策略、政策等多种。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用以指导并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就是(.政策),它指明了组织活动的方向和范围。
12.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通过市场中“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 ),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公共利益最大化。
13.戴维斯等学者指出,企业目标可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次要目标。其中,(.主要目标)由企业性质决定,是贡献给顾客的目标。
14.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 .权变性)原则。
15.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 .层次性 )特征。
16.企业目标的内容和重点是随着外界环境、企业经营思想、自身优势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是企业目标的( .变动性 )特征。
17.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有效统一 )。
18.传统的目标设定过程是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完成的,现代管理学提倡( .参与制目标设定法 ),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目标的设立。
19.目标管理思想诞生于美国,但最早将目标管理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的国家是(. 日本 )。
20.( .70年代)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
21.美国对70个目标管理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得出结论:若高层管理者对目标管理高度重视,并亲身参与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生产率的平均改进程度可达到56%;否则,生产管理效率仅提高(. 6% )。
22.定量预测是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资料,运用数学模型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定量、具体的描述。它需要有充分、有效的 (.数据资料 )做支持。
23.如果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未来趋势作出描述,例如对五年后技术变革方向进行预测,通常采用( .定性预测 )的方法。
24.在进行产品价格决策时,需要做的是(.短期预测 )。
25.例外决策,具有极大偶然性、随机性,又无先例可循且具有大量不确定性的决策活动,其方法和步骤也是难以程序化、标准化,不能重复使用的二这类决策属于( .非程序化决策 )。
26.业务决策,如任务的日常安排、常用物资的订货与采购等诸如此类的决策属于(.程序化决策 )。
27.假如各种可行方案的条件大部分是已知的.且每个方案执行后可能出现几种结果.各种结果的概率已知,那么,这种决策屑于(.风险型 )决策。
28.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100万元;单位产品可变成本为700元,单位产品售价为900元。其盈亏平衡点的产量为(.5000件 )。
29.根据决策目标在决策中的地位和重要程度,一般将其分为三类:即必须达到的目标、希望完成的目标和不予重视的目标。其中,( .必须完成(达到)的目标 ),对组织和决策是绝对重要的,完成它就意味着决策取得了成功,
30.用特尔菲法进行预测与决策,对专家人数的确定要视所预测或决策问题的复杂性而定。人数太少会限制学科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人数太多则难以组织。一般以(.10一15 )人为宜。
31.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巴纳德提出了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它们包括:(.共同的目标,合作的意愿,信息的交流 )。
32.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在本世纪早期提出了理想的组织模式,即:所谓的“理想行政组织”。这里,他主要依据( .权威关系 )来描述他的理想的组织模式。
33.从企业组织结构的含义可以得出: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 .权责利关系的划分 )。
34.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不可分割,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这就是组织工作中的( 责权利相结合 )原则。
35.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经研究发现,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通常以( .4—6人 )较为合适。
36.管理者授权时,必须向被授权人明确所授事项的任务目标及权责范围,亦即授权的( .明确责任 )原则。
37.为了充分运用管理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和经营.常常采用( .按产品划分 )部门的方法。
38.行为科学个别差异原则告诉我们,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人只有处在最能发挥其才能的岗位上,才能干得最好。因此,要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而安排合适的岗位。这就是人员配备的( .量才使用 )原则。
39.在选聘管理人员的时候。安排被选者担任某个临时性的“代理”职务,j以防止彼得现象的发生。这就是( .临时职务 )的培训方法。
40.有一种领导理论,它将领导方式分为四类,即专权命令式、温和命令式、协商式和参与式,这种领导理论即( .管理系统理论 )。
41.领导者只决定目标、任务的方向,对部属在完成任务各个阶段上的日常活动不加干预。这种领导方式被称作“效果管理”。它属于(.分权型 )领导。
42.领导者与工作人员的职责杈限明确划分,工作人员在职权范围内有自主权。这种领导方式属于(.均权型 )领导。
43.领导者要科学地用人.需要先识人,即发现人所具有的潜在能力。科学用人的艺术主要表现在( .知人善任、量才适用、用人不疑 )等方面。
44.当领导者面对一个非处理不可的事情时,不去直接处理,而是先搁一搁,去处理其他问题。这种调适人际关系的方法就是(.缓冲法 )。
45.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一30%;而受到激励的职工,其能力可发挥至(.80%一90% )。
46.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由低到高划归为五层次。他认为,一般的人都是按照这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地去追求并使自己的需要得到
满足。这就是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 )。
47.管理人员在事故发生之前就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这样的控制活动,是控制的最高境界,即(.前馈控制 );
多选题
1.人力资源流动收益,是作为人力资源的人在流动以后所获得的各种利益的总和,它可以分为(c、 机会性收益 d、 文化性收益)
2.人力资源规划在制定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下列原则a、目标性原则 b、 动态性原则d、 兼顾性原则
3.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从心理学价值观理论出发,经过大量的职业咨询指导实例的积累,提出了职业活动这种人力资源应用意义上的分类,包括b、 调研型 d、 社会型 f、 常规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