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教学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史料教学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广西桂林市桂电中学 彭 昕

摘要:2012年我区已全面进入了新课程改革,这对我们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方式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试结合本人近一年来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实践,谈谈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之下的运用史料教学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一、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与史料进行有效对话;二、充分利用教材及教材中的史料;三、充分利用教材及教材中的史料;四、史料要“适量”、“适度”。只有我们切实转变课程观念、教学观念、史学观念,积极投身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总结,逐步改进,才能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有所作为。 关键词:史料教学法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2012年9月,我区已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新课程的高中历史新教材不仅打破了传统的通史编排体例,采用了专题式教学,教学的理念更要求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但是,真正走进我们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却是让人不容乐观,表现在:一、不少的教师用的书是新教材,在教学中却仍是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二、讨论、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师生互动不强,重结论,轻过程,忽略了课堂教学中人际交往因素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三、教学仍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如此等等。因此,如何有效地贯彻新课程改革的这些要求,增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问题就突出的摆在了我们每一个历史教师的面前,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本文试结合本人在一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以自己在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八第二课《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在运用史料教学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做法,以期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与史料进行有效对话

不论是传统教育还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都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体验整个研究的过程。同时,学生也能在此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自学的习惯,最终更好地达成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而本人在教学中往往是通过史料为载体,用不同的设问,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作为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去体验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走向。

如在《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的教学中,为将三个区域集团用一条线索串联起来,让学生体验三个区域性集团的建立和特点,我设计了三个情境问题:

1、“2004年法国欧歌葡萄酒公司要出口一批葡萄酒到德国,你觉得该公司要向德国交纳关税吗?他们会用什么货币进行结算?”

2、“2006年法国欧歌葡萄酒公司对外贸易扩大,该公司向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美国出口了一批只征收5%关税的葡萄酒,公司还想让美国出面协调其向加拿大出口的葡萄酒也只交纳5%的关税,你觉得美国有可能做到吗?”

3、“2008年法国欧歌葡萄酒公司值北京召开奥运会之机,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以10%的关税把酒出口到了中国,公司还想让中国出面协调其向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出口的酒也只交10%的关税,中国能做到吗?”

通过以上三个情境问题,引导学生与史料进行的有效对话,并设身处地、一步一步深入三个区域集团的发展过程,并思考其中不同。这一过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以学生发展为本,更贴近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二、充分利用教材及教材中的史料

教材内容无论从知识的掌握、还是应对高考都是最为重要的文献,教材中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张图表、每一幅插图乃至每一段引用的史料都是非常值得我们研读的内容,只是它们各自掌握的程度要求不同而已。怎样来处理好这些知识,特别关键的是怎样运用教材的这些资源来增强历史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增加思维含量,学生不是背课本,而是思考和研究课本。

在《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读教材,让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本节课要讲的教材内容,去解决教师的设问。这样就将教材内容材料化、问题化,就是“史论结合”的具体运用;二是直接将教材中的有关的内容作为史料引用,并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并与学生互动。

比如在《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的教学中,我就引用了教材中的一段文字作为材料:

材料二 北美自由贸易区启动后,美洲的经济合作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并没有到此止步,按原来的设想,北美三国将把自由贸易协议逐步向中南美洲推广,以便最终建成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自由贸易区。 ——人民版《必修二》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材料二并与材料一比较,概括出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点。 其实,只要以新课程的理念重新对教材进行统率,把教材作为一本最直接的史料,灵活运用,就能达到锻炼学生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文字表达的能力。教师不再教“死书”,学生也不再“死学”,就能更好地体现出教与学的有效性。

三、引用的史料类型要多样化,更要为教学三维目标服务

单纯的文字资料会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时间长久就失去了研读史料的兴趣;单纯的图片资料则会让学生眼花缭乱,影响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过多的史料会拖累课堂授课进度,影响一节课重、难点的突破;太难的史料阅读,既会影响

