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
李伟威
(内蒙古农业大学
摘
邹爱婕
呼和浩特
内蒙古010018)
要:高校作为教育系统上的最后一个环节,对大学生由学习者向职业人的转变承担着教育和助
推的责任,高校应该加大力度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系统的建设上,使其真正起到人才枢纽的作用。分析了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借鉴相关的成功模式,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体系的建立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在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下,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原有的就业分配制度也随之打破,面临“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压力,大学生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在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是摆在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高校作为教育系统上的最后一个环节,对大学生由学习者向职业人的转变承担着教育和助推的责任,因此,在这一教育阶段为学生的生涯发展、个性发展和继续教育打好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其有助于大学生适应社会快速的发展和职业世界迅猛的变化,从而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建立牢固的终身学习的观念和全人发展的意识。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有责任也有义务承担起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重任,引导企业走进来、指导学生走出去。因此高校应该加紧对学生职业规划进行研究、分析、建设,加大力度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系统的建设上,真正起到其人才枢纽的作用。
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发展路线。高校应充分重视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发计划,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去帮助学生达成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从学生个体角度讲,陆竹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讨》中指出,对大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在认真分析当前环境形势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所做的方向性的计划安排。
从高校的角度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大学生通过自我评估和环境因素的分析,结合职业理想与职业生涯的预期,在学校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帮助下,规划大学学习、生活、工作,提高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为未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大学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实现个体全面的人职和谐。需要强调的是,在人才培养与职业规划工作过程中,大学生本身才是实施的主体,而学校应该在软件、硬件的建设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并在实施过程中给予全面的辅导与保障。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教育历史上的一大进步。如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而高校在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规划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这种规划应该是建立在科学、客观、公平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但是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其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力上,其真正能够发挥的作用还很有限,仍然在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
(1)重学习形式轻实际内容。西方高校职业生涯辅导的成功经验指出,完全意义上的大学生职业指导是以职业生涯辅导为基础的全方位指导。大学教育中的职业规划教育应该注重于大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以及对于未来职业走向的清晰判断,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与创造力,培养其独立生存能力,把输送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核心目标和根本任务。
(2)目前的高校职业规划则将注意力放在了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制定职业规划的重要性理论学习、国家法律法规的解读上,枯燥以及单薄的课程设置与平铺直叙的授课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甚至形成了千人一面、万人一书的现象,弱化了职业规划教育的影响力。
(3)当前的职业规划依然停留在理
1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含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
组织相结合,在对学生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综合分析与衡量,结合时代特点,根据学生自身的职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就业工作部门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大高校都能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给予就业工作大力的支持,这是我国
收稿日期:2011-11-03
PIONEERINGWITHSCIENCE&TECHNOLOGYMONTHLYNO.12012
99
科技创业
月刊浅析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
视和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还要面对没有专业教师的状况。现在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大多是从学生教育工作等其他教学岗位上转移过来的,本身就缺乏专业的学生职业规划与教学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除此之外,受到机构编制的影响,很少有高校可以按照教育部就业工作人员与学生比例为1:
管理与规划下,建立完善的新型职业生涯服务机构。这个机构应该与其他高校建立完善的沟通渠道,实现资源共享,逐步建立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就业单位之间、学校与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网络,在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下,学校和用人单位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进行交流和合作,形成人才供需的和谐统一的就业网络,相互协作、共同筹谋,力求通过整个学校、政府、企业等多方资源,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机会。其次,学校应在校内各个部门之间统筹协作,并按照不同学院、部门之间的优劣势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将各个教育管理机构有机结合,分工协作,改变之前学生工作、团委、招生等部门各自为阵的状况,从而最终形成一套高效、分工明确、通力合作的职业规划教育系统。
(3)构建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制。合格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应该具备完善的教育体系以及设置适合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辅导课程。其重点要放在如何切实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现状和国情,帮助大学生规划自己大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
