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第一学期中段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

//////////////////////////////////////////// 2015学年第一学期中段质量检测七年级

语文检测卷

一、(24分)

线

///////////////////////////////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 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分) (2) □□□□□,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1分) (3)在《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2分) (4)□□□□,志在千里。□□□□,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2分) (5)把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默写完整(4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而最令人y íhàn( )的是,最后两位同学没上几天学,就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而相继退学了。 (2)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q īxi é( )。 (3)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 shuǐb ōl ínl ín ( )的鱼塘. (4)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 hūp éngy ǐnb àn( )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 、在这种尴尬..的处境中,我继续待了近一年。

B 、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

别的呢!

C 、初冬的清晨,田野上落叶缤纷,鸦雀无声....,一切似乎都在睡眠中。只有你,故乡的小

河,还在那儿昭示着生命的激情。

D 、我的姑奶奶, 今天你这搞得花枝招展....的出来干吗? 害我差点没认出你。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我们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认真复习,就能在考场上正常发挥,取得好成绩。(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把“就”改为“才”。)

B 、进入初中后,他一直始终参加书法班的学习。(重复累赘,删掉“始终”一词。)

C 、这篇通讯报道了一位共产党员为民谋福利而鞠躬尽瘁。(缺少成份,在句末添加“的事迹”。)

D 、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充沛。(搭配不当,把“充沛”改为“健壮”。)

5.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 人需要祝福,需要快乐,需要思念。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海洋;如果一颗星代表一份快乐,我送你一条银河; , 。

二、(46分)

(一)(10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元方入门不顾( ) (2)相委而去( ) (3)下车引之( )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

A 、文中第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 、“元方入门不顾”一句的意思是元方奋不顾身的进去了。

C 、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

D 、“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二)(9分)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文侯:指魏文侯,战国初年魏国国君。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②一:当初。

会:约定。③罢:取消。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A 、公将焉之 / 必有我师焉 B、乃往 / 去后乃至 ....

C 、文侯与虞人期猎 / 期日中,过中不至 D、乐,而天雨 / 博学而笃志 ....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左 右 曰 今 日 饮 酒 乐 天 又 雨 公 将 焉 之

11.魏文侯是在什么情况下去跟虞人会面的(可用文中词语回答)?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3分)

(三)(10分)

粥里春秋

陆建华

(1)刚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就一字一顿地教我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还多次让我跟着他高声朗诵《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诵了,其实只是挂在嘴上而已。年龄稍大以后,特别是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为了粮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才逐渐掂出这些格言和诗句的分量。

(3) 三月播种。一家人随着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娇嫩芽尖的稻种,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撒在秧床上。

(4)四月插秧。辽阔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镜子般平整,倒映着蓝天白云,使人恍然觉得,那些身手矫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绿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5)五月,六月,七月。

(6)追肥,拔草,治虫。

(7) 高温悄悄来了,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心满意足。天热闷人,他们说:‚好! 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 ‛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终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饱满了,远远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逐渐变得金光闪烁,气象万千。 ③②①

(8)村民们不辞劳苦种植粮食的过程,使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们对粮食无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让我终身难忘! 邻居房大伯,每当新谷登场,他最爱的是先煮一锅新米粥细细品尝。他喝粥时的陶醉神态,使人觉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食。更难忘的是,一碗粥喝罢,他要仔仔细细地把碗舔得千干净净,不留一丝粥液,那碗便如水洗过一般。

(9)第一次见房大伯舔碗,我很以为怪,回家告诉父亲,父亲神情庄重地说:‚你记住,这就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生见粥多矣! 最难忘的是那个全民饥饿的年代,村民们被指示拆灶砸锅,全部到大食堂吃饭。那时家家断炊烟,户户无鸡鸣,食堂每天只供应两顿粥。分粥时,两名服务人员一人用大铁铲在一个大缸内不停地搅拌,让沉在缸底的少得可怜的米粒浮上来,另一人负责往满脸饥饿的村民碗里舀粥。说是粥,其实是稀汤,碗里的米粒屈指可数……但是,在饥饿面前,人与人之间却显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那时,我们大学生里多数男生到月底总要饿一两顿,甚至一两天。这时,早.

就留心的女同学会伸出援助之手:‚呶,我这儿有吃不完的饭票,给你们……‛面对桌上小小的一卷饭票,男生们推来让去:‚我不饿! 我不饿! ‛饭票往往被硬塞到最瘦弱的男生手里。其实,她们哪里是‚吃不完‛? 他们哪里会‚不饿‛? 这盘中粒粒,又岂止是普通的生活小事?