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还会挫伤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如此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在选择史料时一定要精挑细选,保证史料类型既要多样化,又能够帮助学生顺利的理解史实,达成教学目标。

比如在《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的教学中,为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我就选择了一幅漫画,为让学生从地理位置上把握三大区域集团,就采用了一张地图,如下图:

这些漫画、图片和文字材料,不仅激起了学生学习历史和探究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

四、史料要“适量”、“适度”

由于篇幅等原因,高中历史教材重点和难点内容并不是都有相应的史料,这时就要求教师针对个别问题,尤其是重点还需适当补充史料加以分析说明。而教师在补充史料时就一定按“适量”的原则进行选择,也就是说要依据“论从史出”的观点,结合当节课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精选并适当补充史料。补充史料时,史料过长,学生阅读所需时间长,影响历史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史料过短,无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空间。本人认为一则史料的长度在70~200字是最适宜的,低于50字或高于250字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都是不利的。

同时,这些“适量”的史料还要“适度”,就是说在选择史料时要依据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难易适中,联系史料也不要牵强附会,只有那些比较重大并且和教材内容存在有机联系的问题或事件,才可以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联系。如果为追求形式主义的“联系史料”而在课堂上拉扯一些与教材内容并无密切关系的问题或事件会造成画蛇添足。这样做反而把历史教学庸俗化了也难以收到加强思想教育和基础知识的效果。

比如在《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的教学中,我为突破欧洲走向联合的背景这一难点,就补充了如下两段文字资料:

材料一:欧洲,这个伟大的大陆,曾经是西方世界一切伟大民族的祖国,是基督教信仰和伦理、古代和现代几乎所有文化、艺术、哲学的源泉。为了继承这份共同遗产的各个部分,应当使欧洲统一起来。 ——丘吉尔1946年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欧洲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

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阿登纳回忆录》 两段文字共约160字,应该说史料的长、短和难、易都是相当适宜的。学生在阅读后,应该可以很清楚的理解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但从这一节课补充史料的总量来说,还是稍显过多了点,学生有点应接不暇的感觉,这是本人课后的一点重要反思。

因此,我们在补充相应史料时,一定要充分估计到应补充史实的内容,严格遵循“适量”的原则去精心搜集补充史料,要去粗取精、去伪取真筛选有效的信息,过多过少都不宜。尤其过多,则会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还有可能喧宾夺主,出现下课铃一响只好“草草收兵”,教学任务无法完成的状况。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成为每一位教师所关注的问题,在历史教学中合理、充分地利用史料,让学生能自觉地、经常地并且有针对性地把具体史料的学习与历史理论的学习有机结合,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我们将会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上舞出自己的智慧之花!

史料教学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广西桂林市桂电中学 彭 昕

摘要:2012年我区已全面进入了新课程改革,这对我们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方式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试结合本人近一年来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实践,谈谈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之下的运用史料教学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一、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与史料进行有效对话;二、充分利用教材及教材中的史料;三、充分利用教材及教材中的史料;四、史料要“适量”、“适度”。只有我们切实转变课程观念、教学观念、史学观念,积极投身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总结,逐步改进,才能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有所作为。 关键词:史料教学法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2012年9月,我区已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新课程的高中历史新教材不仅打破了传统的通史编排体例,采用了专题式教学,教学的理念更要求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但是,真正走进我们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却是让人不容乐观,表现在:一、不少的教师用的书是新教材,在教学中却仍是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二、讨论、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师生互动不强,重结论,轻过程,忽略了课堂教学中人际交往因素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三、教学仍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如此等等。因此,如何有效地贯彻新课程改革的这些要求,增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问题就突出的摆在了我们每一个历史教师的面前,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本文试结合本人在一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以自己在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八第二课《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在运用史料教学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做法,以期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与史料进行有效对话

不论是传统教育还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都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体验整个研究的过程。同时,学生也能在此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自学的习惯,最终更好地达成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而本人在教学中往往是通过史料为载体,用不同的设问,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作为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去体验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走向。

如在《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的教学中,为将三个区域集团用一条线索串联起来,让学生体验三个区域性集团的建立和特点,我设计了三个情境问题:

1、“2004年法国欧歌葡萄酒公司要出口一批葡萄酒到德国,你觉得该公司要向德国交纳关税吗?他们会用什么货币进行结算?”