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还要切实落实全程化教育,以社会需求为前提,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积极采纳企业的意见与建议,并将其编入教学大纲与具体指导教材之中。在课程体系与内容上,做到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可以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走进校园,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并请其参与到教学大纲与辅导教材的编撰过程中,还可以参与到具体的教学课程上,是在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互结合,缩短从学校到职场的距离。
(4)建设专业化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首先,针对当前缺乏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状况,学校应对就业指导人员进行长期、系统、专业的业务培训,培养专门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工作者,使就业指导人员形成一个专家型、学习型的管理团队,是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其次,要加强不同层次的教师队伍,增加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人才交流,让学校更了解企业,让企业更贴近学生,逐步建立专职指导教师、兼职培训人员与企业技术专家共同组成专业
PIONEERINGWITHSCIENCE&TECHNOLOGYMONTHLY
论阶段,而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缺乏社会实战经验,往往会使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出入职场后空有一身理论,而没有能够直接上手的技能,而用人单位更倾向于选择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的现状,这就使得毕业生很容易在应聘的第一个环节就败下阵来,这不能不说是职业教育的失败。
(4)重短期效益、轻全程规划。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任务还是对毕业生进行突击教育,将着重点放在短期的培训授课,这种促销式的教育方式并非完全意义的职业生涯辅导,与学生的职业生涯预备期和发展期相分离。最后,重就业、轻创业。高校原有的以促进就业为目标的教育和指导已经显得非常被动,不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现在的职业教育规划更多的是将学生培养为适合某个行业的技能型人才,而相对轻视了对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经济和社会的进步需要创造性的人才推进,高校应将培养创新型人才纳入到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内容中来。
500的要求配备专业指导人员。而没有
专业教师所带来的影响,就是在规划过程中,学校面对复杂的就业状况、不同专业毕业生的不同求职意向以及针对学生个人的就业咨询、辅导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很多高校在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时,在质量和数量上都难以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4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管理服务体系的建设
(1)系统开展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校应从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中挣脱出来,建立贯穿四年教育的系统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这个体系应该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起点。具体办法为:首先,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求职意向、不同行业就业情况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具体化的就业指导;高校应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并调动各个学院指导老师的积极性,对社会就业情况进行充分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从而在教学与指导的过程中对学生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高校还应与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重点招工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在校生提供更加优质、完善的实习与社会实践的条件,为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打好基础,并能够让其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认清自己的特长与兴趣点,掌握更多的职业技能,从而尽早开始设计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其次、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要以人为本。高校职业教育与服务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工作内容就是为了帮助大学生能够更好的走入社会,成功就业。但现在的情况更多的是以学校作为工作与服务的对象,一切以围绕学校的指令、利益来开展工作,颠倒了学校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2)要建立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首先,学校应在校领导的统一
3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
体制改革地不断深入,社会的用工制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毕业统一分配制度被打破,开始实行“双相选择”的就业方式。随着近几年国家机关相继专企改制的不断深入,“铁饭碗”、“金饭碗”也不复存在,学生一毕业即被一股脑地倒向社会,难免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状况。此外,高校在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时,不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培训,也导致很多规划内容尚处于理论阶段,不能够充分显示其在实践中的功能。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社会、家庭在职业观念上也相对落后,导致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管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得不到重视,发展不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管理还受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制的制约。
长期以来,学生职业指导始终作为学生工作的一部分,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项行政职能,所以,其科学化的指导模式和理论应用始终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泛化的影响,没有得到重
100
科技创业月刊2012年第1期
浅析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
水平由高到低的多层级、纵深型的教学队伍。
(5)设计科学、易行、合理的评估机制。高校要在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设计科学、易行、合理的评估标准,让学生在接受辅导的每一个过程中对所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经验进行梳理与记录,并在学生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之后有一份关于知识、能力、态度等多角度、多方面、多维度的评价报告,作为其大学教育历程完成的综合评估说明,这份评估报告同时还能作为珍贵的培训资料对今后的指导培训起到重要的
54123
6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马立红.国外高校就业指导的特点及其启示[J].黑龙江教育,2005(4)
杨淑欣,鲍德媛.中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比较与借鉴Ⅲ[J].职业时空,2005(10)
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7
王一敏.当代青年的职业选择与指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何光耀.在高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实施有效价值干预的策略与方法[J].教育与职业,
8
910
樊钉.起步人生:职业生涯规划卷[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张再生.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2007(8)
格里格·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戴钧)
(上接第98页)
