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在阅读中

成长在阅读中

摘要:作为语文老师我执教12年,我写下了12本读书笔记,我很快乐地成长在阅读中。对于我的阅读经历我有三点感悟:一是“读思结合”促接受;二是“读以致用”促实践;三是“读写结合”促创新。

关键词:阅读 思考 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成本的书。”作为语文老师我是要求学生这样做的,我本人也是这样做的,执教12年,我写下了12本读书笔记。我很快乐地成长在阅读中,我对我的阅读经历有三点成长感悟。

成长感悟之一:“读思结合”促接受 《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向我们深入地讲述了学和思的辩证关系,学思并重是获得真知的良好途径,也是孔子的治学方法之一。阅读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读书的同时需要思考,记得我在书中看到这样一组对话,甲说:“我读书什么也记不住。”乙对他说:“你读书时没有思考”。思考的东西的领域比感知的东西的领域要广阔。通过这条途径,人获得新的知识,科学家做出重要的发现和发明。

我认为读思结合可以促进读者对书中知识的接受,提高读者的接受程度。何谓接受?接受是指“愿意注意特殊的现象或刺激。” [1]我读韩愈《答李翊书 》,对这篇文章中的其它句子大都已模糊只对书中这样一句话记忆犹新。此句为:“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为什么会对这句话记忆犹新呢? 因为我经过深入地思考得出:韩愈由孟子在《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提出的“养气”说引申出“气盛言宜”论。后来又读到杜甫的《和董传留别》 中:“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将这些融会贯通后才明白“读书养气”的道理由来和“气馁”的说法由来。这样读思结合促进了我对书中知识的接受程度,我再和别人解释“开卷有益”的时候我会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是边读书边思考,有时为了弄清一本书中的一点疑问,为了说服我能接受作者的观点,我会翻阅好几本书中的内容来作参考。有时没有头绪,也就只好“不求甚解”了,留待以后再“解”。

成长感悟之二:“读以致用”促实践

《新华词典》中对“学以致用”的解释是:“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 “实际应用”就是实践,我认为读书也应该是报有这种态度。“读以致用促实践”就是:“为了实践或者说在实践中我去读书,读书获得理论后,指导、促进我的实践活动,我通过阅读、自己思考后得来的新理论还需要经受实践活动来检验,另外自己在实践中揣摩出来的正确理论和思想就是我的创新理论,它会继续指导以后的实践活动。”作为语文教师,最主要的实践活动就是语文教学活动,为了服务于我的语文教学,我读的书大都是为了提高我的语文学科素养和我的教育专业素养的。我多读文学书,这样会提高我的语言感受能力,有助于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语言感受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的阅读和感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我的语言感受能力,我多记诵古今经典美文,用我习得的语言感受能力来指导我去选好书读,去语言优美地写,去深入浅出地教。我多读教育理论书籍,这些书籍会对我的教学实践活动给予指导和总结,当我在一本书中知道我国的学生喜欢的教师前五种品质是:热爱、同情、尊重学生;知识广博、肯教人;耐心温和、容易接近;对学生实事求是、严格要求;教学方法好后,我每天的一举一动都围绕这五个品质来做,每天从这五个方面来

反省自己,我的备课是否充分?能不能显示出我广博的知识?对于课前的导入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是否考虑了学生的经验?是否创设了教学情境„„然后来改进我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

当然为了完成其它某种实践活动,我会找来有关这方面的理论书籍来读,获得相关的理论知识来指导、促进我的实践活动,如:为了设计装潢房子,我会读装潢方面的书,设计自己喜欢的装潢风格,在具体的设计操作中展现自己想要的样式。

总之,套用陶行知的一句话“实践是阅读之始,阅读是实践之成。”

成长感悟之三:“读写结合”促创新

“读写结合”就是朱光潜先生说的“一边阅读,一边写作”。 [2]我认为这是很好的阅读方法,这样的阅读容易消化,容易深入,另外有写作习惯的人是研究性地阅读,是批判性地阅读。在阅读中自己有了灵感和启发,还可以写出新的文章来。记得我在《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0年5月刊上读了王笑梅教师的《植一棵诗心》这篇文章,作者用极为优美的语言点评了另一位老师的一堂课,这位教师上的是一堂儿童诗赏析创作课,内容是儿童诗组合《风》,王笑梅老师评价这位上课的教师是“一个让诗心和童心在课堂相遇的教师。”我却由此想到,如果让我去教儿童诗,我会如何制订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思路?从那几个方面把握儿童诗教学?怎样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让学生淋漓尽致地徜徉于儿童诗中,最终放飞童心?我就带着这些问题,去查阅了大量的文字、音像资料,包括教育学、儿童心理学、文学等相关内容,又联系我的教学实际情况和曾经的做法,写成了一篇论文《儿童诗教学探趣》,并发表在《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1年1月刊上。正如我们徐州市开展的“个人课题博客”就是“一边阅读,一边写作”的范例。我正是因为身在这个活动中,所以才有了深切的感受受,在我发表读书笔记的过程中我写成的文章《提高儿童诗教学实效“四法”》获得了第十三届“科研杯”一等奖。