2、“2006年法国欧歌葡萄酒公司对外贸易扩大,该公司向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美国出口了一批只征收5%关税的葡萄酒,公司还想让美国出面协调其向加拿大出口的葡萄酒也只交纳5%的关税,你觉得美国有可能做到吗?”

3、“2008年法国欧歌葡萄酒公司值北京召开奥运会之机,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以10%的关税把酒出口到了中国,公司还想让中国出面协调其向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出口的酒也只交10%的关税,中国能做到吗?”

通过以上三个情境问题,引导学生与史料进行的有效对话,并设身处地、一步一步深入三个区域集团的发展过程,并思考其中不同。这一过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以学生发展为本,更贴近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二、充分利用教材及教材中的史料

教材内容无论从知识的掌握、还是应对高考都是最为重要的文献,教材中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张图表、每一幅插图乃至每一段引用的史料都是非常值得我们研读的内容,只是它们各自掌握的程度要求不同而已。怎样来处理好这些知识,特别关键的是怎样运用教材的这些资源来增强历史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增加思维含量,学生不是背课本,而是思考和研究课本。

在《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读教材,让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本节课要讲的教材内容,去解决教师的设问。这样就将教材内容材料化、问题化,就是“史论结合”的具体运用;二是直接将教材中的有关的内容作为史料引用,并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并与学生互动。

比如在《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的教学中,我就引用了教材中的一段文字作为材料:

材料二 北美自由贸易区启动后,美洲的经济合作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并没有到此止步,按原来的设想,北美三国将把自由贸易协议逐步向中南美洲推广,以便最终建成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自由贸易区。 ——人民版《必修二》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材料二并与材料一比较,概括出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点。 其实,只要以新课程的理念重新对教材进行统率,把教材作为一本最直接的史料,灵活运用,就能达到锻炼学生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文字表达的能力。教师不再教“死书”,学生也不再“死学”,就能更好地体现出教与学的有效性。

三、引用的史料类型要多样化,更要为教学三维目标服务

单纯的文字资料会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时间长久就失去了研读史料的兴趣;单纯的图片资料则会让学生眼花缭乱,影响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过多的史料会拖累课堂授课进度,影响一节课重、难点的突破;太难的史料阅读,既会影响

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还会挫伤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如此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在选择史料时一定要精挑细选,保证史料类型既要多样化,又能够帮助学生顺利的理解史实,达成教学目标。

比如在《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的教学中,为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我就选择了一幅漫画,为让学生从地理位置上把握三大区域集团,就采用了一张地图,如下图:

这些漫画、图片和文字材料,不仅激起了学生学习历史和探究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

四、史料要“适量”、“适度”

由于篇幅等原因,高中历史教材重点和难点内容并不是都有相应的史料,这时就要求教师针对个别问题,尤其是重点还需适当补充史料加以分析说明。而教师在补充史料时就一定按“适量”的原则进行选择,也就是说要依据“论从史出”的观点,结合当节课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精选并适当补充史料。补充史料时,史料过长,学生阅读所需时间长,影响历史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史料过短,无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空间。本人认为一则史料的长度在70~200字是最适宜的,低于50字或高于250字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都是不利的。

同时,这些“适量”的史料还要“适度”,就是说在选择史料时要依据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难易适中,联系史料也不要牵强附会,只有那些比较重大并且和教材内容存在有机联系的问题或事件,才可以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联系。如果为追求形式主义的“联系史料”而在课堂上拉扯一些与教材内容并无密切关系的问题或事件会造成画蛇添足。这样做反而把历史教学庸俗化了也难以收到加强思想教育和基础知识的效果。