(10)我庆幸我的儿孙们赶上衣食无忧一天比一天幸福的时代。单就米粥来说,什么八宝粥、银耳绿豆粥、莲子荷叶粥等等,花样翻新,名目繁多。我仍然固执地要求我的儿孙们什么时候都不可忘记古训! 儿孙们接受了我的意见,并付诸日常生活中。那一天,我见到正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儿,在饭桌上严肃地批评刚上小学的孙女:‚提醒你多少次了,你总是改不了到处丢饭粒的毛病! 不是刚背过唐诗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

(11) 我听后欣慰地笑了,笑着,笑着,却又不知怎的忽然间热泪盈眶……

(选自《文人品粥》,有删改)

1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

A 、对《悯农》的内涵,作者有一个深入理解的过程。刚刚懂事,挂在嘴上;年龄稍大,

掂出分量 ;上大学时,倍感深重。

B 、第九段中“女生平时留心到男生在挨饿;女生借口“吃不完”,把饭票送给男生;

男生互相推让把饭票塞给最瘦弱的同学。”这些细节表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

C 、“天热闷人,他们说:“好! 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 ”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

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写出了村民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D 、文中结尾的省略号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13.下列对文章语言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第三段“小心翼翼”写出村民劳作的仔细,“均匀”写出撒种动作的细致,二者各

有侧重。

B 、第四段描写村民稻田插秧,仿佛“栽插在青天之上”,劳动的场景富有诗意,充满

美感。

C 、第八段,邻居房大伯把碗舔得“如水洗过一般”,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的写出了他喝粥时专注而且陶醉的神态。

D 、第十段中孙儿“严肃地批评”孙女的那番话,简直就像一位长辈在教育晚辈,颇有

童趣。

14.文章以“粥里春秋”为题,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

(四)(17分)

窗外

李均

(1)在语文阅读课上,班主任王老师给学生们讲岳飞小时候的故事,“在宋朝的时候呀,有一个叫岳飞的孩子,他的家境很贫寒,念不起书。每当周围的小朋友背着书包去学堂上学时,小岳飞就跟在后面,等学生们都进了教室之后,他就一个人站在教室窗户的外面听老师讲课。有一次,他在外面听课的时候不小心被老师发现了。老师问明情况后,被他这股爱学习的劲头打动了,便破格免了他的学费,允许他进教室里面听课„„”

(2)孩子们都津津有味地听着,仿佛入迷了一般,故事讲完后好半天,教室内仍静悄悄的,鸦雀无声。

(3)看学生们都被故事打动了, 王老师顿了顿,微笑着问,“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都有什么感想,请举手发言。”

(4) 学生甲说,“条件那么艰苦,岳飞还坚持不懈地学习,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5)学生乙说,“岳飞交不起学费,本可以整天玩的,但他没有,反而努力学习,他确实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6)学生丙说,“岳飞后来当上了大元帅,这和他小时候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们也要像他那样刻苦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7)其他的孩子也都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踊跃发言,教室内的气氛十分活跃。 王老师不住地点头微笑,“恩,不错。”

(8) 正这时,教室后排靠窗的地方出现了了一阵小小的骚动,一个学生向老师报告,“老师,你看,窗外。”

(9) 王老师循着声音望去,发现在教室后门靠窗的外面,露着一个扎着羊角辫子的小脑袋。王老师抿了一下嘴唇,似乎有些不悦,他用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走了出去。

(10)小女孩面色黝黑,年龄和教室内的孩子们都差不多,大约七八岁的样子,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但整体看上去还是比较干净的。小女孩看到王老师出来了,有些害怕,水汪汪的大眼睛稍微和王老师的眼神对视了一下,便移开了,她低下头,手足无措地摆弄着衣角。

(11)王老师声音有些严厉地说,“你怎么又来了,你这样老是站在教室外面,影响很不好的,别人还以为我是在体罚学生呢。”

(12)小女孩低着头,单薄的身子随着王老师音调的高低不住地哆嗦着,她一句话也不说,仍是来回搓着衣角。

(13)王老师看孩子可怜兮兮的样子,有些不忍,便尽量使声调和缓下来,“你们这些农民工子女的处境我是很同情的,但我不是领导,我也无能为力呀,我上次不是跟你说了嘛,你回去让你的父母去找找关系,会有学校接收你的。”