种声誉和品牌。校企合作的文化氛围除了经常性的、常规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之外,更重要的是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设。从制度建设来看,校企合作要遵守教育的各项法规法律,制定合作的条例与框架,使合作的事项是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进行的;建立与企业用人需求相适应的职业水平认证制度;建立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制度;理顺校企合作中财务预算与投资收益分配制度。
通过长期的制度建设,校企合作就会产生预期的良好效果,并且形成学校办学的一个特色。基于制度建设基础之上,校企合作要上升到理念层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进行合作模式的创新,将校企合作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形成长期的指导思想。学校和企业都应根据自身的发展,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的理念,使校企合作不仅是在制度上是可行的,而且也能融入到学校和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中,在价值
观念上形成共识。2MalcolmWelch.Students’UseofThree-DimensionalModelingWhileDesigningandMakingaSolutiontoaTechnologi-calProblem[J].InternationalJournalofTechnologyandDesignEducation,1998
(8)
4结语
校企合作是一个长远发展的系统
工程,本文从校企合作的内涵分析入手,强调校企合作的基础,并提出校企合作的实施方法。笔者认为,校企合作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与特点来建设,而且应该按照高职教育发展的新特点加以创新,可以拓宽视野,将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加以利用。在关于校企合作的理论与实践探讨过程中,关于校企合作的模式、运行机制与评价都是可以深入研究的课题。而且应该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拓展校企合作的外延,如高职院校如何通过校企合作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
参考文献
3竺辉,方湖柳.2006年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23)4
郭跃,陶晶.基于供应链管理模式的高职院校“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12)
5吕景泉.借鉴德国职教经验,打造中国高职品牌[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
2004(5)67
马成荣.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8)
刘晓明,徐旭水,盛羽洁.“整合一互动”型高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内涵结构分析[J].职教通讯,2007(7)
1C.LineBuchs,FabrizioButera.Comple-mentarityofInformationandQualityofRelationshipinCooperativeLearning[J].SocialPsychologyofEducation,2001(4)
(责任编辑高平)
TheCooperativeBetweenCollegesandEnterprisesofHighVocationalSchool:
TheFoundationofResearchandthePathofPractice
Abstract:Tocarryoutthecooperativebetweencollegesandenterprises,exploringactivelythewin-winmodelofschoolsandbusinessesisthekeytosustainabledevelopment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sandthebasicrequirementofdevelopingconnotation.Accordingtothecharacteristicsforvocationaltraining,analyzingtheconnotationon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
,discussingthefoundationaboutthecooperationofthepractice,makingforwardthepathtobuildofcolleges-enterprisecoop-
eration.
Keywords: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thebasisofpractice;pathchoice
PIONEERINGWITHSCIENCE&TECHNOLOGYMONTHLYNO.12012
101
浅析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
李伟威
(内蒙古农业大学
摘
邹爱婕
呼和浩特
内蒙古010018)
要:高校作为教育系统上的最后一个环节,对大学生由学习者向职业人的转变承担着教育和助
推的责任,高校应该加大力度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系统的建设上,使其真正起到人才枢纽的作用。分析了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借鉴相关的成功模式,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体系的建立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在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下,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原有的就业分配制度也随之打破,面临“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压力,大学生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在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是摆在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高校作为教育系统上的最后一个环节,对大学生由学习者向职业人的转变承担着教育和助推的责任,因此,在这一教育阶段为学生的生涯发展、个性发展和继续教育打好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其有助于大学生适应社会快速的发展和职业世界迅猛的变化,从而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建立牢固的终身学习的观念和全人发展的意识。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有责任也有义务承担起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重任,引导企业走进来、指导学生走出去。因此高校应该加紧对学生职业规划进行研究、分析、建设,加大力度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系统的建设上,真正起到其人才枢纽的作用。
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发展路线。高校应充分重视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发计划,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去帮助学生达成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从学生个体角度讲,陆竹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讨》中指出,对大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在认真分析当前环境形势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所做的方向性的计划安排。
从高校的角度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大学生通过自我评估和环境因素的分析,结合职业理想与职业生涯的预期,在学校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帮助下,规划大学学习、生活、工作,提高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为未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大学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实现个体全面的人职和谐。需要强调的是,在人才培养与职业规划工作过程中,大学生本身才是实施的主体,而学校应该在软件、硬件的建设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并在实施过程中给予全面的辅导与保障。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教育历史上的一大进步。如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而高校在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规划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这种规划应该是建立在科学、客观、公平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但是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其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力上,其真正能够发挥的作用还很有限,仍然在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
