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

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3) 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l 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l 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l 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6、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1、意识的本质(什么是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

(1)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为:

l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1、○2)

l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1、○2、○3)

l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l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l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3) 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l 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l 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l 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6、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1、意识的本质(什么是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

(1)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为:

l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1、○2)

l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1、○2、○3)

l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l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l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相关内容

  • 13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 ...

  • 研究生语言哲学学习心得
  • 川外研究生部xx级1班 米甜 初次听到语言哲学这门学科,对语言哲学零基础的我一头雾水,只知道哲学这门学科,从来不知道研究语言也有哲学.自己曾经猜测过很多次,也许语言哲学也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然后再涉及到语言方面吧?语言哲学的方法论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吧?带着种种猜测和好奇的心情我走近了研究生学习的 ...

  • 中国共产党对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进行的探索
  • 理学院统计1201班 沈照童 20122637 中国共产党对在建设社会主义进行的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到1956年,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如何进行社会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

  • 试论从现象学美学角度童话的本质
  • 内容摘要: 论文关键词:童话 现象学 世界 真实 论文摘要:现象学美学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维方法, 帮助我们探索童话的本质与价值.童话的本质在于它构筑了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童话世界.人们对童话的需要来对现实世界的超越性要求, 也源于人类早期把握世界的方式的心理影响.童话的最高价值在于它的真实, ...

  • 论科学精神的内涵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48期)2003(2):61-63 JournalofHuazh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论科学精神的内涵 艾 靓 (武汉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武汉430063) 摘要 从怀疑和批判是科学精 ...

  • 诱思探究3
  • 第三章 教学过程观·探究学习方式论 一.为什么课程包含"传承性课程"和"体验性课程"?各自怎么理解? 答:1)教学系统中,在教师循循善诱下,学生通过主动探究.亲身体验而获得的人类积累的优秀文化遗产和一切感悟成果,即谓之课程.就是说,从最广义的角度来剖析,相应于 ...

  • 海子留给了我们什么
  • 海子留给了我们什么 为纪念海子去世20周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海子诗全集>,这对燃烧着诗歌灵魂的人们,特别是海子的崇拜者们,无疑是个好消息.这也触动了很多人的思索,在这类消息后面的追贴,就有不少有一定深度的思考.但总的来说,不外乎是对海子诗歌和海子本人的深入解读. 当然这一信息也触动了我 ...

  • 浅谈当前国际形势以及社会主义本质
  • 浅谈当前国际形势以及社会主义本质 [摘要]: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中国面临的周边环境异常复杂, 在重重困难下, 中国要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 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使中国的实力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和平与发展 社会主义 本质 任务 正文: 一. 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