(14)小女孩仍是低着头,半天才小声喃喃道,“校长对俺爹说, 俺应该归那个学校,那个学校说俺应该来这里„„”

(15)“哦,是这样呀。” 王老师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他抬腕看了看表,离下课还有十分钟,便有些着急,课还没上完呢。于是,他对小女孩说,“你还是先回去吧,看,他们还都等着上课呢,你站在这里会影响我们上课的。我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

(16)小女孩的身子动了动,终于抬起了头,她眨着乌黑的大眼睛不舍地朝教室望了一眼,然后,拉了拉肩头上破旧的书包,漫无目的地走开了。

(17)王老师稳了稳情绪,面容平静地走进教室,请学生们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发言。

(18)一个男孩子站起来说,“老师,刚才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有点想不通。”

(19)“什么问题,讲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王老师鼓励道。

(20) 男孩子看了看刚才小女孩站的地方,说,“为什么岳飞就可以被破格允许进教室学习,而刚才那个女生就不行呢?岳飞如果生活在现在,他是不是就没有机会上学了?”说着,他再次看了看窗外。

(21)王老师听了,面色凝重,嘴角动了动,“这个„„”

(22) 看老师没表态,学生乙说道,“这有什么想不通的,因为岳飞是个男的呗,而她却是个女的。”

(23)学生甲反驳道,“不对,不对,是因为她没有岳飞穷,老师不是说,岳飞连个书包都没有嘛,她起码就有一个。”

(24)另一个学生站起来,模棱两可地说,“是不是因为时代不一样了,毕竟那是在宋朝。”

(25) “胡扯!” 王老师发怒了。他似乎想说些什么,但这时,下课铃声响了,“铃铃铃„„” (26) 王老师环视了一下教室,把已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他只说了两个字,“下课。”然后,突然想到了些什么似的,便大步朝校长办公室走去。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

15.根据小说的情节,完成下列表格。(4分)

16.小说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王老师?你认为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17.小说以“窗外”为题目,有何含意?(4分)

18.小说以王老师“突然想到了些什么似的,便大步朝校长办公室走去”作结尾,这样写

在表现主题和小说结构方面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5分)

三、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50分)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著,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坚强中有时也想痛哭一场;是非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

请以“有时,我也想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繁星·春水》选段,完成1—3题。

(一)

大海呵!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繁星》之一三一)

(二)

鱼儿上来了,

水面上一个小虫儿漂浮着—

在这小小的生死关头,

我脆弱的心,

忽然颤抖了。

(《春水》之一O 四)

(三)

青年人呵!

你要和老年人比起来,就知道你的烦闷,是温柔的。

(《繁星》之一一0)

1

里也有着诗的影子,这才整理起来,而成为两本小诗集,即《繁星·春水》。(2分)

2.分析诗(一)(二)各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内容。(4分)

3.在生活中,你想将诗(三)送给谁?为什么?(4分)

//////////////////////////////////////////// 2015学年第一学期中段质量检测七年级

语文检测卷

一、(24分)

线

///////////////////////////////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 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分) (2) □□□□□,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1分) (3)在《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2分) (4)□□□□,志在千里。□□□□,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2分) (5)把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默写完整(4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而最令人y íhàn( )的是,最后两位同学没上几天学,就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而相继退学了。 (2)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q īxi é( )。 (3)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 shuǐb ōl ínl ín ( )的鱼塘. (4)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 hūp éngy ǐnb àn( )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 、在这种尴尬..的处境中,我继续待了近一年。

B 、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

别的呢!

C 、初冬的清晨,田野上落叶缤纷,鸦雀无声....,一切似乎都在睡眠中。只有你,故乡的小

河,还在那儿昭示着生命的激情。

D 、我的姑奶奶, 今天你这搞得花枝招展....的出来干吗? 害我差点没认出你。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我们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认真复习,就能在考场上正常发挥,取得好成绩。(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把“就”改为“才”。)

B 、进入初中后,他一直始终参加书法班的学习。(重复累赘,删掉“始终”一词。)

C 、这篇通讯报道了一位共产党员为民谋福利而鞠躬尽瘁。(缺少成份,在句末添加“的事迹”。)

D 、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充沛。(搭配不当,把“充沛”改为“健壮”。)

5.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 人需要祝福,需要快乐,需要思念。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海洋;如果一颗星代表一份快乐,我送你一条银河; , 。

二、(46分)

(一)(10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元方入门不顾( ) (2)相委而去( ) (3)下车引之( )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

A 、文中第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 、“元方入门不顾”一句的意思是元方奋不顾身的进去了。

C 、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

D 、“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二)(9分)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文侯:指魏文侯,战国初年魏国国君。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②一:当初。

会:约定。③罢:取消。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A 、公将焉之 / 必有我师焉 B、乃往 / 去后乃至 ....