比如在《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的教学中,我为突破欧洲走向联合的背景这一难点,就补充了如下两段文字资料:

材料一:欧洲,这个伟大的大陆,曾经是西方世界一切伟大民族的祖国,是基督教信仰和伦理、古代和现代几乎所有文化、艺术、哲学的源泉。为了继承这份共同遗产的各个部分,应当使欧洲统一起来。 ——丘吉尔1946年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欧洲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

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阿登纳回忆录》 两段文字共约160字,应该说史料的长、短和难、易都是相当适宜的。学生在阅读后,应该可以很清楚的理解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但从这一节课补充史料的总量来说,还是稍显过多了点,学生有点应接不暇的感觉,这是本人课后的一点重要反思。

因此,我们在补充相应史料时,一定要充分估计到应补充史实的内容,严格遵循“适量”的原则去精心搜集补充史料,要去粗取精、去伪取真筛选有效的信息,过多过少都不宜。尤其过多,则会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还有可能喧宾夺主,出现下课铃一响只好“草草收兵”,教学任务无法完成的状况。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成为每一位教师所关注的问题,在历史教学中合理、充分地利用史料,让学生能自觉地、经常地并且有针对性地把具体史料的学习与历史理论的学习有机结合,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我们将会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上舞出自己的智慧之花!


相关内容

  • 基于情感体验的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策略
  • 摘 要:课程改革和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要求进行情境教学,通过设置问题.运用史料以及视频资料等创设各种情境进行情境教学,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感体验:情境教学:思维能力 一.历史情境教学的实施背景 伴随课程改革的推进,历史教学从侧重学科 ...

  • 反思我的三个高中历史教学案例的有效性
  • 反思我的三个高中历史教学案例的有效性 晓娜老师的教育叙事:反思教学有效性 作者:晓娜 (闻知我的学年论文获得了东莞市二等奖,很是高兴.这里斗胆展示出来,也算是留下一个脚印„„) 内容提要:案例与反思,是教师成长的两大法宝.本文反思了讲述.提问.教学方式采用的三个低效案例,思考实施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 ...

  • 浅析初中历史学科"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 浅析初中历史学科"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沈阳虹桥中学 王彬 初中历史学科"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 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新指向.本文从历史学科"史 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必要性谈起,进一步就其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 ...

  • 2016-2017学年度高三历史教学指导意见
  • 2016-2017学年度高三历史教学指导意见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江苏省<历史考试说明>的要求,结合我区高三历史教学实际,特制定2016-2017学年度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意见. 一.2016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执行新课程标准的江苏省的高考历史命题随新课 ...

  •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5
  •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说课稿 人教版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如何寻找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的核心内容,是中国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与民主政治这个首要任务的其中一个环节,是中国近代化道路的一次至关重要的探索.因此本节内容是中国近代史近代化主题,特别是民族独立.民主政治主题的重要 ...

  • 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思想解放
  • 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人民 版高中历史必修 三 第 三 单元的内容< 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是第一部分说教材.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于教材,我主要分析一下教材地位.教学目标和教 学重难点的设置. 1. 教材地位 ...

  • 历史教科书中对史料的运用
  • 作者:叶小兵 历史教学 2004年11期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正在深入进行.此次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不仅对课程设置进行了新的编制,而且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评估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的教育和教学理念的提出和推广,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 ...

  • 历史教学论
  • 第一讲 绪 论 一."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概念的演进 1. 历史教授法--"教授历史之次序方法" (1)历史成为一门课程:清末新政(废科举兴学校),对其研究也成为师范学堂的一门学科: (2) 研究对象是教师的教授方法问题,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在研究之列: (3) 1 ...

  • 教材和学情分析历史教学准备的有效性探究_李慧
  • 2008年第7期(总第173期) ・历史论坛・ 教材和学情分析 历史教学准备的有效性探究 李 慧 (上海市南汇中学, 上海201300) [摘 要]"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 从而为达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及效果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