(1)重学习形式轻实际内容。西方高校职业生涯辅导的成功经验指出,完全意义上的大学生职业指导是以职业生涯辅导为基础的全方位指导。大学教育中的职业规划教育应该注重于大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以及对于未来职业走向的清晰判断,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与创造力,培养其独立生存能力,把输送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核心目标和根本任务。
(2)目前的高校职业规划则将注意力放在了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制定职业规划的重要性理论学习、国家法律法规的解读上,枯燥以及单薄的课程设置与平铺直叙的授课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甚至形成了千人一面、万人一书的现象,弱化了职业规划教育的影响力。
(3)当前的职业规划依然停留在理
1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含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
组织相结合,在对学生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综合分析与衡量,结合时代特点,根据学生自身的职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就业工作部门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大高校都能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给予就业工作大力的支持,这是我国
收稿日期:2011-11-03
PIONEERINGWITHSCIENCE&TECHNOLOGYMONTHLYNO.12012
99
科技创业
月刊浅析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
视和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还要面对没有专业教师的状况。现在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大多是从学生教育工作等其他教学岗位上转移过来的,本身就缺乏专业的学生职业规划与教学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除此之外,受到机构编制的影响,很少有高校可以按照教育部就业工作人员与学生比例为1:
管理与规划下,建立完善的新型职业生涯服务机构。这个机构应该与其他高校建立完善的沟通渠道,实现资源共享,逐步建立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就业单位之间、学校与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网络,在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下,学校和用人单位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进行交流和合作,形成人才供需的和谐统一的就业网络,相互协作、共同筹谋,力求通过整个学校、政府、企业等多方资源,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机会。其次,学校应在校内各个部门之间统筹协作,并按照不同学院、部门之间的优劣势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将各个教育管理机构有机结合,分工协作,改变之前学生工作、团委、招生等部门各自为阵的状况,从而最终形成一套高效、分工明确、通力合作的职业规划教育系统。
(3)构建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制。合格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应该具备完善的教育体系以及设置适合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辅导课程。其重点要放在如何切实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现状和国情,帮助大学生规划自己大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
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还要切实落实全程化教育,以社会需求为前提,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积极采纳企业的意见与建议,并将其编入教学大纲与具体指导教材之中。在课程体系与内容上,做到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可以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走进校园,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并请其参与到教学大纲与辅导教材的编撰过程中,还可以参与到具体的教学课程上,是在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互结合,缩短从学校到职场的距离。
(4)建设专业化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首先,针对当前缺乏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状况,学校应对就业指导人员进行长期、系统、专业的业务培训,培养专门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工作者,使就业指导人员形成一个专家型、学习型的管理团队,是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其次,要加强不同层次的教师队伍,增加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人才交流,让学校更了解企业,让企业更贴近学生,逐步建立专职指导教师、兼职培训人员与企业技术专家共同组成专业
PIONEERINGWITHSCIENCE&TECHNOLOGYMONTHLY
论阶段,而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缺乏社会实战经验,往往会使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出入职场后空有一身理论,而没有能够直接上手的技能,而用人单位更倾向于选择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的现状,这就使得毕业生很容易在应聘的第一个环节就败下阵来,这不能不说是职业教育的失败。
(4)重短期效益、轻全程规划。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任务还是对毕业生进行突击教育,将着重点放在短期的培训授课,这种促销式的教育方式并非完全意义的职业生涯辅导,与学生的职业生涯预备期和发展期相分离。最后,重就业、轻创业。高校原有的以促进就业为目标的教育和指导已经显得非常被动,不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现在的职业教育规划更多的是将学生培养为适合某个行业的技能型人才,而相对轻视了对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经济和社会的进步需要创造性的人才推进,高校应将培养创新型人才纳入到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内容中来。
500的要求配备专业指导人员。而没有
专业教师所带来的影响,就是在规划过程中,学校面对复杂的就业状况、不同专业毕业生的不同求职意向以及针对学生个人的就业咨询、辅导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很多高校在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时,在质量和数量上都难以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4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管理服务体系的建设
(1)系统开展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校应从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中挣脱出来,建立贯穿四年教育的系统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这个体系应该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起点。具体办法为:首先,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求职意向、不同行业就业情况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具体化的就业指导;高校应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并调动各个学院指导老师的积极性,对社会就业情况进行充分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从而在教学与指导的过程中对学生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高校还应与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重点招工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在校生提供更加优质、完善的实习与社会实践的条件,为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打好基础,并能够让其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认清自己的特长与兴趣点,掌握更多的职业技能,从而尽早开始设计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其次、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要以人为本。高校职业教育与服务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工作内容就是为了帮助大学生能够更好的走入社会,成功就业。但现在的情况更多的是以学校作为工作与服务的对象,一切以围绕学校的指令、利益来开展工作,颠倒了学校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2)要建立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首先,学校应在校领导的统一