C 、文侯与虞人期猎 / 期日中,过中不至 D、乐,而天雨 / 博学而笃志 ....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左 右 曰 今 日 饮 酒 乐 天 又 雨 公 将 焉 之

11.魏文侯是在什么情况下去跟虞人会面的(可用文中词语回答)?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3分)

(三)(10分)

粥里春秋

陆建华

(1)刚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就一字一顿地教我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还多次让我跟着他高声朗诵《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诵了,其实只是挂在嘴上而已。年龄稍大以后,特别是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为了粮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才逐渐掂出这些格言和诗句的分量。

(3) 三月播种。一家人随着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娇嫩芽尖的稻种,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撒在秧床上。

(4)四月插秧。辽阔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镜子般平整,倒映着蓝天白云,使人恍然觉得,那些身手矫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绿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5)五月,六月,七月。

(6)追肥,拔草,治虫。

(7) 高温悄悄来了,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心满意足。天热闷人,他们说:‚好! 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 ‛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终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饱满了,远远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逐渐变得金光闪烁,气象万千。 ③②①

(8)村民们不辞劳苦种植粮食的过程,使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们对粮食无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让我终身难忘! 邻居房大伯,每当新谷登场,他最爱的是先煮一锅新米粥细细品尝。他喝粥时的陶醉神态,使人觉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食。更难忘的是,一碗粥喝罢,他要仔仔细细地把碗舔得千干净净,不留一丝粥液,那碗便如水洗过一般。

(9)第一次见房大伯舔碗,我很以为怪,回家告诉父亲,父亲神情庄重地说:‚你记住,这就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生见粥多矣! 最难忘的是那个全民饥饿的年代,村民们被指示拆灶砸锅,全部到大食堂吃饭。那时家家断炊烟,户户无鸡鸣,食堂每天只供应两顿粥。分粥时,两名服务人员一人用大铁铲在一个大缸内不停地搅拌,让沉在缸底的少得可怜的米粒浮上来,另一人负责往满脸饥饿的村民碗里舀粥。说是粥,其实是稀汤,碗里的米粒屈指可数……但是,在饥饿面前,人与人之间却显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那时,我们大学生里多数男生到月底总要饿一两顿,甚至一两天。这时,早.

就留心的女同学会伸出援助之手:‚呶,我这儿有吃不完的饭票,给你们……‛面对桌上小小的一卷饭票,男生们推来让去:‚我不饿! 我不饿! ‛饭票往往被硬塞到最瘦弱的男生手里。其实,她们哪里是‚吃不完‛? 他们哪里会‚不饿‛? 这盘中粒粒,又岂止是普通的生活小事?

(10)我庆幸我的儿孙们赶上衣食无忧一天比一天幸福的时代。单就米粥来说,什么八宝粥、银耳绿豆粥、莲子荷叶粥等等,花样翻新,名目繁多。我仍然固执地要求我的儿孙们什么时候都不可忘记古训! 儿孙们接受了我的意见,并付诸日常生活中。那一天,我见到正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儿,在饭桌上严肃地批评刚上小学的孙女:‚提醒你多少次了,你总是改不了到处丢饭粒的毛病! 不是刚背过唐诗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

(11) 我听后欣慰地笑了,笑着,笑着,却又不知怎的忽然间热泪盈眶……

(选自《文人品粥》,有删改)

1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

A 、对《悯农》的内涵,作者有一个深入理解的过程。刚刚懂事,挂在嘴上;年龄稍大,

掂出分量 ;上大学时,倍感深重。

B 、第九段中“女生平时留心到男生在挨饿;女生借口“吃不完”,把饭票送给男生;

男生互相推让把饭票塞给最瘦弱的同学。”这些细节表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

C 、“天热闷人,他们说:“好! 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 ”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

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写出了村民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D 、文中结尾的省略号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13.下列对文章语言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第三段“小心翼翼”写出村民劳作的仔细,“均匀”写出撒种动作的细致,二者各