我还会为了写一篇文章而去现场阅读,为自己新的想法的阐述寻找理论支撑。读了别人的《我们需要制订怎样的教学目标》这篇文章,我认为它写的理论性不强,是就一节自己听的课来说的三点建议,还与我的语文课没有太大的联系,于是我决定写一篇题目为:《制订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四字要诀”》的文章,我根据写作提纲现场阅读了好几种书籍,历时半个月才完成了这篇文章,因构思的巧妙和可操作性强而受到了关注和好评。

我因阅读而快乐,因快乐而阅读。我在阅读中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2月第1版,190页。

[2]金大陆,《品书录〈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一卷)》,《读书》杂志编辑部,1983年第6期,第48页。

成长在阅读中

摘要:作为语文老师我执教12年,我写下了12本读书笔记,我很快乐地成长在阅读中。对于我的阅读经历我有三点感悟:一是“读思结合”促接受;二是“读以致用”促实践;三是“读写结合”促创新。

关键词:阅读 思考 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成本的书。”作为语文老师我是要求学生这样做的,我本人也是这样做的,执教12年,我写下了12本读书笔记。我很快乐地成长在阅读中,我对我的阅读经历有三点成长感悟。

成长感悟之一:“读思结合”促接受 《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向我们深入地讲述了学和思的辩证关系,学思并重是获得真知的良好途径,也是孔子的治学方法之一。阅读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读书的同时需要思考,记得我在书中看到这样一组对话,甲说:“我读书什么也记不住。”乙对他说:“你读书时没有思考”。思考的东西的领域比感知的东西的领域要广阔。通过这条途径,人获得新的知识,科学家做出重要的发现和发明。

我认为读思结合可以促进读者对书中知识的接受,提高读者的接受程度。何谓接受?接受是指“愿意注意特殊的现象或刺激。” [1]我读韩愈《答李翊书 》,对这篇文章中的其它句子大都已模糊只对书中这样一句话记忆犹新。此句为:“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为什么会对这句话记忆犹新呢? 因为我经过深入地思考得出:韩愈由孟子在《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提出的“养气”说引申出“气盛言宜”论。后来又读到杜甫的《和董传留别》 中:“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将这些融会贯通后才明白“读书养气”的道理由来和“气馁”的说法由来。这样读思结合促进了我对书中知识的接受程度,我再和别人解释“开卷有益”的时候我会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是边读书边思考,有时为了弄清一本书中的一点疑问,为了说服我能接受作者的观点,我会翻阅好几本书中的内容来作参考。有时没有头绪,也就只好“不求甚解”了,留待以后再“解”。

成长感悟之二:“读以致用”促实践

《新华词典》中对“学以致用”的解释是:“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 “实际应用”就是实践,我认为读书也应该是报有这种态度。“读以致用促实践”就是:“为了实践或者说在实践中我去读书,读书获得理论后,指导、促进我的实践活动,我通过阅读、自己思考后得来的新理论还需要经受实践活动来检验,另外自己在实践中揣摩出来的正确理论和思想就是我的创新理论,它会继续指导以后的实践活动。”作为语文教师,最主要的实践活动就是语文教学活动,为了服务于我的语文教学,我读的书大都是为了提高我的语文学科素养和我的教育专业素养的。我多读文学书,这样会提高我的语言感受能力,有助于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语言感受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的阅读和感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我的语言感受能力,我多记诵古今经典美文,用我习得的语言感受能力来指导我去选好书读,去语言优美地写,去深入浅出地教。我多读教育理论书籍,这些书籍会对我的教学实践活动给予指导和总结,当我在一本书中知道我国的学生喜欢的教师前五种品质是:热爱、同情、尊重学生;知识广博、肯教人;耐心温和、容易接近;对学生实事求是、严格要求;教学方法好后,我每天的一举一动都围绕这五个品质来做,每天从这五个方面来

反省自己,我的备课是否充分?能不能显示出我广博的知识?对于课前的导入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是否考虑了学生的经验?是否创设了教学情境„„然后来改进我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

当然为了完成其它某种实践活动,我会找来有关这方面的理论书籍来读,获得相关的理论知识来指导、促进我的实践活动,如:为了设计装潢房子,我会读装潢方面的书,设计自己喜欢的装潢风格,在具体的设计操作中展现自己想要的样式。

总之,套用陶行知的一句话“实践是阅读之始,阅读是实践之成。”