3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
体制改革地不断深入,社会的用工制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毕业统一分配制度被打破,开始实行“双相选择”的就业方式。随着近几年国家机关相继专企改制的不断深入,“铁饭碗”、“金饭碗”也不复存在,学生一毕业即被一股脑地倒向社会,难免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状况。此外,高校在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时,不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培训,也导致很多规划内容尚处于理论阶段,不能够充分显示其在实践中的功能。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社会、家庭在职业观念上也相对落后,导致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管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得不到重视,发展不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管理还受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制的制约。
长期以来,学生职业指导始终作为学生工作的一部分,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项行政职能,所以,其科学化的指导模式和理论应用始终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泛化的影响,没有得到重
100
科技创业月刊2012年第1期
浅析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
水平由高到低的多层级、纵深型的教学队伍。
(5)设计科学、易行、合理的评估机制。高校要在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设计科学、易行、合理的评估标准,让学生在接受辅导的每一个过程中对所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经验进行梳理与记录,并在学生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之后有一份关于知识、能力、态度等多角度、多方面、多维度的评价报告,作为其大学教育历程完成的综合评估说明,这份评估报告同时还能作为珍贵的培训资料对今后的指导培训起到重要的
54123
6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马立红.国外高校就业指导的特点及其启示[J].黑龙江教育,2005(4)
杨淑欣,鲍德媛.中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比较与借鉴Ⅲ[J].职业时空,2005(10)
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7
王一敏.当代青年的职业选择与指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何光耀.在高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实施有效价值干预的策略与方法[J].教育与职业,
8
910
樊钉.起步人生:职业生涯规划卷[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张再生.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2007(8)
格里格·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戴钧)
(上接第98页)
种声誉和品牌。校企合作的文化氛围除了经常性的、常规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之外,更重要的是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设。从制度建设来看,校企合作要遵守教育的各项法规法律,制定合作的条例与框架,使合作的事项是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进行的;建立与企业用人需求相适应的职业水平认证制度;建立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制度;理顺校企合作中财务预算与投资收益分配制度。
通过长期的制度建设,校企合作就会产生预期的良好效果,并且形成学校办学的一个特色。基于制度建设基础之上,校企合作要上升到理念层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进行合作模式的创新,将校企合作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形成长期的指导思想。学校和企业都应根据自身的发展,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的理念,使校企合作不仅是在制度上是可行的,而且也能融入到学校和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中,在价值
观念上形成共识。2MalcolmWelch.Students’UseofThree-DimensionalModelingWhileDesigningandMakingaSolutiontoaTechnologi-calProblem[J].InternationalJournalofTechnologyandDesignEducation,1998
(8)
4结语
校企合作是一个长远发展的系统
工程,本文从校企合作的内涵分析入手,强调校企合作的基础,并提出校企合作的实施方法。笔者认为,校企合作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与特点来建设,而且应该按照高职教育发展的新特点加以创新,可以拓宽视野,将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加以利用。在关于校企合作的理论与实践探讨过程中,关于校企合作的模式、运行机制与评价都是可以深入研究的课题。而且应该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拓展校企合作的外延,如高职院校如何通过校企合作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
参考文献
3竺辉,方湖柳.2006年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23)4
郭跃,陶晶.基于供应链管理模式的高职院校“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12)
5吕景泉.借鉴德国职教经验,打造中国高职品牌[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
2004(5)67
马成荣.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8)
刘晓明,徐旭水,盛羽洁.“整合一互动”型高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内涵结构分析[J].职教通讯,2007(7)
1C.LineBuchs,FabrizioButera.Comple-mentarityofInformationandQualityofRelationshipinCooperativeLearning[J].SocialPsychologyofEducation,2001(4)
(责任编辑高平)
TheCooperativeBetweenCollegesandEnterprisesofHighVocationalSchool:
TheFoundationofResearchandthePathofPractice
Abstract:Tocarryoutthecooperativebetweencollegesandenterprises,exploringactivelythewin-winmodelofschoolsandbusinessesisthekeytosustainabledevelopment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sandthebasicrequirementofdevelopingconnotation.Accordingtothecharacteristicsforvocationaltraining,analyzingtheconnotationon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
,discussingthefoundationaboutthecooperationofthepractice,makingforwardthepathtobuildofcolleges-enterprisecoop-
eration.
Keywords: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thebasisofpractice;pathchoice
PIONEERINGWITHSCIENCE&TECHNOLOGYMONTHLYNO.12012
101