有侧重。

B 、第四段描写村民稻田插秧,仿佛“栽插在青天之上”,劳动的场景富有诗意,充满

美感。

C 、第八段,邻居房大伯把碗舔得“如水洗过一般”,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的写出了他喝粥时专注而且陶醉的神态。

D 、第十段中孙儿“严肃地批评”孙女的那番话,简直就像一位长辈在教育晚辈,颇有

童趣。

14.文章以“粥里春秋”为题,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

(四)(17分)

窗外

李均

(1)在语文阅读课上,班主任王老师给学生们讲岳飞小时候的故事,“在宋朝的时候呀,有一个叫岳飞的孩子,他的家境很贫寒,念不起书。每当周围的小朋友背着书包去学堂上学时,小岳飞就跟在后面,等学生们都进了教室之后,他就一个人站在教室窗户的外面听老师讲课。有一次,他在外面听课的时候不小心被老师发现了。老师问明情况后,被他这股爱学习的劲头打动了,便破格免了他的学费,允许他进教室里面听课„„”

(2)孩子们都津津有味地听着,仿佛入迷了一般,故事讲完后好半天,教室内仍静悄悄的,鸦雀无声。

(3)看学生们都被故事打动了, 王老师顿了顿,微笑着问,“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都有什么感想,请举手发言。”

(4) 学生甲说,“条件那么艰苦,岳飞还坚持不懈地学习,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5)学生乙说,“岳飞交不起学费,本可以整天玩的,但他没有,反而努力学习,他确实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6)学生丙说,“岳飞后来当上了大元帅,这和他小时候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们也要像他那样刻苦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7)其他的孩子也都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踊跃发言,教室内的气氛十分活跃。 王老师不住地点头微笑,“恩,不错。”

(8) 正这时,教室后排靠窗的地方出现了了一阵小小的骚动,一个学生向老师报告,“老师,你看,窗外。”

(9) 王老师循着声音望去,发现在教室后门靠窗的外面,露着一个扎着羊角辫子的小脑袋。王老师抿了一下嘴唇,似乎有些不悦,他用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走了出去。

(10)小女孩面色黝黑,年龄和教室内的孩子们都差不多,大约七八岁的样子,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但整体看上去还是比较干净的。小女孩看到王老师出来了,有些害怕,水汪汪的大眼睛稍微和王老师的眼神对视了一下,便移开了,她低下头,手足无措地摆弄着衣角。

(11)王老师声音有些严厉地说,“你怎么又来了,你这样老是站在教室外面,影响很不好的,别人还以为我是在体罚学生呢。”

(12)小女孩低着头,单薄的身子随着王老师音调的高低不住地哆嗦着,她一句话也不说,仍是来回搓着衣角。

(13)王老师看孩子可怜兮兮的样子,有些不忍,便尽量使声调和缓下来,“你们这些农民工子女的处境我是很同情的,但我不是领导,我也无能为力呀,我上次不是跟你说了嘛,你回去让你的父母去找找关系,会有学校接收你的。”

(14)小女孩仍是低着头,半天才小声喃喃道,“校长对俺爹说, 俺应该归那个学校,那个学校说俺应该来这里„„”

(15)“哦,是这样呀。” 王老师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他抬腕看了看表,离下课还有十分钟,便有些着急,课还没上完呢。于是,他对小女孩说,“你还是先回去吧,看,他们还都等着上课呢,你站在这里会影响我们上课的。我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

(16)小女孩的身子动了动,终于抬起了头,她眨着乌黑的大眼睛不舍地朝教室望了一眼,然后,拉了拉肩头上破旧的书包,漫无目的地走开了。

(17)王老师稳了稳情绪,面容平静地走进教室,请学生们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发言。

(18)一个男孩子站起来说,“老师,刚才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有点想不通。”

(19)“什么问题,讲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王老师鼓励道。

(20) 男孩子看了看刚才小女孩站的地方,说,“为什么岳飞就可以被破格允许进教室学习,而刚才那个女生就不行呢?岳飞如果生活在现在,他是不是就没有机会上学了?”说着,他再次看了看窗外。

(21)王老师听了,面色凝重,嘴角动了动,“这个„„”

(22) 看老师没表态,学生乙说道,“这有什么想不通的,因为岳飞是个男的呗,而她却是个女的。”

(23)学生甲反驳道,“不对,不对,是因为她没有岳飞穷,老师不是说,岳飞连个书包都没有嘛,她起码就有一个。”

(24)另一个学生站起来,模棱两可地说,“是不是因为时代不一样了,毕竟那是在宋朝。”