成长感悟之三:“读写结合”促创新

“读写结合”就是朱光潜先生说的“一边阅读,一边写作”。 [2]我认为这是很好的阅读方法,这样的阅读容易消化,容易深入,另外有写作习惯的人是研究性地阅读,是批判性地阅读。在阅读中自己有了灵感和启发,还可以写出新的文章来。记得我在《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0年5月刊上读了王笑梅教师的《植一棵诗心》这篇文章,作者用极为优美的语言点评了另一位老师的一堂课,这位教师上的是一堂儿童诗赏析创作课,内容是儿童诗组合《风》,王笑梅老师评价这位上课的教师是“一个让诗心和童心在课堂相遇的教师。”我却由此想到,如果让我去教儿童诗,我会如何制订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思路?从那几个方面把握儿童诗教学?怎样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让学生淋漓尽致地徜徉于儿童诗中,最终放飞童心?我就带着这些问题,去查阅了大量的文字、音像资料,包括教育学、儿童心理学、文学等相关内容,又联系我的教学实际情况和曾经的做法,写成了一篇论文《儿童诗教学探趣》,并发表在《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1年1月刊上。正如我们徐州市开展的“个人课题博客”就是“一边阅读,一边写作”的范例。我正是因为身在这个活动中,所以才有了深切的感受受,在我发表读书笔记的过程中我写成的文章《提高儿童诗教学实效“四法”》获得了第十三届“科研杯”一等奖。

我还会为了写一篇文章而去现场阅读,为自己新的想法的阐述寻找理论支撑。读了别人的《我们需要制订怎样的教学目标》这篇文章,我认为它写的理论性不强,是就一节自己听的课来说的三点建议,还与我的语文课没有太大的联系,于是我决定写一篇题目为:《制订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四字要诀”》的文章,我根据写作提纲现场阅读了好几种书籍,历时半个月才完成了这篇文章,因构思的巧妙和可操作性强而受到了关注和好评。

我因阅读而快乐,因快乐而阅读。我在阅读中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2月第1版,190页。

[2]金大陆,《品书录〈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一卷)》,《读书》杂志编辑部,1983年第6期,第48页。


相关内容

  • 阅读点亮人生好书伴我成长 活动方案
  • "阅读点亮人生好书伴我成长''读书活动 活动方案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高尚.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修养,形成健全的人格.我校组织举行"阅读点亮人生好书伴我成长"读书活动. 一.活动主题 阅 ...

  • 快乐阅读幸福成长
  • 快乐阅读 幸福成长 --步步高小学2012年读书节工作总结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全球都弥漫着墨香的读书氛围中,我们莞城步步高小学又开启了新一届校园"读书节". 今年我校围绕 "崇文尚雅,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着力打造 " ...

  • 快乐阅读健康成长
  • 快乐阅读健康成长 --亲子阅读感言 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 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这样的画面很温馨很幸福,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能够促使孩子快乐成长. 亲子共读,一方面家长可以通过书本增加与孩子的话题,另一方面,家长通过书本了解孩子的阅读兴趣,并对孩子的阅读兴趣作出适当 ...

  • 教师成长力修炼
  • 读<教师成长力修炼>一书有感 读完刘波老师的新著<教师成长力修炼>,我有一种非常解渴的感觉.这本书融入了他负责教师培训工作十年的观察和思考,并结合了自身的成长感悟,涉及的内容既接地气,又非常有新意,对渴望成长的教师而言,是一份颇为适切的"行动指南". 一. ...

  • 读书伴我成长 阅读教学设计
  • < 读书伴我成长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孩子了解图书馆基本应用知识,并进行图情教育. 2.在指导过程中,培养孩子搜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教授一些简单的读书方法,并学习制作读书卡. [教学重点]: 让孩子了解图书馆基本应用知 ...

  • 教师[阅读伴我成长]演讲稿
  • 教师<阅读伴我成长>演讲稿 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绥芬河市高级中学教师潘志龙.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阅读伴我成长>. 古人说,以铜为镜,以人为镜,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明得失,知兴衰.今天我以书为镜,从两点来谈谈自己在阅读经历中的成长与感悟.读书,读人,读城,读自 ...

  • 改变--从阅读开始
  • 改变--从阅读开始 图片 1.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我们很少认真思考:每个人的精神是怎么成长起来的?个体精神成长的历程是怎样的?如果把精神成长与躯体成长做个比较的话,躯体的成长更多是受遗传和基因的影响,个体的精神成长却不完全依靠基因和遗传,而与后天阅读息息相关. 个体的精神发育历程是整个 ...

  • 张艺倩[阅读改变孩子的人生]
  • 阅读改变孩子的人生 阅读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改变,通过阅读能够改变孩子的一切. 首先,孩子们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我们很少认真地思考,每一个个体.每一个人的精神成长是怎么成长起来的,这个历程是怎样的.躯体的成长更多是受遗传的支配.遗传基因的影响,个体的精神成长却不完全相同,因为人的精神不像身体那样 ...

  • 2013年阅读跨学科培训会经验交流
  • 和溪中心小学 与守望春天及心平基金会 "阅读伴随成长" 系列项目合作概况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请允许我占用诸位宝贵时间,谈谈我们与守望春天及心平基金会合作 "阅读伴随成长"项目等一系列子项目取得的一些初步成效与大家分享,期望达到抛砖引玉之功效,更好地推动我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