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编写的困惑和收获
摘 要:导学案的编写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困惑,也有很多收获。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案;实践;问题情境
江西省宜春中学推行新课标已经有四年多时间了,为了更加有效地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生物组的教师一直在努力探索导学案的编写和实施方法。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却可以多学。”课堂是需要精心设计的,如果仅仅是教学内容丰富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在探索中构建起“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导学案的编写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导学案编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该教学模式能否顺利实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很多的困惑,但更多的是收获。
困惑之一:导学案的编写形式
通过分析新课标教材,讨论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我们把导学案具体分为:课题、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知识链接、基础知识、分析讨论、典型例题、当堂检测、课后作业、课后反思几个固定的模块。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可适当补充课外阅读资料,以方便学生做题时查阅。章末总结的导学案还要包含本章内容的知识框架图,以便学生能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使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实践之后的收获
导学案既不是练习题,也不仅仅是知识要点的罗列。导学案的要点主要在“导”,制定了具体的编写形式,就等于有了固定的“模板”。不同的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再根据具体内容编制就更规范了,且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由于已经熟悉了“模板”形式,学生很快就能找到知识点,了解哪些是重点,什么是难点,从而起到“导学”的作用。
在导学案中,我们还设计了一些激励性的提示语,比如,“温馨提示”“友情链接”“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方法?请赶快动手写下来吧!”“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请写在这里吧!”等等。这些激励性话语能起到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作用。
困惑之二:如何设计分析讨论题,怎样创设问题情境?
每个导学案都有“分析讨论”这个模块,该模块是根据所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讨论来解决问题,以达到导学案上所设定的学习目标。 导学案的分析讨论不能太过简单,也不能问题太大,指向性不明,造成学生在预习时要么不需要动脑筋分析就可以回答,要么是无从下手,找不到答案。我们一般是利用“问题串”的形式层层设问,让学生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们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实践之后的收获
设计问题情境时,问题的表述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比如,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你认为是怎样的?你的理由是什么?
你的发现有哪些?
我们本着素质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不遗漏“学困生”,所以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特别难的问题,我们就改变提问的方式,把大问题拆分成几个小问题,增加问题的指向性,从而降低难度。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梯度,要善于给学生“架梯”。由浅入深式的台阶式提问方式可以使学生人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又可以显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全体学生的智力发展。
困惑之三:导学案怎样实施
目前我们学校导学案的实施情况是:课代表在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同学,学生仔细了解学习目标的要求,并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和典型例题模块,将自学过程中的疑问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讨论课前预习的部分,解答学生存在的疑问。本节课的教学结束后,让学生自主完成课堂检测,并当堂进行适当点拨。 实践之后的收获
我们要求学生把预习中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够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更快适应高中的学习。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当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导学案中的相关内容时,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要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
我们在课堂上要及时汇总且要精讲,把问题讲懂讲透。
课堂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导学案上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便于以后的复习,学完一课之后,要及时要求学生在导学案上写“课后反思”。
今年是我校推行新课改的第五个年头。导学案的编写与实施已经有一定的经验,但还必须不断地探索和改进。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些困惑,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导学案是学生课前预习的重要材料,是上课时必备的任务手册,是课后复习的参考资料。因此,它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和课后反馈做得更加认真细致。
一份好的导学案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凝结的是大家的心血,确实花费了教师的很多心思和时间,它比以前教师个人写教案所花费的精力多许多倍。通过长期的实践,将大大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尤其是教师对教材的宏观把握和建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我们将不再盲从各种教辅资料,而有了自己编写的,更适合我们学生实际水平的教辅资料!更重要的是,它会使我们养成潜心钻研、专心教研的良好工作习惯。
(作者单位 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
导学案编写的困惑和收获
摘 要:导学案的编写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困惑,也有很多收获。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案;实践;问题情境
江西省宜春中学推行新课标已经有四年多时间了,为了更加有效地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生物组的教师一直在努力探索导学案的编写和实施方法。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却可以多学。”课堂是需要精心设计的,如果仅仅是教学内容丰富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在探索中构建起“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导学案的编写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导学案编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该教学模式能否顺利实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很多的困惑,但更多的是收获。
困惑之一:导学案的编写形式
通过分析新课标教材,讨论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我们把导学案具体分为:课题、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知识链接、基础知识、分析讨论、典型例题、当堂检测、课后作业、课后反思几个固定的模块。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可适当补充课外阅读资料,以方便学生做题时查阅。章末总结的导学案还要包含本章内容的知识框架图,以便学生能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使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实践之后的收获
导学案既不是练习题,也不仅仅是知识要点的罗列。导学案的要点主要在“导”,制定了具体的编写形式,就等于有了固定的“模板”。不同的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再根据具体内容编制就更规范了,且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由于已经熟悉了“模板”形式,学生很快就能找到知识点,了解哪些是重点,什么是难点,从而起到“导学”的作用。
在导学案中,我们还设计了一些激励性的提示语,比如,“温馨提示”“友情链接”“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方法?请赶快动手写下来吧!”“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请写在这里吧!”等等。这些激励性话语能起到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作用。
困惑之二:如何设计分析讨论题,怎样创设问题情境?
每个导学案都有“分析讨论”这个模块,该模块是根据所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讨论来解决问题,以达到导学案上所设定的学习目标。 导学案的分析讨论不能太过简单,也不能问题太大,指向性不明,造成学生在预习时要么不需要动脑筋分析就可以回答,要么是无从下手,找不到答案。我们一般是利用“问题串”的形式层层设问,让学生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们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实践之后的收获
设计问题情境时,问题的表述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比如,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你认为是怎样的?你的理由是什么?
你的发现有哪些?
我们本着素质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不遗漏“学困生”,所以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特别难的问题,我们就改变提问的方式,把大问题拆分成几个小问题,增加问题的指向性,从而降低难度。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梯度,要善于给学生“架梯”。由浅入深式的台阶式提问方式可以使学生人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又可以显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全体学生的智力发展。
困惑之三:导学案怎样实施
目前我们学校导学案的实施情况是:课代表在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同学,学生仔细了解学习目标的要求,并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和典型例题模块,将自学过程中的疑问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讨论课前预习的部分,解答学生存在的疑问。本节课的教学结束后,让学生自主完成课堂检测,并当堂进行适当点拨。 实践之后的收获
我们要求学生把预习中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够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更快适应高中的学习。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当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导学案中的相关内容时,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要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
我们在课堂上要及时汇总且要精讲,把问题讲懂讲透。
课堂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导学案上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便于以后的复习,学完一课之后,要及时要求学生在导学案上写“课后反思”。
今年是我校推行新课改的第五个年头。导学案的编写与实施已经有一定的经验,但还必须不断地探索和改进。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些困惑,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导学案是学生课前预习的重要材料,是上课时必备的任务手册,是课后复习的参考资料。因此,它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和课后反馈做得更加认真细致。
一份好的导学案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凝结的是大家的心血,确实花费了教师的很多心思和时间,它比以前教师个人写教案所花费的精力多许多倍。通过长期的实践,将大大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尤其是教师对教材的宏观把握和建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我们将不再盲从各种教辅资料,而有了自己编写的,更适合我们学生实际水平的教辅资料!更重要的是,它会使我们养成潜心钻研、专心教研的良好工作习惯。
(作者单位 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