(25) “胡扯!” 王老师发怒了。他似乎想说些什么,但这时,下课铃声响了,“铃铃铃„„” (26) 王老师环视了一下教室,把已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他只说了两个字,“下课。”然后,突然想到了些什么似的,便大步朝校长办公室走去。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

15.根据小说的情节,完成下列表格。(4分)

16.小说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王老师?你认为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17.小说以“窗外”为题目,有何含意?(4分)

18.小说以王老师“突然想到了些什么似的,便大步朝校长办公室走去”作结尾,这样写

在表现主题和小说结构方面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5分)

三、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50分)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著,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坚强中有时也想痛哭一场;是非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

请以“有时,我也想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繁星·春水》选段,完成1—3题。

(一)

大海呵!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繁星》之一三一)

(二)

鱼儿上来了,

水面上一个小虫儿漂浮着—

在这小小的生死关头,

我脆弱的心,

忽然颤抖了。

(《春水》之一O 四)

(三)

青年人呵!

你要和老年人比起来,就知道你的烦闷,是温柔的。

(《繁星》之一一0)

1

里也有着诗的影子,这才整理起来,而成为两本小诗集,即《繁星·春水》。(2分)

2.分析诗(一)(二)各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内容。(4分)

3.在生活中,你想将诗(三)送给谁?为什么?(4分)


相关内容

  • (19)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中小学期末考试安排
  • 乌鲁木齐地区中小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安排 通 知 各学校: 为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和评价,应中学要求,我中心提供期末考试试卷.凡期末考试使用我中心提供试卷的学校,请注意以下事项: 一.考试时间 根据教育局安排,本学期中学期末考试时间定为2015年1月20.21.22.23日四天进行, ...

  • 期中考试通知
  • 武教研发[2015] 05 号 关于全区中小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期中统一测试的通知 各中小学: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区教育大会精神,对全区中小学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测,强化教学与管理的有效性,增强教师的质量意识,进一步提高全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经教育局研究,决定对全区中小学2014-2 ...

  • [备考2016下学期期末]初一下学期期末试卷汇总
  • 本帖最后由 初中试题调研 于 2016-6-7 14:52 编辑 上传不了!--终于可以上传了!!! 懒得下载的,需要的同学留下邮箱,打包发给大家! 语文.数学.英语的初一下学期期末试卷! 所以留下邮箱的均已发送,未收到的回复第一时间发送! 语文试卷 数学试卷 北京市平谷区2014--2015学年度 ...

  • 2011学年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学部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实施课程改革,推进校本课程教学,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切实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确保语文教学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要点及目标: (一):正视现实,不断超越 我们学部语文教学走到今天,取得一些成绩,遇到了 ...

  • 2016高中语文优秀教师工作总结
  • 个人总结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转眼间一学期的工作就要结束了.作为一名新进教师,在这一学期里,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同事们的帮助下,我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思想理论素质和教学水平上有了较大的提高.现就这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努力提高思想德道水平,端正自身工作态度 热爱教学事业,自觉向身边的优秀 ...

  • 2015二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 二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一.基本情况分析 这次考试全乡参加了 人,平均分 分,及格率 ,优秀率 . 本次语文期末试卷共分为十大题,本次试卷密切联系教材,关注 学生的实际,题量不大,难易适中,覆盖面广,从书写习惯.多音字区别.阅读积累与运用以及写话等几个部分对学生的 ...

  • 2014年期中考试命卷要求
  • 1.卷头字样如下所示,字体三号宋体(或新宋体): 广东省乐昌市中英文学校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 九年级语文科试卷 2.密封线设置如左所示: 3.试题内容使用五号宋体(或新宋体),行距适中: 4.题量.分值和时间:按中考模式命题,难易度适中(初一多出基础题): 语文(总分130分, ...

  • 2015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学科12月份调研试卷答案
  • 201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12月阶段检测卷 参考答案 学 校 姓名 学 号(满分150分 时间100分钟) 6.恢复中原之事.(2分) 7.(2分)C (不应批判.作者的最高理想是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是积极向上的,表达出强烈的爱国激情:"赢得生前身后名"有其思 ...

  • 数学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 四年级期末试卷分析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这次期末测试是对我们前半学期教学工作的一个测查,也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一个阶段性反思,从试卷中了解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知道自己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为了查漏补缺,对此成绩进行如下分析: 一.考试情况:一班:语文平均分79 优秀率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